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卷(二)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1.(2023·浙江宁波九校高一期末)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207年作的《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两者共同的志向是 ()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国家统一坚持以民为本 追求天下大同2.(2024·湖南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一期中)东晋南朝时期,谱牒(研究家谱门第)之学大兴,出现了贾氏、王氏等专门研习谱学的世家以及《百家谱》《十八州士族谱》一类专著。朝廷专设“谱局”以修订和保管谱牒;精通谱学的人,才能在吏部做官。这一现象 ()是士族政治的突出反映为朝廷征派赋役提供便利推动九品中正制的形成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3.(2024·河南新乡高一期中)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到黄河流域,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部族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许多中原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迁的浪潮。这一时期的北民南迁 ()缓解了北方民族矛盾扩大了南方畜牧经济圈促进了江南地区开发改变了中国传统经济格局4.(2024·广东惠州高一期末)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都亲往或遣使至涿鹿祭祀黄帝庙。这些举措 ()消除了民族冲突 加强了专制统治强化了宗法制度 有利于民族交融5.(2024·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一测试)《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尚书令王肃原为南朝刺史之子,自幼吃鱼羹、饮茶水,刚到洛阳时,他对本地流行的羊肉、酪浆碰都不碰。然而,多年之后,王肃的餐桌之上,羊肉、酪浆与鱼羹、茗茶并列呈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这一时期 ()民族交融日益发展 南方开发初见成效南北饮食习惯趋同 北魏占据统一优势6.(2024·黑龙江龙东五市高一期中)下面为西晋至隋的朝代变迁图。由此可知,下列对这一时期时代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文化多元和民族交融社会变革和华夏认同开始出现军阀割据和政局动荡政权林立和经济重心完成南移7.(2024·山东德州高一期中)唐代诗人李敬方作诗曰:“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这一描述 ()夸大了大运河的积极影响阐述了隋亡的根本原因辩证分析了大运河的作用蕴含着一定的重商思想8.(2024·江西省名校联考高一期中)如图是在洛阳出土的隋朝官方粮仓——含嘉仓(第160号仓窖)。据统计,含嘉仓有粮窖约四百个,每个粮窖可存放多达五十万斤粮食。含嘉仓的发现可以说明,隋朝 ()农业商品化程度高 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国力雄厚财政充裕 穷奢极欲以致民不聊生9.(2024·山东菏泽高一期中)贞观五年(631年)二月,官吏要调动府兵充当皇太子举行冠礼(成年礼)的仪仗队,当时正值春耕季节,唐太宗说“农时最急,不可失也”,便下令改在十月举行。这体现了唐太宗 ()开明务实的政治作风戒奢从简的生活理念轻徭薄赋的民本思想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10.(2024·湖南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一期中)古代学者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该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犁箭、犁评等,因其辕曲而命名。首先在苏州等地应用及推广,又名“江东犁”。它便于回转,操作灵活,加装犁评,深耕浅作皆可。至此,耕犁基本定型。这一农具最早出现在 ()东晋 隋朝 唐朝 宋朝11.(2024·黑龙江龙东五市高一期中)贞观四年,突厥败亡,降唐者达10余万口。太宗决定“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遂把归降的突厥人口安置在幽州至灵州一带,于颉利故地置定襄、云中二都督府,以突利可汗等为都督分统其众。唐太宗的这一举措 ()利于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宁和稳定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转型强化了内地与边疆的交流和联系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12.(2024·江西省名校联考高一期中)史载,贞观十四年八月,唐太宗派侯君集率军平定高昌(今吐鲁番地区),置西州;九月,在西州进行普遍的户口和土地调查。在吐鲁番出土的唐朝户籍残卷上,有“小男”“小女”“丁寡”“课户”“不课户”等字样。据此可知,唐初 ()两税法已推广到西北地区政治统一促进了人口迁移加强了对西域的有效治理朝廷强化了对吐蕃的管控13.(2024·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唐玄宗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拓展日益紧张,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逐渐扩大(下图为唐玄宗设置边境节度使分布图)。这导致 ()民族政策开明 外重内轻局面社会矛盾尖锐 藩镇割据严重14.(2024·重庆市渝西七校高一期中)九品中正制下,中正综合家世与行状,把士人分为九等,以备选用。但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命权,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提交给政府,作为政府用人的依据。而政府虽有任用权,却必须根据中正的评定来任免官员,不得擅自做主。中正同掌握用人权的政府长官互相牵制,谁也不能擅权。这一制度设计 ()有利于遏制地方势力集团发展彻底根除察举制存在的弊端便利了庶族地主执掌国家政权标志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15.(2024·湖南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一期中)《新唐书》《旧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情况统计表朝代望族公卿子弟占比小姓子弟占比寒素子弟占比唐朝71%13.1%15.9%该现象反映了 ()九品中正制维护士族特权科举制之下考试风气不正科举制选官模式尚待完善科举制极大促进阶层流动16.(2024·河南新乡高一期中)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谈到唐朝三省制度时说:“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的要员,皆系贵族出身,而贵族并不完全服从皇帝的命令。因而,天子在对臣下的奏章批示时,所用的文字都很友好、温和,决不用命令的口吻。”对材料解释准确的是,唐代 ()三省制度实为贵族政治中央行政体系日臻完备皇帝专断独行得以避免君主权力受到一定制约17.(2024·江苏苏南八校高一联考)唐中期逐渐形成以下惯例,如果皇帝对于中书门下的奏状不予批准,则其决议即作罢论(被废止);反之,皇帝的诏令,在一般情况下也要经过宰相会议讨论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才能正式生效。这一惯例的执行,意在 ()提高中书门下的政治地位抑制皇权专制的过度发展提升三省六部的行政效率减少中枢机构的决策失误18.(2024·辽宁辽阳高一期中)据统计,天宝三载(744年),全国共有赋役义务的民户(以成年男丁为统计口径)八百二十万,他们每年向唐政府缴纳的绢达七百四十万余匹,绵一百八十五万余屯(一屯合六两),布一千六百万端(一端合六丈)。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租庸调制的实施 纺织技术的进步戒奢从简的风尚 雇佣关系的普及19.(2024·山东潍坊高一期中)唐代白居易在诗中写道:“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作者认为唐代推行两税法的目的是 ()减轻民众负担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解土地兼并 打击藩镇割据势力20.(2024·广西名校联盟高一期中)南朝梁武帝极为崇佛,他扩建寺庙,带头吃素,登坛讲经,还多次舍身同泰寺。北魏太武帝却用儒学和道教自我标榜,于446年采取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行动,毁坏寺庙,坑杀僧徒。两位“武”皇帝对佛教的态度表明 ()统治者的好恶决定宗教存续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三教合归儒”理论开始形成政治和宗教的相互影响21.(2024·四川成都蓉城名校联盟高一联考)唐高祖、唐太宗虽尊李耳为祖却以儒学为主,高宗虽精于儒术而归心于佛道,武则天虽称道却以佛教治国,唐玄宗时期虽然道教大炽,但佛教依然强盛。这体现了 ()三教并行的思想局面 统治者重视宗教治国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 佛教和道教广泛传播22.(2024·湖南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一期中)魏晋至隋唐时期,科技成果斐然。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准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A《齐民要术》提出:“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思想B《千金方》以人命贵于千金,故取“千金”为书名,共30卷,合计药方5300首。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C唐代郑思远所撰的《真元妙道要略》,记载了炼丹见闻30余则,并且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朝火药广泛用于军事D《册府元龟》记载:835年,节度使冯宿奏,准敕禁断印历日版(私印日历)。雕版印刷术最早始于835年A B C D23.(2024·江西省名校联考高一期中)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有“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的诗句。下图为张旭《古诗四帖》(局部)。这表明,当时 ()文学艺术创作相得益彰诗歌繁荣源于书法宣传杜甫诗作转向浪漫主义张旭书法体现写实风格24.(2024·陕西西安高一期中)唐朝时,男女之间的社会正常交往比较自由公开,无论是宫廷、官宦、民间都是如此。从流传下来的众多仕女图中可以看出,唐朝的女性长裙曳地、轻纱绕臂,当时女性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唐三彩中就有大量女性骑马的造型。这主要体现出唐代 ()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游牧文化渗入社会生活封建伦理观念瓦解 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25.(2024·江西省名校联考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中“渐慕诸夏之风”者不在少数,后赵(羯族建立)“续定九品”“典定士族”,前秦(氐族建立)“优礼耆老,修尚儒学”,前燕(鲜卑族建立)“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前赵(匈奴族建立)的建立者刘曜致力于儒学普及,“立大学于长乐宫东,小学于未央宫西,简百姓年二十五以下十三以上神志可教者千五百人,选朝贤宿儒明经笃学以教之”;后秦(羌族建立)继承前秦,“学者咸劝,儒风盛焉”。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整合,汉族也肯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谁也无法否认隋唐时期的北方地区汉族,经过了传统意义上的汉族与北方民族之间交融而新生。——摘编自胡玉春《魏晋南北朝北方民族关系的特点》(1)根据材料,归纳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吸收中原文明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所产生的影响。(6分) 26.(2024·湖北云学名校联盟高一联考)官吏选拔制度是封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形态下,都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选官制度,以便不断补充和调整各级官僚队伍,保证本阶级统治意志的顺利推行。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府初立九品,按人才优劣定品第,这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汉末察举制被名门士族所操纵的弊端。但九品中正制中各地中正的人选皆由在朝为官的世家大族兼任,人才的任用升降实质上仍然完全掌控于门阀士族的手中。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要巩固和加强集权显然是不可能的,与此同时,庶族地主的力量却在门阀士族逐渐衰弱的趋势下不断壮大,他们对于选官制度产生了新的政治诉求,科举制度应运而生。——摘编自李烁《浅析唐朝科举制度与朋党政治》材料二汉代选拔人才,以荐举制取代世袭制,以察举、征辟铨选制度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但荐举制也有局限性,而且这种局限性愈到后期愈加明显。魏晋南北朝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把选才权收归朝廷,把人才分为九等,选才标准规范、缜密,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到隋唐时代推行科举制,就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考生自由报名,布衣之士有了为官的机会。从隋代到清代的1300多年间,科举制选拔出大量文武官员与后备人员,给社会与国家治理队伍注入活力。——郭齐勇《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的特质》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时期科举制产生的原因。(6分) (2)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产生的影响。(10分) 27.(2024·辽宁辽阳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的唐代(618—907年),封建制经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至此已进入繁荣阶段,而经过魏晋南北朝长期民族交融之后,封建政权更显得朝气蓬勃,富有生机。在频繁的中外交往过程中,唐朝不仅从其他国家和地区吸取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而且无私地把自己的文化奉献给世界。唐代中外交往过程中所体现的开放精神和友好特性,不仅在古代中外交往史上具有典型性,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摘编自方亚光《从中外交往看唐代中国的历史地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唐代的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2分)
参考答案1.B[据材料“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志在千里”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出现军阀割据局面,二者都希望实现国家统一,故选B项;构建和谐社会是现代国家的追求,排除A项;以民为本是在强调百姓的重要作用,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天下大同是儒家宣扬的“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与材料“北定中原”不符,排除D项。]2.A[据材料“朝廷……才能在吏部做官”可知,这反映了当时选官注重家世门第的特点,强化了士族特权,故选A项;征派赋役是通过户籍,而非家谱,排除B项;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了家世门第对选官任官的影响,未反映中央行政效率的信息,排除D项。]3.C[据材料“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可知,北方中原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故选C项;北民南迁是为了躲避战乱,不能缓解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南方农耕经济圈,排除B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改变了中国传统经济格局,排除D项。]4.D5.A[材料强调南朝人到北魏为官,逐步适应并接受北方的饮食习惯,体现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情况,A项正确;材料主要展现洛阳的生活情况,未体现对南方的开发,排除B项;“南北饮食习惯趋同”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北魏很快陷入分裂状态,并未占据统一优势,排除D项。故选A项。]6.A[据材料“西晋至隋”的朝代变迁图,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方面国家长期分裂,政权分立,一方面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的多元和各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故选A项;社会大变革与华夏认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排除B项;军阀割据和政局动荡是三国时期的特征,排除C项;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南宋时期,排除D项。]7.C[据材料“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可知诗人认为,大运河的开通虽便利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但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修建大运河有利有弊,所以诗人辩证分析了大运河的作用,故选C项;材料“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是在分析大运河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没有夸大积极影响,排除A项;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暴政,排除B项;“汴水通淮利最多”强调运河的开通带动了经济发展,但无法得出大运河对当时的重商思想的影响,排除D项。]8.C[隋朝含嘉仓属于官府主持建造的官仓,粮窖数量众多,储量庞大,表明当时赋税收入增加,国家财政充裕实力增强,故选C项;含嘉仓储粮由政府支配,并不参与市场交易,排除A项;仅根据含嘉仓储粮情况,无法判定“人民生活富足”,排除B项;国家储备粮食与统治者穷奢极欲不存在必然联系,更无法体现民不聊生,排除D项。]9.A[据材料“农时最急,不可失也”可知唐太宗为了保证农耕生产的正常进行,不惜推迟了皇太子的冠礼,体现了唐太宗关心民生的民本思想,是开明务实作风的体现,故选A项;唐太宗推迟冠礼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农业生产,与提倡节俭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唐太宗对百姓赋役负担的减免,无法体现“轻徭薄赋”的说法,排除C项;材料只能反映唐太宗的重农思想,无法体现对商业发展的态度,排除D项。]10.C[根据材料“即犁铧、犁壁、犁底、犁箭、犁评等,因其辕曲而命名”可知,这一农具为曲辕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出现在唐朝,故选C项。]11.A[据材料“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等信息可知,唐太宗在突厥投降后,顺应其习俗,设置都督府,任命突利可汗等为都督分统其众,可促进突厥等民族认同唐朝政府统治,这有利于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宁和稳定,故选A项。]12.C[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在唐代属于西域,唐政府在此设立行政机构,进行社会治理,加强了对该地区的控制与管理,故选C项;两税法实行于唐朝后期(78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对西域的有效治理,与人口迁移无关,排除B项;唐朝时的吐蕃对应今天的西藏,并非吐鲁番地区,排除D项。]13.B[据材料及图示,结合所学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可知,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至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唐玄宗时期的边疆形势,而非民族政策,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地方军镇节度使与中央集权之间的矛盾,而非社会矛盾,排除C项;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引发了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与材料“开元年间”时间不符,排除D项。]14.A[据材料“中正同掌握用人权的政府长官互相牵制,谁也不能擅权”和所学可知,汉朝采取察举制,到东汉时期由于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地方权势扩大操纵选官,察举制丧失了原本的选官意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魏晋南北朝时期采取九品中正制,中正同掌握用人权的政府长官互相牵制,将选官权力收回中央,削弱地方势力对选官的影响,有利于遏制地方势力集团发展,故选A项。]15.C[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材料反映唐代进士出身望族公卿子弟占71%,寒素子弟占比仅15.9%,反映出科举制早期受士族政治影响,士族子弟因家学传承更容易入仕,反映出该制度有待完善,故选C项。]16.D[据材料“天子……很友好、温和,决不用命令的口吻”可知,内藤湖南认为,因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的要员,皆系贵族出身,不完全服从皇帝,故天子对臣下的奏章批示,所用文字都很友好温和,决不用命令的口吻,这表明在三省制度下,君主权力受到一定制约,故选D项。]17.D[根据材料“如果皇帝对于中书门下的奏状不予批准,则其决议即作罢论(被废止);反之,皇帝的诏令,在一般情况下也要经过宰相会议讨论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才能正式生效”及所学可知,唐朝政治决策遵循严格制度,多重商议后形成正式决策,集思广益,这有利于减少中枢机构的决策失误。故选D项。]18.A[据材料“全国共有赋役义务的民户(以成年男丁为统计口径)八百二十万”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初国家控制大量民户,按人口通过租庸调制征税,故选A项;据材料“他们每年向唐政府缴纳的绢”可知,民户向政府缴纳绢布是因为赋役制度的实施,而非纺织技术的进步,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唐初政府收到的赋税数量较多,没有涉及戒奢从简的风尚,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唐朝以自然经济为主,雇佣关系尚未普及,排除D项。]19.A[据材料“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可知,白居易认为国家制定两税法的目的,在于为民解忧,而且官府明示大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即如果有官员乱加税,都以违法论处,白居易的这些诗句表明,他认为唐代推行两税法的目的是要施行仁政,为民解忧,减轻民众负担,故选A项。]20.D[梁武帝因为崇佛,所以扩建寺庙,带头吃素,登坛讲经,还多次舍身同泰寺,促使了当时佛教盛行;北魏太武帝因为反对佛教,就有了大规模的灭佛行动,这是宗教和政治相互影响的表现,其目的都是维护自身统治,D项正确。统治者的好恶会影响宗教的存续,但不会起决定作用,排除A项;北魏太武帝进行大规模的灭佛行动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而不是因为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排除B项;“三教合归儒”发生在隋朝,与题干时间不符,且与材料主旨不一致,排除C项。]21.A[由材料“尊李耳为祖却以儒学为主”“精于儒术而归心于佛道”可知,唐朝统治者崇儒、尊道、礼佛,奉行三教并行政策,A项正确;唐朝统治者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并不是重视宗教治国,排除B项;儒学受到佛道的挑战和冲击,但并未“失去正统地位”,排除C项;“佛教和道教广泛传播”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22.A[据材料“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可知,这反映了作者重农抑商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以农为本的思想,故选A项;《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排除B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广泛”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835年,节度使冯宿奏,准敕禁断印历日版(私印日历)”只能证明当时使用了雕版印刷术,并不能证明雕版印刷术最早始于835年,排除D项。]23.A[据材料可知,杜甫以诗歌推介张旭的书法成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年辽宁省大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我的大学》读书心得
- 新疆和田地区(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湖南省湘潭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能力评测(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氨纶项目申请报告
- 广东省阳江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小升初真题(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整治方案3篇资料
- 2025年UV激光切割机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新型功能材料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民主测评票(三种样式)
- 班车安全检查表(2015-7-14)V3 0 (2)
- 城投集团年度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 一、 行业协会申请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应提交的文件:
- 幼儿园幼儿园理事会成员一览表
- 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
- 住房公积金中心窗口人员个人工作总结
- 集成电路单粒子效应评估技术研究PPT课件
- 会议记录模板
- 幼儿园小班生成活动教案20篇
- 讲师与平台的合作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