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抚顺六校协作体”期末考试试题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命题人:郭美红蔡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沉浸在与传统戏曲并排站在20世纪中国戏剧舞台上的喜悦中,话剧吸吮着来自西方的审美追求,试图保持自己“舶来品”的独立性,却自觉不自觉地开始向身边的传统戏曲摇动手中的橄榄枝。正如田汉所说:“每一个在中国土壤上生了根的剧种都可以找到共同的悠久的历史根源,分享优秀民族传统所给予的巨大财富。”新文化运动使在中国新兴的话剧终于告别了粗糙和模仿痕迹明显的萌芽期。《新村正》问世,中国现代话剧诞生了。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继承民族的美学和艺术精神,将话剧“改造”成具有中国风的民族戏剧。而古老的民族元素,也从中得到了升华。王瑶认为:“继承民族传统,一定要使古老的东西现代化,如果不现代化,就无异于国粹主义。”这时候曹禺的《雷雨》《日出》,老舍的《龙须沟》等都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神韵,他们创作的故事、舞台的意象与意境设计和演员塑造的性格和人物形象都具有诗一般的美学特征,中华传统血脉在此汩汩地流动了起来。观当下中国的话剧,抑或其它形式的人文艺术,经典而经久不衰甚而走出国门的,往往是那些融入了民族传统元素的。话剧作为一种西方戏剧艺术进入中国,是先服下“本土化”汤剂,才踏上“全球化”列车的。就连特殊时期下讲出“把中国古籍丢到茅厕”之类偏激话语的鲁迅先生也不得不承认“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可以说,话剧作为一种“舶来品”,是文化“本土化”较为成功的范例。(摘编自苏晓《话剧:舶来品“本土化”的产品》)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戏剧界呼吁“文学性”的声音渐涨。这种弥漫的文学性焦虑,源自剧场中文学性匮乏的现象愈发严重。剧场中的“文学性”乱象,由多重原因导致。从历史上看,话剧作为“舶来品”在我国从开始就面临着“先天不足”的问题——优秀本土原创剧本短缺。创始之初的中国话剧便是从《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外国戏剧、小说改编开始。从现实来看,则是对剧本的重视程度下降。在整个20世纪,西方“剧本中心制”逐渐被“导演中心制”取代。而中国也随之进入了“导演时代”。但我国与西方有差异:西方导演崛起时戏剧文学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伴随着一批优秀剧作家的崛起。但中国当代导演和剧本关系的转型发生于戏剧的文学性未获得充分发展,戏剧精神充斥着虚假、平庸、反智、自恋的背景下。而北京鼓楼西剧场在成立之初就意识到“文学性”的重要。首先在剧本的选择上,鼓楼西剧场对所选剧本质量有严格的标准。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将“经典作品”定义为:“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尽管他以文学作品举例,但戏剧领域同理。经典作品是那些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具备反复上演的价值,常看常新的作品。其次,在剧本处理上,鼓楼西剧场做到了对经典的充分尊重,如导演、演员、舞美等都是从所要制作的话剧作品本身出发,寻找最匹配的合作伙伴,并且在对剧本进行搬上舞台的“二度创作”时,是在充分理解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深耕细作式排演。尽管鼓楼西剧场以对“文学性”的强调从诸多剧场中脱颖而出,但是它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继续开展深化话剧“本土化”的实践。这种远见一方面基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民族认同感的增强,在全球化语境下,我们迫切地希望让世界听到中国表达。另一方面就话剧本体发展而言,仅醉心于对国外作品的搬演或学习他们的技术体系与思维,我们只能永远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面。只有那些“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作品,才能与国外佳作同台竞技。因此,近几年鼓楼西剧场将越来越多精力聚焦于以“民族性”为核心的本土话剧制作上,并探索出两条主要路径。首先,鼓楼西剧场有意选取那些能够彰显民族性格与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目前鼓楼西剧场已经上演了根据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改编的话剧,该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勾勒出中原文化图景。同时,还挖掘出了“中国文化模式的本质样态”。这部小说通过讲述河南农民吴摩西为寻找外出的老婆以及“说得上话的人”出延津,以及吴摩西养女巧玲的儿子牛爱国也是为了寻找外出的老婆及排解孤独回延津,这一出一回百年轮回,揭示出我们不同于宗教国家的、寄予此生此世的“中国式孤独”。鼓楼西剧场的另一条路径是在话剧的编排与表演时借力于“曲艺”这项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艺术,寻求更高级的表达样式。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剧场所推出的本土原创话剧中,比如“相声话剧”《二把刀》。编剧通过对曲艺艺人的形象塑造与人物安置,借助表演桥段的戏曲,表现了剧中人的情感变化并隐喻他们的现实抉择,形成精巧的“戏中戏”结构。鼓楼西剧场推进“民族性”的举措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在小剧场中被激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摘编自范宁《推进话剧“本土化”的多元探索》)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的中国话剧走了一条从与传统戏曲并立、试图保持独立性到融入吸吮传统戏曲养料之路。B.只有将传统元素与西方审美追求融合一起人文艺术才能经久不衰,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C.改变优秀本土原创剧本短缺状况,可以缓解剧场中文学性匮乏的现象,促进话剧等的文学性发展。D.鼓楼西剧场从选取彰显民族特色的作品和借力传统曲艺两个方面来着力提升本土话剧制作水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材料二可以看出,鼓楼西剧场准确把握了我国话剧发展症结所在,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尝试。B.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是使中国话剧获得与国外佳作同台竞技机会的重要途径。C.鼓楼西剧场继续开展深化话剧“本土化”的实践是因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民族认同感的增强。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话剧的“本土化”问题,且都强调中国传统戏曲对话剧发展的有益影响。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严复说:“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B.李健吾说:“真正的传统往往不只是一种羁绊,更是一层平稳的台阶。”C.鲁迅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D.毛泽东说:“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4.材料二引入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改编话剧的事例,写作的意图是什么?5.虽然话剧是“舶来品”,但中国话剧人也应该建设具有中国气派和风格的话剧。请结合材料谈谈具体做法。【答案】1.B2.C3.D4.①该事例是鼓楼西剧场聚焦以“民族性”为核心的本土话剧制作的成功范例,肯定了鼓楼西剧社的贡献。②该事例挖掘出了“中国文化模式的本质样态”,揭示了中国式孤独,说明话剧“本土化”“民族性”的可行性和巨大潜力。5.①在理念上:推进话剧与中国戏曲的充分交流,使之继承民族的美学和艺术精神,将话剧“改造”成具有中国风格的民族戏剧。②在话剧创作上:重视剧本的文学性,致力于优秀本土原创剧本,聚焦于以“民族性”为核心的本土话剧制作。③可借鉴北京鼓楼西剧场的经验:在选取作品、话剧改编、话剧编排表演上融合中国元素。【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只有……才能……”过于绝对化。原文说的是“观当下中国的话剧,抑或其它形式的人文艺术,经典而经久不衰甚而走出国门的,往往是那些融入了民族传统元素的”,只是提出了一个概率,而并非全部。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C.“是因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民族认同感的增强”以偏概全,原因表述不全面。原文中还提出“另一方面就话剧本体发展而言,仅醉心于对国外作品的搬演或学习他们的技术体系与思维,我们只能永远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面”。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原文“却自觉不自觉地开始向身边的传统戏曲摇动手中的橄榄枝”“可以说,话剧作为一种‘舶来品’,是文化‘本土化’较为成功的范例”等可知,材料一主要论述的是话剧的“舶来性”与本土化有机融合的过程,也就是中西结合的问题。A.“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说的是中西不应融合,与材料主旨相反。B.只论述了“传统”;C.“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讲的是民魂;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句段作用的能力。材料二引入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改编话剧的事例,首先是在前文提出“首先,鼓楼西剧场有意选取那些能够彰显民族性格与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的观点之后的,由此可见,作者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该事例是鼓楼西剧场聚焦以“民族性”为核心的本土话剧制作的成功范例,肯定了鼓楼西剧社的贡献。此外,结合作者的分析中“同时,还挖掘出了‘中国文化模式的本质样态’”“这一出一回百年轮回,揭示出我们不同于宗教国家的、寄予此生此世的‘中国式孤独’”,可看出作者还发现该事例挖掘出了“中国文化模式的本质样态”,揭示了中国式孤独,而这更进一步强调说明了话剧“本土化”“民族性”的可行性和巨大潜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材料一提到,“将话剧‘改造’成具有中国风的民族戏剧。而古老的民族元素,也从中得到了升华”,“当下中国的话剧,抑或其它形式的人文艺术,经典而经久不衰甚而走出国门的,往往是那些融入了民族传统元素的”,据此可知,我们在理念上,可以尝试推进话剧与中国戏曲的充分交流,使之继承民族的美学和艺术精神,将话剧“改造”成具有中国风格的民族戏剧。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戏剧界呼吁‘文学性’的声音渐涨。这种弥漫的文学性焦虑,源自剧场中文学性匮乏的现象愈发严重”“优秀本土原创剧本短缺”“则是对剧本的重视程度下降”所提出的问题和现象提示,想要建设具有中国气派和风格的话剧,在话剧创作上,我们还应重视剧本的文学性,致力于优秀本土原创剧本,聚焦于以“民族性”为核心的本土话剧制作。根据材料二所举的鼓楼西的有益经验,如在剧本的选择上、在剧本处理上的经验,加之“近几年鼓楼西剧场将越来越多精力聚焦于以‘民族性’为核心的本土话剧制作上,并探索出两条主要路径”“首先,鼓楼西剧场有意选取那些能够彰显民族性格与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鼓楼西剧场的另一条路径是在话剧的编排与表演时借力于‘曲艺’这项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艺术,寻求更高级的表达样式”可以看出,可借鉴北京鼓楼西剧场的经验,在选取作品、话剧改编、话剧编排表演上融合中国元素。(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匹美丽的马王福军这天有个半大小子牵着一匹马,来到八路军连长面前,愣头愣脑地说:“我要参军,打日本鬼子!”连长打量几眼,见他十几岁的样子,又黑又瘦,个子又矮,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看上去跟年龄很不相称,便问:“你叫什么名字?”“陈二蛋。”连长转身,叫一个战士拿来了几个馍,然后把馍递给陈二蛋,说:“二蛋,当兵打仗可是很危险的哦,你还小,以后再说吧……”陈二蛋对馍看也不看,以为连长看不起他,十分生气,拧着眉叫道:“我不小了,都十三岁啦!我不怕死的,我爹、我娘和我姐全叫鬼子炸死了,只有我和马因为留在山里才没被炸死……我要报仇!”说到死去的亲人,陈二蛋浑身颤抖起来,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可倔强的他硬是不让泪掉下来。连长叹口气,说:“鬼子杀了咱们多少中国人啊,这血海深仇一定要报!可你现在还没有一支枪高,怎么行军打仗啊?遇到鬼子你用牙齿、拳头跟他们打吗?要不,过两年你再来找我好不好?等你长高些,长壮些,我一定收下你。”陈二蛋眼里的光芒黯淡了,神情难过极了,过了一会儿,他又抬起头,说:“连长,咱们说话算话,两年后你可不能忘了我。”接着,陈二蛋递过缰绳,又说:“这马你收下吧,它跑得可快了,骑着它好杀鬼子。它跟着我,迟早也会被鬼子杀了。”连长摇摇头,说:“我注意到了,你的马长得倒挺俊的,我猜它肯定是你全部的财产,你还要生活是不是?这是匹母马,正处于发情期呢,我养过马,懂这个的。天色不旱了,你趁早回去吧,最近鬼子在这一带活动频繁,我们时刻准备打仗,你一个人可得小心了。”连长不仅嫌自己人长得矮,还不肯要自己的马,陈二蛋这下彻底丧气了,骑着马没精打采地往家走,嘴里不住地念叨:“我个子到底啥时能长高啊?再过两年还能找到咱们的部队吗?”也不知过了多久,陈二蛋突然一个激灵,抬头一看,坏事了,就这么一嘀咕走神的当儿,走岔道了!他忍不住对马骂道:“爹在世时常说老马识途,你倒好,连个道都不识。难怪连长不要你!”这么一来,陈二蛋更加生气了,举起鞭子要抽马,突然,座下的母马打了一个很大的响鼻,几乎就在同时,远处响起一阵杂音,这杂音是铁晷磕在山石上的声音。陈二蛋一下子听出来了,这是马奔来的声音,马蹄包了铁,马奔跑在山路上才有这种特别的声音。他循着声音抬头看,只见夜幕下一个高大的黑影由远及近,迅捷而来。那是一匹大马。陈二蛋岁数不大,但养马可有经验了,立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正如连长所说,自己的母马正处于发情期,它身上的气味在夜里散发出来,引来了一匹公马。连长不是不肯要自己的母马吗?如果现在把这匹公马送给连长,他肯定会收下的,说不定还会改变主意,收下自己。想到这里,陈二蛋立即掉转马头,母马起先不愿意,它要等那匹公马。陈二蛋火了,他人不大,驾驭马的本领倒不小,“啪”地一下朝着母马耳边就是一鞭子,母马见主人真生了气,立即掉头直向连长那边奔去,身后的大公马则紧紧追着。到了地方,连长一眼就看到了那匹大公马,大叫一声:“东洋马!”战士们围上来,个个啧啧称奇,东洋马一下子暴躁起来,扬蹄要踢人,又想跑,被连长狠狠几鞭子驯服了。连长一脸惊讶,忽然叫道:“不对……立即警戒!”连长前后打量着东洋马,沉吟道:“这马身上一点汗也没有,也不大喘,说明什么?说明它没跑多远。”突然,连长厉声叫起来:“这也说明鬼子离这儿不远,很可能正藏在哪个山沟里,东洋马逃跑时他们措手不及,此刻一定在找马——大家准备战斗!”话音刚落,有战士跑过来喊道:“连长,有几个黑影摸过来了,夜里分不清是敌是友。”连长命令道:“肯定是找马的鬼子,用刀解决他们,不许开枪!”夜色里,战士们埋伏着,等几个黑影摸近时定睛一看,果然是鬼子,战士们如虎般扑出,只要一交手就立即无声解决,然后连长带领全连战士小心翼翼地搜寻起来。连长料事如神,战士们果然在一个隐秘的山沟里发现了一队鬼子。一通手榴弹如雨点般砸过去,战士们发起了冲锋,鬼子猝不及防,只抵抗了一会儿就被歼灭了,所有人都高兴坏了,陈二蛋走到连长身边,怯生生地说:“连长,我虽然个子小,可也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如果让我当兵的话,我的马说不定以后还会引来东洋马……”连长被逗得仰天大笑,眼泪都快笑出来了:“何止是有一点用处啊,今晚你和你的马立了一个大功呢!好啦,从今天开始,你和你的马就正式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了,我们一起打鬼子,好不好?”陈二蛋听了,激动地直点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二蛋是特殊时代典型人物,其父母、姐姐被鬼子杀害,激发了他参军报仇的欲望。B.连长是一个机警的人,从东洋马不出汗、不大喘的特征就立刻判断出鬼子会躲在山沟里伏击。C.小说前后照应自然,连长说“这是匹母马,正处千发情期呢”,这为后文母马引来东洋马埋下伏笔。D.“用刀解决他们”“只要一交手就立即无声解决”反映了连长经验丰富以及战士们身经百战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写,叙事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灵活自由,全方面叙述了陈二蛋的参军过程。B.由陈二蛋的母马引来的东洋马,连长推测鬼子就在附近,并采取行动将鬼子歼灭,这一倩节将故事推向高潮。C.小说的结尾委婉含蓄,意味深长,虽然只有简短的一句话,但是透视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D.小说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有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等手法。8.在正式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的过程中,陈二蛋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9.标题“一匹美丽的马”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B7.C8.①请求参军被连长拒绝,陈二蛋难过至极。②送马也遭到连长拒绝,陈二蛋沮丧(彻底丧气),没精打采。③东洋马被母马招引时,陈二蛋心有期待、沉着冷静。④正式成为一名革命战士时,陈二蛋十分激动。9.①“一匹美丽的马”是行文线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送马——被拒——引来东洋马,马儿一步步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②“一匹美丽的马”映衬了陈二蛋的人物形象,突出陈二蛋聪明、机灵、执着的形象。③“一匹美丽的马”升华了小说的主题。马儿帮助年纪小、个子矮的陈二蛋正式成为一名革命战士,升华了面对鬼子入侵军民同仇敌忾的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B.“鬼子会躲在山沟里伏击”错,原文只提到“这也说明鬼子离这儿不远,很可能正藏在哪个山沟里,东洋马逃跑时他们措手不及,此刻一定在找马——大家准备战斗!”,小说并没有足够的信息表明连长提前知道鬼子是来伏击这支队伍的,况且也不能判断出鬼子藏身山沟。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小说的结尾委婉含蓄”错误,小说的结尾通过对陈二蛋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参军后的高兴心情,并不“委婉含蓄”。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①陈二蛋极力请求参军被连长拒绝,“陈二蛋眼里的光芒黯淡了,神情难过极了”,陈二蛋难过至极。②“连长不仅嫌自己人长得矮,还不肯要自己的马,陈二蛋这下彻底丧气了,骑着马没精打采地往家走”,送马也遭到连长拒绝,陈二蛋沮丧(彻底丧气),没精打采。③东洋马被母马招引时,陈二蛋想到如果现在把这匹公马送给连长连长,连长可能会收下自己,于是他很沉着地驾驭母马往回走,此时的他心有期待、沉着冷静。④“陈二蛋听了,激动地直点头”,正式成为一名革命战士时,陈二蛋十分激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作用的能力。①从情节手法看,文章围绕“一匹美丽的马”展开,先是陈二蛋为要参军送马,被拒回去的路上“美丽的母马”引来另一匹美丽的“公马”,后来有了漂亮的狙击战。“一匹美丽的马”贯穿全文,是行文线索,推动着故事情节一步步向高潮发展。②从人物塑造看,“一匹美丽的马”是陈二蛋养大的,因为一直不放弃参军的念头,美丽的马在“美丽的”陈二蛋的驾驭下,使故事有了美丽的结局,这匹马映衬了陈二蛋的人物形象,突出陈二蛋聪明、机灵、执着的形象。③从主题看,马儿因为吸引来东洋马,从而帮助年纪小、个子矮的陈二蛋正式成为一名革命战士,并且全部消灭了山沟里的鬼子,升华了面对鬼子入侵军民同仇敌忾的主题。“一匹美丽的马”升华了小说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孙子[注]谓田忌曰:“将军可以为大事乎?”田忌曰:“奈何?”孙子曰:“将军无解兵而入齐,使彼罢弊老弱守于任。任者,循轶之途也,辖击摩车而相过。使彼罢弊老弱守于任,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然后背太山,左济,右天唐,军重踵高宛,使轻车锐骑冲雍门。若是则齐君可正而成侯可走。不然,则将军不得入于齐矣。”田忌不听,果不入齐。田忌亡齐而之楚,邹忌代之相齐,恐田忌欲以楚权复于齐。杜赫曰:“臣请为留楚。”谓楚王曰:“邹忌所以不善楚者,恐田忌之以楚权复于齐也。王不如封田忌于江南,以示田忌之不返齐也。邹忌以齐厚事楚。田忌亡人也,而得封,必德王。若复于齐,必以齐事楚。此用二忌之道也。”楚果封之于江南。邹忌事宣王,仕人众,宣王不悦。晏首贵而仕人寡,王悦之。邹忌谓宣王曰:“忌闻以为有一子之孝,不如有五子之孝。今首之所进仕者,以几何人?”宣王因以晏首壅塞之。(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改)材料二: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田婴自威王时任职用事,与成侯邹忌及田忌将而救韩伐魏。成侯与田忌争宠,成侯卖田忌。田忌惧,袭齐之边邑,不胜,亡走。会威王卒,宣王立,知成侯卖田忌,乃复召田忌以为将。宣王二年,田忌与孙膑、田婴俱伐魏,败之马陵,虏魏太子申而杀魏将庞涓。(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改)【注】孙子:孙膑。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战不胜A田忌B不进C战D而不E死F曲挠G而诛。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文中指正确,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然,诚有百姓者”的“然”意思相同。B.之:文中指到、往,与《鸿门宴》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的“之”意思不同。C.德:文中指感激,与《荀子·劝学》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的“德”意思不同。D.用事:文中指当权,与现代汉语词语中“感情用事”的“用事”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相邹忌与齐将田忌感情不睦,公孙闬趁机向邹忌献策,给田忌下套,最终,邹忌成功排挤走了田忌。B.邹忌害怕田忌返回齐国,杜赫为邹忌出主意,杜赫劝楚王善待田忌,楚王听从了杜赫的建议。C.齐宣王对随从很多的邹忌做官不满,反而喜欢随从不多的晏首,邹忌就用巧言误导齐宣王,导致齐宣王误会晏首。D.齐宣王将被陷害出走的田忌召回,并让他做了将领,田忌与孙膑、田婴一起攻打魏国,擒杀了魏将庞温。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2)邹忌所以不善楚者,恐田忌之以楚权复于齐也。14.孙膑为田忌出谋划策,请简要说明孙膑计谋的内容。【答案】10.ACF11.B12.C13.(1)当算卦的人走出来时,(公孙闬)就叫人把算卦的抓起来,将其带到齐王面前去证明这一席话。田忌于是只好逃离齐国。(2)邹忌跟楚国不友好的原因,是邹忌担心田忌凭借楚国的势力重回齐国。14.孙膑建议田忌带兵返回齐国,留下来老弱士兵守险要之地,利用有利地形用军队威胁齐国首都,从而控制齐王,挤走邹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战败了,田忌没有努力向前进攻,即使没有战死,也会因临阵退缩的罪名被处死。“战不胜”与“战而不死”是两种情况,语义对举,单独成句,前后ACF处断开;“田忌不进”是主谓句,前后AC处断开。故ACF三处需要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邹忌认为他说得对。/对呀,确实有这样想的老百姓。B.错误。都是“到、往”意思。句意:齐将田忌从齐国逃到楚国。/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C.正确。感激。/品德。句意:一定会深深地感谢大王。/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非凡的智慧就会得到。D.正确。当权。/行事、办事。句意:田婴从威王时就任职当权。/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办事。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随从很多”“随从不多”错,“仕人众”意思是推荐任职的人很多,“仕人寡”意思是推荐任职的人不多。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卜”,算卦,占卜;“验”,证明;“走”,逃离,逃走。(2)“所以”,……的原因;“善”,对……好,跟……友好;第二个“以”,凭借。【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将军无解兵而入齐,使彼罢弊老弱守于任。……然后背太山,左济,右天唐,军重踵高宛,使轻车锐骑冲雍门。若是则齐君可正而成侯可走”可知,孙膑建议田忌带兵返回齐国,留下来老弱士兵守险要之地,利用有利地形用军队威胁齐国首都,从而控制齐王,挤走邹忌。参考译文:材料一:成侯邹忌担任齐相,田忌任将军,这两人关系不好。公孙闬对邹忌说:“您为何不替大王出主意去进攻魏国呢?如果战胜了,因为用了您的计划,就可以立功;如果战败了,田忌没有努力向前进攻,即使没有战死,也会因临阵退缩的罪名被处死。”邹忌认为他说得对,就建议齐王派田忌进攻魏国。田忌连战连胜,邹忌把此事告诉公孙闬,公孙闬就派人拿了十金到集市上去算卦,说:“我是田忌的部下,我们屡战屡胜,威震天下,想要做一番大事业,看看吉利不吉利?”当算卦的人走出来时,(公孙闬)就叫人把算卦的抓起来,将其带到齐王面前去证明这一席话。田忌于是只好逃离齐国。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愿意做一番大事吗?”田忌说:“该怎么做呢?”孙膑说:“将军最好是不要解除武装返回齐国,而让那些疲惫老弱的士兵来驻守任这个地方。任地的道路狭窄,车辆只能碰撞摩擦才能通过。如果让那些疲惫老弱的士兵把守任地,定能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以百当千。这样以后,将军背靠太山,左边有济水,右边有天唐,辎重直达高宛,只需轻车和精锐的骑兵就可以直冲齐都临淄的雍门。如此,齐国的君主就可由将军控制了,而成侯邹忌必定逃走。否则,将军就回不了齐国。”田忌没有听从,果然未能返回齐国。齐将田忌从齐国逃到楚国,邹忌代替他的将军地位担任齐相,担心田忌凭借楚国的势力重回齐国。说客杜赫对邹忌说:“我愿意为您把田忌留在楚国。”杜赫便去对楚王说:“邹忌跟楚国不友好的原因,是邹忌担心田忌凭借楚国的势力重回齐国。大王不如把江南封给田忌,以表明田忌不会再重回齐国。邹忌便一定会让齐国和楚国友好。田忌是个逃亡在外的人,他现在得到了封地,一定会深深地感谢大王。如果将来他重回齐国,也一定会使齐国和楚国非常友好。这就是利用田忌、邹忌二人的办法。”楚王果然把江南封给了田忌。邹忌做齐宣王的臣子,他推荐任职的人很多,齐宣王不高兴。晏首是齐宣王的重臣,推荐的人却不多,齐宣王很喜欢他。邹忌便对齐宣王说:“我听人说,家里有一个孝子,不如有五个孝子。现在晏首到底推荐了几个人呢?”齐宣王因此认为晏首堵塞了推荐贤人的道路。材料二: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婴从威王时就任职当权,曾与成侯邹忌以及田忌带兵去救援韩国攻打魏国。成侯与田忌争宠,成侯出卖了田忌。田忌害怕了,就偷袭齐国边境的城邑,没拿下,便逃跑了。这时正赶上齐威王去世,齐宣王被立为国君,齐宣王知道是成侯出卖田忌,就又召回了田忌并让他做了将领。宣王二年,田忌跟孙膑、田婴一起攻打魏国,在马陵战败魏国,俘虏了魏太子申,杀了魏国将领庞涓。(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②经雨清蝉褥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③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贺铸,北宋文人,一生沉于下僚,郁郁不得志。③黄华:菊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雨后蝉鸣起兴,“得意”二字写出蝉鸣的神态,又微露出诗人的歆羡之情,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B.颔联言近旨远,诗人病后频频把盏不知足,梦醒倚楼远眺,心中生起无限情,可见情之深重,挥之不去,斥之又来。C.颈联虚实结合写鸦投古刹,黄昏时万物栖息,人却不知归处,唯见远去的道路渐渐隐没在一片凄迷的荒城草色之中。D.尾联中“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指秋风吹动鬓发,而且指秋风萧萧,给人以清冷的感觉。16.同属病后登高所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在感情上颇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病苦之愁:贺诗“病来把酒不知厌”写诗人病后频频把盏,借酒浇愁,包含病苦之愁;杜诗“百年多病独登台”突出诗人对自己年迈体弱、疾病缠身的愁苦。②人生漂泊之苦:贺诗“故园又负黄华约”写诗人滞留他乡,无计归去,眼见约定落空,更添漂泊异乡之悲;杜诗“万里悲秋常作客”写诗人经常漂泊在异地他乡,直言漂泊之苦。③迟暮之悲:贺诗“但觉秋风发上生”写秋风萧萧,鬓发斑白,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悲;杜诗“艰难苦恨繁霜鬓”写诗人历尽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突出人生迟暮之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虚实结合”错误。颈联由回忆回到现实,实写鸦投古刹,黄昏时万物栖息,而人却不知归处。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①病苦之愁:贺诗“病来把酒不知厌”,病后的频频把盏,不是为消渴解馋,实因乡愁太深、太重,挥之不去,斥之又来,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这里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病前早已借酒浇愁,病中被迫停饮;仿佛欠了的债要加倍偿还,故病后愈是贪杯,愈可见病中难以消停的情状,以此表达多病之愁;杜诗“百年多病独登台”,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跃然纸上,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突出诗人对自己年迈体弱、疾病缠身的愁苦。②人生漂泊之苦:贺诗“故园又负黄华约”,我又负了菊花的家园之约。诗句写诗人滞留他乡,无计归去,眼见约定落空,更添漂泊异乡之悲;杜诗“万里悲秋常作客”写悲对秋景,感慨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诗人经常漂泊在异地他乡,直言漂泊之苦。③迟暮之悲:贺诗“但觉秋风发上生”,只觉秋风从发上生起。写一年一度的秋风,最能动人归兴,诗人此时滞留他乡,无计归去。眼见得梦想成空,徒然催人早生华发而已,迟暮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杜诗“艰难苦恨繁霜鬓”,一生艰难,常常遗憾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写诗人历尽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突出人生迟暮之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与孔子的其他弟子不同,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将自己的理想社会描述成一幅与冠者、童子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吟咏而归的春游图景。(2)《阿房宫赋》在运用六组排比全面揭露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后,笔锋一转,让“_________________”的“天下之人”同“_________________”的“独夫”进行比较,结果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3)“冰雪”经常用来形容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这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浴乎沂②.风乎舞雩③.不敢言而敢怒④.日益骄固⑤.孤光自照⑥.肝肺皆冰雪(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沂、雩、骄固、肝肺、著、混、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说,立冬拉开了冬季的序幕,那么,小雪就是冬天这个舞台上跳动的第一串音符,奏响的第一支舞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面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古籍《群芳谱》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自此,从天而降的就不再是雨水,而是雪花了。由于“地寒未甚”,雪量还不大,雪花落到地面后很快就会融化成水,所以这个节气被称为小雪。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对农民来说,下雪是好兆头,寓意来年雨水均匀,没有大的旱涝。雪亦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积雪也利于土壤变得肥沃。勤劳的农人开始给小麦、油菜积肥,做好田间管理,深耕疏松留舂的土地,将蛰伏冬眠的害虫翻露冻死。小雪期间,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此时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南方人忙着灌香肠、做腊肉、晒鱼干。北方的居民开始贮藏大白菜,习惯腌雪里蕻、渍酸菜过冬。江浙一带的人们还把糯米炒熟储存起来,以供寒冬时泡开水吃。(摘编自高桃芝《小雪,冬天的音符》)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加以赏析。19.文中有多处引用,请找出来,并分析其好处。【答案】18.本句将冬天比作舞台,将小雪这个节气比作音符、舞曲,生动地写出了小雪这个节气在冬季的活泼与受人喜爱的特点。19.①第二段引用古籍,解释小雪节气的由来;第三段引用农谚,说明小雪节气下雪对于农作物的好处;第四段引用民间说法,介绍小雪期间的民间习俗。②好处:使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有利于丰富文章的内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比喻句本体为“冬天”喻体为“舞台”;本体为“小雪”,喻体为“音符”“舞曲”,比喻词为“是”。舞台与音符舞曲是激动人心、愉悦身心的场景,将冬天比作舞台,将小雪这个节气比作音符、舞曲,生动地写出了小雪这个节气在冬季的活泼与受人喜爱的特点,启人想象,意味悠长。【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①第二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古籍《群芳谱》说”是引用古籍,关键句“故凝而为雪”“小雪气寒而将雪矣”是解释小雪节气的由来;第三段“农谚道”是引用农谚,“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说明小雪节气下雪对于农作物的好处;第四段“民间有”是引用民间说法,灌香肠、做腊肉、晒鱼干、贮藏大白菜等是介绍小雪期间的民间习俗。②好处:引用典籍、农谚等语言,使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而又韵味悠长,行文灵动,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想清楚然后写,这是个好习惯。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写出东西来,人家能充分了解我的意思,自己也满意。①?为什么要写,该怎样写,哪些必要写,哪些用不着写,哪些写在前,哪些写在后,是不是还有什么缺漏……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了确切的解答,这才叫想清楚。想清楚其实并不难,需要抓住关键,那就是②。写信,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写报告,为什么要写这篇报告?写总结,为什么要写这篇总结?此外可以类推。这个“为什么”好比是个根,抓住这个根想开来,不以有点儿朦胧的印象为满足,前边提到的那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答。这样想,是思想方法上的过程,也是写作方法上的过程。写作方法跟思想方法原来是二而一的。教学生练习作文,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应有个顺序安排,也就是写作思路的体现。先写提纲的习惯养成了,一辈子不仅受用不尽,而且受用不只在写作方面。提纲越详细,写成整篇就越容易,想得就越清楚。这样写下来的东西,基本上完成了要写这篇东西的目的,作者自己总不会感到太不满意。人家看了这样写下来的东西,也会了解得一清二楚,不发生误会,不觉得含糊。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下列句子中的“人家”和语段中加点的“人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家都可以说,偏我不可以说,这算哪门子道理?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他对我这般用心,我若是不努力,如何对得起人家呢?D.喂!你慢一点行不行,人家跟不上嘛!【答案】20.①删掉“不仅”或将“不仅”提到“一辈子”前;②将“写成整篇就越容易”和“想得就越清楚”调换顺序;③“完成”改为“达到”或“达成”。21.①什么叫想清楚②为什么要写③就是要他们先写提纲22.A【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有三处表达不当:①“一辈子不仅受用不尽”中“不仅”多余。“而且受用不只在写作方面”是对“一辈子受用不尽”的进一步说明,前后句不用共用“一辈子”做主语,去掉“不仅”,或将“不仅”提到“一辈子”前;②“写成整篇就越容易”和“想得就越清楚”语序不当,不合逻辑,需将二者调换顺序;③“完成了要写这篇东西的目的”中“完成”和“目的”搭配不当,需将“完成”改为“达到(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前文说“想清楚然后写,这是个好习惯”,结合后文“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了确切的解答,这才叫想清楚”,可知此处是围绕“想清楚”设问,故可填“什么叫想清楚”。第②空,接的“那就是”的语言形式,是要对“抓住关键”做说明。结合后文“写信,为什么要写这封信?……”“这个‘为什么’好比是个根,抓住这个根想开来”可知,此处谈的是为什么,而且跟写东西相关,故此处可填“为什么要写”。第③空,据后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应有个顺序安排,也就是写作思路的体现”可知,此处是讲“教学生练习作文”具体怎么做,结合后面“写提纲的习惯养成了……”可知,此处要写的怎么做与“写提纲”有关,故此处可填“就是要他们先写提纲”。【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A.与选文中均泛指自己或某人以外的其他人;B.泛指农家住户;C.指具体某个人,即“他”;D.指说话者本人“我”。故选A。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过半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47.1%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一离开网络流行语、表情包就不知如何开口;在正式场合说话,突然“卡住”,大脑一片空白;与朋友面对面坐着,却相顾无言,尴尬非常……不少年轻人感慨自己的表达能力下降,“词穷”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年轻人为何“词穷”?又该如何摆脱“词穷”?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重拾文字表达力作为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群体,年轻人的语言表达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俏皮式、圈层化、碎片化的表达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