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用抗生素不科学使用的危害及对策_第1页
兽用抗生素不科学使用的危害及对策_第2页
兽用抗生素不科学使用的危害及对策_第3页
兽用抗生素不科学使用的危害及对策_第4页
兽用抗生素不科学使用的危害及对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以来,抗生素在人类对抗细菌感染、提升健康水平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畜牧业及生物、化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抗生素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逐渐从人应用到动物,全球一半抗生素用在了动物身上。2009年,我国抗生素的产量和出口量在世界排名第一,之后很快成为世界第一抗生素使用超级大国。抗生素在防治畜禽疾病、促进畜禽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保障动物性产品供给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降低了畜禽病死率,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市场化、商品化的兽用抗生素更多体现了它的营利性而忽视了它使用的科学性,有些养殖场(户)缺乏科学用药和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不科学、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细菌耐药性增加、生态环境破坏,这与与国家倡导的遏制细菌耐药、抗生素减量化行动背道而驰。鉴于此,本研究对滥用兽用抗生素的危害进行了叙述,同时提出了对策建议,为养殖从业人员及广大同行提供有益参考。1抗生素的简述抗生素是指由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长繁殖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在低浓度下,能够选择性的杀灭病其他原微生物,或者抑制病原体的功能发育,产生抗病原微生物的活性。主要作用机理包括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增强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以及影响细菌叶酸的代谢。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从微生物培养液中直接提取的天然抗生素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抗生素。抗生素按其化学结构可以分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10余个种类的抗生素。1943年,青霉素成为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治疗药物,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此人类进入抗生素时代。目前,从自然界获得的抗生素以已达到近万种,绝大多数因毒性较强而并不适合用作为人类或者动物治疗疾病的药物。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半合成青霉素的研制成功,人们逐渐从微生物中寻找新的抗生素转变为“半合成抗生素”。我国在20世纪50年建立了第一个青霉素抗生素生产工厂,之后便迅速发展,极大的满足了我国的需求。目前临床上的抗生素超过100种,但现在人类还在努力寻找、研制新的抗生素,原因是部分抗生素已经对耐药性逐渐增强的细菌失去了抵抗作用,需要新的抗生素替代或者弥补。2不科学使用抗生素的危害2.1细菌产生耐药性抗生素能通过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实现预防、治疗动物疾病,但如果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细菌也会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或修饰药物作用的靶位、把药物经外排作用泵出细胞外等途径对抗生素产生抗性,进而在动物体内产生耐药细菌,耐药范围和强度逐渐增加,甚至出现对抗生素无效“超级细菌”。临床上发现抗生素无效后,投药者可能会继续加大药量或者频繁换药,造成病程无法控制、反复发作、病死率增加、细菌耐药性继续增加等恶性循环。2.2抗生素残留畜禽养殖中,如果能确保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可通过机体的血液循环排出体外,极少数会残留在肌肉组织和脏器器官中。但如果多种类、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进入机体内的抗生素无法得到有效降解,造成抗生素在脏器和肌肉组织内残留,然后通过动物性食品供应链传递给人类。人类长期食用有抗生素残留的畜禽产品,抗生素会在体内不断蓄积,到达一定量后不但会产生肾毒性、耳毒性、肝损伤、过敏反应等有害作用,而且使人用抗生素对致病菌的敏感性降低,甚至出现无药可用的局面,同时增加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的概率。2.3影响动物健康(1)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对动物的体液和细胞免疫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力降低,抵抗排除外界病原的能力下降,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下降,吞噬细胞的正常繁殖代谢及吞噬功能受到抑制。(2)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影响机体内有益菌的生长繁殖,微生态平衡破坏,潜伏在体内的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等有害菌趁机大量繁殖,引发新的疾病。(3)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使动物基因突变、引发畸形和诱发癌症的风险增加。2.4污染生态环境绝大多数抗生素不能被动物机体完全吸收、代谢,约40%~90%以原药或代谢物的形式会随粪、尿等直接排入土壤、水体或者其他环境中,目前污水处理技术和空气净化处理并不能完全将环境中的残留药物消除,自身降解又比较慢,导致环境中的抗生素残留超标。这些抗生素进入环境后会加速环境中耐药基因的产生和传播,对环境中的生物构成威胁,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破坏。研究表明,养殖场及周边环境采集样本可检出上百种耐药基因,其中部分表达水平甚至是对照样本的上万倍。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力度都不断增加,但是滥用抗生素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作用是长期的、隐性的,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3对策建议3.1构建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减少发病摒弃“重治疗,轻防疫”的错误观念,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并举,综合防疫”的养殖理念。构建、完善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做好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是减少畜禽疾病的重要防控措施。外部措施可阻止外部病原进入养殖场,内部措施可提高动物自身抵抗力,控制养殖场中疾病的发生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疫苗免疫接种、消毒等是保护易感动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最有效的措施,同时,也是减少抗生素使用的最佳方法。3.2明确致病菌,重视药敏试验明确致病菌,选择对症抗生素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前提。有实验室条件的养殖场(户)应采集病料,进行专业的实验室诊断,或者送到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根据染色镜检、致病菌分离、生化试验等结果,明确致病原种类。如果是单纯的病毒性传染病,不宜选择抗生素治疗,如果是细菌性疾病,则按照常规药敏试验的方法,一般用简单容易操作的药敏片法,根据抑菌圈大小,选择对致病菌敏感度较高的抗生素,而且每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的抗菌谱和适应特征,应严格按照适用特征,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3.3积极使用抗生素替代品在减抗、替抗的大背景下,抗生素替代品对于畜牧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抗菌中草药、化学益生素、微生态制剂、酶制剂、酸化剂、抗菌肽等属于安全有效、无药物残留、无耐药性、不易产生毒副作用的抗生素替代品,且具有无停药期的优点,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正在不断的被广大养殖场(户)认可和接受。其中中草药在抗生素替代品中使用最为普遍,不但成本低,而且效果较为明显。虽然目前有些抗生素替代品不尽完善,但抗生素替代品的发展和应用已是大势所趋。3.4加强细菌耐药及兽用抗生素残留的监测和风险评估细菌耐药及兽用抗生素残留的监测对于促进抗生素的科学合理使用、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1)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细菌耐药及兽用抗生素残留监测网络体系,加强实验室投入,配强检测技术人员,四级监测体系应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同时鼓励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2)科学合理的制定细菌耐药及兽用抗生素残留监测方案计划,加强风险评估,积极开展抽样监测、送样监测和主动监测,从消极、被动、事后弥补转为积极、主动、事前预防,切实有效地控制动物源细菌耐药及动物性食品中兽用抗生素残留问题。(3)研究开发细菌耐药及兽用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技术,制定畜禽产品中抗生素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起草相关技术规范,形成国标、行标、团标或地方标准,发挥标准的支撑、指导和引领作用。3.5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督执法力度法律法规是规范养殖场(户)科学合理使用兽用抗生素行为的有效手段,应充分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综合考虑我国兽用抗生素使用的实际情况,加快推进相关立法进程。地方上可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结合实际提出较为可行的方案,并通过多渠道、多部门、多方式地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地方性法规。制定有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尤其是对滥用兽用抗生素行为的惩处办法及力度需要明确规定,对查出的使用违规、违禁药品及抗生素残留超标等食品安全事件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严历处罚,约束养殖场(户)不科学用药行为。3.6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利用网络、微信、广播、电视、标语、宣传手册等媒体媒介进行多方位宣传,把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监管标准、处罚措施、科学安全用药知识及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危害性宣传到各个养殖场所,提高养殖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科研院所、技术推广部门加强安全规范用药指导,提高养殖场(户)正确使用抗生素的水平,不断提升养殖场(户)兽用抗生素减量化意识。4结束语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食药局允许抗生素用作动物饲料添加剂以后,抗生素逐渐应用到畜牧养殖业,并对推动了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我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兽用抗生素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滥用抗生素带来的负面影响随之而来。鉴于此,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减少兽用抗生素的使用。2014年以后,我国每吨动物产品使用抗菌药的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2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把应对微生物耐药威胁提升到国家生物安全的战略高度。目前,我国科学使用兽用抗生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