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学生版+解析)_第1页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学生版+解析)_第2页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学生版+解析)_第3页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学生版+解析)_第4页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学生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难点:重点词句的翻译《咏雪》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_______________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是六朝志人小说集的代表。

二、生字注音:讲论________雪骤________差________可拟柳絮________无奕________谢道韫________

三、解释词语:(1)内集:(2)儿女:(3)讲论文义:(4)俄而:(5)骤:(6)欣然:(7)差:

拟:(9)未若:《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一、注音:尊君在不_________非人哉________

二、解释词语:(1)期:(2)至:(3)舍:

(4)去:(5)乃:(6)不,(7)委:(8)信:(9)礼:(10)惭:(11)引:(12)顾:《咏雪》知识点一、翻译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二、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2、咏雪的直接原因:3、两个比喻句: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三、问题探究: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4、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一、重点句子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尊君在不?

3.待君久不至,已去。

4.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问题探究: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___________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_____________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___________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3、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5.你还知道类似谢道韫、陈元方这样机智聪颖的少年吗?

诚信的成语:一、朗读课文,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

二、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

三、《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四、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五、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课本31页列出了一些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其中有一些尊称和谦称。读一读,说说它们分别用于指称谁。

题组A基础过关练一、选择题1.(2023秋·湖南常德·七年级校联考期末)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B.《咏雪》中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青的一代人。C.《咏雪》中的“柳絮”,在写法上,将动态化为静态,把寒冷的雪天,化为秋天的萧瑟,是常景中的新意,给读者别开生面之感。D.《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比作“柳絮”,比作“撒盐空中”。2.(2022秋·浙江宁波·七年级宁波市第七中学校联考期中)文学文化常识。小七同学对敬辞与谦辞特别感兴趣,学了《陈太丘与友期行》后,他模仿文中友人的口吻对陈太丘说了以下这段话。话中画线的敬辞与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愚兄此次到寒舍拜访贤弟,感触颇多。令郎元方虽年纪尚小,却甚有见识。愚兄言语不周之处,还请见谅。A.愚兄 B.寒舍 C.贤弟 D.令郎 E.见谅3.(2022秋·天津·七年级天津一中校考期中)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C.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的人。二、填空题4.(2022·全国·七年级假期作业)填空。《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朝代)人(姓名)组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5.(2023秋·七年级课前预习)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俄而雪骤:。(2)撒盐空中差可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4)去后乃至:。三、字词书写6.(2022秋·七年级课时练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谢太傅()

欣然()

奕女()柳絮()

尊君在不()

友人惭()四、基础知识综合7.(2022秋·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文学文化常识南文:孔兄请唤(1)__________(A.令郞B.小儿)上来,让余认识。孔父:承蒙南文兄错爱,(2)__________(A.犬子B.令郞)年幼,望南文兄不吝(3)__________(A.请教B.赐教)。(1)下面是希望中学七年级(1)班的横小水同学写的一出《孔融让梨》课本剧片段,请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词语补全人物对话。(2)《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这个学期我们学习的两篇短文分别出自《》和《》。五、情景默写8.(2022秋·四川绵阳·七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理解性默写。(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5)元方对友人有理有据回击的句子是:,;,。题组B能力提升练六、对比阅读(2023·陕西宝鸡·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乙】三国魏明帝自征蜀,遣司马懿督张邵诸军,雍、凉劲卒三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①。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②,在者八万。时魏军始阵,幡兵③适交,参佐④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⑤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住者⑥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邵,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节选自《百战奇略》)【注释】①剑阁:关隘名。位于今四川剑阁县北。②十二更下:十分之二的人换防休息。③幡兵:指正在换防的部队。幡,同“旌”,旌旗。④参佐:部下,僚属。⑤鹄立:鹄颈长,能远望,因喻引领切盼之意。⑥住者:留下来的士兵。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2)元方入门不顾()(3)参佐咸以贼众强盛()(4)去者皆悦()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下车引之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相委而去

释担而立C.以并声势

请以战喻D.去者皆悦

客之美我者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一战大克,信之由也。12.【甲】【乙】两文都提到了“信”。请你结合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元方和诸葛亮所说的“信”分别指什么。(2022秋·河南漯河·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①。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萆②,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③?”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草,饭今成麋④。”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⑤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选自《世说新语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版)【注释】①元方、季方是陈太丘的两个儿子。②著萆(bì):放竹萆。萆,同“箅”,蒸饭器具,使米不漏至锅底水中。③馏:蒸饭。④糜:粥。⑤易夺:改正补充。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尊君在不()(4)元方入门不顾()14.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16.【甲】文用“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侧面表现了元方的“方正”。【乙】文从陈太丘两个儿子的角度看,对元方、季方的描写是,表现了他们的好学;从陈太丘的角度看,对元方、季方的描写,如“乃俱窃听,炊忘著萆”是侧面描写,表现了陈太丘与宾客。七、课内阅读(2023秋·湖南娄底·七年级统考期末)《世说新语》两则(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7.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即/公大兄无奕/女C.与儿女讲/论文义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18.下列加点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相委而去C.元方时年七岁 D.元方入门不顾19.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 B.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C.相委而去(表示转折关系) D.与人期行(约定)2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B.甲文中“公大笑乐”中的“大笑”,太傅有意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他更喜欢“未若柳絮因风起”。C.乙文中友人迟到在先,责备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D.乙文中元方是一个懂礼貌、机智聪明、正直的孩子。2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未若柳絮因风起。(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022秋·河南洛阳·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B.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C.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所似:像什么。D.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风:因为风。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撒盐空中差可拟24.谢道韫的才华在“咏雪”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25.古人多才智。请你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谢道韫和黄琬身上有什么共同点,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链接材料】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舍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题组C培优拔尖练八、课外阅读(2022·七年级课时练习)谢道韫传(节选)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说。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①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②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及遭孙恩之难③,举厝④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⑤所害,方命婢肩舆⑥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选自《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有删改)【注】①白:告知。②步郭: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③孙恩之难:起义军领袖孙恩起军反叛东晋。④厝:同“措”。⑤贼:对国家、人民、社会道德风尚造成严重危害的人,此指孙恩。⑥肩舆:用肩舆抬。2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字。文言词句方法解释(1)叔父安尝内集查阅字典法①品尝;②经历;③曾经(1)(填序号)(2)安大说关注常见通假字(2)(3)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成语解词法:鲜为人知(3)2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2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29.请模仿《三字经》的形式,分别用三个字概括选文二、三两段中有关谢道韫的事件。谢道韫,能吟咏,,。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2022·湖北·统考一模)昭明太子统,武帝长子也。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做剧韵①,皆属思②便成,无所点易③。年十二,于内省见狱官将谳④事,问左右曰:“是皂衣何为者?”曰:“廷尉官属。”召视其书曰:“是皆可念,我得判否?”有司以统幼,绐⑤之曰:“得。”其狱皆刑罪上,统皆署杖五十。有司抱具狱,不知所为,具言于帝,帝笑而从之。太子自加元服⑥,帝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每所奏,谬误巧妄,皆即辨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⑦,多所全宥⑧,天下皆称仁。(唐·李延寿《南史·列传四十三·萧统传》)【注】①剧韵:险韵、生僻难押的诗韵。②属思:构思。③点易:涂改、修改、改动。④谳(yàn):议罪。⑤绐(dài):欺骗。⑥元服:冠。⑦法狱:刑事案件。⑧全宥(yòu):宽恕赦免。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或做剧韵

或:

②具言于帝

于:31.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B.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C.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D.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3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皆可念,我得判否?33.阅读全文可以看出萧统是一个怎样的人?34.上文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样,都写了聪慧的小孩,从成才的角度来看,正确的成长道路是什么?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2022秋·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谢公泛海谢太傅①盘桓②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③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④使还。太傅神情⑤方王⑥,吟啸⑦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⑧,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⑨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世说新语·雅量》)【注释】①谢太傅:谢安。②盘桓:徘徊;逗留。③泛海:坐船出海。④唱:提议。⑤神情:精神兴致。⑥王:同“旺”。⑦吟啸:同“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⑧说:同“悦”,愉快。⑨承响:承,应声;响,声音。3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神情方王

方:正B.诸人皆喧动不坐

皆:都C.公徐云

徐:慢慢地D.如此,将无归

如此:这样3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安是一个性格沉静镇定、临危不乱的人。B.谢安与孙兴公等人泛舟,海中风浪汹涌,谢安谈笑自如,与众人恐惧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C.谢安在风浪汹涌的海上一言不发,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他有镇安朝野的能力。D.这是一篇志人文章,本文的主人公是谢安。3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2)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难点:重点词句的翻译《咏雪》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是六朝志人小说集的代表。

二、生字注音:讲论(lùn)雪骤(zhòu)差(chā)可拟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

三、解释词语:(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3)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4)俄而:不久,一会儿(5)骤:急、紧(6)欣然:高兴的样子(7)差:大致,差不多

(8)拟:相比(9)未若:不如,比不上《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一、注音: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

二、解释词语:(1)期:约定(2)至:到(3)舍:丢下

(4)去:离开(5)乃:才(6)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7)委:丢下,舍弃(8)信:诚信,讲信用。(9)礼:礼貌。(10)惭:惭愧。(11)引:拉(12)顾:回头看。《咏雪》知识点一、翻译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二、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问题探究: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营造了一种和睦、融洽、欢快、轻松且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家庭氛围。

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答: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也表明了他享受天伦之乐的愉悦心情。

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答: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4、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一、重点句子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

2.尊君在不?

翻译:你父亲在吗?

3.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我父亲等您很久都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

4.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5.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友人感到惭愧,从车里下来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二、问题探究: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元方入门不顾”。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对话描写。

2、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3、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答: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答:元方聪敏过人、率真方正、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5.你还知道类似谢道韫、陈元方这样机智聪颖的少年吗?

答: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

6.诚信的成语:一诺千金、一言九鼎、言出必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而有信、童叟无欺

一、朗读课文,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

参考答案:《咏雪》: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二、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

参考答案:谢安认为“柳絮”一喻更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欠缺的恰恰就是这种意蕴。

示例:我认为“撒盐”一喻更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三、《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参考答案: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四、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参考答案:

1.“俄”,常与“而”“顷”等字连用,都指片刻。

2.“拟”,相比。

3.“未若”,比不上。

4.“去”,离开。“乃”,这里是“才”的意思。

5.“期”,约定。“委”,舍弃。

五、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课本31页列出了一些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其中有一些尊称和谦称。读一读,说说它们分别用于指称谁。

参考答案:示例: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家父、家严、家君——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自己的母亲。

题组A基础过关练一、选择题1.(2023秋·湖南常德·七年级校联考期末)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B.《咏雪》中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青的一代人。C.《咏雪》中的“柳絮”,在写法上,将动态化为静态,把寒冷的雪天,化为秋天的萧瑟,是常景中的新意,给读者别开生面之感。D.《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比作“柳絮”,比作“撒盐空中”。【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此句化静为动,展现了雪花随风飘飞的画面,以春景写冬景,富有新意;“将动态化为静态,把寒冷的雪天,化为秋天的萧瑟”分析有误;故选C。2.(2022秋·浙江宁波·七年级宁波市第七中学校联考期中)文学文化常识。小七同学对敬辞与谦辞特别感兴趣,学了《陈太丘与友期行》后,他模仿文中友人的口吻对陈太丘说了以下这段话。话中画线的敬辞与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愚兄此次到寒舍拜访贤弟,感触颇多。令郎元方虽年纪尚小,却甚有见识。愚兄言语不周之处,还请见谅。A.愚兄 B.寒舍 C.贤弟 D.令郎 E.见谅【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敬辞与谦辞的使用。“寒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这里应该用敬辞,可用“贵府”。故选B。3.(2022秋·天津·七年级天津一中校考期中)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C.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的人。【答案】C【详解】C.根据原文“元方入门不顾”可知,他并没有喜不自禁,因此选项内容“陈元方喜不自禁”属无中生有,说法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4.(2022·全国·七年级假期作业)填空。《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朝代)人(姓名)组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答案】南朝宋刘义庆冬雪纷飞的日子里谢太傅的家里谢太傅及他的儿女讲论文义【详解】《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公元403—444年)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刘义庆是刘宋王朝的宗室,袭封临川王。历任重职,喜好文辞。书中主要记载东汉未至魏晋间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琐语,而以晋代为主。但是书中谈到的人物不只士族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庶憎侣,“寒雪日”交代时间是一个下雪的日子;从内集可以看出地点是在家里;人物有谢太傅和他的儿女们;事件是讲论文义,即讲文章的义理。5.(2023秋·七年级课前预习)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俄而雪骤:。(2)撒盐空中差可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4)去后乃至:。【答案】不久,一会儿相比趁、乘才【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俄而”,表时间,不久,一会儿。“拟”,一词多义,相比。“因”,介词,趁,乘。“乃”,副词,才。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三、字词书写6.(2022秋·七年级课时练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谢太傅()

欣然()

奕女()柳絮()

尊君在不()

友人惭()【答案】fùxīnyìxùfǒucán【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注意“不”是通假字,通“否”,要读通字的拼音。“惭”不要读成“jiàn”。四、基础知识综合7.(2022秋·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文学文化常识南文:孔兄请唤(1)__________(A.令郞B.小儿)上来,让余认识。孔父:承蒙南文兄错爱,(2)__________(A.犬子B.令郞)年幼,望南文兄不吝(3)__________(A.请教B.赐教)。(1)下面是希望中学七年级(1)班的横小水同学写的一出《孔融让梨》课本剧片段,请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词语补全人物对话。(2)《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这个学期我们学习的两篇短文分别出自《》和《》。【答案】(1)(1)A(2)A(3)B(2)《言语》《方正》【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一空:令郎是对别人儿子的敬称,小儿,对别人的蔑称,故选A;二空:犬子是对外谦称自己的儿子,故选A;三空:根据“兄不吝”可知此处应是向别人请教,“赐教”敬辞,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故选B。(2)《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根据“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以及文章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可知,《咏雪》出自“言语”;根据“方正”主要记载言语、行动、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正直品质以及文章记述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可知,《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五、情景默写8.(2022秋·四川绵阳·七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理解性默写。(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5)元方对友人有理有据回击的句子是:,;,。【答案】(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3)公大笑乐。对子骂父,(4)友人惭,下车引之。(5)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则是无礼。【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古代文章的背记与默写。试题为理解性默写,难度较大;注意背记要准确,理解要到位,书写要正确。本题中的“太傅、集、撒、差可拟、柳絮、惭”等字容易写错。点晴:积累古诗文,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的理解进行筛选,才可以正确地写出答案。题组B能力提升练六、对比阅读(2023·陕西宝鸡·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乙】三国魏明帝自征蜀,遣司马懿督张邵诸军,雍、凉劲卒三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①。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②,在者八万。时魏军始阵,幡兵③适交,参佐④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⑤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住者⑥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邵,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节选自《百战奇略》)【注释】①剑阁:关隘名。位于今四川剑阁县北。②十二更下:十分之二的人换防休息。③幡兵:指正在换防的部队。幡,同“旌”,旌旗。④参佐:部下,僚属。⑤鹄立:鹄颈长,能远望,因喻引领切盼之意。⑥住者:留下来的士兵。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2)元方入门不顾()(3)参佐咸以贼众强盛()(4)去者皆悦()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下车引之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相委而去

释担而立C.以并声势

请以战喻D.去者皆悦

客之美我者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一战大克,信之由也。12.【甲】【乙】两文都提到了“信”。请你结合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元方和诸葛亮所说的“信”分别指什么。【答案】9.约定回头看都使……退却10.B11.(1)陈太丘丢下友人离开了,离开后他的友人才赶到。(2)蜀军一战而大胜,是因为诸葛亮以信义为治军根本啊。12.元方说的“信”指守时,诸葛亮说的“信”指令出必行。【解析】9.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2)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3)句意为:诸葛亮的参谋人员都认为敌军强盛。咸:都;(4)句意为:该走的都很高兴。皆:使……退却。10.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A.之:代词,指元方/结构助词,的;B.而:均为连词,表承接;C.以:介词,用来/介词,用,拿;D.者:……的人/……的原因;故选B。11.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乃至,(友人)才到。(2)句重点词语:大克,大胜;信之由也,是因为诸葛亮以信义为治军根本啊。12.考查内容理解。甲文中元方斥责父亲的朋友说“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可见他所指的“信”是要遵守和别人约定的时间。乙文中诸葛亮说“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可见他所指的“信”是言出必行,下了命令即使有困难也要执行。【点睛】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三国时期,魏明帝征讨蜀国,派遣司马懿督统张郃所部及雍、凉二州等精兵三十万人,隐蔽军队秘密进发,窥伺蜀地剑阁。蜀国丞相诸葛亮当时驻屯在祁山,他把精良武器装备,都用在扼守险要之处,十分之二的人换防休息,留在战场的将士只有八万人。当时魏军开始布阵,恰值蜀军换防交接,诸葛亮的参谋人员都认为敌军强盛,没有足够的兵力是制胜不了对方的,建议把换下来的部队暂留一月,以便壮大蜀军声威。但诸葛亮却说:“我统兵打仗,一向以信义为根本。现在,换防该去的士卒已经打点好行装等待归期,他们的妻子和儿女则引颈切盼而计算着时间,虽然面临征战的困难,但恪守信义的原则不可废弃。”便下令催促换防下来的士卒离去。于是,该走的都很高兴,愿意留下一同战斗;该留的则斗志昂扬,决心拼死一战。他们互相说:“诸葛丞相的恩德,我们即使拼上性命也报答不完。”到了交战那天,蜀军无不拔剑争先,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击杀了张郃,打退了司马懿,蜀军一战而获大胜,是信义的原因。(2022秋·河南漯河·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①。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萆②,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③?”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草,饭今成麋④。”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⑤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选自《世说新语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版)【注释】①元方、季方是陈太丘的两个儿子。②著萆(bì):放竹萆。萆,同“箅”,蒸饭器具,使米不漏至锅底水中。③馏:蒸饭。④糜:粥。⑤易夺:改正补充。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尊君在不()(4)元方入门不顾()14.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16.【甲】文用“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侧面表现了元方的“方正”。【乙】文从陈太丘两个儿子的角度看,对元方、季方的描写是,表现了他们的好学;从陈太丘的角度看,对元方、季方的描写,如“乃俱窃听,炊忘著萆”是侧面描写,表现了陈太丘与宾客。【答案】13.约定才不,同“否”回头看14.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15.您和我父亲约定中午见面。中午您没来,这就是没有信誉。16.惭愧后悔,知错能改俱委而窃听论议内容的精妙,学识的高深【解析】13.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2)句意: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3)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4)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14.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太丘和客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更相易夺”点明“二子俱说”的状态;“言无遗失”点明“二子俱说”的结果;应在“更相易夺”前后各断一处;故断为: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15.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本句重点词语: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16.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第一空:根据甲文“友人惭,下车引之”可知,在元方点出父亲友人的过错后,陈太丘的友人认识到自身错误想要拉住元方的动作,表现陈太丘友人的态度转变,展现友人惭愧后悔,知错能改的心态与行为,侧面展现陈元方的“方正”。第二空:乙文“俱委而窃听”,其意思是:都停下来偷听。他们放下陈太丘安排的事,都来偷听陈太丘与客人的对话,通过对元方、季方的描写,表现了他们的好学。第三空:乙文“乃俱窃听,炊忘著萆”意思是: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箅子。元方、季方沉浸于陈太丘与客人的对话中,忘记放箅子,侧面体现陈太丘与宾客谈论内精妙,学识高深。【点睛】参考译文:甲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乙文:有客人在陈太丘家留宿,太丘让元方、季方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箅子,饭都成了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太丘和客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既然这样,只要喝粥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吃饭呢!”七、课内阅读(2023秋·湖南娄底·七年级统考期末)《世说新语》两则(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7.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即/公大兄无奕/女C.与儿女讲/论文义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18.下列加点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相委而去C.元方时年七岁 D.元方入门不顾19.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 B.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C.相委而去(表示转折关系) D.与人期行(约定)2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B.甲文中“公大笑乐”中的“大笑”,太傅有意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他更喜欢“未若柳絮因风起”。C.乙文中友人迟到在先,责备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D.乙文中元方是一个懂礼貌、机智聪明、正直的孩子。2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未若柳絮因风起。(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答案】17.B18.C19.C20.B21.(1)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飘起。”(2)太丘丢下(他)或(友人)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解析】17.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A.“王凝之”人名,不能断开,“左将军”是“王凝之”的官职,“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式,应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C.“与儿女讲论文义”句意:给子侄辈的人讲解文章义理。“讲论文义”动宾短语,不能断开,应断句:与儿女/讲论文义;D.句意: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太丘舍去”,“太丘”主语,“舍”作谓语,之间应该断开,故应断句:过中/不至,太丘/舍去;故选B。18.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理解。A.句意:给子侄辈的人讲解文章义理。儿女,古今异义词,指子侄辈的年轻一代。今义,儿子和女儿;B.句意: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去:古今异义词,离开;今义,前往;C.句意:元方当时年龄七岁。时,当时,不是古今异义词;D.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今义,照顾;故选C。19.考查考查文言词义。C.句意:丢下别人先离开了。而:表示承接(顺接)关系;故选C。20.考查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分析。B.“太傅有意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他更喜欢‘未若柳絮因风起’”理解有误。公大笑中的笑意并没有讽刺胡儿说的话。太傅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更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故选B。21.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未若,不如;因,乘、趁。(2)舍,舍弃,抛弃;去,离开;乃,才;至,到。【点睛】参考译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2022秋·河南洛阳·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B.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C.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所似:像什么。D.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风:因为风。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撒盐空中差可拟24.谢道韫的才华在“咏雪”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25.古人多才智。请你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谢道韫和黄琬身上有什么共同点,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链接材料】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舍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答案】22.D23.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24.①谢道韫把纷纷扬扬的白雪比喻为柳絮乘风而起,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②“柳絮”是轻盈的,这一比喻富有新意和美感,充分展示了谢道韫的才华。25.谢道韫和黄琬都聪慧过人,善用比喻。启示:人的思维不能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要放开思维、开动脑筋、善于发挥想象力,并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解析】22.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D.“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因:乘,趁。不是“因为”。故选D。23.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本句重点词语:撒盐空中,把盐撒在空中;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24.考查内容理解。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是咏雪的佳句,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谢道韫既抓住了雪花和柳絮形态(外形)的相似,又写出雪花飘舞的轻盈的姿态,给人以春天到来的感觉。这个比喻句得到谢太傅的称赏,遂传为一时佳话,谢道韫从此也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25.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中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是咏雪的佳句,不仅得到她叔父的称赏。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公大笑乐”可以推知,谢道韫虽然当时年纪不大,但善于观察事物且机智聪慧。从材料中“琬年七岁”“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可以看出,黄琬小小年纪,也是善于观察事物的特点,表现出机智聪慧的特点。两人的表现告诉人们:人要放开思维、开动脑筋,对待问题,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去思考和分析。意对即可,答案不唯一。【点睛】参考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链接材料: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报告(朝廷),太后召见他问他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当时)年仅七岁的黄琬,在旁边说道:“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之月呢?”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报告太后,并且认为黄琬十分与众不同,便十分喜爱他。题组C培优拔尖练八、课外阅读(2022·七年级课时练习)谢道韫传(节选)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说。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①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②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及遭孙恩之难③,举厝④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⑤所害,方命婢肩舆⑥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选自《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有删改)【注】①白:告知。②步郭: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③孙恩之难:起义军领袖孙恩起军反叛东晋。④厝:同“措”。⑤贼:对国家、人民、社会道德风尚造成严重危害的人,此指孙恩。⑥肩舆:用肩舆抬。2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字。文言词句方法解释(1)叔父安尝内集查阅字典法①品尝;②经历;③曾经(1)(填序号)(2)安大说关注常见通假字(2)(3)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成语解词法:鲜为人知(3)2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2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29.请模仿《三字经》的形式,分别用三个字概括选文二、三两段中有关谢道韫的事件。谢道韫,能吟咏,,。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答案】26.③同“悦”,喜悦、高兴被27.孙恩虽然歹毒残暴,也被谢道韫的言行而动容,竟不杀刘涛。28.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29.巧论辩勇杀敌(勇护孙)【解析】2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要结合题干表格中的参考方法进行翻译。(1)句意:叔父谢安曾经把家人聚会在一起。题干中所列举“尝”的三个释义为:品尝、经历、曾经,翻译为“曾经”符合语境。(2)句意:谢安非常高兴。根据题干提示从通假字角度入手,结合以往所学知识可知,说:同“悦”,喜悦、高兴。(3)句意:已经听说丈夫和几个儿子已经被孙恩杀害。题干列举成语“鲜为人知”的意思是很少有人知道,为:被。可知,本句中“为”可翻译为“被”。2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重点字词:虽:虽然;为:被;乃:竟然。2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要结合句意及句子成分进行划分。句意为:乱兵一会儿就追上来,谢道韫亲手杀了几个乱兵,才被俘虏。“乱兵稍至”是“乱兵”做主语,“手杀数人”主语是谢道韫,主语不同,应划分停顿;“乃被虏”交待事件的结果,其前应划分停顿。故断句为: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2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理解。根据第②段“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可知,谢道韫能言善辩,可填“善辩论”。结合第③段“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可知,谢道韫英勇杀敌,大义护孙,可填“勇杀敌”。【点睛】参考译文:王凝之的妻子姓谢,字道韫,是安西大将军谢奕的女儿。聪明,有见识有才华,能言善辩。一次叔父谢安曾经把家人聚会在一起,忽然间,雪下得紧了,谢安问:“这大雪像什么呢?”谢安哥哥的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飞舞。”谢安非常高兴。    王凝之弟弟王献之曾经与客人谈论诗文,将要理屈词穷了,谢道温叫婢女告诉王献之说:“想替小弟弟解围。”于是放置青绫屏障把自己遮挡起来,申述王献之前面的议论,客人不能使她理屈。    等到后来遭受孙恩作乱,她举动自如,听说丈夫和几个儿子已经被孙恩杀害,就命令婢女抬着轿子拿着刀出门突围。乱兵一会儿就追上来,谢道韫亲手杀了几个乱兵,才被俘虏。她的外孙刘涛当时才几岁,孙恩又想杀害他,谢道韫说:“这事出在王家,与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宁可先杀了我。”孙恩虽然歹毒残暴,也因谢道韫的大义凛然而折服,改容相待,竟不杀刘涛。(2022·湖北·统考一模)昭明太子统,武帝长子也。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做剧韵①,皆属思②便成,无所点易③。年十二,于内省见狱官将谳④事,问左右曰:“是皂衣何为者?”曰:“廷尉官属。”召视其书曰:“是皆可念,我得判否?”有司以统幼,绐⑤之曰:“得。”其狱皆刑罪上,统皆署杖五十。有司抱具狱,不知所为,具言于帝,帝笑而从之。太子自加元服⑥,帝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每所奏,谬误巧妄,皆即辨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⑦,多所全宥⑧,天下皆称仁。(唐·李延寿《南史·列传四十三·萧统传》)【注】①剧韵:险韵、生僻难押的诗韵。②属思:构思。③点易:涂改、修改、改动。④谳(yàn):议罪。⑤绐(dài):欺骗。⑥元服:冠。⑦法狱:刑事案件。⑧全宥(yòu):宽恕赦免。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或做剧韵

或:

②具言于帝

于:31.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