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401TechnicalcodeforcomprehI 3 3 3 4 7 9 9 9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划设计研究院、合肥市排水管理办公室、合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1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综合设计及检查井设置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确立了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综合设计及检查井设置的基本规则,并规定了城市道路地下管线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室外给水设计标准室外排水设计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GB/T50374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838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5009燃气工程项目规范GB55010供热工程项目规范GB55026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CJJ/T3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CJJ/T81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DL/T5221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B34/T4289城镇检查井盖安装管理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工程管线engineeringpipeline2城市道路范围内的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等埋地敷设的工程管线统筹安排各类地下管线的空间位置,综合协调地下管线之间以及与城市其它各项工程之间的关系地下管线设施中用于连接、检查、维护管线和安装设备的竖向构筑物,包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满足人员运行管理[来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技术导则(修订版),2023年5月,2.0.1]主要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的综合管廊,其主要功能是为城市市政[来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技术导则(修订版),2023年5月,2.0.1][来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技术导则(修订版),2023年5月,2.0.1][来源:GB50838-2015,2.1.4,有修改]3覆土深度covereddepth地下管线顶部外壁至地表面的垂直距离。地下管线外壁(含保护层)之间或管线外壁与建(构)筑物外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地下管线外壁(含保护层)之间或地下管线外壁与建(构)筑物外边缘之间的垂直距离。三维控制线the3Dcontrolline综合管廊建设规划中确定并应规划控制综合管廊平面及竖向位置的三维空间界线。[来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技术导则(修订版),2023年5月,2.0.3]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不同再生水水质标准,满足相应使用功能的水。4基本规定4.1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和竖向高程均应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竖向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4.2地下管线综合设计应符合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及各管线专项规划的要求,充分考虑地下空间、用地性质、水文地质、路网规划、城市景观、重要设施布局等因素对管线进行合理布置,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应满足管线的施工、运行和维护要求。4.3地下管线综合设计应坚持“整体规划-分期建设,先地下-后地上,近-远期结合并考虑远景发展需要”的原则。4.4各类检查井设置应在符合各工程管线功能性、安全性等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相同性质管线同槽共井敷设、对不同功能检查井的合并建设、适当增大检查井间距的方式,减少检查井(盖)数量。5地下管线综合设计5.1一般规定5.1.1地下管线综合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a)协调各管线布局及与其他设施的位置关系;b)确定地下管线的敷设方式;c)确定地下管线的排布顺序和位置;d)确定相邻地下管线的水平间距、交叉地下管线的垂直净距;e)确定地下管线敷设的控制高程或覆土深度等。45.1.2各类地下管线的走向、位置、埋深等设计内容除应满足本文件外,还需满足GB50289及市级管b)通信管线(不含交通信号、视频监控)应合并建设;c)新建道路配套管线宜埋地敷设;改(扩)建道路的原有架空线路宜同步入地;d)结合道路两侧项目布局及管线需求情况,统筹安排道路两侧地下管线的种类及布局。5.1.3各类管线的骨干工程宜结合城市路网均衡布置,合理利用道路地下资源,全面统筹,避免在同5.1.4地下管线综合设计应优先保证运行、维护安全和重力流管线敷设要求,同时考虑检修对周边管5.1.5新建道路地下管线布置应符b)管线间距应满足最小水平净距与最小垂直净距要求;e)综合管廊应按管廊规划路由建设。5.1.6老路改造管线布置除应满足5.1.5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b)应结合各工程管线保供要求、迁改时序及道路建设工期,合理确定管位;c)现状道路拓宽时,新增地下管线宜布置于机动车道范围5.1.7地下管线综合设计应明确对拟废除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处置方式,在不影响主体工程或其5.1.9电力和通信宜采用缆线管廊模式合并建设。5.1.10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地下管线宜采用综合管廊敷设:b)高强度集中开发区域、重要的公共空间;c)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或架空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d)道路与铁路、公路、河流等交叉处或管线复杂的道路交叉口;e)不宜开挖路面的地段。5.1.11综合管廊三维控制线应根据道路横断面、地下管线和地下空间利用情况综合5.1.12入廊管线设计应与综合管廊设5.1.13采用非金属材质建设的地下管线工程宜附设电子标志器、金属示踪线或定位GPS。5.2平面控制设计5.2.1地下管线综合设计应依据管线主管部门批准的管线断面图和各管线的专项设计开展,平面设计5.2.2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的地下管线位置宜相对固定,宜与道路中心线平行,不宜频繁地从道路一5.2.3道路红线宽度大于等于40m时,电力、给水、雨水管道宜双侧布置,污水、燃气、通信管道应5根据沿线用户需求确定是否双侧布置;道路红线宽度小于40m时,各类地下管线宜单侧布置。单侧布置时,应在道路交叉口、用户等有需求处敷设过路支管,服务于同一用户的各专业过路支管宜相对集中布置。5.2.4地下管线沿道路布置方位宜相对固定,管线单侧布置时,新建管线布置方位见表1。表1新建管线布置方位表东侧/南侧雨水管道西侧/北侧电力管道注:布置方位以道路中心线为界。5.2.5地下管线在道路内的位置宜相对固定,分支线少、埋深大、检修周期短和损坏时对建筑物基础安全影响大的地下管线应远离建筑物;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宜为:a)东侧、南侧:燃气(支线)、给水(配水)、电力、再生水、污水、雨水;b)西侧、北侧:通信、燃气(干线)、给水(输水)、电力、热力、再生水、污水、雨水。5.2.6地下管线宜优先布置于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当空间受限时,可布置在绿化带内。5.2.7布置有地下管线的绿化带应合理选择植物种类,管线上方应避免种植高大乔木,无法避免时应保证管线覆土不小于1.5m,减小绿植与管线的相互不利影响。5.2.8对于城市重要道路(快速路、主干道、重要景观道路等),地下管线不宜布置在机动车道内,无法避免时,管道轴线宜位于车道正中,检查井井盖应避开机动车轮迹线。5.2.9地下管线不应在垂直方向上重叠敷设。5.2.10地下管线与铁路、公路交叉时宜采用垂直交叉方式布置,受条件限制时,其交叉角宜不小于5.2.11地下管线支管宜垂直于道路红线接出,无绿线时伸出范围宜不超出红线外2m,有绿线时伸出范围宜至绿线边。5.2.12非市政管线不宜敷设于道路红线内。5.2.13地下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表2的规定;当受道路宽度、断面以及现状工程管线等因素限制难以满足要求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安全措施后减少其最小水平净距。5.2.14对于埋深大于相邻建(构)筑物基础的地下管线,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应按公式(1)计算,并折算成水平净距后与表2的数值比较,采用其较大值。L管线中心至建(构)筑物基础边水平距离,单位为米(m);H——管线敷设深度,单位为米(m);h——建(构)筑物基础底砌置深度,单位为米(m);a——土壤内摩擦角,单位为度(°);B——沟槽开挖宽度,单位为米(m)。管线及建(筑)物名称建(构)建(构)给水管线污水管雨水管燃气管线热力管线电力管线通信管线2再生水管线管沟道路侧石边缘铁路钢轨或坡脚中压次高压高压保护保护通信照明及<高压铁塔BABABA—给水管线——中压BA次高压BA高压BA热力管线—地沟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综合管廊—再生水管线 管沟——————一————铁路钢轨(或坡脚)一注1:当各专业管线单项标准中有更详细规定时,以单项标准为准。注2:保护管①指塑料、砼管,保护管②指钢管。注3:表中()内数字为综合管廊与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注4:表中<>内数字为“>35kv”电力电缆最小水平净距。燃气管线与铁塔基础边的净距应符合GB50028。综合管廊与相邻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的最小垂直净距根据地质条件和相邻构筑物性质确定,且符合GB50838的相关规定。75.3.1地下管线综合设计应依据各管线的专项设计开展,竖向设计应重点表述管线在各控制点处的高程、管线交叉处的净距、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的高程关系。5.3.3电力、通信、燃气、给水管等非重力流管线宜与道路同坡敷设,保持各自高程空间,规避交叉5.3.5地下管线竖向高程发生矛盾时,宜按f)技术要求低的管线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i)安全要求低的管线避让安全要求高的管线。5.3.6地下管线的覆土深度应根据管材强度、管道位置、土壤性质、地(路)面承受荷载大小等因素5.3.7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直埋电力等地下管线应埋设于土壤冰冻深度以下,位于道路内的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原则上应不小于表3中规定值,如难以满足表3中规定值时,应对管线采取适表3道路内地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管线名称电力热力雨水综合管廊(缆线)注1:当各专业管线单项标准中有更详细规定时,以单项标准为5.3.8地下管线交叉处的控制高程应优先满足重力流管线敷设要求;重力流管线高程应根据其专项设5.3.9地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表4的规定,当交叉管线净距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8上层管线热力燃气通信电力综合管廊热力—燃气通信电力(直埋/保护综合管廊管沟涵洞(基础底)铁路(轨底)注1:当各专业管线单项标准中有更详细规定时,以单燃气管线采用聚乙烯管材时,燃气管线与热力管线的最小垂直净距按CJJ63执行。b综合管廊与相邻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的最小垂直净距根据地质条件和相邻构筑物50838的相关规定。5.3.10地下管线顶管穿越现状铁路和公路,管顶覆土厚度应按不妨碍铁路和公路的运行及维护、确保5.3.11河底敷设的地下管线应选择在稳定河段,管线高程应按不妨碍河道的整治和管线安全的原则a)在I至V级航道下面敷设,其顶部高程应在远期规划航道底标高2.0m以下;b)在V、VI级航道下面敷设,其顶部高程应在远期规划航道底标高1.0m以下;c)在其他河道下面敷设,其顶部高程应在河道底设计高程0.5m以下。5.3.12轨道交通站点及沿线特殊节点地下管线综合设计应包括施工期管a)管线迁改设计应遵循“统筹规划、系统设b)高压和中压主干燃气管线(DN≥500mm)、原水和主供水管线(DN≥800mm)等重要管线及其附96检查井(盖)设置6.1一般规定6.1.1检查井宜设置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绿化带范围内,不宜设置在机动车道范围内;当不可避6.1.3压力流管道系统中的各类阀门宜集中井室设置,确需分别设置的,相邻检查井不6.1.4各类地下管线在满足功能、运行和维护等条件下,检查井间距宜取各管线行业规范要求的最大6.1.5位于车行道及机械碾压施工路面下的检查井应采用具有足够6.1.6检查井内应安装防坠落装置及检查井标识牌,标识牌应注明检查井的类别或功能、规格尺寸、6.1.7位于铺装路面内的检查井宜采用隐形井盖,井盖的材质、表面色泽、纹理宜与所处位置的地面6.1.10检查井盖应易开启,具有防沉降、防坠落、防盗、防位移、防响和防滑等功能。6.1.11车行道下检查井盖承载能力应不低于DB34/承载能力应不低于DB34/T4289规定的C300要求,其余区域下检查井盖承载能力应不低于DB34/T规定的B200要求。信息,检查井类型应填铸“供水”“污”“6.1.13采用铰接的检查井盖座,铰接井盖的仰角应不小于120°,安装时铰链销轴宜与道路侧石垂直,排泥阀井、压力检查井、消能井等附属设施的设置应满足GB55027、GB50014等标准相6.2.2直线管段的检查井最大间距应根据养护条件等具体情况确定:a)具备机械养护条件的区域,在不影响街坊接户管接管的前提下,检查井间距宜按表5取值;b)在有雨水口连接管连接或无法实施机械养护的区域,检查井间距宜不大于40m。管径(mm)最大间距(m)6.2.4压力流排水管道系统应设阀门井,宜间隔500m~1000m设一处。6.2.5压力流排水管道隆起点上应设通气设施,管线竖向布置平缓时,宜间隔500m~1000m设一处。6.2.6压力流排水管道系统中检修阀井与排气阀井宜结合竖向高程合并设置,合并阀门井参数可按表6选用。表6压力流排水管检修阀井与排气阀井合并设置阀门井参数表6.2.7压力流排水管道系统中检修阀井与压力检查井宜结合竖向高程合并设置,合并阀门井参数可按表7选用。表7压力流排水管检修阀井与压力检查井合并设置阀门井参数表6.2.8压力流排水管道系统中压力检查井与排气阀井宜结合竖向高程合并设置,合并阀门井参数可按照表8选用。6.3给水6.3.1市政输配水管道中检修阀门井、排气井及排泥井等附属设施的设置应满足GB55026、GB500136.3.2输配水管道附属阀门的设置宜满足以下要求:b)输水管宜间隔1000m设一处检修阀门;c)配水管网上两个阀门之间独立管段内消火栓的数量宜不超过5个;d)输配水管道隆起点上应设通气设施,管线竖向布置平缓时,输水管线宜间隔500m~1000m设e)输配水管道低凹处及两个控制阀间管段低处,应设置排泥井;f)输水管(渠)需要进入检修处,宜在必要的位置设6.3.3给水管道系统中检修阀井和排气阀井宜结合竖向高程合并设置,合并阀门井参数可按照表9选阀门直径DN阀门直径DN6.4.1再生水管道中控制检修阀门、排气阀、泄水阀、取水装置等附属设施的设置应满足GB55027、6.4.2输配水管道附属阀门的设置宜满足以下要求:a)主干管上任意两个相邻阀门之间的配水管数量宜不超过三条,且阀门的间距宜为1000m~1500b)输配水管道隆起点上应设通气设施,管线竖向布置平缓时,输水管线宜间隔500m~1000m设一处,配水管线根据维护检修需要设置。6.4.3再生水管道系统中阀门井与排气阀井宜结合竖向高程合并设置,合并阀门井参数可按照表10选用。表10再生水管道检修阀门井与排气阀井合并阀门井参数表阀门直径DN6.5.1电力工程中工井及井盖的设置应满足GB50217、DL/T5221等标6.5.2直线段电缆工井宜间隔100m设置一处,在满足功能需求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工井尺寸宜取较6.5.3电缆工井顶板应设置两个圆形井筒,井筒及井盖尺寸宜为φ900mm。6.5.4电缆工井井盖应满足防水要求,材质宜选用重型球墨铸铁材质。6.6.1燃气管道中的阀门设置应满足GB55009、GB50028等标准相关要求。6.6.3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定西市重点中学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工业厂房转让合同范本
- 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2025届物理高一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上海市宝山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山东省枣庄、滕州市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二零二五年特种环境空调设备采购与系统集成合同
- 二零二五版!撬装加油站经营权转让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版25MW柴油发电机电站电网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合同
- 二零二五版企业重组财务顾问服务合同书
- 喉水肿病人护理
- 既有建筑节能综合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 工厂6S管理培训资料
- 2025年工程管理基础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
- 矿山生态修复方案
- 2024年江西省公安厅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真题
- 设备制造财务管理制度
- 联想销售人员管理制度
- 装饰施工现场汇报
- 2024年中国电网行业调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