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4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4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4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4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4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2实验探究题

考点预览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01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固体成分、气体成分、溶质成分、组成元素)

考点02物质规律、性质的探究

考点03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考点04其他类型

试题汇编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01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固体成分、气体成分、溶质成分、组成元素)

1.(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已知草酸钙(CaC2O4)加热易分解。某实验小组对其分解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草酸钙加热分解产生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提出问题】非金属氧化物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CO

猜想二:CO2

猜想三:CO和CO2

猜想四:H^O

【提出质疑】

(1)猜想四不成立,原因是O

【设计实验】

【实验结论】

(3)猜想成立,则草酸钙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反思】

(4)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该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答案】(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氢元素,不可能生成水

(2)二氧化碳/C02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

A..

CaC,O4=CaO+COT+CO,T

(3)三

(4)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Ca、C、O,不含氢元素,

不可能生成水,故猜想四不成立,故填: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

不含氢元素,不可能生成水;

(2)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说明非金属氧化物中有二氧化碳;

结论为非金属氧化物中有CO,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D中观察到

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

(3)由以上分析可知,非金属氧化物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则猜想三成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Ca元素,则草酸钙加热分解生成的金属

A小小

CaC2O4=CaO+COT+CO,T

氧化物是氧化钙,还生成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一氧化碳有毒,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该实验装置的

不足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2.(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实验室有两瓶试剂,分别为待测液A、待测液B,已知一瓶是稀盐酸或稀硫

酸,另一瓶是NaOH溶液或Ca(OH)2溶液。同学们对待测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1)小芳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A滴于pH试纸上,测出待测液A的pH约为3,则待测液A是溶

液(填“酸”或“碱”)。

(2)为进一步确定溶液中溶质成分,小芳又做了四组实验。请你帮助她完善如表并分析:

实验序号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

所加试剂锌粒BaCC溶液紫色石蕊溶液Na2c03溶液

待测液A—产生白色沉淀变红产生气泡

现象

待测液B无明显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变蓝无明显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测出待测液A是(填化学式)溶液。以上四组实验中,只根据其中一组的实验

现象即可证明待测液B为NaOH溶液的是(填实验序号)。

【质疑讨论】

(3)小强对实验二中待测液B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提出质疑,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待测液B已变质,

写出待测液B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NaOH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4)猜想一:NaOH、Na2co3;猜想二:。

【设计实验】

(5)小强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完善下表,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方案及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变质后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b溶液充分反应,产生白色沉

猜想一成

过滤。淀

步骤二:取少量步骤一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o溶液变红

【反思拓展】

(6)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上表步骤二还可以用下列(填字母代号)方案代替,产生其

他的现象后,也能得到相同的结论。

a.滴加CuCb溶液b.滴加MgSCU溶液c.通入CCh

【答案】(1)酸

(2)产生气泡H2s。4实验四

(3)CO2+2NaOH=Na2CO3+H2O

(4)Na2cO3/碳酸钠

(5)2〜3滴无色滴酚醐溶液

(6)ab

【解析】(1)pH<7,溶液呈酸性,小芳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A滴于pH试纸上,测出待测液A的pH约为

3,则待测液A是酸溶液,故填:酸;

(2)锌粒与碱不反应,与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故填:产生气泡;

实验二中BaCL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钢白色沉淀,则可推测待测液A是H2s04溶液,故填:H2SO4;

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不反应,而盐酸、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

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四个实验中,只根据其中一个实验的现象即可证明2号试管中原溶液为氢氧化钠

溶液的是实验四,故填:实验四;

(3)氢氧化钠变质,即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变质后的碳酸钠可以和氯化/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领,故填:

2NaOH+CO2=Na2CO3+H2O;

(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猜想一:NaOH、Na2cO3,若氢氧

化钠完全变质,则猜想二:Na2co3,故填:Na2co3;

(5)猜想一成立,即变质后溶质的成分是NaOH、Na2cCh,碳酸钠与氯化钢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余下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滴加无色酚麟溶液,溶液变红,则步骤二:取步骤一中的滤液少量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加2〜3无色滴酚酷溶液,故填;2〜3无色滴酚酸溶液;

(6)a、滴加CuCL溶液,氯化铜溶液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钠,有蓝色沉淀生成,

该方案可行,故a符合题意;

b、滴加MgSCU溶液,MgS04溶液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和硫酸钠,有白色沉淀产生,该

方案可行,故b符合题意;

c、通入C0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该方案不可行,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o

3.(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兴趣小组对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NaOH变质了吗?

【作出猜想】①没有变质②已经变质

(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OH能变质的原因。

任务一定性实验探究该NaOH固体是否变质

【实验活动11

(2)兴趣小组设计方案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猜想②成立

取少量该NaOH固体样品完全溶于水,加入过量稀盐酸

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思评价】有的同学提出此实验无法确定该NaOH固体变质程度。

任务二定量实验探究该NaOH固体变质程度

【实验活动2】

(3)兴趣小组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验分别向左右容器内加入下温度升高值/溶液

实验装置

序列物质℃PH

固体

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1LOgNaOH31.5213.69

.__4

2agNazCOs固体a的数值为一10.0311.92

3LOg该NaOH固体样品15.71m

【实验结论】

(4)小组同学分析温度升高值数据,确定该NaOH固体变质程度是,请推测m的取值范围是,

任务三计算该NaOH固体的变质率

【实验活动3】实验步骤:称量l°g该NaOH固体样品于小烧杯中备用:量取10.0mL12%的稀盐酸:用电

子秤称量反应前仪器和药品的质量,记录数据:将稀盐酸加入小烧杯内,待完全反应,再次称量仪器和反

应后溶液的质量,记录数据。

反应前质量/g反应后质量/g质量差/g

105.32105.020.30

(5)兴趣小组结合实验数据,计算出该NaOH固体的变质率为(结果保留至1%)。

温馨提示:变质率=(已经变质的NaOH的质量/未变质前NaOH的总质量)xlOO%

【反思评价】兴趣小组充分认识到定量研究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6)生活中的管道疏通剂和炉具清洁剂成分中都含有NaOH,包装标签上应注明的注意事项是(写一

条)。

[公安](])ZNaOH+CO?=Na,CO3+H2O

(2)产生气泡Na2CO3+2HCl=2NaCl+H2O+CO2T

(3)1.0/1

(4)部分变质lL92<m<13-69

(5)66%

(6)密封保存

【解析】(1)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2)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说明含碳酸钠,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

Na

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3+2HCl=2NaCl+H2O+CO2T;

(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程度,根据控制变量法,加入物质的种类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故加入碳酸钠固体的质量也应是1.0g,即a的数值为1.0;

(4)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的温度升高值介于氢氧化钠固体和碳酸钠固体之

间,说明该NaOH固体变质程度是部分变质;

该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即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其溶液的pH值应介于实验1

和实验2之间,即m的取值范围是:11.92<m<13.69;

(5)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30g

解:设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尤

Na2CO3+2HC1=2NaCl+H2O+CO2T

10644

x0.30g

106_x

440・3°gg0.72g

设该样品中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C02+2NaOH=Na2CO3+H20

80106

y0.72g

80=y

1060.72gy~Q54g

----丝也----xl00%~66%

故该NaOH固体的变质率为:0.54g+1.0-0.72g

答:该NaOH固体的变质率为66%;

(6)生活中的管道疏通剂和炉具清洁剂成分中都含有NaOH,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故

包装标签上应注明的注意事项是:密封保存。

4.(2023•吉林・中考真题)“锡纸烤鸡蛋”是一种特色小吃,它的一种做法是用“锡纸”包裹住鸡蛋,在炭火上

烘烤。“锡纸”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锡纸”包裹的鸡蛋能被烤熟。体现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是;烘烤结

束后,用水熄灭炭火,其灭火的原理是;

某化学兴趣小组收集了残留的鸡蛋壳碎片,查阅资料得知。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不考虑鸡蛋壳

中其它成分影响的情况下,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一,取蛋壳碎片。除去卵壳膜,灼烧蛋壳碎片得到白色固体,冷却备用。

[提出问题]

白色固体中主要含有什么物质?

[形成假设]

猜想一:有CaCCh,猜想二:有CaO猜想三:有CaCCh和CaO

[实验验证]

实验二:取少量白色固体。装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手触碰试管外壁,有发

热现象。滴入酚猷溶液,溶液呈_____色;

实验三:取实验二中溶液的液体,用吸管向液体中吹入呼出的气体。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化学

方程式解释变浑浊的原因_____;

实验四:另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形成结论]

由实验二至实验四得出的结论是:猜想成立。

[表达交流]

在实验一至实验四的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O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导热性降低温度红C02+Ca(OH\=CaCO^+H2°三BC

【解析】金属具有导热性,所以“锡纸”包裹的鸡蛋能被烤熟;用水熄灭炭火,水蒸发吸热,可以降低温度到

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

实验验证:

实验二:用手触碰试管外壁,有发热现象,说明存在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热;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麟变红,滴入酚酸溶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三: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O,+Ca(OH'=CaCC)3J+H2O

形成结论:

由实验二得出固体中含有氧化钙;实验四:向白色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钙,碳

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猜想三成立;

表达交流: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氯化钙、水,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没有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故选BC。

5.(2023・湖北・中考真题)硫养粉(Na2so3)为白色粉末,作为一种漂白剂、抗氧化剂、防腐剂和护色剂广

泛用于化学工业中,硫养粉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zSOm工业生产的硫养粉可能混有Na2cCh。化学实验室

有一瓶久置的硫养粉,为探究其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来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1)Na2s。3易溶于水,能与常见的酸(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02、H2O和钠盐。

(2)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酸性高铳酸钾溶液反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02不能使品红溶液

褪色,不能与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反应。

(3)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CaO和NaOH固体。

【提出问题】久置的硫养粉中含有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猜想一:NaoSOs

猜想二:Na2sCh、Na2SO4

猜想三:Na2SO4

猜想四:。

猜想五:Na2so3、Na2so4、Na2co3

猜想六:Na2so4、Na2cO3

品红溶液酸性高镒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酸钾溶液

ABCDEF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B装置中品红溶液猜想_____

褪色

打开活塞,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让产生的气体依次通不正确

I

过后面装置。

②E装置中澄清石灰猜想一、二

水变浑浊不正确

另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待无

II③______o猜想五正确

气泡产生后,再滴加适量BaCb溶液,观察现象。

【反思交流】

(1)有同学认为仅仅通过E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一、二不正确的实验结论不严谨,为了使实验结

论更加严谨,请将实验现象②补充完整:。

(2)实验II的实验操作中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此处不能换成稀硫酸的原因:。

【反思拓展】硫养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Na2so3、Na2cCh三、六有白色沉淀产生D中品红不变色会对样品中硫

酸根离子的检验造成干扰2NgSO,+5=2Na2sO,

【解析】[进行猜想]硫养粉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2s04,则先考虑氧化程度:

没有氧化,即猜想一:Na2so3;部分氧化,即猜想二:Na2so3、Na2so4;全部氧化,即猜想三:Na2so4;

硫养粉可能混有Na2cO3,则在前面三种猜想的基础上加入碳酸钠,则猜想四:NazSCh、Na2cO3;

[实验探究]实验I:实验现象①B装置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硫,则样品中要含有亚硫酸钠,

而猜想三和猜想六中没有亚硫酸钠,则猜想三、六不正确;

实验n:猜想五正确,则样品含有亚硫酸钠、碳酸钠和硫酸钠,亚硫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

氧化硫,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足量稀盐酸将两者反应完全,滴入的氯化钢和硫

酸钠反应产生硫酸钢沉淀(盐酸不能溶)和氯化钠,则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反思交流](1)因为S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要确保进入E中的气体没有二氧化硫,装置中C是

除去二氧化硫的,D是证明二氧化硫是否除尽的,D中品红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硫已经除尽,则应该补充的

现象是:D中品红不变色;

(2)实验II的实验操作是检验硫酸根离子,不能把盐酸换成稀硫酸的原因:加入硫酸就引入了硫酸根离子,

会对样品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造成干扰;

[反思拓展]硫养粉与氧气反应产生硫酸钠,化学方程式是:2%。25。3+。2=2凡的5。4

6.(2023•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在化学课外探究活动中,某兴趣小组进行了“黑面包”实验,向蔗糖(Ci2H22。“)

中加入适量浓硫酸。观察到神奇的现象: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的“黑面包”,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他们向老师请教后得知:“黑面包”实验的原理——浓硫酸先将蔗糖脱水生成炭,并放出热量,产生的炭

再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常见的气体,使炭疏松,形似“黑面包”。该气体成分与木炭和浓硫酸加热时生成的

气体相同。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黑面包”实验的气体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产生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CO2

猜想二:只含有SO?

猜想三:一定含有CO2和SO2

【初步分析】甲同学根据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认为猜想—不成立。

【查阅资料】

(1)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SO2能与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的颜色变浅甚至褪色,且无气体生成。

(3)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能被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吸收。

【实验设计】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的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现象与分析】

实验现象实验分析

图1装置B中_____。气体中含有so2

图1装置D中品红溶液不褪色,且装置E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中含有co2

【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回顾C0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类推出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反思交流】乙同学对图1装置进行了简化,设计了图2的装置并进行实验,观察到装置B中高镒酸钾溶

液颜色变浅,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该装置中足量酸性高锦酸钾溶液的作

用:—。丙同学认为,“黑面包”实验中,炭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除上述已验证的物质外,至少还有一种产

物,依据是。

【答案】-品红溶液褪色5。2+须0")2=侬。3(+旦0检验二氧化硫并完全除去二氧

化硫,排除二氧化硫对C02检验的干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有氢元

素,反应产物中一定有氢元素,故至少还有一种产物含有氢元素

【解析】[初步分析]

由于二氧化碳是无味的气体,不具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根据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认为猜想一不成立;

[现象与分析]

根据结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S0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观察到图1装置

B中品红溶液褪色;

[拓展延伸]

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类推出SO2也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CciSO^J+H,O

[反思交流]

图2实验中,根据S02能与酸性高锯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的颜色变浅甚至褪色,且无气体生成;二氧化

碳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能被酸性高锌酸钾溶液吸收,所以观察到装置B中高锌酸钾溶液颜色变浅,

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该装置中足量酸性高铳酸钾溶液的作用:检验二氧化硫并完全除去二氧化硫,排除二氧化硫对C02检验的

干扰;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碳和硫酸中含有碳、氢、硫、氧四种元素,生成的气

体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中只含有碳、硫、氧元素,混合气体中没有氢元素,那么至少还有一种产物含有氢

元素。

7.(2022•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人类研发使用可降解塑料,是防治“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某化学兴

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以聚乳酸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一种餐具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

化碳和水。该小组对这种餐具组成元素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这种餐具的组成元素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1:这种餐具由碳、氢元素组成,猜想2:这种餐具由—元素组成。

【查阅资料】硫酸铜粉末吸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实验验证】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餐具碎片,按图连接各仅器(夹特装置已略去),开始实验……

【解释与结论】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的现象,可证明这种餐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3)实验过程中通N2的作用是。

(4)测得装置C中餐具碎片的起始质量为0.72g,反应后装置C中硬质玻璃管内无固体残留。装置D增重

0.36g,装置E和F一共增重1.32g。经计算确认猜想成立。

【评价与改进】小组内有同学指出餐具碎片可能未完全燃烧,产物为CO,CO2,H2O的混合物,从而影响

对其组成元素的测定,建议o

MnO,

2H2O2^^2H2O+O2T

【答案】碳、氢、氧D装置中硫酸铜粉末变蓝,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使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全部被D、E、F装置吸收2在C、D装置间增加一个盛有

足量灼热氧化铜的装置

【解析】提出猜想:这种餐具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元素,故该餐具中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

素,故猜想2:这种餐具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解释与结论:(1)装置A中发生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镐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MnO2

2H2O2^=2H2O+O2T

式为:;

(2)D装置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反应生成了水,说明这种餐具中含氢元素,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这种餐具中含碳元素;

(3)实验过程中通入氮气的作用是:使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全部被D、E装置吸收,防止影响实验结

果;

(4)装置D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水的质量,装置E和F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质

0.36gx—x100%=0.04g

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这种餐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8,

1.32gx—x100%=0.36g

碳元素的质量为:44,0.36g+0.04g=0.4g小于0.72g,故该餐具中含有氧元素,故猜

想2成立;

评价与改进: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故可在C、D装置间增加一个盛

有足量灼热氧化铜的装置,将一氧化碳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防止产生误差。

8.(2022•辽宁鞍山•中考真题)化学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钏、氯化钾、硫酸钠、氯化领、硫

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该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1:取适量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产生白色沉淀和无

原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

充分搅拌,过滤色溶液

白色沉淀是_________;原粉末中

步骤2:取少量步骤1的白色沉淀于试管中,沉淀部分溶解,并产

一定含有________

加入过量的________生气泡

【实验分析】

(1)步骤1中生成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2)步骤2中沉淀部分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反思评价】

小亮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能确定氯化钾是否存在,因此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步骤1所得溶液于试管

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得出结论: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小

明认为小亮的实验不能确定氯化钾的存在,理由是o

【答案】硫酸铜/CuSO4稀盐酸碳酸钢和硫酸钢碳酸钢、硫酸钠和氯化领

BaCL+Na2sO4=BaSO4+2NaClBaCO3+2HCl=BaCl2+H2O+CO2T氯化钢溶液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

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干扰氯化钾的检验

【解析】[实验探究]

步骤1:取适量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说明原粉末中一

定不含有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钢和碳酸钢中的一种或两种。

步骤2:取少量步骤1的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说明白色沉

淀是含有碳酸钢和硫酸钢,因为碳酸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钢不能溶于酸;则原粉末中

一定含有碳酸钢、硫酸钠和氯化钢。

故填:硫酸铜;稀盐酸;碳酸钢和硫酸钢;碳酸钢、硫酸钠和氯化领。

[实验分析]

(1)步骤1中硫酸钠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12+Na2SO4=BaSO4J,+2NaCl»

故填:BaCb+Na2sO4=BaSO41+2NaCL

(2)步骤2中,碳酸钢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O3+2HCl=BaCl2+H2O+CO2to

故填:BaCO3+2HCl=BaC12+H2O+CO2to

[反思评价]

氯化钢中也含有氯元素,氯化钢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

钾。

故填:氯化钢溶液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干扰氯化钾的检验。

考点02物质规律、性质的探究

9.(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物质的溶解性与化学变化密切相关。兴趣小组对“CaSCU与NaOH能否发

生复分解反应”进行探究。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②D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o

③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配制20g质量分数为5%或1%的NaOH溶液时,需计算所需质

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质量。计算依据是:溶液稀释前后,—不变。

(2)利用配制的NaOH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序号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饱和CaSCU溶液的体积实验现象

tI1%5mL无明显现象

滴加一定量少量沉淀

告NaOH溶液II5%5mL

U饱和

g-CaSO4溶液III10%5mL较多沉淀

【查阅资料】

20℃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见下表:

物质)

CaSC)4NaOHCa(OH)2Na2SC4BaSO4

溶解度/g0.261080.1719.50.0002

注:20℃时,溶解度在0.01g~lg之间的固体物质称为微溶物,小于0.01的固体物质称为难溶物。

【分析交流】

①实验H、III中生成的沉淀为Ca(OH)2。实验表明,饱和CaSCU溶液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与

有关。

【微观解释】

饱和CaSCU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Ca(OH)2沉淀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③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可表示为Ca"+2OH=Ca(OH)2匕当向Ca(OH)2溶液中滴加Na2cCh溶液时,也有白色

沉淀产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用同样的方法可表示为o

【反思拓展】

④结合以上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其他条件不变,将实验III中的NaOH溶液换成KOH溶液,也有沉淀产生

b.复分解反应中,溶解度较大的微溶物可向溶解度更小的微溶物或难溶物转化

c.向CaSCU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的沉淀为Ca(OH)2

【答案】(1)10加速固体溶解/加速氯化钠溶解溶质的质量

+

(2)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Na+、SO:Ca+CO^=CaCO3b

【解析】(1)①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需要称量的NaOH的质量为:100g?1。%=10g。

②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固体溶解或加速氯化钠溶解。

③溶液稀释是添加溶剂,添加溶剂不会导致溶质质量改变,所以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①根据表格信息,实验I、II、III的变量是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实验I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不产

生沉淀,实验H中产生少量沉淀,实验III中产生较多沉淀,说明饱和CaSCU溶液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复

分解反应与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②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Ca?+与OH反应生成Ca(OH)2,图中未发生化学变化的微粒是:Na\SO"\

③Ca(OH)2与Na2cCh反应生成CaCCh沉淀、NaOH,反应的实质是Ca2\反应生成CaCCh沉淀,故填:

Ca2++CO;=CaCQJ

o

④a、根据上述分析,实验III中反应的实质是Ca2+与OH-反应生成Ca(OH)2,其中OH由NaOH溶液提供,

将NaOH溶液换成KOH溶液,KOH溶液也能提供OH;所以也有沉淀产生,a正确;

b、根据资料,20℃下,CaSCU、NaOH的溶解度分别是0.26g、108g,其中CaSCU是微溶物,反应产生的

Ca(OH)2溶解度是0.17g,也是微溶物,但Ca(OH)2溶解度较小,说明在复分解反应中,溶解度较大的微溶

物可向溶解度更小的微溶物或难溶物转化,b正确;

c、根据资料,20℃下,BaSCM的溶解度为0.0002g,属于难溶物。向CaSCU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反

应产生BaSO4沉淀和Ca(OH)2,若Ca(OH)2产生量较大,则Ca(OH)2也是沉淀,所以白色沉淀一定有BaSO4,

可能有Ca(0H)2,c错误。

故选:abo

10.(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稀盐酸、碳酸钠、Ba(OH)2溶液三种物质探

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以下实验。

稀盐酸稀盐酸Ba(OH%溶液

3Ba(OH%溶液口脂283粉末目Na2c03溶液

①②③

(1)大家一致认为在试管①中还需要加入溶液才能证明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3)通过三组实验,同学们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o

(4)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试管③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Ba(OH)2、NaOH

猜想三:o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步骤一:取试管③中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b溶液有一—产生

猜想三正确

步骤二:静置一段时间,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适量——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

【反思拓展】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发现Ba(OH)2和NaOH化学性质相似,你认为Ba(OH)2的保存方

法是o

【答案】酚酷(或紫色石蕊)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Ba(OH)2+Na2cO3=BaC()3(+2NaOH

要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NaOH、Na2cO3白色沉淀CuSO4(或CuCb、Cu(NC)3)2等)

密封干燥保存

【解析】(1)试管①中的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需要滴入指示剂证明发生了反应,可以选择无色酚

酷或者是紫色石蕊试液。

(2)试管②中是稀盐酸和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实验现象为:固体溶解,有气泡产

生,试管③中是氢氧化钢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钢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Ba(OH),+Na2cO3=BaCO3J+2NaOH

(3)通过三组实验,同学们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猜想假设]

试管③中可能完全反应只有氢氧化钠,也可能氢氧化钢过量,是氢氧化钢和氢氧化钠,也有可能是碳酸钠

过量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故猜想三为NaOH、Na2cO3

[设计实验]

若猜想三正确,则滤液中溶质成分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实

验现象为: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蓝色沉淀产生,说明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则加入的是含有铜离子的盐,故可以滴加CuSO4或CuCL、

Cu(NO3)2等。

[反思拓展]

11.(2023•甘肃武威・中考真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请你一起参与

探究。

【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盆色布

MOH稀盐酸

若溶液都液

111

实验操作

[洸

kJNoOMLJcaSOu

U溶液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能与紫色石蕊反应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氢氧化钠不能与盐酸反应

(1)实验一的现象:0

(2)实验二的现象:0

【实验反思与拓展】

(3)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献溶液并振

荡,再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色变为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5)由实验三联想到把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

生了化学反应呢?(本实验中忽略C°2溶于水)

NaOH

溶液

/SV.培

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当观察到现象时,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溶液,当观

察到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1)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

(2)产生蓝色沉淀

(3)2NaOH+CuSO4=Cu(OH)2J+Na2SO4

⑷幻NaOH+HCl=NaCl+H2O

(5)气球膨胀CaC%溶液有白色沉淀

【解析】(1)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会变蓝;所以实验一的现象:

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

(2)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所以实验二的现象:产生蓝色

沉淀;

(3)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所以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2NaOH+CuSC)4=Cu(OH)2J+Na2SO4.

(4)酚酗溶液遇碱性溶液会变红,再滴入稀盐酸,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观

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

(5)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装置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压强,就会观察到气球膨胀,即说明

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检验碳酸钠的存在即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可向溶

液中滴加氯化钙等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

液,当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12.(2023•江西・中考真题)兴趣小组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探究,实验方案如下:

方案A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B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分析交流】

(1)方案A中红磷燃烧的现象为,方案B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两个方案反应

前后天平均保持平衡,说明上述两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发现问题】方案A中因有氧气参加反应,故采用密闭装置。但方案B中铁与硫酸铜反应,反应物和生成

物都没有气体,为什么也要用密闭装置呢?

(2)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再次实验,并使用pH传感器测定锥形瓶内溶液pH,其数据如下图。

分析图像可知,反应开始阶段溶液的酸性逐渐(填“增强”或“减弱”),那么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又

0200040006000800010000

时间/s

【提出猜想】

猜想甲:硫酸铜溶液和铁作用所致;

猜想乙:硫酸铜溶液和空气作用所致;

猜想丙:硫酸铜溶液、铁及空气共同作用所致。

【进行实验】

(3)为验证上述猜想,现提供如下用品: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储水配成4%的硫酸铜溶液、洁净的铁钉、

pH传感器等,实验过程如下表,请完成表格中①、②两处填空。

实验序号实验1实验2实验3

橡胶塞一^

橡胶塞一向

实验内容物

4%的硫酸铜溶液p杜,4%的硫酸铜溶液三/油4%的硫酸铜溶液

(部分仪器略去)5mL、干铁巫mL铁钉5mL用

实验现象pH先减小后略增大pH略增大pH不变

实验结论猜想_____成立

【反思拓展】

(4)通过以上探究活动,请分析方案B中用橡胶塞形成密闭装置的原因可能是。

(5)蜡烛燃烧后固体质量减小,请设计实验验证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写出你的简明方案:。

【答案】(1)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Fe+CuSO4=FeSO4+Cu

(2)增强

(3)丙

(4)防止溶液酸性增大与铁钉反应产生氢气使装置质量减小,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取一套装置气密性良好的集气瓶和带有燃烧匙的橡皮塞,将蜡烛固定在燃烧匙上,将蜡烛、橡皮塞、

燃烧匙和集气瓶放在天平上称量后,放置在桌面上,点燃蜡烛迅速将蜡烛伸入集气瓶并塞紧橡皮塞,待蜡

烛熄灭后将装置整体放在天平上称量,若质量不变,则遵循适量守恒定律

【解析】(1)红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故填: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铁和硫酸铜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填:Fe+CuSO4=FeSO4+Cu;

(2)图中pH值下降,说明溶液的酸性增强,故填:增强;

(3)实验1可以中硫酸铜溶液和铁、空气接触;实验2中硫酸铜和铁接触,需要控制其他变量相同,加入

5mL硫酸铜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