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师聘请考试综合知识——教化学一,教化学及其发展1.教化学的概念:教化学是一门以教化现象,教化问题为探讨对象,探究教化规律的科学2.教化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化学的萌芽,教化学的创立,教化学的发展3.教化学发展中的教化专著:(1)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部教化专著;(2)教化学史上,一般认为捷克教化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撰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化学专著;(3)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化学诞生的角度看,通常以德国教化学家赫尔巴特1806出版的《一般教化学》为标记。赫尔巴特本人被视为“传统教化派”的代表;(4)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化的代言人二,教化及其发展1.教化的概念:广义的教化,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化,主要是指学校教化,是教化者依据确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支配,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化工作,对受教化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2.教化的发展经验的阶段:教化的发展经验了古代教化,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化,近代教化,20世纪以后的教化等几个阶段三,教化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1.教化的基本要素:教化者,受教化者,教化影响。其中,教化者是教化活动的主体;受教化者是指在社会教化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化影响是置于教化者和受教化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2.教化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化者是教化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受教化者是教化者选择和运用教化影响的依据;3.教化影响是教化者对受教化者施加影响的桥梁四,教化与社会的发展(一)教化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化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确定教化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确定受教化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确定着教化目的;(4)教化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化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化为政治经济制度培育须要的人才;(2)教化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气;(3)教化可以促进民主(二)教化与社会生产力教化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化的确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确定教化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化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化的内容和手段;(4)教化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化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化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化再生产劳动力;2)教化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化通过提高国民素养来提高劳动生产力(三)教化与科技文化1.教化与科技的关系(1)科技对教化的影响:1)科技能够改变教化者的观念;2)科技能够影响受教化者的数量和教化质量;3)科技能够影响教化的内容,方法和手段(2)教化对科技发展的作用:1)教化能够完成科技知识的再生产;2)教化可以推动科学体制化;3)教化具有科学探讨的功能;4)教化具有推动科技探讨的功能(3)信息技术与教化: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化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化的第三次飞跃供应了平台2.教化与文化的关系(1)教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1)文化本身具有教化力气;2)教化具有双重文化属性
(2)教化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五,教化与个体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困难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至结束的全部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殊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主动的方面变化的过程2.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气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须要,身心发展的依次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确定的;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气,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化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依次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2)遗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确定的影响作用;(3)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教化受成熟制约,成熟对人的发展有主动的能动作用,教化以成熟为前提,同时又要主动,能动的促进个体成熟;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环境为个体发展供应了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主动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4.学校教化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化规范了个体的发展的方向与方面;(2)学校教化加速了个体的发展;(3)学校教化尤其是基础教化对个体的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5.个体发展中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起确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和社会要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育。六,教化目的(一)教化目的及其功能,教化目的的价值取向1.教化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化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化者的期望,即人们盼望受教化者在通过教化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狭义的教化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化者培育成什么样的人才提出的总的要求2.教化目的的功能:1.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3.评价功能;4.指导功能3.教化目的的价值取向: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既重视个人发展又重视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二)全面发展的教化目的及其组成部分1.全面发展的教化目的: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为重点,造就有志向,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全面发展的教化目的的组成部分:身体素养教化,心理素养教化,社会文化素养教化(三)我国现阶段的教化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知识实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须要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特性发展,培育学生的创建精神和实践实力七,学校教化制度(一)学校教化制度及其发展1.学校教化制度的涵义:学校教化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育目标,入学条件,修业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学校的关系等2.学校教化制度的发展:学校教化制度的发展经验了前制度教化,制度化教化,非制度化教化三个过程壬寅学制: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壬戌学制:受美国教化制度影响,强调特性发展,留意生活教化(二)我国的学校教化制度幼儿教化,初等教化(初等义务教化),中等教化(一般中学,农业中学,职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专,成人中等学校等),高等教化(大学和特地学院,成人教化的高等学院,探讨生院等)八,老师与学生(一)老师劳动的特点:困难性,创建性,示范性,长期性,统一性(二)老师的素养与老师的专业发展1.老师的素养:(1)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该学科的相关知识;3)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学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教学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化实力;3)具有确定的探讨实力;4)驾驭科学,有效,敏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3)道德素养:1)热爱学生;2)热爱教化工作;3)自身的道德修养2.老师的专业发展(1)老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1)专业志向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3)专业实力的发展;4)专业自我的形成(2)老师专业素养的结构:1)健全的专业情意;2)完备的专业知识;3)娴熟的专业技能(3)老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1)任教前关注阶段;2)关注生存阶段;3)关注情景阶段;4)关注学生阶段(三)新课程背景下的老师观:新课程背景强调老师职业角色,教学行为必需发生转变1.强调老师职业角色转变:(1)从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老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探讨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老师应当是教化教学的探讨者;(3)从教学和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老师应当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老师应当是社区型的开放的老师2.强调老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敬重,赞许;(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扶植,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化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2.学生以系统学习间接阅历为主;3.学生发展具有明显的特征(五)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已考)提倡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心情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详细包括:1.树立人本化的学生观;2.树立特性化的学生观;3.树立发展性的学生观(六)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提倡的新型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意义:(1)师生在教化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同等的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2.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要求:(1)树立新型的师生观;(2)建立老师威信;(3)擅长同学生交往;(4)发扬教化民主3.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2)通过课外活动;(3)通过校外活动4.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方法:(1)转变学生角色;(2)转变老师角色;(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5.新课程提倡的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合作式的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民主同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的反映,同时它也是对学校中师生关系规律的正确相识和自觉应用,它有以下特点:(1)爱生尊师,相互协作;(2)民主同等,和谐密切;(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九,课程(一)课程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因素1.课程的内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课时支配,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2.课程的意义:3.课程的类型:(1)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2)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3)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4)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4.制约课程的因素:(1)确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供应的可能;(2)确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龄特征,知识,实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二)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1.课程标准的意义:(1)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的要求和详细规格;(2)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也是老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3)学校,老师应透彻领悟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精神,依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落实教学;(4)课程标准是衡量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2.新课程标准的功能:(1)指导教材编写;(2)指导教学;1)扶植老师树立新的教学观;2)指导老师组织教学;3)指导课程评价3.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1)前沿: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2)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3)内容标准——内容领域及行为目标;(4)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5)附录——术语说明,案例(三)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1.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1)整体设置九一贯的义务教化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2.新课程结构的特征:(1)课程结构的均衡性;(2)课程结构的综合性;(3)课程结构的选择性(四)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课程资源的特点:开放性,价值潜在性,多质性2.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共享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十,教学(一)教学的意义与任务1.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社会阅历得以再生产的一种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供应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学校教化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必需以教学为主2.教学的任务:(1)传授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建才能;(3)培育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特性发展;(5)教会学生学习,培育自学实力(二)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1.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相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相识过程;1)相识的间接性;2)相识的交往性;3)相识的教化性;4)有领导的相识2.教学过程的规律:(1)教学相长性规律;(2)教学发展性规律;(3)教学教化性规律(三)教学原则及其运用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应用: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按部就班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四)教学方法及其应用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运用:讲授法,谈话法,探讨法,演示法,练习法,试验法(五)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1.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与答疑,学生成果的检查与评定2.实施要求:(六)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七)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1)重结论更应重过程;(2)关注学科更应关注人: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心情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2.交往互动的教学观;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十一,教化评价(一)教化评价及其作用1.教化评价的内涵:客观描述,价值推断,增值探究2.教化评价的作用: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整作用,教学作用(二)教化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1.教化评价的主要类型:(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相对评价,确定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3)实证化评价和人文式评价;(4)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2.教化评价的主要方法:(1)客观题评价法与主观题评价法;(2)表现性测验评价;(3)评定量表评价法;(4)行为检核表评价法;(5)同伴评定和轶事记录评价法;(6)成长记录评价法(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化评价1.在评价指导思想与根本目的上,强调致力于促进学生特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2.在评价功能上,强调发挥评价的教化功能;3.在评价类型上,强调实施形成性评价;4,在评价方法上,强调采纳确定评价法十二,思想品德教化与班主任工作(一)德育及其意义1.德育的概念:教化者依据特定的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化者实施有目的,有支配的影响,培育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2.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留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化目标的条件和保证(二)德育的目标与内容1.德育的目标:我国中学德育的目标包括:一是思想品德规范方面: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切他人,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遵守公民道德,有基本的民办法识和法则观念,信任科学,有独立思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是思想品德心理方面:使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诚恳守信,自尊乐观,具有确定的自制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三是思想道德实力方面,具有确定的思想品德相识实力,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实力,具有道德选择,推断和行为实力2.德育的内容:(1)爱国留意教化;(2)集体主义教化;(3)劳动教化;(4)民主与法制和纪律教化;(5)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化;(6)志向教化;(7)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化(三)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冲突转化的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四)德育原则及其应用德育的原则:1.导向型原则;2.疏导性原则;3.敬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教化的一样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知行统一原则;7.集体教化和个别教化相结合原则;8.依靠主动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五)德育方法及其应用常用的德育方法:劝服法,榜样法,熬炼法,陶冶法,表扬嘉奖与指责处分(六)德育的途径德育的途径:1.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5.班主任工作(七)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八)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1.班主任工作的内容:(1)全面的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育班集体;(3)指导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4)争取家庭教化和社会教化的协作;(5)评定学生操行2.班主任工作的方法:(1)创建性的设计班集体目标;(2)合理的确定班级角色位置;(3)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4)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5)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十三,课外活动(一)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1.课外活动的涵义: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和校外机关依据中学的培育目标和全面发展教化的要求,在学科教学以外组织进行多种多样的教化活动2.课外活动的意义:(1)丰富中学生的课余文化知识;(2)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3)发展学生特长,以便人才选拔;(4)经受熬炼,提高独立活动实力;(5)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有利于三者结合教化3.课外活动的任务:(1)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育学生优良道德品质;(2)扩大,加深,巩固课堂所学,发展学生智能;(3)组织有益的消遣活动,丰富课余生活(二)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1.课外活动的内容:(1)思想品德教化和时事政治教化;(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体育军事活动;(6)公益活动;(7)各种社会实践活动2.课外活动的形式:(1)群众性活动;(2)小组活动;(3)个别活动(三)课外活动的组织1.由学校和老师直接组织;2.由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3.由校外教化机构组织;4.由家庭协作学校组织老师聘请考试综合知识——心理学一,认知发展和教化(一)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视察力的发展与培育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1)依据感知觉的强度规律,作用与感官的刺激必需达到确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楚的感知觉(板书,挂图,实物模型大小,老师讲课音量);(2)依据知觉的整体性,时空上接近和相像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知(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板书应留意布局和排列依次);(3)依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间的差别越大,越简单被感觉(教具,图表,演示试验,板书,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别);(4)依据知觉的理解性,言语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的感知更加快速完整和精确(教学中,留意言语说明);(5)依据感知的协同规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经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实现的(调动学生的眼,耳,口,鼻,手参加感知活动);(6)依据感知觉的活动律,活动对象较静止对象更简单被感知(教具:变静为动)2.学生视察力的发展与培育1.中学生视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性增加;(2)更具稳定性;(3)精确性提高;(4)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加2.良好的视察力的培育:(1)向学生明确提出视察的目的,任务和详细方法;(2)培育中学生视察的全面性;(3)增加中学生的学习爱好,发展其社会实力(二)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记忆的种类:形象记忆,情境记忆,心情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2.记忆的品质:记忆的灵敏性,记忆的长久性,记忆的精确性,记忆的打算性3.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4.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明确识记目的,加强有意识记;(2)加强理解记忆,驾驭识记方法和技巧:1)分类记忆法;2)系统记忆法;3)直观形象法;4)谐音记忆法;5)歌诀记忆法;6)联想记忆法;7)操作记忆法(3)尽量削减和避开干扰;(4)合理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2)合理安排复习时间;3)复习多样化;4)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5)适当过度学习(三)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育1.想象的概念:想象是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深造,创建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2.学生想象力的培育:(1)引导学生学会视察,获得感性阅历,不断丰富学生对事物表象的相识;(2)引导学生主动思索,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培育学生大胆幻想和擅长幻想的实力(四)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建性思维及其培育1.思维的涵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2.思维的品质: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灵敏性3.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断和推理4.创建性思维的培育:(1)激发新奇心和求知欲,培育创建性动机;(2)培育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实力;(3)培育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实力;(4)进行创建性的活动,培育创建性人格(五)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发觉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认知阅历;(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六)留意及其功能,留意的基本特征(品质),留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留意的概念:留意是心理活动或意志活动对确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留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整监督功能3.办法的基本特征:(1)留意的广度;(2)留意的稳定性;(3)留意的转移;(4)留意的安排4.留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正确利用无意留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凡须要学生留意的对象和操作活动,尽量给予它们无意留意的特性;2)尽量削减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2)利用课内外活动扶植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留意的实力: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2)激发学习动机;3)训练良好的留意习惯(3)运用无意留意与有意留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欢乐地学习(七)皮亚杰人之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算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详细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5)二,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化(一)心情,情感及其功能;学生心情,情感的发展与教化1.心情类别:心境,激情,应激,热忱2.情感类别:道德感,美感,理智感3.心情,情感的功能:调整功能,动力功能,感染功能,信号功能,迁移功能4.学生心情,情感的发展与教化:(二)意志及其品质,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化1.意志的涵义:意志是人们自觉的确立目的,有意识的依据目的支配,调整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2.中学生主要意志品质:自觉性,坚决性,坚决性,自制力3.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化:(1)加强目的动机的教化,培育正确的观念;(2)严格管理教化,养成自觉守纪律的习惯;(3)利用实际行动熬炼,增加克服困难的毅力;(4)针对个别差异,实行不同的熬炼内容和重点;(5)启发学生的觉悟,引导学生自我熬炼三,特性发展与教化(一)须要的种类,马斯洛的须要理论,学生的须要与教化;爱好及其种类,学生的爱好与教化1.须要的种类:(1)自然须要和社会须要;(2)物质须要和精神须要2.马斯洛须要层次理论:生理须要,平安须要,归属和爱的须要,敬重须要,自我实现的须要3.学生的须要与教化:4.爱好的涵义:爱好是人对事物的一种相识倾向,伴随着主动的心情体验,对个体活动特殊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5.爱好的分类:(1)直接爱好和间接爱好;(2)个体爱好和情境爱好6.学生的爱好与教化:(二)实力及其类型,实力的差异,实力的测量,影响实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学生实力的培育1.实力的涵义:2.实力的类型:(1)依据实力发展凹凸程序,可把实力分为实力,才能和天才;(2)依据实力的构造,可把实力分为一般实力和特殊实力;(3)依据实力所设计的领域,可把实力分为认知实力,操作实力和社交实力3.实力的差异:(1)实力的水平差异;(2)实力的结构差异;(3)实力的表现早晚差异;(4)实力的性别差异4.实力的测量:(1)一般智力测量(最早的智力测量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的称为比纳——西蒙智力气表,其计算公式为:智商(IQ)=智龄÷实龄×100;现在公认比较权威的智力测量量表是韦克斯勒智力气表,其计算公式为:,其中,Z代表个体标准分,X表示测验得分,代表相应龄群体的平均分,SD是群体得分标准差)(2)特殊实力测量和创建力测量(3)智力测量的标准:(1)信度;(2)效度;(3)标准化信度表示一个测量量表的牢靠程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量工具盼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精确程度,标准化是心理测量最基本要求5.影响实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养分;2.早期阅历;3.教化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6.学生实力的培育:(1)应用“任务型”教学,培育学生综合语言运用实力;(2)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扶植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实力;(3)留意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4)老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实力的培育(三)气质及其类型,气质与教化1.气质的涵义:2.气质的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3.气质与教化:气质差异的教化意义:(1)克服气质偏见;(2)依据学生的气质特征因材施教;(3)指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控;(4)依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四)性格及其结构,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性格的涵义: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看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特性心理特征2.性格的结构:性格的看法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心情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3.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家庭,学校教化,同伴群体,社会实践,社会文化因素(五)埃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化意义1.埃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2~3岁);(3)主动对内疚(4~5岁);(4)勤奋对自卑(6~11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密切对孤独(成早期);(7)繁殖对停滞(成中期);(8)自我整合对悲观(成晚期)2.埃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化意义:教化工作要针对受教化者的特性特点。对不同的人格类型,不同的人格特质结构,教化的方式,方法都应有所不同。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龄段的教化供应了理论依据和教化内容,任何龄段的教化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人格终生发展论还告知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主动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四,学习心理与教化(一)学习及其分类,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学习的涵义: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支配,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的,实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任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溢自己的过程2.学习的分类:(1)我国心理学家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2)加涅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和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3.学生学习的特点:组织性,依靠性,间接性,基础性(二)学习动机及其分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1.学习动机的涵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的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确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2.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1)学习须要及内驱力;(2)学习期盼与诱因3.学习动机的分类:(1)高尚和低级的学习动机;(2)直接性和间接性的学习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4)一般学习动机和详细学习动机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三)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2.须要层次理论(马斯洛);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4.成败归因理论(维纳);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6.自我价值理论(科温顿)(四)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育1.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依据作业难度,恰当限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当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接着努力2.学习动机的培育:(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育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与间接转化途径培育学习动机(五)迁移及其种类,迁移与教学1.学习迁移的涵义: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学习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和负迁移;(2)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和详细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和重组性迁移3.影响迁移的因素:(1)相像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和定势;(4)老师的指导;(5)学习情境的相像性;(6)学习策略的水平;(7)迁移的媒体4.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1)精选材料;(2)合理支配教学内容;(3)合理支配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5.迁移与教学的辩证关系:(1)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2)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需依据迁移规律(六)知识直观的类型,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1.知识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像(模拟性形象)直观,言语直观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敏捷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实物直观虽然真实,但是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而模像直观虽然与实际事物之间有确定距离,却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因此,一般而言,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2)加强词语与形象的结合。为了增加直观的效果,不仅要留意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合理选用,而且必需加强词语与形象的结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需留意和视察直观对象。而要想有效地视察直观对象,必需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感知规律有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和组合律(4)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在直观过程中,老师对确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视察实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需重视和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5)让学生充分参加直观过程。由于知识归根究竟要通过学生头脑的加工改造才能驾驭,因此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主动参加的热忱。在可能的状况下,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改变“老师演,学生看”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3.促进知识保持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甘肃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江西省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处理
- 《汽车出口调查》课件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集锦合集十篇
- 课题申报书:侦查中的数据画像研究
- 2024年培训学校工作总结(34篇)
- 2025关于合同解除的条件工程
- 2025关于出租车驾驶员劳动合同范本
- 平滑剂560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剥皮芝煤矿消防安全自检方案及自查报告
- GB/T 22740-2008地理标志产品灵宝苹果
- 《人力资源情绪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
- 哮喘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方法课件
- 2023年成都东部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角点网格一.角点网格定义
-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课件
- 视频监控室值班记录表
- 歌曲《梁祝》简谱完整版
- 小学语文教研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 校园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