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4章_第1页
社会学概论第4章_第2页
社会学概论第4章_第3页
社会学概论第4章_第4页
社会学概论第4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社会的构成【本章要点】●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人口、资源、环境、文化是社会的基本构成。●社会结构是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运行是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纵向运行,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社会类型是对社会的基本性质及典型特征的归结、概括和划分,用来表征特定社会及其现象的基本性或典型性。从生存方式上看,社会发展经历采集狩猎社会、园艺社会、游牧社会、农耕社会和工业社会等类型。从社会关系上看,滕尼斯(F.

Tonnies)将社会区分为两种类型:公社(community)社会和社团(association)社会。【关键概念】社会共同体、社会结构、社会转型、社会类型、生存方式、滕尼斯、公社社会、社团社会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一、社会的本质1.马克思主义: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2.词源(1)中国:村民集会、社-祭神的地方、会-聚集、社-志同道合集会之所、社-地区单位一、社会的本质3.西方:两大派别(1)社会唯实派或实体派,他们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之集合,它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2)社会唯名派,他们认为,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我们的观点是,社会的本质既不是在整体,也不是在个人之中,而只能在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去寻找一、社会的本质4.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1)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们的交往首先是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发生的经济交往,因此,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二、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人是社会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人也就无社会可言。人是社会生活的开拓者,人是社会活动的发起者,人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人是社会过程的推动者。这里所说的人,是人群而不是单个的个人,单个的人是不能称其为社会的。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人与人的多方面的联系,形成了整个社会系统。

这些联系概括起来是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横向联系:同一时代人们之间的联系。社会分工越发达,这种联系就越发展。纵向联系,即历史联系,它表现为人类文明前后相继的无止境发展过程。二、社会的特征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社会创造出了原来自然界中所没有的文化与文化体系。文化形成后,又成为社会最主要的构成要素,这样社会便按照一定的文化模式而组织起来。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类社会的联系尽管复杂,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由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系统的基本活动,所以人们在这一活动中所结成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系统的基础和本质。二、社会的特征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在高级神经活动的基础上,人类创造出了一系列的语言、文字、符号及多种非本能的通信方法。这些符号及通信方法,反过来又大大加强了人们之间精神上的互动与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社会的主体——人,能够主动地发现社会自身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不平衡,并主动地进行调整使之实现平衡。不仅如此,社会还不断创造着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二、社会的特征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三、社会的要素(一)人口要素1.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2.人口数量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的总数。3.人口质量是指人口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通常称之为德、智、体。4.人口结构也称人口构成,是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三、社会的要素(二)资源要素1.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资源大体分为两大类型: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2.资源是相对于人类社会活动而言的,即可资利用的物质或事物。三、社会的要素(三)环境要素1.环境要素是社会存在和运行所依托的空间的、物质的基础。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所说的社会构成的环境要素为狭义的环境,即指人类社会在一定空间、地域中直接或间接获得生产和生活所必需资源的各种自然条件,2.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三、社会的要素(四)文化要素1.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产品的总和2.文化之所以是社会的构成要素,是因为文化把自然人统合起来构成社会。3.文化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机制,个人通过学习文化掌握成为社会成员所需的规则、技能和知识。社会秩序总是在一定文化提供的互动规则下形成的。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一、宏观社会结构宏观社会结构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具体说来,社会制度以及世界体系就代表社会的宏观结构。(一)社会制度1.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2.社会生产活动及社会生活在制度框架下有序进行一、宏观社会结构(一)社会制度3.社会制度还从宏观上确立了个人关系、群体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形态。(1)个人关系个人关系,指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它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常常是非正式的社会学历来重视对个人关系的研究一、宏观社会结构(一)社会制度3.社会制度还从宏观上确立了个人关系、群体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形态。(2)群体关系指在社会的群体或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中间层次群体关系在社会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比个人关系更明确、更集中地表现了社会关系的基本倾向,它是社会制度的基础。一、宏观社会结构(二)世界体系从全球范围来看,社会宏观结构是一种世界体系,它与各个国家的社会系统构成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有别的社会结构。一、宏观社会结构(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分析宏观社会结构方面的重要观点和视角: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2.二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3.阶级分析的视角,即在私有制社会,社会结构表现为阶级结构,阶级地位和阶级关系决定其他社会关系。二、微观社会结构微观社会结构主要是由各种具体的、基本的社会单位构成现实社会的形态。在微观社会结构中,基本的结构单位主要包括:个人、角色、群体、组织、社团、社区等。二、微观社会结构(一)个人1.个人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指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行动者,社会学者科尔曼称之为“法人行动者”2.个人角色扮演与地位、社会期望以及角色规范是密切相关的二、微观社会结构(二)群体和组织1.群体和组织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群体和组织将个人联系起来,成为个人行动的重要依托。2.对群体和组织等微观社会结构的考察,既是了解个人行动的重要视角,也是认识社会系统运行机制的有效途径二、微观社会结构(三)社团和社区1.有共同利益或共同志趣的个人的联系构成社会活动的共同体,这就是社团。2.社团成为个人社会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场域,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侧面。同样,社区是个人在共同区域里的生活基础上构成的社会单位,人们在具体生活中形成的社会认同及相互联系,成为构建这一社会单位的基础。三、社会运行与社会转型(一)社会运行1.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1)纵向运行也就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纵向发展表现出的关系:

继承的关系:即后来的社会接受了过去社会所留下的遗产

变异的关系:社会纵向运行虽然继承了过去的东西,但它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

而是随时修改着、变化着。

中断的关系:很多东西被历史发展所抛弃三、社会运行与社会转型(一)社会运行1.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2)横向运行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基本关系

交叉与渗透的关系:社会各要素、各系统交织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制约关系:社会某些要素、子系统的功能的发挥会限制和约束另一些要素与子系

统的发展

促进关系:指一个系统功能的发挥对另一系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三、社会运行与社会转型(一)社会运行3.区分良性、中性、恶性运行的原则和标准(1)综合性原则含义:对社会运行评价的全面性;强调对社会运行评价的整体性。运用的两条基本途径:理论综合研究利用数学、统计学等模型的综合研究三、社会运行与社会转型(一)社会运行3.区分良性、中性、恶性运行的原则和标准(2)协调性原则结构性协调:所谓结构的协调是指社会要素的联系具有较高的有序性、合理的比例与排列以及严密的组织性。功能性协调:社会系统在活动和作用上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结构与功能之间:结构的协调与功能的协调是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三、社会运行与社会转型(二)社会转型1.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纵向运行,一般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或者说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2.社会转型度是衡量社会转型程度的重要指标体系,具体可分为速度、广度、深度、难度和向度五个次级概念3.社会转型势是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社会或社区转型能力、转型趋势不平衡的概念工具。第三节社会类型一、社会生存方式1.人类获取生活资料以及获取资料的方式就是一个社会的生存方式,也叫生计模式。2.回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主要生存方式有:采集狩猎社会、园艺社会、游牧社会、农耕社会和工业社会等。二、公社社会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将社会区分为两种类型:公社社会和社团社会。公社社会是指多数社会关系都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区域共同体。二、公社社会斐迪南·滕尼斯(1855—1936)社会学形成时期的著名社会学家,德国的现代社会学的缔造者之一。他的社会学著作,尤其是成名作《共同体与社会》对社会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著作有《社区和社会》(1887)、《托马斯·霍布斯》(1889)、《关于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实》(1893)等。二、公社社会作者的写作历程来看,《共同体与社会》标志着他思想的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判断和理论意识:从研究近代理性主义形而上学、人性论、自然法和政治哲学的作品入手,滕尼斯将它们一步步地向历史的纵深领域推进,通过同欧洲近代以前的“前理性主义”文化传统展开充分比较、对话,奠定了以理解人类共同生活(Zusammenleben)的总体事实、反思其内在规范为要务的社会学。(张巍卓)二、公社社会(一)血缘关系1.它是人类最早形成的社会联系,不过社会的发展不断赋予它新的内容2.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血缘关系的联系的紧密程度及其地位、作用是不相同的3.血缘关系在社会中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1)正功能:联系社会与群体,使之增强内聚力,从而形成牢固的整体;家庭具有经济功能、教育功能、人口再生产的功能、娱乐的功能等等(2)负功能:血缘关系实际上使人们处在一种相当被动的地位上,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种要求逐步摆脱先天束缚的倾向。二、公社社会(二)地缘关系1.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2.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地缘关系的划分有所不同。3.就地缘关系的典型特点而言,可以分为封闭型与开放型。4.地缘关系的功能也是双向的,其正功能是维系社会的稳定,反功能则是束缚人们的发展三、社团社会1.社团社会是指建立在非人情的、正式的、契约化的和专业化的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如现代城市社会。在社团社会,职业及业缘关系是主要社会关系。2.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3.业缘关系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1)业缘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2)业缘关系反映着社会前进的步伐和整个社会的面貌4.业缘关系的反功能:业缘关系的基础是把人局限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