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_第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_第2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_第3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_第4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二章先光

第1课《光和影》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累计了不

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

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没有一个整体的科学概念。因此通过本课

的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本课的教学设计将

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

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

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

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

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

(二)过程与方法

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

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播放手影戏,问:这是什么表演?(板书:影)

2.指名回答:在我们身边影子无处不在,但影子只有哪个朋友在才会现形?

(板书:光)看来光和影真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行一

次光和影的探秘之旅吧。(板书补充课题:和)

二、认识光源

1.同学们都认为影的产生需要光,那么,我们身边哪些物体能发光?学生举

例说明。

2.引导学生思考,没有点燃的蜡烛,没有通电的电灯会不会发光?学生会很

明确地做出判断。教师接着提问,月亮可以自己发光吗?学生会说月亮不是自己

发光,而是太阳反射照在上面的光。

3.小结: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课件出示)

4.出示相关事物图,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光源。(加强学生对光源这个概念的

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三、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

猜测。过渡:现在我们认识了光源,那么是不是只要有了光就一定有影子?

影子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造影游戏。你们能不能利用现场的材料和道具造一个影子?看看影子的产生

需要什么条件?指名上台玩造影子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创设一个情境,学生在

产生浓厚探究兴趣的同时激活思维,更容易想到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源、遮挡

物、屏。)

指名回答。(板书:光源遮挡物屏影子)

4.教师小结,用科学的语言归纳出影子的产生条件。

四、探究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1.师指名上台配合制造影子,适当进行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看到屏幕

上的影子,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提出一两个科学问题吗?

2.指名回答,师随机板书。如:长短、大小、形状、方向等。

3.引导学生猜想:是啊,影子有那么多的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影响的呢?(随

机板书:距离、角度、光照面形状)

4.选法。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了影子的什么变化?我们需要来验证猜测,用

什么方法呢?

5.师点拨提示:如果我们选择其中一个因素来研究,比如改变光源照射的角

度,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怎么研究?

只改变“光源照射的角度”,其它都不变,观察影子的变化。(课件动画演示)

6.师介绍实验工具,演示“只改变光源照射的角度,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这个实验较难,教师选这个示范加以突破。既能让学生直观清晰地明确实

验如何操作,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控制实验变化的条件来进行研究。)

7.让学生思考如果选择的是“改变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这一因素,只能改

变什么?(了解学生对控制实验条件变化的理解,以便后面有针对性地指导。)

8.课件演示“改变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这一因素的实验做法。(利用课件

简单演示,让学生增强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9.小组商量选择一个最想研究的因素。

10.课件出示实验提示,小组领取实验记录单,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演示汇报。

实验一:改变光源照射的角度,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二:改变遮挡物与光源的角度,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三:改变光照面的形状,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把影响因素与对应的变化用线连起来。

五、总结

1.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光和影的探秘之旅,发现了哪些秘密呢?(结合板书

总结)(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和回顾。)

2.说说生活中用到了影子原理的地方。讲解投影概念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课

件出示)

六、反馈拓展

1.播放皮影戏。

2.玩手影游戏。(让学生在总结和巩固这节课的探究成果的同时去游戏中验

证这些规律。)

3.课后活动:(1)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2)设计一幅墙图,向中央

电视台《正大综艺.墙来了》节目投稿。

【板书设计】

光和影

光源----遮挡物-----屏--------影

角度长短

方向相反

距离大小

光照面的形状形状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中第2课。阳光和影子是

同学们进入光学世界的第二课,是为以后研究光的传播,光的反射等问题的基础

知识,教材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和“整理我们的记录”两部分从

而总结出阳光下物体影子规律。整个教材引导学生模拟实验的形式发现并解决生

活中的科学问题,并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实验规律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约11T2岁。阳光和影子的变

化,学生们太熟悉不过了,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也不陌生,可越是习以为常的变化

往往会令同学们忽视。前面他们已经学习了光和影,所以对于阳光和影子有了些

专业的认识。本课通过让学生模拟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们通过观察阳光下影子的

变化,从而知道阳光与影子的关系,发现阳光照射下影子变化的规律,知道可以通

过影子的变化从而推断太阳的变化。此外五年级的学生即将升入中学,更应培养

他们学习光学的兴趣,并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如绘制表格和柱状图,还可

以进一步感知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

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

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

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教学重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日号的图片或课件

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科学是一门很重要的

学科,通过学习科学,可以让我们明白生活在许多奇妙现象背后的道理。

(出示课件)比如,雨后为什么会出现彩虹?水面为什么会波光粼粼?为什

么会产生极光现象?为什么能看到海市蜃楼?为什么屏幕是黑的?因为天黑了。

黑夜里,我们什么都看不到要怎么办呢?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

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到达被照亮的物体上

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板书课题

2.出示课件,提出猜想。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课件出示图片)正是因为有了

光,我们才能看见各种各样的颜色。仔细观察这些图片,谁能试着说说光是怎样

传播的呢?(生答)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想。任何的猜想都要经过反复的实验验证才能得出结论

的,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吧。

3.通过实验一,验证猜想。

师:(出示实验材料:手电筒,三张光盘,白板)现在,老师先给大家做个

实验,我们仔细观察。老师想让手电筒的光同时透过三张光盘照到白板屏上,你

们猜我能做到吗?(师演示,学生观察)

师:(完成实验)谁想来试一下?(学生试做)

师:现在老师如果移动一下第二张或者第三张光盘,你们猜会怎么样呢?

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教师板书:光一传播)

4.通过实验二,验证猜想。

师:任何一个结论的得出,都是需要反复验证的,最好是用多种方法来验证,

下面我们就换一种方法来验证吧。

师:同学们听说过小孔成像吗?现在我们就小组合作,用我们桌上的实验材

料来做一下这个实验吧。(告诉学生注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图像倒立)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白板屏上的火焰是倒立的吗?现在老师来给大家演示一

下。(课件演示小孔成像)

师:不仅用蜡烛可以做小孔成像的实验,还有很多物体可以,比如大树。(课

件演示大树小孔成像)

师:这个实验能证明我们(指着板书)的这个结论吗?

5.通过实验三,得出结论。

师:也许有的同学还是觉得理由不够充分,那我们就继续来验证吧。(教师

出示量筒,激光笔,简介材料名称)

师:(打开激光笔,照射量筒)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红点)

师:(点燃一支烟)同学们,验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一名同学拿着量筒和激

光笔,教师猛吸一口,把烟吐进量筒里)

师:你们看见了什么?

师:那我们现在通过多次验证就可以得出结论:(补充板书:光沿着直线传

播)

6.通过演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巩固结论。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的产生,都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现在我们仔细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呢?

(生回答)

师:同学们看到过日食和月食现象吗?(课件出示图片)你们知道为什么会

产生这两种现象吗?谁能来说一说。(生试答)

师: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就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最好的证明。

师:今天,老师把太阳、地球和月亮都带到我们课堂上了,你们想不想看?

(师出示三球仪)

师:这个装置叫做三球仪,现在老师就简单给大家演示一下日食和月食的形

成。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制成的物体,希望大家课下

认真地去观察。

7.解释影子的成因。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课件出示)现在我们能解释影子是怎样

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了吗?

指名试说,教师课件总结

8.补充小资料。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在老师还要给同学们补充一

些关于光的知识。(课件出示)

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师:(指着课件)同学们要把这几个数字记清楚。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习题。

五、布置作业:

如果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怎么办呢?

同学们,科学破除愚昧,真知成就未来。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

们不仅要学科学,还要用科学,更要研究科学。用锲而不舍,求实创新的精神打

开科学之门,在科学的研究探索之路上,一起加油向未来!

六、板书设计:

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沿着直线------------->传播的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3课《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通过

合理的推测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去解

释影的形成原因。在本课内容之前学生探究了光和影的关系,建立了一些感性的

认识。在这一基础上再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又为后续学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

物会怎样的研究打下基础。我认为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巩固光和影子的科学关

系,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探究精神得到全面的发展。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

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周全,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证

光是直线传播的探究活动,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发现、探

究、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力及多方面的

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

推理

【教学重、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准教学备】

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

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

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趣味活动

师:科学课非常注重观察,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的观察能力。你们看看,

今天的黑板和平常一样吗?(趁机教师离开讲台,手悄悄拿镭射笔,不开。)

生:一样,不一样……(学生自由发言,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有学生

说不一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纠正,并引导:科学观察一定要实事求

是,不能信口开河)

师:再仔细观察一次,现在的黑板和刚才的黑板一样吗?

(教师悄悄打开镭射笔,光斑落在黑板中间,问)

生:不一样,有光

师:哈哈,被你们发现了。那么,老师手中的镭射笔发出的光,是怎么跑到

黑板上的呢?谁能上来演示一下?

生:学生用手指来演示光的路线,一般都会是直的。

师:这位同学认为这条路线是直的,大家同意吗?你们都这样确定?那我说,

也许它是弧线形,或者是S形、螺旋形的呢?(教师在此用手辅之以弧线形、S

形、螺旋形动作)

师: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板书课题:光是怎样传播的)

二、提取生活经验

师:光是怎样传播的?现在我们有两种猜想(板书:猜想),大部分认为光

是直线传播的,小部分认为光是非直线传播。我要说明一点,科学课是要以事实

和证据说话的,你们不要以为人多就可以仗势“欺”人,你们说光是直线传播的,

那能说出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吗?

生:舞台上的灯光一束一束的

云层中的太阳光也是一条一条的

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很有道理,老师也找了些图片,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

是不是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出示幻灯片2—7张)

师:看了这些图片,我隐约觉得你们的观点是对的,光应该是直线传播的。

只是,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本的提示,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这一点呢?(板书:实验)

三、设计实验验证

师:实践出真知。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本,参考第28页,

29页的实验方案,待会请同学来说说怎么试验?

生:看书并讨论

师:好,时间到,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怎么验证?(请一生回答)

生:教材第28页告诉我们,通过让有三个小孔的卡纸排成一列,并在卡纸

的最后面放置一张纸屏,使三个小孔处于同一直线上,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

如果在纸屏上能找到光斑,就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师:嗯,看得很仔细,这就是课本为我们提供的第一种方法:让有三个小孔

的卡纸排成一列,并在卡纸的最后面放置一张纸屏,使三个小孔处于同一直线上,

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如果在纸屏上能找到光斑,就从正面验证了光是直线传

播的。

其他小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请另一小组的学生回答)

生:书本上还讲了另一种实验,就是移动中间的某一张卡纸,使三个小孔不

在同一直线上,再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如果在纸屏上找不到光斑,说光在直

线传播中被其中一张卡纸挡住了,从而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师:非常好,那这同学说的这种呢就是从反面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那我们现在请同学们按照我们的分组动动手,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实验记录

单。

注意手电筒不能直接照射眼睛

生:动手实验

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

好,我看大部分同学的实验都完成了,现在我请同学来演示实验操作。

生:请两组学生上来演示实验操作并说出实验现象。

四、拓展探究过程

师:同学们真是太有才了。现在啊,老师决定弃暗投明,加入你们的队伍,

支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过,在科学领域里,一个实验结论的得出要经过反复

验证,而且最好能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请你们开动脑筋,想想还有什么方法来

验证?

生:回答弯水管和直水管的方法:用手电筒照射直水管,光能传过去,而如

果是弯水管,光传不过去

师:那老师这里已经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弯水管、直水管),教师演示

一遍,然后让学生也动手操作一遍。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的优秀,通过多个实验验证了光是直线传播的。

那我们得出的科学结论就得来应用实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

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比如说影子,日食和月食。

影子的原理: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

亮,在背光面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

月食和日食是生活中非常有趣的现象,它们也是和光有关。当太阳、地球、

月球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就发生了月食现象。而当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因月球挡住

了太阳的光线就形成日食。

学习:课外小知识,完成判断题。

五、评价总结课堂

师:现在老师相信了,大家的猜想的确是对的。那我们科学上把经过实验反

复验证的猜想称为科学结论,今天我们的科学结论是什么?(光是直线传播的)

(板书:结论:光是直线传播的)

生:全班齐读,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六、布置课后作业

师:带个问题回家:

1、光能在水里传播吗?

如果能,还是直线传播吗?

2、还有完成活动手册第22页的课堂达标。

【板书设计】

光是怎样传播的

猜想一实验

结论:光是直线传播的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4课《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i.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教学难点】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

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纸盒游戏,推测光的传播的路线。

1.教师出示纸盒,学生通过小孔,第一次观察纸盒内的物体。

2.打开纸盒上的小门,学生通过小孔,第二次观察纸盒内的物体。

3.学生试着解释两次实验不同现象的原因。

4.教师追问光的传播路径,学生推测。

二、演示实验,感知光的反射的现象。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进行演示实验。

2.学生上台实验、观察现象并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3.教师呈现光的传播路径,并板书揭题。

三、打靶活动,探究光的反射的规律。

(一)平面镜打靶活动

L教师出示打靶装置,引导学生思考打靶的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参与指导。

3.学生汇报打中靶心时光的路线图,教师板书。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成功打靶的方法:调整和改变了什么?

5.教师追问:”为什么射入的光方向改变了,就可能打中靶心?”学生提出

猜想。

6.教师启发学生并演示记录光的路线图的方法。

7.教师提示实验要求,学生分组实验。

8.各组展示实验记录单,并汇报实验发现。

9.生生研讨,形成结论,教师板书。

(二)白纸打靶活动

1.将平面镜换成白纸,进行打靶活动。

2.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推测。

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解释现象形成结论。

4.教师板书并小结光的反射现象。

四、回归生活,发现光的反射的应用。

1.教师激趣:同一束光照射平面镜和白纸,光的反射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实验,交流发现,并提出猜想。

3.教师播放视频,解释现象,整理知识。

4.教师鼓励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现象,并解释生活中我们是怎样看

到物体的。

5.教师鼓励学生课下继续学习:整理生活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发明的有用器

具。

【板书设计】

光光碰到物体改变传播方向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

的平面镜光滑集中

反白纸粗糙分散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5课《光与热》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从第5课开始,将研究光与热的关系,这里的“光”主要是指太阳光,许多

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那么光和热有什么样的关系?通过推测和动手实验

验证了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科学课程在理解探究以及

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生设计控制变量实验、实验操作技能、

做出结论等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法

去实验,注重培养学生记录数据的意识,根据数据得出结论,最终认识光的强弱

与温度的关系,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难点是设计“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关

系”的实验方案。

【教学目标】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光强温度就高,光弱就低。

3.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热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教学难点】

认识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小镜子数面,凹面镜,探针式数字温度计,白纸屏,手机架,

热敏试纸,纸巾,火柴,实验记录单。

教师演示:凸透镜,纸巾,火柴,相关图片课件,秒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疑问(预设:1分钟,室内)

课前将手机架放置在讲台上,给学生在之后设计实验时一个暗示。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我们知道光碰到镜面会改

变传播方向。现在,老师给大家都准备了小镜子,大家动手玩一玩。

2.教师顺势提问: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很会玩,把几面镜子反射的光集中在一

起了。这些光会聚在一起会产生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前认知概念,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既能巩固旧知识,

又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预设:5分钟,室内)

1.光的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首先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结合亲

身体会自由发言,提出猜想。真是这样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光与

热》。(板书:5.光与热)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并不需要急于回答,而是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期

待。

2.同学们已经谈了许多生活中的感受,但是用什么更具有说服力的科学方

法来验证我们对光与热关系的猜想和感受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也让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3.学生分小组开始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4.小组讨论时,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拿着镜子操作一下,他们会发现手

持镜子难以会聚光线。从而提出质疑: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固定镜子,怎样解决温

度计测量慢的问题?更快速准确地测出温度?

5.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借助身边常见易得的物品来改良难以操作的实验,然后

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最终得出改进方法:借助手机架同时固定数面镜子,用探针

式数字温度计准确快速测出温度。

确立实验方案:1.用不同数量的镜子得到强弱不同的光;2.温度计放置的位

置、照射时刻和时长一样。

6.课件出示,齐读实验要求:

(1)合理分工,分组进行对比实验。

(2)反射光要集中到温度计的探针上,确保测量时刻、时长一样。

(3)认真观察,及时记录数据。

(4)注意安全,不直视阳光,户外观测必须佩戴太阳镜。

注意:千万不能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

设计意图:明确实验要求,提高实验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提高自

我保护意识。

三、合作探究,实验记录(预设:24分钟,室外)

本课重点:学生在操场上分组进行对比实验。首先调整好各镜子的支架,将

光线会聚到一点,然后同时在纸屏上悬挂温度计,并粘贴好热敏试纸,教师计时,

由各组同学观测并如实在表1中记录数据。

表1

凸透镜

无1面镜3面镜6面

镜子数(教师演

镜子子子镜子

示)

光的强弱

最高温度

(℃)

热敏试纸是

否变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记录数据、分析数

据的意识,学会用科学来解疑答惑,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更多的光会聚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现象?教师出示并简

介凹面镜及其使用方法,学生分组用凹面镜点燃火柴。(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用纸巾包裹在火柴外让火焰更大。)

3.教师用凸透镜演示点燃火柴并测出温度,学生记录数据。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思考一一探究一一验证的过程。通过用凹面镜点燃火

柴的的方式,感知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从中了解到会聚光与热有多种方法。

四、分析数据,汇报交流(预设:5分钟,室内)

L小组汇报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的条形统计图,教

师适时指导学生绘制图lo(在画统计图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完成,如果学生

没有接触过条形统计图,教师可以以一个小组的例子进行示范)

图1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的条形统计图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0L-----------------1------------------1------------------1----------------1——>

无镜子1面镜子3面镜子6面镜子凸透镜

2.根据条形统计图,教师提问:从数据中分析,光的强弱和温度有什么关系?

3.小结板书:光强温度高;光弱温度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条形统计图处理数据并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的能

力,用实验数据证实猜测,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

五、拓展延伸,联系生活(预设:5分钟,室内)

1.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是通过强光和高温来完成的?让学生寻找生

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相应的出示图片。

2.播放强光和高温导致学校围墙外水塔的水持续喷出的视频,用实例引导学

生探究利用光获取更多热量的方法,拓展学生课外对光的探究范围。

3.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方法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呢?课后请同学们

在身边的事物中找一找,也许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科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理解

和接受,从中体会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感悟科学是无止境的探索。

六、实验设计特色、自我评价

本节课设计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

实验改进原因:课本中实验的方法难以快速会聚光线,操作平面镜时身体会

遮挡住阳光,实验需要很长时间,同时由于秋季光照变化较快,每一时刻的光照

强度也各不相同,导致得出的数据不精确,实验过程不严谨。

实验改进方法:

1.开课时在讲台上摆放手机架,暗示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架来解决光线晃动

难以汇聚的问题。

2.利用白纸屏方便学生近距离观察到光的强弱和温度变化。

3.利用热敏试纸使温度变化可见可观察。

4.利用探针式数字温度计更加灵敏准确地测量温度的细微变化。

改进后的实验方法有效解决了对比实验中的困难。整节课尝试以探究式学

习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小学科学新课程

的基本理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是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节课的内

容。在前面几节课探究的基础上,本节课重点是从物体本身的属性来探究怎样才

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从而为后面学习太阳能热水器的知识以及运用于生活实践

做好预备、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做中学。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对于光和

热的特点有一定的前概念。但他们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有效地探究实验,

借助准确、有力的实验证据,发现规律,从而在前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i.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到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深色物体比浅色物

体吸热快。

2.认识到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过程与方法

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

2.能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做出合理的解

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

数据。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到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

吸热快。

【教学难点】

较准确地记录实验、观察中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做出

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各种颜色的沙(黑色、白色、深蓝色、浅蓝色、棕色、黄色、红色、粉色)、

带刻度的试管、橡胶塞、温度计、白炽灯(涂有护眼涂层)、excel表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

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

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

2)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

保持一致

3)学生实验、记录

三、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1)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案

2)学生分析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记录

4.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

1)教师讲解绘制的方法

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

刻度值是多少

点和线的颜色要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来画

2)分析

为什么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铝箔纸的吸热本领比较小

四、总结归纳

回顾前面学过的两课,总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得到更多太阳的光和热

【作业布置】

查找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设计、构造及工作原理

【板书设计】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对比实验一: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对比实验二: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

折线图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7课《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最后两课是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实际运用,也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通过前

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光的一些基本特征,还知道了光和热的关系,通过设计、

制作、评价太阳能热水器的活动,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中能巩固升华本单元学

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2.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3.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功能、构造,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

原理以及如何更美观、成本低。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任务和需求提出评价标准,并根据标准进行有目的的设计。

2.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发问的能力。

3.在动手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1.经历同伴合作、相互交流、不怕失败,感受工程实践的快乐。

2.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任何一件科技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融合了多种知识和技术。

2.认识到大数据环境和人工智能时代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

然规律。

【教学重点】

设计太阳能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