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定位与选题中小学怎样开展教育科研_第1页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定位与选题中小学怎样开展教育科研_第2页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定位与选题中小学怎样开展教育科研_第3页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定位与选题中小学怎样开展教育科研_第4页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定位与选题中小学怎样开展教育科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定位与选题中小学怎样开展教育科研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定位与选题是新时代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强化科研先导,发挥教育科研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引领、支撑和服务作用。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聚焦学生德育工作,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德育理论和方法,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中小学教育科研要紧密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确立科研选题,确保科研工作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2.实践性原则:教育科研要立足中小学实际,关注德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注重实践探索,提高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创新发展原则:教育科研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4.开放合作原则:加强校际、区域、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科研合力,提高科研水平。

5.以人为本原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科研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科研工作与学生、教师发展相结合。

6.系统化原则:构建涵盖理论、实践、评价等多方面的德育科研体系,形成完整的科研链条,提高科研成果的系统性。

遵循以上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我们将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定位与选题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三、德育目标

1.总体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应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为主要目标。通过教育科研的引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为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1)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爱国爱民、团结友善、勤俭节约等优良品质。

(2)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劳动等习惯,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3)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段目标:

(1)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成长。

-一至三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习惯和基本道德观念,使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至六年级:在巩固一至三年级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2)初中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自主发展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认识自我、尊重他人、关心社会中健康成长。

-七至九年级:关注学生青春期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四、德育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通过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体内容包括:

(1)加强党的历史、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2)开展国情教育,让学生认识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追求高尚情操。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具体内容包括:

(1)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

(2)开展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3)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体内容包括:

(1)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忠诚守信等。

(3)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4.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1)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现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倡导绿色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环保志愿者等。

5.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心理素质。具体内容包括:

(1)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2)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3)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实施途径和要求

1.课程育人

(1)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课程,形成全面覆盖、有机融合的德育课程体系。

(2)注重课程实施,强化教师在课程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创新课程评价,建立多元化、发展性的德育课程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道德行为养成。

2.文化育人

(1)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校园精神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开展班级特色活动,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级文化氛围。

(3)利用校报、校刊、宣传栏、网络等媒体,宣传德育成果,展示学生风采,提升德育影响力。

3.活动育人

(1)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行为。

(2)开展特色德育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活动品牌。

(3)注重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活动内容与德育目标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实践育人

(1)加强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环保、扶贫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推动学校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合作,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拓宽学生实践渠道。

(3)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参与学校、家庭和社会劳动,培养劳动技能,强化劳动观念。

5.管理育人

(1)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管理制度,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确保德育工作有序开展。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德育教师等德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落实学生德育评价,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德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德育过程和成果。

6.协同育人

(1)加强家校合作,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发挥家庭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2)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推进德育工作。

(3)加强德育科研,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德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六、组织实施

为确保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需建立完善的组织实施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全校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格局。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统筹全校德育工作。

-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德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

2.明确责任分工

-教务处负责德育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

-学生处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德育活动组织、学生评价等工作。

-班主任负责班级德育工作,制定班级德育计划,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各学科教师负责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实现课程育人。

3.完善制度建设

-制定德育工作规章制度,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德育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和职务晋升范畴。

4.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德育工作者,开展德育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

-发挥德育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德育工作整体水平。

5.保障资源投入

-加大德育工作经费投入,确保德育活动、设施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加强德育工作设施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