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和论述类文本阅读(17结束)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一个企业家的历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一个新企业创建之初,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连合作伙伴都可能很难找到。②今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不孚众望地突破了400亿元人民币大关,国产电影更是创下了票房的历史新高,但“口碑差票房高”现象依然存在。③涉世未深的车某在传销人员的蛊惑下做起了发财梦,思想防线正处于崩溃边缘,幸亏民警及时出现,车某方才如梦初醒。④中朝有着很深的渊源,本是一丘之貉,理应通力合作,但是朝鲜却不顾中方意见,进行氢弹试验。⑤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⑥中国官方正式承认正在建造第二艘航母,但是新航母的性能和美国航母相比只能望其项背,一时难以赶超。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⑤⑥ D.②③④解析:①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运用正确。②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不合语境,此处应为“不负众望”。③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运用正确。④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贬义词,使用不当。⑤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运用正确。⑥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比喻赶得上或比得上。一般用于否定句。使用不当。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新形势下,我们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库维护好、利用好、开掘好,绝不能抛弃传统、丢掉根本,绝不能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B.“禅让”这个概念的最早记载或许还要追溯到《尚书》,此后的《史记·五帝本纪》有着比《尚书》更为详尽的描写。C.从这些片断,我们可以感受到春节的灵魂,除了有对先祖的追忆和缅怀之外,还有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以及除旧布新、团贺喜庆的含义。D.近年来,各地政府都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所以我们相信,中国的空气质量必定会越变越好,甚至会成为宜居国家。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是“开掘好、利用好、维护好”。C项,语序不当,应将“除旧布新、团贺喜庆的含义”与“对先祖的追忆和缅怀”互换位置。D项,搭配不当,“中国的空气质量”和“宜居国家”主宾搭配不当。答案:B3.假设苏轼在黄州写信给好友张梦得,以下书信用语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苏轼称呼张梦得时可用“足下”,自称时可称“仆”。B.信中提及苏辙时,可称“舍弟”,提及过世的母亲时则称“先慈”。C.信末的祝福语,可用“斗山安仰”“福寿双全”。D.署名下敬辞,可用“顿首”“谨启”。解析:C项,“斗山安仰”形容死者像高山一样,值得大家抬头抑望,常用在挽联中。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答案:C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冯唐翻译的《飞鸟集》因用词大胆及与原意不贴切而备受争议,__①__,甚至《人民日报》等官方报纸也发文批评冯唐译本。不过,激烈的反对声浪中,__②__,比如社会学家李银河,她列举几处翻译,指出“这个译本‘信’没有问题,问题出在‘雅’上面”,“用网络用语仅仅为了押韵”,“在诗意上冯译明显比郑译略胜一筹”。她得出结论:__③__,只不过是一个译者个人风格过于强烈的译本罢了。答:①②③解析:解答本题,要注重把握语段的意思,然后结合空格前后文对空格处的内容进行推断。第一空,前文有“备受争议”,后文有“甚至《人民日报》等官方报纸也发文批评冯唐译本”,可知本空应该填与“许多读者明确表示反对”相关的内容。第二空,根据前面“不过”及后面“比如社会学家李银河,她列举几处翻译,指出……”可知,第二空应该是说“也有支持的声音”。第三空,根据前面李银河的评价可知,第三空应该是对冯唐译本的肯定,内容应与“冯唐翻译的《飞鸟集》是最好的中文译本”意思相同。答案:①许多读者更是明确表示反对②也有支持的声音③冯唐翻译的《飞鸟集》是最好的中文译本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远不只是“衡中模式”,还有席卷各地的“择校热”、学龄前儿童的“幼儿园大战”等。只要改革,就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没有“超级学校”,人们就不会为教育而发愁。在改革中让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让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社会关切后顾无忧了,素质教育就会取得圆满成功。①改革并不一定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②。③。解析:解答此题,注意认真思考语句之间的关系。“超级学校”只是人们“为教育而发愁”的一个方面的原因,没有“超级学校”,人们还可能因其他原因而为教育发愁。素质教育取得圆满成功体现在多方面,而语段中的“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等社会关切的问题得以解决,并不是素质教育取得圆满成功的充分条件。答案:②没有“超级学校”,人们并不一定不会为教育而发愁③社会关切后顾无忧,素质教育并不一定就会取得圆满成功二、古诗词欣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思①陆游利欲驱人万火牛②,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③百尺楼。注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②万火牛:指火牛阵。③元龙: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江湖浪迹一沙鸥”中的“沙鸥”这一意象和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的“天地一沙鸥”中的“沙鸥”特征相同。B.诗歌的颔联写到“事大如天醉亦休”,可见诗人整天惦记国家大事,有时甚至借酒浇愁,以致有度日如年的感觉。C.“砧杵敲残深巷月”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将妇女的砧杵捣衣之声与月亮的残缺之形结合,表现了诗人落寞的心境。D.诗歌的尾联,借陈元龙的典故,写出诗人内心的矛盾:闲居在家却又忧国忧民。E.诗歌的颈联借助“砧杵”“残月”“梧桐落叶”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凄清冷寂的景象,借景抒情,表达出内心的孤寂之情。2.此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作者过着闲适生活但又不安的矛盾心情,试结合全诗作具体的分析。答:【参考答案】1.AB[A项“沙鸥”意象特征不同,本诗是“闲适”的象征,杜诗是“凄苦”的象征。B项产生度日如年的原因是“闲”,因无所事事而度日如年。]2.(1)诗人虽然赞美沙鸥闲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2)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3)他要放眼远望,而又无楼可登。【陆游】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陆游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词作量虽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汩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1.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独立不迁”是屈原崇高人格的核心,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是屈原这种“独立不迁”人格最为集中的体现。B.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个方面。C.“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而不他迁,等等。D.“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渔父截然不同的人格:大概是隐者的渔父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解析]“最为集中的体现”过于绝对,原文是说“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屈原最后投身汩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各国国君没有一个理解他,重用他,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B.屈原以“无求”与“苏世”的为人准则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独立不迁”的人格更为坚实和完美。C.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屈原自己崇高的人格。D.全文采用了层层递进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人格的丰富内涵,逐层深入,结构谨严。[解析]A“各国国君”错,原文说“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但屈原始终还是“不能他迁”,因而屈原身投汩罗的原因只能是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C“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错,这是作者的观点。D“层层递进”错,全文采用的是“总分”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工作总结
- 美术鉴赏与创新思维
- 2006年贵州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体育用品行政后勤工作总结
- 体育用品行业行政后勤工作总结
- 2023-2024年员工三级安全培训考试题附答案【完整版】
- 2024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名校卷)
- 教师期末教学工作总结4篇
- 快乐的国庆节作文400字5篇
- 市场震动月度报告
- 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 2021年四川省凉山州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 骨科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 【MOOC】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度软件开发分包合同技术要求与交底2篇
- 居家养老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培训
- 初三数学老师家长会发言稿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操作系统》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舒适化医疗麻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