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 城镇化(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 城镇化(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 城镇化(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 城镇化(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 城镇化(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镇化一、选择题重庆市北碚区北靠缙云山,嘉陵江环城而过,因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而兴起。2000年以来,北碚区迅速发展为重庆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图为1972~2006年重庆市北碚区城区用地重心变化的空间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1~3题。1.北碚区城区用地重心的变化特点是()A.1972~2006年重心一直向南迁移B.1972~2006年重心一直向西迁移C.1988~1995年重心变化距离最大D.1995~2000年变化距离约为400m2.影响北碚区城市扩张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山脉、交通 B.河流、山脉C.河流、交通 D.山脉、政策3.2000年以来,北碚区城区扩张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人才众多 B.资源丰富C.经济发展 D.交通发达(2024·山东临沂模拟)扩展强度指数是指城市内某空间单元扩展面积占该城市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非洲国家坦桑尼亚基戈马市主要以高密度低层建筑、大量贫困人口自发聚居形式扩展,如图示意2000~2014年基戈马市建成区扩展强度指数的变化。据此,完成4~5题。4.图示时期,基戈马市城市化处于()①加速阶段②稳定阶段③郊区城市化阶段④逆城市化阶段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5.推测基戈马市()A.环境承载力大 B.管理效率高C.土地利用率低 D.城市污染少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如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6.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7.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②郊区兴建大型居住区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英国伦敦都市区可分为内伦敦与外伦敦(卫星城镇),是世界上城镇化进程最早的区域之一,经历了“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如图示意19、20世纪内伦敦与外伦敦的年代人口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8~10题。8.由图可知()A.19世纪50年代,伦敦都市区城市化水平达到最高B.20世纪50年代,伦敦都市区开始出现逆城市化C.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外伦敦人口数量减少D.20世纪10年代至70年代,内伦敦闲置住房减少9.如图中,与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期间伦敦都市区的城镇化阶段最相符的是()A.① B.②C.③ D.④10.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其他都市区仍处于逆城镇化阶段,而伦敦都市区已进入再城镇化阶段。下列现象中,可能导致伦敦都市区进入再城镇化进程的是()A.人口增长率提高 B.传统工业复苏C.城市环境改善 D.农村环境恶化在人地关系中,城镇化进程与粮食安全存在着耦合关系(相互促进或制约)。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与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相协调。如图示意我国某省2006-2018年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的时间变化趋势(综合指数越高,表示协调度越好)。据此,完成11~12题。11.对该省新型城镇化和粮食安全的耦合关系解释合理的是()A.城镇化水平提高使农村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B.城镇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使粮食安全水平上升C.粮食安全水平上升使城镇化用地规模迅速扩大D.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可促使两者耦合协调度上升12.为进一步提高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该省地可采取的措施是()A.促进粮食生产产业化B.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C.缩小城镇建成区面积D.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二、非选择题13.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发展存在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说明建国以来我国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占总数比例的变化。(2)分析上题所述变化可能带来的问题。(3)针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特点,我国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推进城镇化的良性发展?(2)大中小城市比例不协调,制约城镇化的良性发展;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问题。(3)对于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控制人口规模,分散城市职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对于中小城市,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城镇密度。14.图Ⅰ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Ⅱ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表径流污染。(3)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城镇化一、选择题重庆市北碚区北靠缙云山,嘉陵江环城而过,因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而兴起。2000年以来,北碚区迅速发展为重庆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图为1972~2006年重庆市北碚区城区用地重心变化的空间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1~3题。1.北碚区城区用地重心的变化特点是()A.1972~2006年重心一直向南迁移B.1972~2006年重心一直向西迁移C.1988~1995年重心变化距离最大D.1995~2000年变化距离约为400m2.影响北碚区城市扩张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山脉、交通 B.河流、山脉C.河流、交通 D.山脉、政策3.2000年以来,北碚区城区扩张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人才众多 B.资源丰富C.经济发展 D.交通发达解析:1.D2.B3.C[第1题,由图可知,1972~2006年重心总趋势是向西南迁移,但1972~1978年只是向南扩张,1988~1995年是向西北扩张,A、B错误;1988~1995年重心变化距离最小,C错误;1995~2000年变化距离根据比例尺=图示距离/实地距离,估算约为400m,D正确。故选D。第2题,由图文信息可知,重庆北部为山区,东部为河流,皆阻挡城市扩张,城市基本沿河流向西南扩张,B正确;北碚区交通主要受地形、河流制约,A、C错;材料中并未反应政策信息,D错误。故选B。第3题,根据材料“因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而兴起”信息可知,北碚区是由于重庆设为直辖市而发展起来,并不是由于资源丰富而兴起,B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北碚区技术力量雄厚,A错误;重庆设为直辖市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速度是伴随着经济扩张而发展的,2000年以来,城市化速度较快,说明这期间经济发展较好,C正确;影响北碚区城市扩张方向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山脉,河流、山脉同样制约交通发展,D错。故选C。](2024·山东临沂模拟)扩展强度指数是指城市内某空间单元扩展面积占该城市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非洲国家坦桑尼亚基戈马市主要以高密度低层建筑、大量贫困人口自发聚居形式扩展,如图示意2000~2014年基戈马市建成区扩展强度指数的变化。据此,完成4~5题。4.图示时期,基戈马市城市化处于()①加速阶段②稳定阶段③郊区城市化阶段④逆城市化阶段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5.推测基戈马市()A.环境承载力大 B.管理效率高C.土地利用率低 D.城市污染少解析:4.C5.C[第4题,据图可知,2000~2014年间,基戈马市建成区扩展强度指数最大值由市中心向郊区方向移动,说明城市用地面积不断向外扩展,城市加速发展,属于郊区城市化阶段。第5题,由材料“基戈马市主要以高密度低层建筑、大量贫困人口自发聚居形式扩展”可知,该市低层建筑大量占用土地,土地利用率低;城市居住区多贫民窟,且基础设施不完善,因此环境承载力小,环境问题严重,管理难度大。]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如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6.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7.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②郊区兴建大型居住区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6.C7.A[第6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在1.00附近最为平衡,比较几个区域的职住比,四环与五环之间(0.95~1.00)最接近1.00。第7题,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交通拥堵等问题。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平衡职住比是理想的应对措施。]英国伦敦都市区可分为内伦敦与外伦敦(卫星城镇),是世界上城镇化进程最早的区域之一,经历了“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如图示意19、20世纪内伦敦与外伦敦的年代人口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8~10题。8.由图可知()A.19世纪50年代,伦敦都市区城市化水平达到最高B.20世纪50年代,伦敦都市区开始出现逆城市化C.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外伦敦人口数量减少D.20世纪10年代至70年代,内伦敦闲置住房减少9.如图中,与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期间伦敦都市区的城镇化阶段最相符的是()A.① B.②C.③ D.④10.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其他都市区仍处于逆城镇化阶段,而伦敦都市区已进入再城镇化阶段。下列现象中,可能导致伦敦都市区进入再城镇化进程的是()A.人口增长率提高 B.传统工业复苏C.城市环境改善 D.农村环境恶化解析:8.B9.B10.C[第8题,由图可知,从1850年(即19世纪50年代)开始,外伦敦人口增长率开始超过内伦敦,表明外伦敦产业迅速发展,对人口的吸引力增强,标志着伦敦都市区开始郊区城镇化进程;A错误。1950年(即20世纪50年代)开始,外伦敦人口进入负增长,而同期内伦敦人口增长率也为负值,标志着伦敦都市区开始进入逆城镇化,B正确,其他选项时间点与图示信息不符,C、D错误。故选B。第9题,从1850年(即19世纪50年代)开始,外伦敦人口增长率开始超过内伦敦,表明外伦敦产业迅速发展,对人口的吸引力增强,标志着伦敦都市区开始郊区城镇化进程,②为郊区城镇化,①为城镇化,③为逆城镇化,④为再城镇化。故选B。第10题,与英国其他都市区相比,首都伦敦城市环境改善,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就学机会,对国际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迁移的吸引力更强。随着年轻人口的迁入,伦敦都市区的人口出生率随之提高,城市人口数量增多,C正确。人口增长率提高、传统工业复苏会加剧城市问题,不会导致城市进入再城镇化,A、B错误。农村环境恶化与城市发展进程无太大关系,D错误。故选C。]在人地关系中,城镇化进程与粮食安全存在着耦合关系(相互促进或制约)。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与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相协调。如图示意我国某省2006-2018年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的时间变化趋势(综合指数越高,表示协调度越好)。据此,完成11~12题。11.对该省新型城镇化和粮食安全的耦合关系解释合理的是()A.城镇化水平提高使农村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B.城镇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使粮食安全水平上升C.粮食安全水平上升使城镇化用地规模迅速扩大D.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可促使两者耦合协调度上升12.为进一步提高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该省地可采取的措施是()A.促进粮食生产产业化B.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C.缩小城镇建成区面积D.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解析:11.D12.A[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新型城镇化和粮食安全的耦合关系。由材料可知,综合指数越高,表示协调度越好。农业科技水平提高,有利于提高农村粮食生产效率,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投入,剩余劳动力可迁入城市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可促使两者耦合协调度上升,D正确。由图可知,在该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提高的过程中,耦合协调度相应增大,说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与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相协调,并不会使农村的粮食生产成本上升,A错误;城镇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农村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减少,粮食安全水平会有所下降,B错误;粮食安全水平上升,说明粮食种植用地得到保护,城镇化用地规模应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C错误。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合理措施。促进粮食生产产业化,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和商品率,提高粮食安全水平,从而提高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度,A正确。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缩小城镇建成区面积不利于城镇化的发展,B、C错误;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但这容易忽视粮食生产,不利于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提高,D错误。]二、非选择题13.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发展存在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说明建国以来我国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占总数比例的变化。(2)分析上题所述变化可能带来的问题。(3)针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特点,我国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推进城镇化的良性发展?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占总数比例的变化存在着差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快速增加,中等城市先增后减,小城市先减后增。第(2)题,首先,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易造成大中小城市比例失调,不利于城镇化的良性发展,还容易造成人口过度向大城市集中,进而带来诸多城镇化问题。第(3)题,应根据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发展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对于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发展过快导致大中小城市比例不协调的问题,要控制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分散城市职能;对于大城市带来的“城市病”,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而对于中小城市发展较慢的问题,则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城镇密度。答案:(1)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快速增加,中等城市先增后减,小城市先减后增。(2)大中小城市比例不协调,制约城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