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体现_第1页
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体现_第2页
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体现_第3页
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体现_第4页
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体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体现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空前的城市建设高潮,形成了大连、杭州、上海、青岛、桂林等诸多代表性建设模式。这些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城市政府为主体,以市场化为手段,以各类城市资源为对象,以盘活资源、筹集建设资金为中心,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从实践结果看,这些城市建设模式创造了巨大成就,但同时,在不少领域和不少地方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较典型的如:过于依赖土地筹集资金,竭泽而渔;严重侵害农民和市民利益;财政高度负债;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造成房地产价格飞涨,脱离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毁坏历史文化遗产,或拆真文物,建假古董;城市建设千城一面,丧失城市个性等。理论界对此也是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在这种背景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适逢其时地提供了评判和深化现代城市建设理念与模式的统一标准。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来衡量和指导现代城市建设,可以清楚地解决城市建设为什么建、为谁建、如何建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下面结合桂林城市建设,探讨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现代城市建设中是如何具体体现出来的。一、以科学发展为中心“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现代城市建设,其中心自然也是为了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从决策技术层面来看,城市建设的科学发展涉及对建设时机、提供方式、建设规模等问题的准确把握。1、建设时机。一般的城市维护和建设时时刻刻都需要搞,但大规模、突破性的城市建设就有一个选择时机的问题。桂林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发生在1998年至2003年,之所以发生在这一时期,可以说既是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的自然要求,也是政府决策者乘势而上,政策到位的必然结果。在天时上,这个时期正好与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央政府鼓励投资的经济周期相吻合,同时,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也步入了快车道;在地利上,桂林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名城,城市建设却一直非常落后,加上地处西部大开发地带,这就能为她的城市大改造赢得广泛支持;在人和上,国家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提高了从中央领导到海内外游客,以至普通市民要为桂林这个美丽姑娘换上漂亮衣裳的呼声。2、提供方式。我国过去的城市建设几乎完全依靠政府计划来投入资金进行建设维护,而每个城市政府直接掌握的财政资源是相当有限的。如桂林市1999年市本级全部财政收入为14亿元,预算内安排用于城市基本建设的投入仅3000万元。如果单靠地方政府投资,依然只能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小项目。但另一方面,桂林又拥有大量被低效利用甚至闲置的城市资源,包括原来由政府垄断经营的市政事业、丰富的旅游资源、世界级的旅游和城市品牌、低容积率的城市用地以及城市合并后富余的人力资源等等。桂林人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合理分界,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制度创新两大法宝,积极探索各种途径,最大可能地激活这些资源并用于城市建设。正是通过提供方式的创新,桂林市在6年的集中建设期的试点地区。3、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桂林在城市建设中,不仅重视恢复自然山水风貌,而且大力保护历史人文景观。如桂林中心区是历史文化名城核心保护区,但许多文物古迹长期被湮没在破旧、违章建筑堆里。文物得不到保护利用,居民生活也不方便。从1999年开始,通过异地开发安置等办法,拆迁城市中心区1.5万户居民,在使大量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文物古迹也显露出来,并得到精心保护。4、继承发扬城市特色。桂林是一座以“桂树成林”而得名的城市,但由于桂树生长期长、成活率低,城市绿化早已不用桂树。城市大规模建设开始后,桂林重新恢复以桂树作为城市行道、绿化首选树,经过几年建设,桂林又重新展现出桂树成林、桂花飘香的城市独特风貌。在城市建筑上,桂林也有意识地采用了一些桂北民居风格,建筑与山水交相辉映。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还需要建立起城乡一体、区域平衡的概念。只有做到城乡统筹、区域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城市自身发展的平衡协调。桂林作为桂北的中心城市,早在1998年地市合并时,就明确提出了“大桂林”的概念。大规模城市建设使“大桂林”概念相应有了可操作平台。通过实施大桂林城市建设、大桂林旅游开发,在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下,桂林下属城乡建设也紧紧跟了上来。各县乡几乎都成功开发建设了主题旅游热点,如阳朔的休闲度假游、兴安的历史文化游、龙胜的少数民族风情游、恭城的生态游、丹霞的资源地貌游、荔浦的华裔之乡游等。这些县乡旅游热点从2001年“五一”起,接待境内游客数量已经超过桂林市区,这又反过来促进了市区旅游业的发展。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体现在城市建设中,更现实的是要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保证城市建设在代际、任际间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大体说来,可表现为资金可持续、运管可持续、自然资源可持续和规划可持续等几个方面。1、资金可持续。城市建设存在时机效应和规模经济特点,在合适的时机,系统进行大规模建设,效率最高。但同时,城市建设又相对稳定,资源也总是稀缺的,大规模建设只能相机而为。正由于这种非正态分布特点,就需要合理解决建设资源的代际、任际配置问题。一方面,在特定机遇下的某届政府有责任预支资源,集中资金规模化进行城市建设;另一方面又不能预支过度,以防影响后来人的正常建设能力,给后届政府或后代居民留下难以承受的债务负担。从桂林的情况来看,到2003年末,市本级GDP负债率15.4%,偿债率8.7%,都处于公认的安全线以内。而且债务债权结构安排比较合理,在债务偿还保证上,多数项目本身就有良好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能产生稳定的偿债资金流。2、运管可持续。公共设施项目建成以后,一般需要另外再安排日常运营维护费用。这就很容易给后届政府造成负担,特别是在财政吃紧的中西部地区,有钱建设、没钱运转使用的情况比较常见。桂林在城市建设中,通过各种创新方式,统筹考虑公共设施的建设与运管,一般在规划建设初期就充分挖掘各项目进行商业运营的可能性及赢利模式,尽量将其建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的项目。对一些实在无法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设施,则充分引入市场机制,“以商养管”。如免费公厕的建设和运管就是靠捆绑周围商业网点经营权来提供的。这些措施保证了建成的公共设施大都能自我维持运转,基本解决了运管的可持续问题。3、自然资源可持续。桂林在城市建设中对待土地问题的基本思想是,不依赖征用农村集体土地,靠粗放经营搞建设,而是集中精力合理配置市区低效国有土地,精投细建,整体提高土地收益。主要措施包括疏解中心旧城、留出发展空间、调整城市功能,发挥土地级差效益,以及重新规划、拆旧建新、提高容积率。桂林以前的城区建筑不仅破旧,而且普遍低矮,平均建筑容积率只有1.3,可利用空间很大。在城市建设中通过重新规划,拆旧建新,使容积率大幅度上升,城市中心区拆建比达到1:5.2,新建楼房容积率升至5.5,仅仅依靠提高建筑容积率,桂林的土地使用效益就翻了数倍。4、规模可持续。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理念的综合体现,从整体规划到一个项目的规划,无不表达了决策者对城市、人、自然,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关系的认识。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城市建设理念,结果便容易出现“领导一换、规划重来”的现象。要保证规划可持续,首先需要有明确、科学的城市建设战略思想和目标。桂林在大规模城市建设之前,就根据其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区域经济中心的城市性质,及时制定了《1999年至2003年桂林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思路》,明确提出了指导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的战略思想与目标。这是一个从桂林实际情况出发的战略目标,得到了各界专家和广大市民的一致认可,因而后届政府能始终坚持。其次,需要决策者拥有科学的规划理念。如桂林环城水系工程尽管已经规划到2010年,决策者们还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