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植被恢复实施方案作业设计_第1页
流域植被恢复实施方案作业设计_第2页
流域植被恢复实施方案作业设计_第3页
流域植被恢复实施方案作业设计_第4页
流域植被恢复实施方案作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域植被恢复实施方案作业设计

、,-、-

刖B

X项目县地处四川省X地区东北部,面积5286.29km2,境内山脉众多,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长江一级支流嘉陵江的重要源头,生态区位十分

重要。县境气候总体温和偏冷,夏短冬长,垂直差异大。霜冻、干旱、冰

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X项目县属于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

态功能区。近年来,X项目县永安地区与汤珠河流域虽进行了一定规模的

造林,但由于地处干旱河谷地带,土壤贫瘠,蒸发量大,常规植物难以生

长,造林效果较差,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依旧存在。加

之放牧、砍柴、挖药等人为活动干扰也对造林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安乐

乡地处301国道沿线,紧邻县城,是进出X项目县城的重要通道,干旱河

谷地表裸露、植被稀疏的景象也极大地破坏了X项目旅游品牌形象。为此,

X项目人民政府决定将2015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安排在永

安地区与汤珠河流域的安乐乡实施植被恢复,拟通过植被恢复项目的实施

逐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X项目县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对干旱河

谷造林起到示范作用。

X项目(一期)总投资540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

区转移支付资金(九财[2015]488号)。2016年1月,X项目县发展和改革

局对《关于X项目县永安地区与汤珠河流域植被恢复项目(一期)可行性

研究报告评审的请示》进行了批复(九发行批[2016]2号),同意实施X项

目(一期)。项目通过人工造林实施植被恢复面积2782亩,建设期限为2017

年,管护期为2017〜2019年。

受X项目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委托,X单位承担了X项目(一期)作

业设计编制任务。项目设计组于2015年11月末前往项目区开展实

1

地调查工作,按照项目可研报告确定的建设内容与规模,根据相应技

术规程规范,于2016年1月完成了《作业设计》(送审稿)。2016年2月

3日,X地区林业局在都江堰组织了《作业设计》专家评审会。设计组根

据评审意见对报告进行了认真修改,形成本设计成果资料。

本项目作业设计过程中得到X地区林业局、X项目县发改局、县财政

局、县环林局及安乐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致谢忱!项目设

计组二。一六年七月

2

目录

第一章总

论..................................................1

1.1项目概况............................................1

1.2设计概要............................................1

1.2.1项目建设内容、规模............................1

122项目建设布局...................................2

1.2.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

1.3设计依据............................................3

1.3.1法律法规......................................3

1.3.2规程规范......................................3

1.3.3相关文件规定..................................4

1.4项目文件............................................5

1.4运用的基础资料.....................................5

第二章项目区概

况............................................6

2.1自然概况............................................6

2.1.1地理位置......................................6

2.1.2地形地貌......................................6

2.1.3气侯..........................................7

2.1.4植被及森林资源................................7

2.1.5土壤..........................................8

2.1.6水文..........................................9

2.1.7林业发展现状..................................9

2.2社会经济情况.......................................9

2.2.1行政区划与人口................................9

2.2.2经济状况.....................................10

2.2.3交通状况.....................................10

2.3X项目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概况................10

2.4项目建设技术条件..................................11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13

3.1指导思想..........................................13

3.2设计原则...........................................13

第四章区划与调查........................................

15

4.1林地区划..........................................15

4.2小班划分...........................................15

4.3小班调查设计.......................................15

I

4.3.1立地条件.....................................15

4.3.2植被调查.....................................15

4.4小班面积求算.......................................16

4.5调查结果...........................................16

4.5.1面积、权属情况...............................16

4.5.2立地条件.....................................16

4.5.3植被.........................................16

4.5.4水源.........................................16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布局.....................................

17

5.1建设内容及规模.....................................17

5.2总体布局...........................................17

第六章植被恢复技术设计...................................

19

6.1立地类型的划分....................................19

6.2造林模式设计......................................19

6.3造林技术设计......................................20

6.3.1林种设计.....................................20

6.3.2造林树种设计.................................21

6.3.3混交方式及混交比例...........................22

6.3.4初植密度及补植率.............................22

6.3.5树种配置.....................................23

6.3.6种苗类型及质量规格...........................23

6.3.7种苗需求量...................................24

6.3.8技术要求.....................................25

6.4酉己套设施设计......................................27

6.4.1简易蓄水池修建...............................27

6.4.2灌溉机具与材料...............................27

6.4.3围栏修建.....................................27

6.4.4碑牌修建.....................................30

第七章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设计............................

31

7.1施工安全设计......................................31

7.1.1施工人员安全设计............................31

7.1.2野生动植物安全设计..........................31

7.2建设期环境保护设计.................................32

7.2.1水环境保护设计...............................32

722声环境保护设计................................32

7.2.3植被保护设计.................................32

II

第八章用工量及组织施工设计...............................

33

8.1建设年度安排.......................................33

8.2用工量测算........................................33

8.3组织施工设计......................................33

8.3.1组织管理....................................33

8.3.2施工设计....................................35

第九章投资预算与资金安排.................................

38

9.1投资预算依据......................................38

9.2投资预算指标......................................39

9.3投资预算..........................................39

9.4资金筹措..........................................41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42

10.1项目实施进度.....................................42

10.2项目实施进度表...................................42

第十一章效益分析.......................................

43

11.1生态效益..........................................43

11.2社会效益..........................................43

11.3经济效益..........................................43

第十二章保障措施.......................................

45

12.1政策保障..........................................45

12.2组织保障..........................................45

12.3资金保障..........................................46

12.4技术保障..........................................46

附表

附表1:X项目(一期)植被恢复小班现状一览表

附表2:X项目(一期)拐点坐标表

附表3:X项目(一期)立地类型表

附表4:X项目(一期)造林模式设计表

附表5:X项目(一期)造林模式投资指标表

附表6:X项目(一期)小班设计一览表

附表7:X项目(一期)建设内容与规模统计表

III

附表8:X项目(一期)用工量统计表

附表9:X项目(一期)种苗及主要材料统计表

附表10:X项目(一期)配套设施材料统计表

附表11:X项目(一期)投资预算表

附表12:X项目(一期)直接费用分区统计表

附图

附图1:X项目(一期)位置示意图

附图2:X项目(一期)总体布局图

附图3:X项目(一期)小班设计图

附图4:X项目(一期)实施区域拐点坐标图

附图5:X项目(一期)树种配置示意图

附图6:X项目(一期)乔木种植穴示意图

附图7:X项目(一期)三颗针种植穴示意图

附图8:X项目(一期)配套设施位置图

附图9:X项目(一期)简易蓄水池示意图

附图10:X项目(一期)碑牌正面设计图

附图11:X项目(一期)碑牌背面设计图

附图12:X项目(一期)围栏结构图

附件

附件1:X项目县财政局关于下达2015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

付资金的通

附件2:X项目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X项目县永安地区与汤珠河流域

植被恢复项

目(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IV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项目(一1期)

项目主管部门:X项目县人民政府

项目建设地点:X项目县安乐乡

项目建设单位:X项目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

项目法人代表:X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建设期:1年(即2017年),管护期3年(即2017年〜2019年)。

项目建设目标:X项目(一期)的实施,可新增人工造林面积2782亩,

快速增加干旱河谷区域的森林覆盖率,有效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减轻区

域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1.2设计概要

121项目建设内容、规模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人工造林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实施造林总面积

2782亩,配套设施建设包括简易蓄水池10口、碑牌1座,及围栏500米。

1

1.2.2项目建设布局

本项目共计14个小班,分别位于安乐乡的大寨村和中田山村。

1.2.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2.3.1劳动定额

表1-1各造林模式劳动定额表单位:工日/亩

1.2.3.2经济指标

(1)人工工资:120元/工日。

(2)苗木单价:岷江柏(营养袋苗)2.80元/株,黄连木2.60元/株,

三颗针0.80元/株。

(3)碑牌15000.00元/座。

(4)简易蓄水池5225.00元/座。

(5)围栏50.00元/米

1.2.3.3投资预算

X项目县X项目(一期)总投资540.00万元。其中,直接工程费462.88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1.40万元,预备费25.71万元。

2

直接工程费用成分:种苗购貉费116.08万元,劳务费213.66万元,

灌溉费100.15万元,管护费7.20万元,配套工程25.80万元。

1.2.3.4资金来源

本项目资金来源全部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九财

[2015]488号)。

1.3设计依据

1.3.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⑸《森林防火条例》;

(7)《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修正版);

(8)《四川省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管理办法》。

1.3.2规程规范

(1)《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2)《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

⑶《造林经营环境保护规程》(DB51/T380-2003);

⑷《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85);

(5)《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2003年4月);

⑹《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⑺《四川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51/T705-2007);

3

⑻《四川省编结网围栏及安装技术规范》(JB/T7138.1-7138.3-1993)

(9)《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

1.3.3相关文件规定

(1)《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

[2010]46号);

(2)《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发[2015]61号;

(3)《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环发[200刀165号;

(4)《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环发

[2011]18号;

(5)《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财政[2011]428号);

(6)环境保护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

则》(环办[2009]89号);

(7)财政部关于印发《基础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建

[2002]394号〉;

(8)《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林造发[2002]92号);

(9)《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川

财预[2011]151号);

(10)《四川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资金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川财预[2012]81号);

(11)《四川省造林绿化工程种苗采购管理办法》(川林发[2010]45号);

(12)《X地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阿府办发[2013]49号)。

4

1.4项目文件

(1)《州财政局关于下达2015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第

二批)的通知》(阿州财预[2015]35号)

(2)X项目财政局关于下达2015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

金的通知》(九财[2015]488号)

(3)《X项目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X项目县永安地区与汤珠河流域植

被恢复项目(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九发行批[2016]2号)

1.4运用的基础资料

(1)X项目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2);

(2)外业调查使用的1:5万地形图(放大至1:2.5万);

(3)本次作业设计外业调查和收集的相关资料。

5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

X项目县位于四川省X地区东北部(东经',北纬')、东北与XXXXX

交界、南与XXXXXX接壤,西与XXXXXX毗邻,东西长93km、南北宽89.83

km,总面积5286.29km2。

项目区所在的永安地区和汤珠河包括永乐镇、永丰乡、安乐乡、保华

乡、双河乡、罗依乡、马家乡、勿角乡8个乡。本项目具体建设地点位于

安乐乡中田山村和大寨村,距县城2公里,实施总面积2782亩。

2.1,2地形地貌

X项目县地处岷山山脉北段的复背斜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

以高山峡谷为主,兼有部分山原和零碎平坝。海拔多在2400m〜4000m

之间。境内最低海拔1160m,最高海拔4764m。由于长期地质构造和河

流侵蚀作用影响,境内大部分地区形成深切高山峡谷地貌,切割河谷深达

800m〜1200m。山腹坡度一般为30以上。谷底分布有小面积的冲积扇形

台地,土层较深厚。

项目所在区安乐乡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兼有部分山原和零散河谷,

属高山深谷类型西部地槽区,坡顶平缓、河谷深切。项目实施区最低海拔

为1500m,最高海拔为2300m。

6

2.1.3气侯

X项目县属于川西北高原气候中的暖温带气候带。其特点是,温和偏

冷,夏短冬长,垂直差异大。县城的多年平均气温12.7℃,活动积温

3882.2℃o年降水量仅500mm左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干湿季明显,

干季(11月〜4月)气温低、雨量少、晴日多、昼夜温差大;湿季(5月〜10

月)水气相对增多、雨量多、阴天多、昼夜温差小。最热出现在七月,平

均气温22.2℃,极端高温35.2℃,夏秋之交常出现伏旱、冰雹、泥石流。

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逐渐降低,而降水量逐渐增加。

安乐乡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山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河谷地带

热量条件较好。坡地寒冷湿润且冬干春旱,伏旱洪涝和冰雹早霜的交替发

生,对植物生长较为不利。

2.1.4植被及森林资源

X项目县植被存在明显的垂直带谱,具体分布规律为:

海拔1200m〜1800m为河谷地带,分布少量绣线菊、苔草等草本,

植被盖度低。

海拔1800m〜2800m,分布少量锦鸡儿、野蔷薇、绣线菊、苔草等植

物,植被盖度低。

海拔2800m〜3400m,分布云杉、黄果冷杉、柏木、桦木。

海拔3400m〜3800m,有紫果云杉、岷江冷杉、落叶松、高山柏等树

种。

7

海拔3800m〜4200m,有高山柳、金露梅组成的高山灌丛,或以禾草、

蒿草、苔草组成的高山草甸。

本项目所在区为干旱河谷地区,植被稀少,为宜林地。

2.1.5土壤

X项目县共有冲积土、山地褐色土、山地棕壤土、暗棕壤土、亚高山

草甸土、高山草甸土、石灰(岩)土、高山寒漠土、水稻土等H^一类,26

个土种。其分布特点由于境内地势起伏巨大,地貌类型复杂,生物、气候

的垂直分布明显,水热状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凡是山脉与河流呈南北走

向的,土壤的纬向性分布明显,凡是山脉与河流呈东西走向的,则土壤的

经向性分布明显。受地形、气候、母质、植被和人为活动五大成土因素影

响,X项目县土壤垂直带谱规律是:

海拔2200m以下为山地燥褐土;

海拔2200m〜2800m之间为山地褐土

海拔3700m〜4000m之间为亚高山草甸土;

海拔4000m〜4300m之间的平缓山坡和山原,为高山草甸土;海拔

4300m以上零星分布着寒漠土和流石滩。

但是,坡向的不同导致土壤分布差异较大,其中阳坡或半阳坡褐土分

布更宽,山地棕壤和暗棕壤分布显著减少。

本项目所在区土壤类型为山地燥褐土和山地褐土。

8

2.1.6水文

X项目县河流属白水江系白龙江上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岷山山

脉东麓,属嘉陵江水系。县境内河道全长189km,上源分为黑河、白河,

下源有汤珠河,境内溪流众多。

安乐乡邻近白水江,有上双河、下双河等支流。水资源较为丰沛。

2.1.7林业发展现状

X项目县森林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山坡上部,干旱河

谷地带及高原地区植被较差。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

工程、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工程等,森林质量逐步提高,植被得到较

大的恢复。截至2014年末,全县林业用地39.35万hm2,占国土总面积

74.44%,其中:有林地27.60万hm2,灌木林地11.22万hm2,未成造林

地1244.10hm2,苗圃地32hm2,其他林地4055.00hm2。全县活立木蓄

积6973万m3,森林覆盖率53.94%,森林植被覆盖率73.44%。

2014年末,安乐乡有耕地面积156.33hm2,退耕还林面积466.55hm2,

退牧还草面积2000.00hm2o

2.2社会经济情况

221行政区划与人口

X项目县辖2镇15乡,全县有120个行政村,177个村民小组。2012

年全县户籍人口为22867户、67039人,其中农业人口46816人,

9

少数民族人口25578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9.75%,少

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7.23%,主要民族有汉族、藏族、回族、羌族等。

2014年安乐乡共834户,总人口3332人,辖11个村。本项目所在区

位于安乐乡所辖的大寨村和中田山村。

2.2.2经济状况

2014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179511万元,比上年增加14.9%,经济

总量位列全州第三。2014年全县林业产值3815万元,同比增长12.8%。

安乐乡2014年粮食总产量699.6万元吨,经济总收入1387.61万元,

人均纯收入3929元,低于全县的平均水平。

2.2.3交通状况

X项目县2014年境内公路总里程870km,其中等级公路834km。有

4条主干公路,其中“九环”公路贯穿X项目县,全长170km;若九公路

反修桥-喇嘛岭105km,双青公路(双河至青龙桥)17km;上寺寨至神仙

池旅游公路全长45km。X项目县17个乡镇已全部通公路。

安乐乡交通便利,项目所在区域紧邻301国道,为项目实施提供极大

的便利。

2.3X项目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概况

10

X项目县属于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是青藏高原生态屏

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X项目地貌复杂多变,境内植被分布不均,尤其

干旱河谷地带植被稀少,土壤贫瘠,植被盖度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区

域植被恢复成为了政府行为,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纳入了议事日程,给予了

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近年来,政府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投入大量

资金。

2010年,由X项目县林业局实施安装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内

容为视频监控系统与视频控制中心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建设六点一中心,

总投资120万元。

2012年〜2014年,由X项目县林业局负责实施X项目县漳扎镇河谷

植被恢复项目。建设内容为土方回填,绿地清理,乔、灌、草栽(种)植,

恢复总面积198亩,立项总投资2986.15万元。

2.4项目建设技术条件

X项目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是X项目县行政范围内负责林业行业管理

的行政主管部门,全局现有在岗职工236人。下设综合办公室、绿化造林

股、资源林政股、野生动物保护股、林业技术服务中心(林业调查规划设

计队、种苗站、植物检疫站、科技推广站、4个片区林业工作站、木材检

查站)、天保办、退耕还林办,属地管理勿角、白河两个自然保护区,归

口管理森林公安局。X项目县林业局有完善的林业组织管理体系和较强的

施工技术力量,县林业局下属综合林场于2014年2月获得“造林绿化施

工丙级资质”(阿林造资字006),是

11

国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生态修复项目建设的技术服务和业务

指导监督部门,对工程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工程建设区域内群众造林积极性高,劳力充足,并且拥有1支高素质

的造林队伍,有利于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12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3.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为出发点,以维护

并改善区域重要生态功能为目标,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段,统筹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与安乐乡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

有机结合起来,选择适宜地段实施人工造林进行植被恢复。积极开展X项

目建设,采取人工植树造林,有效增加林地植被盖度,实现X项目县经济、

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

3.2设计原则

——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原则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有序有效开展区域植被恢复工作。广泛

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参与造林绿化事业中。形成党政重

视,部门联动,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加快推进区域植被恢复工作进程。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以项目区现有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为基础,坚持乡土、适生、高效原

则,尽可能不引进外来物种,根据造林荒山的立地条件,在充分考虑造林

所选用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适生的海拔范围等因素的前提下

合理确定。

——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集体林地生态林建设均应以生态重建为重点,但在植物选择上应根据

项目区现状和区域长远发展的需要,科学选择树种,合理配珞,

13

以实现生态、社会效益有机结合。

——优化配路原则

从生态防护需求的实际出发,利用最新科研成果和当地成熟种植技术

的融合应用,优化树种结构和空间配珞结构,建设适林种结构、适功能、

满足生态防护需求的防护林结构配珞模式,达到尽早郁闭成林,提早发挥

生态功能的目的。

——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综合分析受损地块特点,结合现有的科技发展水平和项

目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设计,规划成果应具有科学性、合

理性和可操作性。

14

第四章区划与调查

4.1林地区划

本次调查林地区划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26424-2010)和《四川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细则》为依据,

并且与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林地区划系统保持一致,即按县

一乡一村一小班四级区划。

4.2小班划分

按照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采用1:5万地形图(1:2.5万地形图放

大),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6424-2010)等技术

规程规范,根据现地人工植苗造林地块立地特征差异划分小班。

4.3小班调查设计

采用小班实测与GPS定位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小班边界,深入小班调查

立地条件、植被、树种、草种、攀缘植物等情况。

4.3.1立地条件

立地特征调查采用实地踏查方法,海拔调查采用GPS实测,坡度现地

实测,土壤厚度现地钢围尺现地量取,其它立地因子在现地结合地形图确

定,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地类、地貌、海拔、土壤、坡度、坡位、坡向等。

4.3.2植被调查

植被因子调查采用小样方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树种、高度、

灌木(草本)盖度,幼苗、幼树名称、高度、每公顷株数、分布

15

情况等。

4.4小班面积求算

用1:5万地形图(放大至1:2.5万)现地核实小班界限,室内用计

算机相关软件(ArcGIS,AUTOCAD)求算小班面积。

4.5调查结果

4.5.1面积、权属情况

通过外业调查,共涉及安乐乡2个行政村,即大寨村和中田山村,人

工造林有效面积2782.0亩,土地权属为集体所有。共划分小班14个,小

班划分最大面积292.8亩,最小面积56.5亩,平均面积198.7亩。各小班

现状详见附表1,项目区位路及拐点坐标详见附表2及附图4o

4.5.2立地条件

项目区为宜林荒山,属干旱河谷地带,海拔为1500m~2300m。项目

区分山地褐土和山地燥褐土两种土壤类型,其中:大寨村1〜9号小班土

壤类型为山地褐土,中田山村所有小班及大寨村10、11号小班为山地燥

褐土,土壤厚度为15cm〜30cm。

4.5.3植被

项目区主要植被为小疑、锦鸡儿、野蔷薇等灌木,以及绣线菊、黄茅、

苔草等草本植物,灌草总盖度为10%〜30%。

4.5.4水源

本项目区水源包括沿山谷的三条集水沟(流量为0.1〜0.2m3/s)及附

近村寨的自来水,均可作为灌溉水源。

16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布局

5.1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人工植苗造林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植被恢复总

面积2782.0亩,配套设施建设包括简易蓄水池10口、碑牌1座,以及围

栏500米。

5.2总体布局

本项目植被恢复的措施为人工植苗造林,总面积共2782.0亩,其中大

寨村实施面积为2241.7亩,中田山村实施面积为540.3亩。共分为14个

小班,其中:

表5-1植被恢复工程量统计表

17

海拔1500m〜1800m土壤类型为山地褐土,共计9个小班,采用岷

江柏+黄连木混交(造林模式1)。

海拔1600m〜2000m土壤类型为山地燥褐土,共计5个小班,采用

岷江柏+三颗针混交(造林模式2)。

建设内容与规模统计详见表5-1及附表7o

18

第六章植被恢复技术设计

6.1立地类型的划分

根据项目区的地貌类型、地形条件、土壤种类、土层厚度、海拔、坡

度、原生植被等因子划分立地类型,根据海拔、石砾含量、土壤类型、土

层厚度等因子划分林地的立地类型。本项目区立地类型划分为2个,各立

地类型划分标准及面积情况见表6-1和附表3o

表6-1植被恢复面积按一般林地立地类型统计表

6.2造林模式设计

以立地类型为基础,根据各小班的具体的位貉、地形、土壤等因子,

结合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社会经济状况等设计相应的造林模式,共

设计人工造林模式2个,即:岷江柏+黄连木混交,岷江柏+三颗针混交(其

中岷江柏可用侧柏做备选树种,黄连木可用刺槐做备选树种,三颗针可用

小璧或四川扁桃做备选树种)。

各人工造林模式及面积见表6-2、附表4。

19

表6-2造林模式面积统计表

6.3造林技术设计

本项目人工造林面积2782.0亩,造林方式为人工植苗造林,造林小班

14个,其中:

岷江柏+黄连木混交林1935.1亩,9个小班;岷江柏+三颗针混交林

846.9亩,5个小班。人工造林面积见表6-3。

6.3.1林种设计

人工造林小班全部在安乐乡大寨村和中田山村,林种设计为防护林。

20

6.3.2造林树种设计

根据适地适树适种的原则,本项目涉及的造林树种有岷江柏

(Cupressuschengiana)、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Bunge)、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三颗针(Berberisdiaphana)、

小集(Berberisthunbergii)>四川扁桃(Amygdaluscommunis)。

各树种特性见表6-4o

表6-4人工植苗造林树种特性简介

21

6.3.3混交方式及混交比例

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全部为混交林:

(1)造林模式1为岷江柏+黄连木不规则株间混交,混交比例7岷江

柏:3黄连木;

(2)造林模式2为岷江柏+三颗针不规则株间混交,混交比例7岷江

柏:3三颗针(每穴2株)。

6.3.4初植密度及补植率

根据造林技术规程、造林小班立地条件、造林目的,以及造林树种特

性,混交林设计的株行距为2.3mX2.3m,即126株(穴)/亩。其中,三

颗针等灌木采用2株丛植,即2株/穴;乔木采用单植。

补植率考虑干旱河谷地带实际情况按25%进行计算。

22

6.3.5树种配置

本项目造林树种包括岷江柏(备选:侧柏)、黄连木(备选:刺槐)、

三颗针(备选:小聚、四川扁桃)等树种,分2种模式进行人工造林。

模式1:按4株岷江柏+2株黄连木+3株岷江柏+1株黄连木的顺序沿

等高线栽植,并保持2树种在顺坡方向尽可能错开,呈不规则株间混交;

模式2:按4株岷江柏+2穴(各2株)三颗针+3株岷江柏+1穴(2株)

三颗针的顺序沿等高线栽植,并保持2树种在顺坡方向尽可能错开,呈不

规则株间混交。

各小班造林模式设计详见附表6,造林模式示意图详见附图5o

6.3.6种苗类型及质量规格

本项目所需苗木应达到《四川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DB51/705-2007)I级要求。岷江柏选用2年生营养袋苗,地径>0.3

cm,苗高>20cm,色泽正常,无损伤;黄连木选用1年生实生苗,地径

>0.5cm,苗高>60cm,须根(>5cm)10根以上,顶芽饱满,无机械损

伤,无病虫害;三颗针选用2年生实生苗,地径>0.3cm,苗高>30cm,

充分木质化。苗木质量规格要求见表6-5。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种苗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禁止外来有害植株进入。

种苗必须具备“两证一签”(种苗质量检验证、苗木检疫证和种苗标签),

杜绝在种苗供应过程中出现以劣充优,以次充好显现。

23

表6-5种苗质量规格表

6.3.7种苗需求量

根据本项目各树种造林面积、造林密度,按照25%的补植量计算的苗

木总需求量为47.83万余株。各树种苗木需求量见附表6、附表9。

表6-6苗木需求量统计表单位:株

24

6.3.8技术要求

(1)造林地清理

本项目为生态修复项目,且林地植被稀少,原则上可不进行清理,整

地挖穴前可对种植穴范围的石块、杂物等进行清除,林地上所有乔灌木应

予保留。

(2)整地挖穴

整地严格按照《造林经营环境保护规程》(DB51/T380-2003)进行。整

地方式采用鱼鳞坑整地,鱼鳞坑呈半月形,坑宽(横)40cm,坑长(纵)

30cm,在坑下沿半环形土填高10cm〜15cm,土更顶宽10cm。整地时,将表

土与底土分开堆放;种植穴挖好后,先用较为粘着土将种植穴底夯实,以

保证栽植穴有较好的保水能力。乔木种植穴规格为40cmX40cmX30cm,

灌木种植穴规格为种植穴一律按品字形错位排列。

15cmX15cmX15cmo

(3)植苗方法

实生裸根苗在苗木出圃时.,用泥浆蘸根。营养袋苗栽植时,应将营养

袋底部破除。栽植要做到苗正根伸,分层复土,深栽压紧。覆土时应先填

表土,后填心土,层层压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将整地时收集的表

层腐熟土回填至苗木根系周围。覆土后将穴表层呈凹窝状,以便收集雨水,

并在种植穴上摆放石块以控制水分蒸发。

(4)栽植及补植时间

造林时间为2017年3月〜4月,补植时间2018年、2019年3月〜4

月。栽植应在阴天或雨后进行,切忌晴天、土干或土冻时节造林。对栽植

苗木要尽量做到当日起苗,当日栽植。异地苗木应做好假植、遮阳与日常

灌水工作,杜绝栽植失水苗木。

25

(5)灌溉技术

本项目设路简易蓄水池10口,其中1号〜6号、10号蓄水池离集水

沟较近,先将水用管道引至蓄水池,再采用消防泵加压灌溉所覆盖的造林

穴;7号〜9号蓄水池离集水沟较远,引上方村寨的自来水蓄水,再用消

防泵加压灌溉所覆盖的造林穴。消防带与塑料胶管可挪动使用,连接长度

视地形而定。灌溉时应带上生产工具,遇水下漏即填土堵塞,并筑好灌溉

土圈。按塑料胶管的移动范围,合理确定回头灌溉穴数,每个栽植穴每次

灌溉次数应达到2次以上,做到灌饱灌透、无一穴遗漏。

在项目期内计划6次灌溉:2017年初植后灌溉定根水1次,2018年

至2019年补植后全面灌溉1次;项目实施期内,干旱季节计划灌溉抗旱

水4次,具体时间应根据天气状况适时安排。

(6)未成林抚育

未成林抚育包括培土、扶苗和除草等,除草与培土、扶苗同步进行,

2017年至2019年每年7〜8月各实施1次抚育,共3次。除草时应铲除栽

植穴周边50厘米范围内的杂草,为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减少杂草

对养分水分的消耗。

(7)管护技术

本项目管护期为3年(2017年〜2019年),包括日常巡护及护林防火

等内容。本着“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落实植被恢复地块保护管理措施,

设计以人工巡护为主,要求做好巡山日志,确保新造地无牲畜践踏和人为

破坏,保护好造林地设施设备,发现病虫害应及时上报,发现火情应及时

组织扑救并上报。

(8)病虫害防治

26

加强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一时发现病虫害,应及时上报业务主

管部门,并按照主管部门制订的防治方案进行防治。

6.4配套设施设计

6.4.1简易蓄水池修建

本项目拟修建土坑垫彩条布的简易蓄水池共计10口,规格为2m义2

mX1.5m,共需要红白蓝三色彩条布3500m2。简易蓄水池挖成后,应用

工具将四周一底的土壤夯实,再铺上彩条布,水池漏水时应采取措施,避

免山体滑坡现象发生。

具体位珞详见配套设施示意图(附图8)。

6.4.2灌溉机具与材料

本项目灌溉水泵采用汽油机自吸四冲程2.5寸高扬程水泵,共计4台。

灌溉辅助材料包括:①65消防2000m,020塑料管3808m,93#汽油5000

升。所需机具及材料具体规格详见附表10。

6.4,3围栏修建

本项目共修建围栏500m。在项目区主要道路路口处设辂围栏,防止

人畜进入造林地破坏,影响造林效果。围栏具体位貉见附图8。

本工程执行《四川省编结网围栏及安装技术规范》,编结网围栏产品

质量分等达到JB/T7138.1-7138.3-1993一等品的标准。网围栏结构见附图8,

相应的技术步骤如下:

1、围栏定线

27

(1)平地定线

在欲建围栏地块线路的两端各设一标桩,从起始标桩起,每隔30m

设一标桩,直至全线完成,使各标桩成直线。

(2)起伏地段定线

在欲建围栏地块线路的两端各设一标桩,定准方位;中间遇小丘或凹

地,要在小丘或凹地依据地形的复杂程度增设标桩,要求观察者能同时看

到三个标桩,使各标桩成直线。

2、线路清理

对欲建围栏的作业线路要清除土丘、石块等,平整地面。

(1)平坦地区的直线围栏,围栏长度应在10m之间,设珞1个水泥

柱。

(2)起伏地形的直线围栏,要将水泥柱设珞在凸起地形的顶部和低

凹地形的底部,将围栏分隔成数段直线。

3、水泥柱间距及埋深的设貉

地势平坦且土质疏松的地段,间距10m,水泥柱埋深0.3m〜0.4m。

4、特殊地段围栏立柱的埋设

(1)若围栏通过低凹地,凹地两边为缓坡,相邻水泥柱之间的坡度

变化21:8时,应在凹地最低处设水泥立柱,并将桩坑扩大,在桩基周围

浇灌混凝土固定。若雨季有水从围栏下流过,则应在溪流的两边埋设两根

如上所述的水泥立柱。

(2)围栏跨越河流、小溪,若河流宽度不超过5m,可在河流两岸埋

设水泥柱,为了防止水流冲毁围栏,不宜在河流中间埋设立柱,应用木杆

或竹吊在沟槽处起拦挡作用。

5、围栏的架设

28

围栏架设要以两个水泥柱之间的跨度为作业单元,围栏线端应各自固

定在水泥柱上。

6、编结网围栏的架设

(1)施工程序:固定门柱、拐角柱和受力角柱,展开网片一固定起

始端一专用张紧器固定一夹紧纬线一实施张紧一绑扎固定网片一移至下

一个网片段施工。架设编结网时,下边纬线离地面15cm,上边纬线离水

泥柱上端5cm左右。

(2)从水泥柱的一端开始,沿网格较紧密的一端朝向立柱,起始端

留5cm-8cm编结网。

(3)编结网的一端剪去一根经线,将编结网竖起,把每一根纬线线

端在起始水泥柱上绑扎牢固。

(4)继续铺放围栏网,直到下一个水泥柱,将编结网竖起并初步固

定。若需将两部分编结网连接在一起;可使用围栏线绞结器接头。

(5)埋设临时作业立柱,安装张紧器张紧围栏,各纬线张紧力为700

N-900N,整片围栏受力要均匀。

(6)将围栏另一端相对角柱的位貉除去一根经线,自中纬线分别向

上向下将每根纬线分别绕角柱绞紧。

(7)将编结网自边纬线向中间逐一绑扎在线桩上。

表6-7围栏材料统计表

29

6.4.4碑牌修建

设貉碑牌1座。在大寨村10号小班、靠进村公路路口处设路碑牌1

座(E104°11'40.346",N33°17'41.936〃)。

碑牌为砖混结构,规格为300cmX200cmX20cm。基础采用佐CIO

制作,石料采用60cm〜80cm的毛石;墙体为轻质外隔墙,基层上刷素水

泥浆一遍,9mm厚1:1:6混合砂浆打底,再抹7mm厚1:1:6混合砂浆,

具体规格参照省财政厅下发的规定样式标准制作,规格及操作要求详见附

图11、12o

碑牌文字采用喷绘方式喷绘。碑牌正面刻项目标示,反面标注:工程

名称、项目区四至范围、造林面积、管护年限、造林方式、造林措施、责

任人等内容。

30

第七章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设计

7.1施工安全设计

7.1.1施工人员安全设计

7.1.1.1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施工建设期,大量的务工人员进入,由于生产生活需要用火、用电,

会增加不安全因素。

7.1.1.2安全保护设计

⑴安全教育

要注意对每一个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增强每个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

安全防范知识,做好经常性用火用电安全教育和安全基础知识的培训。

(2)设立安全员制度

在每一个班组设立一个安全监督员,负责各班组的安全生产的督促、

检查。

(3)设立流动观查哨

在每一个作业区内,根据作业区的地形,在植被恢复作业期间,设络

安全观查哨,避免飞石和滑坡对生产人员造成伤害。

7.1.2野生动植物安全设计

(1)严格按照植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办事,通过施工前的培训,加强

施工队伍对物种保护的意识。

31

(2)加强检疫,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侵入。对项目使用的苗木,要加强

检疫,杜绝有害生物的入侵。

(3)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由于外来人员的增多,制定相关制度措施,

预防对野生动植物破坏的事件发生。

7.2建设期环境保护设计

7.2.1水环境保护设计

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施工营地不要选择河漫滩地,尽量租用当地民房,以免减少生活污水和生

产废水排入水体造成污染;修筑必要的截水沟、沉淀池和污水处理系统,

做到废水、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循环综合利用,少设排污口,禁止污水

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7.2.2声环境保护设计

施工期,尽量采用低噪声车辆运输种苗等材料。

7.2.3植被保护设计

(1)加强用火管理,禁止野外工作期间用火,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2)在施工期间,注意原生植被的保护,不能因恢复植施工而损害植被,

造成新的地表裸露。

32

第八章用工量及组织施工设计

8.1建设年度安排

本项目建设期1年,即2017年。2016年主要完成项目立项、可研编

制、造林作业设计和招标工作;2017年完成初植面积2782亩;2018年〜

2019年实施补植面积2782亩;2017年〜2019年主要进行未成林地的管护

工作。

8.2用工量测算

总用工量26751个工日,其中:整地6955个工日,初植4173个工日,

补植2504个工日,抚育4173个工日,管护600个工日,灌溉8346个工

0o各小班用工量统计表见附表8。

8.3组织施工设计

8.3.1组织管理

(1)项目组织机构

在X项目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由X项目县林业局进行项目的组织与实

施。为进一步加强项目的领导,建议X项目县人民政府成立森林植被恢复

领导小组,县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审计局、农经局、林业局等部门参

加,对项目实施计划、实施进度等进行宏观管理。

(2)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并按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建设,作好项目的计划管理。

33

项目建设单位按照X项目县人民政府批准的植被恢复作业设计统一编

报年度计划,统一下达,分级实施、管理;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逐级检

查、制定各项工作时间表,将工作安排到具体的时间段。

(3)资金管理

项目建设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分账核算,编制专项报表,严格资

金的审批和使用制度,随时接受上级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发现

问题必须及时纠正。为了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制定X

项目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

(4)档案、信息、物资管理

档案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所涉及的各类文件、资料进行整理、

汇总、归纳,尤其对工程竣工验收所需的材料仔细整理,认真归档,为项

目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信息管理:实行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与决策,保证项目建设的进

度和质量,需要及时了解有关最新动态,对有关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汇总、

分析、处理和应用。以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更新、优化,保证其先进

性、新颖性,必要时可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制度,鼓励管理及科技人员加

强信息意识,保持项目管理和运做与时俱进。

物资管理:为确保项目实施中的物质的需要,项目办应如实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