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素材:考前策略篇 高中生物教科书黑体字大盘点与学科经典_第1页
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素材:考前策略篇 高中生物教科书黑体字大盘点与学科经典_第2页
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素材:考前策略篇 高中生物教科书黑体字大盘点与学科经典_第3页
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素材:考前策略篇 高中生物教科书黑体字大盘点与学科经典_第4页
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素材:考前策略篇 高中生物教科书黑体字大盘点与学科经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教科书黑体字大盘点与学科经典

必修1分子与细胞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P8)

学科经典: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

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由细胞至组织,由组织至器官,由器官

(或系统)至个体,由个体组成种群,不同种群组成群落,由群落及其

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界存在着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细胞,它们的主要区别

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在同一个由多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内,由于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分化,构成生物体的细胞也呈现多样性。

细胞学说的建立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论证了生物

界的统一性。

2.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P20)

3.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

担者。(P24)

4.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

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P26)

5.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P30)

6.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P32)

7.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P33)

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

结合,叫做结合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

由流动,叫做自由水。(P35)

9.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P35)

学科经典:细胞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组

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C、O、H、N的含量最多,其中C是

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

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包括水、无机盐等无机物,和糖类、

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分别以氨基酸、

核昔酸和单糖为单体组成多聚体,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称为生物大分

子。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链为骨架。,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0种左右的氨基酸组成结构和功能极其多样的蛋白质。核酸是遗传

信息的携带者。

核酸包括DNA和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

分布在细胞质中。4种核甘酸组成的千差万别的核酸使遗传信息具有

多样性和特异性。糖类和脂质也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糖类和

脂肪还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细胞中的无机盐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内复杂化合

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利用不同的显色剂可检测细胞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

10.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P41)

1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

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P42)

12.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

统。(P49)

13.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P53)

1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P54)

学科经典: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有

边界,有系统内各组分的分工合作,有控制中心起调控作用。

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细胞膜并不仅仅是把细胞内外环境分隔

开,活细胞的细胞膜还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等功

能。

在细胞质中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溶

酶体等细胞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细胞器有所不同。这些细胞器

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核的统一调控下,

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代谢、遗传等各项生命活动。

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能延伸人类视觉深度的仪器设

备,并依赖于细胞组分分离技术和显微制片技术的不断改进,可观察

细胞,认识细胞,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关系。

1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P64)

16.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P70)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P70〜71)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

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

输。(P71)

学科经典:物质的输入和输出都必须经过细胞膜。细胞膜对进出

细胞的物质具有选择性,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其他生物膜也是选择

透过性膜。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它的成分和结构密切相关。目前为大多数

人所接受的是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

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

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

是可以运动的。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类: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

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它们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不

需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但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主动运输

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细胞的能量,还需要载体蛋白的

协助。

17.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P78)

18.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

量称为活化能。(P80)

19.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

效率更高。(P80)

20.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

是蛋白质。(P83)

2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P85)

22.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P88)

23.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

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P91)

24.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

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

成许多ATP的过程。(P94)

25.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

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P99)

26.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P99)

27.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

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

酶。(P100)

28.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

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P101)

29.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

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P103)

30.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

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P104)

学科经典: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只有不断地获取并利用能

量,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细胞的能量获取和利用要经历复杂的

物质变化,而且是在温和的条件下有序地进行的。这就离不开生物催

化剂——酶。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绝大

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为RNAo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高效性,

并对温度、pH等条件有严格的要求。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细胞中,它与ADP的相互转化

实现贮能和放能,从而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生成ATP

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植物体内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在光合作用

的光反应阶段生成ATP;另一条是所有活细胞都能通过细胞呼吸生

成ATP。

细胞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共同点

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但是,前者需要氧

和线粒体的参与,有机物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比后者多。

光合作用在植物体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捕获光能的色素位

于叶绿体内类囊体的薄膜上。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也发生在类囊体

的薄膜上,暗反应阶段则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光合作用最终使光

能转换为化学能,贮存在生成的糖类等有机物中。细胞内的各种代谢

过程都要受到各内外因素的影响。

3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Pill)

32.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

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P112)

33.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个分裂完

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P112)

34.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P117〜

118)

3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

体的潜能。(P119)

36.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P123)

37.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

是癌细胞。(P125)

学科经典:生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

后死亡的生命历程,细胞也一样。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体积的增大导

致表面积相对缩小,影响细胞代谢。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真核细

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

分裂期。分裂期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有丝分裂最重要

的变化是,间期DNA复制,数目倍增,分裂期在纺锤体作用下将复

制后的亲代细胞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保持了细胞

遗传性状上的一致性。

受精卵分裂形成的众多细胞,经过细胞分化的过程而具有不同的

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而形成组织和器官。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

具有全能性,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

过程,最终反映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个体衰老

与细胞衰老有密切关系。细胞凋亡是一个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

生命的过程,与细胞坏死不同。新细胞的产生和一些细胞的凋亡同时

存在于多细胞生物体中。,癌症是细胞发生癌变后大量增殖而引起的

疾病。癌细胞会恶性增殖和转移。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因

子、化学因子和病毒因子三类。癌变与基因有关。

必修2遗传与进化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

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

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P7)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

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P11)

学科经典:生物体遗传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

子。遗传因子在体细胞里是成对的,在配子里是成单的。遗传因子有

显性和隐性之分,性状也有显隐之分。在杂种细胞内成对遗传因子不

相混合,形成配子时分别进入配子。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在各自分离的

同时,彼此自由组合进入配子。

1909年,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

并且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

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启示: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先研究一对相对

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

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

来验证。特别是他把数学方法引入生物学的研究,是超越前人的创新。

3.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

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

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P16)

4.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

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都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

一个四分体。(P18)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P18)

6.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

的染色体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P25)

7.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P27)

8.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

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

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

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P30)

9.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

合。(P30)

10.有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P33)

学科经典:在卵细胞和精子成熟的过程中,要经过减数分裂,以

保证生物体在传宗接代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减数分裂的结果

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在这

个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先联会后分离,在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

染色单体间还常常发生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则自由组合。

受精过程使配子中已经减半了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为受精卵中与

亲代一样的染色体数,使遗传性状相对稳定。同时,由于配子的多样

性和受精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又呈现多样性。

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具有平行关系,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实

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由于基因具有显性和隐性的不同,又由于它

们与性染色体相关联,因此,在遗传中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1.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

的遗传物质。(P46)

12.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昔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

4种脱氧核昔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碱基。磷酸一脱氧核糖

骨架排在螺旋外部,碱基排在螺旋内部的双链螺旋。腺噂吟(A)的量

总是等于胸腺喀咤(T)的量;鸟喋吟(G)的量总是等于胞喀咤(C)的量。

(P48)

DNA中,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这叫做碱基互补

配对原则。(P49)

13.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

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

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

进行。(P54)

14.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

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

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

(P57)

15.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P57)

学科经典: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主要特点是:DNA分

子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

基排列在内侧;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连

接成碱基对。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

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

来DNA分子的一条链。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

代。组成DNA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4种,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却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序列的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因

而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或2个)DNA分

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

16.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

一过程称为转录。(P63)

17.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

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P64)

18.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

性状。(P69)

19.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P70)

学科经典: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蛋白质的合成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在真核细胞中,转录主

要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

配对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是指以

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mRNA

上3个相邻的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这样的3个碱基又称做密码子。

tRNA是氨基酸的运载工具,它能够识别mRNA的密码子。每种tRNA

只能识别并转运1种氨基酸。核糖体是细胞内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的场所。

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其主要内容是:遗传信息

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

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以及遗传信息

从RNA流向RNA和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即RNA的复

制和逆转录。

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基因

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

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

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一般来说,性状

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0.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

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P81)

21.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

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P82)

22.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P82)

23.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P82)

24.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

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P83)

25.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

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导致性状的变异。(P86)

26.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

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

增加或减少。(P86)

27.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

类。(P90)

学科经典:生物的变异,有的仅仅是由于环境的影响造成的,没

有引起遗传物质的变化,是不遗传的变异;有的是由于生殖细胞内遗

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基

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的基

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既可以由环境因素诱发,又

可以自发产生。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是随机发生

的、不定向的。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但这一频

率已足以使一个大的群体产生各种各样的随机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

丰富的原材料。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

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比较明显的染色体的

变化,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增减等。染色体组是指细

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

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人们常常采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

法来获得多倍体植物,培育新品种。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

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遗传病的监测,如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

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将帮助人类认识自身生老

病死的遗传秘密。

28.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

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P99)

29.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y射线、紫外线、激

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黄曲霉毒素等)来处理生物,

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P100)

30.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地

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

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P102)

学科经典:杂交育种(又称为常规育种)的方法,通过杂交,使基

因重新组合,可以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组合起来。但是,

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育种过程繁杂而缓慢,效率低,亲本

的选择一般限制在同种生物范围之内。

人工诱变的方法应用在育种上,大大提高育种的效率和选择范

围。但是,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导致诱变育种的盲目性。

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种生物之间的转移,迅速培育出前

所未有的生物新品种。

基因工程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使人们产生

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等方面的担忧。

3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P114)

3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

因库。(P115)

33.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叫做基因频率。(P115)

34.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

生变化。(P116)

3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

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P118)

36.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

为一个物种。(P119)

37.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P124)

学科经典: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是:生物都具有过度繁殖

的倾向,而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要繁衍下去必须进行生存斗争;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

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

斗争中被淘汰。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不断积累,不断形

成适应特定环境的新类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

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

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必修3稳态与环境

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

些液体统称为体液。(P2)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P3)

3.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P8)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P9)

学科经典:人体细胞生活在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共

同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中。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各种营

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具有一定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内环境不

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

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总是在不断变化,但正常情况下,借助机

体的调节作用,这种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

过自身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

件。稳态的实现,是机体在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下,各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的结果。

5.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

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P16)

6.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

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P20)

7.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

素调节。(P24)

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

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

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P27)

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

官或靶细胞。(P28)

学科经典:内环境的稳态需要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

液调节、免疫调节共同发挥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

反射的结构称为反射弧。神经元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会产生兴奋。

在同一个神经元内,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不同神经元之间,

兴奋通过突触以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脑和脊髓中有控制机体各种活

动的中枢,这些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又相互

联系,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大脑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

高级功能。

体液调节主要是指激素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

环被运送到全身各处,微量的激素就可以显著影响靶细胞的生理活

动。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着下丘脑一垂体一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和

反馈调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紧密联系、密切配合,相互影响。例如,体

温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一致作用的结

果。

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的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并与神经调节和

体液调节构成完整的调节网络。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

功能,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淋巴细胞发挥作用。

10.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

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P48)

11.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P50)

12.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

物生长调节剂。(P54)

学科经典: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

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等

5类。它们对植物各种生命活动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同一种激素,

在不同情况下作用也有差别。例如,生长素随浓度不同、植物细胞的

老幼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在发挥的作用上有差异:既能促进生长,

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

也能疏花疏果。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

既给人类带来了一些好处,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13.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

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P60)

14.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

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

呈“J”型。(P66)

15.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

为“S”型曲线。(P67)

16.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P67)

17.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

落。(P71)

18.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P72)

19.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P74〜75)

20.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

做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P78、80)

学科经典:种群是由同种生物的个体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组成的群

体,并出现个体层次上所没有的一系列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

Nt=Na,呈"J”型曲线。然而,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一定空间

存在一定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影响种群

数量的因素很多,因此种群的数量常常出现波动,在不利条件下,种

群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在自然界,多种生物的种群共同生活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相互

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构成群落。同一群落的物种通过复杂的种

间关系形成统一的整体。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和物种的丰富度差别

很大。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会发生演替。

演替可以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

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

生命系统具有从细胞到生态系统的多个层次。种群和群落是其中

的两个层次,都是从“群体”的视角来观察和研究生命系统。

2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

做生态系统。(P88)

22.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

网。(P91)

2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

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93)

24.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

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

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101)

25.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

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

系统的稳定。(P107)

26.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

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109)

27.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

能力的基础。(P109)

学科经典: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

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

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含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等基本成分。生态系统中,进行着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其中物质是可以被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循

环带有全球性;能量流动则是单向和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中,各种

各样的信息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

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中组成成

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当今全球出现

的诸多环境问题,就与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有关。

28.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

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P123)

29.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

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P124)

30.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直接价值。(P124〜

125)

3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

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

发展。(P128)

学科经典: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

近些年来,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全人类的关注。

全球性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海洋污染、土地荒漠化和生物

多样性锐减等,其危害具有全球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它既有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价值,又有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间接

价值,还有人类目前尚未明确认识的潜在价值。但是,由于长期以来

人类的不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锐减。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微生物最常利用的碳源是糖类(特别是葡萄糖),常利用的氮

源是氨盐和硝酸盐。

2.在微生物所需要的化合物中需要量最大的是碳源。

3.微生物之所以需要补充生长因子,是由于缺乏合成这些物质

所需的酶或合成能力有限。

4.制作腐乳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豆腐是毛霉的培养基。

5.自养和异养微生物划分的依据是能否以二氧化碳作为生长的

主要或唯一的碳源,而不是决定于氮源。

6.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的改变可达到分离微生物的目的。如培

养基中缺乏氮源时,可以分离固氮微生物。

7.当培养基的某种营养成分为特定化学成分时,也具有分离效

果。如石油是唯一碳源时,可以抑制不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的生长,

使能够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生存,达到分离出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

的目的。

8.改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也可以达到分离微生物的目的。如

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只能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利用刚果

红染色法,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9.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在无菌条件中进行。培养皿、

培养基要彻底无菌,而操作者双手应消毒。

10.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因为紫外线可使蛋白质变性,

并能破坏DNA的结构。

1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

法。统计菌落数目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稀释度应合适。依据

菌落的性状、大小对细菌进行分类鉴定。

12.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适宜温度下

培养,若培养基上有菌落说明培养基被污染,无菌落说明未被污染。

13.培养基应灭菌后才能丢弃,防止培养物扩散到环境中。

14.醋酸菌和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所以在利用这两类微生物时,

环境中一定不要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

15.在果酒制作过程的前期通入空气或在发酵瓶中留有一定的空

间(约三分之一),可以给酵母菌提供氧气,使其进行有氧呼吸,为酵

母菌生长、增殖提供能量。酵母菌迅速增殖,缩短发酵时间。在产生

酒精的阶段要求严格的厌氧环境,此阶段如果有氧,则会抑制其酒精

发酵。

16.果醋制作过程中要求始终通氧,因为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

缺氧时醋酸菌的生长、增殖都会受到影响,另外醋酸的生成也会受到

影响。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实现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即准确切割

DNA的“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DNA片段再连接起

来的“缝合针”——DNA连接酶、将体外重组好的DNA导入受体

细胞的“运输工具”——运载体。(P4)

2.获取目的基因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一步。(P8)

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

程的核心。(P11)

4.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三步。(P11)

5.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

特性,只有通过检测与鉴定才能知道。这是基因工程的第四步工作。

也是检查基因工程是否成功的一步。(P13〜14)

6.基因工程的应用:抗虫转基因植物、抗病转基因植物、其他

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用于提高动物生长速

度、用于改善畜产品的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用转基因动物

作器官移植的供体。(P17〜21)

7.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P26)

8.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

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

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P27)

学科经典:基因工程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

科的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技术。

基因工程是一种DNA操作技术,需要借助限制酶、连接酶以及

载体等工具才能进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是:首先通过不同的

方法得到人们所需要的目的基因,然后将目的基因与基因表达所需要

的多种元件组装起来构成一个表达载体,再将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

胞,并使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DNA上,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

物。

基因工程在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上都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创造出了许多优良品种或产品。

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

不一定完全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因此,在基因工程基础上产

生了蛋白质工程,通过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