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三复习方案: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_第1页
高二历史三复习方案: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_第2页
高二历史三复习方案: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_第3页
高二历史三复习方案: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_第4页
高二历史三复习方案: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学习目标】记忆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科技、教育、文艺发展的背景,及其带来的经验和教训.【线索特征】本单元内容包括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线索为:此阶段的历史特征是:科技发展重点经历了国防、军事领域转向经济、生活领域的过程;现代中国文化教育事业曲折发展。【知识梳理】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时代背景

(1)国际背景: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2)国内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3)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

(1)①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美苏和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3)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的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5)1992年,中国政府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6)2003年10月15日“③”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④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过程

(1)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⑤.

(2)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对人类的贡献: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⑥”。加速了中国信息化发展。2.生物技术的发展: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提出

(1)①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即②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③”.

(2)毛泽东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3.结果

“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代表作有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出色作品。

二、曲折的年代

“双百"方针的挫折

(1)原因:反右倾斗争扩大化和“④”.(2)表现: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批判;文艺单调且凋零.(3)结果: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很大影响。

三、文艺的春天

1。出现的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

(2)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对我国发展科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繁荣的表现

(1)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2)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3)还有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4)科学和文艺工作者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2。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制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人民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确定了①的教育方针。3。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全日制学习或半工半读。4。结果: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二、动乱中的教育

1.表现

(1)“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很多师生都被卷入“扫四旧”批走资派活动中,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2)②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

(3)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2。结果:“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三、教育的复兴

教育复兴的过程及表现:

(1)“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1977年,恢复高考。(2)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实行“③”发展战略。

(3)20世纪④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

(4)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通过了《⑤》。

(5)20世纪90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⑥”计划,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

(6)在教育投资上,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社会力量办学也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7)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8)国家出资支持西部一批高校建设,并在西部近200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

【巩固练习】1.1964年10月16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2003年法新社记者理查德·英厄姆在报道中用了这样的标题:“中国人进入太空--人类对宇宙的激情再次燃起”。他报道的科技成就是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历经曲折,成果丰硕.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l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l956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B.苏联的帮助和支持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D.“双百”方针的提出4.“文革”时期,中国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B.文学艺术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D.“文革”对文艺有重大的影响5.1956年1月,党中央就知识分子问题召开专门会议,周恩来强调应给知识分子更多的权利,对他们的观点应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体现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 B.纠正在以前工作中对知识分子造成的伤害C.促进文学艺术工作的发展 D.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6.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下列选项,最准确的一组是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三下乡”、“载人航天工程"C.“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7。下列是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其中排序正确的是①实施“211工程”计划

②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③制定《义务教育法》

④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A.④①②③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8。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高度重视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此,他①提出了“双百”方针②恢复了高考③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