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四标段)石壕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四标段)石壕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四标段)石壕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四标段)石壕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四标段)石壕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四标段)石壕段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綦江区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位于綦江区,涉及中峰镇、永新镇、郭扶镇、古南街道、赶水镇、东溪镇、文龙街道、扶欢镇、石角镇等镇街;本工程为綦江区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四标段),由扶欢河段、牛渡河段、石壕段等3段组成。石壕段主要由高山河段和石泉河段两部分组成。其中高山河段治理总长度为1157.9m,起点位于滴水桥(KG0+000.0),终点位于红军桥(KG1+157.9)。石泉河段治理总长度为1141.6m;起点位于石泉村赶梨路公路桥下游约100m(KS0+000.0),终点位于罗家湾公路涵管(KS1+141.6)。本工程石壕段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堤防工程的级别为5级。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二)水文气象工程区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具有冬暖、春旱、气温不稳定,雨量集中,盛夏酷热多伏旱,云多日照少,灾害性天气多,地区差异大的特点。根据綦江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3℃~19℃,年内以1月平均气温7.2℃为最低,8月平均气温28.0℃为最高,极端最高气温达44.5℃,极端最低气温为-1.7℃。多年平均降水量1040.1mm,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最大年降水量1428.4mm(2016年),最小年降水量590.3mm(2011年),沿綦江干流河谷一带雨量较少,向左右两岸分水岭逐步增大,并在藻渡河上游金佛山附近形成一个多雨中心。降水多集中于5~10月,约占全年的76%~80%。多年平均蒸发量1495.5mm,多年平均径流深499mm。年平均总日照1206.2h,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全年无霜期250~350天。多年平均风速1.5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0.8m/s,极端最大风速26m/s,最多风向为NW。(三)地质条件高山河段治理总长度为1157.9m,桩号为KG0+000.0~KG1+157.9。工程区属侵蚀、溶蚀中低山地貌;两岸沿线地面高程546.90~564.00m,河床高程543.12~562.20m,河床水面宽10~20m。河谷两岸多为工程岸坡,局部为土质岸坡。工程岸坡为浆砌石及干砌石挡墙,挡墙置于Q4alp稍密状的漂卵石上,下伏基岩为T1y灰岩,现状岸坡稳定,未见变形、垮塌等迹象,属于基本稳定岸坡;土质岸坡坡高一般为1.5~6.5m,地形坡角一般为20~50°,属于稳定性较差岸坡;工程起始段端滴水桥为岩质岸坡,基岩为T1y灰岩,属于稳定岸坡。工程区两岸基本为耕地及公路。石泉河段治理总长度为1141.6m,桩号为KS0+000.0~KS1+141.6m。工程区属侵蚀、溶蚀中低山地貌;两岸沿线地面高程754.80~790.12m,河床高程751.22~787.49m,河床水面宽3~4m。河谷两岸多为工程岸坡,局部为土质岸坡。工程岸坡为干砌石挡墙,挡墙置于Q4alp稍密状的砂卵砾石上,下伏基岩为T1m灰岩,现状岸坡稳定,未见变形、垮塌等迹象,属于基本稳定岸坡;土质岸坡零星分布,坡高一般为1.5~3.0m,地形坡角一般为30~50°,属于稳定性较差岸坡;工程下游末端为岩土混合岸坡,坡高一般为1.6~5.0m,地形坡角一般为30~50°。工程区两岸基本为耕地及步道。(四)施工条件工程对外交通主要通过附近的国道、省道、村道,村道均已硬化,对外交通便利,能满足施工期所需物资的运输要求。工程区紧邻河道,可直接抽取河道水用作施工用水,施工时可直接连接自来水管网用作施工生活用水;施工点位于场镇附近,可就近接输电线路。施工用风采用移动式空压机解决。二、设计依据及规范(一)设计依据(1)《綦江区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綦江区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与建设单位签定的勘测设计合同。(二)设计规程规范(1)《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20版)(2)《防洪标准》(GB50201-2014)(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4)《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2014)(5)《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6)《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7)《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8)《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SL744-2016)(9)《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2014)(10)《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5169-2013)(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5)(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13)国家和地方的其它相关规范规定及标准。(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5)《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16)《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SL654-2014);(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三、工程设计(一)治理措施1、高山河段高山河段治理工程起点位于滴水桥(KG0+000.0),终点位于红军桥(KG1+157.9)。工程河段治理中心线长1157.9m,左岸设计堤线长1150.3m,右岸设计堤线长1142.6m。本工程设计维持现状不变段河段长1145.4m,其中左岸511.0m,右岸634.4m;新建挡墙护岸河段长1147.5m,其中左岸新建河段长639.3m,右岸新建河段长508.2m。拆除重建拦河堰1座,新建拦河堰1座,拆除重建人行桥1座,栽种鸡爪槭10株。高山河段护岸工程整治措施表项目名称序号起点桩号终止桩号现状情况整治内容及形式长度(m)左岸1KGZ0+000.0KGZ0+176.5天然岸坡,已成挡墙现状完好,稳定性良好维持现状176.52KGZ0+176.5KGZ0+321.3土质岸坡,抗冲刷能力差浆砌块石镇脚144.83KGZ0+321.3KGZ0+340.1已成拦河堰破损严重,步道完好拦河堰拆除重建18.84KGZ0+340.1KGZ0+478.4土质岸坡,抗冲刷能力差浆砌块石镇脚138.35KGZ0+478.4KGZ0+481.4现状步道、桥梁损坏严重新建人行桥3.06KGZ0+481.4KGZ0+640.9土质岸坡,抗冲刷能力差浆砌块石镇脚159.57KGZ0+640.9KGZ0+688.0沿河房屋,已成挡墙岸坡稳定性良好维持现状47.18KGZ0+688.0KGZ0+884.7土质岸坡,抗冲刷能力差浆砌块石镇脚196.79KGZ0+884.7KGZ0+971.9沿河房屋,已成挡墙岸坡稳定性良好维持现状87.210KGZ0+971.9KGZ0+976.7公路桥维持现状4.811KGZ0+976.7KGZ1+112.7沿河房屋,已成挡墙岸坡稳定性良好维持现状136.012KGZ1+112.7KGZ1+115.8公路桥维持现状3.113KGZ1+115.8KGZ1+150.3天然岸坡,稳定性良好维持现状34.5合计左岸岸线总长1150.3m(其中新建护岸639.3m,维持现状511.0m)1150.3项目名称序号起点桩号终止桩号现状情况整治内容及形式长度(m)右岸1KGY0+000.0KGY0+250.4岸坡多为基岩岸坡,稳定性良好维持现状250.42KGY0+250.4KGY0+339.3土质岸坡,抗冲刷能力差浆砌块石镇脚88.93KGY0+339.3KGY0+342.7已成拦河堰破损严重拦河堰拆除重建3.44KGY0+342.7KGY0+510.8土质岸坡,抗冲刷能力差浆砌块石镇脚168.15KGY0+510.8KGY0+546.1岸坡为基岩岸坡,稳定性良好维持现状35.36KGY0+546.1KGY0+787.3土质岸坡,抗冲刷能力差浆砌块石镇脚241.27KGY0+787.3KGY0+965.8天然岸坡,稳定性良好维持现状178.58KGY0+965.8KGY0+973.9公路维持现状8.19KGY0+973.9KGY0+983.9公路边坡挡墙掏空混凝土挡墙10.010KGY0+983.9KGY1+093.0天然岸坡,稳定性良好维持现状109.111KGY1+093.0KGY1+095.9人行桥维持现状2.912KGY1+095.9KGY1+142.6天然岸坡,稳定性良好维持现状46.7合计右岸岸线总长1142.6m(其中新建护岸508.2m,维持现状634.4m)1142.6拦河堰1KG0+250已成跌坎新建拦河堰16.42KG0+345已成拦河堰破损严重拆除重建拦河堰20.8清淤疏浚1滴水桥至皂泥电站上游拦河堰处淤堵严重清淤除障1260.02、石泉河段石泉河段起点位于石泉村赶梨路公路桥下游约100m(KS0+000.0),终点位于罗家湾公路涵管(KS1+141.6)。工程河段治理中心线长1141.6m,左岸设计堤线长1143.4m,右岸设计堤线长1140m。本工程设计维持现状不变段河段长350.8m,其中左岸251.8m,右岸99m;支沟汇入口段长10.2m;新建挡墙护岸河段长1922.4m,其中左岸新建河段长881.4m,右岸新建河段长1041m。石泉河段护岸工程整治措施表位置或范围长度(m)现状情况整治内容及型式起点桩号终点桩号KS左0+000.0KS左0+077.977.9土石混合岸坡M7.5浆砌块石挡墙KS左0+077.9KS左0+080.93.0人行桥维持现状KS左0+080.9KS左0+321.3240.4土石混合岸坡M7.5浆砌块石挡墙KS左0+321.3KS左0+352.230.9已成干砌石挡墙变形M7.5浆砌块石挡墙KS左0+352.2KS左0+363.511.3人行桥维持现状KS左0+363.5KS左0+410.446.9已成干砌石挡墙维持现状KS左0+410.4KS左0+416.35.9公路桥维持现状KS左0+416.3KS左0+417.81.5已成干砌石挡墙维持现状KS左0+417.8KS左0+433.715.9土石混合岸坡M7.5浆砌块石挡墙KS左0+433.7KS左0+496.562.8已成干砌石挡墙维持现状KS左0+496.5KS左0+560.163.6土石混合岸坡M7.5浆砌块石挡墙+C20砼步道KS左0+560.1KS左0+567.17.0公路涵洞维持现状KS左0+567.1KS左0+600.333.2岩质岸坡+已成干砌石挡墙变形M7.5浆砌块石挡墙+C20砼步道KS左0+600.3KS左0+623.923.6岩质岸坡+已成干砌石挡墙C20砼步道KS左0+623.9KS左0+776.9153.0岩质岸坡+土质岸坡M7.5浆砌块石挡墙+C20砼步道KS左0+776.9KS左0+787.110.2支沟汇合口维持现状KS左0+787.1KS左0+876.189.0岩质岸坡+土质岸坡M7.5浆砌块石挡墙+C20砼步道KS左0+876.1KS左0+965.989.8岩质岸坡+土质岸坡C20砼步道KS左0+965.9KS左1+143.4177.5岩质岸坡+土质岸坡M7.5浆砌块石挡墙+C20砼步道KS右0+000.0KS右0+075.275.2土石混合岸坡M7.5浆砌块石挡墙KS右0+075.2KS右0+078.12.9人行桥维持现状KS右0+078.1KS右0+335.2257.1土石混合岸坡M7.5浆砌块石挡墙+C20砼步道KS右0+335.2KS右0+351.416.2已成干砌石挡墙变形M7.5浆砌块石挡墙+C20砼步道KS右0+351.4KS右0+364.112.7人行桥维持现状KS右0+364.1KS右0+410.846.7已成干砌石挡墙维持现状KS右0+410.8KS右0+416.96.1公路桥维持现状KS右0+416.9KS右0+423.36.4已成干砌石挡墙维持现状KS右0+423.3KS右0+452.429.1土石混合岸坡M7.5浆砌块石挡墙+C20砼步道KS右0+452.4KS右0+469.417.0已成干砌石挡墙步道KS右0+469.4KS右0+564.795.3土石混合岸坡M7.5浆砌块石挡墙+C20砼步道KS右0+564.7KS右0+571.97.2公路涵洞维持现状KS右0+571.9KS右0+641.169.2岩质岸坡+已成干砌石挡墙变形M7.5浆砌块石挡墙+C20砼步道(二)护岸设计1、高山河段本工程采用墙式护岸堤型对工程河道两岸进行防护。护岸型式为浆砌块石镇脚+堤顶步道。(1)M7.5浆砌块石镇脚镇脚高2.0~3.5m,采用M7.5浆砌块石镇脚,挡墙迎水面竖直,背水坡比为1:0.4,顶宽0.80~1.2m。本次设计挡墙镇脚下设0.1m厚C20垫层。挡墙每10m分缝,缝宽2cm,沥青杉木板填缝。为保证堤身排水畅通,堤身设DN50排水孔,采用梅花型布置,孔眼间距1.5m,堤后排水孔处设排水反滤土工布。堤顶步道宽1.0m,堤顶步道路面为C25砼路面。2、石泉河段本工程采用墙式护岸堤型对工程河道两岸进行防护。主要护岸型式有“M7.5浆砌块石挡墙+步道”。(1)M7.5浆砌块石挡墙挡墙采用M7.5浆砌块石仰斜式挡墙,挡墙顶宽1.0m,墙临水面按1:0.25放坡,背水面按1:0.1放坡,挡墙高1.5~5.0m,挡墙每隔10m分缝,缝宽20mm,缝内填充沥青杉木板。挡土墙背后回填开挖土石混合料压实,要求压实度不小于91%。为排出墙后积水,挡墙内布置φ50PVC排水孔,向河道内倾斜5%,排水管后依次布置20mm粗砾厚300mm、1~4mm砂砾厚200mm、300~400g/m2土工布,排水管成梅花型布置间距1.5m。挡墙基础需置于基岩或砂卵砾石上;挡墙埋置深度在最大冲刷深度以下不小于0.5m,挡墙迎水侧基础面采用大块石护脚。(2)步道按照居民生产及休闲便道要求,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挡墙顶布置步道,步道宽度一般按不小于1.0m考虑,局部位置受用地限制,宽度可适当调整。堤顶步道采用C20砼浇筑,下铺100mm厚碎石垫层,路缘石采用C20砼浇筑,尺寸为0.15×0.25m;步道临河侧设0.50m宽的植物种植带,植物隔离带暂定采用红叶石楠,高度0.4-0.6m,冠幅0.2-0.3m,最低密度50株/m²,具体植物由业主选定;没有条件设植物种植带的部位,挡墙顶安全栏杆采用不锈钢栏杆,高1.2m。(三)疏浚工程本次河道治理清淤疏浚河段涉及高山河段,对高山河段(KG0+000.0~KG1+157.9)进行清淤疏浚。(四)附属工程设计1、人行桥高山河段建设人行桥1座。高山河人行桥位于桩号KG0+484.17处,桥梁平面与河道正交、顺接两岸人行路,桥面高程为557.40m。人行桥全长22.0m,上部结构采用2×10m跨径现浇C35钢筋砼简支空心板,两简支板间预留伸缩缝0.04m,与桥台间预留0.02m伸缩缝,简支板厚度为0.4m,桥面宽2.5m,桥梁两侧采用不锈钢栏杆,栏杆宽度0.15m。下部结构为薄壁墩配扩大基础,基础埋入基岩不小于1.5m,桥墩总高7.2m,扩大基础底面尺寸为2.8m×4.0m,墩身采用C30水泥混凝土。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台身基础等采用C30混凝土。桥两侧修建梯步顺接地面。2、拦河堰高山河1#拦河堰位于桩号KG0+250.0处,堰顶高程558.3m,堰宽3.0m,堰底高程555.3m,堰高3.0m。堰顶设置块石汀步,拦河堰上游面铅直,下游采用台阶表层嵌大块石,M10砂浆填缝。采用C25砼结构,基础置于基岩。高山河2#拦河堰位于桩号KG0+345.0处,堰顶高程556.8m,堰宽3.0m,堰底高程554.0m,堰高2.8m。堰顶设置块石汀步,拦河堰上游面铅直,下游采用台阶表层嵌大块石,M10砂浆填缝。采用C25砼结构,基础置于基岩四、施工技术要求(一)基础开挖1、堤基基面清理范围包括堤身、压载的基面,其边界应在设计基面边线外30cm~50cm。2、基础开挖后若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3、堤基表层不合格土、杂物等必须清除,堤基范围内的坑、槽、沟等,应按堤身填筑要求进行回填处理。堤基开挖、清除的弃土、杂物、废碴等,均应运到指定的场地堆放。4、基面清理平整后,应及时报验。5、基面验收后应抓紧施工,若不能立即施工时,应做好基面保护,复工前应再检验,必要时须重新清理,挡墙基础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通知勘察、设计单位。6、本工程河道范围内现状埋设有天然气管道、污水管道等,基础开挖施工前应先进一步探明各管线的走向、埋深等,并迁移出河道施工范围,减少对本工程的施工干扰以及方便工程后期运行管理。对确实无法进行迁移的管线,应对相关管线段进行保护性施工,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严格执行。天然气管线两侧5m范围内禁止机械施工,采用人工作业,保证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7、本工程开挖都是土石方明挖工程,其开挖原则是自上而下分台阶开挖,当基础未开挖至设计高程而已经开挖至基岩时,开挖成满足设计的基础要求后不再向下开挖。土石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装载,自卸汽车出碴为主,配合人工开挖斗车、胶轮车出碴为辅。耕植土在征地范围内取土堆置备用。3、土方填筑挡土墙的模板要定位准确及支撑牢靠,慎防墙身产生倾斜或弯曲。每一段挡土墙浇筑完成后,要先及时在墙前基础进行回填土(以风化土为佳)并分层夯实,以免产生水平位移。墙后填土要用轻型机械分层夯实,防止积水渗入基底,墙背回填需待挡墙强度达到70%以上方可进行。墙后1.0m范围内,不得有大型机械行驶或作业。应用小于5t的小型压实机械,如蛙式打夯机、内燃打夯机、手扶式振动压路机和振动平板夯等碾压,为防止碰坏墙体,在靠近挡墙墙顶内侧处尽可能使用不大于1吨的小型振动夯实机械,不宜采用辗压实填,以免辗压时重型牵引设备的重量使墙背压力暂时性或永久性增加。回填料采用开挖土,不得含有杂草、腐植物。填筑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分层填筑和夯实,每层压实厚度20-30cm,分层厚度不得超过30cm。填土有机质含量小5%,要求水溶盐含量小于3%,压实度大于90%,最优含水率控制在15%~19%,干密度不小于1.65g/cm3。未尽事宜按《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2014)的要求执行。(二)土堤填筑施工土石方填筑:回填料利用开挖料中的进行回填,黏性土压实度不小于0.91,无黏性土相对密度不小于0.60;土石填筑采用自卸汽车辅以手推车运输,采用1.0m³挖机摊铺辅以人工回填,铺厚30-40cm,采用振动碾分层碾压。铺料厚度和碾压遍数以及填料含水量填筑前应进行填筑碾压试验最终确定。1、作业面填筑的流水作业法作业面施工包括铺料、洒水、碾压三道主要工序,同时有坡面整坡、斜坡碾压及防护等项工作。为提高施工效率,避免相互干扰,确保施工安全。填筑作业应采用流水作业法组织施工,即把整个作业面适当地划分工作面,形成若干个面积大致相等的填筑块,在填筑块内依次完成填筑的各道工序,使各工作面上所有工序能够连续进行。工作面的划分应根据作业面面积大小,并随填筑高程来划分。各工作面之间插上小旗或划线作为标志,并保持同时上升,避免出现高差,否则容易混乱,形成超压、漏压和人为分缝事故。铺料时应控制层厚、做到随卸随平、一次摊铺到填筑厚度。堤面作业按铺料、碾压和质量检查进行流水作业。2、与岸坡结合部位的填筑地基要求不能有反坡,若出现反坡应予削坡或其他方法进行处理,填筑体与岸坡或砌体建筑物结合部填筑时,如不采取适当的措施易出现大块石集中现象,加之振动碾不易靠近碾压,而该部位填筑质量的好坏对填筑体及周边缝的变形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该部位应利用粒径较小、级配较好的料采用小型振动碾碾压或夯锤夯实。3、分期分段填筑时结合部的施工各填筑区宜均匀上升,相邻两填筑区段高差不大于2.0m,新旧填筑搭接区和填筑边角部位以及墙后填筑料应采用夯锤夯实或削坡搭接碾压。4、其他部位填筑靠近堤防处回填采用开挖利用石料,蛙式打夯机夯实。(三)混凝土工程施工1、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持砂、石骨料含水率稳定、沙子含水率应控制在6%以内。2、浇筑建基或岩基面时,应将面上杂物、泥土、水及松动岩石清除干净后再进行浇筑,如遇有地下水,则应采取措施避免新浇混凝土受到伤害。3、混凝土工程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进行养护。4、混凝土级配为二级,二期混凝土为一级配,施工前应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水泥、粗细骨料和水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5、模板要架立牢固、表面光洁平整、接缝严密。6、混凝土浇注前应详细检查仓内模板、钢筋、预埋件、永久施工缝和基础面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经验收合格后方能浇注。7、混凝土应按顺序和方向分层浇注,并保持连续性,如因故中止且混凝土施工要超过允许间歇时间,则按工作缝处理。8、本工程所有混凝土结构,按9-10m设置沉降缝,缝宽2cm,整个沉降缝采用沥青杉木板嵌缝。9、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2014)施工。(五)钢筋制安钢筋制安应保持表面应洁净,采用钢筋调直机上调直,钢筋调直后应平直、无局部弯折和表面裂纹;施工中钢筋布设位置准确,必要时设短钢筋支撑;钢筋接头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5)等技术规范有关规定。钢筋材料要求:1、各类钢筋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钢筋表面应光洁无破损、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除干净,锈蚀结垢的钢筋严禁使用。2、使用的钢筋应有出厂证明和试验报告单,经试验确定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钢号不明的钢筋,不准使用。3、钢筋型号、直径更换时必须经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认可方可实施。4、钢筋的弯制和弯勾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不得随意改变。钢筋搭接时,接头长度及分布位置需满足规范要求。5、要严格控制钢筋砼保护层厚度要求。五、主要建筑材料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