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38802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英文名称:urbangeograph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先修课程:人文地理学二、课程性质城市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一门专业基础性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在人文地理课程群体中处于重要地位,主要向学生介绍城市地理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地理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课程及开展研究奠定基础。三、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及研究方法,掌握部分分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了解未来面临的重要问题,让学生掌握城市地理学分析问题的观点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及实践能力。四、教学内容及要求主要有城市化原理、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城市职能分类、城市规模分布、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等。城市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等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具体章节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1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1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第二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6一、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6二、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8第三节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10一、1920年以前 10二、1920年-1950年 11三、1950年-1970年 12四、1970年以来 13第四节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14一、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14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特点 18三、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 19课程思政点:1、我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与我国新型城市化发展方针政策的联系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 23一、城市和城镇 23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24第二节城市地域 25一、城市的行政地域 25二、城市的实体地域 26三、城市的功能地域 28第三节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35一、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35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36三、市带县体制 40课程思政点:1、我国现行的城乡划分标准对城乡发展的影响2、从最近的撤县设区政策看我国市带县体制的发展3、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4第二节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46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47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50第三节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51一、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 51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51第四节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55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 56二、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以交通功能为主的城镇 57三、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 58第五节信息技术革命与城市发展 59一、信息技术革命的基本特征和影响 59二、信息技术革命与新产业空间的形成 60三、信息革命时代世界城市体系的形成 62课程思政点:1、结合浦东三十年发展,谈区位因素对上海发展的影响2、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谈谈新产业空间格局,引申在新产业空间格局下,我国面临的危与机3、“中国担当”推动构建全球交通命运共同体第四章城市化原理第一节城市化定义 66一、城市化的概念 66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 68第二节城市化的机制 69一、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69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71三、乡——城人口迁移的动因分析 76四、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80第三节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83一、城市化的类型 83二、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 86第四节城市化近域推进和郊区化 88一、城市化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 88二、城市化近域推进演化模型 91三、再城市化 93四、郊区化 95课程思政点:1、从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关系,分析我国“民工潮”到“民工荒”现象2、结合理论知识点,以珠三角城市化发展历程为案例,探讨其发展特征、存在问题及未来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一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00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100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102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103四、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106第二节中国城市发展史 116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117二、封建社会城市的发展 118三、近现代社会时期 121第三节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123一、短暂发展时期(1953-1957) 124二、起伏波动时期(1958-1965) 126三、停滞时期(1966-1976) 128四、过渡时期(1977-1981) 130五、乡村城市化时期(1982-1991) 130六、快速城市化时期(1992年起至今) 133第四节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137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相适应 137二、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139三、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140四、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 143五、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 148课程思政点:1、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2、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推动城市高质量持续发展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第一节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155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155二、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156三、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 163四、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64第二节城市职能及其分类 167一、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的概念 167二、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168第三节中国城市职能分类 177一、最早的区域性城市职能分类 177二、全国性城市职能分类 178三、近期动态 183课程思政点:1、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之路(案例:山东淄博淄川区,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小康之路)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第一节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186一、城市首位律(LawofthePrimateCity) 186二、城市金字塔 187三、位序——规模法则(Rank——SizeRule) 188第二节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 193一、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 193二、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解释194三、城市规模分布类型的利弊 196第三节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 197一、我国城市位序——规模法则的验证 197二、我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 199三、我国不同规模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 201四、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省际差异 202第四节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 206一、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来龙去脉 206二、关于城市规模发展战略的讨论 207三、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208四、城市规模研究的新难点 212课程思政点: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演化逻辑和战略趋向探索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在“双循环”中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新优势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第一节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217一、相互作用的分类 217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 218三、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 220四、空间扩散 225第二节中心地理论 231一、克里斯塔勒学说 231二、廖士景观 240三、克里斯塔勒学说与廖士景观的比较 244第三节对中心地理论的发展、验证及评价 245一、贝里和加里森对中心地理论的发展 245二、斯梅尔斯的验证 247三、斯金纳的验证 247四、对中心地理论的评价 249第四节从生长极到核心边缘理论 250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 250二、生长极理论 252三、核心——边缘模式 253第五节中国城市空间分布 255一、空间分布类型 256二、城镇密度 261三、城市经济区 263课程思政点:长江经济带发挥重大区域战略新增长极效应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 273一、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273二、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演变 274第二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275一、早期的内容 275二、现在的内容 276第三节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 281一、工作流程 281二、工作方法 282课程思政点:1、“十四五”与新型城镇体系规划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第一节城市土地的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 286一、城市土地的概念 286二、城市土地的特征 286三、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288第二节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 290一、城市地理位置的选择 290二、城市地形 292三、城市气候 293四、城市植被 295五、地基承载力 296六、城市地下空间 297第三节地租、土地制度与城市土地利用 299一、地租的基本理论 299二、我国的土地制度 303三、地租、土地制度对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 305课程思政点:1、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第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第一节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308一、均质性和均质地域 308二、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310三、霍依特的扇型模式 313四、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 313五、城市地域结构三模式的发展 314第二节城市中心商务区 316一、概念与特征 316二、CBD的界定 316三、CBD的内部地域结构 318四、CBD的演变 320第三节城市开发区 323一、城市开发区的概念 323二、世界开发区的历史演进 324三、中国开发区的发展历程 325四、开发区的区位特征 327第五节城中村 328一、城中村的概念与类型 328二、城中村的地域特征及成因 330三、城中村的改造 332课程思政点:1、三十而立,浦东,不普通2、广州知识城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第一节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 335一、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的构成 335二、加纳(B.J.Garner)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 336三、赫夫(0.L.Huff)的商业零售引力模式 337四、我国城市内部市场空间分析 339第二节城市社会空间 345一、邻里、社区、社会区和社会空间 345二、社会区分析 346三、因子生态分析 349第三节城市感应空间分析 354一、感应、环境和行为 355二、居民构想图(城市意象图) 357三、研究实例介绍 359四、研究感应空间的作用 361课程思政点:1、三十而立,浦东,不普通第十三章城市问题第一节城市的主要问题 364一、城市环境问题 364二、城市交通问题 367三、城市住宅问题 370四、城市社会问题 373五、城市安全问题 377第二节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380一、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 380二、可持续的交通 386三、可持续的生态 391四、可持续的社会 393五、加强城市公共安全 396课程思政点:1、深圳福永街道:打造垃圾分类先行示范点2、努力提高智力水平,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课堂讲授、自学、讨论和课外阅读相结合,辅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媒体学时课外作业及平时考核内容1第一章绪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及学科任务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近代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课堂讲授与讨论(下同)多媒体(下同)3思考题:城市地理学的应用价值2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城市的概念及标准城市地域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3思考题: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3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城市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信息技术革命与城市发展3思考题:城市的形成发展过程4-5第四章城市化原理城市化定义城市化的机制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城市化近域推进和郊区化6思考题: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6-7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949年以前中国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