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

语文

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长为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媒体"是近些年伴随网络发展形成的新生产物,“自媒体”一词最早由硅谷著名的IT专栏专家丹·吉尔默提出。2003年,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We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报告对“WeMedia(自媒体)”下了严谨的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强化了的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形成的一种帮助普通大众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简言之,“自媒体”即普通大众通过现代化的私人传播平台传递和分享信息的载体。

自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以来,我国“自媒体"发展迅速、种类繁多、规模庞大其传播平台格局初步形成,主要包括资讯平台、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音乐平台、知识社区平台等。其中,短视频已成为最热门的“自媒体”。“自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融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媒体”具有方便快捷、信息丰富多样等优点,因而收看“自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休闲娱乐和调解压力的方式。截至2022年6月,我国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明显,注册用户达9.62亿,较2021年12月增长了2805万,占网民整体的91.5%。

“自媒体”传播平台格局形成之后,其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自媒体"平台现有的盈利模式主要有知识付费、内容打赏、广告收入、电商收入等近年来,直播卖货成为新的盈利模式,线上线下联动的经营模式,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自媒体”凭借自身优势发展势头强劲,我国互联网人口红利在一、二线等城市趋于饱和,而三线及以下城市、乡村(镇)地区等下沉市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已成为自媒体"发展的新蓝海。打开短视频软件,我们可以看到“90后”网络博主李子柒通过分享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围绕农家生活的衣食住行,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精致的、文明的其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创造了“自媒体"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案例。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劣质的文化作品,这些作品对短视频的文化传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优劣文化产品并存是我国当前“自媒体”短视频文化传播中存在的一个现象。

我国需要意识到越是在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时候,越需要警惕容易出现的问题。为主播行为规了《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的时,视常内容审核标准细则》(网络良好保障规范》等相关文件,为“自嫌体"的规绝发根至空联网生态的维护提供了良好保障。

(取材于魏志宇、黄楚新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自媒体”是因网而生的新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滋生了一些新问题。如造谣信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一段时间以来,“自媒体"乱象不断、花样频出,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扰乱了网络秩序。

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破解“自媒体"的两方面深层次问题:信息内容失真和运营行为失度。本次行动再次明确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更强调了探索运用经济手段强化对“自媒体”监管等目标。一些“自媒体"突破下线无中生有、移花接木、胡乱杜撰,制造发布各类谣言一些“自媒体”搭蹭公共政策、社会热点事件等,在歪曲解读、颠倒是非中进行抹黑攻击、煽动对立:一些“自媒体"借助“标题党”、多账号联动发文等手段,对明知或应知的不实内容恶意散播、跟风炒作。凡此种种,无不污染了网络环境,对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必须要做到有则清之。

在散播不良信息的背后,是一些“自媒体"的“营利之道”。一些。“自媒体"通过蹭炒热点吸粉引流、造热点博流量、利用弱势群体进行流量变现的行为,特别是有些人为了博取流量,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障人士进行哄骗、利诱的不法行为以牟取利益。因此,斩断“自媒体”不当发展的流量链、利益链,同样是当务之急。

整治“自媒体"乱象,不是一时之事、一家之事,需要多方合力、久久为功。如发现假冒仿冒官方机构、新闻媒体和特定人员的“自媒体”账号,平台要及早、尽快取缔,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督促网站平台健全账号注册、运营和关闭的全流程全链条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在专项行动过程中,要加强与公安等部门会商研判,将网站平台排查梳理上报的“自媒体"违法犯罪线索,及时通报公安机关,让网络犯罪行为难逃法律的严惩。

互联网是公共空间,“自媒体”具有公共属性,自媒体的传播力越强,就越要有责任感。良好的“自媒体"发展方向、健康的互联网发展秩序,人人所需、人人有责,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必定能让互联网空间天朗气清、风清气正。

(取材于湖北日报、人民网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自媒体”的表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媒体"由丹·吉尔默率先提出并进行准确定义。

B.“自媒体”的发展依托于现代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

C.“自媒体"是帮助大众提供与分享自身新闻的途径。

D.“自媒体”是普通大众传播、分享信息的媒介载体。

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以来,我国“自媒体"传播平台格局已初步形成

B.我国“自媒体”共分为资讯、短视频、社交、音乐和知识社区五种类型。

C.“自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以来,人们利用“自媒体”进行休闲娱乐。

D.“直播卖货"是“自媒体”新的盈利模式,有别于以往的“电商收入"

3.根据材料二,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自媒体”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不大

B.只要平台主体切实肩负责任,整治“自媒体"乱象的方法就能马上见效。

C.对“自媒体”乱象进行依法整治,才会风清气正,这是一劳永逸的工作。

D.“自媒体"具有公共属性,自媒体传播力越强,就越需要具有责任感。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不属于“自媒体”传播行为一项是()

A.有500多万粉丝的博主,编造肝癌晚期,卖惨骗流量。

B.国内某知名乐队借由微博向关注他们的粉丝分享生活。

C.某卫视新闻栏目每天晚上六点半为观众送来时事资讯。

D.小红同学用课余时间在视频号上发布自己的弹唱作品。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自媒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机遇和挑战。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一)(共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1】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蓄积收藏于秋冬,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坠,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大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明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取材于《荀子·天论》

注释:【1】袄怪:鬼异怪诞的事。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暑未薄而疾___薄:迫近

B.繁启蕃长于春夏___蕃:茂盛

C.卜筮然后决大事___决:辞别

D.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白:显著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为尧存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蓄积收藏于秋冬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C.则是虽无一至者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莫春者,春服既成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荒而用侈___本就荒唐还任用自大的人

B.日月星辰瑞历___日月星辰、祥瑞的历法

C.怪星之党见___怪星偶然出现

D.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并不认为这些做法能得到所祈求的东西,只用它们文饰政事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论述了自然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它无所偏祖。顺应规律就会吉祥,违背它就会有灾祸。

B.首段文字从整体上看,句式工整相对,运用了对比兼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富于文采和气势。

C.第二段运用设问的方法,从天象、时令、地利三方面论证了国家的治乱与自然变化没有直接的联系。

D.本文带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继承了儒家天命论即对主宰之天的肯定,对君权天授思想的肯定。

10.词典中对“云”的解释是“求雨的祭祀仪式”,本文第四段荀子是如何看待“云而雨”这种现象的?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共6分)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②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③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④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1)毛泽东给两个女儿取名为李敏和李讷。从给女儿起的名字中,可以体会出毛泽东希望自己的女儿长大后要成为怎样的人?请结合第①则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2)结合第②-④则材料,简要说明孔子赞成怎样的言行观。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1]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2]。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释:[1]本诗是一首唱和诗,白居易先赠刘禹锡《咏老赠梦得》,刘禹锡以此诗作为回赠。[2]翛然:心情畅快的样子。

1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谁"两句,写人们都会顾虑衰老,老了之后就不会有谁怜惜了。

B.“发稀冠自偏”一句,写人在年老时头发会变少,冠帽自会偏斜。

C.“多灸为随年"写诗人在年老时追求返老还童,因而针灸调理身体。

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情景融合,表达了诗人对于“人老”的态度。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描绘了老年人心理与身体的特点,悲老之情贯通全诗。

B.“身瘦带频减"一句与短语“衣带渐宽”的意思大致相近。

C.这首诗语言朴实,明白如话,自然地写出诗人的独特观点。

D.本诗铺排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转折自然流畅,富于哲思。

14.本诗与《咏老赠梦得》都写到了诗人面对衰老的真实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两首诗所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咏老赠梦得

白居易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一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

(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出了泰山日出的瞬间之美:______,______。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3)杜甫在《登岳阳楼》尾联中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画图难足"展现了开阔旷远的视野。

(5)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想到自己被贬职的经历,表明自己光明磊落的句子是:应念岭海经年,______,______。

16.根据要求,完成本题

(1)《红楼梦》十二曲之一《乐中悲》所述:“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对应人物是()

A.史湘云B.香菱C.林黛玉D.晴雯

(2)下列选项中对《红楼梦)》前三十回情节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甄土隐梦幻识通灵②贾宝玉游幻境③林黛玉进贾府

④大观园试才题对额⑤元妃省亲⑥秦可卿病⑦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A.①③②⑥⑦⑤④B.①②③⑥⑦⑤④

C.①②③⑦⑥④⑤D.①③②⑥⑦④⑤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和最远的距离

有一年,我去德州参加一个诗歌颂奖仪式。饭后,到住地前的林子去散步。林子的种植无甚章法,属于原生态。如斯甚好,将一片野气,展示给我们享受。草,都是野孩子,东跑西颠,拥着花儿玩。花儿不少,也都是野生野气的,见了人傻傻地笑。而鸢尾,却一身海蓝色盛装,优雅地站在那里,仿佛在等待风的抚慰和云的点赞。这是一群佳礼物。湿气,带着一些草木香味,直扑我们的肺叶里来。我听见,我的肺叶,仿佛在轻呼——爽。于是我们的心情轻快起来,开始用手机拍摄林中小路的——曲曲弯弯,葳葳蕤蕤,野趣野调。拍摄花儿们与草木捉迷藏的天真样子。这,才是自然界的本真面目。人工过分,会使美与野气减色,也会抹杀个性。现在的人,生于自然,又都远离自然,丢掉了源于自然的本真与元气,像一块玻璃,透明,精致,却无甚内容。这是我们的悲哀。

突然,手机收到微信的信息。打开一看,是我和妻子,刚刚面对面站在林中小路上,各自在看手边的照片,拍满者题款:最近的距离,不,最远的距离。我蒙了一下:什么?我与妻子,只有半米之距,怎么是最远的距离?下面见有妻子留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咱们人在一起,却各看各的手机。拍摄者真是一个思维犀利之人,在这样一个可以忘我的环境里,也不忘捕捉生活中所发生的异样画面。她从微小细节里,剥离出生活中的真谛。她先是埋了伏笔,说“最近的距离”,而后用否定句“不,最远的距离”,以此来警醒我们,现在正发生的是什么。不像是文学评论家,她对人生和世界,时刻保持着审视之态,她姓牛,见识更牛。而妻子一脸深刻地笑着,她用一贯的锐利尖刻的目光,注视着我。仿佛在说,怎么样啊?分析得够透彻吧?服不服?于是,我们相视而笑,仿佛悟到了一些什么。这就是与智慧之人同行的妙处。观察、分析,再做出精准的结论,这该是思想者与酒囊饭袋的区别吧。当然,我属于后者。

原始的农耕文明时代,是让人亲近,让人抱团取暖的。而如今,人类进入工业科技文明时代,人与人的距离,却逐渐疏远了。现在,人们不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是门对门,不知芳邻姓甚名谁。甚至,一个点头、一句问候都没有了。这说明,生活条件优越了、进步了,人们之间的亲密度却降低了。尤其近几年,智能手机普及了,出现了人与人疏远、与手机亲近的怪象。当然,智能手机一下子把世界浓缩了,我们可以在分秒之间,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亲朋好友视频交流。这是它的功劳。因为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问题的另一面则是,近在咫尺的人,却又因手机拉开了距离。我突然想起,法国的思想家帕斯卡尔的一句话:“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它的含义,恐怕一句两句,是说不清的。对于人类而言,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还很邈远。懂得自我认知,并看清自己,做自己的主宰,时刻等待自己的灵魂,能够跟上来,显得尤为重要。生活因手机变得方便快捷,而又被手机俘虏了、奴役了。远与近,都因为它的存在,而变化着。

之后,从德州返京的高铁列车上,我开始认真观察。我发现,无论男女老少,都在神情专注地看手机。人们显得很安静,很陌生,很遥远。甚至,情侣之间,也顾不得说话,虽然身体在相互依偎,却戴着耳机,眼睛盯着手机,沉浸在各自的世界里。呜呼!人,创造了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却改造着人。如此看来,有一天,机器人掌控这个世界,并非没有可能。想到此,我出了一身冷汗。

而我,从古典诗歌中,发现很多心理距离可以超越空间距离的例证。那时,没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尤其没有智能手机。有时,一封家信,“走”几十天、几个月、几年,都不稀罕。“家书抵万金”,并非夸张。因此,人们唯一能缩短距离的方式,就是——思念。譬如苏轼对亡妻的思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里,生者与死者,虽然阴阳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在一起。在刻骨铭心的相思面前,因为有情,距离消失了。譬如杜甫的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女儿,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虽然相隔千万里,却能清晰地“看见”家中的情形。思念,使目光具有神奇的时空穿透力。这种思念,往往会深入骨髓,并且留于心中的时间,和我们的生命一样绵长,也为我们的生命注入能量。不像现在,一开微信,亲朋就在眼前,而思念却浅淡了许多,因为没有想象的余地了。人们在嘻嘻哈哈中交流着,淡去了情感与思想的“回甘"。这便是便捷带来的代价。

(取材于查干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子的种植无甚章法章法:布局和规划

B.拍摄者真是一个思维犀利之人犀利:尖酸刻薄

C.还很漫长、还很邈远邈远:遥远

D.都不稀罕___稀罕:稀奇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写到一切经过人工修剪的植物都没有美感与野气,丧失个性。

B.作者体悟到善于思考的人能够观察分析生活细节,再做出精准结论。

C.作者认为人类应该看清自己,做自己的主宰,而不是被机器主宰。

D.文章提及思念往往深入骨髓,同生命一样绵长并为生命注入力量。

19.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草,都是野孩子,东跑西颠,拥着花儿玩。花儿不少,也都是野生野气的,见了人傻傻地笑。

20.请结合全文,谈谈标题“最近和最远的距离”的含义。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1.语言基础运用

①“2023·新时代·新视界"视听共享全球播映活动启动仪式于3月23日晚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②活动旨在以优秀的影像视听作品,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深化中外文明③活动聚焦“一带一路”,以“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发展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为主题,④精选100余部类型多元、内容丰富的节目,通过“电视中国剧场”“中外合办栏目"中国联合展台”等渠道播出,⑤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广泛国际共识。⑥创作者们还现场分享了动人的幕后故事,讲述了国际友人与中国城市的不解之缘,推动世界勇毅前行的“中国力量”得以展现。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中引号可以改为书名号。B.②句有语病。

C.④句中“精选"可换为“挑选”。D.⑥句中“还"字不可删除。

(2)⑥句中画线部分与前文衔接不顺畅,请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修改画线句,并将修改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2.暑假将至,结束了一学期忙碌的学习,有些同学会出去旅游,寻找诗和远方;也有些同学想利用假期“破万卷书”,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你更倾向于以哪种方式度过暑假?谈谈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不超过150字。

23.现在有不少居民将杂物堆积在楼道中,既影响环境卫生,又存在安全隐患,请你以居委会的名义写一封倡议书。倡议居民清理楼道杂物,美化小区环境。要求:语言得体,有号召力。不超过150字。

24.请以“心怀山海"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5.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做人要常怀善念,保有善心,但善良必须要有锋芒。

请以“善良需要锋芒”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6.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追求幸福是人们心底的朴素愿望。由于所在地域、生活经历不同,或所处阶段、遭际各异,每个人对幸福内涵的理解参差多样,但通往幸福的途径却是大同小异的。

请以“心向幸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022-2023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

语文

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长为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媒体”是近些年伴随网络发展形成的新生产物,“自媒体"一词最早由硅谷著名的IT专栏专家丹·吉尔默提出。2003年,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We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报告对“WeMedia(自媒体)"下了严谨的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强化了的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形成的一种帮助普通大众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简言之,“自媒体"即普通大众通过现代化的私人传播平台传递和分享信息的载体。

自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以来,我国“自媒体”发展迅速、种类繁多、规模庞大其传播平台格局初步形成,主要包括资讯平台、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音乐平台、知识社区平台等。其中,短视频已成为最热门的“自媒体"。“自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融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媒体"具有方便快捷、信息丰富多样等优点,因而收看“自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休闲娱乐和调解压力的方式。截至2022年6月,我国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明显,注册用户达9.62亿,较2021年12月增长了2805万,占网民整体的91.5%。

“自媒体"传播平台格局形成之后,其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自媒体”平台现有的盈利模式主要有知识付费、内容打赏、广告收入、电商收入等近年来,直播卖货成为新的盈利模式,线上线下联动的经营模式,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自媒体"凭借自身优势发展势头强劲,我国互联网人口红利在一、二线等城市趋于饱和,而三线及以下城市、乡村(镇)地区等下沉市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已成为自媒体”发展的新蓝海。打开短视频软件,我们可以看到“90后"网络博主李子柒通过分享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围绕农家生活的衣食住行,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精致的、文明的其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创造了“自媒体”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案例。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劣质的文化作品,这些作品对短视频的文化传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优劣文化产品并存是我国当前“自媒体"短视频文化传播中存在的一个现象。

我国需要意识到越是在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时候,越需要警惕容易出现的问题。为主播行为规了《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的时,视常内容审核标准细则》(网络良好保障规范》等相关文件,为“自嫌体”的规绝发根至空联网生态的维护提供了良好保障。

(取材于魏志宇、黄楚新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自媒体"是因网而生的新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滋生了一些新问题。如造谣信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一段时间以来,“自媒体”乱象不断、花样频出,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扰乱了网络秩序。

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破解“自媒体”的两方面深层次问题:信息内容失真和运营行为失度。本次行动再次明确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更强调了探索运用经济手段强化对“自媒体"监管等目标。一些“自媒体”突破下线无中生有、移花接木、胡乱杜撰,制造发布各类谣言一些“自媒体"搭蹭公共政策、社会热点事件等,在歪曲解读、颠倒是非中进行抹黑攻击、煽动对立:一些“自媒体”借助“标题党"、多账号联动发文等手段,对明知或应知的不实内容恶意散播、跟风炒作。凡此种种,无不污染了网络环境,对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必须要做到有则清之。

在散播不良信息的背后,是一些“自媒体”的“营利之道"。一些。“自媒体”通过蹭炒热点吸粉引流、造热点博流量、利用弱势群体进行流量变现的行为,特别是有些人为了博取流量,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障人士进行哄骗、利诱的不法行为以牟取利益。因此,斩断“自媒体"不当发展的流量链、利益链,同样是当务之急。

整治“自媒体”乱象,不是一时之事、一家之事,需要多方合力、久久为功。如发现假冒仿冒官方机构、新闻媒体和特定人员的“自媒体"账号,平台要及早、尽快取缔,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督促网站平台健全账号注册、运营和关闭的全流程全链条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在专项行动过程中,要加强与公安等部门会商研判,将网站平台排查梳理上报的“自媒体”违法犯罪线索,及时通报公安机关,让网络犯罪行为难逃法律的严惩。

互联网是公共空间,“自媒体"具有公共属性,自媒体的传播力越强,就越要有责任感。良好的“自媒体”发展方向、健康的互联网发展秩序,人人所需、人人有责,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必定能让互联网空间天朗气清、风清气正。

(取材于湖北日报、人民网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自媒体"的表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媒体”由丹·吉尔默率先提出并进行准确定义。

B.“自媒体"的发展依托于现代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

C.“自媒体”是帮助大众提供与分享自身新闻的途径。

D.“自媒体"是普通大众传播、分享信息的媒介载体。

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以来,我国“自媒体”传播平台格局已初步形成

B.我国“自媒体"共分为资讯、短视频、社交、音乐和知识社区五种类型。

C.“自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以来,人们利用“自媒体"进行休闲娱乐。

D.“直播卖货”是“自媒体"新的盈利模式,有别于以往的“电商收入”

3.根据材料二,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自媒体"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不大

B.只要平台主体切实肩负责任,整治“自媒体”乱象的方法就能马上见效。

C.对“自媒体"乱象进行依法整治,才会风清气正,这是一劳永逸的工作。

D.“自媒体”具有公共属性,自媒体的传播力越强,就越需要具有责任感。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不属于“自媒体"传播行为的一项是()

A.有500多万粉丝的博主,编造肝癌晚期,卖惨骗流量。

B.国内某知名乐队借由微博向关注他们的粉丝分享生活。

C.某卫视新闻栏目每天晚上六点半为观众送来时事资讯。

D.小红同学用课余时间在视频号上发布自己弹唱作品。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自媒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机遇和挑战。

【答案】1.A2.B3.D4.C

5.机遇:“自媒体"为普通大众提供了私人传播平台;“自媒体”为经济发展增加了新动能;“自媒体"是传播与传承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

挑战:“自媒体”发展过程中出现信息失真的问题,污染了网络的环境;“自媒体"出现运营行为失度,形成了不当发展的流量链、利益链触及了法律。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自媒体’由丹吉尔默率先提出并进行准确定义”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一第一段“2003年,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We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报告对‘WeMedia(自媒体)’下了严谨的定义"可知,是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We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报告对“WeMedia(自媒体)"下了严谨的定义。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共分为资讯、短视频、社交、音乐和知识社区五种类型”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一第二段“主要包括资讯平台、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音乐平台、知识社区平台等"可知,不只五种类型。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不大”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二第一段““自媒体"乱象不断、花样频出,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扰乱了网络秩序”可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很大。

B.“整治‘自媒体’乱象的方法就能马上见效"说法绝对,依据材料二第四段“整治‘自媒体’乱象,不是一时之事、一家之事”可知,不能马上见效。

C.“这是一劳永逸的工作"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二第四段“需要多方合力、久久为功”可知,是长期的坚持,不是一劳永逸。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依据材料二第三段“‘自媒体’通过蹭炒热点吸粉引流、造热点博流量"可知,“500多万粉丝的博主”属于“自媒体"行业;

B.依据材料二第三段“‘自媒体’通过蹭炒热点吸粉引流、造热点博流量”可知,“由微博向关注他们的粉丝分享生活"属于“自媒体”行业;

C.“卫视新闻栏目"属于传统媒体;

D.依据材料一第二段“短视频已成为最热门的‘自媒体’”可知,“视频号上发布作品"属于“自媒体”行业。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机遇:

(1)依据材料一第一段“‘自媒体’即普通大众通过现代化的私人传播平台传递和分享信息的载体"可知,“自媒体”为普通大众提供了私人传播平台,传递和分享信息;

(2)依据材料一第三段“直播卖货成为新的盈利模式,线上线下联动的经营模式,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可知,“自媒体”为经济发展增加了新动能;

(3)依据材料一第四段“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精致的、文明的其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创造了‘自媒体’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案例"可知,“自媒体”是传播与传承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

挑战:

(1)依据材料二第一段“‘自媒体’乱象不断、花样频出,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扰乱了网络秩序"可知,“自媒体”发展过程中出现信息失真的问题,污染了网络的环境,扰乱了网络秩序;

(2)依据材料二第三段“‘自媒体’通过蹭炒热点吸粉引流、造热点博流量、利用弱势群体进行流量变现的行为,特别是有些人为了博取流量,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障人士进行哄骗、利诱的不法行为以牟取利益。因此,斩断‘自媒体’不当发展的流量链、利益链"可知,“自媒体”出现运营行为失度,利用不法行为以牟取利益,形成了不当发展的流量链、利益链。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一)(共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1】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蓄积收藏于秋冬,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坠,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大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明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取材于《荀子·天论》

注释:【1】袄怪:鬼异怪诞的事。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暑未薄而疾___薄:迫近

B.繁启蕃长于春夏___蕃:茂盛

C.卜筮然后决大事___决:辞别

D.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白:显著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为尧存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蓄积收藏于秋冬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C.则是虽无一至者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莫春者,春服既成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荒而用侈___本就荒唐还任用自大的人

B.日月星辰瑞历___日月星辰、祥瑞的历法

C.怪星之党见___怪星偶然出现

D.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并不认为这些做法能得到所祈求的东西,只用它们文饰政事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论述了自然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它无所偏祖。顺应规律就会吉祥,违背它就会有灾祸。

B.首段文字从整体上看,句式工整相对,运用了对比兼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富于文采和气势。

C.第二段运用设问的方法,从天象、时令、地利三方面论证了国家的治乱与自然变化没有直接的联系。

D.本文带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继承了儒家天命论即对主宰之天的肯定,对君权天授思想的肯定。

10.词典中对“云"的解释是“求雨的祭祀仪式”,本文第四段荀子是如何看待“云而雨"这种现象的?

【答案】6.C7.B

8.A9.D

10.①雩或不雩跟下不下雨没有关系。

②把“雩而雨”看作是一种文饰就吉利,看作有神灵就有害处了。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严寒酷暑没有迫近就发生疫病。

B.句意:庄稼在春夏都生长茂盛起来。

C.决:决定。句意:占卜然后决定大事。

D.句意:礼义不在国内施行,那么功业和名声就不会显著。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为,介词,因为;介词,被。句意:它不会因为尧而存在。/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B.都是介词,在,引入行为动作所发生的时间或处所。句意:在秋冬则收获储藏起来。/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

C.虽,连词,即使,未然之事;连词,虽然,已然之事。句意:这些现象即使一样也没出现。/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才灭亡。

D.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什么;通“暮”,晚。句意:在天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太阳、月亮更明亮的了。/在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本:根本,指农业生产。荒:荒废。用:开支。侈:奢侈,浪费。句意:农业生产荒废而又开支浪费。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D.“继承了儒家天命论即对主宰之天的肯定,对君权天授思想的肯定”错误,本文闪烁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光辉,一扫以往对“天"的种种歪曲的理解,破除了人们的迷信思想。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可知,雩或不雩跟下不下雨没有关系。

②由原文“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可知,把“雩而雨”看作是一种文饰就吉利,看作有神灵就有害处了。

参考译文:

大自然的规律永恒不变,它不会因为尧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而消亡。用正确的治理措施适应大自然的规律就吉利,用错误的治理措施对待大自然的规律就凶险。加强农业生产而又节约开支,那么天就不能使他贫穷;生活资料充足而又能适应天时变化进行生产活动,那么天就不能使他生病;遵循规律而又不出差错,那么天就不能使他遭祸。所以水涝旱灾不能使他挨饿,寒暑变化不能使他生病,自然界的反常的现象不能使他遭难。农业生产荒废而又开支浪费,那么天就不可能使他富裕;生活资料不足而又不勤于生产活动,那么天就不可能使他健康;违背事物规律而恣意妄为,那么天就不可能使人得到好结果。所以水旱灾害没有到来就发生饥荒,严寒酷暑没有迫近就发生疫病,自然界反常现象没有出现就发生祸害。他遇到的天时和安定时期相同,可是遭到的灾祸却与安定时期大不相同,这不能埋怨天,事物的规律就是这样。所以说,明辨了自然界与人的不同职分,就可以称得上圣人了。

社会的安定和动乱,是天决定的吗?回答说:日月星辰、祥瑞的历法,这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条件,夏禹凭借这样的自然条件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夏桀却把国家搞乱了,所以安定和动乱不是天决定的。这是时节变化决定的吗?回答说:庄稼在春夏都生长茂盛起来,在秋冬则收获储藏起来,这又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条件,夏禹凭借它把国家治理好了,夏桀却把国家搞乱了,所以治乱不是时节变化决定的。这是地理条件决定的吗?回答说:庄稼得到土地便生长,离开土地就死去,这又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条件,夏禹凭借它使国家大治,夏桀却把国家搞乱了,所以治乱不是土地决定的。

流星坠落,树木作响,国都里的人都惊恐。问道:这是怎么回事?答道:没有什么!这是自然界发生的变化,事物中较少出现的现象。对它感到奇怪是可以的,害怕它就不对了。日蚀月蚀发生,刮风下雨不合时节,怪星偶然出现,这现象没有哪个时代不曾有过。君主英明、政治清明,就是这些现象同时发生,也没有妨害。君主昏庸、政治黑暗,这些现象即使一样也没出现,也毫无好处。流星坠落,树木爆裂作响,这是自然界发生的变化,事物中较少出现的现象。认为它奇怪是可以的,害怕它就不对了。

举行求雨的祭祀便下了雨,这是为什么?答道:没有什么,就如同不举行求雨的祭祀也下雨一样。出现日蚀月蚀就敲击锣鼓去抢救,天旱就举行求雨的祭祀,占卜然后决定大事,古人并不认为这些做法能得到所祈求的东西,只用它们文饰政事。所以君子把它看作是一种文饰,可是普通百姓却把它看作神灵存在的具体表现了。认为是一种文饰就会有好处,认为有神灵就有害处了。

在天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太阳、月亮更明亮的了,在地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水、火更明亮的了,在物品之中没有什么比珍珠、宝玉更明亮的了,在人类社会中没有什么比礼义更灿烂的了。因此,太阳、月亮如果不高挂空中,那么它们的光辉就不显著;水、火如果不积聚,那么火的光辉、水的光泽就不广大;珍珠,宝玉的光彩不显露于外,那么天子、诸侯就不会把它们当作宝贝;礼义不在国内施行,那么功业和名声就不会显著。所以人的命运在于天,国家的生命受制于自然。统治人民的君主,推崇礼义、尊重贤人,就能称王天下;注重法治、爱护人民,就能称霸诸侯;喜欢财利、多搞欺诈,就会危险;玩弄权术、坑人害人、阴暗险恶,那就会彻底灭亡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共6分)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②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③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④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1)毛泽东给两个女儿取名为李敏和李讷。从给女儿起的名字中,可以体会出毛泽东希望自己的女儿长大后要成为怎样的人?请结合第①则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2)结合第②-④则材料,简要说明孔子赞成怎样的言行观。

【答案】(1)做多干实事、少说空话的人。

(2)行动敏捷言语需谨慎;先把事情做好了,再说出来;因为担心行动赶不上言语,所以言语谨慎。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的能力。

材料①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这句话强调少说话多做事,“少说话"并非不说话,而是少说空话,“多做事”也不是尽耍些花拳绣腿,而是要多做实事。毛泽东为女儿取其中的关键字“敏"与“讷”,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可见其意欲取该句句意,劝勉女儿成为多干实事、少说空话的人。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观点的能力。

材料②中,涉及“言"与“行”关系的一句是“敏于事而慎于言”,这句话意思是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由此可见,这一则材料中,孔子赞成的言行观是行动敏捷而言语需谨慎。

材料③孔子的言行观可从他说的话“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看出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然后说出来,这样说出的话才不会是空话。据此可知,孔子认为君子应先做后说;

材料④中,“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涉及的“言”是“言之不出”,“行”是“躬之不逮"。古代的君子从不轻易地发言表态,他们以说了而做不到为可耻。也就是说既然说出口,就一定要以行动去实现它。由此可见,这一则材料中孔子赞成的言行观是因为担心行动赶不上言语,所以言语谨慎。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②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③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然后说出来。”

④孔子说:“古代的君子从不轻易地发言表态,他们以说了而做不到为可耻。"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1]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2]。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释:[1]本诗是一首唱和诗,白居易先赠刘禹锡《咏老赠梦得》,刘禹锡以此诗作为回赠。[2]翛然:心情畅快的样子。

1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谁”两句,写人们都会顾虑衰老,老了之后就不会有谁怜惜了。

B.“发稀冠自偏"一句,写人在年老时头发会变少,冠帽自会偏斜。

C.“多灸为随年”写诗人在年老时追求返老还童,因而针灸调理身体。

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情景融合,表达了诗人对于“人老"的态度。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描绘了老年人心理与身体的特点,悲老之情贯通全诗。

B.“身瘦带频减”一句与短语“衣带渐宽"的意思大致相近。

C.这首诗语言朴实,明白如话,自然地写出诗人的独特观点。

D.本诗铺排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转折自然流畅,富于哲思。

14.本诗与《咏老赠梦得》都写到了诗人面对衰老的真实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两首诗所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咏老赠梦得

白居易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答案】12.C13.A

14.(1)刘诗表现了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诗歌的后六句是其情绪的转折,由悲转乐。“经事”二句写出人老时经历的事情多,熟谙世情的道理,看人如看山河一样,一目了然,有很强的洞察力。“细思"二句,写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人老时仍会有作为,以此鼓励好友积极振作。

(2)白诗则表达了人到晚年时的消极悲观的情绪。

“情于"二句是对故人深刻的怀念,少年时的一切痕迹过往都很生疏了。突出了年老之时的记忆特征,表现消极情绪。“唯是”二句写到只有和好友闲聊才能有兴致,但是这样的时光只剩一些了。表现年老之时的怅惘之情。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在年老时追求返老还童"错误。“多灸为随年”的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提高而增加针灸的次数,从而延年益寿。由此可以得知“针灸"是为了保养身体,而不是“返老还童”。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悲老之情贯通全诗"错误。诗歌结尾“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意思是,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是晚景了,太阳折射出的晚霞还可以照满天空。“桑榆"比喻晚年,体现了诗人面对衰老、人生的困境时乐观进取、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1)刘诗:“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意思是,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不要说日落之时天色已晚,虽然是流照在桑榆之上的余晖,依旧能够幻化成霞,绮丽满天。

刘诗并没有停留在叹老伤老俗见上,而是翻进一层,提出了一种对人老的全新认识和看法,“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句更是透露出一种积极乐观、豁达大度的人生观。

(2)白诗:“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的意思是,对于故人情感深厚,与年少时的交情慢慢疏远。只有和好友闲谈时才有兴致,但是这样的相逢时光也已不多了。

白诗给人以老气沉沉、日暮西山的哀伤感,显得消极、悲观。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一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

(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出了泰山日出的瞬间之美:______,______。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3)杜甫在《登岳阳楼》尾联中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画图难足"展现了开阔旷远的视野。

(5)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想到自己被贬职的经历,表明自己光明磊落的句子是:应念岭海经年,______,______。

【答案】①.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②.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③.极天云一线异色④.须臾成五采⑤.戎马关山北⑥.凭轩涕泗流⑦.彩舟云淡⑧.星河鹭起⑨.孤光自照⑩.肝肺皆冰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鉴”“臾"采”“戎"轩”“泗"鹭”。

16.根据要求,完成本题。

(1)《红楼梦》十二曲之一《乐中悲》所述:“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对应的人物是()

A.史湘云B.香菱C.林黛玉D.晴雯

(2)下列选项中对《红楼梦)》前三十回情节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甄土隐梦幻识通灵②贾宝玉游幻境③林黛玉进贾府

④大观园试才题对额⑤元妃省亲⑥秦可卿病⑦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A.①③②⑥⑦⑤④B.①②③⑥⑦⑤④

C.①②③⑦⑥④⑤D.①③②⑥⑦④⑤

【答案】(1)A(2)D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名著人物的能力。

第一问:“襁褓”四句是说史湘云出身官宦之家,孩提时父母双亡,寄养在叔父之家。虽然过着锦衣玉食般的生活,但被婶婶冷眼看待,也不知什么娇生惯养。“幸生来"三句,是说她性格豪爽,胸怀宽广,从未把儿女之情放在心上。“好一似”五句,再说她光明磊落,嫁给如意郎君卫若兰,弥补了幼年时坎坷的生活的不足。故此曲词写的是“金陵十二钗"中的史湘云。

故选A。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能力。

《红楼梦》第一回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三回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第五回是“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其中贾宝玉游幻境是主要情节,第十回是“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张太医论的是秦可卿的病,第15回是“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第十七回是“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综上,排序为:①③②⑥⑦④⑤。

故选D。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和最远的距离

有一年,我去德州参加一个诗歌颂奖仪式。饭后,到住地前的林子去散步。林子的种植无甚章法,属于原生态。如斯甚好,将一片野气,展示给我们享受。草,都是野孩子,东跑西颠,拥着花儿玩。花儿不少,也都是野生野气的,见了人傻傻地笑。而鸢尾,却一身海蓝色盛装,优雅地站在那里,仿佛在等待风的抚慰和云的点赞。这是一群佳礼物。湿气,带着一些草木香味,直扑我们的肺叶里来。我听见,我的肺叶,仿佛在轻呼——爽。于是我们的心情轻快起来,开始用手机拍摄林中小路的——曲曲弯弯,葳葳蕤蕤,野趣野调。拍摄花儿们与草木捉迷藏的天真样子。这,才是自然界的本真面目。人工过分,会使美与野气减色,也会抹杀个性。现在的人,生于自然,又都远离自然,丢掉了源于自然的本真与元气,像一块玻璃,透明,精致,却无甚内容。这是我们的悲哀。

突然,手机收到微信的信息。打开一看,是我和妻子,刚刚面对面站在林中小路上,各自在看手边的照片,拍满者题款:最近的距离,不,最远的距离。我蒙了一下:什么?我与妻子,只有半米之距,怎么是最远的距离?下面见有妻子留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咱们人在一起,却各看各的手机。拍摄者真是一个思维犀利之人,在这样一个可以忘我的环境里,也不忘捕捉生活中所发生的异样画面。她从微小细节里,剥离出生活中的真谛。她先是埋了伏笔,说“最近的距离”,而后用否定句“不,最远的距离”,以此来警醒我们,现在正发生的是什么。不像是文学评论家,她对人生和世界,时刻保持着审视之态,她姓牛,见识更牛。而妻子一脸深刻地笑着,她用一贯的锐利尖刻的目光,注视着我。仿佛在说,怎么样啊?分析得够透彻吧?服不服?于是,我们相视而笑,仿佛悟到了一些什么。这就是与智慧之人同行的妙处。观察、分析,再做出精准的结论,这该是思想者与酒囊饭袋的区别吧。当然,我属于后者。

原始的农耕文明时代,是让人亲近,让人抱团取暖的。而如今,人类进入工业科技文明时代,人与人的距离,却逐渐疏远了。现在,人们不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是门对门,不知芳邻姓甚名谁。甚至,一个点头、一句问候都没有了。这说明,生活条件优越了、进步了,人们之间的亲密度却降低了。尤其近几年,智能手机普及了,出现了人与人疏远、与手机亲近的怪象。当然,智能手机一下子把世界浓缩了,我们可以在分秒之间,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亲朋好友视频交流。这是它的功劳。因为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问题的另一面则是,近在咫尺的人,却又因手机拉开了距离。我突然想起,法国的思想家帕斯卡尔的一句话:“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它的含义,恐怕一句两句,是说不清的。对于人类而言,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还很邈远。懂得自我认知,并看清自己,做自己的主宰,时刻等待自己的灵魂,能够跟上来,显得尤为重要。生活因手机变得方便快捷,而又被手机俘虏了、奴役了。远与近,都因为它的存在,而变化着。

之后,从德州返京的高铁列车上,我开始认真观察。我发现,无论男女老少,都在神情专注地看手机。人们显得很安静,很陌生,很遥远。甚至,情侣之间,也顾不得说话,虽然身体在相互依偎,却戴着耳机,眼睛盯着手机,沉浸在各自的世界里。呜呼!人,创造了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却改造着人。如此看来,有一天,机器人掌控这个世界,并非没有可能。想到此,我出了一身冷汗。

而我,从古典诗歌中,发现很多心理距离可以超越空间距离的例证。那时,没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尤其没有智能手机。有时,一封家信,“走"几十天、几个月、几年,都不稀罕。“家书抵万金”,并非夸张。因此,人们唯一能缩短距离的方式,就是——思念。譬如苏轼对亡妻的思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里,生者与死者,虽然阴阳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在一起。在刻骨铭心的相思面前,因为有情,距离消失了。譬如杜甫的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女儿,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虽然相隔千万里,却能清晰地“看见"家中的情形。思念,使目光具有神奇的时空穿透力。这种思念,往往会深入骨髓,并且留于心中的时间,和我们的生命一样绵长,也为我们的生命注入能量。不像现在,一开微信,亲朋就在眼前,而思念却浅淡了许多,因为没有想象的余地了。人们在嘻嘻哈哈中交流着,淡去了情感与思想的“回甘”。这便是便捷带来的代价。

(取材于查干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子的种植无甚章法章法:布局和规划

B.拍摄者真是一个思维犀利之人犀利:尖酸刻薄

C还很漫长、还很邈远邈远:遥远

D.都不稀罕___稀罕:稀奇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写到一切经过人工修剪的植物都没有美感与野气,丧失个性。

B.作者体悟到善于思考的人能够观察分析生活细节,再做出精准结论。

C.作者认为人类应该看清自己,做自己的主宰,而不是被机器主宰。

D.文章提及思念往往深入骨髓,同生命一样绵长并为生命注入力量。

19.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草,都是野孩子,东跑西颠,拥着花儿玩。花儿不少,也都是野生野气的,见了人傻傻地笑。

20.请结合全文,谈谈标题“最近和最远的距离"的含义。

【答案】17.B18.A

19.该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花和草人格化,将花草赋予小孩子活泼的特征;写出了此地花草植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花草的喜爱以及轻松愉悦的心情。

20.作者的散步感悟:作者和妻子一起在林中散步时距离很近,但各自看手机互不理睬,拉开了彼此的距离。

现代社会:即使人与人之间实际距离很近,但也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本该亲近的人陌生、疏远,拉大了心理距离。

古代生活中:有时人们与亲人现实距离遥远,但可以通过思念把距离缩短。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B.由“在这样一个可以忘找的环境里,也不忘捕捉生活中所发生的异样画面”可知,在此是说拍摄者的思维敏锐,善于捕捉特别的生活画面,从微小细节里剥离出生活中的真谛,可知“犀利"的意思是说敏锐、深刻、独到,“尖酸刻薄”指人的性格,说思维不合适。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都没有美感与野气"错误。由“这,才是自然界的本真面目。人工过分,会使美与野气减色,也会抹杀个性”可知,经过人工修剪的植物会使美感与野气减色,不是没有美感与野气。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句子描写的是草和花儿。“草,都是野孩子”,把草当作野孩子来写,“东跑西颠”“拥着花儿玩"是人的动作,将草拟人化,让草具有孩子活泼好动的特征,是用的拟人手法;写花儿“见了人傻傻地笑”,“笑"是人的情态,是将花儿人格化,也是用的拟人手法,给人亲切可爱的感觉。

联系“如斯甚好,将一片野气,展示给我们享受”看,用拟人手法,不仅写出了此地花草植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且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花草的喜爱以及轻松愉悦的心情。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由原文“打开一看,是我和妻子,刚刚面对面站在林中小路上,各自在看手边的照片,拍满者题款:最近的距离,不,最远的距离。我蒙了一下:什么?我与妻子,只有半米之距,怎么是最远的距离?下面见有妻子留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咱们人在一起,却各看各的手机"可知,此处最近的距离指“我与妻子,只有半米之距”,“最远的距离"是“咱们人在一起,却各看各的手机”,此处“最近和最远的距离"是作者的散步感悟。

由原文“智能手机一下子把世界浓缩了,我们可以在分秒之间,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亲朋好友视频交流。这是它的功劳。因为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问题的另一面则是,近在咫尺的人,却又因手机拉开了距离”可知,“最近和最远的距离"是指,在现代社会,即使人与人之间实际距离很近,但也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本该亲近的人陌生、疏远,拉大了心理距离。

由原文“而我,从古典诗歌中,发现很多心理距离可以超越空间距离例证”“生者与死者,虽然阴阳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在一起。在刻骨铭心的相思面前,因为有情,距离消失了"虽然相隔千万里,却能清晰地‘看见’家中的情形。思念,使目光具有神奇的时空穿透力。这种思念,往往会深入骨髓,并且留于心中的时间,和我们的生命一样绵长,也为我们的生命注入能量”可知,“最近和最远的距离"是指,在古代,有时人们与亲人现实距离遥远,但可以通过思念把距离缩短。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1.语言基础运用

①“2023·新时代·新视界”视听共享全球播映活动启动仪式于3月23日晚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②活动旨在以优秀的影像视听作品,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深化中外文明③活动聚焦“一带一路”,以“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发展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为主题,④精选100余部类型多元、内容丰富的节目,通过“电视中国剧场"中外合办栏目”“中国联合展台"等渠道播出,⑤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广泛国际共识。⑥创作者们还现场分享了动人的幕后故事,讲述了国际友人与中国城市的不解之缘,推动世界勇毅前行的“中国力量"得以展现。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中引号可以改为书名号。B.②句有语病。

C.④句中“精选”可换为“挑选"。D.⑥句中的“还”字不可删除。

(2)⑥句中画线部分与前文衔接不顺畅,请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修改画线句,并将修改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1)A(2)展现了推动世界勇毅前行的“中国力量"。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2023新时代新视界’”是活动名称,不是书名,所以不能改成书名号。

故选A。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连贯的能力。

依据前边句子“创作者们还现场分享了动人的幕后故事,讲述了国际友人与中国城市的不解之缘"可知,基本结构是动宾短语,即“分享了……,讲述了……”,所以,为了整个语段的顺畅,画线部分也应是“展现了……"。可改为:展现了推动世界勇毅前行的“中国力量”。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2.暑假将至,结束了一学期忙碌的学习,有些同学会出去旅游,寻找诗和远方;也有些同学想利用假期“破万卷书”,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你更倾向于以哪种方式度过暑假?谈谈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不超过150字。

【答案】我更倾向于出去旅游,增长见识。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道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