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开区2024年中考语文三模考试试卷新疆乌鲁木齐市经开区2024年中考语文三模考试试卷
(2024·乌鲁木齐模拟)当五四运动的旗帜飘扬在天安门广场时,擎旗屹立的正是青年一代;当抗战烽火燃烧在中华大地,奋起反抗的正是青年一代;当建国初期国际形势风云变换时,勇担使命的正是青年一代;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大江南北,踊跃争先的正是青年一代……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从不是单纯地被裹挟在时代大潮里的一颗石子,而是历史的参与者、奉献者、铸造者。每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走到转折点或是交叉口时,总少不了中国卓越青年的身影,他们挣脱羁绊,以平凡之躯书写着____的精神篇章。
1.请用正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屹立(qǐ)B.裹挟(xiá)
C.卓越(zhuō)D.羁绊(jī)
3.下列词语中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烽火B.风云变换C.铸造D.踊跃
4.填入文中横线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机勃勃B.富丽堂皇C.可歌可泣D.触目伤怀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是西汉历史学家,其著作《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余年的史事。
B.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等。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自由颂》《致恰达耶夫》是其代表作。
D.“长河落日圆"中“长河”是长江。“社稷"代表国家,“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答案】1.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2.D
3.B
4.C
5.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作家作品;字体书写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⑵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
⑶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⑷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⑸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解答时,将“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用正楷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即可。
故答案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2.A.有误,“屹立"中的“屹”应读作“yì";
B.有误,“裹挟”中的“挟"应读作“xié”;
C.有误,“卓越"中的“卓”读作“zhuó";
D.正确。
故答案为:D
3.ACD.正确;
B.有误,“风云变换”中的“换"应写作“幻”。
故答案为:B
4.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或充满活力。富丽堂皇:形容建筑、场面或陈设华丽而有气势。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扬,令人感动得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感到悲伤。结合语境可知,形容精神篇章,填“可歌可泣"更合适。
故答案为:C
5.ABC.正确。
D.有误,“长河落日圆”中“长河"指黄河。
故答案为:D
6.(2024·乌鲁木齐模拟)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内容或主题古诗文名句出处
好景须细赏①晴川历历汉阳树,___。崔颢《黄鹤楼》
②,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诗意显豪迈③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抱负应远大⑤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⑥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芳草萋萋鹦鹉洲;清荣峻茂;长风破浪会有时;便引诗情到碧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萋、峻、霄、缘。
故答案为:芳草萋萋鹦鹉洲;清荣峻茂;长风破浪会有时;便引诗情到碧霄;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2024·乌鲁木齐模拟)【活动一】“语”林漫步;绿谷中学将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7.传统文化社团在全校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统计图。请简要说说你的发现。
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类别的感兴趣度
8.主持人小文撰写了一段开场词,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历史文化遗产蕴含丰厚精神财富
②在经史子集里激荡“经世致用”的情怀
③就越能在更高层次礼敬中华文明、延续文化基因
④在甲骨书简上感受“弦歌不绝"的传承
⑤物质有形,精神不朽
⑥越能从中汲取精华和智慧,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
A.⑤④②①⑥③B.①②④⑤⑥③
C.⑤⑥③①②④D.①⑤③⑥④②
9.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为本次活动写一句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语。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中国的文化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答案】7.①一半以上的中学生对书法或国画、民族音乐和乐器、古典诗词等类别的传统文化感兴趣,其中书法或国画类别最多;②玉器或瓷器、传统节日及习俗类感兴趣度相近,且比前三项的感兴趣度低;③对于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和著作,以及其他类别传统文化的兴趣较为缺乏。
8.A
9.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源泉,中国的文化如同一条无尽长河,源远流长,奔腾不止。
【知识点】句子排序;图表信息;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⑶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广泛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拟写宣传标语首先要扣住主题,要善用修辞,同时最好能做到押韵。
7.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仔细观察统计图可知,中学生对书法或国画的感兴趣度最高,对民族音乐和乐器的感兴趣度次之,对古典诗词的感兴趣度居第三;再者,中学生对玉器或瓷器、传统节日及习俗类感兴趣度相近,且比对书法或国画、民族音乐和乐器、古典诗词的感兴趣度明显要低;中学生对于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和著作以及其他类别传统文化的感兴趣非常低。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一半以上的中学生对书法或国画、民族音乐和乐器、古典诗词等类别的传统文化感兴趣,其中书法或国画类别最多;②玉器或瓷器、传统节日及习俗类感兴趣度相近,且比前三项的感兴趣度低;③对于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和著作,以及其他类别传统文化的兴趣较为缺乏。
8.本题考查语序的排列。仔细阅读待排句可知,文段围绕“物质和精神"展开论述,“⑤物质有形,精神不朽”是统领文段的观点,应为首句,故可排除BD选项;“④在甲骨书简上感受“弦歌不绝"的传承”“②在经史子集里激荡“经世致用"的情怀”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故④应在②前面,故可排除C选项。
故答案为:A
9.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解答此题,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例句是“优秀传统文化是……的……,中国的文化如同……,……,……"的形式,并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仿写的句子要和例句保持一致,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源泉,中国的文化如同一条无尽长河,源远流长,奔腾不止。
(2024·乌鲁木齐模拟)【活动二】品读经典
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记录了作者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客观评价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
B.《骆驼祥子》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作者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散发着浓浓的“京味儿"。
C.《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十三篇,介绍了《说文解字》《战国策》《山海经》等经典著作。
D.《儒林外史》一书中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而是通过刻画众多的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11.班级即将举办以“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推荐会。请你从以下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原著中主人公的经历,撰写推荐语。(不少于50字)
《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
12.阅读一部经典,可以运用阅读卡片来丰富积累。请补充完成下面的阅读卡片。
作品积累内容
《海底两万里》鲨鱼掉转头来,翻转身子,正准备把采珠人拦腰咬断。突然间,我便觉得蹲在我身旁的①霍地站直身子,举着匕首,朝那大怪物直扑过去,与它展开了顽强的搏斗。
《艾青诗选》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②的使者
《朝花夕拾》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③,是徐伯荪的学生。
《水浒传》④____________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
【答案】10.C
11.示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从起初的随心所欲,到后来慢慢懂得了团结协作和用智慧去战胜对手,在取经的过程中逐步成长。
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经历了苦难的童年时期、战场上的搏杀、筑路工地上的磨难、病榻上的斗争,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示例三:《简·爱》中主人公简爱,从起初极度的自卑和孤独,逐步变得人格独立,心灵强大,在生活的磨练中不断成长。
12.尼摩船长;光明;范爱农;鲁智深(鲁达、花和尚或鲁提辖)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对作品的体验感受;《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推荐词。“推荐语"属于评价类,对评价的对象要有所了解,评价中要突出其精神品质及影响,语言要生动,有情感色彩。推荐语的内容要写明三点,一是他做了什么事,二是他做的事有什么社会影响,三是他的行为表现了什么道德品质。而这些内容不是平实的交代,要用抒情情的语言表达,可用修饰手法,语言要精练。
⑶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10.ABD.正确。
C.有误,《经典常谈》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经典著作,不包括《山海经》。
故答案为:C
1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以“成长"为主题,结合原著中主人公的经历,撰写推荐语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从起初的随心所欲,到后来慢慢懂得了团结协作和用智慧去战胜对手,在取经的过程中逐步成长。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经历了苦难的童年时期、战场上的搏杀、筑路工地上的磨难、病榻上的斗争,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示例三:《简·爱》中主人公简爱,从起初极度的自卑和孤独,逐步变得人格独立,心灵强大,在生活的磨练中不断成长。
12.(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该空应填写保尔的优秀品质,联系“保尔是一个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从小在社会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走上革命后,他立志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全部献给人类的解放事业,因此,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还是工地上的磨难、病痛的折磨,都没有使他倒下,反而使他更加勇敢坚强,成为一个钢铁战士”可知保尔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积极奋进。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联系《简·爱》相关内容可知,简·爱人格独立,内心强大,自尊自爱体现在:简.爱是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她并不以此自卑。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笨,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向命运低头,最后有了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故答案为:尼摩船长;光明;范爱农;鲁智深(鲁达、花和尚或鲁提辖)
13.(2024·乌鲁木齐模拟)古代诗歌阅读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点题,“客路青山外"诗人想象即将踏上青山之外的驿道,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颔联中“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C.颈联描绘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在景物和节令的描绘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前三联,诗人自然地想将眼前之景写成书信,让北归的大雁捎去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答案】(1)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思乡怀人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借助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024·乌鲁木齐模拟)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选自《贤弈编》)
1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应当
B.治经为博士邪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C.及鲁肃过寻阳及:到,等到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知晓事情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层次分明,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再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笔墨生动,从正面表现了孙权劝学有成效,这也是全文最精彩之处。
C.本文详写孙权、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吕蒙学习的具体过程并未展开,体现了记事简练的特点。
D.本文人物性格鲜明,孙权的循循善诱、吕蒙的坦率直爽、鲁肃的真诚爱才都在文中得到表现。
17.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B.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C.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D.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18.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的故事,但结局不同。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答案】14.A
15.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16.B
17.A
18.甲文中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读书并学有所成;乙文中楚人学舟因急于求成,自负自满最终失败。两则故事告诫我们:学习要谦虚勤奋、脚踏实地。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⑸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驾船的调头转弯、快慢缓急,只听船师傅的。因此,他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于是他认为学尽了驾船的技术,就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径直快进,突然遇上了危险,他于是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入江中,舵失去操控。
14.A.有误,当涂:当权,当道。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1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①重点词: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②重点词:即,就;更,另外,重新;刮。擦亮。
故答案为: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16.ACD.正确。
B.有误,是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故答案为:B
17.本题考查停顿。句意:他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于是他认为学尽了驾船的技术。可划为: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故答案为:A
18.本题考查对比阅读。依据[甲]文“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读书并学有所成;依据[乙]文“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可知,楚人学舟因急于求成,自负自满最终失败。所以两则故事告诫我们:学习要谦虚勤奋、脚踏实地。
故答案为:甲文中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读书并学有所成;乙文中楚人学舟因急于求成,自负自满最终失败。两则故事告诫我们:学习要谦虚勤奋、脚踏实地。
(2024·乌鲁木齐模拟)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种深沉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的自信,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红色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文化自信有着密切的关系。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红色文化中包含着自信自强的精神内核,在传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人们会潜移默化地将其精神内核内化于心,并在生活中表现出对文化的自信心。传承红色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
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能够提气强神,有利于补足人们的精神之“钙”,有利于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从而使其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学习的最好方式之一便是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内涵。红色文物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存,是红色人物、英雄事迹的鲜明标识,是厚植人们爱国情怀、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将抽象的精神品质转化为具体实际的鲜活教材。实地游览红色景点、了解红色故事,能够起到震撼感官、启迪心灵的作用,提升人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摘编自《时代报告》2024年2月第524期)
【材料二】
从星星峡到喀什人民广场,沉淀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的红色资源是新疆精神文化的灵魂,是红色基因在新疆大地上的深刻烙印。
新疆地域广阔,区位条件独特,红色资源丰富。托里革命烈士陵园、小白杨哨所等红色资源,展现出卫国戍边、无私奉献的戍边精神。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充分体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八路军驻疆办事处、毛泽民故居彰显着紧密团结、守望相助的精神。克拉玛依市1号井景区、马兰基地等红色资源表现出新疆人民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精神。
不论是物质层面的革命遗迹、历史纪念馆等,还是实践过程中所传递出的革命精神,都成为静态的、历史的物,也表现为动态的、鲜活的、时代的精神。正如马兰精神、兵团精神等。
新疆红色资源既展现出红色资源的普遍特性,与中国大地上的红色资源一脉相承,同时又与特定的区域区情相结合,表现出独特的性质,呈现出普遍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理论特质和实践品格。我们应注重对新疆红色资源蕴含的精神进行凝练,让凝聚丰富内涵的红色资源大多形成精神内核,就如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一般,使红色资源具有整体性特征。最终,我们将精神内涵凝结成精炼的语言,提取能够代表和反映出新疆红色资源整体面貌的精神实质和内涵,推动新疆红色资源的广泛传播。我们可以在游客参观独库公路的自然风光过程中加入乔尔玛独库公路烈士纪念碑这一景点,向各地游客介绍独库公路修建的艰难过程,修路官兵及工人所展现的不畏艰苦、战胜困难的精神;在游览昭苏的美景时,可以加入昭苏县灯塔知青馆这一红色景点,传播他们奉献青春、建设发展新疆的历史。
(摘编自《西部学刊》2023年第4期)
19.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只要潜移默化地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内化于心,就能在生活中表现自己对文化的自信心。
B.文化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像实地游览红色景点、了解红色故事一样,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内涵。
C.新疆的红色资源不仅有革命遗迹、历史纪念馆等,还有革命精神,这都是新疆精神文化的灵魂。
D.我们要让新疆红色资源更具有整体性特征,如介绍独库公路修建艰难过程时传播灯塔知青精神。
20.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提及了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说明了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意义,介绍了文化学习的方式,肯定了红色文物的作用和价值。
B.材料二列举了新疆的诸多红色资源,提出要凝练红色资源精神,让丰富内涵的红色资源大多形成精神内核,使红色资源具有整体性特征。
C.实地游览红色景点能提升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通过新疆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可以体悟到爱国爱疆、甘于奉献、守望相助等精神。
D.两则材料都强调了真实的场域和红色故事传播的作用,凸显了红色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阐明了红色文化区域性的理论特质和实践品格。
21.材料一中提到,红色文物是将抽象的精神品质转化为具体实际的鲜活教材。结合课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说说你对这一点的理解。
【答案】19.C
20.D
21.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红色文物。其造型高大庄重,展示了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以及先烈们的光辉业绩。②参观时,我们可以了解并感受人民英雄的英勇、爱国、团结向上的精神品质,心生敬意。可见,红色文物是将抽象的精神品质转化为具体实际的鲜活教材。
【知识点】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启示、感悟、建议类;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⑶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9.A.不正确,根据材料一“红色文化中包含着自信自强的精神内核,在传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人们会潜移默化地将其精神内核内化于心,并在生活.中表现出对文化的自信心”可知,“潜移默化地将其精神内核内化于心"和“在生活中表现自己对文化的自信心”之间是递进关系,而不是条件关系;
B.不正确,根据材料一“文化学习的最好方式之一便是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内涵"可知,该表述漏掉了“之一”,不严密;
C.正确;
D.不正确,根据材料二“我们将精神内涵凝结成精炼的语言,提取能够代表和反映出新疆红色资源整体面貌的精神实质和内涵,推动新疆红色资源的广泛传播。我们可以在游客参观独库公路的自然风光过程中加入乔尔玛独库公路烈士纪念碑这一景点,向各地游客个绍独库公路修建的艰难过程,修路官兵及工人所展现的不畏艰苦、战胜困难的精神;在游览昭苏的美景时,可以加入昭苏县灯塔知青馆这一红色景点,传播他们奉献青春、建设发展新疆的历史"可知,“独库公路修建艰难过程时传播灯塔知青精神”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C
20.ABC.恰当;
D.不恰当,材料一强调了真实的场域和红色故事传播的作用,凸显了红色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但是,并没有阐明红色文化区域性的理论特质和实践品格。
故答案为:D
21.课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英勇奋斗、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可知,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红色文物。其造型高大庄重,展示了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以及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参观时,我们可以了解并感受人民英雄的英勇、爱国、团结向上的精神品质,心生敬意。可见,红色文物是将抽象的精神品质转化为具体实际的鲜活教材。
故答案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红色文物。其造型高大庄重,展示了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以及先烈们的光辉业绩。②参观时,我们可以了解并感受人民英雄的英勇、爱国、团结向上的精神品质,心生敬意。可见,红色文物是将抽象的精神品质转化为具体实际的鲜活教材。
(2024·乌鲁木齐模拟)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昆仑石
冯文超
①走进昆仑山口,我们就被那巍峨苍莽的山势所震撼,群峰巉立,突兀高峻,上干云霄。四季不化的冰凌雪雾,让昆仑山的磅礴里又多了几分清冽。哦,真不愧是“万山之祖”,让人惊叹不已!
②这山看上去没有一点植被,只有岩石和岩石的组接,如巨人雄壮的骨骼;石沟深壑,绝无柔和线条;山山相依,如削如攒,挺拔峥嵘。
③那么就进山吧!
④顺着109国道,从一个叫南山口的地方走进去,这一路,看吧!群峰相连,峰回路转,相迎相送,虽海拔高度不一,但都是巍峨巨石筑成的山体。山石大多呈青灰、赭黄、赭红色,给人感觉如翻阅时间久远的巨型线装书册,又有朱笔勾画。这样一页一页地读着,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个个历史身影,峨冠博带的屈原大夫也飘然而来,曳袖长吟《九歌》:“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⑤与我们正在行走的青藏公路平行的,是那条青藏铁路,锃亮的钢轨上跳动着耀眼的光。这两条天路齐头并进,如长梯向昆仑山深处延伸……我注意到,那覆着积雪的铁路路基,是由一块块道砟组成,同行的铁路工务部门的同志说来自昆仑石,而公路也是由小小石渣铺底。
⑥哦,昆仑山是它们的母体。
⑦记得以前我去过山下的一个叫南山口的采石场。那是生产道砟的地方,工人告诉我,昆仑山石大多为青麻岩,坚硬度仅次于花岗岩石,是做铁路道砟的好材料。拿起两块石头相撞,顿有钢铁铿锵之声,由于它坚硬无比,粉碎机的钢板经常被崩坏,而粉碎时,那响声真是惊天动地,震耳欲聋;那石烟滚滚,飞向天空,颇像浓烈呛嗓的硝烟。就是这一块块坚硬的昆仑之石,托起了这长长的钢轨和公路,托起了几代人的梦想。
⑧天气本来晴朗,转而就阴了,不久便雪雾弥漫。昆仑群峰顿时被一片烟雪所笼罩,一切都朦胧迷茫起来,气温骤然下降。而平常天晴时,太阳紫外线之强,同样令人咋舌。对于昆仑群山,这气候仿佛就是个淬火炉,铸就了昆仑坚硬的骨骼。
⑨我们在昆仑山的深处歇脚。那里有个铁路工点,走进去,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是那院子里摆着许多昆仑石。这里终年风雪为伴,缺氧寒冷,走路快了都会气喘。维护这条天路,辛苦可想而知。工区的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这里的气候很难种植物,却摆了不少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昆仑石,乳白色、深青色、褐黄色,摆在那儿,让你驰骋想象。有的石头上边画着牦牛、藏羚羊等动物,它们应该是这些铁路工人的唯一邻居。你别说,画得很像,那牛犄角,那蹄,画得都很可爱,惟妙惟肖,特别是那绒毛,长长的,飘起来,真像活了一样。望着,感叹着,我们忘记了呼啸的风雪和彻骨寒冷,心里热乎乎的,满是敬佩。
⑩我有疑问,这么坚硬、沉重、如钢似铁的昆仑石,是怎么搬到工区院子里的?面容黢黑的工人回答我,是用机械和人力。他们说得很平淡,只微微笑。
这些昆仑石边还有一条小路,那是无数小小昆仑石砌成的。那些小石头晶莹光滑,十分可人,远望犹如一条漂亮的珍珠项链。工人说这些小石头是从旁边清冽湍急的昆仑河里捞出来的,它们都经过雪水的磨砺洗礼。
搅天雪花继续急匆匆地飘洒着。忍着强烈的高原反应,我们又开车上路了。穿过辽阔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来到唐古拉山口,这是天路的最高点。
雪停了,灿烂阳光倾泻下来,无数白云飞渡、缭绕在湛蓝深邃的天空,如织锦缎,好壮观啊!比起昆仑,唐古拉山似显低矮,但地表是升高了!民谚讲:“昆仑险,唐古拉高。到了唐古拉,伸手把天抓。"站在这里,觉得脚下虚虚的,心脏有往外扯的感觉,同行者都受不了了,急忙把氧气管插进鼻孔……
忍着头痛欲裂的高原反应,我们艰难地来到最高点的一座石碑前,碑侧红字注明: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点5072米。
碑上有密密嵌文,红漆描就,断断续续读出:“……建青藏铁路……虽历人世之艰险,然以人之本……他们金戈铁马、铺铁路以攀昆仑……为青藏筑钢铁坦途,功高昆仑。”
无数昆仑石托起的这条铁路,铺在这地球上,在阳光下发出光彩,犹如璀璨珍宝。仰望,一只雄鹰在雪后湛蓝的高空中翱翔,翱翔……
那一刻,我仿佛读懂了这一块块昆仑石。
22.文章以“我"的视角变化不断推进。根据提示,补全下面的内容。
23.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4.第⑦段写从前往事,有人认为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25.一位诗人这样写道:“一石天然似有魂,灵身原自出昆仑。”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魂"字的理解。
【答案】22.看到巍峨苍茫、磅礴清冽的昆仑山|停留在昆仑山深处
23.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比作巨人的骨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昆仑山的雄壮;②用否定词“绝无”,将“雄壮的骨骼"与“柔和线条”形成对比,形象地刻画出昆仑石的坚硬;③“相依"削”“攒"等动词精准地描绘出重峦叠嶂的险峻,短句的排列使昆仑山挺拔峥嵘的形象跃然纸上。
24.不能删去。第⑦段采用插叙的手法,介绍了昆仑山石坚硬无比的特点,点明昆仑石的重要价值,为下文写铁路工人的精神做铺垫。
25.①昆仑石的“魂”,是其坚硬无比的特点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②昆仑石的“魂"是铁路工人在艰苦环境中苦中作乐、热爱生活的态度;③昆仑石象征着建设者甘于奉献、不畏艰险和坚毅不屈的精神。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我们就被那巍峨苍莽的山势所震撼,群峰巉立,突兀高峻,上干云霄。四季不化的冰凌雪雾,让昆仑山的磅礴里又多了几分清冽”,①概括为:看到巍峨苍茫、磅礴清冽的昆仑山;结合“我们在昆仑山的深处歇脚”,②概括为:停留在昆仑山深处。
故答案为:看到巍峨苍茫、磅礴清冽的昆仑山|停留在昆仑山深处
2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这山看上去没有一点植被,只有岩石和岩石的组接,如巨人雄壮的骨骼;石沟深壑,绝无柔和线条;山山相依,如削如攒,挺拔峥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比作巨人的骨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昆仑山的雄壮。用否定词“绝无”,将“雄壮的骨骼”与“柔和线条"形成对比,形象地刻画出昆仑石的坚硬。“相依”“削"攒”等动词精准地描绘出重峦叠嶂的险峻,短句的排列使昆仑山挺拔峥嵘的形象跃然纸上。
故答案为: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比作巨人的骨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昆仑山的雄壮;②用否定词“绝无”,将“雄壮的骨骼”与“柔和线条"形成对比,形象地刻画出昆仑石的坚硬;③“相依”“削"攒”等动词精准地描绘出重峦叠嶂的险峻,短句的排列使昆仑山挺拔峥嵘的形象跃然纸上。
2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首先回答:不能删.去,然后分析原因。结合“那是生产道砟的地方,工人告诉我,昆仑山石大多为青麻岩,坚硬度仅次于花岗岩石,是做铁路道砟的好材料。拿起两块石头相撞,顿有钢铁铿锵之声,由于它坚硬无比,粉碎机的钢板经常被崩坏,而粉碎时,那响声真是惊天动地,震耳欲聋"分析,第⑦段采用插叙的手法,介绍了昆仑山石坚硬无比的特点,“就是这一块块坚硬的昆仑之石,托起了这长长的钢轨和公路,托起了几代人的梦想”点明昆仑石的重要价值,为下文写铁路工人的精神作铺垫。
故答案为:不能删去。第⑦段采用插叙的手法,介绍了昆仑山石坚硬无比的特点,点明昆仑石的重要价值,为下文写铁路工人的精神做铺垫。
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那是生产道砟的地方,工人告诉我,昆仑山石大多为青麻岩,坚硬度仅次于花岗岩石,是做铁路道砟的好材料。拿起两块石头相撞,顿有钢铁铿锵之声,由于它坚硬无比,粉碎机的钢板经常被崩坏,而粉碎时,那响声真是惊天动地,震耳欲聋"分析,昆仑石“魂”,是其坚硬无比的特点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面容黢黑的工人回答我,是用机械和人力。他们说得很平淡,只微微笑"分析,昆仑石的“魂”是铁路工人在艰苦环境中苦中作乐、热爱生活的态度;结合“建青藏铁路......虽历人世之艰险,然以人之……他们金戈铁马、铺铁路以攀昆仑……为青藏筑钢铁坦途,功高昆仑"无数昆仑石托起的这条铁路,铺在这地球上,在阳光下发出光彩,犹如璀璨珍宝。仰望,一只雄鹰在雪后湛蓝的高空中翱翔,翱翔……”分析,昆仑石象征着建设者甘于奉献、不畏艰险和坚毅不屈的精神。
故答案为:①昆仑石的“魂”,是其坚硬无比的特点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②昆仑石的“魂”是铁路工人在艰苦环境中苦中作乐、热爱生活的态度;③昆仑石象征着建设者甘于奉献、不畏艰险和坚毅不屈的精神。
26.(2024·乌鲁木齐模拟)请以“▲,就在眼前"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将标题补充完整;
⑵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⑶不少于600字;
⑷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答案】幸福,就在眼前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情,幸福是一种体验;幸福是书山寻宝,幸福是亲近自然,幸福是互助与奉献;幸福是父亲送来的一顶草帽,幸福是妈妈传来的一声呼唤,幸福是朋友捧上的一束鲜花。仔细回味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才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眼前。
早上起床,头晕晕乎乎的,但没怎么在意就去上学了。坐在教室里,头更晕了,感觉天旋地转的,脸色也变得煞白。同桌察觉到我的不对劲,紧张地问我怎么了,我挤出笑对她说没事,头晕,可能是发烧了。她听了,就用手摸摸我的额头,吓了一跳,说我的头很烫。后来,她去帮我请假,带着我去医院,在她的宿舍里,她把药递给我,又端给我一杯热水。我望着她眼中关心的神色,心里暖暖的。那一瞬间,我是幸福的。
小时候,过马路时都是母亲拉着的。有一次,陪母亲上街买东西。回去时,我们手中拎了很多东西。要过马路时,母亲把手中的袋子都用左手拿着,右手习惯性地拉起我的手向马路那边走去。看着被母亲紧紧握住的手,心里泛起一阵阵的涟漪。那一瞬间,我是幸福的。
放学了,天空却下起了雨。早上匆匆忙忙地到学校时才发现忘记了带伞。我叹了一口气,在走廊上来回踱步。这时,一位老师拿着一把伞朝我走来。我礼貌性向老师打招呼,老师问我怎么还不回家,是不是忘了带伞了,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嗯”了一声。老师笑了笑,把手中的伞递给我,说:“这把伞你拿去用吧,我办公室里还有一把伞,快点回家吧,路上小心点。"我接过伞,笑着对老师说谢谢。伞上残留的老师手上的温度,使我的心也热热的。那一瞬间,我是幸福的。
回想着曾经的点点滴滴,强烈的幸福感顿时涌上心头。心,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暖流。原来,我一直被幸福包围着。我笑了,发自内心的笑,发自内心的,幸福的笑。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中心话题是“▲,就在眼前”,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体裁为记叙文。关键在于补充完整题目中的空白部分,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展现所填内容就在眼前的主题。
【题干分析】:“就在眼前"强调了一种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感觉。需要思考什么东西或者情感被认为是原本以为遥远但实际上就在眼前的。比如,幸福就在眼前,可能我们平时总是在忙碌中追求远方的目标,而忽略了身边已经存在的幸福;爱就在眼前,也许家人、朋友的关爱一直围绕着我们,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感受。明确所填的内容具体是什么。可以是一种情感,如幸福、爱、温暖等;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如成功、希望、美景等。例如,幸福就在眼前,可以描述一些生活中的小确幸,如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温馨场景、朋友的一句关心的话语等。可能会出现题目补充不恰当,导致文章主题不明确;在叙述事件时可能会过于平淡,缺乏细节描写,不能很好地展现“就在眼前”的感觉;也可能会出现详略不当,对“就在眼前"的体现不够突出。开头可以设置悬念,引出所填的内容就在眼前的主题,也可以用一个场景描写来吸引读者。事例素材可以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选取,结尾可以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所填内容就在眼前,并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珍惜之情。
【立意提取】:幸福,就在眼前。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如与家人的互动、帮助他人等,体现幸福其实一直围绕在我们身边。希望,就在眼前。讲述在困境中看到的一丝曙光,或者通过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展现希望并不遥远。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1/1新疆乌鲁木齐市经开区2024年中考语文三模考试试卷
(2024·乌鲁木齐模拟)当五四运动的旗帜飘扬在天安门广场时,擎旗屹立的正是青年一代;当抗战烽火燃烧在中华大地,奋起反抗的正是青年一代;当建国初期国际形势风云变换时,勇担使命的正是青年一代;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大江南北,踊跃争先的正是青年一代……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从不是单纯地被裹挟在时代大潮里的一颗石子,而是历史的参与者、奉献者、铸造者。每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走到转折点或是交叉口时,总少不了中国卓越青年的身影,他们挣脱羁绊,以平凡之躯书写着____的精神篇章。
1.请用正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屹立(qǐ)B.裹挟(xiá)
C.卓越(zhuō)D.羁绊(jī)
3.下列词语中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烽火B.风云变换C.铸造D.踊跃
4.填入文中横线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机勃勃B.富丽堂皇C.可歌可泣D.触目伤怀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是西汉历史学家,其著作《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余年的史事。
B.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等。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自由颂》《致恰达耶夫》是其代表作。
D.“长河落日圆”中“长河"是长江。“社稷”代表国家,“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6.(2024·乌鲁木齐模拟)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内容或主题古诗文名句出处
好景须细赏①晴川历历汉阳树,___。崔颢《黄鹤楼》
②,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诗意显豪迈③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抱负应远大⑤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⑥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24·乌鲁木齐模拟)【活动一】“语"林漫步;绿谷中学将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7.传统文化社团在全校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统计图。请简要说说你的发现。
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类别的感兴趣度
8.主持人小文撰写了一段开场词,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历史文化遗产蕴含丰厚精神财富
②在经史子集里激荡“经世致用"的情怀
③就越能在更高层次礼敬中华文明、延续文化基因
④在甲骨书简上感受“弦歌不绝”的传承
⑤物质有形,精神不朽
⑥越能从中汲取精华和智慧,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
A.⑤④②①⑥③B.①②④⑤⑥③
C.⑤⑥③①②④D.①⑤③⑥④②
9.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为本次活动写一句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语。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中国的文化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2024·乌鲁木齐模拟)【活动二】品读经典
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记录了作者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客观评价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
B.《骆驼祥子》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作者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散发着浓浓的“京味儿"。
C.《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十三篇,介绍了《说文解字》《战国策》《山海经》等经典著作。
D.《儒林外史》一书中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而是通过刻画众多的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11.班级即将举办以“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推荐会。请你从以下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原著中主人公的经历,撰写推荐语。(不少于50字)
《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
12.阅读一部经典,可以运用阅读卡片来丰富积累。请补充完成下面的阅读卡片。
作品积累内容
《海底两万里》鲨鱼掉转头来,翻转身子,正准备把采珠人拦腰咬断。突然间,我便觉得蹲在我身旁的①霍地站直身子,举着匕首,朝那大怪物直扑过去,与它展开了顽强的搏斗。
《艾青诗选》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②的使者
《朝花夕拾》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③,是徐伯荪的学生。
《水浒传》④____________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
13.(2024·乌鲁木齐模拟)古代诗歌阅读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点题,“客路青山外"诗人想象即将踏上青山之外的驿道,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颔联中“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C.颈联描绘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在景物和节令的描绘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前三联,诗人自然地想将眼前之景写成书信,让北归的大雁捎去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024·乌鲁木齐模拟)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选自《贤弈编》)
1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应当
B.治经为博士邪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C.及鲁肃过寻阳及:到,等到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知晓事情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层次分明,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再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笔墨生动,从正面表现了孙权劝学有成效,这也是全文最精彩之处。
C.本文详写孙权、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吕蒙学习的具体过程并未展开,体现了记事简练的特点。
D.本文人物性格鲜明,孙权的循循善诱、吕蒙的坦率直爽、鲁肃的真诚爱才都在文中得到表现。
17.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B.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C.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D.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18.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的故事,但结局不同。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2024·乌鲁木齐模拟)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种深沉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的自信,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红色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文化自信有着密切的关系。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红色文化中包含着自信自强的精神内核,在传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人们会潜移默化地将其精神内核内化于心,并在生活中表现出对文化的自信心。传承红色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
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能够提气强神,有利于补足人们的精神之“钙”,有利于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从而使其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学习的最好方式之一便是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内涵。红色文物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存,是红色人物、英雄事迹的鲜明标识,是厚植人们爱国情怀、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将抽象的精神品质转化为具体实际的鲜活教材。实地游览红色景点、了解红色故事,能够起到震撼感官、启迪心灵的作用,提升人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摘编自《时代报告》2024年2月第524期)
【材料二】
从星星峡到喀什人民广场,沉淀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的红色资源是新疆精神文化的灵魂,是红色基因在新疆大地上的深刻烙印。
新疆地域广阔,区位条件独特,红色资源丰富。托里革命烈士陵园、小白杨哨所等红色资源,展现出卫国戍边、无私奉献的戍边精神。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充分体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八路军驻疆办事处、毛泽民故居彰显着紧密团结、守望相助的精神。克拉玛依市1号井景区、马兰基地等红色资源表现出新疆人民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精神。
不论是物质层面的革命遗迹、历史纪念馆等,还是实践过程中所传递出的革命精神,都成为静态的、历史的物,也表现为动态的、鲜活的、时代的精神。正如马兰精神、兵团精神等。
新疆红色资源既展现出红色资源的普遍特性,与中国大地上的红色资源一脉相承,同时又与特定的区域区情相结合,表现出独特的性质,呈现出普遍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理论特质和实践品格。我们应注重对新疆红色资源蕴含的精神进行凝练,让凝聚丰富内涵的红色资源大多形成精神内核,就如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一般,使红色资源具有整体性特征。最终,我们将精神内涵凝结成精炼的语言,提取能够代表和反映出新疆红色资源整体面貌的精神实质和内涵,推动新疆红色资源的广泛传播。我们可以在游客参观独库公路的自然风光过程中加入乔尔玛独库公路烈士纪念碑这一景点,向各地游客介绍独库公路修建的艰难过程,修路官兵及工人所展现的不畏艰苦、战胜困难的精神;在游览昭苏的美景时,可以加入昭苏县灯塔知青馆这一红色景点,传播他们奉献青春、建设发展新疆的历史。
(摘编自《西部学刊》2023年第4期)
19.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只要潜移默化地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内化于心,就能在生活中表现自己对文化的自信心。
B.文化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像实地游览红色景点、了解红色故事一样,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内涵。
C.新疆的红色资源不仅有革命遗迹、历史纪念馆等,还有革命精神,这都是新疆精神文化的灵魂。
D.我们要让新疆红色资源更具有整体性特征,如介绍独库公路修建艰难过程时传播灯塔知青精神。
20.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提及了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说明了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意义,介绍了文化学习的方式,肯定了红色文物的作用和价值。
B.材料二列举了新疆的诸多红色资源,提出要凝练红色资源精神,让丰富内涵的红色资源大多形成精神内核,使红色资源具有整体性特征。
C.实地游览红色景点能提升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通过新疆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可以体悟到爱国爱疆、甘于奉献、守望相助等精神。
D.两则材料都强调了真实的场域和红色故事传播的作用,凸显了红色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阐明了红色文化区域性的理论特质和实践品格。
21.材料一中提到,红色文物是将抽象的精神品质转化为具体实际的鲜活教材。结合课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说说你对这一点的理解。
(2024·乌鲁木齐模拟)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昆仑石
冯文超
①走进昆仑山口,我们就被那巍峨苍莽的山势所震撼,群峰巉立,突兀高峻,上干云霄。四季不化的冰凌雪雾,让昆仑山的磅礴里又多了几分清冽。哦,真不愧是“万山之祖”,让人惊叹不已!
②这山看上去没有一点植被,只有岩石和岩石的组接,如巨人雄壮的骨骼;石沟深壑,绝无柔和线条;山山相依,如削如攒,挺拔峥嵘。
③那么就进山吧!
④顺着109国道,从一个叫南山口的地方走进去,这一路,看吧!群峰相连,峰回路转,相迎相送,虽海拔高度不一,但都是巍峨巨石筑成的山体。山石大多呈青灰、赭黄、赭红色,给人感觉如翻阅时间久远的巨型线装书册,又有朱笔勾画。这样一页一页地读着,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个个历史身影,峨冠博带的屈原大夫也飘然而来,曳袖长吟《九歌》:“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⑤与我们正在行走的青藏公路平行的,是那条青藏铁路,锃亮的钢轨上跳动着耀眼的光。这两条天路齐头并进,如长梯向昆仑山深处延伸……我注意到,那覆着积雪的铁路路基,是由一块块道砟组成,同行的铁路工务部门的同志说来自昆仑石,而公路也是由小小石渣铺底。
⑥哦,昆仑山是它们的母体。
⑦记得以前我去过山下的一个叫南山口的采石场。那是生产道砟的地方,工人告诉我,昆仑山石大多为青麻岩,坚硬度仅次于花岗岩石,是做铁路道砟的好材料。拿起两块石头相撞,顿有钢铁铿锵之声,由于它坚硬无比,粉碎机的钢板经常被崩坏,而粉碎时,那响声真是惊天动地,震耳欲聋;那石烟滚滚,飞向天空,颇像浓烈呛嗓的硝烟。就是这一块块坚硬的昆仑之石,托起了这长长的钢轨和公路,托起了几代人的梦想。
⑧天气本来晴朗,转而就阴了,不久便雪雾弥漫。昆仑群峰顿时被一片烟雪所笼罩,一切都朦胧迷茫起来,气温骤然下降。而平常天晴时,太阳紫外线之强,同样令人咋舌。对于昆仑群山,这气候仿佛就是个淬火炉,铸就了昆仑坚硬的骨骼。
⑨我们在昆仑山的深处歇脚。那里有个铁路工点,走进去,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是那院子里摆着许多昆仑石。这里终年风雪为伴,缺氧寒冷,走路快了都会气喘。维护这条天路,辛苦可想而知。工区的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这里的气候很难种植物,却摆了不少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昆仑石,乳白色、深青色、褐黄色,摆在那儿,让你驰骋想象。有的石头上边画着牦牛、藏羚羊等动物,它们应该是这些铁路工人的唯一邻居。你别说,画得很像,那牛犄角,那蹄,画得都很可爱,惟妙惟肖,特别是那绒毛,长长的,飘起来,真像活了一样。望着,感叹着,我们忘记了呼啸的风雪和彻骨寒冷,心里热乎乎的,满是敬佩。
⑩我有疑问,这么坚硬、沉重、如钢似铁的昆仑石,是怎么搬到工区院子里的?面容黢黑的工人回答我,是用机械和人力。他们说得很平淡,只微微笑。
这些昆仑石边还有一条小路,那是无数小小昆仑石砌成的。那些小石头晶莹光滑,十分可人,远望犹如一条漂亮的珍珠项链。工人说这些小石头是从旁边清冽湍急的昆仑河里捞出来的,它们都经过雪水的磨砺洗礼。
搅天雪花继续急匆匆地飘洒着。忍着强烈的高原反应,我们又开车上路了。穿过辽阔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来到唐古拉山口,这是天路的最高点。
雪停了,灿烂阳光倾泻下来,无数白云飞渡、缭绕在湛蓝深邃的天空,如织锦缎,好壮观啊!比起昆仑,唐古拉山似显低矮,但地表是升高了!民谚讲:“昆仑险,唐古拉高。到了唐古拉,伸手把天抓。”站在这里,觉得脚下虚虚的,心脏有往外扯的感觉,同行者都受不了了,急忙把氧气管插进鼻孔……
忍着头痛欲裂的高原反应,我们艰难地来到最高点的一座石碑前,碑侧红字注明: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点5072米。
碑上有密密嵌文,红漆描就,断断续续读出:“……建青藏铁路……虽历人世之艰险,然以人之本……他们金戈铁马、铺铁路以攀昆仑……为青藏筑钢铁坦途,功高昆仑。"
无数昆仑石托起的这条铁路,铺在这地球上,在阳光下发出光彩,犹如璀璨珍宝。仰望,一只雄鹰在雪后湛蓝的高空中翱翔,翱翔……
那一刻,我仿佛读懂了这一块块昆仑石。
22.文章以“我”的视角变化不断推进。根据提示,补全下面的内容。
23.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4.第⑦段写从前往事,有人认为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25.一位诗人这样写道:“一石天然似有魂,灵身原自出昆仑。"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魂”字的理解。
26.(2024·乌鲁木齐模拟)请以“▲,就在眼前"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将标题补充完整;
⑵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⑶不少于600字;
⑷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2.D
3.B
4.C
5.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作家作品;字体书写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⑵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
⑶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⑷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⑸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解答时,将“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用正楷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即可。
故答案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2.A.有误,“屹立"中的“屹”应读作“yì";
B.有误,“裹挟”中的“挟"应读作“xié”;
C.有误,“卓越"中的“卓”读作“zhuó";
D.正确。
故答案为:D
3.ACD.正确;
B.有误,“风云变换”中的“换"应写作“幻”。
故答案为:B
4.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或充满活力。富丽堂皇:形容建筑、场面或陈设华丽而有气势。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扬,令人感动得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感到悲伤。结合语境可知,形容精神篇章,填“可歌可泣"更合适。
故答案为:C
5.ABC.正确。
D.有误,“长河落日圆”中“长河"指黄河。
故答案为:D
6.【答案】芳草萋萋鹦鹉洲;清荣峻茂;长风破浪会有时;便引诗情到碧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萋、峻、霄、缘。
故答案为:芳草萋萋鹦鹉洲;清荣峻茂;长风破浪会有时;便引诗情到碧霄;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答案】7.①一半以上的中学生对书法或国画、民族音乐和乐器、古典诗词等类别的传统文化感兴趣,其中书法或国画类别最多;②玉器或瓷器、传统节日及习俗类感兴趣度相近,且比前三项的感兴趣度低;③对于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和著作,以及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病宣传周活动
- 高中毕业典礼学生代表讲话稿5篇
- 职业规划的评估与调整(合集5篇)
- 污泥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 硬笔书法横教案7篇
- 动画短片问卷调查
- 山林赠送合同书
- 服装物流司机招聘合同
- 工业园区车位租赁协议样本
- 四上《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 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手册
- 最新患者用药情况监测
- 试桩施工方案 (完整版)
- ESTIC-AU40使用说明书(中文100版)(共138页)
- 河北省2012土建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含定额总说明)解读
- 中工商计算公式汇总.doc
- 深圳市建筑装饰工程消耗量标准(第三版)2003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 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工方案
- 恒温箱PLC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 176033山西《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