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洞中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考试试卷_第1页
停洞中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考试试卷_第2页
停洞中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考试试卷_第3页
停洞中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考试试卷_第4页
停洞中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考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停洞中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考试试卷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考试试卷

一、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1.(2023八上·从江月考)沿着曲折的石桥向池心水阁漫步而去,那飞檐朱漆,巧妙绝伦,即使被粉刷过多次也掩不住百年的沧桑。它像一位hè①____发童颜的老者,泰然注视着鱼贯而入的俗客。也许这里曾停泊着沉静清澈的心灵,也许这里曾积淀着淡泊悠然的生活原味,可水阁仅在扮演一个歇脚点的角色。我看见它幽深的倒影皱着眉头,似在哀叹那不被人理解的jìmò②____。

园里最多的是典雅错落的亭台轩榭。杜牧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可以很好地拿来作注脚。那静坐雕花木椅上,沏一杯香茗,捧一卷书细读的安mì③____充实,那“明月楼高独倚”的清静心绪,那“萧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的闲淡自适,是多么令人忌妒的生活。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巧妙绝伦B.沧桑C.亭台轩榭D.忌妒

【答案】(1)①鹤;②寂寞;③谧

(2)D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1)①hè发童颜——鹤发童颜;②jìmò——寂寞;③安mì充实——安谧充实

(2)“忌妒”的意思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可改为“美慕"。

故答案为:①鹤;②寂寞;③谧;D

【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2.(2023八上·从江月考)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采桑子》)

②它有极强的生命力,,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茅盾《白杨礼赞》)

③争渡,争渡,___。(李清照《如梦令》)

④风休住,___(李清照《渔家傲》)

⑤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相见欢》)

⑥,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⑦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___,。

⑧杜牧《赤壁》中,诗人大胆假设,提出异于常人的历史观的句子是:___,___。

【答案】①绿水逶迤;②磨折不了;③惊起一滩鸥鹭;④蓬舟吹取三山去!;⑤倚清秋。⑥烽火连三月;⑦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逶、迤、鹭、蓬

故答案为:①绿水逶迤;②磨折不了;③惊起一滩鸥鹭;④蓬舟吹取三山去;⑤倚清秋;⑥烽火连三月;⑦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3.(2023八上·从江月考)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和童话集《稻草人》。

B.手卷,裱成横幅的书画长卷,只供案头观赏,能卷舒,不能悬挂。

C.科学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D.《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南宋风俗画,是南宋画家张择端仅有的存世精品。

【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张择端为北宋画家。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2023八上·从江月考)整本书阅读

4.鲁迅评价《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读来很有趣,也很有益。下列语段中说的“它"是

它的歌声是“格里—依—依”“格里—依—依"这种缓慢而柔和的声音,唱起来还微微发颤,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你一听就会猜想到它的振动膜是极其细薄而宽大的。如果它待在叶丛中无人惊扰的话,它的声音就不会变化,但稍有动静,这位歌手便立即改用腹部发声。

A.蝈蝈B.绿螽斯C.意大利蟋蟀D.蝉

5.你怎样理解新闻记者白修德对《红星照耀中国》的书评“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答案】4.C

5.答案:白修德用形象的比喻肯定了《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的巨大成就。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作比,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第一次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斯诺是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4.A.蝈蝈——蝈蝈虽然也是昆虫,但语段中描述的“格里—依—依”的歌声以及振动膜的特征,并不完全符合蝈蝈的鸣叫特点。

B.绿螽斯——绿螽斯虽然也是能发声的昆虫,但语段中的描述更偏向于一种特定且细致的鸣叫方式,绿螽斯并不完全符合。

C.意大利蟋蟀——意大利蟋蟀的鸣叫特点与语段中描述的“格里—依—依"的歌声相似,且文中提到的振动膜细薄而宽大,以及它在受到惊扰时改用腹部发声的特点,都与意大利蟋蟀的习性相吻合。

D.蝉——蝉的鸣叫通常较为响亮且持续,与语段中描述的缓慢而柔和、带有微微发颤的歌声不符。故答案为:C

5.白修德把斯诺对《红星照耀中国》中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比作“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生动形象肯定了《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的巨大成就。因为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故答案为:白修德用形象的比喻肯定了《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的巨大成就。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作比,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第一次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斯诺是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2023八上·从江月考)现代文阅读

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

刘华成

①吊脚楼的独特魅力展现了土家族人随性、积极的民族心态和豁达、开朗的民族心理。

②吊脚楼作为土家族特有的建筑模式,是土家族审美文化的代表之一。首先是吊脚楼的自然美,吊脚楼的制材主要以木材和石块为原料,抛去了现代化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利用天然的原材料,显现出绿野仙踪的梦幻场景。民间建筑一般分为四种审美风格,一是京城威势型,这是属于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的审美模式,强调的是血亲人伦、现世事功、道德理性,遵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所以这一类建筑多严肃低沉。二是佛寺香火型,这是属于佛教型的审美文化,这一类侧重于佛寺的建设,重视佛像的建造和装饰,以方便于敬拜佛神。三是庭院精神型,这一类属于士人型的审美文化,现今主要体现在江浙一带,代表性的建筑就是著名的苏州园林。四是山林淡雅型,这类属于道家型审美文化,也就是吊脚楼所属的类别建筑。道家以道为至高信仰,认为无形无象、玄之又玄、只可意会无法言说。道教认为道法自然,要珍爱生命,珍爱自然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自然之美,实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吊脚楼就是大自然和土家儿女智慧的结晶,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没有那么多的书卷气息,坐落在山间,云雾缭绕,更多的是大自然赋予的纯真之美。

③其次是吊脚楼整体的群落之美。现在的吊脚楼大多都是群落而居,很少有单立者,这种聚居模式促使了吊脚楼在景观上的整体美。由于土家族是以群落而居,必定其住宅都是聚集,这种客观性造成了建筑偶然的群落之美。这种群落景观需要从远处或高处将多个单体组成整体,建筑整体与周围的生态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再进行一次景观构造,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之美,这样将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一体,更加富有意境。例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保存相对完好的熊家大院吊脚楼群就是鲜活的例证,全村有四十多户人家,是土家族熊氏家族聚居地。熊家大院拥有30多栋保存完好的吊脚楼。其干栏式建筑集吊脚楼形体美、空间美和轮廓美一体,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堪称石柱土家族吊脚楼群之最。熊家大院依山傍水,这里的土家人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土家人生活。

④尔后就是吊脚楼个体的美。在经过整体性的观赏之后,由远及近,整体之后是各种不同外形、不同结构、不同风格的吊脚楼个体。平方型、半吊型、全吊型,半坡而居、傍水而依,各具特色。每家每户室内外的装饰也完全不一样。从屋脊造型到梁柱、走廊栏杆、挑枋头、支柱的下端,再到檐板和门窗的装饰和石柱的基部,土家人都特别讲究装饰和雕刻的艺术,这些都凝聚了土家人的智慧。吊脚楼上的门窗雕刻装饰造型生动多变,题材丰富多彩,不同的图案、不同的构造都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吊脚楼的颜色、家具的摆设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生活习性和性格。有的家庭喜欢鲜活的颜色,吊脚楼则充满了靓丽颜色的装饰;有的家庭喜欢深沉,吊脚楼则以土家族传统的藏蓝为装饰色。

⑤最后就是以吊脚楼建筑为依托体现的土家儿女的生活之美。土家族民居作为土家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空间,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不同地方表现了不同的美。土家族以其独特而浓郁的乡土民族风情,拥有着独特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过“赶年”“哭嫁"、跳“摆手舞”,都是以吊脚楼为场域空间来展示,将土家族儿女淳朴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细节都一一展现了出来。

(有删改)

6.下列对这篇说明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采用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土家族吊脚楼的自然美、群落之美、个体的美。

B.吊脚楼是土家族审美文化的代表,是土家族特有的建筑模式。

C.本文最后介绍了以吊脚楼建筑为依托体现的土家族儿女的生活

之美。

D.土家人都特别讲究装饰和雕刻的艺术,装饰造型生动多变,题材丰富多彩。

7.下列不属于文章所列举的民间建筑的审美风格的一项是

A.京城威势型B.佛寺香火型C.异域型D.山林淡雅型

8.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9.结合本文及以下链接材料,说说苏州园林与土家族吊脚楼门窗雕刻与色彩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链接材料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答案】6.B

7.C

8.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数字,举“熊家大院吊脚楼群"的例子,具体说明了土家族吊脚楼具有群落景观和谐美的特点。

9.苏州园林门窗雕刻具有图案美,色彩淡雅;土家族吊脚楼门窗雕刻造型生动多变,题材丰富,风格各异,色彩或靓丽或深沉。原因在于苏州园林追求士人型的审美文化,而土家族吊脚楼追求道家型审美文化。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事物性说明文;分析说明对象特征;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将选项和文章内容进行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一定要忠实于原文。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子和文段意思,定位文本概念在文中的位置,查看上下文,仔细辨别分析,认真推敲,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3)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4)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6.ACD.正确;

B.文章说的是“吊脚楼作为土家族特有的建筑模式,是土家族审美文化的代表之一”,强调的是“之一”,B选项没有提到这一点,表述不够准确。

故答案为:B

7.ABD.正确;

C.不属于文章所列举的民间建筑的审美风格。

故答案为:C

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结合“例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保存相对完好的熊家大院吊脚楼群就是鲜活的例证”可知,这里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结合“全村有四十多户人家,是土家族熊氏家族聚居地。熊家大院拥有30多栋保存完好的吊脚楼"可知,这里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结合“其次是吊脚楼整体的群落之美”和“建筑整体与周围的生态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可知,这两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具体说明土家吊脚楼具有群落景观和谐美的特点。

故答案为: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数字,举“熊家大院吊脚楼群”的例子,具体说明了土家族吊脚楼具有群落景观和谐美的特点。

9.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结合材料中的“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可得:苏州园林门窗雕刻具有图案美,色彩淡雅。结合文本“吊脚楼上的门窗雕刻装饰造型生动多变,题材丰富多彩,不同的图案、不同的构造都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吊脚楼的颜色"靓丽颜色”“有的家庭喜欢深沉"可得:土家吊脚楼门窗雕刻造型生动多变,题材丰富,风格各异。结合文章第②段中的“三是庭院精神型,这一类属于士人型的审美文化,现今主要体现在江浙一带,代表性的建筑就是著名的苏州园林”可得:苏州园林追求士人型的审美文化。结合“四是山林淡雅型,这类属于道家型审美文化,也就是吊脚楼所属的类别建筑"可得:土家吊脚楼追求道家型审美文化。这是两者产生区别的原因。

故答案为:苏州园林门窗雕刻具有图案美,色彩淡雅;土家族吊脚楼门窗雕刻造型生动多变,题材丰富,风格各异,色彩或靓丽或深沉。原因在于苏州园林追求士人型的审美文化,而土家族吊脚楼追求道家型审美文化。

(2023八上·从江月考)蝉声嘹亮

凌泽泉

蝉声嘹亮,夏意正浓。自七月的枝头破窗而来,翠色的蝉声染绿了我们的枕席。

南来的熏风中,蝉声裹挟着刺目的阳光在枝柯间跳跃,欢快的节奏将天地间搅得热浪滚滚。蝉,倾注全部的热情,礼赞属于炎夏的这份激情,礼赞四季中阳光最为灿烂、空气最为炽热的盛夏。这声声清脆的蝉鸣,为时光镀上了金子般的光泽。

树木是蝉的产床,蝉将卵产在树上,及至第二年春,由蝉卵孵化而成的幼虫钻入泥土,依靠汲取植物根部的汁液求生,在地下生活十几年后,终于在一个酷热的夏日,顶破泥土。

钻出地面,身上沾着泥土微温的蝉,蜕去身上沉重的外壳,用触须去感知地表的热情,用乍睁的双眼惊喜地打量这万物蓬勃生长的尘世,毅然亮出自己的双翅,把轻盈的生命交给风,交给雨。

但,隐忍十几年黑暗而盼来光明的蝉,生命却只有短暂的五周时间。面对如此短暂的生命时光,蝉清楚地知道,这一分一秒当如金子般宝贵,既然无法延伸自己生命的长度,那就增加生命的厚度吧。蝉第一次飞上枝头,便迫不及待地亮开嗓门,歌唱阳光,歌唱大地,歌唱空气,歌唱这蓬蓬勃勃的天地万物。

振翅的那一刻,它啄破了十几年来的黑暗,使出了十几年来蓄积在心头的力量,登上葱郁的枝头,豪迈地翻开了生命的崭新册页。

它看到了绿油油的秧苗,齐刷刷地站在水田里,兴奋地沐浴着骄阳;它看到了逶迤的山峦静卧在蓝天白云之下,默默地享受着阳光的轻抚;它看到了耕作的农人正用勤劳的双手辛勤耕耘;它看到了紫燕翩飞,蜻蜓立于亭亭的荷叶之上;它看到了河水正埋头纺织着一朵朵欢快奔跑的浪花;它还看到万丈光芒正从草木之间蹑手蹑脚地走……这是多么恬静、多么美好的尘世啊,怎能不让它嗓门痒痒?

它俯耳倾听:禾苗拔节的声响那么清脆、那么热烈,枝叶舒展的节奏那么轻快、那么柔和,阳光拍打枝头的声响那么响亮、那么和悦,林间此起彼伏的鸟鸣那么婉转、那么动听……这是多么热情、多么明亮的尘世呀,怎能不让它心潮澎湃?

于是,顶着直铺下来的阳光,蝉发出了来到尘世的第一声欢叫,这一叫就像蓄了满坝的水突然决堤一般,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在枝头噼啪炸响。

这是对新生命的歌唱。十几年来,身陷厚重的泥土之中,吮吸着苦涩的汁液,承受着雨水的恣意浸泡和冰寒霜冷的煎熬,艰难地数着困苦时光的它,默默地品尝着孤独和寂寞,心中只存一个念头:有朝一日,定拱翻泥土,重见天日。

没有经历过寒冬,哪知春之温暖;没有囚身过黑夜,哪知光明之珍贵。在对光明漫长的求索中,很多同伴倒在了泥土之中,再也见不到光亮,而幸存下来的蝉却初心不改,矢志向前。突然,前方的一缕光亮点燃了心头的激情,于是它们毫不犹豫地从泥土中杀出,从而获得了新生。

新生是多么的不易啊,蝉没有理由停止歌唱。

蝉鸣浮在市声之上,垂挂在人们的窗前。在新生蝉的眼里和心里,这大好的时光是用一分一秒织成的啊。对于蝉来说,三十几天短短新生命里的一分一秒,都闪着金子般的光泽啊!

蝉叫得更欢了,这是它对这个世界的深情倾诉。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的人世间,该流淌着多少诗情画意啊,江河湖海的碧波荡漾里该装满多少浓情蜜意啊,芸芸众生你来我往中该充满多少深情厚谊啊……蝉知道,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要用自己的歌喉给这个缤纷的世界留下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谱写出一曲曲优美的乐章。

声声蝉鸣,叫热了夏季。炎夏以葱郁的绿波翠意给予回报,禾苗以拔节抽穗的方式给予应答,河流以欢快跳跃的浪花给予伴奏,草木以葳蕤繁茂的姿势给予感谢。

一朵朵白云俯下身子,在山峦之上盘桓良久,心中的梦对着满山的蝉鸣微微展开,在鼓着山风的小径上,捡起片片闪光的蝉鸣,悄悄裹进内心的深处,储存下经典的回响。

步入蝉声翻滚的小径,我仰着头,仔细打量着一只伏在枝柯间身材单薄的蝉,只见它薄薄的羽翼在急速地颤动,似是使出了全身的气力,来歌唱这宝贵的生命时光。

蝉鸣织就的金子般时光给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镶上了一道道金边。蝉鸣声声,其实也是在提醒人们:当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宝贵时光。

立于树下,静静地倾听着这明亮的蝉鸣,我要把它装进心田,在蝉儿离枝后,让它依然响亮在我的耳际。

(有删改)

10.抒情类散文的描写对象一般都具有丰富的寓意,请选出一个与本文的“蝉”寓意相似的一项

A.蜜蜂B.螳螂C.蚂蚁D.蚕蛹

11.本文作者认为蝉的歌声是激扬的、热烈的,但也有人认为蝉破土而出的那一瞬间生命便开始了倒计时,因此它的歌声应该是悲凉的,你怎样认为?请试着从蝉的角度描写蝉在破土而出、发出声音之时的内心活动。

12.将情感融于某个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联想将主观情感表达出来,是散文常用的手法,本文作者也借助“蝉"表情达意,下列不属于本文作者寄托的情感的一项是

A.感慨生命力的顽强B.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C.对清高之声的坚守D.强调要珍惜时间

13.运用修辞手法会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进行理解,下列两个句子哪个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

①蝉发出了来到尘世的第一声欢叫,这一叫就像蓄了满坝的水突然决堤一般,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在枝头噼啪炸响。

②蝉发出了来到尘世的第一声欢叫,这一叫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在枝头噼啪炸响。

【答案】10.D

11.(示例一)我认为蝉的歌声是激扬的、热烈的。内心活动:经历了十几年的蛰伏,终于看到了这美丽的世界,绿油油的秧苗,逶迤的山峦,辛勤耕耘的农人,哪一个不值得我赞颂?即使只有短暂的五周时间,我也要尽情赞颂!

(示例二)我认为蝉的歌声是悲凉的。内心活动:经历了十几年的黑暗,却只有短短五周的时间去欣赏这美丽的世界,就让我尽情地嘶鸣吧!然后带着这世间的美好,归于尘土。

12.C

13.①句的表达效果更好。原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蝉鸣比作“蓄了满坝的水突然决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鸣声音之大,震撼力之强,表达了作者对蝉鸣的赞美之情。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理解文章思想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需根据文章内容以及主旨思想作答。

(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10.A.“蜜蜂":蜜蜂辛勤采蜜,一生忙碌而充实,与蝉一样,生命虽然可能不长,但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充满热情地为生活努力,具有相似的寓意。

B.“螳螂”:螳螂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赋予一些特定的象征意义,但其与蝉在生命价值的体现和短暂而热烈的追求方面,没有明显的相似性。

C.“蚂蚁":蚂蚁通常象征着勤劳和团结,但在对生命的热烈追求和短暂而珍贵的展现方面,不如蜜蜂与蝉的寓意相近。

D.“蚕蛹”:蚕蛹更多地象征着蜕变和新生,重点在于形态的变化和成长的阶段,与蝉所体现的生命短暂而热烈追求的寓意差异较大。

故答案为:C

11.对于第一个问题“认为蝉的歌声是激扬的、热烈的,还是悲凉的”,需要我们结合文本对蝉的生命历程和表现的理解,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果认为是激扬热烈的,要强调蝉在短暂生命中展现出的积极和热情;如果认为是悲凉的,要突出蝉生命短暂且充满艰辛的特点。对于第二个问题“从蝉的角度描写内心活动”,则需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蝉在破土而出、发声时的心理状态,可能包含对光明的渴望、对生命的珍视、对未来的期待或者对命运的感慨等。在描写时要注意符合蝉的生命情境和文章所营造的氛围。故答案为:(示例一)我认为蝉的歌声是激扬的、热烈的。内心活动:经历了十几年的蛰伏,终于看到了这美丽的世界,绿油油的秧苗,逶迤的山峦,辛勤耕耘的农人,哪一个不值得我赞颂?即使只有短暂的五周时间,我也要尽情赞颂!

(示例二)我认为蝉的歌声是悲凉的。内心活动:经历了十几年的黑暗,却只有短短五周的时间去欣赏这美丽的世界,就让我尽情地嘶鸣吧!然后带着这世间的美好,归于尘土

12.A.文中描写蝉在地下隐忍多年最终破土而出,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作者可能借此感慨生命力的顽强。

B.文中描绘了夏日的美好景象以及蝉对世界的歌唱,可能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C.文中并未提及“清高之声"以及对其的坚守,所以该选项不属于作者寄托的情感。

D.文中强调蝉生命短暂却珍惜时光,歌唱不停,可能蕴含着作者强调要珍惜时间的情感。

故答案为:C

13.①句“蝉发出了来到尘世的第一声欢叫,这一叫就像蓄了满坝的水突然决堤一般,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在枝头噼啪炸响。”这里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蝉的第一声欢叫比作“蓄了满坝的水突然决堤”,形象地描绘出蝉鸣的响亮、突然和势不可挡的特点。这种比喻不仅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蝉鸣的震撼力,还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得整个句子更加生动、形象。相比之下,②句“蝉发出了来到尘世的第一声欢叫,这一叫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在枝头噼啪炸响。”虽然也表达了蝉鸣的响亮和势不可挡,但缺乏①句中的生动性和形象感。它没有通过具体的比喻来描绘蝉鸣的特点,使得句子显得相对平淡,不够引人入胜。故答案为:①句的表达效果更好。原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蝉鸣比作“蓄了满坝的水突然决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鸣声音之大,震撼力之强,表达了作者对蝉鸣的赞美之情。

(2023八上·从江月考)古代诗文阅读

小港渡者

[清]周容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②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③。"予愠为戏,趋行。

及半,小奚仆④,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注】①奚:书童。②木简束书:旧时一部书包括多册,上下各放一块木简,再用带子捆扎。③阖(hé):关闭。④仆:跌倒。⑤牡下:城门锁上了。牡,钥匙。⑥爽然:……

14.文章叙述了作者从小港到蛟川城的过程,下列选项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小书童背上捆扎着书册跟随“我”前往蛟州城→

B.夕阳西下时,“我们"离目的地大约还有两里路→

C.渡者的一番话语激励着“我们”喜悦地快步前行→

D.书童摔倒、书册散落,“我们"赶到时城门已锁

15.文章注释⑥“爽然”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后悔的样子”,另一种是“豁然开朗的样子”。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合理?请根据全文内容阐述理由。

1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

B.

C.

D.

【答案】14.C

15.(示例)解释为“豁然开朗的样子"更合理。“思渡者言近道”中的“思"表现作者在错过进城时间后,冷静思考渡者的提醒及事情的前因后果,豁然开朗,悟出“天下之以躁急自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最后发出由衷的感叹。

16.D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2)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参考译文】

庚寅年的冬天,我从小港出发打算到蛟川城去,让书童放上木简并用带子捆扎着书跟着我。当时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云雾环绕着山林,望向蛟川城大约还有两里多路,于是向船夫问道:“还能赶得上南门开吗?"船夫仔细看了看书童,回答道:“慢慢走,门还开着;快速行走,(城门)就关闭了。”我以为他是(拿我)开玩笑,心里很生气,就快步赶路。

(走)到了一半路程(的时候),书童跌倒,捆扎书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了,(他)哭哭啼啼没有马上起来,等我们收拾好书,把书捆扎好继续前进。城门已经锁上了。我(心里顿时)豁然开朗,想起船夫说的话合乎事理。天下因为急躁而导致失败,直到天黑也无处归宿的人,就和这一样啊,就和这一样啊

14.ABD.正确;

C.有误,根据“于愠为戏,趋行"可知,“喜悦地快步前行”错误。

故答案为:C

15.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予爽然"意思是:我若有所思(才觉得之前对摆渡人的看法是不对的)。爽然:豁然开朗的样子。作者在错过进城时间后,冷静思考渡者的提醒及事情的前因后果,豁然开朗,这才明白渡者的话的意思。

故答案为:(示例)解释为“豁然开朗的样子”更合理。“思渡者言近道"中的“思”表现作者在错过进城时间后,冷静思考渡者的提醒及事情的前因后果,豁然开朗,悟出“天下之以躁急自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最后发出由衷的感叹。

16.A.“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我从小港想要进入蛟川城。自:从。“自三峡七百里中":在三峡七百里之间。自:在。

B.“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吩咐小书童用木板夹好捆扎了一大叠书跟随着。以:用。“不以疾也":也不如它快。以:认为。

C.“时西日沉山”:当时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时:当时。“四时俱备":四季常存。时:季节。

D.“徐行之”:慢慢地行走。行:行走。“欣然起行":高兴地起身行走。行:行走。

故答案为:D

(2023八上·从江月考)定林①所居

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

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7.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林所居》中的“溪”蜿蜒曲折(弯曲)。

B.《定林所居》中的“山"高。

C.《二月四日作》中早春的“风”轻柔。

D.《二月四日作》中早春的“雪"已化尽。

18.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第一首诗中的“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第二首诗中作者又有怎样的心境呢?请简要分析。

【答案】17.D

18.答案:第二首诗中的“闲”字写出了诗人因贬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

愁绪。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忧国伤时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7.ABC.正确;

D.《二月四日作》中“瓦雪消残玉满沟"一句说明雪并未完全化尽,而是还有残雪,与D项中“早春的’雪’已化尽”相矛盾,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D

18.本题考查的是对诗人心境的分析。第一首诗《定林所居》中的“闲"字,通过描绘诗人在溪边放杖、依山而坐的悠闲场景,以及溪鸟山花与诗人共闲的意境,展现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第二首诗《二月四日作》中,虽然也有“闲”字,但诗人的心境却有所不同。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早春的清新景象,风轻柔,雪初融,飞蝶鸣鸠都显得那么得意。然而,在这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中,诗人却感到自己“闲愁"。这里的“闲愁”并非真正的闲适之愁,而是诗人因落职闲居而产生的无奈与苦闷。他看到自然界的万物都如此得意,而自己却只能闲居在家,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他的愁绪。因此,第二首诗中的“闲"字,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

故答案为:第二首诗中的“闲”字写出了诗人因贬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

三、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2023八上·从江月考)“天宫课堂"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授课教师”由中国航天员担任,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地面课堂共1000余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了现场活动。

19.“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于2022年4月16日圆满完成任务后回家,下面是小阳为他们写的一段欢迎词,其中有一处表达不妥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问题,请找出并修改。

①看!中国人的第八次太空之旅、飞天英雄的又一次集体远征,在这一刻成功落下帷幕。②你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又一次让祖国母亲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③你们,用熟练掌握的航天知识、飞天的勇气和综合素质,在茫茫太空中,镇定自若,熟练操作,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飞天任务,④迈出了我国航天事业中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大步!⑤你们是祖国的骄傲!⑥欢迎你们平安归来,你们辛苦了!⑦向你们致敬!⑧你们回来后要继续为祖国效力,建设祖国呀!

20.“天宫课堂”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具有现实意义,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B.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有利于学生增长见识,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D.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21.整合表格内容,续写下面关于“问天实验舱"的介绍。要求信息完整、简明连贯、文从字顺。

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着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运载工具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运载舱段问天实验舱

发射时间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发射地点文昌航天发射场

升空情况约495秒后,舱箭分离,问天实验舱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对接情况2022年7月25日3时13分,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形成“一”字构型

【答案】19.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改为:看,中国人的第八次太空之旅、飞天英雄的又一次集体远征,在这一刻成功落下帷幕。

第⑧句表达不妥,改为:希望我国的航天事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再创辉煌!(注意身份,语言得当,言之有理即可)

20.D

21.(示例)约495秒后,舱箭分离。问天实验舱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22年7月25日3时13分,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形成“一"字构型。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见解表述;语言得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将选项和文章内容进行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一定要忠实于原文。

(3)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1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是第①句,这里的“第八次太空之旅”和“飞天英雄的又一次集体远征"是两个并列的短语,应该使用顿号来分隔,而不是逗号。所以应改为:“看!中国人的第八次太空之旅、飞天英雄的又一次集体远征,在这一刻成功落下帷幕。”第⑧句:“你们回来后要继续为祖国效力,建设祖国呀!"这句话中,“回来后”的表述略显生硬,且“建设祖国呀"带有一种催促或命令的语气,不够温馨和尊重。可以修改为:“期待你们未来继续为祖国贡献智慧与力量,共筑中国梦!”

故答案为: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改为:看,中国人的第八次太空之旅、飞天英雄的又一次集体远征,在这一刻成功落下帷幕。第⑧句表达不妥,改为:希望我国的航天事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再创辉煌!(注意身份,语言得当,言之有理即可)

20.ABC.正确;

D.有误,“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是国际角度的意义,并非是对中小学生的现实意义。

故答案为:D

21.本题考查表格信息提炼整合、“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着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一句包含了表格中的运载工具、运载舱段发射时间和发射地点,只需将表格中的“升空情况"和“对接情况”直接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约495秒后,舱箭分离。问天实验舱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22年7月25日3时13分,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形成“一"字构型。

四、写作能力(60分)

22.(2023八上·从江月考)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请选取你最熟悉的一件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比如毛巾、牙刷、水杯、书包、自行车,也可以是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等,写一篇600—700字的说明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要抓住所介绍物品的特征。

语言要准确生动,具有说服力。

【答案】例文:

我的文具盒

我有一个精美的文具盒,它是我学习上的好帮手,也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文具盒整体呈长方形,长约20厘米,宽约8厘米,厚约3厘米。它的外壳是用塑料制成的,表面印着一只可爱的米奇图案。米奇头戴红色的帽子,身着黑色的燕尾服,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仿佛在向我问好。

打开文具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盒盖上的课程表。这使我能够提前做好学习准备,合理安排每天的课程。文具盒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比较浅,我通常会把常用的铅笔、钢笔、直尺等文具放在这里。下层空间较大,我会把橡皮、三角板、圆规等文具整齐地摆放在里面。

我的文具盒不仅外观精美,而且功能齐全。它的每一层都有独特的设计。上层有几个固定铅笔的小孔,能够让铅笔稳稳地站立,避免滚动。下层则有一个弹性绷带,可以固定较大的文具,防止它们在文具盒中晃动。

文具盒里的每一件文具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铅笔是我书写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它们细长的身躯在我的手中舞动,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字迹和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钢笔则用于书写正式的作业和文件,它的笔尖流畅,让我的字迹更加工整漂亮。直尺是测量和绘图的好帮手,它笔直的身躯能够帮助我画出准确的直线。橡皮则像一位“纠错大师”,能够迅速擦去我不小心犯下的错误。

这个文具盒陪伴我度过了许多美好的学习时光。它就像一个温馨的家,让我的文具们都有了自己的归宿。每当我打开它,看到那些摆放整齐的文具,就仿佛感受到了一种无声的鼓励,让我更有信心去面对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我非常珍惜这个文具盒,它不仅是我学习的好伙伴,更是我成长道路上的见证者。我相信,在它的陪伴下,我会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前行,收获更多的智慧和快乐。

这就是我的文具盒,一个普通却又不可或缺的学习用品。

【知识点】说明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的中心话题是选取一件熟悉的物品写一篇说明文,物品范围广泛,包括生活用品、蔬果、玩具、文具、电器等。体裁为说明文。

【题干分析】①材料要求选取熟悉的物品写作,需要明确物品的特点和用途。例如,如果选择水杯,要描述其材质、形状、容量、功能等。②写作思路:写作中心是清晰准确地介绍所选物品的特征和功能。开头可以通过设置疑问或引入场景来引出要介绍的物品,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小小的物品,它看似普通,却对我们至关重要,你能猜到是什么吗?没错,它就是我每天都离不开的牙刷。"事例素材应围绕物品的特点展开,如介绍自行车时,可以提及它的不同骑行经历,展现其性能和优势。重点应放在对物品特点、功能、使用方法等方面的详细描述。结尾可以总结物品的重要性或表达对其的喜爱,比如“这款水杯不仅是我生活中的好伙伴,更让我时刻感受到温暖与关怀,我真是离不开它。”学生容易出现的写作误区:说明顺序混乱,可能导致介绍不清晰。对物品特点描述不具体,缺乏说服力。

【立意提取】

1.我的贴心伙伴——书包;

2.神奇的智能手机【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1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考试试卷

一、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1.(2023八上·从江月考)沿着曲折的石桥向池心水阁漫步而去,那飞檐朱漆,巧妙绝伦,即使被粉刷过多次也掩不住百年的沧桑。它像一位hè①____发童颜的老者,泰然注视着鱼贯而入的俗客。也许这里曾停泊着沉静清澈的心灵,也许这里曾积淀着淡泊悠然的生活原味,可水阁仅在扮演一个歇脚点的角色。我看见它幽深的倒影皱着眉头,似在哀叹那不被人理解的jìmò②____。

园里最多的是典雅错落的亭台轩榭。杜牧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可以很好地拿来作注脚。那静坐雕花木椅上,沏一杯香茗,捧一卷书细读的安mì③____充实,那“明月楼高独倚”的清静心绪,那“萧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的闲淡自适,是多么令人忌妒的生活。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巧妙绝伦B.沧桑C.亭台轩榭D.忌妒

2.(2023八上·从江月考)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采桑子》)

②它有极强的生命力,,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茅盾《白杨礼赞》)

③争渡,争渡,___。(李清照《如梦令》)

④风休住,___(李清照《渔家傲》)

⑤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相见欢》)

⑥,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⑦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___,。

⑧杜牧《赤壁》中,诗人大胆假设,提出异于常人的历史观的句子是:___,___。

3.(2023八上·从江月考)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和童话集《稻草人》。

B.手卷,裱成横幅的书画长卷,只供案头观赏,能卷舒,不能悬挂。

C.科学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D.《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南宋风俗画,是南宋画家张择端仅有的存世精品。

二、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2023八上·从江月考)整本书阅读

4.鲁迅评价《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读来很有趣,也很有益。下列语段中说的“它"是

它的歌声是“格里—依—依”“格里—依—依"这种缓慢而柔和的声音,唱起来还微微发颤,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你一听就会猜想到它的振动膜是极其细薄而宽大的。如果它待在叶丛中无人惊扰的话,它的声音就不会变化,但稍有动静,这位歌手便立即改用腹部发声。

A.蝈蝈B.绿螽斯C.意大利蟋蟀D.蝉

5.你怎样理解新闻记者白修德对《红星照耀中国》的书评“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2023八上·从江月考)现代文阅读

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

刘华成

①吊脚楼的独特魅力展现了土家族人随性、积极的民族心态和豁达、开朗的民族心理。

②吊脚楼作为土家族特有的建筑模式,是土家族审美文化的代表之一。首先是吊脚楼的自然美,吊脚楼的制材主要以木材和石块为原料,抛去了现代化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利用天然的原材料,显现出绿野仙踪的梦幻场景。民间建筑一般分为四种审美风格,一是京城威势型,这是属于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的审美模式,强调的是血亲人伦、现世事功、道德理性,遵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所以这一类建筑多严肃低沉。二是佛寺香火型,这是属于佛教型的审美文化,这一类侧重于佛寺的建设,重视佛像的建造和装饰,以方便于敬拜佛神。三是庭院精神型,这一类属于士人型的审美文化,现今主要体现在江浙一带,代表性的建筑就是著名的苏州园林。四是山林淡雅型,这类属于道家型审美文化,也就是吊脚楼所属的类别建筑。道家以道为至高信仰,认为无形无象、玄之又玄、只可意会无法言说。道教认为道法自然,要珍爱生命,珍爱自然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自然之美,实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吊脚楼就是大自然和土家儿女智慧的结晶,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没有那么多的书卷气息,坐落在山间,云雾缭绕,更多的是大自然赋予的纯真之美。

③其次是吊脚楼整体的群落之美。现在的吊脚楼大多都是群落而居,很少有单立者,这种聚居模式促使了吊脚楼在景观上的整体美。由于土家族是以群落而居,必定其住宅都是聚集,这种客观性造成了建筑偶然的群落之美。这种群落景观需要从远处或高处将多个单体组成整体,建筑整体与周围的生态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再进行一次景观构造,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之美,这样将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一体,更加富有意境。例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保存相对完好的熊家大院吊脚楼群就是鲜活的例证,全村有四十多户人家,是土家族熊氏家族聚居地。熊家大院拥有30多栋保存完好的吊脚楼。其干栏式建筑集吊脚楼形体美、空间美和轮廓美一体,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堪称石柱土家族吊脚楼群之最。熊家大院依山傍水,这里的土家人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土家人生活。

④尔后就是吊脚楼个体的美。在经过整体性的观赏之后,由远及近,整体之后是各种不同外形、不同结构、不同风格的吊脚楼个体。平方型、半吊型、全吊型,半坡而居、傍水而依,各具特色。每家每户室内外的装饰也完全不一样。从屋脊造型到梁柱、走廊栏杆、挑枋头、支柱的下端,再到檐板和门窗的装饰和石柱的基部,土家人都特别讲究装饰和雕刻的艺术,这些都凝聚了土家人的智慧。吊脚楼上的门窗雕刻装饰造型生动多变,题材丰富多彩,不同的图案、不同的构造都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吊脚楼的颜色、家具的摆设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生活习性和性格。有的家庭喜欢鲜活的颜色,吊脚楼则充满了靓丽颜色的装饰;有的家庭喜欢深沉,吊脚楼则以土家族传统的藏蓝为装饰色。

⑤最后就是以吊脚楼建筑为依托体现的土家儿女的生活之美。土家族民居作为土家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空间,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不同地方表现了不同的美。土家族以其独特而浓郁的乡土民族风情,拥有着独特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过“赶年"哭嫁”、跳“摆手舞”,都是以吊脚楼为场域空间来展示,将土家族儿女淳朴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细节都一一展现了出来。

(有删改)

6.下列对这篇说明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采用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土家族吊脚楼的自然美、群落之美、个体的美。

B.吊脚楼是土家族审美文化的代表,是土家族特有的建筑模式。

C.本文最后介绍了以吊脚楼建筑为依托体现的土家族儿女的生活

之美。

D.土家人都特别讲究装饰和雕刻的艺术,装饰造型生动多变,题材丰富多彩。

7.下列不属于文章所列举的民间建筑的审美风格的一项是

A.京城威势型B.佛寺香火型C.异域型D.山林淡雅型

8.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9.结合本文及以下链接材料,说说苏州园林与土家族吊脚楼门窗雕刻与色彩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链接材料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2023八上·从江月考)蝉声嘹亮

凌泽泉

蝉声嘹亮,夏意正浓。自七月的枝头破窗而来,翠色的蝉声染绿了我们的枕席。

南来的熏风中,蝉声裹挟着刺目的阳光在枝柯间跳跃,欢快的节奏将天地间搅得热浪滚滚。蝉,倾注全部的热情,礼赞属于炎夏的这份激情,礼赞四季中阳光最为灿烂、空气最为炽热的盛夏。这声声清脆的蝉鸣,为时光镀上了金子般的光泽。

树木是蝉的产床,蝉将卵产在树上,及至第二年春,由蝉卵孵化而成的幼虫钻入泥土,依靠汲取植物根部的汁液求生,在地下生活十几年后,终于在一个酷热的夏日,顶破泥土。

钻出地面,身上沾着泥土微温的蝉,蜕去身上沉重的外壳,用触须去感知地表的热情,用乍睁的双眼惊喜地打量这万物蓬勃生长的尘世,毅然亮出自己的双翅,把轻盈的生命交给风,交给雨。

但,隐忍十几年黑暗而盼来光明的蝉,生命却只有短暂的五周时间。面对如此短暂的生命时光,蝉清楚地知道,这一分一秒当如金子般宝贵,既然无法延伸自己生命的长度,那就增加生命的厚度吧。蝉第一次飞上枝头,便迫不及待地亮开嗓门,歌唱阳光,歌唱大地,歌唱空气,歌唱这蓬蓬勃勃的天地万物。

振翅的那一刻,它啄破了十几年来的黑暗,使出了十几年来蓄积在心头的力量,登上葱郁的枝头,豪迈地翻开了生命的崭新册页。

它看到了绿油油的秧苗,齐刷刷地站在水田里,兴奋地沐浴着骄阳;它看到了逶迤的山峦静卧在蓝天白云之下,默默地享受着阳光的轻抚;它看到了耕作的农人正用勤劳的双手辛勤耕耘;它看到了紫燕翩飞,蜻蜓立于亭亭的荷叶之上;它看到了河水正埋头纺织着一朵朵欢快奔跑的浪花;它还看到万丈光芒正从草木之间蹑手蹑脚地走……这是多么恬静、多么美好的尘世啊,怎能不让它嗓门痒痒?

它俯耳倾听:禾苗拔节的声响那么清脆、那么热烈,枝叶舒展的节奏那么轻快、那么柔和,阳光拍打枝头的声响那么响亮、那么和悦,林间此起彼伏的鸟鸣那么婉转、那么动听……这是多么热情、多么明亮的尘世呀,怎能不让它心潮澎湃?

于是,顶着直铺下来的阳光,蝉发出了来到尘世的第一声欢叫,这一叫就像蓄了满坝的水突然决堤一般,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在枝头噼啪炸响。

这是对新生命的歌唱。十几年来,身陷厚重的泥土之中,吮吸着苦涩的汁液,承受着雨水的恣意浸泡和冰寒霜冷的煎熬,艰难地数着困苦时光的它,默默地品尝着孤独和寂寞,心中只存一个念头:有朝一日,定拱翻泥土,重见天日。

没有经历过寒冬,哪知春之温暖;没有囚身过黑夜,哪知光明之珍贵。在对光明漫长的求索中,很多同伴倒在了泥土之中,再也见不到光亮,而幸存下来的蝉却初心不改,矢志向前。突然,前方的一缕光亮点燃了心头的激情,于是它们毫不犹豫地从泥土中杀出,从而获得了新生。

新生是多么的不易啊,蝉没有理由停止歌唱。

蝉鸣浮在市声之上,垂挂在人们的窗前。在新生蝉的眼里和心里,这大好的时光是用一分一秒织成的啊。对于蝉来说,三十几天短短新生命里的一分一秒,都闪着金子般的光泽啊!

蝉叫得更欢了,这是它对这个世界的深情倾诉。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的人世间,该流淌着多少诗情画意啊,江河湖海的碧波荡漾里该装满多少浓情蜜意啊,芸芸众生你来我往中该充满多少深情厚谊啊……蝉知道,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要用自己的歌喉给这个缤纷的世界留下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谱写出一曲曲优美的乐章。

声声蝉鸣,叫热了夏季。炎夏以葱郁的绿波翠意给予回报,禾苗以拔节抽穗的方式给予应答,河流以欢快跳跃的浪花给予伴奏,草木以葳蕤繁茂的姿势给予感谢。

一朵朵白云俯下身子,在山峦之上盘桓良久,心中的梦对着满山的蝉鸣微微展开,在鼓着山风的小径上,捡起片片闪光的蝉鸣,悄悄裹进内心的深处,储存下经典的回响。

步入蝉声翻滚的小径,我仰着头,仔细打量着一只伏在枝柯间身材单薄的蝉,只见它薄薄的羽翼在急速地颤动,似是使出了全身的气力,来歌唱这宝贵的生命时光。

蝉鸣织就的金子般时光给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镶上了一道道金边。蝉鸣声声,其实也是在提醒人们:当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宝贵时光。

立于树下,静静地倾听着这明亮的蝉鸣,我要把它装进心田,在蝉儿离枝后,让它依然响亮在我的耳际。

(有删改)

10.抒情类散文的描写对象一般都具有丰富的寓意,请选出一个与本文的“蝉”寓意相似的一项

A.蜜蜂B.螳螂C.蚂蚁D.蚕蛹

11.本文作者认为蝉的歌声是激扬的、热烈的,但也有人认为蝉破土而出的那一瞬间生命便开始了倒计时,因此它的歌声应该是悲凉的,你怎样认为?请试着从蝉的角度描写蝉在破土而出、发出声音之时的内心活动。

12.将情感融于某个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联想将主观情感表达出来,是散文常用的手法,本文作者也借助“蝉"表情达意,下列不属于本文作者寄托的情感的一项是

A.感慨生命力的顽强B.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C.对清高之声的坚守D.强调要珍惜时间

13.运用修辞手法会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进行理解,下列两个句子哪个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

①蝉发出了来到尘世的第一声欢叫,这一叫就像蓄了满坝的水突然决堤一般,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在枝头噼啪炸响。

②蝉发出了来到尘世的第一声欢叫,这一叫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在枝头噼啪炸响。

(2023八上·从江月考)古代诗文阅读

小港渡者

[清]周容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②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③。"予愠为戏,趋行。

及半,小奚仆④,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注】①奚:书童。②木简束书:旧时一部书包括多册,上下各放一块木简,再用带子捆扎。③阖(hé):关闭。④仆:跌倒。⑤牡下:城门锁上了。牡,钥匙。⑥爽然:……

14.文章叙述了作者从小港到蛟川城的过程,下列选项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小书童背上捆扎着书册跟随“我”前往蛟州城→

B.夕阳西下时,“我们"离目的地大约还有两里路→

C.渡者的一番话语激励着“我们”喜悦地快步前行→

D.书童摔倒、书册散落,“我们"赶到时城门已锁

15.文章注释⑥“爽然”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后悔的样子”,另一种是“豁然开朗的样子”。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合理?请根据全文内容阐述理由。

1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

B.

C.

D.

(2023八上·从江月考)定林①所居

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

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7.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林所居》中的“溪"蜿蜒曲折(弯曲)。

B.《定林所居》中的“山”高。

C.《二月四日作》中早春的“风"轻柔。

D.《二月四日作》中早春的“雪”已化尽。

18.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第一首诗中的“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第二首诗中作者又有怎样的心境呢?请简要分析。

三、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2023八上·从江月考)“天宫课堂"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授课教师”由中国航天员担任,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地面课堂共1000余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了现场活动。

19.“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于2022年4月16日圆满完成任务后回家,下面是小阳为他们写的一段欢迎词,其中有一处表达不妥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问题,请找出并修改。

①看!中国人的第八次太空之旅、飞天英雄的又一次集体远征,在这一刻成功落下帷幕。②你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又一次让祖国母亲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③你们,用熟练掌握的航天知识、飞天的勇气和综合素质,在茫茫太空中,镇定自若,熟练操作,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飞天任务,④迈出了我国航天事业中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大步!⑤你们是祖国的骄傲!⑥欢迎你们平安归来,你们辛苦了!⑦向你们致敬!⑧你们回来后要继续为祖国效力,建设祖国呀!

20.“天宫课堂”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具有现实意义,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B.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有利于学生增长见识,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D.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21.整合表格内容,续写下面关于“问天实验舱"的介绍。要求信息完整、简明连贯、文从字顺。

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着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运载工具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运载舱段问天实验舱

发射时间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发射地点文昌航天发射场

升空情况约495秒后,舱箭分离,问天实验舱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对接情况2022年7月25日3时13分,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形成“一”字构型

四、写作能力(60分)

22.(2023八上·从江月考)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请选取你最熟悉的一件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比如毛巾、牙刷、水杯、书包、自行车,也可以是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等,写一篇600—700字的说明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要抓住所介绍物品的特征。

语言要准确生动,具有说服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①鹤;②寂寞;③谧

(2)D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1)①hè发童颜——鹤发童颜;②jìmò——寂寞;③安mì充实——安谧充实

(2)“忌妒"的意思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可改为“美慕”。

故答案为:①鹤;②寂寞;③谧;D

【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2.【答案】①绿水逶迤;②磨折不了;③惊起一滩鸥鹭;④蓬舟吹取三山去!;⑤倚清秋。⑥烽火连三月;⑦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逶、迤、鹭、蓬

故答案为:①绿水逶迤;②磨折不了;③惊起一滩鸥鹭;④蓬舟吹取三山去;⑤倚清秋;⑥烽火连三月;⑦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3.【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张择端为北宋画家。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答案】4.C

5.答案:白修德用形象的比喻肯定了《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的巨大成就。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作比,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第一次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斯诺是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4.A.蝈蝈——蝈蝈虽然也是昆虫,但语段中描述的“格里—依—依”的歌声以及振动膜的特征,并不完全符合蝈蝈的鸣叫特点。

B.绿螽斯——绿螽斯虽然也是能发声的昆虫,但语段中的描述更偏向于一种特定且细致的鸣叫方式,绿螽斯并不完全符合。

C.意大利蟋蟀——意大利蟋蟀的鸣叫特点与语段中描述的“格里—依—依"的歌声相似,且文中提到的振动膜细薄而宽大,以及它在受到惊扰时改用腹部发声的特点,都与意大利蟋蟀的习性相吻合。

D.蝉——蝉的鸣叫通常较为响亮且持续,与语段中描述的缓慢而柔和、带有微微发颤的歌声不符。故答案为:C

5.白修德把斯诺对《红星照耀中国》中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比作“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生动形象肯定了《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的巨大成就。因为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