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提升练(八)_第1页
单元提升练(八)_第2页
单元提升练(八)_第3页
单元提升练(八)_第4页
单元提升练(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提升练(八)C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山东日照模拟)1908—1911年,清政府先后公布两份宪法性质的法令。1908年8月《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11月《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君上)总揽;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都不得见诸施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涉;宣战、媾和、缔约“由君上亲裁”……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帝继承之顺序,于宪法规定之;皇帝对内使用军队“须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国际条约非经国会之议决不得缔结……对后者的合理解释是(

)A.政治改革的重大突破

B.拉拢立宪派的政治欺骗C.应对时局的被动之举

D.清末“新政”改革的继续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在1908年所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中,充斥着君主专制的色彩,在1911年所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中,君主的权力有了很多的限制,如“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等等,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其法令内容也出现了重大的变化,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出现这种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形势的变化,是被迫的行为,而不是主动的行为,排除A项;清廷在武昌起义爆发后颁布新法令不仅是为了拉拢立宪派,还有安抚革命党人,排除B项;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政治闹剧,其并没有触及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在1911年所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中,君主的权力有了很多的限制,说明后者并不是前者的继续,排除D项。D2.(2022·山东威海高三期末)1912年1月24日,《申报》刊登了题为“北京某要津之秘密信”的文章,内有“项城(袁世凯)并不坚持君主政体,惟所处地位,断不能直截了当宣布共和。南中舆论,每不谅其苦心……”等内容。该文的发表客观上(

) A.反映了袁世凯的真实想法 B.推动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C.减轻了新政府的外部压力 D.加速了清帝退位的步伐解析材料大意是袁世凯并不赞成君主制,因其是晚清重臣的身份,不便直截了当宣布共和,这说明了袁世凯对革命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帝的退位,故选D项;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很快走上复辟帝制之路,该文不能反映袁世凯的真实想法,排除A项;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南京临时政府面临帝国主义的阴谋破坏及保守、妥协势力的拆台活动等外部压力,材料与减轻新政府的外部压力无关,排除C项。B3.(2023·天津市河北区模拟)“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的精神

解析

材料“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体现了反封建内涵,“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体现了反帝内涵,即辛亥革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故选B项;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完成民族独立任务,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排除D项。

B4.(2023·北京顺义区模拟)竹枝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列竹枝词可以反映的现象是(

)“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A.八国联军迫使光绪帝西逃B.辛亥革命后共和政体的飘摇C.清政府组织了“皇族内阁”D.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国运动解析“都城一洗帝王尊”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政局纷纷类弈棋……内阁从新组短期”说明民国初年政局的混乱,共和政体的飘摇,故选B项;“都城一洗帝王尊……几人走过正阳门”表明1911—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八国联军迫使光绪帝西逃”是1900年,排除A项;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15年12月,唐继尧、蔡锷等人在云南发动护国运动,讨伐背叛共和的袁世凯,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D项。D5.(2023·河北省邯郸市模拟)有学者研究指出,袁世凯当政期间,中央政府对南方各省缺乏实际支配力。当时的政治格局,是一个日益倾向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的总统,主持着一个事实上的联邦政府。为重新塑造中央权威(亦有个人野心的因素),袁世凯决定回归帝制。据此可知(

) A.民主共和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恢复帝制基于当时的现实需求 C.南方各省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 D.近代中国国家政治转型的艰难解析材料反映了袁世凯时期中央集权式微,其恢复帝制,有强化中央权威的目的。但恢复帝制和中央集权的加强没有必然联系,且违背民主共和潮流,排除A、B项。材料中反映中央政府缺乏对南方各省的实际支配力,不能体现南方各省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故排除C项。当时的背景之下确实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但是由于受到个人的视野、思想观念与野心等影响,袁世凯把加强中央集权和恢复帝制两件事划上了等号,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从侧面体现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艰难,故选D项。D6.(2022·华南师大附中5月测试)“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公司”是中国第一家采用新式机械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的钢铁联合企业,原为洋务派筹办。1907—1913年,面向社会大规模招股集资,以解决自创办以来的资金困境并谋求扩大生产规模,但是招股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公司不得不依靠借贷维持运转,给公司埋下致命隐患。这说明当时(

) A.民族资本主义陷入萧条 B.官僚资本主义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C.实业发展缺少政策保障 D.缺少构建完整工业体系社会环境解析根据“1907—1913年,面向社会大规模招股集资,以解决自创办以来的资金困境并谋求扩大生产规模,但是招股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公司不得不依靠借贷维持运转,给公司埋下致命隐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公司”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只能靠借贷维持运转,体现了当时近代企业社会融资的困难,这说明当时缺少构建完整工业体系的社会环境,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的时期,并没有陷入萧条,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僚资本主义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发生在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排除C项。D7.(2023·广东省韶关市模拟)1902年6月,天津《大公报》和上海《中外日报》相继刊载了一则征婚广告,此后社会各界名人、知识分子流行在报刊上登载征婚广告。此征婚方式反映了当时(

) A.传统婚姻方式已被摒弃 B.广告征婚已成为社会主流 C.新式婚姻成为社会风尚 D.婚姻方式呈现近代化趋势解析由材料“天津《大公报》和上海《中外日报》相继刊载了一则征婚广告,此后社会各界名人、知识分子流行在报刊上登载征婚广告”可知,利用广告征婚的方式,冲击传统婚姻观念,推动婚姻方式的近代化发展,故选D项;“已被摒弃”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由材料“社会各界名人、知识分子流行在报刊上登载征婚广告”可知广告征婚只是部分名人、知识分子的行为,不是社会主流,排除B项;征婚广告是新式婚姻观念的体现,不同于新式婚姻,排除C项。B8.(2023·海南海口模拟)陈独秀在《袁世凯复活》一文中言道:“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为恶果,非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尽,无数废共和、复辟帝制之袁世凯,当然应运而生。”陈独秀意在(

) A.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 B.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C.强化民众对民国政权的认同 D.指出制度建设的必要性解析据材料“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尽”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专制主义是出现复辟帝制的根本原因,应彻底批判,解放人们的思想,即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故选B项;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是表象,不是实质,排除A项;强化民众对民国政权的认同与“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应运而生”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而非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排除D项。C9.(2023·天津市河西区模拟)1919年5月,由于巴黎和会的召开,中国掀起了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为口号的五四运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加剧了中西文明的冲突

B.重新反思西方文明的优劣

C.受到一战与十月革命影响

D.以民族文化来反对外来文化

解析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因为一战中国是战胜国却遭到不公正对待,“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因为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选C项;“‘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为口号的五四运动”体现的是反帝反封建,即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其实还是向西方学习的表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对西方文明的反思,排除B项;由“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可以看出是在向西方寻找理论而不是用中国的理论,排除D项。

B10.(2023·福建省莆田市模拟)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其(使人们)对“中古”(一般对应人类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全部起了怀疑。这位学者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 A.赞扬了其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强调了其思想启蒙上的革命性 C.肯定了其联合各阶层的群众性 D.忽视了其全国大联动的同时性解析根据材料“(使人们)对‘中古’(一般对应人类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全部起了怀疑”,可知材料主要强调五四运动使人们对封建社会的全部思想产生了批判和怀疑,体现了五四运动对人们思想启蒙的革命性,故选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在思想启蒙方面的影响,而不是政治革命方面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在思想启蒙方面的影响,而不是五四运动过程中群众参与的广泛性,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在思想启蒙方面的影响,而不是五四运动的过程特点,排除D项。C11.(2023·天津市河北区模拟)1902年,戊戌维新失败后避难日本的梁启超发表了《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其中称“麦喀士”(马克思)为“社会主义之泰斗”,开中国人介绍马克思之先河。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传播到进入革命实践有待(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C.工人阶级的成长

D.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02年梁启超已经开始向国人介绍马克思主义,而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才进入到革命实践阶段,这是由于20世纪初民族工业得到发展,1919年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就是工人阶级力量壮大的表现,故选C项。A12.(2022·山东滨州高三期末)如图为1920年《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封面设计。该设计可以用来说明(

) A.知识分子对劳工的关注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劳动光荣理念深入人心 D.救亡运动进入了新阶段解析由材料“1920年《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封面设计”中以“劳动纪念号”为内容,说明北京大学学生对工人群体的关注,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信息,无法体现“广泛传播”,排除B项;“深入人心”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民族救亡运动进入新阶段,排除D项。13.(2023·山东枣庄模拟)中国共产党于1920年创办《劳动界》,陆续刊登了《上海申新纺纱厂一瞥》《一个工人的报告》《女工与育婴堂》《南京人力车夫底生活状况》等调查报告,将不同行业人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呈现在广大的工人群众面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此举旨在(

) A.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

B.激发工人的革命意志 C.促进工农运动的结合

D.报道工人的生活状况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中国共产党所刊登的诸多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在于呈现“不同行业人生活的困窘和无奈”,通过揭露社会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工人阶级的革命斗志会被激发起来,进而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故选B项;题干内容中所述及的诸多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呈现“不同行业人生活的困窘和无奈”,这有利于研究中国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进而激发其革命斗志,据此可知,其主要目的并不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排除A项;在众多“不同行业人”中,并没有涉及农民阶级,排除C项;根据题干内容中“将不同行业人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呈现在广大的工人群众面前”,可知“报道工人的生活状况”是其表象,而不是其“目的”,排除D项。B14.(2023·山东省日照市模拟)下图是1922年上海第一家公共汽车企业公利汽车公司在《申报》上刊登的广告。这反映了(

)A

“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A.近代事业发展促进国人社会观念变化B.现代化交通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必需C.社会传媒与近代交通运输业相互促进D.崇洋媚外观念浓厚深入影响民众生活解析题干所述及的时间点是1922年,即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再结合其广告内容中“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体现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的理念,这反映出随着近代事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故选A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1922年,上海第一家公共汽车企业公利汽车公司在《申报》上所做的广告宣传,在其宣传内容中并没有述及现代交通是社会生活的必需品,并且题干的设问方式是“反映”,即本质,排除B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公利汽车公司在《申报》上所做的广告宣传,是单方面的关系,说明二者并不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排除C项;虽然在题干内容中述及了“请看欧美列强……”,但是这属于学习西方的范畴,而不是“崇洋媚外”,排除D项。15.(2022·山东日照三模)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1925年中共四大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由党小组改为党支部,有3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同时简化入党程序,积极吸收工人、贫农和一般革命分子入党。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 A.认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B.致力于发展革命统一战线 C.着手探索农村革命的道路

D.适应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D解析据材料可知,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深入发展,党的建设的状况还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革命形势的需要,亟待进一步加强,所以1925年中共四大决定采取具体措施来促进党组织的发展,扩大党的规模和影响力,适应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强调发展党组织,而非工农联盟,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指广大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才着手探索农村革命的道路,排除C项。16.(2022·重庆一中高三下学期月考)毛泽东主持中央农委工作后,提出“在目前状况之下,农运发展应取集中的原则”,除广州外,应以湘、鄂、赣、豫四省为重点,其次要在陕西、四川、广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七省全面展开。这一主张(

) A.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B.适应了团结抗战的需要 C.有助于北伐战争的进行

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C解析据材料“毛泽东主持中央农委工作后,提出‘在目前状况之下,农运发展应取集中的原则’,除广州外,应以湘、鄂、赣、豫四省为重点,其次要在陕西、四川、广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七省全面展开”,可知此时处于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主张开展农民运动来分解军阀的实力,从而推动北伐的顺利进行,故选C项;毛泽东主持中央农委工作,说明国共合作已经实现,排除A项;团结抗战在抗日战争时期,而材料中所说处于国民革命时期,排除B项;国民革命失败后进入土地革命时期,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2·山东聊城一中高三测试)(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过渡时代之新民国”材料下图为《真相画报》(1912年6月5日创刊于上海)第三期上刊登的马星驰的一幅漫画《过渡时代之新民国》。附注:画面近处,两只船在风浪中航行,驶向“完全共和”的彼岸。桅杆上都挂着“新民国”帆。它们受到“外患”冲击。靠近彼岸的船装载“内政”,满帆前行,帆上写“须不分畛域,化除意见;协力同心,各尽其天职,以期同帆共济”。另一只船上的两位掌舵者正闹“意见”,船上其他人正焦急地看着他俩。整个帆船就要被“外患”的恶浪吞没。画面上方,作者题字:“事急也,国危矣,一般闹意气者听之,一般争党见者看看。”——摘编自吴广伦主编《老漫画中的中国史》提取材料信息,对漫画中“过渡时代之新民国”加以阐释。(13分)答案示例信息:漫画作品展示了民国初期中国社会复杂的政治形势。阐释: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这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2月12日,清帝退位。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分权制衡等民主政治原则。漫画中的“完全共和”“新民国”“内政”“同帆共济”,即呈现了此时中国社会政治的剧变,反映了进步人士对民主革命的支持和对民主政治的期待。辛亥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扶持袁世凯,压制革命。袁世凯积极谋取政治统治权力。立宪派、旧官僚趁机向革命派施加压力,迫使革命派做出妥协。漫画作品中的“外患”“意见”“事急”“国危”等,即反映了此时中外各种政治势力的激烈博弈,反映了有识之士对民主宪政前途的忧虑。《真相画报》和漫画作者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民国初期的客观政治形势,展现了进步与反动的激烈交锋,对中国社会近代化变革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18.(2023·山东日照模拟)(11分)史料大数据统计拓宽了历史研究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卷数正面评价中性评价负面评价合计1915.9—1918.6856331511918.7—1921.4224125584071921.5—1926.795180703978——摘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材料二时间报刊总数发表社会主义内容的报刊1918年以前约260近301918—1922年约280约220——据杨奎松、董士伟《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统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史料大数据统计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1分)答案示例数据反映了社会思潮由关注西方民主转变为研究社会主义。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统治中国,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先进中国人继续探索民族救亡道路。材料一数据表明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对民主的认知由最初的推崇到后期的质疑与批判,反映了由于受民国初年共和乱象、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失败等因素影响,中国人对西方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日益失望。材料二数据表明俄国十月革命后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主张学习俄国道路,开始关注和研究社会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上述数据表明,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经历由推崇资本主义道路到日益失望,转向广泛关注社会主义,探索新的救亡道路。(或者反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等。)19.(2023·天津市部分区模拟)(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文化领袖陈独秀之除旧布新的新文化观当然是一种典型的“全盘性反传统主义”思想模式。他主张:“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和迁就的……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尽管陈独秀对儒学的攻击主要限于纲常礼教,但他认定此即孔教的本质,故对孔教必须整体废除之。——高力克《文化激进主义的矛盾与局限——新文化运动百年沉思》材料二他(辜鸿铭)认为;所谓“良民宗教”即指孔孟之道。……首先,和平、秩序与安宁乃至国家本身的存在,不是依赖于法律和宪法,而是依赖于中国的每个臣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过一种真正虔诚的生活,或时髦地说,一种道德的生活;其次,孝悌应作为道德生活或虔诚生活之本;再次,良民宗教的秘密是人们尽义务而不是争权利。人们不对权威表现出不信任和怀疑,而表现出对它的尊崇……因此,他要把中国人礼仪并重的良民宗教奉送给欧洲,以制止这场世界大战,以这样的道德力量使军国主义失去存在的必要性,“把欧洲文明从毁灭中拯救出来”。——韩星《辜鸿铭:中西文明比较视野中的孔教观》运用上述材料,自拟一个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14分。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题目:陈辜论争(自拟题目符合题意)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高举民主、科学大旗,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于是采取“全盘性反传统主义”思想模式。认为东西方文化“不可调和和迁就”,应全盘西化,对孔教进行彻底批判。而辜鸿铭则认为,孔教是“良民宗教”,是中国人一种真正虔诚的生活,一种道德的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