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部四校联考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西部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2023七上·东海月考)班级举行“文学部落"主题活动,请你阅读“文学部落”招募令,完成题目。
阅读乐趣多,文学滋味长。我们的文学部落招募啦!!!
可有一段文字让你怦()然心动?
可有一首诗让你(A)?
可有一个故事让你豁然开朗……
亲爱的同学,
让我们一起逃离庸常生活的禁ɡù(),
走进我们的文学部落。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品位;B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怦然心动禁ɡù
2.填在A处最合适的成语是()
A.头晕目眩B.惊慌失措C.心醉神迷D.随声附和
3.请在B处填写一句话,使之与前一句话句意连贯,句式相同。
【答案】1.pēnɡ;锢
2.C
3.示例一:开展文学活动丰富人生体验示例二:阅读文学作品增加人生见识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近义成语语义轻重辨析;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成语运用,做好此题的关键要熟知成语的意义,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常用成语。
(3)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1.“怦然心动"中的“怦”应读为“pēnɡ”,表示心跳的声音。“禁锢”中的“锢"是汉字,读音为“ɡù”,意思是封锁、限制。
故答案为:pēnɡ;锢
2.A.“头晕目眩"形容头脑晕沉,眼睛昏花,通常是因为身体疲劳、缺乏睡眠、过度饥饿等原因造成的。这个成语更多用于描述生理上的不适,而非文学或艺术带来的情感反应。
B“惊慌失措”意味着因害怕、担忧或突发情况而失去常态,表现为慌张不安。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面对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时的心理状态,与欣赏文学作品产生的情感反应不太相符。
C.“心醉神迷"形容对某种事物或情境极为着迷,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愉悦,仿佛心灵被深深吸引,达到了一种近乎陶醉的状态。这个成语非常适合用来描述阅读文学作品时,被文字所打动,情感得到极大的享受和满足的情境。
D.“随声附和”意为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那些缺乏主见、盲从他人的人,与描述对文学作品产生深刻情感反应的情境不符。
故答案为:C
3.这两句话都与阅读文学作品相关,旨在表达阅读文学作品对个人成长和人生经验的积极影响。句式相同,都采用了“动词+名词"的结构,形成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句意更加连贯。
故答案为:开展文学活动丰富人生体验
阅读文学作品增加人生见识
4.(2023七上·东海月考)小东同学根据所学古诗制作了诗文辑录表格,根据提示填空。
意象诗句情感出处
白鹤晴空一鹤排云上,①___豪迈之情刘禹锡《秋词》
蜡烛何当共剪西窗烛,②___思家之切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身世之悲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菊花④,应傍战场开。和平之盼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风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⑤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河流⑥___,山入潼关不解平。个性之逐⑦《潼关》
夕阳夕阳西下,⑧___羁旅之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我的发现⑨____________
【答案】①便引诗情到碧霄;②却话巴山夜雨时;③落花;④遥怜故园菊;⑤报国之志;⑥河流大野犹嫌束;⑦谭嗣同;⑧断肠人在天涯;⑨诗人善于所见之景中融入情感,形成意象。借此来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霄、嗣、嫌。
故答案为:①便引诗情到碧霄②却话巴山夜雨时③落花④遥怜故园菊⑤报国之志⑥河流大野犹嫌束⑦谭嗣同⑧断肠人在天涯⑨诗人善于所见之景中融入情感,形成意象。借此来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5.(2023七上·东海月考)好的流行歌词也是诗。阅读下面歌词,找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爱你破烂
的衣裳/却敢堵命运的枪/爱你和我那么像/缺口都一样
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选自歌曲《孤勇者》)
A.“爱”是动词,“绝望"是名词,“谁”是代词,“一场"是数量词。
B.“破烂”形容衣裳的残破,这里暗示了孤勇者对抗挫折的艰难状态。
C.“呜咽"和“怒吼”两个词,表现了孤勇者与挫折抗争的倔强姿态。
D.“卑微"是贬义词,在这里强调了梦想的渺小,价值不大,不值一提。
【答案】D
【知识点】名词;代词;词义理解;中性词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卑微”不是贬义词,在这里是谦称自己平凡的梦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感彩。词语的感彩分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解答时结合语境做出判断即可。
6.(2023七上·东海月考)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怀戚的《散步》通过生活小事,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
B.散文《植树的牧羊人》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写“我"的见闻感受,展现了牧羊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C.《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D.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而写作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写作可以写人、记事、描摹万物,还可以抒发感情、表明观点。
【答案】B
【知识点】近代文学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植树的牧羊人》的题材是小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7.(2023七上·东海月考)小文不太喜欢阅读《朝花夕拾》,你作为他的好友,如何劝说?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文:鲁迅先生有不少文章冷峻犀利,晦涩难懂,大家都怕读,我也是。
你:小文,你想错了。读《朝花夕拾》,你会认识一个温情的鲁迅,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写鲁迅小时候在百草园内翻砖找昆虫、雪地捕鸟等趣事,表现他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怀念。示例二:通过回忆与长妈妈细节片段,如买《山海经》、吃福橘、讲故事等,流露出对长妈妈的喜爱、感激、怀念之情。示例三:通过回忆在日本留学时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如修改讲义、修正解剖图等,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你的目标是劝说小文改变对《朝花夕拾》的看法,并鼓励他尝试阅读这部作品。通过展示《朝花夕拾》中鲁迅的温情一面,你可以帮助小文认识到这本书不仅冷峻犀利,而且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细节的温暖回忆。
故答案为:示例一:写鲁迅小时候在百草园内翻砖找昆虫、雪地捕鸟等趣事,表现他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示例二:通过回忆与长妈妈细节片段,如买《山海经》、吃福橘、讲故事等,流露出对长妈妈的喜爱、感激、怀念之情。
示例三:通过回忆在日本留学时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如修改讲义、修正解剖图等,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与思考(65分)
(2023七上·东海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甲】夜雨寄北【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唐]李商隐[宋]陆游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前两句一问一答,饱含苦涩与无奈,“涨"字既是写秋池,又写出了秋思的深重。
B.甲诗后两句细腻而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写作时与亲人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温馨情景。
C.乙诗“僵”“卧"孤”三字写出诗人罢官回乡后寂寞、窘迫、凄凉的处境。
D.两首诗都选用“雨"这一意象渲染气氛,巧妙而传神地寄托了诗人的独特情思。
9.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8.B
9.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甲诗实写诗人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想象了未来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怀亲之情。乙诗实写诗人“僵卧孤村”的凄凉处境,虚写“铁马冰河"的风雨梦境,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思乡怀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用典、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8.ACD.正确。
B.有误,甲诗后两句是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故答案为:B
9.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和作者情感。《夜雨寄北》中的“雨”是指当时写诗的一种氛围,只是描写场景,渲染气氛而已。“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大雨倾盆。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诗人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的愤慨,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这两首诗都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故答案为: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甲诗实写诗人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想象了未来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怀亲之情。乙诗实写诗人“僵卧孤村"的凄凉处境,虚写“铁马冰河”的风雨梦境,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2023七上·东海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天瑞》
【乙】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有删改)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身亡所寄:②其人舍然大喜:___
③先自度其足:④反归取之:___
11.用“/"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限2处)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10.无,没有;同“释”解除,消除;测量;同“返”,返回
1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12.①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崩塌下坠呢?
②(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寓理于事的手法。甲文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忧虑。乙文通过郑人买履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墨守成规,要懂得变通,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
【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翻译:
【甲】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于是)不吃不睡。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乙】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子,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它放在座位上。他匆匆去到市场,却忘了带那尺寸。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寸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寸。等他返回市场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他回答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①句义:自己无处存身。②其人舍然大喜:那个人(听了之后)放心(或释然)地非常高兴。③句义:先自己测量脚。④反归取之:于是返回去取尺码。
故答案为:无,没有;同“释”解除,消除;测量;同“返”,返回
11.本题考查断句。文言断句,一定要结合句意进行,不可乱断。“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句意: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
故答案为: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1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①“若"表示假设,相当于“你”。“屈伸"指身体的动作,弯曲和伸展。“行止”指行动和静止。②“宁"表示宁愿、宁可。“信”在此句中用作动词,意为相信。“度"在这里指的是量好的尺码。
故答案为:①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崩塌下坠呢?②(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333333
1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寓意即可。这两则故事都是寓言,运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甲文告诉人们人不应有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忧虑。乙文说明了墨守成规,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故答案为: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寓理于事的手法。甲文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忧虑。乙文通过郑人买履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墨守成规,要懂得变通,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
(2023七上·东海月考)阅读下面的《西游记》选段,完成下题。
【文段一】
次早,悟空起来,请师父走路。三藏着衣,救行者收拾铺盖行李。正欲告辞,只见那老儿,早具脸汤,又具斋饭。斋罢,方才起身。三藏上马,行者引路,不觉饥餐渴饮,夜宿晓行,又值初冬时候,但见那:
C霜凋红叶千林瘦,岭上几株松柏秀。未开梅蕊散香幽,暖短昼,小春侯,菊残荷尽山茶茂。寒桥古树争枝斗、曲涧涓涓泉水溜。淡云欲雪满天浮,朔风骤,牵衣袖,向晚寒威人怎受?
师徒们正走多时,忽见路旁唿哨一声,闯出六个人来,各执长枪短剑,利刃强弓,大咤一声道:“那和尚!那里走!赶早留下马匹,放下行李,饶你性命过去!”唬得那三藏魂飞魄散,跌下马来,不能言语。A行者用手扶起道:“师父放心,没些儿事,这都是送衣服送盘缠与我们的。"三藏道:“悟空,你想有些耳闭?他说教我们留马匹、行李;你倒问他要甚么衣服、盘缠?”
……
三藏道:“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是还像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撇得那长老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道:“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也是我命里不该招徒弟,进人口!如今欲寻他无处寻,欲叫他叫不应,去来!去来!”
(选自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版)
【文段二】
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罢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请你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咪,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B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
D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进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选自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版)
阅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小东和小文交替使用了“精读”与“跳读"的方法,他们在阅读中产生不少疑惑,请你帮助他们解答。
14.精读就是鉴赏。请品析划线A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5.精读就是细读。划线B处,孙悟空为何在临别时嘱咐沙僧要留心防着八戒?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
16.精读就是精思。结合两个文段,以“离开取经队伍”为话题,说说孙悟空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变化。
17.跳读就是跳开某些情节去读。请分析划线处C和D哪一处可以跳读,哪一处需要精读。
【答案】14.此句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悟空的胆大无畏和唐僧的胆小懦弱,语言幽默风趣,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15.八戒见妖怪变成的女子生得俊俏,便动了凡心,渐渐失去理智,在唐僧面前挑唆事端;唐僧心慈,有时又缺少主见,容易被迷惑。
16.文段一中,孙悟空打死了六个贼,唐僧训斥唠叨了几句,他便赌气离开,可见孙悟空桀骜不驯,不服管教;文段二中,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幻变的人形,唐僧误以为其滥杀无辜,驱逐悟空,悟空想到无人保其西行,离去时拜别师傅,可见孙悟空懂得感恩。
17.C处描写冬日寒冷的环境,有“说书人"渲染夸饰的痕迹,有点处于情节外的“游离状态”,可以略而不读;D处描写孙悟空离开唐僧时不舍时的细节,通过精妙的动作描写和细微的心理描写,表现孙悟空动情的一面,对表现人物形象有积极作用,可以精读品味。(反之,理由充分,亦可。)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作品的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体验感受;《西游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语言表达类的题目,要做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四个方面,同时还应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
(2)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言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4)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4.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赏析。联系“行者用手扶起道“师父放心,没些儿事,这都是送衣服送盘缠与我们的。”三藏道:“悟空,你想有些耳闭?他说教我们留马匹、行李;你倒问他要甚么衣服、盘缠?"可知运用语言描写,体现了孙悟空的勇敢无畏,唐僧的胆小懦弱。
故答案为:此句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悟空的胆大无畏和唐僧的胆小懦弱,语言幽默风趣,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15.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联系《西游记》相关内容可知与文段内容相关是“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夫,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辦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猪八戒在三打白骨精这一回很讨厌,唐僧本就肉眼凡胎看不出是白骨精所变而怨恨,他还添油加醋,说滥杀无辜,直接加剧了矛盾,也是把赶走的原因之一。所以孙悟空在临别时嘱咐沙僧要留心防着八戒。
故答案为:八戒见妖怪变成的女子生得俊俏,便动了凡心,渐渐失去理智,在唐僧面前挑唆事端;唐僧心慈,有时又缺少主见,容易被迷惑。
16.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孙悟空离开师父唐僧有三次:第一次是有伙山贼抢劫他们,然后被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唐僧责怪悟空杀生,孙悟空于是一气之下回了花果山。后来孙悟空去龙宫玩,看到龙宫墙上有一幅拜师画,又想到自己拜师的经过和唐僧对自己的好,又回到了唐僧身边。刚好这时观音给了唐僧紧箍咒。第二次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唐僧埋怨他滥杀无辜,孙悟空被赶回了花果山;后来宝象国唐僧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第三次是“真假美猴王”,假悟空冒充真悟空,被唐僧误会,赶走了孙悟空:后来真假悟空在一起打了起来,被如来佛祖分了出来,孙悟空又回到了师傅身边。孙悟空离开师父第一次是自己主动离开,后两次则是被赶走的。从中可以看出,孙悟空由急躁任性,缺乏责任心逐渐变得稳重冷静、责任心强、目标坚定。
故答案为:文段一中,孙悟空打死了六个贼,唐僧训斥唠叨了几句,他便赌气离开,可见孙悟空桀骜不驯,不服管教;文段二中,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幻变的人形,唐僧误以为其滥杀无辜,驱逐悟空,悟空想到无人保其西行,离去时拜别师傅,可见孙悟空懂得感恩。
17.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联系“霜凋红叶干林瘦,岭上几株松柏秀。未开梅蕊散香幽,暖短昼,小春候,菊残荷尽山茶茂。寒桥古树争枝斗,曲涧涓涓泉水溜。淡云欲雪满天浮,朔风骤,牵衣袖,向晚寒威人怎受"可知描写的是环境,可以跳读;联系“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进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要时疾返旧途程”可知描写的是人物,应精读。
故答案为:C处描写冬日寒冷的环境,有“说书人"渲染夸饰的痕迹,有点处于情节外的“游离状态”,可以略而不读;D处描写孙悟空离开唐僧时不舍时的细节,通过精妙的动作描写和细微的心理描写,表现孙悟空动情的一面,对表现人物形象有积极作用,可以精读品味。(反之,理由充分,亦可。)
(2023七上·东海月考)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题。
【材料一】抖音为什么会火?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消遣和感官刺激的需求。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这样写道:“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选自《抖音,正在毁掉年轻一代人》,有刚改)
【材料二】①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
②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选自《植树的牧羊人》)
【材料三】
越过枯燥才能获得愉悦
曹林
①对枯燥的忍耐力,可能是一个优秀的人最深沉的素质,也是与平庸者最大的分野。
②能真正滋养一个人的事,往往都带着某种枯燥的性质,需要理性的主体忍受一定程度的枯燥,投入深度注意力。枯燥是一个门槛,是为不学无术者、浮躁者、消遣者设置的障碍,越过这个门槛者,才能慢慢获得愉悦。精彩,是在孤独静观、克服枯燥后“先涩后畅”,习得新知,解开困惑。
③写作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一气呵成者,很少是那种一开始就有写作冲动的,而是在克服最初那30分钟的枯燥过程后酝酿出来的。阅读也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读一本好书是需要资格的,要有耐心让自己慢下来,坐得住冷板凳,去获得这个阅读资格,而不是看一两页就轻易扔一边。再深奥难读的书,克服了前30页的阅读痛苦,坚持一段时间,就慢慢读进去了。创新,不是脑袋一拍灵机一动,新点子就来了,那是重复实验、头脑风暴、文献输入、失败沮丧、爬起来继续干的产物。
④看看那些能成就人滋养人,在哪里都能受到推崇的好品质,大多与忍受枯燥相关。延迟满足、专注、自律,核心都是对枯燥的克服。勤奋、刻苦、坚毅、节制、谨慎、惜时、慎独、忍耐、适应,从这些品质中都能看到对枯燥的超越,接受和越过枯燥,才能养成这些让人受益终身的好品质。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6月16日,有删改)
18.结合文本,解释材料三中的加点词“先涩后畅"。
19.材料二中,作者用“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来评价牧羊人,试揣摩其用意。
20.材料三第3段用了一组事实论据来证明观点,其实,材料二的故事也可以概括为材料三的一个事实论据。请你提炼材料二的内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要在荒漠上造出一片绿洲也需要___,那不是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
【答案】18.先要忍受枯燥,然后才能习得新知,解开困惑获得愉悦。
19.①表明牧羊人所做的事业非常艰难。②赞美了牧羊人身上所具备的坚毅、无私的美好品质。③传达出作者对牧羊人最崇高的敬意。
20.忍耐(或:忍受枯燥);仅凭着一时的热情和冲动,挖几个洞,埋下几颗种子就可以做到的;要用几十年的时间,与孤独和忍耐为伴,经历反复的栽种、补种、养护,才能完成的事业。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3)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18.根据材料三第②段“枯燥是一个门槛,是为不学无术者、浮躁者、消遣者设置的障碍,越过这个门槛者,才能慢慢获得愉悦。精彩,是在孤独静观、克服枯燥后‘先涩后畅,习得新知,解开困惑"可知
故答案为:先要忍受枯燥,然后才能习得新知,解开困惑获得愉悦。
19.根据材料二第④段“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故答案为:①表明牧羊人所做的事业非常艰难。②赞美了牧羊人身上所具备的坚毅、无私的美好品质。③传达出作者对牧羊人最崇高的敬意。
20.根据材料二第②段“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第④段“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知,要在荒山上造出一片绿洲也需要忍耐,那不是凭着一股热情和冲动,挖几个洞,埋下几颗种子就可以做到的,而是用几十年的时间,与孤独和忍耐为伴,经历反复的栽种、补种、养护,才能完成的事业。
故答案为:忍耐(或:忍受枯燥);仅凭着一时的热情和冲动,挖几个洞,埋下几颗种子就可以做到的;要用几十年的时间,与孤独和忍耐为伴,经历反复的栽种、补种、养护,才能完成的事业。
(2023七上·东海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题。
最后的秋天
约草
今年的秋天,微微有点燥热,深秋虚晃一枪。赶上星期天,我总要多跑几圈,这一跑,跑丢了回去的力气。疲惫的我,平躺在我晨跑必经的一个小公园的长椅上。我躺在一棵银杏树底下,树上密密匝匝的果实瞪着杏眼看着我,并用地球的引力威胁我。旁边是几棵桂树,残香若隐若现,如舞者朦胧的裙。秋风摇树,桂花沙落,如金色的雨夹雪。
露水打湿了鸟儿的喉咙,把它们的声音洗得透彻。我不知道这个林子里,隐藏着多少鸟类,也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就像它们叫不出我的名字一样。它们尽其所能地鸣叫着,悦耳的或者不悦耳的。我闭上眼睛,如同关上一间录音棚的隔音门。大自然便浓缩成这样一个小小的密室,里面只有我和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鸟语。鸟鸣们如同一个个音符,争先恐后地从裤脚、领口和袖口侵入我的身体,在我背部被长椅的木杠硌出的五线谱上集结、跳跃,又通过脊椎神经,传遍我的生命体。
“叽——叽叽,叽——叽叽……"什么鸟的叫唤如此尖锐、透亮,像在年轮上磨过的,如母亲手里纳着鞋底的针尖。于是,在这间密室里,我看见了年轻、漂亮的母亲。煤油灯困顿而昏暗,她的眼睛却专注而明亮。她的双手那么细巧,那么柔弱,可一旦手指上套上一个顶针,就能顶起一股巨大的力量,一针又一针地穿破层层阻力。我望向母亲的脸。越想看清她的容颜,她却越发抽象。最后,模糊着朝我挥手,消失在密室的墙上。
“叽——觉啰——叽——觉啰——”这叫声很近,感觉就在上方的银杏树上,听上去好像是“鸡叫了,鸡叫了”,后面颤巍巍的拖音,把我拖到了某个鸡鸣的清晨。还是炊事工的我,每天天蒙蒙亮就要起床,骑自行车一小时到单位食堂,给单位员工做早点。母亲起得更早,此时,她站在屋前的水泥板前洗衣服,正用毛刷刷着我的那件白衬衫的领子时,我正好推着自行车从她身边走过,轻轻地说一声,妈,我上班去了。母亲说,踏慢点,注意安全。骑了十几米,发觉刷衣声没了,回头,看见母亲正默默地看着我,轻轻挥动满是肥皂泡沫的手。再回首时,密室的墙上早已一片空白。
“吱——吱——”是一串机械重复着的低沉的长音,我想,可能是某只耿直的雄鸟在远处默默守望,如父亲的目光。“吱——吱——"公交车的气门关上的时候,车缓缓移动。那是我第一次离家,去寄宿制学校上高中,父亲挑着行李,步行半个多小时送我到北闸河车站。我坐在靠窗的位置,回首,车窗外的远处,父亲抚着扁担,正目送渐行渐远的公交车。
“吱——吱——”胸科医院的电梯门打开了,我和护工一起,推着平躺在摆渡床上的79岁高龄的父亲进了电梯,护工摁亮了那个手术室楼层的号码,父亲用潮湿的目光无助地看着我,就像40年前他送我到北闸河车站,我用潮湿的目光无助地看着他一样。我握着他的手,安慰道:“爸,放心,睡一觉,就出来了。"吱——吱——”电梯开了,护工对我说,你只能送他到这里,便推着父亲出了电梯。“吱——吱——"电梯又关上了。
这时,“啪”一声,一颗银杏果打在我的前额。我睁开眼,重新把大自然从密闭的录音棚里释放出来,把鸟儿们的鸣唱释放出来。我懂了,鸟鸣声声,那是渴望陪伴的呼唤。
这是最后的秋天了,正如父母的晚年。鸟鸣声声,我仿佛听到了远方的呼唤。
(选自《新民晚报》2022年11月15日,有删改)
阅读本文后,老师与小语、小文有这样的一段对话,请你完成对话中的题目。
21.老师:读散文,要学会概括文章的内容。文中写了“我"在公园长椅上回忆的哪几幅画面
小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老师:读散文,要读出文章的结构之美。
小语:第①段中的“树上密密匝匝的果实瞪着杏眼看着我,并用地球的引力威胁我”这句话,与后文中的“____________"(填原文)相呼应。
小文:我发现,第⑦段中的“我睁开眼,重新把大自然从密闭的录音棚里释放出来,把鸟儿们的鸣唱释放出来”这句话,与前文中的“____________"
(填原文)也是相呼应的。
23.老师:读散文,要赏析文章的语言之美。
①小语:我能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我躺在一棵银杏树底下,树上密密匝匝的果实瞪着杏眼看着我,并用地球的引力威胁我。
②小文:我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鸟鸣们如同一个个音符,争先恐后地从裤脚、领口和袖口侵入我的身体,在我背部被长椅的木杠硌出的五线谱上集结、跳跃,又通过脊椎神经,传遍我的生命体。
24.老师:读散文,要体会标题之妙。请分析文章以《最后的秋天》为题的理由。
【答案】21.①深夜母亲在煤油灯下纳鞋底。②清晨母亲洗衣时目送“我”上班。③父亲送“我"到车站目送“我”乘车去上学。④“我"送父亲进手术室做手术。
22.这时,‘啪’一声,一颗银杏果打在我的前额;我闭上眼睛,如同关上一间录音棚的隔音门,大自然便浓缩成这样一个小小的密室,里面只有我和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鸟语
23.①“密密匝匝”是叠词,写出了银杏果数量之多;“瞪着杏眼"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银杏果的形状饱满;“威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银杏果已成熟且随时会落下的情形。
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争先恐后"侵人”“集结"跳跃”等词语,将鸟鸣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被鸟鸣包围的状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鸟鸣比作音符,将“我”背部被长椅的木杠酪出的痕迹比作五线谱,鲜明生动地写出了“我"听到鸟鸣时的独特感受。
24.“秋天”既指季节,又指人生的晚年,隐晦地表达了父母已经到了人生“最后的秋天"。以此为题,一语双关,蕴含着作者对父母渐渐老去的隐痛和无奈之情。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段落及层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21.在提供的散文中,作者“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沉浸在深深的回忆之中。这些回忆围绕着“我"与父母的互动和情感纽带,展现了几个关键的生活场景。首先,文中描述了深夜时分,母亲在煤油灯下纳鞋底的情景。这一画面不仅展示了母亲勤劳持家的形象,也暗示了家庭的温暖和母亲的关爱。煤油灯下的母亲,虽然身影模糊,但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家人的深深牵挂。其次,清晨时分,母亲洗衣时目送“我”上班的情景也被细腻地描绘出来。这一画面展现了母亲对“我"的默默支持和不舍。每一次的目送都包含了母亲对“我”的祝福和期待,也体现了母女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再次,文中还提到了父亲送“我"到车站目送“我”乘车去上学的场景。这一画面展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和期望。父亲的目送,是对“我”成长的见证,也是对“我"未来的美好祝愿。最后,文中还描述了“我”送父亲进手术室做手术的情景。这一画面是全文的高潮,展现了“我"对父亲的深深担忧和关爱。这一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每一个时刻。
故答案为:①深夜母亲在煤油灯下纳鞋底。
②清晨母亲洗衣时目送“我”上班。
③父亲送“我"到车站目送“我”乘车去上学。
④“我"送父亲进手术室做手术。
22.首先,第①段中的“树上密密匝匝的果实瞪着杏眼看着我,并用地球的引力威胁我”这句话,与后文中的“这时,‘啪’一声,一颗银杏果打在我的前额"形成了呼应。这两句话之间形成了一个因果关系,前一句描述了果实对“我”的“威胁”,后一句则描述了这一“威胁”成为现实的情景。这种呼应不仅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真实和生动,也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和有力。其次,第⑦段中的“我睁开眼,重新把大自然从密闭的录音棚里释放出来,把鸟儿们的鸣唱释放出来"这句话,与前文中的“我闭上眼睛,如同关上一间录音棚的隔音门,大自然便浓缩成这样一个小小的密室,里面只有我和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鸟”形成了呼应。这两句话之间形成了一个对比关系,前一句描述了“我"将大自然和鸟儿的鸣唱“关闭”在密室中的情景,后一句则描述了“我"重新将它们“释放”出来的情景。这种呼应不仅展示了“我"与大自然之间互动的变化和复杂性,也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富有张力和变化。
故答案为:这时,‘啪’一声,一颗银杏果打在我的前额;我闭上眼睛,如同关上一间录音棚的隔音门,大自然便浓缩成这样一个小小的密室,里面只有我和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鸟语
23.①首先,“密密匝匝”是一个叠词,这个词形象地描绘了银杏树上果实数量繁多的情景。叠词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还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具体,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那满树的果实。其次,“瞪着杏眼"这一表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将果实赋予人的动作和神态,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银杏果实的形状饱满,仿佛它们真的在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这样的描写既富有想象力,又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趣。最后,“威胁"一词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这里,作者将地球的引力赋予了“威胁”的动作,生动地描绘了银杏果已经成熟且随时可能落下的情形。这样的表述不仅富有动感,还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被自然力量所“威胁"的紧张感。②首先,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这个句子中,“争先恐后”“侵人"集结”“跳跃"等词语都是将鸟鸣人格化的表现。这种修辞手法赋予了鸟鸣以人的行为和情感,使得鸟鸣不再是简单的声音,而是成为了一种活跃、有生命力的存在。它们争先恐后地侵入“我”的身体,仿佛在“我"的背部集结、跳跃,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感官体验。这样的描写不仅使得句子更加生动有趣,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作者与大自然之间的互动和交融。其次,作者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这个句子中,作者将鸟鸣比作音符,将“我"背部被长椅的木杠硌出的痕迹比作五线谱。这样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还使得句子更加富有音乐性。鸟鸣在“我”的背部集结、跳跃,仿佛是在五线谱上演奏出美妙的乐章。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听到鸟鸣时的独特感受。
故答案为:①“密密匝匝”是叠词,写出了银杏果数量之多;“瞪着杏眼"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银杏果的形状饱满;“威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银杏果已成熟且随时会落下的情形。
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争先恐后"侵人”“集结"跳跃”等词语,将鸟鸣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被鸟鸣包围的状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鸟鸣比作音符,将“我”背部被长椅的木杠酪出的痕迹比作五线谱,鲜明生动地写出了“我"听到鸟鸣时的独特感受。
24.《最后的秋天》这个标题的妙处在于其多重含义和深刻的情感表达。首先,从字面意义上来看,“秋天”指的是一年的第四个季节,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逐渐走向凋零的季节。这种季节的更迭,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规律,使得“秋天"成为了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然而,在《最后的秋天》这篇散文中,“秋天”并不仅仅是指季节的秋天。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秋天"更是指人生的晚年。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隐喻的手法,将父母的晚年生活比作“最后的秋天”,既表达了父母已经步入人生暮年的事实,也暗含了作者对父母老去的深深忧虑和无奈。此外,标题中的“最后"二字更是寓意深刻。它暗示着生命的有限性和不可逆性,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最后”也传达了作者对父母深深的爱意和不舍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父母晚年生活的关注和关怀。故答案为:“秋天"既指季节,又指人生的晚年,隐晦地表达了父母已经到了人生“最后的秋天”。以此为题,一语双关,蕴含着作者对父母渐渐老去的隐痛和无奈之情。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5.(2023七上·东海月考)“理解,往往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这样的体验。请结合自己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完成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参考例文】
那一刻,我理解了父亲
又是一年父亲节,却爆发了一场“大战”。
“今晚学的什么?"父亲质问道。
我听出了气氛里的火药味。“复习基……基础知识,”我迟疑地说。令我想不到的是,我回来后的第一句话便露出了马脚。
“去哪儿了?"父亲继续问。“上……同学家了。”我意识到父亲已知道我没去上课,便改了口。“哪个同学?"父亲的语气变得轻蔑,音调上扬。一丝恐惧从心里涌出。我知道纸已经包不住火了。
“你今天晚自习应该上写作指导课。你去的却是网吧,没错吧!”父亲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我那脆弱的伪装。我的全身震悚起来,下意识地靠在墙上。“我以前说过什么?绝对不许逃课、撒谎,你忘了吗?"没……有”。我鼓足了全身的勇气,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
父亲解下了皮带,握着皮带的手朝一旁的桌子隐约点了点。
我明白父亲的意思,可那早已镶嵌在墙上的身躯却与神经断开了连接,一动也动不了。
“撅屁股——!"父亲突然大喝一声,我软绵绵的身躯惊得坐到了地上,不过神经的连接恢复了。我运起身体的气力,蹒跚地走到桌子旁,惊恐地伏在上面。
一声皮带撕裂空气的响声宣告着我身上一道血印的产生。劈啪声,空气撕裂声,我腹痛的闷哼声,交织在一起,眼泪从脸上滑落。撕裂声没有停止,我恐惧的身体也被疼痛占据了,我的脑子也麻木了。
就在这麻木中,屋里却如石破天惊般传出一声歇斯底里的哭叫声,“住手,别……打了!”母亲随着叫声从屋里冲了出来,脸上挂满了泪水。原来我的母亲一直在家里!我的五脏六腑好像被人掏走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在这间房子里最痛的不是我,而是母亲。她既为我犯错而伤心,又不忍看我挨打,就躲在了屋内。终于她再也无法忍受了。那刺耳的皮带声刺痛的是她的心。
父亲顿了一下,闪烁的目光似乎在犹豫该怎么办。
而我的身上霎时已感觉不到疼痛了。母亲的泪水如同醍醐灌顶,使我顿时明白:我的身边有两道坚固的屏障,一道是坚硬粗糙的,一道是温和柔软的,虽然外表不同,但材料是一样的,都是用爱筑成的。
爸妈用他们不同方式的爱为我抚平了身上的伤痛,但随之而起的是剧烈的心痛:“妈,没事的。"我拭干了母亲脸上的泪水,顿了顿,又转向父亲:“爸,以后我再也不会做这种事了,为了……妈和你。”
父亲手中的皮带无声地滑落到了地上。随之而至的,是一个深爱自己儿子的父亲晶莹的泪。
那一刻,在这晶莹的泪光中,我理解了父亲,我突然成长了。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理解,往往能创造美好的境界。强调理解对人的意义,理解让你的人生更美好。写作时要围绕理解,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理解让人更好沟通,理解让人与人成了朋友,理解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自己一直都不理解妈妈为什么要强迫你提前预习,直到升年级后的第一次考试,你考了好成绩,而其他同学却因为暑假没有提前预习而基本覆没了,别人都羡慕你提前预习了,你这时候才理解妈妈的意图,你理解了妈妈对你的关爱,理解了妈妈希望你能够更有自信心的应对升年级的压力。
第四,结构。写记叙文,通过深情回忆曾经发生过的你理解妈妈的故事,表达内心的深刻感受。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明确立意后选择合适的素材,最好是自身经历过的或者是熟知的材料。可以是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手法。初中以记叙文为主,注意写人一定要有描写,不要凑字数,注意首尾呼应,点题,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字数要求在600~650即可。
1/1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西部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2023七上·东海月考)班级举行“文学部落”主题活动,请你阅读“文学部落"招募令,完成题目。
阅读乐趣多,文学滋味长。我们的文学部落招募啦!!!
可有一段文字让你怦()然心动?
可有一首诗让你(A)?
可有一个故事让你豁然开朗……
亲爱的同学,
让我们一起逃离庸常生活的禁ɡù(),
走进我们的文学部落。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品位;B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怦然心动禁ɡù
2.填在A处最合适的成语是()
A.头晕目眩B.惊慌失措C.心醉神迷D.随声附和
3.请在B处填写一句话,使之与前一句话句意连贯,句式相同。
4.(2023七上·东海月考)小东同学根据所学古诗制作了诗文辑录表格,根据提示填空。
意象诗句情感出处
白鹤晴空一鹤排云上,①___豪迈之情刘禹锡《秋词》
蜡烛何当共剪西窗烛,②___思家之切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身世之悲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菊花④,应傍战场开。和平之盼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风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⑤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河流⑥___,山入潼关不解平。个性之逐⑦《潼关》
夕阳夕阳西下,⑧___羁旅之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我的发现⑨____________
5.(2023七上·东海月考)好的流行歌词也是诗。阅读下面歌词,找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爱你破烂
的衣裳/却敢堵命运的枪/爱你和我那么像/缺口都一样
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选自歌曲《孤勇者》)
A.“爱”是动词,“绝望"是名词,“谁”是代词,“一场"是数量词。
B.“破烂”形容衣裳的残破,这里暗示了孤勇者对抗挫折的艰难状态。
C.“呜咽"和“怒吼”两个词,表现了孤勇者与挫折抗争的倔强姿态。
D.“卑微"是贬义词,在这里强调了梦想的渺小,价值不大,不值一提。
6.(2023七上·东海月考)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怀戚的《散步》通过生活小事,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
B.散文《植树的牧羊人》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写“我”的见闻感受,展现了牧羊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C.《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D.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而写作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写作可以写人、记事、描摹万物,还可以抒发感情、表明观点。
7.(2023七上·东海月考)小文不太喜欢阅读《朝花夕拾》,你作为他的好友,如何劝说?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文:鲁迅先生有不少文章冷峻犀利,晦涩难懂,大家都怕读,我也是。
你:小文,你想错了。读《朝花夕拾》,你会认识一个温情的鲁迅,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思考(65分)
(2023七上·东海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甲】夜雨寄北【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唐]李商隐[宋]陆游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前两句一问一答,饱含苦涩与无奈,“涨”字既是写秋池,又写出了秋思的深重。
B.甲诗后两句细腻而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写作时与亲人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温馨情景。
C.乙诗“僵"卧”“孤"三字写出诗人罢官回乡后寂寞、窘迫、凄凉的处境。
D.两首诗都选用“雨”这一意象渲染气氛,巧妙而传神地寄托了诗人的独特情思。
9.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2023七上·东海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天瑞》
【乙】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有删改)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身亡所寄:②其人舍然大喜:___
③先自度其足:④反归取之:___
11.用“/"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限2处)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2023七上·东海月考)阅读下面的《西游记》选段,完成下题。
【文段一】
次早,悟空起来,请师父走路。三藏着衣,救行者收拾铺盖行李。正欲告辞,只见那老儿,早具脸汤,又具斋饭。斋罢,方才起身。三藏上马,行者引路,不觉饥餐渴饮,夜宿晓行,又值初冬时候,但见那:
C霜凋红叶千林瘦,岭上几株松柏秀。未开梅蕊散香幽,暖短昼,小春侯,菊残荷尽山茶茂。寒桥古树争枝斗、曲涧涓涓泉水溜。淡云欲雪满天浮,朔风骤,牵衣袖,向晚寒威人怎受?
师徒们正走多时,忽见路旁唿哨一声,闯出六个人来,各执长枪短剑,利刃强弓,大咤一声道:“那和尚!那里走!赶早留下马匹,放下行李,饶你性命过去!”唬得那三藏魂飞魄散,跌下马来,不能言语。A行者用手扶起道:“师父放心,没些儿事,这都是送衣服送盘缠与我们的。"三藏道:“悟空,你想有些耳闭?他说教我们留马匹、行李;你倒问他要甚么衣服、盘缠?”
……
三藏道:“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是还像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撇得那长老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道:“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也是我命里不该招徒弟,进人口!如今欲寻他无处寻,欲叫他叫不应,去来!去来!”
(选自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版)
【文段二】
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罢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请你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咪,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B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
D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进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选自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版)
阅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小东和小文交替使用了“精读”与“跳读"的方法,他们在阅读中产生不少疑惑,请你帮助他们解答。
14.精读就是鉴赏。请品析划线A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5.精读就是细读。划线B处,孙悟空为何在临别时嘱咐沙僧要留心防着八戒?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
16.精读就是精思。结合两个文段,以“离开取经队伍”为话题,说说孙悟空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变化。
17.跳读就是跳开某些情节去读。请分析划线处C和D哪一处可以跳读,哪一处需要精读。
(2023七上·东海月考)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题。
【材料一】抖音为什么会火?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消遣和感官刺激的需求。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这样写道:“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选自《抖音,正在毁掉年轻一代人》,有刚改)
【材料二】①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
②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选自《植树的牧羊人》)
【材料三】
越过枯燥才能获得愉悦
曹林
①对枯燥的忍耐力,可能是一个优秀的人最深沉的素质,也是与平庸者最大的分野。
②能真正滋养一个人的事,往往都带着某种枯燥的性质,需要理性的主体忍受一定程度的枯燥,投入深度注意力。枯燥是一个门槛,是为不学无术者、浮躁者、消遣者设置的障碍,越过这个门槛者,才能慢慢获得愉悦。精彩,是在孤独静观、克服枯燥后“先涩后畅”,习得新知,解开困惑。
③写作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一气呵成者,很少是那种一开始就有写作冲动的,而是在克服最初那30分钟的枯燥过程后酝酿出来的。阅读也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读一本好书是需要资格的,要有耐心让自己慢下来,坐得住冷板凳,去获得这个阅读资格,而不是看一两页就轻易扔一边。再深奥难读的书,克服了前30页的阅读痛苦,坚持一段时间,就慢慢读进去了。创新,不是脑袋一拍灵机一动,新点子就来了,那是重复实验、头脑风暴、文献输入、失败沮丧、爬起来继续干的产物。
④看看那些能成就人滋养人,在哪里都能受到推崇的好品质,大多与忍受枯燥相关。延迟满足、专注、自律,核心都是对枯燥的克服。勤奋、刻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