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4高一下·新邵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人说,现代社会物质丰富,还有必要再提勤俭节约吗这种论调显然是对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如今,尽管我们的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粮食产量连年丰收,许多人都不愁吃不愁穿,但勤俭节约的观念和习惯绝对没有过时,也绝对不能忘记。
往小了说,勤俭节约、杜绝浪费是为了节约,是为了珍惜身边的每一寸资源;往大了说,勤俭节约是适度、节用、合理的生活和发展方式,是对劳动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包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道德品质,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对子孙后代的负责。
即便处在安逸的环境里,我们也要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要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危机,提前做好准备。“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之所以我们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正是因为好几代革命先驱箪路蓝缕,奋力拼搏,绝不能不思进取而白白挥霍掉。况且,从日常餐饮到社会生活各领域,浪费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从粉丝“倒奶打投”事件,到粉丝打榜攀比成风,种种浪费现象都在向我们敲响警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迫在眉睫。
“勿以善小而不为”,杜绝浪费行为要将勤俭节约的观念根植于心、渐践于行。比如,我们倡导“小餐桌、大文明”“光盘行动”,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有利于引导群众树牢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价值观念,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
(摘编自刘琛《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材料二: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谈到勤俭话题时指出:“杜绝铺张浪费之风,重申勤俭节约之风,确是一记当予敲响的警钟。”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今天,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土地革命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大力推行节省运动,中央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每天只吃两餐饭,节约一餐口粮支援前线;抗战时期,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回国慰问考察,当他亲历重庆的山珍海味与延安的粗茶淡饭后,盛赞延安“其领袖及一般公务员,勤俭诚朴,吃苦耐劳";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将领黄维被俘时并不认输,但在目睹了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这些布衣将军的日常生活后,心悦诚服地说“在下不光败在战场上,更败在作风和精神上”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接过革命先辈勤俭节约的接力棒,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让勤俭精神广为弘扬、勤俭意识深入人心、勤俭行为成为自觉,真正使崇尚勤俭成为社会风尚。
革命军人要走在前列。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全军上下广泛开展修旧利废和农副业生产活动,有效弥补供应不足;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军官兵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开展“红管家、好当家、小行家"等活动,为国家缓解压力。当前,人民军队正向着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奋力前行,我们更要落实好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军费管好用好,使国防投入发挥最大效益”的指示要求,切实养成节约习惯,不断强化“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意识,从小事入手、从自身出发,弘扬勤俭节约之风。
培育勤俭的好家风。“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往往注重勤俭家风的培育,而“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在反腐败案件中,“对家人失管失教”“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等成为官员落马的重要原因,可见家风培育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事关党风建设的大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培育摆在重要位置,俭以立德、俭以齐家,才能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牟取私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当自己有骄奢之念时,家人也能以“他年富贵莫忘贫"来咬耳扯袖,使勤俭家风如绵绵春雨滋润家庭。长此以往,才能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引领全社会形成崇俭戒奢的好风气。
“俭,德之公也;侈,恶之大也。”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时代发展的共同选择,不仅展现了党中央关心人民生活的深厚情怀,也体现了对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每一个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牢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警示,要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优良的勤俭节约党风带动民风。
(摘编自左进升《弘扬勤俭节约之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俭节约包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将勤俭节约的观念根植于心、渐践于行。
B.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勤俭节约的优良党风带动民风。
C.党员干部弘扬勤俭节约之风需要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且外化于行,从自身出发,率先垂范。
D.领导干部需把良好家风的培育摆在重要位置,严格管教好家人,如果家风好了,官员自然就不会落马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由总到分再到总,论述了弘扬勤俭节约之风,党员干部、革命军人要率先垂范,起带头作用。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使文章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内容更加丰富。
C.“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从日常餐饮到社会生活各领域,浪费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因此要引起重视。
D.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对于这一点每个人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C.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意思是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请结合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5.新时代下如何弘扬勤俭节约之风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D
2.B
3.C
4.①即便处在安逸的环境里,我们也要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要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危机,提前做好准备。②之所以我们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正是因为好几代革命先驱筚路蓝缕,奋力拼搏。我们绝不能不思进取,认为勤俭节约的观念和习惯已经过时了。
5.①深刻认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时刻牢记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要将勤俭节约的观念根植于心,从小事做起,渐践于行。②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让勤俭精神广为弘扬、勤俭意识深入人心、勤俭行为成为自觉,真正使崇尚勤俭成为社会风尚。③革命军人走在前列,强化“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意识,从小事入手、从自身出发,弘扬勤俭节约之风。④把家风培育摆在重要位置,做到俭以立德、俭以齐家,引领全社会形成崇俭戒奢的好风气。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⑵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推断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解答本题,先理解材料一的观点是什么,再逐个分析选项,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5)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1.D.“如果家风好了,官员自然就不会落马了"说法错误,原文为“……等成为官员落马的重要原因”,“对家人失管失教"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等家风问题只是官员落马的重要原因,并非全部原因。
故答案为:D。
2.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错误,“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谈到勤俭话题时指出:“杜绝铺张浪费之风,重申勤俭节约之风,确是一记当予敲响的警钟。”这些内容是引用论证。“从粉丝‘倒奶打投’事件,到粉丝打榜攀比成风,种种浪费现象都在向我们敲响警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迫在眉睫”,“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将领黄维被俘时并不认输,但在目睹了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这些布衣将军的日常生活后,心悦诚服地说‘在下不光败在战场上,更败在作风和精神上’”,这些内容是举例论证。两则材料都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故答案为:B。
3.A.强调的是要勤奋。
B.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强调的是不能贪图享乐。
D.是说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
C.意思是一点点衣食都来之不易,应当经常想到物力的艰难而加以珍惜。与材料一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的观点一致。
故答案为:C。
4.结合“即便处在安逸的环境里,我们也要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要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危机,提前做好准备"可知,即便处在安逸的环境里,我们也要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要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危机,提前做好准备。
结合“如今,尽管我们的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粮食产量连年丰收,许多人都不愁吃不愁穿,但勤俭节约的观念和习惯绝对没有过时,也绝对不能忘记”“之所以我们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正是因为好几代革命先驱筚路蓝缕,奋力拼搏,绝不能不思进取而白白挥霍掉"可知,之所以我们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正是因为好几代革命先驱筚路蓝缕,奋力拼搏。我们绝不能不思进取,认为勤俭节约的观念和习惯已经过时了。
故答案为:①即便处在安逸的环境里,我们也要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要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危机,提前做好准备。②之所以我们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正是因为好几代革命先驱筚路蓝缕,奋力拼搏。我们绝不能不思进取,认为勤俭节约的观念和习惯已经过时了。
5.结合“勤俭节约、杜绝浪费是为了节约,是为了珍惜身边的每一寸资源;往大了说,勤俭节约是适度、节用、合理的生活和发展方式,是对劳动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包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道德品质,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对子孙后代的负责……即便处在安逸的环境里,我们也要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勿以善小而不为’,杜绝浪费行为要将勤俭节约的观念根植于心、渐践于行"可知,深刻认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时刻牢记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要将勤俭节约的观念根植于心,从小事做起,渐践干行。
结合“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要主动接过革命先辈勤俭节约的接力棒,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让勤俭精神广为弘扬、勤俭意识深入人心、勤俭行为成为自觉,真正使崇尚勤俭成为社会风尚”可知,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让勤俭精神广为弘扬、勤俭意识深入人心、勤俭行为成为自觉,真正使崇尚勤俭成为社会风尚。
结合“革命军人要走在前列……切实养成节约习惯,不断强化‘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意识,从小事入手、从自身出发,弘扬勤俭节约之风"可知,革命军人走在前列,强化“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意识,从小事入手、从自身出发,弘扬勤俭节约之风。
结合“培育勤俭的好家风……把家风培育摆在重要位置,俭以立德、俭以齐家……才能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引领全社会形成崇俭戒奢的好风气"可知,把家风培育摆在重要位置,做到俭以立德、俭以齐家,引领全社会形成崇俭戒奢的好风气。
故答案为:①深刻认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时刻牢记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要将勤俭节约的观念根植于心,从小事做起,渐践于行。②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让勤俭精神广为弘扬、勤俭意识深入人心、勤俭行为成为自觉,真正使崇尚勤俭成为社会风尚。③革命军人走在前列,强化“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意识,从小事入手、从自身出发,弘扬勤俭节约之风。④把家风培育摆在重要位置,做到俭以立德、俭以齐家,引领全社会形成崇俭戒奢的好风气。
(2024高一下·新邵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
《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浅显地说敬就是敬重,畏就是恐惧和害怕。有谁敢说来井冈山是为了旅游的,至少我不敢。
在我的意念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到井冈山一游。此次学习,可谓是“命”,我当然不信命,可冥冥之中却在暗示自己。
但“井冈山"三个字一直萦绕在了我的心里,30年挥之不去。
首先读的是袁鹰的《井冈山的翠竹》,开篇第一句至今仍记得:“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接着又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对竹子的交情可谓深远,甚至可以说惺惺相惜,和生活的旅伴一样。
但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铮铮的伟大战士,是屹立不倒的一种精神。
亦如袁鹰所写:“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
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尽头。
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脑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忍的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红军战士的化身,就该让他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不敢是怕惊扰了他们早已安静的灵魂。
竹子是“节”与“洁"的象征。
谁不知道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绿,而且“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种君子之风,不正是我们景仰的。故而郑板桥大为赞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刻,我还想起了宋人苏轼的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可见竹子的高洁备受文人青睐。
在参观完小井红军医院,我们来到了离医院不远的烈士墓凭吊。就在绕纪念碑行告别礼时,我看到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块伏卧在地的小石碑,上刻有“魂归井冈﹣﹣老红军战士曾志"以及生卒年,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烈士墓相邻,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
实际上她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这与乡下普通的老人何异?可曾志毕竟是大名鼎鼎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老人。
据说有“潇湘美女”之称的曾志,1911年4月4日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923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8月考入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红四军组织科干事,红四军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股长、妇女组组长。她参加过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建国后,任广州市委书记、中组部副部长等职。
曾志是从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敌特追捕、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人,不可不谓是九死一生,她的意志却坚如磐石。
在培训班互动课时,我又听了曾志在井冈山的孙子石金龙讲他奶奶曾志和全家人的事情,更让我高山仰止。原来我所不知道的,在1928年年底,曾志产下了一名男婴,但迫于战争形势,她不得不将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托给了当时留守井冈山王佐部队一个叫石礼保的副连长代为抚养,这名男婴也就是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丢下孩子,曾志就随着部队,告别了井冈山。
新中国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冈山寻找孩子。直到1952年,身居广州市委书记的曾志才终于得以母子相见。别以为儿子找到当市委书记的母亲,就再也不用当农民了。可是曾志把石来发留在身边住了一段时间后,就让他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
我在房间里,面对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匾牌,尝试朗读袁鹰《井冈山的翠竹》中的一小段:“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顿时,我的心里豁然明亮,此次来井冈山,不是宿命,而是必须。
记得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来井冈山,除了敬畏你还敢生什么奢想?
(文章有删改)
6.下列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这表明作者认同了井冈山的竹子,但这两地的竹子给作者的感受并不一样。
B.文中引用郑板桥和苏轼的诗文名句,突显了竹子的“节"与“洁”,彰显了井冈山红军战士为革命奉献牺牲的高洁品德。
C.“就让他(石来发)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这表现曾志虽位高权重却大义灭亲。
D.“此次学习,可谓是‘命’”与下文“不是宿命,而是必须"的表述,前后并不矛盾,表现作者对井冈山既敬且畏的心理。
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述《菜根谭》中的句子,既引出“敬畏”一词,起到点题的作用,又明确了“敬畏"的含意,为下文做铺垫。
B.文章写井冈山的竹子,既通篇引用文字摹其形,又顺理成章现其神,从两个方面表现井冈山的竹子带给作者的心灵震撼。
C.“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革命老人曾志魂归井岗。
D.文章以“我的行踪"为线索,具体叙述了“我”在井冈山学习的经历,抒写了“我"对井冈山独到的感受,形散而神不散。
8.文章由井冈山的竹子转向对“曾志”的描述,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述。
9.“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作者以此为题有何意蕴?
【答案】6.C
7.B
8.①曾志是中国革命老人,是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作者写她使情感有了依托,让文章更加真实有感染力;②曾志身上集中体现了井冈山竹子的坚韧和高洁,由竹及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革命主题。
9.①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圣地,在“我”眼中井冈山已不是单纯的一处自然风景,而是一处信仰高地,一方革命者的精神家园。②从这里出发的及最终埋葬在这里的革命者具有意志坚定、不畏牺牲的精神,他们的高贵品质令世人敬畏;③作者的井冈之行,是一次朝圣,也是一次精神洗礼,30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所以心安。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散文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重要内容、段落的用意或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再从内容、结构、主题的角度,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的含义的能力。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有深层含义,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深层含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6.C.“却大义灭亲"错误。这表现曾志虽位高权重却大公无私。
故答案为:C。
7.B.“通篇引用文字摹其形”错误,如“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尽头"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可知,也有作者自己所见的描摹。
故答案为:B。
8.首先,从内容上看,分析曾志与井冈山的竹子之间的关联。作者说“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铮铮的伟大战士,是屹立不倒的一种精神";而曾志正是千万红军战士中的一员,正如文中所说“实际上她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这与乡下普通的老人何异?可曾志毕竟是大名鼎鼎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老人”,她的身上正体现出了井冈山竹子的精神,曾志是具体体现竹子精神的人物,作者写她就使竹子的抽象的精神有了具体的展现和依托,文章更加真实感人。
然后,从情感主旨上看,曾志身上集中体现了井冈山竹子的坚韧和高洁,由竹及人,丰富了文章的精神内涵,升华了文章歌颂革命精神的主题,使文章更具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故答案为:①曾志是中国革命老人,是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作者写她使情感有了依托,让文章更加真实有感染力;②曾志身上集中体现了井冈山竹子的坚韧和高洁,由竹及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革命主题。
9.首先,分析“敬畏"的原因。结合原文语句“但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铮铮的伟大战士,是屹立不倒的一种精神”“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竹子是‘节’与‘洁’的象征”分析可知,在作者眼里,井冈山的竹子象征着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而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所以作者说“有谁敢说来井冈山是为了旅游的,至少我不敢"。再结合文章结尾引用的哲学家萨特的话可见,在作者眼中井冈山已不是单纯的一处自然风景,而是精神信仰的高地。
其次,除了这些竹子之外,井冈山最令人敬畏的应当是以曾志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结合原文内容“曾志是从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敌特追捕、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人,不可不谓是九死一生,她的意志却坚如磐石”“在1928年年底,曾志产下了一名男婴,但迫于战争形势,她不得不将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托给了当时留守井冈山王佐部队一个叫石礼保的副连长代为抚养"曾志把石来发留在身边住了一段时间后,就让他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分析,可见这些革命者具有多么崇高的品质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是令作者敬畏的又一个原因。
最后,再分析“心安"的原因。开头作者说“但‘井冈山’三个字一直萦绕在了我的心里,30年挥之不去”,通过这次到井冈山学习,作者见到了魂牵梦绕的井冈山,看到了心心念念的“井冈山翠竹”,见到了曾志的墓碑,了解了她的事迹,“来井冈山,除了敬畏你还敢生什么奢想”,所以,作者的井冈之行,生出了无比的敬畏,接受了精神的洗礼,是一次朝圣,可谓意义重大。30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收获无价的精神财富,所以心安。
故答案为:①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圣地,在“我"眼中井冈山已不是单纯的一处自然风景,而是一处信仰高地,一方革命者的精神家园。②从这里出发的及最终埋葬在这里的革命者具有意志坚定、不畏牺牲的精神,他们的高贵品质令世人敬畏;③作者的井冈之行,是一次朝圣,也是一次精神洗礼,30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所以心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2024高一下·新邵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0.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B.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C.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D.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臣闻求木之长者②虽董之以严刑
B.①必固其根本②知其不可
C.①而况于明哲乎②貌恭而不心服
D.①君人者②则智者尽其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能克终者盖寡”中的“克"与“克勤克俭”的“克"字含义相同,
B.豫游,指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游为“游"。
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中的“景"与“高山景行”中的“景"含义不同。
D.三驱,指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设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以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
13.下列对选文第一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三句构成排比,对仗工整,比喻精切,说明人君安国“必积德义”,为下文蓄势。
B.作者用三个含“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论证,将下愚和明哲对映,这是委婉陈述,也是严肃的劝谏。
C.“人君"句开始,作者扣住君主的作为,正面立说,强调“居安思危,成奢以俭”的重要。
D.全段多用骈偶,或相对为文,辞工文畅,音律和谐,铿锵成韵,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②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答案】10.C
11.D
12.C
13.C
14.①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②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断句;概括分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还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关键点: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语气词、动宾搭配、句式整齐等。要根据语意做题,可用排除法。
(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3)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4)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⑸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删、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附参考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10.句意: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在殷忧”与“既得志"对应,“必竭诚以待下”与“则纵情以傲物"对应,“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与“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应,所以应分别在“忧”“下"志”“物"一体”“行路"后断句。排除ABD。
故答案为:C。
11.A.主谓之间,取独/代词,他们,指人们。句意: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
B.它的/指示代词,这,这样。句意:一定要稳固它的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C.连词,表递进/表转折。句意: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D.都是“……的人”的意思。句意:做国君的人。/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
故答案为:D。
12.A.正确。都是“能够"。句意: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B.正确。句意: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
C.错误。都是“大、重大”的意思。句意:(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仰望高山,通行大道,寓意高尚的品行让人敬仰。
D.正确。句意: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
故答案为:C。
13.C.“正面立说"错误,原文“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可知,应为“反面立说"。
故答案为:C。
14.得分点:
(1)“克终”,能够坚持到底;“盖”,表示推测,大概;“寡”,少。
(2)“谦冲”,谦虚;“牧”,养;“满溢”,骄傲自满;“下”,居于……之下。
故答案为:①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②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
(2024高一下·新邵期末)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农家叹①
陆游
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秔②。
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
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
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
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③。
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
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
老人傥得食,妻子鸿毛轻。
[注]①写作此诗时,陆游已71岁,在农村生活多年。②秔(jīng):同“粳(jīng)”,稻谷的一种,种于水田。③笞(chī)搒(péng):用刑杖拷打。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熟悉农村,借农民的口吻写下此诗,“农家”之“叹"主要体现在结尾两句。
B.第一至四句用白描的手法描述了以种地为生的农民辛勤劳作却生存艰难的现状。
C.第五、六句反映了农民非常朴素的心愿,这里的“太平”有“平安、安稳"之意。
D.第七至十句写农民在县衙遭受严刑拷打,诗句看似客观叙写,实则饱含情感。
16.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5.A
16.①农民的悲苦之情。农民耕作劳苦,但赋税繁重,农民不能保障家人的温饱,可见生存之艰难,表达了农民的悲苦之情。②诗人对农民的同情。诗人在农村生活多年,了解农民疾苦,对他们怀有深切的同情。③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之情。诗人已经年迈,退居在家,面对现实却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只能借农民的口吻空“叹”。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进行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15.A.分析不当,“农家"之“叹”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结尾两句"错误。本诗站在一位农民的角度,前六句写他如何日夜劳动,向往过太平日子,中六句写他受到官府滥征暴敛,以致无以维生的血泪遭遇,末四句写出农民心中的巨大悲愤与对现实的无奈,可以说,处处皆农家之叹,并非只有结尾两句。
故答案为:A。
16.从诗歌的吟咏对象来说,诗人描写了农民辛苦的耕作,“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秔。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他们辛辛苦苦种植粮食,连农家最重视的畜力“领疮见骨”,也依然“夜耕”不休,只希望能够过上太平安乐的生活;然而“县吏征租声"频起,农民如此辛苦劳作,还是交不完赋税,以至于“日夜穷笞搒”,最后,农人甚至只能无奈打算“老人傥得食,妻子鸿毛轻”,如果能让老人们吃饱,妻子儿女是否挨饿也顾不得了。如此艰辛劳作却因赋税繁重而无法保障家人温暖,可见农人生存之难,表达了农民生活的悲苦。
诗人“写作此诗时,陆游已71岁,在农村生活多年”,对农民生活十分熟悉,他没有只沉迷于士大夫热爱的田园风光,而是切实地看见了农民们的苦难,写出本诗,是为无法发声的农民发出的不平之鸣,足见诗人对农民怀有深切的同情。
然而,诗人毕竟已经年迈,除了写诗表达同情外,却不能从现实中帮助农民,故而本诗也充满了诗人面对现实无可奈何的无奈之情。
故答案为:①农民的悲苦之情。农民耕作劳苦,但赋税繁重,农民不能保障家人的温饱,可见生存之艰难,表达了农民的悲苦之情。②诗人对农民的同情。诗人在农村生活多年,了解农民疾苦,对他们怀有深切的同情。③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之情。诗人已经年迈,退居在家,面对现实却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只能借农民的口吻空“叹"。
17.(2024高一下·新邵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就是用这个典故表达亡国之恨的。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在答志时,曾皙描绘了同行之人在暮春时节沐浴临风的两句是:,。
(3)《谏逐客书》中,李斯以“河海”为例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答案】(1)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2)浴乎沂;风乎舞雩
(3)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澄、练、簇、鉴、艰、鬓、潦、戎。
故答案为:(1)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2)浴乎沂;风乎舞雩
(3)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2024高一下·新邵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围棋是一种策略型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之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围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分为四部分,可以视为象征一年的四个季节;361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大致相当;()围棋棋形变化无穷,棋理深奥幽玄,充满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斩尽杀绝或把帝后抓走才算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外,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B.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C.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D.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C
(2)B
(3)将“距离今天"删掉,在“已经”后面加上“有"。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能力。根据前语境“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分为四部分,可以视为象征一年的四个季节;361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大致相当”的分号可见结构上是并列关系,都在围绕“棋盘"棋子”说话,而且作为主体(主语)对象,先根据四个选项的第一句判断排除A、B两项。再看B、D两项的第二句,排除“阴阳"作主语的D项。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使用了比喻修辞。本体为“棋形”,喻体为“水墨画”,相似点为黑白交融。
A.借代修辞,“丝竹"代指乐器、音乐,“案牍”代指文件公务。
B.比喻修辞,梨花喻指雪花。
C.拟人修辞,把“风"比拟人,“怒号”“卷"原本是人的行为动作。
D.借代修辞,“汗青”借代指书卷、史册。故选B。
(3)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熟悉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
划线句子: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之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距离今天"和“四千年的历史”语义重复,将“距离今天"删掉;句子“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缺少谓语动词,在“已经"后面加上“有”。
故答案为:(1)C;(2)B;
(3)将“距离今天"删掉,在“已经”后面加上“有"。
【点评】(1)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复位句子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3)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2024高一下·新邵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帝内经》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困”是属于“天人相应"。气候逐渐变暖,我们就会感到头昏脑胀、身体疲乏、困倦瞌睡,难以集中精神工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春困”。
冬季、春季的气候变化大,人体需要有适应调整的过程。人体在寒冷的时候,皮肤通过汗腺收缩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从而维持人体正常体温。而春季气温回暖,皮肤和肌肉微细血管处于弛缓舒张的状态,使更多的血液流向皮肤和肌肉,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就会出现我们俗称“脑缺氧"的表现。我们的身体没有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血管、神经调节也就不灵敏,生物钟也就不那么准了,②。
“春困”除了与天气变化相关,③。“白领"是“春困”的高危人群,久坐办公室,活动减少,长时间对着电脑,易出现头昏、口干、嗜睡、头颈部酸痛、眼睛发痛等现象。其次,不吃早饭易造成大脑缺氧,注意力不易集中、昏昏欲睡;而午饭吃得过饱会加重肠胃负担,也易犯困。另外,熬夜、失眠、早醒等造成日夜颠倒也会导致出现疲倦的感觉。
19.下列句子中的“是"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您所言极是,我们就按照您的建议来把这件事做好吧。
B.是国防战士,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咱们才能过幸福日子。
C.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D.“不躺平,从头越”,热血青年们如是演绎着自己的青春岁月。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19.C
20.流入大脑的血液就减少;于是出现“春困”的现象;还与工作(运动)、饮食、睡眠等因素有关。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及用法的能力。学生可以结合语境,首先理解画横线处的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然后再分别理解选项,找出其含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2)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阅读语段,把握语段大意;分析语段的特征;检查样子是否符合要求,将拟写句子写在语段的相应位置。看是否前后连贯,是否有语病是否简洁。如有问题进行修改,如满意无问题,写到答题卡上。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原文中的“是"表示判断。
A.“是”为形容词,正确,合理;
B.加重语气;
C.表判断;
D.指示代词。
故答案为:C。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前文“使更多的血液流向皮肤和肌肉”,后文“出现我们俗称‘脑缺氧’”,可知当填写“进入大脑的血液减少"等相关内容;
第②处,总结句,前文在讲“春困”产生的原因,此处总结,应填:于是出现“春困"的现象;
第③处,前文讲“除了与天气变化相关”,后文提到工作(运动)、饮食、睡眠三个方面,故填“还与工作(或运动)、饮食、睡眠、运动等有关"。
故答案为:流入大脑的血液就减少;于是出现“春困”的现象;还与工作(运动)、饮食、睡眠等因素有关。
四、写作(60分)
21.(2024高一下·新邵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梵高只把他们分成两类:一类人总是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活出“样儿"来,一类人则怀着平常心只图活出“味儿”来。
作为高中生,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样"勿强求,“味”由心生
在梵高眼中,芸芸众生只有两类:一类人总是绞尽脑汁,只求活出个“样儿";一类人则怀着平常心只图活过“味儿”。
其实,人生在世,活出“样儿"与活出“味儿”之间,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没有人能根本不追求“样儿"而只追求“味儿”,也没有人只追求“样儿"却根本不顾“味儿”。
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仅只是为自己活,除了为自己,我们还会为很多的外在的因素而活:为家庭的荣誉,为别人的眼光,为父母师长的期待,为出人头地……我们都不过是平平凡凡的俗人,不可能作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徒。既然我们生存在这个充满各种欲望的社会里,就注定了我们必然会为了别人的眼光而活,所以我们谁也无法避免去追求那种属于外在的“样儿"。
同时,我们不仅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人的独立性注定了我们很难能从单纯的“样儿”中得到持久的快乐,我们的社会性、我们的欲望,让我们不得不去追求“样儿”,但我们内心更需要的却是纯粹的“味儿”。
尘世间,活出威风“样儿"、身居高位、腰缠万贯的人不计其数,然而,若你问他们:你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你生活得快乐吗,能作肯定回答的人绝对是非常少;而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之中,人不堪其忧,他却能不改其乐。大概只因为他从自己内心中寻求到了最纯粹的“味儿”。
无论是“样儿"还是“味儿”,其实都不易追寻。有些人耗尽一生想往上爬,想求荣华富贵,结果可能还是一文不名;有些人也许从小养尊处优,声名显赫,但直到死也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一生究竟有什么意义。
人生就是这样荒谬与不公平,简直无可理喻。其实,人能否活出“样儿”,不仅取决于自身,更取决于外在的条件与机遇。我们所能决定的只是自己主观的努力程度,不可能左右外在的机遇与条件。所以,结果自然也就不一定能与我们所设想的一致了,古语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大概这就是我们对于“样儿”的最好的态度吧!
而一个人能否活出味儿来,却主要取决于自身。上天也许能决定我们是否能活出“样儿"来,却不能左右我们能否活出“味儿”来。只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有一颗善于欣赏、善于发现的心,每个人都可能寻求到人生的“味儿"。
所以,“样儿”乃天定,我们可以顺其自然,不要过分强求,那样也许只会增添我们的烦恼;“味儿"却由心生,我们应该时时关注自己的内心,去寻求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真味。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注意材料的核心内容是人的活法,即活出“样儿”与活出“味儿"。这里的“样儿”与活出“味儿"是二元关系。“样儿”是“成功的生活"(努力追求体面风光的生活,力求成就一番事业,能够出人头地);“味儿”是“享受生活"(怀着平常心生活,享受人生,自得其乐,不求荣华富贵)。
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活出“样儿”来,可以理解为红尘滚滚,时光匆匆,我们要敢为人先,立大志、创大业,不甘平庸,活出“样儿"来,这才不枉费我们这匆匆一生。
怀着平常心只图活出“味儿”来,可以理解为红尘滚滚,外表光线不可取,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静守心灵之一隅,活出自己的洒脱。
本题立意需要辩证看待“样儿"和“味儿”二元关系,“样儿"和“味儿”并不矛盾,人既应该活出“样儿"来,也应该活出“味儿”来。在活出“样儿"的同时,体味人生的“味儿”。活出“样儿"是指活出充满正能量的人生,建功立业,立德立言;活出“味儿”是指净化心灵,让奉献、仁爱、善良、恬静等充盈心灵,让自己体味生活的充实,绽放人性的光辉。
具体行文构思时,可以把“样儿"和“味儿”两者结合进行论述,列举孔子、毛主席等例子论证活出“样儿";再列举王维、陶渊明、苏轼等例子论证活出“味儿”,进一步分析这两条路看似相反,实则相同。活出样儿的人不断攀登,不断追求,在追求中感受困厄,在艰难里滋生力量,在体悟中达到新生,他们活出了味儿;而活出了味儿的人们坚守精神家园,风雨如晦,他们泰然处之,傲然对之,他们活出了样儿。最后结合现实升华主题,每一个岗位上都有自己的风采,这就是样儿,与此同时,心中坦然而无忧,这就是味儿。
参考立意:
①投身时代洪流,活出个人的光彩,活成时代的先锋。
②勇立潮头,做时代先锋。
③不汲汲于富贵,不为名利而钻营,平淡自足,快乐人生。
④不为“样儿"所累。
⑤既活出“样儿”,也活出“味儿"。
【点评】本题为二元(多元)关系型材料作文,所谓二元(多元)关系型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或短语组合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文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常见的关系有并列、对立、从属、因果和递进等,而这些关系中,都包含辩证的、矛盾的关系。二元或三元甚至多元关系是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可以是先后关系,共存关系,因果关系等。他们不可分割的两面,在分析时不能只谈一面,而忽略另一面。因此在确定结构时,必须以其中的一面或两面为重点,兼顾另一面。
1/1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4高一下·新邵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人说,现代社会物质丰富,还有必要再提勤俭节约吗这种论调显然是对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如今,尽管我们的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粮食产量连年丰收,许多人都不愁吃不愁穿,但勤俭节约的观念和习惯绝对没有过时,也绝对不能忘记。
往小了说,勤俭节约、杜绝浪费是为了节约,是为了珍惜身边的每一寸资源;往大了说,勤俭节约是适度、节用、合理的生活和发展方式,是对劳动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包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道德品质,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对子孙后代的负责。
即便处在安逸的环境里,我们也要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要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危机,提前做好准备。“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之所以我们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正是因为好几代革命先驱箪路蓝缕,奋力拼搏,绝不能不思进取而白白挥霍掉。况且,从日常餐饮到社会生活各领域,浪费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从粉丝“倒奶打投"事件,到粉丝打榜攀比成风,种种浪费现象都在向我们敲响警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迫在眉睫。
“勿以善小而不为”,杜绝浪费行为要将勤俭节约的观念根植于心、渐践于行。比如,我们倡导“小餐桌、大文明"光盘行动”,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有利于引导群众树牢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价值观念,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
(摘编自刘琛《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材料二: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谈到勤俭话题时指出:“杜绝铺张浪费之风,重申勤俭节约之风,确是一记当予敲响的警钟。"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今天,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土地革命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大力推行节省运动,中央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每天只吃两餐饭,节约一餐口粮支援前线;抗战时期,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回国慰问考察,当他亲历重庆的山珍海味与延安的粗茶淡饭后,盛赞延安“其领袖及一般公务员,勤俭诚朴,吃苦耐劳”;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将领黄维被俘时并不认输,但在目睹了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这些布衣将军的日常生活后,心悦诚服地说“在下不光败在战场上,更败在作风和精神上"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接过革命先辈勤俭节约的接力棒,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让勤俭精神广为弘扬、勤俭意识深入人心、勤俭行为成为自觉,真正使崇尚勤俭成为社会风尚。
革命军人要走在前列。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全军上下广泛开展修旧利废和农副业生产活动,有效弥补供应不足;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军官兵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开展“红管家、好当家、小行家”等活动,为国家缓解压力。当前,人民军队正向着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奋力前行,我们更要落实好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军费管好用好,使国防投入发挥最大效益"的指示要求,切实养成节约习惯,不断强化“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意识,从小事入手、从自身出发,弘扬勤俭节约之风。
培育勤俭的好家风。“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往往注重勤俭家风的培育,而“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在反腐败案件中,“对家人失管失教"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等成为官员落马的重要原因,可见家风培育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事关党风建设的大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培育摆在重要位置,俭以立德、俭以齐家,才能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牟取私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当自己有骄奢之念时,家人也能以“他年富贵莫忘贫”来咬耳扯袖,使勤俭家风如绵绵春雨滋润家庭。长此以往,才能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引领全社会形成崇俭戒奢的好风气。
“俭,德之公也;侈,恶之大也。"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时代发展的共同选择,不仅展现了党中央关心人民生活的深厚情怀,也体现了对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每一个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牢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警示,要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优良的勤俭节约党风带动民风。
(摘编自左进升《弘扬勤俭节约之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俭节约包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将勤俭节约的观念根植于心、渐践于行。
B.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勤俭节约的优良党风带动民风。
C.党员干部弘扬勤俭节约之风需要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且外化于行,从自身出发,率先垂范。
D.领导干部需把良好家风的培育摆在重要位置,严格管教好家人,如果家风好了,官员自然就不会落马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由总到分再到总,论述了弘扬勤俭节约之风,党员干部、革命军人要率先垂范,起带头作用。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使文章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内容更加丰富。
C.“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从日常餐饮到社会生活各领域,浪费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因此要引起重视。
D.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对于这一点每个人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C.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意思是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请结合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5.新时代下如何弘扬勤俭节约之风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4高一下·新邵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
《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浅显地说敬就是敬重,畏就是恐惧和害怕。有谁敢说来井冈山是为了旅游的,至少我不敢。
在我的意念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到井冈山一游。此次学习,可谓是“命”,我当然不信命,可冥冥之中却在暗示自己。
但“井冈山"三个字一直萦绕在了我的心里,30年挥之不去。
首先读的是袁鹰的《井冈山的翠竹》,开篇第一句至今仍记得:“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接着又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对竹子的交情可谓深远,甚至可以说惺惺相惜,和生活的旅伴一样。
但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铮铮的伟大战士,是屹立不倒的一种精神。
亦如袁鹰所写:“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
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尽头。
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脑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忍的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红军战士的化身,就该让他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不敢是怕惊扰了他们早已安静的灵魂。
竹子是“节”与“洁"的象征。
谁不知道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绿,而且“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种君子之风,不正是我们景仰的。故而郑板桥大为赞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刻,我还想起了宋人苏轼的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可见竹子的高洁备受文人青睐。
在参观完小井红军医院,我们来到了离医院不远的烈士墓凭吊。就在绕纪念碑行告别礼时,我看到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块伏卧在地的小石碑,上刻有“魂归井冈﹣﹣老红军战士曾志"以及生卒年,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烈士墓相邻,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
实际上她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这与乡下普通的老人何异?可曾志毕竟是大名鼎鼎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老人。
据说有“潇湘美女”之称的曾志,1911年4月4日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923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8月考入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红四军组织科干事,红四军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股长、妇女组组长。她参加过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建国后,任广州市委书记、中组部副部长等职。
曾志是从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敌特追捕、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人,不可不谓是九死一生,她的意志却坚如磐石。
在培训班互动课时,我又听了曾志在井冈山的孙子石金龙讲他奶奶曾志和全家人的事情,更让我高山仰止。原来我所不知道的,在1928年年底,曾志产下了一名男婴,但迫于战争形势,她不得不将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托给了当时留守井冈山王佐部队一个叫石礼保的副连长代为抚养,这名男婴也就是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丢下孩子,曾志就随着部队,告别了井冈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风景名胜区自行车租借协议
-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作协议
- 广告委托制作协议书
- 民间借款协议书的格式要求
- 私车出租给机构协议
- 2024年加盟经销合同范本
- 建筑工程劳务扩大分包合同完整2024年
- 2024正规版私人借款合同样本
- 吉林省农业产品订购协议
- 房产物业抵押借款协议
- 人工智能在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中的价值实现
- 2024年汽修厂开业计划书
- ISTA标准-2A、2B、2C系列解读(图文)
- 日间手术应急预案方案
- 退费账户确认书
- 幼儿园小班《汽车滴滴响》
- 杭州娃哈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新增年产40000台展示冰柜产品生产线的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冬季联赛数学试题(含答案)
- 声母h教学课件-副本
- 印度尼西亚概况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修订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