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校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2024高一下·仁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年轻人爱读什么书
——《Z世代数字阅读报告》解析
当前,以Z世代(泛指95后)为代表的年轻人已是数字阅读主力,数字阅读也是Z世代获取知识、培养阅读习惯的主要方式之一——日前,上海图书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阅文集团共同发布《Z世代数字阅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勾勒Z世代数字阅读画像。
《报告》指出,Z世代已成数字阅读主力军。仅阅文集团,过去一年新增用户中Z世代占比66%,阅读时间累计超20亿小时,累计评论超3000万条。根据阅文集团旗下QQ阅读数据,近12个月来,93%的Z世代读者阅读了至少一本书,年平均在读书籍超
11.7本。数字阅读不仅让阅读“随时随地”,也为Z世代提供了交流和讨论的空间,丰富了年轻人的阅读体验。
当下的年轻人爱看什么书《报告》显示,青春文学、文学、心理学、传统文化读物、科幻成为Z世代最爱的五大出版书籍类型。《龙王:世界的重启》《鲁迅全集》《自卑与超越》《论语》《三体》成为年轻人最爱的对应类型读物TOP1。
有意思的是,2022年,《论语》《红楼梦》《西游记》成为年轻人最爱的传统文化读物,讨论度最高纪录则由《资治通鉴》创造,全年留下近15000条评论,充满了Z世代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2022年,Z世代在阅文累计评论超3000万条,其中不少热度都贡献给了科普,如关键词“科学”出现超42万次,“AI"出现近40万次,“元宇宙”出现超4万次,“量子纠缠"出现超4000次。
从时间上看,Z世代的阅读画像体现了数字阅读“随时随地”的特性。Z世代最爱的阅读时间是中午和晚上,中午12点和晚上10点是阅读高峰期。
从“一书在手"到“一屏万卷”,阅文集团总裁、腾讯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副总裁侯晓楠认为,作为网络原住民,尤其是Z世代用户,数字阅读带来的多元化的阅读体验以及丰富优质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IP的力量是强大的,好作品能够影响一代人。我们希望,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能够伴随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长,陪伴年轻人爱读书、读好书。"
数字阅读不仅满足着Z世代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同时也通过提供更多互动方式及学习、交流空间,成为连接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的主要桥梁。“年轻人不仅爱读书,也喜欢互动交流。未来我们的数字阅读要打造一个互动交流的社区,让年轻人除了看书,也能够在这里面跟他的朋友进行互动,包括跟作者有更多的互动,甚至通过AI可以跟书中的人物互动。”侯晓楠说,网络文学作为数字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持续发力聚焦精品内容供给,用大量优秀作品引领年青一代拓展文化视野、丰富精神世界。
数字阅读以丰富的阅读资源、创新的阅读体验,已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在几天前,上海图书馆与阅文集团共同宣布,103部网络文学作品以数字形式入藏上海图书馆,内容横跨网络文学二十余年的创作历史,既有《上海凡人传》《上海繁华》《都市赋格曲》等展现时代风貌的上海故事,也有《吾家阿囡》《择日飞升》《巫神纪》等凝聚传统文化底蕴的精品,还有《灵境行者》《黎明之剑》《机动风暴》等融合理性与想象力的科幻作品。
继2022年9月中国网络文学作品首次被收录至世界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大英图书馆的中文馆藏书目之中,此次百部网络文学作品入藏上海图书馆,被业界认为具有“标志性"意义。
网络文学能够纳入图书馆的文献收藏和服务,不仅开拓了图书馆的收藏范围,也能够让众多网络文学作品可以比较完整地存续下去,包括有更多的记录、保存、分析和呈现。中国传媒大学专任研究员李安认为:“如何进一步做到以文学(小说)传播为原点,以故事(IP)开发为手段,培养年轻人阅读习惯,让Z世代年轻人的数字阅读,从满足娱乐与社交,到养成求知、审美等习惯,并借此与经典文本、线下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是数字阅读平台的使命。”
《报告》还关注到,从数字阅读到全球阅读,网络文学在为数字中国开拓国际空间。数据显示,网文“出海"已经覆盖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Z世代用户占比
75.3%。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05月0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Z世代获取知识、培养阅读习惯的方式是数字阅读。在2022年的阅文集团中,他们的阅读时间、累计评论量实现了新的突破。
B.数字阅读不受时空限制,使阅读“随时随地”发生,所以为Z世代提供了更多交流和讨论的空间,丰富了年轻人的阅读体验。
C.由《报告》可见,2022年,《资治通鉴》作为传统文化读物,创造了讨论度最高的纪录,充满了Z世代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D.《龙王:世界的重启》《自卑与超越》等青春文学成为Z世代年轻人最爱的对应类型读物,中午、晚上是Z世代最喜爱的阅读时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晓楠认为,数字阅读能带来多元化的阅读体验,他希望优秀的网络文学能引领年轻人拓展文化视野、丰富精神世界。
B.数字阅读实现了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科普创新的联结,侯晓楠希望打造一个互动交流的社区,实现年轻人与朋友、作者等的互动。
C.开拓图书馆的收藏范围,保障诸多网络文学作品较完整的存续,是数字阅读纳入图书馆文献收藏和服务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D.数字阅读平台担当着培养年轻人阅读习惯的使命,当前,网络文学不仅吸引了中国Z世代用户,还吸引了国外的Z世代用户。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报告》显示的新增用户占比看,Z世代有明显优势。从他们喜爱的书籍类型来看,这一群体有着较为多元的阅读取向。
B.通过数字阅读,Z世代不仅可以了解传统文化,还可以了解当今时代的科普知识,他们对文化传承与创新有一定的思考。
C.上海图书馆里的网络文学作品内容丰富,为全民阅读提供了更多选择。随着百部网络文学作品的入藏,在业界产生了重大意义。
D.要使数字阅读更好的服务于年轻人,就要做到以文学传播为原点,以故事开发为手段,使Z世代年轻人养成阅读习惯。
4.结合文本分析《Z世代数字阅读报告》做了哪些前期调查。
5.对Z世代而言,数字阅读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简要概括。
(2024高一下·仁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牵手
范小青
曾明的眼睛不是一下子坏了的,他先是得了一种眼病,医生就预言曾明的眼睛不行了。最后曾明真的成了一个盲人。
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这就是曾明必须选择的路。曾明被介绍到街道办的福利工厂去工作,往一块小小的金属板上辗螺丝。上班的时候,把一台收音机开着,节目很丰富,多半是直播形式的,盲人们常常放下手里的活,给电台打热线电话,曾明很快就被吸引,觉得生活有意味得多了。
辗螺丝对曾明来说,真是小菜一碟,进厂不多久,就已经很熟练。有一天曾明起身去方便,不小心和邻近的老陶撞了一下,金属板翻到了一处,他们一起蹲下来拣金属板。才拣了几十只,曾明就再也摸不着了,便有些急,道:“我做了一百只了,怎么只有这一点点?"
老陶随口回道:“这么凑巧哇,刚好一百。”
“我数到一百,才起身去上厕所。"
几个人笑了起来,曾明道:“你们的意思,是我瞎说?”
没人回答曾明的问题,曾明便起身找负责人,负责人听了,也是一笑,道:“算了,又不计件,不要计较了吧。"
“凡事总有个道理。”
“扯不上,工资又不挂钩……"
曾明再没有说话。晚上回家听电台节目,曾明打了一个热线电话,把事情说了,主持人告诉他,这算是一种病态心理,解除的最好办法,就是找人倾诉。主持人告诉曾明,曾明住处不远的另一条街上,有一位在街道办事处做调解的刘主任,建议曾明找那位刘主任说说,刘主任是调解战线的先进。
曾明在某一天果真找到那地方去,人们把他引到主任的办公室时,曾明听到刘主任正在调解民事纠纷,他听主任说得在情在理,很快就把当事双方说通了,高兴而去。曾明听到喝水的声音,接着刘主任问他:“你是不是我们这个街道的?”
“是,是电台的主持人叫我来的。"
“是小丁吧,他常常介绍人来我这里。”
曾明就把事情说了,说罢却有好一阵没有听到刘主任的声音,只觉得周围有一种沉静压抑的气氛,曾明还以为刘主任出去了呢,忍不住问道:“你在吗?"
刘主任说:“我在……”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
曾明心下有些奇怪,但并没有往深里想,只是点头道:“是的,得了一种奇怪的眼病,医不好。”
“这么说来,你失明的时间不很长?"在曾明的感觉中,刘主任的声音好像离得很远。
“半年吧。”
“你……"刘主任又停顿了一下,问道:“你失明以后,做梦吗?”曾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
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后,做梦吗?"
“没,好像没有梦见过什么。”他不明白刘主任问他这个做什么,或许是一种心理治疗。
“盲人做梦,若能看见东西,古时候称作天眼开。"
曾明想了想,说:“那恐怕说的是先天的盲人吧,像我们这样,应该是能做梦的,人若盲了,已经够痛苦,若连梦也做不起来,那就更惨,不能这么不公平吧。”
“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梦,这是事实呀。"
“你怎么知道?”
刘主任没有回答曾明的这个问题,却回到了曾明的主题上,说:“你心中的这股气,其实不是对着老陶的,你说是不是?从根本上说你对于自己的失明一直郁闷不平,看起来你已经适应了失明以后的生活,其实你并没有适应,你还需要继续适应……"
曾明打断刘主任的话:“没有失明的人,怎么能够体验失明人的滋味,就像你,怕是不能体谅我的心情吧。”
刘主任笑了一下,说:“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
曾明一时回答不出来。
刘主任说:“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我总是在想……”下面的话被一阵人声打断,有人进来说道:“刘主任,又来人了。"
曾明知道刘主任有工作了,便站起来道:“刘主任,你忙,我先走了,过日我再过来就是。”
刘主任说:“好,我领你出去。"就有一只热乎乎的手伸过来。一路过来,刘主任没有和曾明说话,曾明再一次感受到在刘主任办公室里感觉到的那种沉静压抑。
曾明继续到福利厂上班,大家和他仍像以前一样亲切,好像谁都不记得曾经有过一丝不愉快的事情。一天夜里,曾明做了一个梦,梦见刘主任对他说:“你怎么不来了?我很想你。”醒来后,曾明的心里有些不宁。过了几天,他又到刘主任那里去,这一回曾明只让人把他引到走廊端头,他自己沿着走廊,很快摸到了刘主任的办公室,进去,刘主任说:“我已经听到了你的脚步声。"
曾明说:“你的耳朵真好。”
刘主任说:“你来得正好,今天是我的休息日,我们一起出去走走好吗?"
“到哪里?”
“到那地方你就知道。"
一只热乎乎的手伸过来,曾明的手被那只手牵着,他们一起往外走,以曾明的感觉,好像到了一个类似公园的地方。
“你听到了什么?”
“鸟叫,很多很多的鸟。"
刘主任笑了,说:“是的,他们都在这里遛鸟,今天比赛。”
曾明说:“比什么?"
“比鸟的叫声。”
在一片叽喳的鸟鸣声中,曾明突然感觉到自己内心一片明亮,刘主任的热乎乎的手又伸过来牵住了他的手,说:“走,我们上那边看看去。"
他们牵着手走了几步,曾明听到身边有人在说话,他们说,瞧,两个瞎子手牵着手在走路呢。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曾明主动给电台的主持人打热线电话,不仅是为了发发牢骚,实际上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
B.知道曾明是个盲人后,刘主任并没有改变自己调解纠纷时的惯常做法,这说明刘主任对人一视同仁,维护他人尊严。
C.“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这个问题的提出与引发的思考,构成了小说的基调与主题。
D.相比于盲人生活的不便,小说更侧重于描写他们精神上面临的困惑,也体现出对残疾人心理问题的理解与关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人经常给电台打热线电话,写出了福利工厂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也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B.小说通过曾明与老陶口角这个偶发事件,具体展现了“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的现实问题,由小及大,构思自然。
C.第一次见刘主任时,曾明“觉得周围有一种沉静压抑的气氛”,这写出了盲人心理上的敏感。
D.小说语言平实、质朴、简洁,这种语言风格体现着作者对盲人世界的认识,看似平淡,实则很有韵味。
8.小说直至最后才交待刘主任是个盲人,但前文已有多处细节予以暗示,请找出相关细节。
9.小说从曾明的角度讲述故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2024高一下·仁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魏歃盟A于秦B是赵与强C秦D为界也E地亦且岁F危G民H亦且岁死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②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4高一下·仁寿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叶梦得
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约回残影射明霞。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欹斜。
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一枝重插去年花。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日的春风带来了春的消息,但毕竟时令尚早,还不能看到盛春的美景。
B.题目明确词人是在傍晚到湖上游览,词中“残影"明霞”对此也有照应。
C.湖中景色见于词人的顾盼之间,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暮色中的垂柳朦朦胧胧。
D.面对美景,词人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饰插到头上,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
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7.(2024高一下·仁寿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2)《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为下文烛之武成功说退秦师创造了可能,埋下伏笔。
(3)学校的“文学廊”为古今诗人制作名片,文佳想引用两句诗来概括曹操的形象,陈老师提醒他用曹操自己写的诗就很合适,比如“,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2024高一下·仁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夏天温度高,水分足,各种花草树木生长旺盛,田野里的牵牛花、凌霄花、百合花等竞相怒放,A_________________。南宋名画《夏卉骈芳图》就集中描绘了几种夏天常见的花卉:粉红鲜艳的蜀葵,洁白无瑕的栀子,嫩黄清雅的萱花,在夏日的暖风里,或拔蕊怒放,或花蕾初绽,或B_____________,让人悦目清心,为炎炎夏日增添了烂漫色彩,也给人们送来幽香清爽。
①夏天最常见的还是荷花。荷花在酷暑中绽放,是历代文人墨客歌咏描绘的对象。明代画家陈洪绶的《荷花鸳鸯图轴》就描绘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品格。②画中四枝荷花亭亭玉立,荷叶也形态各异;③一对鸳鸯四目相对,嬉戏荷间,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宁静;一只青蛙埋伏于石后的荷叶上,好像正伺机捕食蚊虫,给画面平添了几许生机与意趣;两只彩蝶飞来,一只在空中C_____________,一只落于花上。④从中可见画家善于观察的细心与状物精微的匠心。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句子中的“给"与文中加点的“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冰凉的雨水把她的衣服都给淋湿了。
B.你简直太不像话了!马上给我出去!
C.他来北京前是专门给人家修理电视的。
D.我赶到时,那批货物已经全给卖光了。
2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24高一下·仁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从炙热的沙漠到冷峭的冰川,再到全球各地纷繁复杂的生态环境,几乎所有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点——有生命。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即使在一些最奇怪、最恶劣、似乎最不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中,①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生存,所有生物都有一些基本需求需要满足,包括水(或某些溶剂)、能量来源和基本的生物分子,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核酸等。如果②_____________,生物体就没有足够的资源来生长或产生维持生存的能量。但这还不是全部!为了更有利于生长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物往往会③_________________。
比如生活在世界最寒冷大陆上的企鹅,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它们的身体天然就有神奇的保温功能。它们的静脉缠绕在动脉上,使动脉内的血液保持略微温暖。当它们潜入寒冷的海水中捕猎时,心率会降低15%,这有助于身体保存更多的能量,而这些能量又可以用来使身体产生更多的热量。甚至它们身上的羽毛也是密密麻麻地重叠在一起,保护它们免受刺骨的寒风和冰冷海水的侵袭。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45个字。
四、写作(60分)
23.(2024高一下·仁寿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亲人、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现象。一些人认为接受礼物的一方可能并不需要这个礼物,与其精挑细选不如直接把买礼物的钱送出去,这样对方就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3.D
4.①了解年轻人的喜好。
②深入了解年轻人喜爱读物的具体情况。
③了解年轻人读书的时间。
④了解数字阅读的影响及意义。
5.①数字阅读为Z世代年轻人带来了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和丰富优质的内容。
②数字阅读为Z世代年轻人建立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③数字阅读为Z世代、年轻人拓展文化视野、丰富精神世界。
④数字阅读为中国开拓国际空间。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材料内容的推断分析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整合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Z世代获取知识、培养阅读习惯的方式是数字阅读"错误,以偏概全,文中说的是“数字阅读也是Z世代获取知识、培养阅读习惯的主要方式之—”;“他们的阅读时间、累计评论量实现了新的突破"错误。原文“《报告》指出,Z世代已成数字阅读主力军。仅阅文集团,过去一年新增用户中Z世代占比66%,阅读时间累计超20亿小时,累计评论超3000万条”可知,并未提到实现新的突破。
B.“使阅读‘随时随地’发生,所以为Z世代提供了更多交流和讨论的空间,丰富了年轻人的阅读体验"错误。原文“数字阅读不仅让阅读“随时随地”,也为Z世代提供了交流和讨论的空间,丰富了年轻人的阅读体验"可知,两者之间是递进关系,都是说数字阅读之于Z世代的意义,并无因果关系。
D.“《龙王:世界的重启》《自卑与超越》等青春文学成为Z世代年轻人最爱的对应类型读物”错误。原文“《龙王:世界的重启》《鲁迅全集》《自卑与超越》《论语》《三体》成为年轻人最爱的对应类型读物TOP1"可知,“《龙王:世界的重启》《自卑与超越》”并非属于青春文学,只是列举的具体读物。
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B.“数字阅读实现了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科普创新的联结"错误。文中说的是“数字阅读不仅……同时也通过提供更多互动方式及学习、交流空间,成为连接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的主要桥梁”,只是成为“桥梁”,而非“实现了联结”。
故答案为:B。
3.本题考查学生材料内容的推断分析的能力。
D.“要使数字阅读更好的服务于年轻人,就要做到以文学传播为原点,以故事开发为手段,使Z世代年轻人养成阅读习惯"错误,由文中“如何进一步做到以文学(小说)传播为原点,以故事(IP)开发为手段,培养年轻人阅读习惯,让Z世代年轻人的数字阅读,从满足娱乐与社交,到养成求知、审美等习惯,并借此与经典文本、线下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是数字阅读平台的使命”可知,选项有两个错误点,一是“要……就要……"过于绝对,二是“……使……”关系错误,文中“以文学(小说)传播为原点,以故事(IP)开发为手段,培养年轻人阅读习惯"是并列关系,都是数字阅读平台的使命。
故答案为:D。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整合文本内容的能力。
原文“当下的年轻人爱看什么书”可知,了解年轻人的喜好;
原文“2022年,《论语》《红楼梦》《西游记》成为年轻人最爱的传统文化读物,讨论度最高纪录则由《资治通鉴》创造,全年留下近15000条评论,充满了Z世代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可知,深入了解年轻人喜爱读物的具体情况;
原文“从时间上看,Z世代的阅读画像体现了数字阅读‘随时随地’的特性”可知,了解年轻人读书的时间;
原文“数字阅读不仅满足着Z世代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同时也通过提供更多互动方式及学习、交流空间,成为连接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的亚要桥梁"可知,了解数字阅读的影响及意义。
故答案为:①了解年轻人的喜好。②深入了解年轻人喜爱读物的具体情况。③了解年轻人读书的时间。④了解数字阅读的影响及意义。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能力。
原文“数字阅读带来的多元化的阅读体验以及丰富优质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知,数字阅读为Z世代年轻人带来了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和丰富优质的内容;
原文“数字阅读不仅满足着Z世代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同时也通过提供更多互动方式及学习、交流空间,成为连接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的重要桥梁"可知,数字阅读为Z世代年轻人建立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原文“网络文学作为数字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持续发力聚焦精品内容供给,用大量优秀作品引领年青一代拓展文化视野、丰富精神世界”可知,数字阅读为Z世代、年轻人拓展文化视野、丰富精神世界;
原文“《报告》还关注到,从数字阅读到全球阅读,网络文学在为数字中国开拓国际空间"可知数字阅读为中国开拓国际空间。
故答案为:①数字阅读为Z世代年轻人带来了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和丰富优质的内容。②数字阅读为Z世代年轻人建立了沟通交流的平台。③数字阅读为Z世代、年轻人拓展文化视野、丰富精神世界。④数字阅读为中国开拓国际空间。
【答案】6.D
7.D
8.①刘主任说:“我在……”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②曾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刘主任又问一遍:
“你失明以后,做梦吗”③“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梦,这是事实呀。"④“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⑤刘主任说:“我已经听到了你的脚步声.”(任意答出3点即可)
9.①小说从盲人曾明的角度讲述故事,使读者更容易体会曾明的心理状态,感同身受;②让刘主任的行为和言语显得有些奇怪,引发读者的好奇和想象;③使得刘主任是盲人这一重要事实直到结尾才揭示,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中国现当代小说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看清文脉,并认真品味关键性语言。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构思技巧的能力。所谓文章的结构就是围绕主题安排材料的布局,答题时一般从叙述的顺序、人称视角的变化、文章的线索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等角度分析,先明确特征,然后分析好处。解答此类题目先要诵读全文,找到文中使用的叙述方式,再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这样叙述的好处及作用。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述视角和艺术效果的能力。叙述手法可从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顺序、情节的设置等角度分析鉴赏。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实际上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错误。文中对于金属板的数量问题,曾明的同事和负责人或事开玩笑,或是敷衍了事,没有给他合理的回答,他主动给电台的主持人打热线电话;“主持人告诉他,这算是一种病态心理”,并不是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
B.“对人一视同仁,维护他人尊严"错误。结合原文“从根本上说你对于自己的失明一直郁闷不平,看起来你已经适应了失明以后的生活,其实你并没有适应,你还需要继续适应……”和刘主任的话被曾明打断后刘主任的反应,可知刘主任对曾明更加体贴关心,鼓励他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
C.“构成了小说的基调与主题"错误。“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表现了刘主任面临的困惑,并不是小说的基调与主题。另外,小说通过这一问题,意在表达人们应理解关注残疾人心理问题。
故答案为: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体现着作者对盲人世界的认识"错误。平实、质朴、简洁的语言符合“刘主任是调解战线的先进”的身份特征,体现作者对残疾人的关爱。
故答案为: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构思技巧的能力。
根据题干可知,需要从前文有关刘主任言谈举止的描写中筛选他也是盲人的细节。
“刘主任说:‘我在……’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暗示他是一个盲人,因为“停顿一下”表现了刘主任猜测到曾明是盲人,然后又通过问的方式而不是“看"来确认。
“曾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后,做梦吗?’”暗示他是一个盲人,因为曾明在回答第一次的问题时,是用的摇头这一肢体语言,刘主任“看"不到,所以又问了一遍。
“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梦,这是事实呀”暗示他是一个盲人,因为曾明是盲人,他失明后没做过梦,然而刘主任也知道盲人不做梦是事实。
“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暗示他是一个盲人,因为两人讨论“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这一问题是,刘主任发出“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的感慨。
“刘主任说:‘我已经听到了你的脚步声。’"暗示他是一个盲人,因为刘主任判断有没有人进入办公室,是靠人的脚步声,是通过听觉来判断的。
故答案为:①刘主任说:“我在……”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②曾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后,做梦吗”③“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梦,这是事实呀。"④“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⑤刘主任说:“我已经听到了你的脚步声.”(任意答出3点即可)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述视角和艺术效果的能力。
小说围绕曾明展开,展现了曾明和老陶的冲突和两次找刘主任过程中的心里变化。从“我做了一百只了,怎么只有这一点点?"的疑惑,到“失明的时间不很长”的不适应,最后“突然感觉自己内心一片明亮"而释然,从曾明的角度讲述故事使读者容易体会他的心理状态,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小说中,曾明去找刘主任,刘主任不解决曾明的问题,却反问了“失明的时间不长?”“做梦吗?"先天的盲人更痛苦,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等问题,而且总是用“热乎乎的手"牵着曾明,从曾明的角度讲述刘主任奇怪的行为和言语,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和想象。
小说结尾“曾明听到身边有人在说话,他们说,瞧,两个瞎子手牵着手在走路呢”,揭开了刘主任也是盲人的事实,使小说具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故答案为:①小说从盲人曾明的角度讲述故事,使读者更容易体会曾明的心理状态,感同身受;②让刘主任的行为和言语显得有些奇怪,引发读者的好奇和想象;③使得刘主任是盲人这一重要事实直到结尾才揭示,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答案】10.BEG
11.C
12.A
13.①我国收成不好已经连续两年,现在又要行军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
②如果燕国不救助魏国,魏王就会屈己下人割让土地,把国家一半的土地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离开。
14.①对赵国,分析利弊。(先说“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首先向赵王表示忠心,之后分析魏国存在对于赵国的价值、好处)
②对燕国,威胁恐吓。(孟尝君用魏国灭亡之后给赵国带来的威胁引起燕王的重视,一旦魏国“折节割地”,之后会集合四国之力来攻打燕国,这是用亡魏的坏处“恫吓"燕王。)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称谓;行政建制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把握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办?"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魏王说:“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郑重地为孟尝君准备了百辆马车。孟尝君来到赵国,对赵王说:“我希望从赵国借些军队去救魏国。”赵王说:“寡人不能借。"孟尝君说:“我冒昧地借兵的原因,是为了以此效忠大王啊。”赵王说:“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孟尝君说:“赵国的军队并非比魏国的军队战斗力强,魏国的军队也并非比赵国的军队战斗力弱。然而赵国的土地没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胁,百姓也没有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魏国的土地一年一年受到威胁,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为什么?因为魏国在西面做了赵国的屏障。现在赵国不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歃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现。”赵王答应了,为魏国发兵十万,战车三百辆。孟尝君又北上拜见了燕王,说:“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王救魏国。"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孟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他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孟尝君说:“臣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秦国攻打魏国,然而燕国却不去援救魏国,魏国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又西借秦国的军队,再依靠赵国的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会自己跋涉几千里去帮助人吗?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吗?那么对于四国军队来说道路与乡里很近,补给给养又很容易。大王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您的了。"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前往魏国)。魏王大喜,说:“您借燕国、赵国的军队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让土地同魏国讲和。魏国于是归还了燕国、赵国的军队并且封赏了孟尝君。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魏国同秦国歃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
“歃盟于秦"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断开,B处断开;
“也”是句末语气词,E处断开;
“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结构一致,各自断开,G处断开。
故答案为:BEG。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把握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与……‘王之蔽’的‘蔽’相同"错误。“王之蔽”的“蔽"是“蒙蔽”,这里指受蒙蔽。句意:做了赵国的屏障。/大王被蒙蔽。
故答案为:C。
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孟尝君……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错误,由文中“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
故答案为: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岁”,年;“熟”,有收成,丰收;“奈何”,怎么办。
(2)“折节”,降低自己身份,屈服于别人;“以”,把;“去”,离开。
故答案为:①我国收成不好已经连续两年,现在又要行军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
②如果燕国不救助魏国,魏王就会屈己下人割让土地,把国家一半的土地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离开。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分析孟尝君游说赵王和燕王的语言,分析其中所用的技巧。
如孟尝君游说赵王时先说“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首先向赵王表示忠心,意思是说我向您借兵是对您的忠心,之后分析魏国存在对于赵国的价值,魏赵两国的军队势力没有太大悬殊,而现在魏国的处境却不如赵国,是因为魏国是赵国西边的屏障,挡住了来自秦国的威胁,一旦魏国灭掉,赵国就“与强秦为界”,由此可见魏国存在的价值,这是用存魏的好处来打动对方。可见对赵国主要是分析利弊。如孟尝君游说燕王时候说“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孟尝君用魏国灭亡之后给赵国带来的威胁引起燕王的重视,一旦魏国“折节割地”,之后会集合四国之力来攻打燕国,这是用亡魏的坏处“恫吓"燕王。可见对魏国主要是威胁恐吓。
故答案为:①对赵国,分析利弊。(先说“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首先向赵王表示忠心,之后分析魏国存在对于赵国的价值、好处)②对燕国,威胁恐吓。(孟尝君用魏国灭亡之后给赵国带来的威胁引起燕王的重视,一旦魏国“折节割地”,之后会集合四国之力来攻打燕国,这是用亡魏的坏处“恫吓”燕王。)
【答案】15.D
16.①春色如旧,鬓已成霜,惆怅年华易老;②江海流离,居无定所,慨叹人生飘零。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错误。根据下片内容,作者用“霜鬓不堪春点检”来形容自己的年华已逝,他的鬓发已经不堪春天清点、检核,表示时光的流逝无法阻挡。他重新插上去年的花枝,文中并没有表明是为了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而是对逝去的美好年华的怀念。
故答案为: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词的上片通过浩荡的春风、初生的绿草、灿烂的云霞、粼粼的水光、如烟的垂柳等景色的描写,描绘了一幅湖上早春图,词的下片写作者面对初春美景,叹惜自己如今已是两鬓斑白,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年华,不由得插上曾经戴过的花饰,借细节描写来抒情,表达对时光流转、生命流逝的感慨,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意为人生如同在江海中的梦境,不知何处才是安身的家园,何处才是真正的归宿。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漂泊不定、内心无处安放的伤感之情。
故答案为:①春色如旧,鬓已成霜,惆怅年华易老;②江海流离,居无定所,慨叹人生飘零。
17.【答案】(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开放性默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如下:旅、饥馑、贰、骥、枥。
故答案为:(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开放性默写三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答案】18.A.争奇斗艳B.含苞待放C.翩翩起舞
19.C
20.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句子的衔接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理解最合乎语境的词语。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根据前文“牵牛花、凌霄花、百合花等竞相怒放”及后文的“粉红鲜艳的蜀葵,洁白无瑕的栀子,嫩黄清雅的萱花"可知,此处是强调各种花儿争先恐后地开放,争相吸引人们的目光,故可填“争奇斗艳”。争奇斗艳:竞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以比高下。
B.根据前文“或拔蕊怒放,或花蕾初绽"可知,此处描绘的是花朵不同时期的开放状态,顺序是盛开、初绽、未绽。“怒放”形容花儿开得繁盛,“初绽"形容花儿刚刚绽开花骨朵,此处应强调的是花朵将要开放,故可填“含苞待放”。含苞待放:指花朵将开未开的时候。
C.根据前文“两只彩蝶飞来"一只在空中”及后文“一只落于花上"可知,在空中的这只应是需要描述其飞舞的情形,故可填“翩翩起舞”。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故答案为:A.争奇斗艳B.含苞待放C.翩翩起舞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的“给"是介词,为。
A.助词,直接用在表示被动、处置等意思的句子的谓语动词前面,以加强语气。
B.介词,用于祈使句,加强祈使语气。
C.介词,为。
D.介词,表示某种遭遇;被。
故答案为:C。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了荷花盛开的美景。与①处“荷花在酷暑中绽放,是历代文人墨客歌咏描绘的对象"衔接紧密。②③④是就《荷花鸳鸯图轴》展开,分别说的是画中荷花荷叶的形态、画面的生机与意趣及画家的修养。据此分析可知,填入①处最为恰当。
故答案为:A。
【答案】21.①也有许多生物生活着②这些需求无法满足③发展出神奇的适应能力
22.企鹅的身体天然能保温,是因为具有静脉缠绕在动脉上,潜入水中时心率会降低,羽毛重叠等特征。
【知识点】压缩语段;选用、变换句式;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2)本题考查学生压缩信息,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语境假设“最奇怪、最恶劣、似乎最不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中”,依据前文“几乎所有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点——有生命”可知,这样的地方仍然会有生命存在;句式上应用“也"与前面的“即使”搭配,可填:也有许多生物生活着。
②前面句子中心意思是“为了生存,所有生物都有一些基本需求需要满足”,此处为假设某种情况,根据后文的结果“生物体就没有足够的资源来生长或产生维持生存的能量”可推知是假设生物体的基本需求不能满足,可填:这些需求无法满足。
③此处是生物“为了更有利于生长"会怎么做;分析结构可知,此句与下段联系紧密,根据下段企鹅的例子可知,它们为了适应寒冷进化出一些神奇的适应能力,这应该是所有生物为了生存都会用的方法,由此可填:发展出神奇的适应能力。
故答案为:①也有许多生物生活着②这些需求无法满足③发展出神奇的适应能力
22.本题考查学生压缩信息,变换句式的能力。
首先分析第三段。第一句是总领句,说的是企鹅“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它们的身体天然就有神奇的保温功能”,后面三个句子都是具体说它们的“神奇功能"是什么,比如“静脉缠绕在动脉上”“潜入寒冷的海水中捕猎时,心率会降低15%"羽毛也是密密麻麻地重叠在一起”。
由此可得到因果关系的句子,注意字数的限制,尽量在不改变原因的基础上压缩。应该先说结果“鹅的身体天然能保温”,再说“是因为”,然后压缩以上三个表原因的句子为“静脉缠绕在动脉上"潜入水中时心率会降低”“羽毛重叠”,再用“具有……特征”串联这三个表原因的句子,否则句子不通顺。
故答案为:企鹅的身体天然能保温,是因为具有静脉缠绕在动脉上,潜入水中时心率会降低,羽毛重叠等特征。
23.【答案】【参考例文】
情意千金难买和谐你我共创
文/千山独行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人际交往向来重视礼尚往来。互赠礼物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既是对传统礼仪文化的遵守,也是现实人际交往的必修课。互赠礼物可以增加了解,增进情感;更能共创和谐,共享美好。反之,互送金钱,就会让交往变得无趣无味,甚至会破坏和谐美好。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三千年前的美妙的歌谣荡漾至今,文字背后流露的纯真的情意令人感动不已,礼物虽小,真情就在这“投"报”之间流转,永恒。人与人之间了解加深了,情感也增进了。
绘画界流传有“东张西毕"的旷世佳话。那年国画大师张大千与画家、雕塑家毕加索在巴黎相见,交流切磋,惺惺相惜。临别之际,毕加索赠予张大千一幅“天价之宝”,张大千将精心创作的《墨竹图》作为回赠。试想,如果两位大师相遇,仅仅是互赠金钱,还会让彼此对对方擅长的领域有新的认识吗?还能奏响东西方艺术交流中和谐美好的乐章吗?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赠往来,除了增进情感,还能有助于共创和谐,共享美好。
台北市长蒋万安率团抵达上海参加“双城论坛"期间,海峡两岸互赠双口瓶与瓷器“玉兰花开”,寓意两岸和平与合作共赢。这份互赠,加强了两岸联系,促进了双方的融合,有助于共创和谐局面,共享美好盛景。
欧·亨利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讲述了一对生活艰难而相爱的夫妻在圣诞前夕互赠礼物的故事。德拉为给心爱的丈夫买一条精美的表链,卖掉自己的秀发;吉姆为给心爱的妻子买玳瑁发梳而卖掉了祖传的金表。虽然双方“弄巧成拙”,互赠不成,充满遗憾,却又惊喜且甜蜜美好。宋朝欧阳修与梅尧臣是至交,梅尧臣为欧阳修搜集碑拓,欧阳修分予梅尧臣好茶好酒,正是这日常生活中简朴而纯真的往来互赠,书写着“文人相重”美谈。
试想,如果德拉和他的妻子都将心爱的东西换成金钱赠予对方,他们的爱情还这么甜美动人吗?试想,身在官场的欧阳修与梅尧臣互送金钱,那岂不落下贿赂勾结、狼狈为奸的骂名?礼物是情谊的外化,金钱会把交往物质化、商品化,甚至有违伦理,触犯法律。
中国人尚礼!同学升学,互赠一本好书就是互道一声祝福;朋友生日,相赠一张贺卡就是寄予一片深情;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带上礼品,既是礼仪,也是情感的延续与重温,也是一份敬重——敬的是绵延千年的礼仪文化,重的是待人接物的真诚情谊。古人说“礼轻情意重"礼多人不怪”,大概道理就在此吧。
那种认为与其精挑细选礼物不如直接把买礼物的钱送出去、让对方决定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的观点,貌似有道理,实则不可取。这种以“实用价值"来权衡赠礼与否的认知,将人际交往赤裸裸商品化、物质化。这既不利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维持,也不利于良好风气的营造,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情意千金难买,礼轻人不怪;和谐你我共创,但赠又有何妨!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针对人际交往中赠送礼物还是送上礼金做出了分析,一方面亲人、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现象,另一方面有人认为直接把买礼物的钱送给对方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更为自由的选择。题目要求考生对此明确立场和观点后进行写作。
【题干分析】
总的来说,从传统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一直有“礼尚往来”“礼轻情重"的观念。在特定的日子赠送礼物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礼物的本质不仅在于材料,还在于其背后的情感和思想。因此,自古以来,礼物就是情感的载体、见证和纽带。而礼物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形式,它在购买、选择和赠送的过程中,融入了送礼者的感情和思想。再多的钱也无法取代它。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现金虽然可以让对方自由选择,但形式上有些冷淡和生硬,缺乏温度感、仪式感和气氛感。当然,候选人也可以批判性地思考,无论是礼物还是现金,都是友谊的一种表达,两者只是形式不同,只要是真诚的礼物,而且是对方需要的,没有必要,候选人可以从多个角度做出决定。
在写作思路上,首先从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阐述送礼的真正意义,那就是情感的交流和表达。然后,可以进行比较论证,分别讨论礼物和现金的情感和物质价值。它还指出,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礼物的真正意义,礼物的背后是感情和思想,而不是简单的物质价值。最后,对论文进行总结和重申,强调礼物的传统意义是见证友谊,也是文化传承的体现。提倡每一份礼物都成为一种真诚的情感交流。
【立意提取】
1.礼物是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
2.礼物的背后是真诚的心意。
3.情感的交流在于真心,不在于形式。
4.礼物彰显情谊,赠送表达感情。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1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2024高一下·仁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年轻人爱读什么书
——《Z世代数字阅读报告》解析
当前,以Z世代(泛指95后)为代表的年轻人已是数字阅读主力,数字阅读也是Z世代获取知识、培养阅读习惯的主要方式之一——日前,上海图书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阅文集团共同发布《Z世代数字阅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勾勒Z世代数字阅读画像。
《报告》指出,Z世代已成数字阅读主力军。仅阅文集团,过去一年新增用户中Z世代占比66%,阅读时间累计超20亿小时,累计评论超3000万条。根据阅文集团旗下QQ阅读数据,近12个月来,93%的Z世代读者阅读了至少一本书,年平均在读书籍超
11.7本。数字阅读不仅让阅读“随时随地”,也为Z世代提供了交流和讨论的空间,丰富了年轻人的阅读体验。
当下的年轻人爱看什么书《报告》显示,青春文学、文学、心理学、传统文化读物、科幻成为Z世代最爱的五大出版书籍类型。《龙王:世界的重启》《鲁迅全集》《自卑与超越》《论语》《三体》成为年轻人最爱的对应类型读物TOP1。
有意思的是,2022年,《论语》《红楼梦》《西游记》成为年轻人最爱的传统文化读物,讨论度最高纪录则由《资治通鉴》创造,全年留下近15000条评论,充满了Z世代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2022年,Z世代在阅文累计评论超3000万条,其中不少热度都贡献给了科普,如关键词“科学"出现超42万次,“AI”出现近40万次,“元宇宙"出现超4万次,“量子纠缠”出现超4000次。
从时间上看,Z世代的阅读画像体现了数字阅读“随时随地"的特性。Z世代最爱的阅读时间是中午和晚上,中午12点和晚上10点是阅读高峰期。
从“一书在手”到“一屏万卷”,阅文集团总裁、腾讯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副总裁侯晓楠认为,作为网络原住民,尤其是Z世代用户,数字阅读带来的多元化的阅读体验以及丰富优质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IP的力量是强大的,好作品能够影响一代人。我们希望,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能够伴随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长,陪伴年轻人爱读书、读好书。”
数字阅读不仅满足着Z世代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同时也通过提供更多互动方式及学习、交流空间,成为连接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的主要桥梁。“年轻人不仅爱读书,也喜欢互动交流。未来我们的数字阅读要打造一个互动交流的社区,让年轻人除了看书,也能够在这里面跟他的朋友进行互动,包括跟作者有更多的互动,甚至通过AI可以跟书中的人物互动。"侯晓楠说,网络文学作为数字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持续发力聚焦精品内容供给,用大量优秀作品引领年青一代拓展文化视野、丰富精神世界。
数字阅读以丰富的阅读资源、创新的阅读体验,已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在几天前,上海图书馆与阅文集团共同宣布,103部网络文学作品以数字形式入藏上海图书馆,内容横跨网络文学二十余年的创作历史,既有《上海凡人传》《上海繁华》《都市赋格曲》等展现时代风貌的上海故事,也有《吾家阿囡》《择日飞升》《巫神纪》等凝聚传统文化底蕴的精品,还有《灵境行者》《黎明之剑》《机动风暴》等融合理性与想象力的科幻作品。
继2022年9月中国网络文学作品首次被收录至世界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大英图书馆的中文馆藏书目之中,此次百部网络文学作品入藏上海图书馆,被业界认为具有“标志性”意义。
网络文学能够纳入图书馆的文献收藏和服务,不仅开拓了图书馆的收藏范围,也能够让众多网络文学作品可以比较完整地存续下去,包括有更多的记录、保存、分析和呈现。中国传媒大学专任研究员李安认为:“如何进一步做到以文学(小说)传播为原点,以故事(IP)开发为手段,培养年轻人阅读习惯,让Z世代年轻人的数字阅读,从满足娱乐与社交,到养成求知、审美等习惯,并借此与经典文本、线下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是数字阅读平台的使命。"
《报告》还关注到,从数字阅读到全球阅读,网络文学在为数字中国开拓国际空间。数据显示,网文“出海”已经覆盖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Z世代用户占比
75.3%。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05月0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Z世代获取知识、培养阅读习惯的方式是数字阅读。在2022年的阅文集团中,他们的阅读时间、累计评论量实现了新的突破。
B.数字阅读不受时空限制,使阅读“随时随地"发生,所以为Z世代提供了更多交流和讨论的空间,丰富了年轻人的阅读体验。
C.由《报告》可见,2022年,《资治通鉴》作为传统文化读物,创造了讨论度最高的纪录,充满了Z世代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D.《龙王:世界的重启》《自卑与超越》等青春文学成为Z世代年轻人最爱的对应类型读物,中午、晚上是Z世代最喜爱的阅读时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晓楠认为,数字阅读能带来多元化的阅读体验,他希望优秀的网络文学能引领年轻人拓展文化视野、丰富精神世界。
B.数字阅读实现了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科普创新的联结,侯晓楠希望打造一个互动交流的社区,实现年轻人与朋友、作者等的互动。
C.开拓图书馆的收藏范围,保障诸多网络文学作品较完整的存续,是数字阅读纳入图书馆文献收藏和服务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D.数字阅读平台担当着培养年轻人阅读习惯的使命,当前,网络文学不仅吸引了中国Z世代用户,还吸引了国外的Z世代用户。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报告》显示的新增用户占比看,Z世代有明显优势。从他们喜爱的书籍类型来看,这一群体有着较为多元的阅读取向。
B.通过数字阅读,Z世代不仅可以了解传统文化,还可以了解当今时代的科普知识,他们对文化传承与创新有一定的思考。
C.上海图书馆里的网络文学作品内容丰富,为全民阅读提供了更多选择。随着百部网络文学作品的入藏,在业界产生了重大意义。
D.要使数字阅读更好的服务于年轻人,就要做到以文学传播为原点,以故事开发为手段,使Z世代年轻人养成阅读习惯。
4.结合文本分析《Z世代数字阅读报告》做了哪些前期调查。
5.对Z世代而言,数字阅读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简要概括。
【答案】1.C
2.B
3.D
4.①了解年轻人的喜好。
②深入了解年轻人喜爱读物的具体情况。
③了解年轻人读书的时间。
④了解数字阅读的影响及意义。
5.①数字阅读为Z世代年轻人带来了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和丰富优质的内容。
②数字阅读为Z世代年轻人建立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③数字阅读为Z世代、年轻人拓展文化视野、丰富精神世界。
④数字阅读为中国开拓国际空间。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3)本题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的广东省室内环境质量保证合同C款(家具购买)
- 2024建筑合同法全文
- 钢结构施工承包合同范本
- 2024个人住房装修合同书协议
- 收藏品赠送合同范本
- 面包店转让协议书模板
- 建筑工程监理服务合同
- 建筑设备出租合同范本
- 普通合伙人合同协议书范文
- 证券交易云平台运营协议
- 食品化学课件之碳水化合物
-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成果创新报告
- 钻井队设备管理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 工程项目培训制度
- 人工智能无人驾驶ppt
- 幼教培训课件:《幼儿园班级区域创设》
- 中医技能考核评分表
- 李中莹亲密关系全面技巧
- 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诊断与治疗建议(2022年)解读
- 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3022-2008
- Unit 1 Our living planet Reading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英语牛津译林版(2020)选修第一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