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_第1页
禹州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_第2页
禹州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_第3页
禹州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_第4页
禹州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禹州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3高三上·禹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认为,浪漫主义作为文学术语输入中国并且流行是在20世纪初至五四时期。1906年,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一文中从文学本体的角度出发,引进西方的文学理论思想,把文学从根本类型上分为“景"与“情”、“客观"与“主观”,这“情"和“主观”与浪漫主义的思想相近。

在诗学上对浪漫主义进行大规模引进和使用是在五四时期。最先大规模介绍浪漫主义诗人、诗歌和思想的应该是《少年中国》一班人,该刊仅诗学研究专号第9期上就专门介绍了浪漫主义诗人普希金、泰戈尔和歌德。创造社也是介绍浪漫主义的一支劲旅,在他们的代表性刊物《创造》上还专门刊出了“雪莱纪念号”,他们一班人的创作思想在五四时期基本上是倾向于浪漫主义的。当然,此期在诗学思想上浪漫主义特征最突出的还是郭沫若,他所坚持的诗学观念以及其代表作《女神》都是中国浪漫主义的典范。在郭沫若比较集中地表达其诗学思想的《三叶集》中,他最推崇的理念就是独创精神,个性张扬,“绝端的自由”,狂暴的反叛以及对自然的崇拜和对远古、神奇、旷大和悠远的向往。

在整个五四时期,并不仅仅是诗学界表现出非常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他文学门类都有相同的趋势,所以李欧梵先生称整个五四一代作家是“浪漫的一代"。他认为,“对于迎着浪漫主义疾风骤雨而前进的五四青年,爱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中心。作家们是这一倾向的带头人。”

随着革命文学的蓬勃兴起和左联的成立,表面上看浪漫主义诗学思想似乎逐渐地淡化了,但实际上它是以另一种面目继续存在着,即所谓“革命的浪漫主义"。革命与阶级话语显然更有力地影响着人们对“浪漫主义”术语的使用。蒋光慈较早将浪漫主义与革命嫁接在一起。在《革命与罗曼蒂克》一文中,他公开宣称罗曼蒂克的诗人比其他诗人更能领略革命,革命要有理想和热情,所以革命是最罗曼蒂克的。

从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学形态的生成过程可以看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虽然来源于西方,但它与西方的浪漫主义并不相同。西方的浪漫主义是与西方的古典主义文学相对举而提出来的,在文学思想上是对古典主义的理性和秩序的颠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产生并没有一个需要颠覆的像西方一样的古典主义这样的前提,它可以说是从西方横移过来的。这样一种情形,在西方导致的是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尖锐冲突,浪漫主义几乎完全与古典主义一一相对;而在中国从根本上来说浪漫主义并不完全必须与中国古典文学规范相冲突,甚至它还可以积极吸纳中国古典文学的思想和精神。譬如,郭沫若的浪漫主义可以存在,而闻一多、徐志摩的浪漫主义同样可以存在,由于后者更多地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其艺术生命力还显得比前者更加旺盛。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学形态从具体的浪漫主义思想观念上来讲,它同西方浪漫主义一样也比较明确,如张扬个性,主张自由,立足情感的抒发,坚持反抗的精神等,但这些观念的出发点不是在于“理想”,而是在于“现实”;不是在于进行文学的反抗,而是在于进行社会的抗争。这样的特点是源于中国社会的衰落,源于民族自救的必须,基于国富民强的政治要求,来自外族的侮辱和侵略。由于缺乏西方文化的传统和随身携带着中国古老的“文以致用"和“文以载道”的包袱而转向现实的关注。这许多的“中国性”,导致中国的浪漫主义如果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会显得“不够浪漫”,甚至被一些人称为“伪浪漫”,然而,这恰恰正是“中国的浪漫”,只有从西方观念系统来看才会说它是“伪浪漫"。

(摘编自谢应光《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学的发生及其命运》)

材料二;

五四之后,随着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启蒙现代性所蕴含的矛盾开始分化,其中焦灼愤激的救亡意识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与此同时,以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五四启蒙思想则很快失去了激动人心的精神魅力,个性解放的呼声也为民族和阶级斗争的浪潮所淹没。在这样的历史条件和思想背景下;一种被称为革命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应运而生。

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主要以转向后的创造社、新起的太阳社作家为代表,后来的左联及解放区的部分作家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郭沫若、蒋光慈、殷夫等人的作品中,都洋溢着充沛的革命激情。显然这与五四启蒙主义的浪漫主义对情感的偏爱一脉相承,当然,两者也存在重要差异。首先,革命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不是建立在个人主体性的基础之上,而是必须服从集体要求和政党话语,因而具有严格的规范性特点。其次,由于革命浪漫主义强调革命理念的指导作用,这使其产生了强烈的理想化倾向。最后,在文学观念上,革命浪漫主义坚持功利主义的政治工具论,反对审美自律的文学本体论。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抗拒,除了革命浪漫主义所运用的政治武器之外,还有一些作家从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早在20世纪20年代废名那些诗意盎然、有着遗世独立之风的散文化抒情小说中,就透露了以古典田园牧歌的意境抵制现代社会污浊纷扰的消息。后来沈从文的创作将中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田园抒情小说推向了高峰,并赢得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

(摘编自徐向昱《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王国维的《文学小言》引进西方文学理论中的“景”“情"等概念,这些概念的内涵与浪漫主义的思想相近。

B.《少年中国》刊物的成员们大规模介绍西方的浪漫主义诗学,对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C.蒋光慈较早将“革命”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他呼吁革命的理想与热情,其作品展现出革命的激情。

D.革命浪漫主义承继了五四启蒙主义的浪漫主义的一些传统,但二者在抒情基础、文学观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2.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大批学者和作家从西方引进浪漫主义文学,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坛将会是现实主义文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B.创造社经历过创作方向的转变,但在转向前后,该文学社团的创作思想都倾向于浪漫主义风格。

C.相比于西方的浪漫主义文学,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由于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其生命力显得更加旺盛。

D.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被西方学者讥讽为“伪浪漫”,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浪漫"中表现出更多的现实关注与抗争。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二段有关郭沫若的材料能够证明,五四时期的中国诗坛上,浪漫主义诗学的观念和作品都已出现。

B.材料一第三段引用李欧梵“浪漫的一代”的评语,用以佐证五四时期中国文学普遍表现出浪漫主义的趋势。

C.材料一第五段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与西方的浪漫主义进行比较,突出了二者在生成过程上的不同特点。

D.材料二列举废名和沈从文的抒情小说创作之例,旨在证明革命浪漫主义并非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唯一流派。

4.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革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产生的条件。

5.下面这首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文学特征,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昌哟!

1919年9、10月间作

(2023高三上·禹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个回忆

巴金

回忆折磨我。我好像又回到去年春天里了…….

在上海闸北的宝山路上有我平日称作“家"的地方。然而一个多月来,我就不能够回到那里去了。许多穿制服的人阻拦着我,每一条通到闸北的路都被铁丝网拦住。我冒险地奔走许多次,始终找不着一个机会回到我那个“家”,回到我在一个凄清的夜里分别了的那个“家"。

我一个人带着一本书离开了微雨中的上海,那时宝山路上只有寂寞和寒冷。等到十多天以后我从南京回来时,就只能够看见闸北的火光了。

轮船驶进黄浦江的时候,我站在甲板上,我看见黑烟遮满了的北面的天空,我听见大炮隆隆的怒吼和机关枪密放的声音。我冷静地看着黑烟的蔓延,我冷静地听着船上许多乘客的惊叫。我又望着那些江边的高大的建筑物,我又望着外白渡桥上拥挤的行人,我又望着外滩马路上来往的载行李的车辆,我咬紧我的嘴唇,不让它们发出任何的声音,我觉得我的血已经冷了,冷得结冰了。忽然一阵恶毒的憎恨抓住了我,使我的全身颤抖起来,我明明听见一个响亮的声音在我的耳边说:“历史上没有一次血是白流的。”

我怀着这样的心情,在十六浦码头登了岸。如今我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了。晚上我没有固定的住宿的地方。这样彷徨了几天以后,我才在一个朋友的家里找到了住处。三月二日的夜晚,得到闸北落在侵略者手里的消息,看见半个天空的火光,听见无数人的绝望的叹息,我又一次被恶毒的憎恨压倒了。我一个人走在冷静的马路上,我也叹息,我也呼吁,我要血海怒吼起来把那些侵略者淹没掉。

后来我终于有机会到闸北去了,我同一个朋友从北四川路底绕进去。我们受到了两次的搜查。

我们的脚踏在闸北的土地上。在我们的面前横着许多烧焦的断木和碎瓦,路已经是不可辨认的了。到处是瓦砾,大部分的房屋都只剩下空架子,里面全是空洞。我同行的朋友曾经住过的江湾路口的房屋就只剩下光光的一堵墙壁。那个房间内,哪里是床,哪里是桌子,哪里是书架,我都记得很清楚。然而如今我就只看见一片瓦砾……

我们在废墟中慢慢地走着,我认不出哪里是我曾经进去过的饭馆,哪里是我常常看见的店铺,哪里又是我的一些朋友居住的地方。我们踏着瓦砾,有些地方还有热气。我们非常小心,害怕踏着没有爆炸的炸弹。

“看,这血迹!"朋友埋着头说。在地上瓦砾堆旁边,我看见了一摊黑红色的迹印。人的血!活人的血管里流出来的血!

在一堵残缺的墙壁下,瓦砾中躺着好几具焦黑的尸体。身子那样小,而且蜷曲着,完全没有人的样子。然而活着的时候,他们分明是人,跟我一样的、并且生活在我周围的人呀!

温暖的阳光照在我们的头上,四周是死一般的静寂,走了这许久,我们没有看见一个人影,连日本兵也不见一个!我以为我可以看到我的家了,然而几个日本兵在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个穿便服的日本人站在路旁用上海话对我们说,前面不许通行。

失望压倒了我们。但是我们不过是两个徒手的青年,四周又没有别的人,只有一条开始脱毛的死狗躺在我的脚边。

几天以后我第二次走进了闸北,陪我去的是另一个朋友。这一次我们从虬江路进去。

我以前很熟习虬江路,如今我居然认不出它是什么地方了。我看不见一间完好的房屋,瓦砾堆接连着瓦砾堆,这样遮住了我的视线。两三部黄包车载了劫余的用具迎面过来。几个乡下女人在我们前面低声叹气。十字路口被沙袋堵塞了,只留下容许一部汽车通过的地方。在沙袋堆上骄傲地站着日本帝国的兵士,这个海军陆战队的小兵毫无原因地叫嚣着,故意威胁、刁难来往的行人。我们受过几次盘查,终于进到里面去了。

我们走在似乎还有热气的路上,我用憎恨的眼光看周围的一切。一队日本帝国的兵士在瓦砾堆旁边走过了,尽是得意的面貌,他们在一些乡下女人面前表示他们的英勇。几个江北人躬着腰在瓦砾堆里挖掘。一个老妇人坐在她的成了废墟的家门口低声哭泣。另一个女人牵着两个孩子找寻她那个失去的丈夫。几个中年人一路上摇头叹气。“完了,什么都完了!作孽呀!”许多人这样说。于是我回到了我的家。弄堂门关着,我们只得埋着头从隔壁的劫余的墙洞里进去。我看到家里楼下,有人挖了一个大坑,亭子间是我放书的地方,被一个炮弹打破了,不过只毁了几十本书。除了书和家具外,什么东西都给人拿走了……

“你的书还在,这真是幸事!"那个朋友安慰我说。

我起初微笑,我很高兴。

但是后来我和朋友将一本一本的书整理的时候,我忽然带着厌恶对自己说:“我已经被书本累了一生了!”……

我的记忆模糊起来,许多影子在我的眼前晃动。日本兵的枪刺……海军陆战队中队长蠢然的笑脸……一对逃难归来的贫家夫妇……一个脱了肉只剩牙齿的头颅……两三次日本兵的严厉的查问……在江湾路上被日本兵打伤腿的两个江北人……未爆炸的二百五十磅的炸弹……以及许多许多……

1932年春在上海

1933年5月底在广州改写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回忆折磨我"一句,写出作者难以忘却去年遭遇,暗示下文所写内容对“我”的刺激与震撼之大,同时照应文题。

B.文章多次写到“憎恨”,有时甚至用“恶毒”来强化这种情感,表明作者面对日本军队的恶行时,内心的愤恨难以自抑。

C.文章以“我"的视角来写两次进入闸北的所见所闻,第一次重点写建筑物遭受的破坏,第二次重在写人遭受的战争创伤。

D.“我的记忆模糊起来”,是因为“我"回忆用时久而疲惫,更是因为记忆中太多的片段难以让“我”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四段连用多个“我”,用“我”站在轮船甲板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日军进攻闸北造成的影响,让文章具有浓重的情感色彩。

B.“温暖的阳光照在我们的头上,四周是死一般的静寂”,在鲜明的对比中写出了上海闸北遭到日军轰炸后的悲凉景象。

C.文中描述侵略者的“骄傲”“得意"英勇”等三个词语,与《记念刘和珍君》里的“伟绩"武功”等词的用法相同,都是反语。

D.文章主体部分采用片段式结构,按时间顺序对“回上海途中"一进闸北”“二进闸北"进行描写,结构清晰明了。

8.第二次走进闸北,“我”的情感随着所见所闻而起伏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概括。

9.文章写了作者战争中的经历,在情节叙述上并不复杂,但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请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达到这种效果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2023高三上·禹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厉王虐,国人谤王。都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瘦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①。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彘之乱,宣王②在邵公之宫。国人围之。邵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是以及此难。”

选自《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有删改)

材料二:

厉王说荣夷公,芮良夫曰:“王室其将卑③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荣公以是教王,王能久乎?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而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某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既,荣公为卿士,诸侯不享④,王流于彘。

(选自《国语·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有删改)

【注】①兴:体现。②宣王:厉王之子。③卑:衰微。④享:献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停顿处序号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川壅而溃①伤②人必多③民亦如之④是⑤故为川者决之⑥使导⑦为民者宣之使言

A.②③④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⑦D.①③⑤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谤,文中指公开批评、指责或议论别人的过失,与《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中的“谤"意义不同。

B.列士,文中指天子的属官,地位低于大夫,有时亦作“烈士”,此处与《龟虽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的“烈士”意义不同。

C.谏,文中指臣子用言语规劝君主改正错误,一般指直言规劝,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谏”;其实,“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也含有“直言规劝"的意思。

D.骤,文中是“多次”的意思,与“暴风骤雨"的“骤”“骤然"的“骤”的含义均不同。

12.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妙语传神。“厉王虐,国人谤王”,寥寥七字,胜于千言。一边是厉王虐,一边是国人谤,谤由虐起,事出必然,引出邵公苦谏的缘由。

B.为了谏厉王弭谤,邵公给为政者展现了一幅广开言路、政通人和的景象。从公卿列士到百工庶人,广开言路,而后经天子斟酌,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

C.文章结尾部分“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愤怒、反抗、暴动,作者全都略去,只写了“三年,乃流王于彘"七个字,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深的思考。

D.本文以记事为重点,邵公所谏之言,句句精警,前后都是比喻。深刻的历史教训,昭示古往今来的当政者,必须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民言不可阻,民意不可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②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

14.两则材料都记载了“王流于彘”的结局,我们可以从中悟出哪些道理或启发?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2023高三上·禹州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家静及第后赴官清水

苏舜钦

几年尘土客京华,一日春乘犯斗槎。

梦好夜归全蜀道,眼明朝宴上林花。

白头佐邑非为晚,蓝绶还乡亦可誇。

况有雄图看悟主,莫伤孤宦向天涯。

【注】①家静,蜀人。②犯斗搓,指游仙、升天所乘的仙舟,此处指远行所乘之舟。③蓝绶,系印纽的蓝色丝带,古代常用于等级较低的官吏身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春"交代送别时间;“犯斗搓”运用借代手法,点明家静及第后的出行方式,照应题目。

B.颔联运用想象手法,虚写家静能够在梦中连夜回到蜀道,间接表现了家静对官场的厌恶。

C.颈联中的“白头"与“蓝绶”,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展现了家静年事己高、官职低微的形象。

D.全诗不见离别之伤,饱含诗人对友人的安慰和劝勉,寓深沉的情感于朴实自然的语言之中。

16.本诗首联中的“客京华"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中的“客京华"在情感表达的作用上有何不同?请联系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7.(2023高三上·禹州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曾两次泛游赤壁,《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第一次游玩赤壁的具体时间。

(2)用典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陆游《书愤》中的“___,___"就运用了檀道济的典故。

(3)即将到来的2024年是龙年,2024年《故宫日历》就选用了93件故宫馆藏龙文物的图片作为插图。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龙”在古诗文多有出现,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23高三上·禹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在新年阅读的第一本书,便是英国小说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我以前很少阅读国外的书籍,即便是经典名著,因为书中人物的名字不仅特别长而且读来十分拗口。

《月亮与六便士》是早期毛姆的作品,讲述了证券公司职员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某天突然放弃原有生活,独自奔赴远方,用画笔重绘自己纯粹而又绚烂的生命历程。书中一个直击现实的问题:是抬头仰望月亮,还是埋头追逐那解决温饱的六便士?多数人的选择无疑是维持生计的六便士。尽管也有部分人选择前者,但能够坚持下来的人(①)。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倔强的逆行者,他与世界(②),只与自己的灵魂惺惺相惜。此书留给人们的,是“月亮”和“六便士"这两种(③)的意象。前者,是纯而又纯的象征;后者,是流于世俗的忙碌和平淡。正如作家刘瑜那句精彩而传神的评价:“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我忽然想起,在我很小的时候读过的弗罗斯特的那首《未选择的路》,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德在面临“月亮"和“六便士”的选择时,不知会不会有同样的感受呢?____,____,____,____。

生命的旅途是一段自我完善和圆融的过程。或许每个人都面临过“月亮与六便士"的选择。面对人生选择时,我们不妨停下来,想一下这是不是心中期盼的路。如果是自己心中期盼的路,那么就请坚持走下去,哪怕其中会有种种艰难坎坷;如果不是自己心中期盼的路那么就潇洒告别吧,不论路途有多少美丽风光。

18.第二段画横线的语句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

19.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20.下列各句中的逗号和文中第三段画波浪线句子中的逗号,表达效果相同的一项是()

A.她的体质是弱的,也并不美丽。

B.歌声停了,屋里顿时安静下来。

C.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D.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21.下面是应填入第四段中横线处的语句,请调整语序填入其中,并根据需要添加关联词语,使表达通顺连贯。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句意。

他的选择不是心中所想并不是他眼里的幸福他肯定会后悔他选择了脚下的六便士会有种种幸福

22.有人将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如果是,请坚持,哪怕其中会有雨雪风霜;如果不是,那就潇洒告别吧,不论路途有多少鸟语花香”,请简要分析改后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好在哪里。

四、写作题(60分)

23.(2023高三上·禹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和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

——中央领导人

材料二:8月1日,河北隆尧县霸王营村村干部在接到泄洪通知后,将大部分村民转移,留下了一支由四五十人组成的抗洪抢险队伍。这支队伍几年前就组建起来了,每年都会进行抗洪演练。村干部带领和号召队伍连夜用一袋袋水泥,搭设脚手架,墩成了一道长长的拦水墙,保住了村庄,保住了村民的财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3.D

4.①历史条件:五四之后社会矛盾激化,救亡意识逐渐成为时代主旋律。②思想条件:五四启蒙思想失去激动人心的精神魅力,个性解放的思想减弱。③文学发展条件:革命文学蓬勃兴起及左联成立,革命与阶级话语有力地影响了浪漫主义诗学思想。④作家主观条件:创造社、太阳社及左联的作家以高昂的革命热情积极投身于革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

5.①追求个性和自由。诗人把太平洋想象成力大无穷的勇士,同时面对雄伟奔流的壮美景象,不断发出“啊"哟”的激情呼唤,凸显张扬的个性和自由精神。②表达对现实的关注。怒涌的白云、滚滚的洪涛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以此表达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时代革命精神,充满了革命激情和反叛精神。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艺理论、文学评价类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⑵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⑷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⑸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观点,再用筛选出的观点分析题干所给的材料。

1.A.“引进西方文学理论中的‘景’‘情’等概念”曲解文意。材料一第一段“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一文中从文学本体的角度出发,引进西方的文学理论思想,把文学从根本类型上分为‘景’与‘情’、‘客观’与‘主观’”,意思是,王国维引进了西方的文学理论思想,在这一思想影响下,他把文学分为“景”与“情"、“客观”与“主观"等类型。

故答案为:A。

2.A.“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坛将会是现实主义文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推断无据,材料一只是表达了大批学者和作家的介绍、引进,使得中国现代诗歌领域浪漫主义兴盛的意思,但无法推断如果没有这些引进,现实主义文学就会一统天下。

C.“相比于西方的浪漫主义文学"曲解文意,由材料一第五段“郭沫若的浪漫主义可以存在,而闻一多、徐志摩的浪漫主义同样可以存在,由于后者更多地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其艺术生命力还显得比前者更加旺盛”可知,文中所说的“艺术生命力"更加旺盛”是就“郭沫若的浪漫主义"与“闻一多、徐志摩的浪漫主义”相比较而言的,不是相对于西方浪漫主义而言的。

D.“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被西方学者讥讽为‘伪浪漫’"曲解文意,由材料一最后一段“这许多的‘中国性’,导致中国的浪漫主义如果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会显得‘不够浪漫’,甚至被一些人称为‘伪浪漫’”可知,“伪浪漫"是指一些人“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并不意味着作这样评价的人一定是西方学者。

故答案为:B。

3.D.“旨在证明革命浪漫主义并非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唯一流派"曲解文意。材料二列举废名和沈从文之例,旨在论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抗拒,除了革命浪漫主义所运用的政治武器,还有其他表现。

故答案为:D。

4.由“五四之后,随着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启蒙现代性所蕴含的矛盾开始分化,其中焦灼愤激的救亡意识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可见,历史条件:五四之后社会矛盾激化,救亡意识逐渐成为时代主旋律。

由“以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五四启蒙思想则很快失去了激动人心的精神魅力,个性解放的呼声也为民族和阶级斗争的浪潮所淹没"可见,思想条件:五四启蒙思想失去激动人心的精神魅力,个性解放的思想减弱。

由“随着革命文学的蓬勃兴起和左联的成立,表面上看浪漫主义诗学思想似乎逐渐地淡化了……革命与阶级话语显然更有力地影响着人们对‘浪漫主义’术语的使用”可见,文学发展条件:革命文学蓬勃兴起及左联成立,革命与阶级话语有力地影响了浪漫主义诗学思想。

由“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主要以转向后的创造社、新起的太阳社作家为代表……都洋溢着充沛的革命激情"可见,作家主观条件:创造社、太阳社及左联的作家以高昂的革命热情积极投身于革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

故答案为:①历史条件:五四之后社会矛盾激化,救亡意识逐渐成为时代主旋律。②思想条件:五四启蒙思想失去激动人心的精神魅力,个性解放的思想减弱。③文学发展条件:革命文学蓬勃兴起及左联成立,革命与阶级话语有力地影响了浪漫主义诗学思想。④作家主观条件:创造社、太阳社及左联的作家以高昂的革命热情积极投身于革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

5.由“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学形态从具体的浪漫主义思想观念上来讲,它同西方浪漫主义一样也比较明确,如张扬个性,主张自由……”可见,浪漫主义文学追求个性和自由。《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人把太平洋想象成力大无穷的勇士,如诗中写道“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同时面对雄伟奔流的壮美景象,不断发出“啊”“哟"的激情呼唤,凸显张扬的个性和自由精神。

由“但这些观念的出发点不是在于‘理想’,而是在于‘现实’;不是在于进行文学的反抗,而是在于进行社会的抗争”可见,浪漫主义文学表达对现实的关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怒涌的白云、滚滚的洪涛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以此表达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时代革命精神,如诗中写道“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充满了革命激情和反叛精神。

故答案为:①追求个性和自由。诗人把太平洋想象成力大无穷的勇士,同时面对雄伟奔流的壮美景象,不断发出“啊”“哟"的激情呼唤,凸显张扬的个性和自由精神。②表达对现实的关注。怒涌的白云、滚滚的洪涛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以此表达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时代革命精神,充满了革命激情和反叛精神。

【答案】6.D

7.C

8.①对眼前场景与记忆中差别太大的震惊;②对制造战争惨象的日军极度憎恨;③对丧失家园、痛失家人的百姓充满同情;④因自己的藏书还在,内心稍感欣慰;⑤因自己不能上阵杀敌而自责。

9.①真实的场景重现。城市整体造成的破坏,个体生命的惨象都真实的还原出来。②典型的细节描写。如瓦砾旁的血迹、焦黑的尸体、房屋的空架子都形象具体的表现出来。③强烈的感情倾向性/直抒胸臆。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中国现当代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要了解小说常见的艺术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写、侧面或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设置悬念,抑扬对比法等等,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者情感变化的能力。人物心理是随着情节变化而变化的,解答本题,先梳理情节发展过程,再分析随着情节发展人物心理发生的变化,注意文中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词语。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及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再从场景重现、细节描写、情感倾向的角度,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6.D.“是因为回忆用时久而疲惫,更是因为记忆中太多的片段难以让‘我’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错,“我的记忆模糊起来"是因为痛苦、仇恨等复杂的感情让“我”难以承受。

故答案为:D。

7.C.“反语"错,“在沙袋堆上骄傲地站着日本帝国的兵士”“一队日本帝国的兵士在瓦砾堆旁边走过了,尽是得意的面貌,他们在一些乡下女人面前表示他们的英勇”,这里的“骄傲”“得意"英勇”不是反语,是对他们的状态、表情等的真实记录。

故答案为:C。

8.①由“我们走在似乎还有热气的路上,我用憎恨的眼光看周围的一切"在沙袋堆上骄傲地站着日本帝国的兵士,这个海军陆战队的小兵毫无原因地叫嚣着,故意威胁、留难来往的行人”“一队日本帝国的兵士在瓦砾堆旁边走过了,尽是得意的面貌,他们在一些乡下女人面前表示他们的英勇"可知,对制造战争惨象的日军极度憎恨;

②由“两三部黄包车载了劫余的用具迎面过来。几个乡下女人在我们前面低声叹气”“几个江北人躬着腰在瓦砾堆里挖掘。一个老妇人坐在她的成了废墟的家门口低声哭泣。另一个女人牵着两个孩子找寻她那个失去的丈夫。几个中年人一路上摇头叹气。‘完了,什么都完了!作孽呀!’许多人这样说"可知,对丧失家园、痛失家人的百姓充满同情;

③由“‘你的书还在,这真是幸事!’那个朋友安慰我说。我起初微笑,我很高兴”可知,因自己的藏书还在,内心稍感欣慰;

④由“但是后来我和朋友将一本一本的书整理的时候,我忽然带着厌恶对自己说:‘我已经被书本累了一生了!’"可知,因自己不能上阵杀敌而自责。

故答案为:①对眼前场景与记忆中差别太大的震惊;②对制造战争惨象的日军极度憎恨;③对丧失家园、痛失家人的百姓充满同情;④因自己的藏书还在,内心稍感欣慰;⑤因自己不能上阵杀敌而自责。

9.①真实的场景重现。“我们的脚踏在闸北的土地上。在我们的面前横着许多烧焦的断木和碎瓦,路已经是不可辨认的了。到处是瓦砾,大部分的房屋都只剩下空架子,里面全是空洞”“我们在废墟中慢慢地走着,我认不出哪里是我曾经进去过的饭馆,哪里是我常常看见的店铺,哪里又是我的一些朋友居住的地方”,这是整体表现城市的惨状;“在一堵残缺的墙壁下,瓦砾中躺着好几具焦黑的尸体”“一个老妇人坐在她的成了废墟的家门口低声哭泣。另一个女人牵着两个孩子找寻她那个失去的丈夫”,这个个体的惨象。由此可知,城市整体造成的破坏,个体生命的惨象都真实的还原出来。

②典型的细节描写。“在地上瓦砾堆旁边,我看见了一摊黑红色的迹印。人的血!活人的血管里流出来的血!”“在一堵残缺的墙壁下,瓦砾中躺着好几具焦黑的尸体。身子那样小,而且蜷曲着,完全没有人的样子"到处是瓦砾,大部分的房屋都只剩下空架子,里面全是空洞”,瓦砾旁的血迹,焦黑的尸体,房屋的空架子都形象具体的表现出来。

③强烈的感情倾向性。“我咬紧我的嘴唇,不让它们发出任何的声音,我觉得我的血已经冷了,冷得结冰了。忽然一阵恶毒的憎恨抓住了我,使我的全身颤抖起来"得到闸北落在侵略者手里的消息,看见半个天空的火光,听见无数人的绝望的叹息,我又一次被恶毒的憎恨压倒了。我一个人走在冷静的马路上,我也叹息,我也呼吁,我要血海怒吼起来把那些侵略者淹没掉”“瓦砾中躺着好几具焦黑的尸体。身子那样小,而且蜷曲着,完全没有人的样子。然而活着的时候,他们分明是人,跟我一样的、并且生活在我周围的人呀!”,作者的爱憎分明的感情充溢字里行间。

故答案为:①真实的场景重现。城市整体造成的破坏,个体生命的惨象都真实的还原出来。②典型的细节描写。如瓦砾旁的血迹、焦黑的尸体、房屋的空架子都形象具体的表现出来。③强烈的感情倾向性/直抒胸臆。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答案】10.C

11.C

12.D

13.①人民先在心里考虑而后说出口,君王认为可行就推行它,怎么能够堵塞(百姓的嘴)呢?

②百姓独占财利,尚且被称为盗贼,大王您如果也这样做的话,那么归附王室的人就少了。

14.①统治者要善于纳谏,从善如流;如果堵塞言路,终将自食其果。

②统治者要以民为本,推行善政;切不可滥施暴政。

③统治者不能贪求物欲,而应让百官、百姓等也获利,方可得人心。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还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关键点: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语气词、动宾搭配、句式整齐等。要根据语意做题,可用排除法。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关于实词,本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平时的学习中应对重要的文言实词多加积累,做题时结合句子进行判断即可。关于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4)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删、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⑸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

周厉王暴虐,国人指责厉王的过失。邵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政令了。”厉王大怒,找来卫国的巫师,命他监察指责者。卫巫将指责者告诉厉王,厉王就将其杀死。国人没有人敢再说话,在路上遇见了,只是彼此用眼睛看看而已。厉王大喜,告诉邵公说:“我能够止息指责了,国人终于不敢说话了。"邵公说:“这是把人民的口堵住了。堵人民的口,后果比堵塞大河还要严重。大河因壅塞而溃决,一定会淹死很多人,堵人民的口也是这样。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河流,使之畅流,管理百姓的人要引导人民,让他们说话。因此,天子处理政事,要让公卿、大夫、官吏奉献讽谏诗歌,乐师向天子进献乐曲,史官献书,少师进献箴言,盲人朗诵讽谏诗篇,青光眼的乐师也参与诵读,各类工匠进谏,平民托人将意见带给天子,左右侍卫大臣进陈规谏,天子的同宗大臣弥补督察,瞽史以天道史事教诲,师傅老臣修饬政令,而后天子对各种意见进行斟酌,因此天子的一切行事才不至于与情理相违背。人民有口,就如同土地有山川,财富用度就是从山川生产出来的。土地有原、隰、衍、沃,衣食才从此产生。人民用口发表言论,国家政事的好坏才能体现出来。人民认为好的就推行,认为坏的就防范,才能使人民的衣食财用大大增多。人民先在心里考虑而后说出口,君王认为可行就推行它,怎么能够堵塞(百姓的嘴)呢?如果硬是堵住百姓的嘴,那又能堵多久呢?”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国人没有人敢说话。三年后国人便把厉王流放到彘地。彘之乱发生期间,厉王儿子宣王藏在邵公家中,国人将邵公家包围起来。邵公说:“以前我多次规劝国王,国王不听从,所以才有今天的灾难。"

材料二:

周厉王喜欢荣夷公,芮良夫说:“周王室大概要衰微了吧!荣夷公爱好独占财利而不知道大难。利是由万物中产生出来的,是由天地所生成,假如要独占它,所带来的怨恨会很多。天地万物,人人都要取用,怎么可以独占呢?触怒的人太多而不防备大难,荣公用这些来引导您,您能长治久安吗?治理天下的人,应该疏通财利分配给上上下下的人,使天神百姓和世间万物都各得其所,现在大王您却要效法独占财利,这怎么可以呢?百姓独占财利,尚且被称为盗贼,大王您如果也这样做的话,那么归附王室的人就少了。荣公若被重用,周王室必定败亡。”不久,荣夷公担任卿士,诸侯不再献贡,厉王被放逐到了彘地。

10.句意:大河因壅塞而溃决,一定会淹死很多人,堵人民的口也是这样。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河流使之畅流,管理百姓的人要引导人民让他们说话。

“川壅而溃"中,“壅”和“溃"共同作“川”的谓语,句子结构完整,后面断开,即①处;

“民亦如之"中,“民”是主语,“如"是谓语,“之”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即③④处;

“为川者决之使导"与“为民者宣之使言”结构一致,⑦处断开;

且“伤人"是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即②处;“是故”是固定结构,“所以"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即⑤处;

①③④⑦处断开。

故答案为:C。

11.A.正确。公开批评、指责或议论别人的过失;诽谤。句意:周厉王暴虐,国人指责厉王的过失。/诚实对待君主反而被怀疑,忠诚却被奸臣诽谤,能不产生怨恨吗?

B.正确。天子的属官,地位低于大夫;指志向远大的英雄。句意:要让公卿、大夫、官吏奉献讽谏诗歌。/有志之士即便到了晚年,他的壮志雄心也不会消沉。

C.“‘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也含有‘直言规劝’的意思”错误。“讽"是“委婉规劝”的意思。

D.正确。多次;急速;突然。句意:以前我多次规劝国王。/又猛又急的大风雨。

故答案为:C。

12.D.“以记事为重点"错,应为以“记言”为重点。可以结合文章出处《国语》思考。也可以结合本选项“邵公所谏之言,句句精警"部分,进行推断。

故答案为:D。

13.得分点:

(1)“虑之于心”,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心虑之";“壅”,堵塞;“成而行之”,认为可行就推行它。

(2)“专”,独占;“而”,如果,假如;“归”,归附;“鲜”,少。

故答案为:①人民先在心里考虑而后说出口,君王认为可行就推行它,怎么能够堵塞(百姓的嘴)呢?②百姓独占财利,尚且被称为盗贼,大王您如果也这样做的话,那么归附王室的人就少了。

14.①结合材料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可知,统治者要善于纳谏,从善如流。

结合材料一“厉王虐,国人谤王……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三年乃流王于彘"可知,如果统治者滥施暴政,堵塞言路,终将自食其果。

②结合材料二“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而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可知,统治者要以民为本,推行善政;切不可滥施暴政。

③由原文“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而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可知,统治者不能贪求物欲,而应让百官、百姓等也获利,方可得人心。

故答案为:①统治者要善于纳谏,从善如流;如果堵塞言路,终将自食其果。②统治者要以民为本,推行善政;切不可滥施暴政。③统治者不能贪求物欲,而应让百官、百姓等也获利,方可得人心。

【答案】15.B

16.①本诗的“客京华”突出了家静远离故乡多年、参加科举的艰难,与后文中举的风光形成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家静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②陆诗的“客京华“寄寓着诗人认为自己不应在京都作客沾染繁华的感叹,饱含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切体会,对宦海沉浮,壮志未酬的感伤,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进行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15.B.“表现了家静对官场的厌恶"说法错误,“梦回故乡”是因为离家太久。

故答案为:B。

16.“几年尘土客京华,一日春乘犯斗槎”,几年来客居京华,生活艰难;终于春风及第,要乘舟远行。本诗的“客京华”突出了家静远离故乡多年、参加科举的艰难,与后文中举的风光形成对比,家静终于苦尽甘来,体现了诗人对家静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得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呢?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客京华”寄寓着诗人认为自己不应在京都作客沾染繁华的感叹,饱含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切体会,对宦海沉浮、壮志未酬的感伤,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

故答案为:①本诗的“客京华"突出了家静远离故乡多年、参加科举的艰难,与后文中举的风光形成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家静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②陆诗的“客京华“寄寓着诗人认为自己不应在京都作客沾染繁华的感叹,饱含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切体会,对宦海沉浮,壮志未酬的感伤,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

17.【答案】(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劝学》(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屈原《离骚》/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错字的书写:戌、既、鬓、斑、渊、蛟。

故答案为:(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答案】18.①将“早期”移到“作品"前。②在“生命历程”后加上“的故事"。

19.屈指可数/寥寥无几;格格不入/背道而驰;截然不同

20.D

21.示例:倘若他选择了脚下的六便士,那么他肯定会后悔,因为他的选择不是心中所想,即便会有种种幸福,却并不是他眼里的幸福。

22.①相比原句,改句省去了不必要的重复,更加简洁,增强了结尾的力量。②改句“雨雪风霜”“鸟语花香"使用借喻手法,突出两种道路的特征,增强了语句的形象性。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句表达效果的对比、鉴赏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读懂文本,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填写合适的成语。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括号,先判断文章中逗号的用法,再逐个判断选项中逗号的用法,然后选出正确的一项。

(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关注前后文,确保所填句子在逻辑上通顺;二是注意陈述对象一致,确保所填句子在陈述事件时不出现中途易辙的问题。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先对比阅读两个句子,找出不同点,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修辞手法,二是强调重点,三是句式结构,四是要结合上下文的语体风格,五是分析句子有没有表达某种情感。

18.①语序不当,“早期”是时间定语,“毛姆"是领属性定语,领属性的定语一般在前,可将“早期”移到“作品"前。

②成分残缺,“重绘”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中心语,可在“生命历程"后加上“的故事”。

故答案为:①将“早期"移到“作品”前。②在“生命历程"后加上“的故事”。

19.第一空,前文提到多数人的选择无疑是维持生计的六便士,尽管也有部分人选择前者,语境强调能够坚持下来很少,故填“屈指可数"或“寥寥无几”。屈指可数: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形容数量稀少;寥寥无几:形容稀少,没有几个。

第二空,前文提到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倔强的逆行者,后文又说他只与自己的灵魂惺惺相惜,语境强调他与世界很不协调,故填“格格不入"或“背道而驰”。格格不入:形容彼此思想不协调,想法不相容;背道而驰: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或背离正确的目标,朝相反方向走。

第三空,后文提到“月亮"是纯而又纯的象征;“六便士”是流于世俗的忙碌和平淡,语境强调“月亮"和“六便士”这两个意象完全不同的特点,故填“截然不同"。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

故答案为:屈指可数/寥寥无几;格格不入/背道而驰;截然不同

20.原文画波浪线句中的逗号与D项中的逗号均起到突出主语,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作用。

选项ABC句子中的逗号属于常规的句间停顿,无明显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D。

21.语序方面:前文提到“我”很小的时候读过的弗罗斯特的那首《未选择的路》,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德在面临“月亮"和“六便士”的选择时的感受,故紧跟上文的内容要强调选择了脚下的六便士的情况,故“他选择了脚下的六便士"应在最前面;“他肯定会后悔”是结果,要紧跟其后;最后揭示原因“因为他的选择不是心中所想,即便会有种种幸福,却并不是他眼里的幸福"。

必要的关联词:”倘他选择了脚下的六便士“和"那么他肯定会后悔“之间是假设关系;”他肯定会后悔"他的选择不是心中所想”之间是因果关系;“会有种种幸福"和“却并不是他眼里的幸福”之间是转折关系。

故答案为:倘若他选择了脚下的六便士,那么他肯定会后悔,因为他的选择不是心中所想,即便会有种种幸福,却并不是他眼里的幸福。

22.原句“自己心中期盼的路"重复了两次,相比原句,改句省去了不必要的重复,更加简洁,增强了结尾的力量。

改句把‘艰难坎坷”比作“雨雪风霜";把“成功顺畅”比作“鸟语花香”,使用借喻手法,突出两种道路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故答案为:①相比原句,改句省去了不必要的重复,更加简洁,增强了结尾的力量。②改句“雨雪风霜”“鸟语花香"使用借喻手法,突出两种道路的特征,增强了语句的形象性。

23.【答案】范文:

未雨绸缪见精神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经典的军事用语,揭示了深刻的道理,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要做好战前的谋划,并以枕戈待旦的防患意识应对。推而广之,现实生活中,不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国家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减少甚至规避麻烦,应怀有责任意识并及时谋划。只有未雨绸缪,方可行稳致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不论是个人的事情,还是社会的事情,从对自我和社会负责的角度看,都应该把事情做好。只有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并以之为目标,才不会出现人浮于事、得过且过的现象;而要把事情做好,“预”的思想是不可或缺的。事前对所做的事情做好预判,把做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充分的预设,并制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样才不至于遇到麻烦时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有备无患,之所以没有担忧、没有祸患,源于事前做的充分准备。洪水肆虐,河北隆尧县霸王营村能够有惊无险地战胜洪峰,得益于他们常怀居安思危之心治理河道,并积极做好各种洪患可能造成灾害的预判。试想,如果村干部不是以保护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责任意识为工作指导,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灾害面前不冲锋陷阵,也就不可能战胜洪涝灾害,就不可能减少洪水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

“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以常人之思审视古人的做法,似乎有点有悖常理。静言思之,其间则包含着深刻的哲理。现实生活中,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时,会遇到各种不可预知的问题,要避免各种困难、规避多种风险,我们应该以逆向的思维,反其道而行之。只有做好充分的预判和准备,才能够做到临危不乱、从容应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世界瞩目。能够把一枚枚航天器成功送上浩渺的天际,源于中国航天人以对职业敬畏和国家负责的责任意识精耕细作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并在每一个发射项目实施前做好充分的论证,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应急预案。正是如此,才收获一次次神舟问天的惊喜。

生活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要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我的价值,要对自我成长与发展做好规划,并以积极审慎的态度走好每一步。惟其如此,我们在自己的人生坐标上描画的人生蓝图才不会杂乱无章。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引语+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题干分析】

综合分析情境材料可知,它是由两则材料组成。其中,材料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就讲话的内容而言,其强调了我们应该要具备两种优秀品质:一是“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二是“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具体而言,“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是指应时刻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材料二是一则实事报道,霸王营村在洪灾中的表现完全响应了总书记的号召。“这支队伍几年前就组建起来了,每年都会进行抗洪演练"说明村干部心中有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完全做到了尽职尽责、未雨绸缪,因此在灾难来临时应对从容、措施得当,保住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显而易见,两则材料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第一则材料是理论性的阐述,第二则材料是以事实对第一则材料进行印证。基于此,由情境材料提供的话题可以思考的角度有:“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与“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二者的实质分别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有“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与“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怎样才能具有“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出“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如果不具备这两种品质会有怎样的后果。

厘清了材料的关系,再看由材料提出的写作任务:以上材料,明确限定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必须针对材料谈及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角度写作;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即根据材料提出的现象,对“你”有什么样的触动,由此会产生哪些方面的思考。写作时只有把这两点落到实处,才能够把命题意旨体现出来。

这样,本文写作时,可以首先提出文章的观点——常怀责任意识,时时谋划并积极应对才能减少做事的风险,才能做成事情;继之,联系材料从理论层面分析责任意识和积极应对的意义;然后,关联现实,摆事实,讲道理,从多个角度阐述责任与防患的重要性;最后,对接现实,从当下的视角分析责任与应对现实生活和自我成长与发展的价值,绾结全文。

【立意提取】

1.既要有责任意识,也要有备战姿态。

2.放不下的责任意识,拿得起的备战姿态。

3.因为放心不“下”,所以箭在弦“上”。

4.尽职尽责、未雨绸缪,方能临危不乱。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1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3高三上·禹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认为,浪漫主义作为文学术语输入中国并且流行是在20世纪初至五四时期。1906年,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一文中从文学本体的角度出发,引进西方的文学理论思想,把文学从根本类型上分为“景"与“情”、“客观"与“主观”,这“情"和“主观”与浪漫主义的思想相近。

在诗学上对浪漫主义进行大规模引进和使用是在五四时期。最先大规模介绍浪漫主义诗人、诗歌和思想的应该是《少年中国》一班人,该刊仅诗学研究专号第9期上就专门介绍了浪漫主义诗人普希金、泰戈尔和歌德。创造社也是介绍浪漫主义的一支劲旅,在他们的代表性刊物《创造》上还专门刊出了“雪莱纪念号”,他们一班人的创作思想在五四时期基本上是倾向于浪漫主义的。当然,此期在诗学思想上浪漫主义特征最突出的还是郭沫若,他所坚持的诗学观念以及其代表作《女神》都是中国浪漫主义的典范。在郭沫若比较集中地表达其诗学思想的《三叶集》中,他最推崇的理念就是独创精神,个性张扬,“绝端的自由”,狂暴的反叛以及对自然的崇拜和对远古、神奇、旷大和悠远的向往。

在整个五四时期,并不仅仅是诗学界表现出非常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他文学门类都有相同的趋势,所以李欧梵先生称整个五四一代作家是“浪漫的一代"。他认为,“对于迎着浪漫主义疾风骤雨而前进的五四青年,爱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中心。作家们是这一倾向的带头人。”

随着革命文学的蓬勃兴起和左联的成立,表面上看浪漫主义诗学思想似乎逐渐地淡化了,但实际上它是以另一种面目继续存在着,即所谓“革命的浪漫主义"。革命与阶级话语显然更有力地影响着人们对“浪漫主义”术语的使用。蒋光慈较早将浪漫主义与革命嫁接在一起。在《革命与罗曼蒂克》一文中,他公开宣称罗曼蒂克的诗人比其他诗人更能领略革命,革命要有理想和热情,所以革命是最罗曼蒂克的。

从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学形态的生成过程可以看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虽然来源于西方,但它与西方的浪漫主义并不相同。西方的浪漫主义是与西方的古典主义文学相对举而提出来的,在文学思想上是对古典主义的理性和秩序的颠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产生并没有一个需要颠覆的像西方一样的古典主义这样的前提,它可以说是从西方横移过来的。这样一种情形,在西方导致的是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尖锐冲突,浪漫主义几乎完全与古典主义一一相对;而在中国从根本上来说浪漫主义并不完全必须与中国古典文学规范相冲突,甚至它还可以积极吸纳中国古典文学的思想和精神。譬如,郭沫若的浪漫主义可以存在,而闻一多、徐志摩的浪漫主义同样可以存在,由于后者更多地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其艺术生命力还显得比前者更加旺盛。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学形态从具体的浪漫主义思想观念上来讲,它同西方浪漫主义一样也比较明确,如张扬个性,主张自由,立足情感的抒发,坚持反抗的精神等,但这些观念的出发点不是在于“理想”,而是在于“现实”;不是在于进行文学的反抗,而是在于进行社会的抗争。这样的特点是源于中国社会的衰落,源于民族自救的必须,基于国富民强的政治要求,来自外族的侮辱和侵略。由于缺乏西方文化的传统和随身携带着中国古老的“文以致用"和“文以载道”的包袱而转向现实的关注。这许多的“中国性”,导致中国的浪漫主义如果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会显得“不够浪漫”,甚至被一些人称为“伪浪漫”,然而,这恰恰正是“中国的浪漫”,只有从西方观念系统来看才会说它是“伪浪漫"。

(摘编自谢应光《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学的发生及其命运》)

材料二;

五四之后,随着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启蒙现代性所蕴含的矛盾开始分化,其中焦灼愤激的救亡意识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与此同时,以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五四启蒙思想则很快失去了激动人心的精神魅力,个性解放的呼声也为民族和阶级斗争的浪潮所淹没。在这样的历史条件和思想背景下;一种被称为革命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应运而生。

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主要以转向后的创造社、新起的太阳社作家为代表,后来的左联及解放区的部分作家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郭沫若、蒋光慈、殷夫等人的作品中,都洋溢着充沛的革命激情。显然这与五四启蒙主义的浪漫主义对情感的偏爱一脉相承,当然,两者也存在重要差异。首先,革命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不是建立在个人主体性的基础之上,而是必须服从集体要求和政党话语,因而具有严格的规范性特点。其次,由于革命浪漫主义强调革命理念的指导作用,这使其产生了强烈的理想化倾向。最后,在文学观念上,革命浪漫主义坚持功利主义的政治工具论,反对审美自律的文学本体论。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抗拒,除了革命浪漫主义所运用的政治武器之外,还有一些作家从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早在20世纪20年代废名那些诗意盎然、有着遗世独立之风的散文化抒情小说中,就透露了以古典田园牧歌的意境抵制现代社会污浊纷扰的消息。后来沈从文的创作将中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田园抒情小说推向了高峰,并赢得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

(摘编自徐向昱《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王国维的《文学小言》引进西方文学理论中的“景”“情"等概念,这些概念的内涵与浪漫主义的思想相近。

B.《少年中国》刊物的成员们大规模介绍西方的浪漫主义诗学,对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C.蒋光慈较早将“革命”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他呼吁革命的理想与热情,其作品展现出革命的激情。

D.革命浪漫主义承继了五四启蒙主义的浪漫主义的一些传统,但二者在抒情基础、文学观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2.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大批学者和作家从西方引进浪漫主义文学,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坛将会是现实主义文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B.创造社经历过创作方向的转变,但在转向前后,该文学社团的创作思想都倾向于浪漫主义风格。

C.相比于西方的浪漫主义文学,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由于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其生命力显得更加旺盛。

D.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被西方学者讥讽为“伪浪漫”,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浪漫"中表现出更多的现实关注与抗争。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二段有关郭沫若的材料能够证明,五四时期的中国诗坛上,浪漫主义诗学的观念和作品都已出现。

B.材料一第三段引用李欧梵“浪漫的一代”的评语,用以佐证五四时期中国文学普遍表现出浪漫主义的趋势。

C.材料一第五段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与西方的浪漫主义进行比较,突出了二者在生成过程上的不同特点。

D.材料二列举废名和沈从文的抒情小说创作之例,旨在证明革命浪漫主义并非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唯一流派。

4.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革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产生的条件。

5.下面这首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文学特征,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