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方案_第1页
环保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方案_第2页
环保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方案_第3页
环保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方案_第4页
环保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方案TOC\o"1-2"\h\u14435第1章废水处理概述 3150151.1废水来源与分类 334801.2废水处理技术概述 425551.3废水处理目标与要求 428127第2章废水预处理技术 4197092.1物理预处理 434442.1.1筛分技术 4307292.1.2沉淀技术 592332.1.3浮选技术 5198572.2化学预处理 5136852.2.1调节pH值 5187022.2.2化学沉淀 58022.2.3氧化还原 5128602.3生物预处理 564312.3.1活性污泥法 590452.3.2生物膜法 5137622.3.3厌氧处理技术 6251452.3.4膜生物反应器(MBR) 63278第3章污染物去除技术 6111563.1有机污染物去除 6103383.1.1生物处理技术 6185693.1.2膜分离技术 6324023.1.3化学氧化技术 6190543.2无机污染物去除 6185953.2.1混凝沉淀技术 6260053.2.2吸附技术 7207963.2.3电渗析技术 7274523.3重金属污染物去除 7227983.3.1化学沉淀技术 792383.3.2吸附技术 7280893.3.3萃取技术 76157第4章膜分离技术 7115254.1微滤技术 7300024.1.1微滤膜材料及特点 7324154.1.2微滤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858674.2超滤技术 8248254.2.1超滤膜材料及特点 8306954.2.2超滤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825664.3纳滤技术 8277454.3.1纳滤膜材料及特点 8253104.3.2纳滤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8122054.4反渗透技术 9239614.4.1反渗透膜材料及特点 9264264.4.2反渗透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924284第五章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 936715.1活性炭吸附 92375.1.1活性炭的种类与选择 965385.1.2活性炭吸附工艺 9256725.1.3影响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因素 9218195.2离子交换技术 987215.2.1离子交换剂的种类与选择 10253315.2.2离子交换工艺 10222265.2.3影响离子交换效果的因素 1044985.3蒸发与结晶技术 10123905.3.1蒸发与结晶原理 10287055.3.2蒸发与结晶工艺 1005.3.3影响蒸发与结晶效果的因素 1014370第6章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1065766.1氮磷资源回收 10213996.1.1生物脱氮技术 10217236.1.2磷资源回收技术 1092426.2水资源回收与利用 11239186.2.1膜分离技术 1170866.2.2污水再生利用技术 11173846.3能源回收与利用 11320616.3.1污泥厌氧消化技术 11272396.3.2废水中的生物质能回收 1125226.3.3废水热能回收技术 118025第7章污泥处理与处置 11187547.1污泥浓缩与脱水 11313667.1.1污泥浓缩 11202727.1.2污泥脱水 11305977.2污泥焚烧与填埋 12113877.2.1污泥焚烧 12248077.2.2污泥填埋 12292217.3污泥资源化利用 12311267.3.1污泥堆肥 1276067.3.2污泥建材利用 12323067.3.3污泥能源化利用 12167937.3.4污泥用于土地改良 129857第8章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与实践 1344498.1工程设计原则与方法 13202648.1.1设计原则 13309968.1.2设计方法 13302688.2工程实例分析 13245618.2.1废水水质及排放要求 13188118.2.2工艺流程设计 14313118.2.3设备选型与工程布局 14151478.3技术经济分析 14275248.3.1投资估算 14314598.3.2运行成本 14163748.3.3经济效益分析 1423003第9章智能化与自动化控制 14186289.1废水处理过程监测 1477909.1.1监测技术 14280769.1.2数据采集与传输 15104829.1.3监测数据分析 15284319.2自动控制技术 1571929.2.1自动控制原理 1585289.2.2控制策略与算法 1534309.2.3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15132709.3智能优化与运行管理 1598839.3.1智能优化算法 15270069.3.2运行管理平台 1599669.3.3案例分析 155443第10章环保政策与标准 162752810.1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16136910.1.1概述 16837410.1.2法律法规体系结构 16617510.1.3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相关法律法规 16245510.2废水排放标准 162087210.2.1概述 163131910.2.2废水排放标准的制定原则 161560210.2.3废水排放标准的分类及要求 161669910.3环保监管与执法 16166310.3.1环保监管体制 162381410.3.2环保执法检查 172058810.3.3环保政策与标准在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中的应用 17第1章废水处理概述1.1废水来源与分类废水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生活污水及农业排放等,根据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废水可分为以下几类:(1)工业废水:来源于各类工业生产过程,如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纺织、造纸等行业的生产用水和冷却水。(2)生活污水:来源于居民生活、服务业、公共设施等日常生活排水,主要包括洗涤、沐浴、粪便等污水。(3)农业废水:主要来源于农田排水、养殖业排放和农村生活污水等。(4)其他废水:如矿山排水、雨水等。1.2废水处理技术概述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以下对这几种方法进行简要概述:(1)物理方法: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常见的物理方法有筛分、沉淀、过滤、气浮等。(2)化学方法:利用化学反应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常见的化学方法有中和、氧化还原、混凝沉淀、离子交换等。(3)生物方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常见的生物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好氧消化法、厌氧消化法等。1.3废水处理目标与要求废水处理的目标是降低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使其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具体要求如下:(1)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和有害物质,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2)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条件。(3)满足排放标准,保证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4)实现废水资源化,降低水资源的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5)采取经济、高效的处理技术,降低废水处理成本。(6)保证废水处理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实现绿色环保。第2章废水预处理技术2.1物理预处理物理预处理是废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对废水进行筛分、沉淀、浮选等操作,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和浮油等杂质,为后续处理工艺创造良好的条件。2.1.1筛分技术筛分技术是通过设置不同孔径的筛网,将废水中的悬浮固体与液体分离。该技术适用于去除较大颗粒的悬浮物,如纸浆、纤维、塑料等。2.1.2沉淀技术沉淀技术是利用重力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颗粒在水中沉降,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常用的沉淀设备有平流式沉淀池、斜板沉淀池等。2.1.3浮选技术浮选技术是利用气泡的浮力作用,将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浮油等物质带到水面,并通过刮渣器等设备去除。常用的浮选设备有气浮机、浮选柱等。2.2化学预处理化学预处理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去除污染物或改变污染物性质的目的。2.2.1调节pH值调节pH值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酸或碱,使废水的pH值达到适宜的范围,为后续处理工艺创造有利条件。2.2.2化学沉淀化学沉淀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沉淀物,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磷酸盐等污染物。常用的化学沉淀剂有硫酸铁、硫酸铝等。2.2.3氧化还原氧化还原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氧化剂或还原剂,改变废水中的污染物氧化还原性质,从而实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臭氧等,还原剂有硫酸亚铁、亚硫酸钠等。2.3生物预处理生物预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氮、磷等污染物。2.3.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将废水与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混合,通过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等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2.3.2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在固定或流动的载体上形成生物膜,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和降解。2.3.3厌氧处理技术厌氧处理技术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该技术具有能耗低、剩余污泥量少等优点。2.3.4膜生物反应器(MBR)膜生物反应器是将生物处理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通过膜组件对生物反应器中的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从而实现废水的深度处理。本章对废水预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预处理方法,为后续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第3章污染物去除技术3.1有机污染物去除有机污染物是废水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污染物,其种类繁多,包括生活污水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以及工业废水中的各种有机溶剂、聚合物等。针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可采取以下技术:3.1.1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通过调整污泥龄、溶解氧等运行参数,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3.1.2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通过半透膜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拦截和分离。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但需注意膜污染和清洗问题。3.1.3化学氧化技术化学氧化技术通过氧化剂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从而实现去除。常见的氧化剂有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该技术适用于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但需注意氧化剂的投加量和副产物的处理。3.2无机污染物去除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悬浮物、氮、磷等,其去除方法如下:3.2.1混凝沉淀技术混凝沉淀技术通过投加混凝剂使无机污染物形成絮体,然后通过沉淀或浮选等方法进行去除。常用的混凝剂有铝盐、铁盐等。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点。3.2.2吸附技术吸附技术利用吸附剂对无机污染物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去除。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离子交换树脂等。该技术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无机污染物,但需注意吸附剂的再生和处置问题。3.2.3电渗析技术电渗析技术利用电场力使无机离子在半透膜上发生迁移,从而实现去除。该技术适用于处理含盐量较高的废水,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等优点。3.3重金属污染物去除重金属污染物具有毒性强、难降解等特点,其去除方法如下:3.3.1化学沉淀技术化学沉淀技术通过投加化学沉淀剂使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从而实现去除。常用的沉淀剂有氢氧化物、硫化物等。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但需注意沉淀物的处理和处置。3.3.2吸附技术吸附技术利用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去除。常用的吸附剂有改性活性炭、生物质材料等。该技术适用于处理低浓度重金属离子,但需注意吸附剂的再生和处置问题。3.3.3萃取技术萃取技术通过有机溶剂与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从而实现去除。该技术适用于处理高浓度重金属离子,但需注意有机溶剂的回收和环境影响。第4章膜分离技术4.1微滤技术微滤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物理过滤方法,在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技术利用微孔膜对悬浮颗粒、细菌和部分病毒进行分离。微滤膜的孔径范围通常在0.1~10μm之间,具有较高的通量和操作简便性。4.1.1微滤膜材料及特点微滤膜材料主要包括聚合物、陶瓷和金属等。其中,聚合物微滤膜因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较高的通量和较低的成本而被广泛应用。微滤膜的特点是操作压力较低、能耗较小,但对其预处理要求较高。4.1.2微滤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微滤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主要用于去除悬浮物、微生物和部分溶解性污染物。例如,在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以及饮用水预处理等方面,微滤技术表现出良好的处理效果。4.2超滤技术超滤技术是利用孔径较小的超滤膜,对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质、胶体和微生物等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超滤膜的孔径范围通常在0.01~0.1μm之间,具有较高的通量和较好的分离效果。4.2.1超滤膜材料及特点超滤膜材料主要包括聚合物、陶瓷和复合膜等。其中,聚合物超滤膜因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较高的通量和较低的成本而受到广泛关注。超滤膜的特点是操作压力较低、能耗较小,但易受污染。4.2.2超滤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超滤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海水淡化预处理等。超滤技术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和大分子污染物,提高废水回用率。4.3纳滤技术纳滤技术是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其孔径范围在0.001~0.01μm之间。纳滤膜对一价离子和二价离子的分离功能不同,可实现对溶解性有机物和硬度成分的有效去除。4.3.1纳滤膜材料及特点纳滤膜材料主要包括聚合物和复合膜等。纳滤膜具有较高的通量和较好的分离功能,对盐分的截留率较高,但能耗相对较低。4.3.2纳滤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纳滤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硬度、有机物和部分盐分。如应用于染料废水、食品废水、医药废水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和资源回收价值。4.4反渗透技术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在压力作用下使溶液中的溶剂(水)通过膜,而溶质被截留的一种分离方法。反渗透膜具有极小的孔径,能够有效去除溶液中的离子、有机物和微生物等。4.4.1反渗透膜材料及特点反渗透膜材料主要包括聚合物和复合膜等。反渗透膜具有很高的截留率,能够实现对水中的污染物几乎完全去除。但反渗透能耗较高,且对预处理要求严格。4.4.2反渗透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反渗透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应用广泛,如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等。反渗透技术能够实现废水的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五章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5.1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技术是废水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深度处理方法,主要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色度、重金属等污染物。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量污染物。5.1.1活性炭的种类与选择活性炭的种类繁多,包括煤质活性炭、木质活性炭、果壳活性炭等。选择适合的活性炭需要考虑废水的性质、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处理要求等因素。5.1.2活性炭吸附工艺活性炭吸附工艺主要包括固定床、流动床和动态吸附等。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废水处理规模、水质特点及回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吸附工艺。5.1.3影响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因素影响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因素包括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接触时间、温度等。优化这些因素可以提高活性炭的吸附功能。5.2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技术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上的离子与废水中的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离子,实现深度处理与资源回收。5.2.1离子交换剂的种类与选择离子交换剂主要包括阴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两性离子交换树脂等。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剂需要考虑废水的离子种类、浓度、处理要求等因素。5.2.2离子交换工艺离子交换工艺主要包括固定床、流动床和动态交换等。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废水处理规模、水质特点及回用要求选择合适的交换工艺。5.2.3影响离子交换效果的因素影响离子交换效果的因素包括交换剂的种类、交换容量、废水中的离子浓度、流速、温度等。合理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提高离子交换效果。5.3蒸发与结晶技术蒸发与结晶技术是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式,将废水中的溶解性固体分离出来,实现废水的深度处理与资源回收。5.3.1蒸发与结晶原理蒸发与结晶技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的溶解度差异,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蒸发,从而使溶质结晶沉淀。5.3.2蒸发与结晶工艺蒸发与结晶工艺主要包括多效蒸发、机械蒸汽再压缩、冷却结晶等。根据废水中的溶质种类、浓度、处理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工艺。5.3.3影响蒸发与结晶效果的因素影响蒸发与结晶效果的因素包括溶液的性质、溶质的溶解度、加热和冷却速率、温度等。优化这些因素可以提高蒸发与结晶效果,实现废水的高效处理与资源回收。第6章资源回收利用技术6.1氮磷资源回收6.1.1生物脱氮技术生物脱氮技术是废水处理中氮资源回收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技术通过硝化、反硝化过程,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实现氮的去除。同时可通过硝酸盐还原作用回收氮肥。6.1.2磷资源回收技术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回收废水中的磷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化学沉淀、吸附、膜分离等技术可从废水中回收磷资源,实现磷的循环利用。6.2水资源回收与利用6.2.1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废水资源回收与利用。通过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可实现对废水的深度处理,回收高品质水资源。6.2.2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经处理后,中水可回用于工业、农业、城市景观、地下水补给等领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3能源回收与利用6.3.1污泥厌氧消化技术污泥厌氧消化技术是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等可燃气体,实现能源回收。同时消化后的污泥体积减小,有利于后续处理与处置。6.3.2废水中的生物质能回收废水中的生物质能回收主要包括藻类生物质能源和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通过培养藻类和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可实现对废水中的生物质能的回收与利用。6.3.3废水热能回收技术废水热能回收技术是通过热交换器等设备,将废水中的热量传递给需要加热的介质,实现能源的回收与利用。该技术适用于工业废水处理过程,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第7章污泥处理与处置7.1污泥浓缩与脱水污泥处理的首要步骤是对污泥进行浓缩与脱水,以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便于后续处理与处置。本节将详细介绍污泥浓缩与脱水的工艺技术。7.1.1污泥浓缩污泥浓缩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如重力沉降、气浮等,将污泥中的固体浓度提高,降低污泥的含水量。常用的污泥浓缩设备有浓缩池、旋转浓缩机等。7.1.2污泥脱水污泥脱水是进一步降低污泥含水量,提高污泥固体浓度的过程。常用的脱水方法有机械压滤、离心脱水等。在选择脱水设备时,应根据污泥的性质、处理规模等因素综合考虑。7.2污泥焚烧与填埋污泥焚烧与填埋是污泥处理的传统方法,尽管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污泥的处理问题。7.2.1污泥焚烧污泥焚烧是将污泥在高温下氧化分解,转化为灰烬、烟气和热能的过程。焚烧可有效减少污泥体积,但需注意尾气处理,防止二次污染。7.2.2污泥填埋污泥填埋是将污泥运至指定的填埋场进行处置。填埋前,应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填埋场的设计和运行管理应保证渗滤液和气体的有效处理。7.3污泥资源化利用污泥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双赢的重要途径。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污泥资源化利用方法。7.3.1污泥堆肥污泥堆肥是将污泥与有机废弃物混合,通过微生物作用转化为有机肥料的过程。堆肥化处理可提高污泥的附加值,同时减少环境污染。7.3.2污泥建材利用污泥可作为原料用于生产建筑材料,如砖、水泥等。这不仅能减少污泥的处置压力,还能节省资源,降低生产成本。7.3.3污泥能源化利用污泥中含有一定的有机物,可通过厌氧消化等工艺将其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如生物气体。这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7.3.4污泥用于土地改良将污泥作为土壤改良剂,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但需注意污泥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保证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通过以上处理与处置方法,可实现对污泥的有效管理,降低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第8章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与实践8.1工程设计原则与方法8.1.1设计原则在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环保法规和政策,保证废水处理后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2)根据废水水质、水量及排放要求,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处理技术;(3)充分考虑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臭气等二次污染物的处理和处置;(4)优化工艺流程,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废水处理效果;(5)注重资源回收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8.1.2设计方法(1)废水处理工艺选择:根据废水性质、污染物种类及浓度,结合当地环境容量和排放标准,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2)工艺流程设计:根据处理工艺,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保证各处理单元协调运行;(3)设备选型:根据工艺流程,选择高效、节能、耐腐蚀、易于维护的设备;(4)工程布局: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合理布局工程设施,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5)自控系统设计:采用先进、可靠的自控系统,实现废水处理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8.2工程实例分析以某环保行业废水处理工程为例,对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与实践进行详细分析。8.2.1废水水质及排放要求某环保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含有有机物、重金属离子、悬浮物等污染物。根据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废水排放需满足以下要求:(1)化学需氧量(COD)≤100mg/L;(2)悬浮物(SS)≤30mg/L;(3)重金属离子浓度满足相关标准。8.2.2工艺流程设计针对废水水质及排放要求,采用以下工艺流程:(1)预处理:采用格栅、调节池等设施,去除悬浮物、调节水质水量;(2)生化处理:采用好氧生化法,降解有机物;(3)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沉淀法,去除重金属离子;(4)深度处理:采用砂滤池、活性炭吸附等设施,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浓度;(5)污泥处理:采用板框压滤机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8.2.3设备选型与工程布局根据工艺流程,选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如好氧生化反应器、化学沉淀池、砂滤池等。工程布局充分考虑地形、地貌,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8.3技术经济分析8.3.1投资估算工程总投资包括设备购置、安装、土建、自控系统等费用。根据工程规模、设备选型等因素,估算总投资约为万元。8.3.2运行成本废水处理工程运行成本主要包括设备能耗、药剂费、人工费等。通过优化工艺流程、选用高效设备,降低运行成本。8.3.3经济效益分析废水处理工程实施后,企业废水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企业形象。同时资源回收利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第9章智能化与自动化控制9.1废水处理过程监测9.1.1监测技术废水处理过程中,监测技术的应用。本章首先介绍各种在线监测设备,如pH计、溶解氧仪、浊度计、COD监测仪等,并对它们的原理、功能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9.1.2数据采集与传输对废水处理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传输,是智能化与自动化控制的基础。本节将介绍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构建,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以及通信技术等,并探讨数据预处理方法。9.1.3监测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废水处理过程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有助于优化运行参数,提高处理效果。本节将重点讨论监测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模式识别等,并介绍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9.2自动控制技术9.2.1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技术是废水处理过程中实现智能化与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将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包括开环控制、闭环控制、PID控制等,并对它们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