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模块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2_第1页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模块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2_第2页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模块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2_第3页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模块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2_第4页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模块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eq\b\lc\|\rc\(\a\vs4\al\co1(,,,,,,,))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一、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从1840年到1949年一百多年来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不屈的反抗;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eq\a\vs4\al(概念阐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在政治上表现为丧失了部分主权,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但不能认为中国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能认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eq\a\vs4\al(轻巧识记——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eq\a\vs4\al(思维升华——近代前期中外关系的演变及影响)(1)演变:在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清政府与列强的关系呈现了四部曲,即从对抗到和好、再到对抗直至最后屈服的变化趋势。因为中外反动势力之间既有矛盾和斗争,又有共同的利益。(2)影响: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使中国革命的任务更加艰巨和曲折,使中国人民不得不肩负起反封建和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史论术语——填后背诵]①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资料的必然结果。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③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④《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此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⑤中国军民在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所形成的强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企图。eq\a\vs4\al(伟大的抗日战争)eq\a\vs4\al(概念阐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正面战场,是指日军侵华推进线上中日两国交战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武装力量。敌后战场,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从军事战略角度看,当指日军正面推进线后方的战场,抗日敌后战场上作战的主要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eq\a\vs4\al(思维升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1)抗日战争是第一次真正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在前线,军民坚决抵抗日军进攻;在后方,掀起了全国性的救亡运动。(2)全国各个阶段、阶层都参加了抗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海外华侨和宗教界人士,都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3)全国各党派在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4)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都一致抗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共同抗日。(5)共产党发动和组织了广大群众,使抗日战争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eq\a\vs4\al(辨析比较——“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的区别)党内合作是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所以叫党内合作。而党外合作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eq\a\vs4\al(轻巧识记——抗日战争)[史论术语——填后背诵]①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惨案,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②在民族危机面前,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③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1.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体现资本主义国家根本需求的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此时资本主义国家最根本的诉求是()A.抢占殖民地 B.开拓世界市场C.将鸦片贸易合法化 D.控制中国外交解析:选B依据“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分析可知,列强“修约”的目的是开拓中国市场,便利西方国家在中国“通商”和进行鸦片贸易,故B项符合题意。2.如图为1900年法国明信片《经过盟军的努力,龙被征服了》。图中7名士兵合力将一条龙吊在一根写着“联合”的树枝上。这表明()A.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B.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C.西方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自此西方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解析:选B依据“1900年”和“经过盟军的努力,龙被征服了”可知,西方列强取得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胜利,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故B项符合题意。3.某论文中写道:“最可怕的暴力莫过于国家和集体暴力,日本医生的非人道实验是20世纪国家和集体暴力的典型例子。”与该论文研究的内容有关的是()A.南京大屠杀 B.潘家峪惨案C.旅顺大屠杀 D.“七三一部队”解析:选D依据“日本医生的非人道实验是20世纪国家和集体暴力的典型例子”分析可知,本题选D。A、B、C三项中的暴行为侵华日军的暴行,并非“日本医生”群体的暴行,其中旅顺大屠杀发生于19世纪末期。4.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在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用很大的篇幅说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前提,绝不是削弱苏维埃,绝不是把红军融合在共同的抗日军队中,把共产党融合在中国某一个一般性的政治组织中。共产国际意在要求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A.抵制国民政府的领导B.放弃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C.保持相对的独立性D.实现国共两党两军的真正融合解析:选C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前提”可知,共产国际并不是要求中国共产党抵制国民政府的领导,故A项错误;由“绝不是削弱苏维埃”“绝不是把红军融合在……政治组织中”可知B、D两项错误;共产国际意在要求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在抗日战争中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故选C。5.下面内容节选自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某一次大会战的战绩总结报告。这一大会战,是以华北八路军主力之一部,及决死队在本部统一号令之下,在华北广大地域之内,向各个交通沿线及各个大小据点之敌伪英勇积极自主进攻的大会战。据此判断,这次大会战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C.枣宜会战 D.百团大战解析:选D依据“以华北八路军”为主力的、“在华北广大地域”内进行的、旨在进攻日军各大交通沿线和据点,只有百团大战符合题意,故选D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枣宜会战都不是以八路军为主力的,排除A、B、C三项。6.有学者认为:从1840年至1945年这百年来,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成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这两个阶段最确切的分界线应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的两个阶段的描述,第一阶段的爱国主义重在行动,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并未成形,结合所学主要是地主阶级的抵抗派和洋务派的行动,第二阶段中“新型知识分子”指的是资产阶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指的是学习西方,积极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积极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故B项正确。eq\a\vs4\al(主题一天朝的崩溃,社会的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及影响)eq\a\vs4\al(主题一天朝的崩溃,社会的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及影响)史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①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中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会解体一样。——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教你读史]从史料一中反思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①反映了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社会体制必然走向解体。从史料二②划线部分中体会鸦片战争对中国文明转型的影响,即用现代化的眼光看鸦片战争给早期现代化带来的影响。史料三表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③划线部分表明了它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开始。[史论形成]鸦片战争的影响(1)政治: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总体上促使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史料二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②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史料三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③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主题二近代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群魔盛宴”——综合认识近代列强侵华史料一些有识之士,如两江总督沈葆祯,台湾巡抚刘铭传等看出“倭人不可轻视”,①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段,“不以倭人为意”。……②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他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朝鲜战场失利,李鸿章在向朝廷汇报:“平壤之败,因由寡不敌众,亦因器械之相悬,并非战阵之不力。……”③李鸿章的结论是“彼之军械强于我,技艺强于我”。黄海战后……李鸿章更加保守,对海战完全失去信心。……④此后,舰队只是困守港口,北洋海军作为一个战略军事力量,拱卫渤海的使命就此不复存在。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⑤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以上史料均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教你读史]抓关键语句逐层分析是解读本史料的关键。第一段①指的是清政府盲目自大缺乏预见;第二段②的意思是清政府消极备战;第三段③中李鸿章的结论过于强调军事装备优劣;第四段④中“拱卫渤海的使命就此不复存在”表明清政府丧失了渤海的制海权;第五段⑤中“坏蛋官吏的罪恶”表明清政府吏治腐败。[史论形成]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1)认识原因: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信奉“武器决定论”。(2)战略失误: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放弃和丧失制海权。(3)政治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政治腐败。(4)外部因素: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主题三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不朽丰碑——抗日战争史料一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①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抗战胜利60周年胡锦涛讲话[教你读史]史料一肯定了“国民党对抗战的贡献”,①处体现了抗日战争的“民族性”。史料二中②处“我持之以久”表明了抗日战争持久抗战的战略。[史论形成]抗日战争的特点(1)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具有双重性,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3)两个战场并存,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始终。(4)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5)最具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史料二“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②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疲弊;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蒋百里论抗战1.近代通商口岸的开辟[史料]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屈勒味林《英国史》[探究]据史料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并运用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提示]史观:革命史观。评价:①全球史观: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②文明史观:通商口岸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2.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史料]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资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蹇蹇录》中译本[探究]概括说明李鸿章对中日甲午战争影响的认识并加以评价。[提示]认识:否定种族歧视理论;促进中华民族觉醒;要求中日联合共抗欧洲列强。评价:其观点掩盖了战争侵略的性质,没有看到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其迎合日本侵略要求的一面和封建统治的腐朽。3.列强侵华的方式和趋势[史料]下图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探究]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提示]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入内地;由经济侵略到政治军事控制。4.抗日战争的影响[史料]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战之后的中国已经是有最优秀的经过战争考验的内部现代性政治力量,有全民动员的机制,有全新的民族主义旗帜和民族理想的中国。——高岩《碧血千秋,国祚永延》[探究]史料中作者如何认识抗日战争的影响?[提示]抗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这里“全新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1)意识和观念先行的现代化,即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2)物质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现代化,即全民动员机制,全新的民族主义旗帜和民族理想的构建。一、列强侵华的方式、趋势及阶段特征1.侵华方式(1)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2)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3)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文化入侵。(4)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2.趋势(1)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入内地。(2)经济侵略日益加强的同时,不断渗透政治与军事控制。3.阶段特征(1)19世纪40~60年代:①侵华国家:主要是英、法,其次是美、俄。②侵略范围: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③侵略方式:主要是武力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加紧商品输出,掠夺原料。(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①侵华国家:英、法、美、俄、德、意、日等。②侵略范围:向中国内地扩展。③侵华方式:在发动军事侵略的同时,由“中外和好”到瓜分中国再到“以华治华”,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3)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以前:①侵略国家:美日成为侵华主要国家,先是日本独霸中国,后是美国确立优势地位。②侵华手段:主要是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二、从不同层面看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1.确立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社会地位。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控制,操纵了中国的政治,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2.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也促使清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政策做出了调整。3.唤起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甲午战败,一方面,证明了只改变经济制度而不改变政治制度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另一方面,列强瓜分狂潮日烈,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在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拯救民族危亡,“实业救国”、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相继兴起。三、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破坏性:列强的侵华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2.建设性:列强在侵略的同时,也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列强的经济侵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因此它们极力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中国社会的进步。因此,就列强侵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而言,其客观积极作用是次要的。题组一两次鸦片战争1.(2014·江苏高考)如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鸦片战争。依据“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可知,该条约还未签订,因此C项错误。由谕旨中道光帝准许厦门、宁波、上海等地贸易,说明颁发于鸦片战争期间,故A项错误。依据“香港仍坚持‘赏借’”,可知道光帝的天朝上国思想浓重,但并不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故B项正确,D项错误。题组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2016·江苏高考)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表格中的数字信息。据表格数据可知,1894~1914年日本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不断上升,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对华经济侵略不断加强,A项符合题意。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排除B项;这一时期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C项错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3.(2010·江苏高考)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解析:选A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由地图上“威海卫”“清舰队”“日舰队”等可知,该战役是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战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显然与题干无关;邓世昌壮烈殉国于黄海大战,C项说法错误;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的是丰岛海战,D项说法错误。题组三伟大的抗日战争4.(2017·江苏高考)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解析:选B“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说明毛泽东领导人民军队开展游击斗争,实行敌后抗战,故B项正确;A、C两项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项属于正面战场取得的胜利。5.(2016·江苏高考)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解析:选A本题题眼在于时间:1938年。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抗战态度比较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持久抗战的需要,材料中所述正是国民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之一,A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项。C、D两项材料未涉及。6.(2015·江苏高考)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解析:选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A项错误。题干时间表明这一时期是抗日战争的初期,即防御阶段,而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是在抗日战争中后期,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初期,虽然国民政府组织了多次重大战役,但国民党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故C项错误。“新气象”指的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故D项正确。7.(2012·江苏高考)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解析:选B北伐时期汉口、九江的英租界被收回,从题干“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可看出作者欢呼的是反帝斗争取得的胜利。由“国家又濒于危亡”可知B项正确。8.(2011·江苏高考)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A.③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C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①错误;由“武汉空战”可知②正确;由“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可知③正确;由“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可知④正确。9.(2010·江苏高考)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解析:选A由“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等信息可知,该战役在中国华北进行,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式,这与百团大战相符合,A项正确;平型关战役不是运动战,B项错误;太原会战结果失败,C项错误;台儿庄战役发生在山东,与“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不符合,D项错误。“课时检测(三)”“课时检测(三)”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8·盐城期中)关于“1840年中英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人历来强调“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了拓展市场,保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而英国人则认为“他们进行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取和保护正当的通商权利而进行的通商战争”。由材料可知()A.对鸦片战争的性质至今没有定论B.不同视角引发不同历史阐释C.历史结论都具有强烈的主观臆断D.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围绕鸦片战争的性质问题,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鸦片战争,会得出不同的历史阐释,故B项正确。2.1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自愿把上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当租界,和英国人签订了开辟上海租界的条约《上海租地章程》。这表明()A.清朝官员卖国求荣B.地方官员妥善处理华洋矛盾C.清政府对洋人分而治之D.清朝官员对国际知识的无知解析:选D卖国求荣是指出卖国家利益谋取个人荣华富贵,材料中的上海道台是出于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而割土地给英国建租界,不属于卖国求荣,故A项错误;上海道台以出卖领土的方式处理华洋矛盾,不是正确妥善的做法,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清政府对洋人分而治之,故C项错误;材料中上海道台用划地给英国的方式防止杂处滋事,反映出其没有认识到这一行为的危害,是对国家主权的破坏,故D项正确。3.下图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单位:英镑)变化示意图。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中国赔款增强英国实力B.通商口岸增多利于中国出口C.割让香港岛便于商品中转D.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解析:选D鸦片战争爆发时,英国已经成为海上霸主、完成工业革命,是“世界工厂”,故A项错误;《南京条约》议定五处为通商口岸,这一阶段并未增加,且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进口,故B项错误;香港岛的确可以便利中转,但不是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增加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1842~1844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英国进出口贸易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共同协商,便利了英国对华出口,故D项正确。4.19世纪后期,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药材、衣服无不课税,而美国出口到中国的药剂、衣服,却享有免税的特权。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A.领事裁判权 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C.开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解析:选D“19世纪后期”中国在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丧失了很多主权和权利,领事裁判权使中国丧失了司法独立,故A项错误;“允许外国在华设厂”体现了西方资本输出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错误;“开放通商口岸”是指被迫开放一些地区让外国倾销商品,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美国通过协定关税的方式对中国贸易进行控制,达到倾销的目的,故D项正确。5.(2018·宿迁质检)下图是清政府各年财政收支盈余图。图中信息最能够反映出()A.清政府的财政赤字逐年上升B.《马关条约》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C.近代前期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晚清政府已逐渐成为洋人的在华工具解析:选B从材料中的图表可知,清政府财政越来越入不敷出,赤字越来越严重,特别是1894年以后,这说明《马关条约》的签订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B项正确。6.《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的1500里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巡逻。”该现象发生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解析:选C根据材料“从上海到重庆……的长江巡逻”,结合所学,《马关条约》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7.《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中写道:“纪念日本战胜清国的一次盛大庆典,由东京平民构成的游行队伍行进在大街小巷。……在上野公园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座与实物相同比例的城门,用来代表朝鲜平壤的玄武门,这个景象象征着日本陆军占领平壤的赫赫战功。”下列关于这场战争的说法错误的是()A.军国主义在日本具有一定的社会土壤B.日本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夺取朝鲜C.战后日本获得在中国开矿设厂的特权D.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这次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8.(2018·南京调研)如图漫画题为《探囊取物》,囊中装着中国各地的矿产资源,英、日、德、意、俄、奥、葡、法等国纷纷伸手探入囊内进行抢夺。该漫画主要反映出列强()A.在华划分势力范围B.加紧对华资本输出C.加强对清政府控制D.在中国抢占租借地解析:选B漫画讽喻西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故B项正确。9.(2018·苏州调研)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解析:选D材料中“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表明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民主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故D项正确。10.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维护主权的意识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解析:选B根据题干可知,英、法、德、意侵略者擅自处死代表中国政府的官员,这是对中国主权的肆意践踏,而清政府只能予以口头抗议,无法做出实质性捍卫主权的行动,这体现了中国当时正一步步彻底沦为半殖民地的处境,B项正确。11.(2018·如皋调研)有学者认为:“八国联军惊醒了中国这头‘沉睡的巨人’……让中国人向世界看齐,不自觉地参与世界近代化进程。”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B.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惊醒中国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C.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开始认识世界D.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造成深重灾难解析:选B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和中国开始认识世界是鸦片战争后,排除A、C两项;根据“让中国人向世界看齐,不自觉地参与世界近代化进程”可以体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故B项正确;D项虽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但不符合题意,排除。12.(2018·启东中学月考)抗战前,中国许多重要的设施、桥梁、道路等处莫名出现了大量日本口服药“仁丹”广告,后来发现该广告主要通过胡子的画法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如左右胡尖上翘表示道路畅通无阻,八字胡左尖下弯表示左道不通,右道通。这表明()A.日本重视商业广告宣传作用B.中国技术落后导致交通不畅C.中国药品市场受到日本冲击D.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解析:选D由材料内容可知,日本的“仁丹”广告并不是为了宣传销售商品,而是为了指示道路通行情况,是为军事侵略服务的,说明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所以D项符合题意。13.(2018·常熟期中)下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第1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eq\x(\a\al(磐石游击队时期:以上总计七名,不知姓名者共二十余名。,东北人民革命军时期:以上总计二十二名,不知姓名者共约百九十余名,共合二百一十二名。,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时期:以上共计二十九名,不知姓名者共约二百五十余名,合共二百八十余名。,第一方面军:有名烈士只有两人,不知姓名者六十余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体现了中国人民为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牺牲②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即已开始③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④折射出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日寇后方抗战的艰苦悲壮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④ D.①④解析:选C①说法错误,因为正面战场是国民党的战场;③错误,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的是淞沪会战。14.史学家刘大年认为中国在反侵略的抗日战争过程中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提出了“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这一著名论断。可作为这一论断的依据有()①进步力量壮大②民族意识增强③国际地位提高④民族独立实现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选A抗日战争时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推动了进步力量壮大,故①正确;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有利于民族意识增强,故②正确;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胜利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故③正确;抗日战争虽然胜利,但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独立没有实现,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15.英国著名的学者拉纳·米特说:“倘若没有中国的勇敢抵抗所构筑的屏障,日本控制全亚洲的野心有可能成真,美英能否取得胜利也将成为未知。”这充分说明中国抗战()A.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B.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C.彻底粉碎了日本称霸世界的迷梦D.促成了中美英结为同盟解析:选A材料中“倘若没有中国的勇敢抵抗所构筑的屏障”表明了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的重大贡献,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分)16.(2017·江苏高考)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英国强占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州湾。在这丑恶的两条道路外,我们能另想出一条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易找到的。——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年)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说明日本和印度所走的是什么道路,指出二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信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等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沦为列强的奴属”等信息回答。第(2)问,本题对中国“道路”问题的探索,体现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符合当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期,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深入探索救国道路指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而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回答时要按照题目要求,写成小论文,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答案:(1)道路日本:积极自救后侵略扩张。印度:不积极自救沦为殖民地。背景:遭受西方列强侵略。(2)略。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eq\a\vs4\al(思维升华——1.太平天国运动的五个特点)(1)兴起于新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制定新方案:《资政新篇》。(3)承担新任务:反封建、反侵略。(4)面临新敌人: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5)属于新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2.全面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1)“倡导社会改革”——太平天国主张土地公有,财产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会陋习。(2)“播下革命种子”——太平天国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广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3)“汉人势力抬头”——清廷依靠汉人曾国藩、李鸿章等平定太平天国,他们都被封为地方总督或巡抚,自此汉人势力上升,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4)“削弱清廷根基”——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大半个中国,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一度动摇清朝的统治。[史论术语——填后背诵]①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政府腐败统治与列强侵华使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②《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③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也显示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eq\a\vs4\al(辛亥革命)eq\a\vs4\al(轻巧识记——辛亥革命)eq\a\vs4\al(易误指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等于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层面。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eq\a\vs4\al(思维升华——民国纪元法)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也就是民国1年。国民党撤退至台湾后,至今仍用民国纪年法。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公式是,用历史事件发生的公元时间减去1911年,所得的差即是民国多少年。[史论术语——填后背诵]①1905年同盟会成立,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以代议政治为特征,以“三权分立”为原则,以资产阶级选举制、议会制、总统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英国领事富里赐在《天京游记》中说:“我不得不承认他是我所认识的最开通的中国人。他极熟悉地理,又略识机器工程,又承认西洋文明之优越。”材料中的“他”最有可能是()A.洪秀全 B.洪仁玕C.曾国藩 D.石达开解析:选B洪仁玕在其《资政新篇》中首倡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等,故选B项。2.(2018·扬州期中)当代著名史学家秦晖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无论作为民变还是作为西化,它都显得十分另类。”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A.仍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B.旨在化解外来的民族危机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是近代文明转型初期的产物解析:选D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既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又是中西文明碰撞的产物,说明该运动与近代中国转型时期的特征相符,故D项正确。3.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解析:选B从题目中理解“首义”就是首创性义举,从武昌起义的影响来看,其首创性义举应该是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吹响了民国诞生的号角,即推翻清王朝统治并于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故答案选B项。4.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解析:选A“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表明该法律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该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响,与材料中的信息“中华民国”不符。5.溥仪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A.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诞生B.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C.反映了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D.意味着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完成解析:选B溥仪皇帝的退位宣告2000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故B项正确;中华民国的诞生是1912年1月1日,溥仪皇帝的退位是1912年2月12日,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没有取得彻底胜利,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封建的任务,故D项错误。eq\a\vs4\al(主题一农民战争的壮丽悲歌——太平天国运动)史料《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①反映了农民千百年以来渴望得到自己一份土地的根本要求,而且以磅礴的气魄,明确的主张规定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空前的第一次。所规定的关于农村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分配法,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平均分配。……②这显然是分田到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③分配方案是错误的,空想的,指的就是它不可能实现,即使短暂的实行了,也会昙花一现,迅即消逝。——郭毅生《〈天朝田亩制度〉的经济背景及其性质》[教你读史]史料分三段呈现了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的三个角度。第一段①处表达了农民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第二段②处表明太平天国固守小农经济;第三段③表明纲领的空想性。[史论形成]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1)革命性:表达了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2)落后性:纲领只能反映农民阶级迫切的现实愿望,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3)空想性: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具有空想性。主题二为民主革命开路,为共和大厦奠基——辛亥革命史料一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①成功地将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民国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教你读史]史料一和史料二应紧扣其出处分析,史料一和史料三还应注意根据省略号分层,分析其影响。史料一①处划线部分表明了辛亥革命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史料二②中“新建厂矿企业”等信息说明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史料三③处划线部分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史论形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1)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2)经济上: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思想上: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促进了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4)社会生活: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史料二②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史料三民国建立后……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③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史料一]建都天京后,太平军上层领导集团拆毁大批民房,修建豪华宫殿;生活奢侈,妻妾成群。太平天国……从天王到普通士兵,等级森严。[史料二]“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袱回家转,依旧做长工。”——均选编自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由此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农民阶级不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民运动没有科学理论指导,没有跳出改朝换代的封建旧模式。这一切都根源于农民阶级的落后性。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史料一]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史料二]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均节选自《临时约法》[探究]史料反映了《临时约法》的哪些内容?其目的何在?[提示]史料一说明《临时约法》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史料二说明大总统权力受到参议院的限制,体现了《临时约法》制定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袁世凯的专制独裁。一、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异同1.共同点:手段都是暴力武装起义,目标都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结果都以失败告终。2.不同点(1)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2)目的:太平天国运动想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新的王朝,没有脱离封建本质,而辛亥革命则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进步意义。(3)结果: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太平天国运动只是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二、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成功”的革命(1)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3)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4)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后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2.“失败”的革命(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而袁世凯是一个军阀,又是帝国主义扶植的新的代理人,为建立专制统治,不惜出卖民族利益。(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题组一太平天国运动1.(2016·江苏高考)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解析:选D本题实际上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思想来源。《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分配土地和实行圣库制度,这些内容受到了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基督教平等思想的影响,排除A、B、C三项。“中体西用”思想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时期,而《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颁布的,故D项符合题意。2.(2015·江苏高考)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解析:选D本题实际上是要求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故D项正确。太平军攻下南京后应全师北上,不给清政府喘息时间,定都天京恰恰给了清政府战略上的缓冲时间,这属于太平天国战略上的失误,但这一失误不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B、C两项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题组二辛亥革命3.(2012·江苏高考)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解析:选D由题干中的命令可以看出南京临时政府想在“称呼”上实现平等,但现实中无论是作为裁判官的政府公务人员还是作为普通公民的被告均沿袭前清称呼,这体现的是封建等级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故答案为D项。4.(2011·江苏高考)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解析:选A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按照西方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分权制衡原则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A项正确;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实行省制,B项错误;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显然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袁世凯曾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没有西方民主观念,D项错误。“课时检测(四)”“课时检测(四)”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政治经济方面的诸多要求。从经济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B.变土地私人所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制C.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异曲同工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解析:选D本题要注意“从经济视角看”“重大价值”等限定词。A、C两项不是经济视角,B项表述错误,均排除;《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农民阶级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故D项正确。2.(2018·启东中学月考)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这段材料反映了()A.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C.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D.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解析:选D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办银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愿望,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是获得土地,故A项错误,D项正确;这一方案只是获得太平天国领袖极少数的赞同,故B项错误;这一方案保护个人私有财产,与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截然相反,故C项错误。3.张德坚《贼情汇纂》记载,东王、北王、翼王上奏请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这一举措()A.违背革命的最初设想 B.吸引地主阶级参加革命C.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D.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解析:选A根据材料“照旧交粮纳税”可知,太平天国改变了产品均分的圣库制度,恢复原来的交粮纳税,故该做法违背了革命的最初设想,A项正确。4.(2018·泰州中学月考)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这样评价的根本原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既没有反对帝国主义也没有反对封建主义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无本质的区别C.当时中国社会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D.“革命”的太平天国运动,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解析:选C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无法担负起建设新国家的重任,是因为太平天国本身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发展停滞,也没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产生,也就不可能有新的社会力量的出现,C项符合题意。5.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认为:“太平天国人物因为他们的战斗意义,非理性的性格,对政府不存信心,原始的共产主义,在某些方面像欧洲宗教改革期间新教之左翼。”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能体现“原始共产主义”的是()A.太平天国女官 B.《天朝田亩制度》C.洪秀全天王玉玺 D.《资政新篇》解析:选B太平天国女官体现出男女平等,不能体现“原始共产主义”,故A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中对产品的绝对平均分配,最能体现“原始共产主义”,故B项正确;洪秀全天王玉玺体现的是封建专制色彩,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故D项错误。6.(2018·扬州调研)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原的地步。”这场运动()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解析:选C据材料分析可知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故C项正确。7.“总的说来,西方希望新中国是正统基督教国,对西方友好。到了十一月,来自英格兰几乎所有重要传教组织的代表联名致函外相,要求英国继续其在中国内战中的绝对中立政策。”这则材料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B.太平天国时期英国始终奉行中立政策C.太平天国要在中国建立正统基督教国D.太平天国运动得到所有教士们的同情解析:选A材料“要求英国继续其在中国内战中的绝对中立政策”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故A项正确。8.(2018·常熟期中)“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解析:选A找到题干的关键词“生死竞争”“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意思是太平天国运动唤醒了有识之士的危机感,出于为清政府的生死存亡考虑,他们开始探寻中国近代化的方向,故A项正确。9.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但是,1907年,部分会员联合会党成立共进会,宣扬反满的民族主义。1910年,部分对孙中山不满的同盟会会员在东京重建光复会。1911年7月,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其宗旨放弃了“平均地权”。20世纪初同盟会的分化()A.迟滞了反清革命的爆发 B.放弃了暴力革命的主张C.导致了革命队伍的瓦解 D.隐藏了革命失败的危机解析:选D反清革命一直在持续进行,故A项错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主张与史实不符,同盟会成员在暴力革命方面主张一致,故B项错误;同盟会的分化没有导致革命队伍瓦解,在革命问题上意见一致,故C项错误;20世纪初同盟会的分化表明内部的分歧和分裂,说明革命隐藏失败的危机,故D项正确。10.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这一记载反映了()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B.武昌起义的爆发C.北伐战争进展迅速 D.南昌起义的成功解析:选B1911年5月,四川发生保路风潮,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鉴于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起义,各省纷纷响应,与材料中“川乱未已,鄂乱又起”相符,故B项正确。11.1911年12月,孙中山说:“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己远不如(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这说明孙中山()A.追求和平建国之路 B.被袁世凯表象迷惑C.革命策略有合理性 D.圆满完成革命任务解析:选C材料意在强调利用袁世凯推翻君主专制统治,是辛亥革命的一部分,并不是追求和平建国,故A项错误;“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表明没有被袁世凯表象迷惑,故B项错误;“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可知孙中山革命策略有其合理性,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D项错误。12.(2018·启东中学月考)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象是()A.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 B.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C.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 D.帝制倾覆与共和政体飘摇解析:选D材料中“都城一洗帝王尊”“本来约法尚临时”表明是辛亥革命之后,而八国联军侵华在辛亥革命之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民当家作主,故B项错误;政府更替频繁反映了表面现象,未涉及本质,故C项错误;材料中“都城一洗帝王尊”表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表明共和政体并不稳定,故D项正确。13.(2018·盐城中学月考)哲学家鲍明钤认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体结构中,如果议会强大有力,内阁将被引向对议会负责的方向,否则就要对总统负责。这主要是因为()A.内阁总理由议会选举的多数党产生B.约法特别规定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C.内阁总理同时要对总统和议会负责D.双重行政体制权力划分含糊不清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为限制袁世凯权力实行责任内阁制,体现了其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因人立法”及由此导致的责任内阁制政体设计下总统、内阁、国会之间分权的混乱,所以容易造成材料所述现象,故本题答案选D项。14.(2018·扬州期中)沈从文在《辛亥革命的一课》中指出:“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材料反映的问题是()A.中国军事制度仅发生一定改变B.中国社会没有出现丝毫的变化C.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D.从专制到民主不可能一蹴而就解析:选D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是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说明专制到民主转变的艰难性,故D项正确。15.(2018·泰州中学月考)黄炎培回忆:“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A.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B.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C.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D.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可得知作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使风俗人心变化,民众体格、品格提高,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分)16.辛亥革命,是一场没有准备好的大变革,但它深深地改变了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材料二革命给了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而走向富强,反而更易混乱。很多人都明白,一个有两千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骤然实行共和,而且学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其实难免消化不良,没法原封不动地移植一个“最好的制度”,因为这样,似乎就等于承认自己种族的劣质。于是,只能把混乱归咎于变革的不彻底,革命不彻底,因此也只好在前进方向上做更激进的动作,革命,再革命,从制度变革走向文化和伦理革命,再则阶级革命,把中国社会翻过来,将传统的结构彻底打碎,建设一个人们谁也难弄明白的新世界。——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1)据材料一,《中华民国国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结合所学知识,这一精神是如何实践的?(6分)(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20世纪初中国民主政治的命运”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字数240字左右。)(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鼓舞文明,世界和平”分析;第二小问,结合辛亥革命及相关的政策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给了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而走向富强,反而更易混乱”可以得出观点:20世纪初,中国民主政治在艰难中前行,从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列举相关的史实论证。答案:(1)精神:向西方学习,追求民主共和,实现民族振兴。实践: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2)①观点:20世纪初,中国民主政治在艰难中前行。②史实:政治上: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强大;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临时约法》及其确立的政体遭到破坏。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主导;民族工业所占比例低。思想上: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或答“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尊孔复古逆流”)。第5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eq\a\vs4\al(轻巧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eq\a\vs4\al(概念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其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eq\a\vs4\al(易误指正——需要澄清的几个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合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国民党一大讨论的是国民党改组问题,国民革命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新三民主义并不等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前者是纲领与目标,后者是方法与手段。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策基础,是国民革命的旗帜,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史论术语——填后背诵]①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此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②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纲,确立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和中心工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③北伐战争提出的鲜明口号就是“打倒列强、除军阀”,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国共两党能够合作,也是由这一共同的要求所决定的,即两党共同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eq\a\vs4\al(“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eq\a\vs4\al(概念阐释——“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又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同时在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和经济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