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列宁主义的形成、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列宁主义的形成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故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将教材的前两目合二为一,将“列宁主义的形成”作为十月革命的背景。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从理想变成了现实,是苏俄(联)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苏俄(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进行政策调整,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斯大林模式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此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它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日后严重阻碍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全面反映了苏俄(联)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影响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依托教材,补充文字材料、图片,利用表格,帮助学生理解十月革命的背景、意义,了解十月革命的过程,落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了解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苏联模式的演进,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和影响,探究认识苏俄(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曲折性和渐进性,落实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材料和图片)十月革命不能认为只是“一国范围内的”革命。它首先是国际性的、世界性的革命,因为它是全世界人类历史中从资本主义旧世界到社会主义新世界的根本转变。-斯大林十月革命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是俄罗斯的,也是世界的。今天我们来共同重温波澜壮阔的十月革命,在时间的隧道里感受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卓越与辉煌。设计意图以斯大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和俄罗斯纪念十月革命为导入材料,从历史到现实,从过去到现在,让学生直观感受十月革命超越时空的巨大影响力。精彩课堂本课内容包括三大部分,课件展示:主题一红旗漫卷:十月革命的胜利主题二艰苦探索: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三以史鉴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反思【调整说明】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教材对此涉及较少,需要补充一些材料加以完善,而列宁主义的形成属于十月革命发生的思想方面的原因,所以将前两个子目的内容合并。以史鉴今,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鉴戒意义,增加了主题三进行讲述。主题-红旗漫卷:十月革命的胜利1.原因(课件展示材料)“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教师材料表明十月革命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十月革命是由哪些“内外矛盾”导致的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从经济、政治、阶级基础、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外部因素等方面分析归纳。①方法交流高中历史有些问题比较复杂,要点多,如果笼统提出,不少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如果化整为零,进一步具体化,更便于学生思考分析。(课件展示材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综合归纳。教师巡视课堂,个别指导,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作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十月革命也离不开革命理论的指导,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就是列宁主义。这样我们就对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有了完整的了解,归纳总结如下。课件展示: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1)经济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2)政治上:各种社会矛盾激化。(3)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革命性强。(4)组织基础:有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5)群众基础:贫困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6)思想基础:列宁主义形成。(7)外部条件:一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易错警示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主要表现为革命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沙皇统治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而不是俄国在前线战事的接连失利,导致革命爆发。教师同学们对布尔什维克党、列宁主义比较陌生,请结合教材第一目的内容,梳理、归纳列宁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学生阅读教材,梳理归纳。列宁主义诞生(1)时间、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偶有所得篚手记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即列宁主义。(2)内容: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②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③“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④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3)意义:①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②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教师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表格,对比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相关内容,分析二者的关系。(课件展示表格)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的国家实现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且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才能成功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教师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二者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是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是前者错了吗?不能这么认为,只能说这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导致,列宁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列宁主义因此被称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易错提示列宁主义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提炼概括如下:①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最高阶段,“革命的前夜”。②对俄国的认识:“最薄弱的一环”。③“一国胜利理论”。④建立政权的方式:暴力。·设计意图历史学科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法指导,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故设计这个小环节。过渡:正如列宁所预想,俄国各种矛盾日益激化所酝酿的强大的革命力量最终冲破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十月革命爆发。下面我们学习十月革命的进程。2.进程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历史纵横”和正文相关部分内容,找出十月革命进程中的三件大事。学生按要求阅读教材,梳理三件大事。【记忆技巧】十月革命大事记:(1)二月革命倒沙皇1917.3(2)《四月提纲》指方向1917.4(3)十月革命现曙光1917.1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本目“历史纵横”的内容,了解二月革命的情况,判定其性质。学生阅读思考,判断性质。学法指导如何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呢?(课件展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即《四月提纲》)(1)革命的任务(2)革命的目标(3)领导力量的阶级属性教师二月革命的任务是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俄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参与了革命的领导,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所以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7年4月,列宁回国,发表《四月提纲》,为迷茫中前行的无产阶级拨开迷雾。(课件展示图文材料)学生阅读材料,认识《四月提纲》对俄国十月革命走向胜利指明了方向。3.意义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学生阅读教材,梳理归纳。(1)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2)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3)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请同学们研读下列材料,分析归纳材料分别反映了十月革命哪一方面的影响。(课件展示材料)材料一:十月革命使经济文化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材料二:十月革命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而且还“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的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从1918-1923年在欧洲一些国家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在东方,促进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918-1923年间,中国、朝鲜、蒙古、越南、印度、印尼、土耳其、伊朗等国都兴起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学生研读材料,自主学习探究,展示学习成果。材料一结束了剥削阶级在俄国的统治,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材料二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材料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史论共识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现代化的发展,但是俄国改革的不彻底使得俄国在一战中难以对抗德国这样的工业化强国。一战最终压垮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二月革命后的临时政府既没有足够的能力也没有足够意愿来解决当时俄国所面临的问题,最终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过渡: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在外敌环伺的严峻局面中,如何捍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摆在了布尔什维克党和苏俄(联)领导人面前。主题二艰苦探索: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内容、特点、评价三方面梳理、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学生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梳理、归纳。教师点拨完善,以表格形式呈现。(课件展示表格)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分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内容①余粮收集制②工业企业国有化③取消自由贸易④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①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②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实行租让制③废除实物分配制,允许自由贸易优先发展重工业,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特点①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②采用军事与行政手段;③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①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②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①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②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评价①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巩固了政权②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①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②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一设计意图设计此表格,一方面便于学生梳理主干知识,形成对苏联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整体认识;另一方面也可通过直观对比,更好理解三个政策的特点。同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又补充了这两项政策的其他内容。学生|阅读教材,梳理概括,对比分析归纳,完成表格。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苏俄(联)经历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三次巨大变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列宁的话中也许可以得到答案。(课件展示材料)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列宁的话意在说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存在现成方法,必须通过具体实践进行探索。下面我们追寻历史的轨道,共同分析苏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首先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课件展示材料)材料一: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材料二: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极其困难,40%的工厂停产,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也面临着断粮的危险。苏维埃政权经受着严峻考验。-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阅读材料,在教师启发下,概括归纳。(1)国内外反动势力要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教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不可能长期推行,一旦失去了“战时”的条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后来的经济、政治危机也证明了这一点。总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的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具有空想性。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课后的“学习拓展”。从材料看,邓小平肯定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相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基于“现实”的“退却”。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归纳新经济政策是在面临何种“现实”情况下推出的。(课件展示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在教师启发下,概括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农民对政府的强烈不满,农业发展急剧衰退,诱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教师总结: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要化解危机,关键要从经济着手,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符合当时苏俄(联)的国情,看似是“退却”,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探索表明经济方面的事主要靠经济手段解决。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是苏俄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转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学思之窗”的材料,结合所学,从国内外环境、所有制、发展经济的手段等方面对比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特点。【教材“学思之窗”释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特点。学生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综合分析归纳。整合、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①适应战时需要,捍卫新政权。②单一的公有制。偶有所得题予记③依靠行政、军事手段发展经济。新经济政策的特点:①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化解危机,巩固新政权。②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③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①易错警示新经济政策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它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苏维埃的领导,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教师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但苏联最终抛弃了新经济政策,形成了斯大林模式。请同学们结合下列材料,分析归纳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课件展示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在教师启发下,概括归纳。(1)面临帝国主义敌视和战争威胁。(2)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3)斯大林的个人因素。(4)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的方向不是社会主义,开始放弃列宁的有益探索。教师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方法”,只有理论,只有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再加上当苏俄(联)时所面临的凶险局面,使得“生存斗争”异常急迫,所以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的实践一直试图在建设社会主义与生存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模式更向“生存”倾斜。因为苏俄刚刚诞生,国内外敌人勾结,要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联成立,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二者采取的政策、手段也具有相似性,实行单一公有制,靠行政手段发展经济,这似乎与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设想是一致的。但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设想是有前提的,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追随理想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回归理想的苏联模式,都因为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产生了不良后果。引申关联无论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还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都是苏俄(联)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作出的选择。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宏观调控的做法,为20世纪30年代饱受经济大危机之苦的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美国乃至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教材“思考点”释疑】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有何历史影响?教师“学习拓展”材料中,毛泽东、邓小平都提到了苏联模式的不足,请同学们结合所学概括归纳。学生分析整合,从正反两方面概括归纳。(1)积极性①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②开创了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为西方国家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