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从人类赖以居住的“家”这一最小建筑单位,讲到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等人类居住的群落。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世界各地的民居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征。在众多民居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了聚落,由于最初的定居生活是农业发展的结果,所以村落是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为人类最初的定居生活提供了比较稳定和安全的环境。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集镇逐渐形成,又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城市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最初的城市具有防御、行政等功能,后来逐步成为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生活和宗教祭祀的中心,且经济和文化功能逐渐增强。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要能熟知世界各地民居的差异是与其独特的地域和民族特性相联系的;了解到中西方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村落、集镇和城市是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时序性,这与人类的社会分工密不可分;同时通过学习体会先民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环境来建筑民居的智慧,并认识到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经济活动对人类居住形式演进的推动作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村落、集镇和城市的概念,重点是准确理解古代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古代村落、集镇与城市的形成条件与影响。难点是要明确古代村落、集镇与城市的联系与区别,在中西方比较中认识其差异及成因。基于学情和本课内容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遗址、遗迹、文物和文字资料等分析古代世界民居与中国民居各自的特征,形成论从史出的史证意识,并能够迁移所学相关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及文化传统因素等知识来解释古代民居的成因;能够通过世界地图迅速勾画出古代村落和城市产生的地域,并迁移所学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知识来分析村落、集镇和城市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文资料,将图文与所学时空、史事相联系,对村落、集镇和城市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并会解释其特征与影响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古代的民居、村落、集镇与城市的形成、特征及影响的学习和探究,初步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人地和谐的生态理念和构建温馨和谐的家居理念。由于这一课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古代史,与现实相距遥远,所以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自主探究、小游戏、小组合作探究、比较法、归纳法、图示法、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辅助学习等),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走进这段历史,方能习得知识,获得能力,涵育素养。如果利用预学案来提前做好预习,会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咱们做一个小游戏,老师这里有五张图片,但都代表一个汉字,我每5秒钟出示一个,看看到第几个你能猜出是什么字(学生猜到为止)。(课件展示图片)教师对上述五个字都是“家”字,分别是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精彩课堂教师这节课主要探究这两方面内容:1、何以为家?也就是古代中外的家居建筑,看看中外的先民建造了怎样的家。2.何处为家?探究先民们可能把家安在哪里。主题一何以为家?教师首先,我们来看古代的民居。中国古代的民居和其他国家、地区的民居是否有一致之处呢?1.我国先民的家-国内民居(课件展示图文材料)图文说史1:我国先民的家是如何出现的?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周易·系辞下》材料二: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墨子·辞过》请大家根据这些图文材料来回答。学生出现:为先民遮风挡雨的家,传说是由圣人教民而作的。过程:经历了穴居(到半穴居)、巢居到地面筑屋定居的过程。教师为什么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呢?学生与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步提高有关。半地穴式建筑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半地穴式建筑出现在半坡遗址。北方地区寒冷干燥,这种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与现在的窑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有一部分深入地下,不仅冬暖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的侵袭。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他们先从地表向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内外抹上草泥,最后架设屋顶。屋内,地面修整的十分平实,中间有一个坑,用来烧煮食物、取暖和照明,睡觉的地方高于地面。干栏式建筑,即干栏巢居,即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考古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什人,干栏式建筑可以防震。中国古代史书中又有干栏、干兰、高栏、阁栏和葛栏等名。此外,般文献上所说的栅居、巢居等,大体所指的也是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适合于雨水多且比较潮湿的地方,主要流行于中国较偏远的地区,包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国家也有干栏式建筑。设计意图(课件展示图文材料)图文说史2:我国古代的民居体现了怎样的特征?为什么?材料:北京四合院的形制是封建社会宗法及伦理道德制约下的民居形式,很多地方反映出深刻的等级规定及尊卑差别,全宅的平面构图是按家长作为全家核心的原则布置的,一切房屋皆簇拥着正房,而且在开间尺寸、高矮、脊饰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摘编自孙大章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五卷如图所示为我国各地有代表性的民居。各小组根据教材第四子目的文字叙述、图片和材料来探讨:我国古代的民居体现了怎样的特征?为什么?(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并选定发言人做好发言准备。根据老师要求,由小组发言人举手回答,其他小组代表给予补充)由图片可以看出,我国各地的民居风格多样:北方蒙古族的蒙古包方便流动,陕北黄土高原的窑洞把房屋建筑于黄土坡上冬暖夏凉,北京的四合院有着对称式、封闭式和等级性特征。南北方不同,湖南湘西的吊脚楼,从图片看是建在水边的,南方傣族地区住干栏式竹楼,徽派建筑是以灰瓦白墙为代表,福建龙岩客家土楼则是圆形的,对外只有一个出口。我国民居存在南北差异、地域差异、民族差异、风格多样等特点。还有其他特点吗?学生从图片也可以明显看出北方民居都建在地面或者土坡上,而南方则都是多层建筑,这可能是因为南方地面比较潮湿,所以盖成高楼,人们居住在远离地面的楼层。教师北方气候干燥,而南方温暖潮湿,所以建筑也具有南北差异,这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有关。哪一组还有补充?学生]各地的民居建筑材料也不一样,比如窑洞就直接利用黄土坡建造,冬暖夏凉;而南方很多地方盛产竹子,直接就地取材,建成竹楼。教师建筑材料存在差异,这也是我国地域差异导致的,自然条件差异影响建筑材料的使用。我国有的地方多山,山上的石头也可以用来建造房屋,再比如土多的地方,则将之加工成砖瓦,由于土质不同,不同地方的砖瓦颜色也存在差异,等等。这都与我国幅员辽阔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关,也体现出先民的生活智慧。另外,我国古代民居最普遍采用的是砖木材料,其结构多是木构抬梁结构。如图所示:(课件展示木构抬梁式房屋示意图)教师]这是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房屋的屋面重量通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有铺作时,通过它传到柱上)。我们可以不必细究其原理,但从样式上看,目前多是公园里的小亭子具有这种特征。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成了现在民居的主流,城乡差距缩小,边远地区的农村这种木构抬梁式结构较常见。明朝时,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大家还可以从上述图文材料中解读出什么内容?学生从文字材料“很多地方反映出深刻的等级规定及尊卑差别”可以得出,讲究礼法,有主有次,居住时等级划分也很明显。比如,四合院北面是正房,家长或者长辈居住在里面,体现威严和对长辈的尊重,东面厢房属于长子一家,皇家讲究太子住在东宫,应该是一个意思。而西面厢房则住其他孩子,南面的房子一般给佣人住,长幼尊卑分得很清楚。教师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我国南北方的民居在建筑和居住中都存在讲究礼法、主次分明、讲究对称、错落有序的特征。教师总结:特点:南北差异、地域差异、民族差异、风格多样;讲究礼法、主次分明、讲究对称、错落有序;多采用砖木材料和木构抬梁结构。原因: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风俗习惯各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过渡:我们了解了中国先民的家,那么,国外的民居和我们国家的有何异同呢?2.国外先民的家-国外民居图文说史3:(课件播放纪录片视频)《从长安到罗马》第11集《社会生活:从家开始》教师同学们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中谈到了古罗马人住宅和长安人的住宅有何异同?(课件展示材料)材料:准营缮令: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棋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近者或有不守敕文,因循制造,自今以后,伏请禁断。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王溥《唐会要·舆服上》学生从视频看,古罗马的住宅注重中庭,中庭很大,大家的活动多在室外,这是中庭更为重要的原因;而长安的民居则特别注重堂屋的作用,房屋往往坐北朝南,东西对称。另外,从材料可以看出,唐朝政府也通过法律或者敕令规定房屋建筑要严格遵循等级限制,不同的等级不可以超过这些限制,这说明中国古代崇尚等级尊卑。两者的相同之处是都体现了各自地区的传统,也兼顾了自然与人的关系。教师]长安和古罗马的住宅分别代表了当时东西方的民居特色,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特征。总结如下:异:罗马的住宅中庭很大,注重室外;长安的住宅注重室内,坐北朝南,注重对称,崇尚礼法。同:都关注与自然的关系,都是传统的延续。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这个视频可以很自然地由对中国民居的介绍过渡到对世界各地民居的学习,突出中西对比,既能从中看到差异,又能寻找到相似之处。过渡:中西方的民居在继承各自独特传统的同时,还在亲近自然、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和利用自然方面多有相似之处,请你结合表格及下列民居图片,谈谈国外民居如何继承传统和顺应自然。图文说史4:如何继承传统?如何顺应自然?(课件展示图片和表格)世界各地代表性民居一览表文明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原因两河流域土坯(黏土、芦苇混合而成)、木材墙壁贴着墙壁;每户结构相同(主室、前庭、前室)少雨、少森林、缺木材古埃及黏土泥(树枝混合麻纤维)、木材、椰子叶庭院、院落周围有柱廊;防晒和保温尼罗河水周期性泛滥,炎热,少雨古代中国木、土、砖南北各地差异明显,尊卑长幼有序,讲究对称。普遍采用木构抬梁,明代砖木结构开始普及地域广阔、王权统治、经济发展、文化习俗古希腊、古罗马木、石、砖、混凝土中庭、陈列室、正屋;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结合;集体住宅复合式公寓出现海洋文明、对外扩张与外来人口增多古印第安野牛皮、木头圆锥形帐篷屋内不分隔间,各家有自己区域刀耕火种、游猎生活学法指导:列表格是历史学习方法之一。首先,通过表格可以简化教材内容,达到纲举目张的目的。列表格起到简化教材、用简明的表格代替冗长的语言的作用。其次,列表格相当于知识整理,将知识化零为整。零散的知识可以通过综合性整理加以系统化,通过图表直观、鲜明地呈现出来。最后,还可以通过表格进行纵横比较,从而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尤其是对不同时期的相似史实利用表格进行归纳,通过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比较,可以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纳入到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之中,从而概括出阶段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和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解释国外民居继承传统和顺应自然的表现,突出论从史出和史由证来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保教育。过渡:我们浏览了古代各地的民居,这就是人类先祖的家,那么这些民居建在了哪里呢?我们进入下一环节。主题二何处为家?(课件展示表格及材料)我来命名从洞穴为家到居于城市,人类的聚居形态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学生快速为四幅图命名,注意命名要求体现人类聚居形态变化,开始抢答。第一幅图是穴居,第二幅图为村落,第三幅图为集镇,第四幅图为城市。根据时间的先后,上述四幅图分别体现了人类聚居形态由穴居到村落,到集镇,再到城市的演变历程。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人类聚居形态及其演变。首先是村落。设计意图用为图片命名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对人类聚居形态及其演变有一个总体印象,并由此承上启下,导入第二个学习内容:村落、集镇和城市。1.村落的产生(课件展示图文材料)教师下面我们找两位同学,一位同学负责说出在哪里画圆圈,另一位同学在上面用圆圈勾画出早期村落的产生地,并据此说明村落形成的必要条件,由此得出村落具有什么特征。学生(根据要求,合作完成说和画的任务并回答)古代村落是人们定居生活的表现,所以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的出现,人类需要定居生活。而村落的出现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在大河沿岸。教师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知识,村落产生的地方恰恰是我们人类文明起源的几个地方,总结如下:村落产生地: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形成的必要条件:村落都在大河流域产生,说明村落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农业出现,人类筑屋定居。特征:依河而居。引申关联村落最早产生的地区与《中外历史纲要》(下)所学人类文明产生的地区是重合的,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明多元性基础上的相似性。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迅速勾画早期村落的产生地并说明村落形成的必要条件,目的是检测课前预习的成果,也是对这一知识点的复习巩固,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两个学科核心素养。过渡:那么,早期的村落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看看中西方的村落代表吧。(课件展示图文材料)*案例探究中西方对比,探究村落的构成与功能。(课件展示图片和表格)请大家根据“华夏第一村”-兴隆洼遗址和伊拉克耶莫遗址相关图片和文字信息,结合课前预习,快速回答村落由哪些要素构成,其功能分别有哪些。学生村落一般应该有住宅、仓廪或者地窖、墓地、制作工具的场所以及大家公共活动的场所。村落应该是多功能的,方便居住、生产生活、繁衍生息以及防卫和进行集体活动等。村落是一个相对集中的农村居民区,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前死后的问题都可以解决,总结如下:基本构成:住宅、仓廪、地窖、墓穴和公共场所。功能:定居、生产生活、繁衍、防卫和集体活动。关联思考定居改变了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有诸多的优点:比较容易供养更大的家庭;生活更加舒适;可以通过交易获得商品;有些人能够获得财富和权力。当然也有缺点:过于拥挤;由于与其他人和牲畜近距离生活,增加了传播疾病的风险;垃圾和污水的处理成为问题。设计意图学生仔细寻找图片、相关文字和表格的有效信息,通过中外对比,得出中外历史上的村落具有共同构成要素,由此推断出村落的功能,对村落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及历史解释能力。过渡:村落的出现是农业发展的产物。那么,集镇是在什么情形下产生的呢?2.集镇的出现(课件展示图文材料)我来设计请你设计一个示意图,展示集镇形成的原因。要求:图示中应该包含集镇形成的如下因素-生产力发展、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交换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需要、交通要道、筑垒设防等。教师原始社会末期,当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出现了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出于交换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需要,人们在一些交通发达、人口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了集镇。(课件展示图片)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能够理解集镇的形成并通过思维加工形成可视化的图示结果,对于学生理解集镇的成因有极大的帮助,这也是锻炼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历史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并培养历史解释素养。影响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以一个集镇为例来分析。过渡;我们从理论上分析了集镇形成的一般原因,那么具体到一个集镇,其成因是怎样案例分析探究汉口镇的兴起原因及影响。(课件展示图文材料)材料一:明朝初年,汉口只是一片与汉阳城紧紧相连的荒滩,人迹罕至。成化年间,汉水改道,这里成为天然的避风良港。各处商民在此建房造屋,商船也来此停泊,市场开始出现。明朝末年,汉口已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汉口镇的兴起使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迅速上升。到了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汉口镇的市场规模更加扩大,商业分工也日趋繁细,形成了白布街、花布街、棉花街、衣服街等各具特色的专业街肆,涌现出叶开秦药店、汪玉霞茶食店、永兴和粮行等风格独特的名店名铺。材料二:(右图)教师大家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口镇的成因及影响。学生汉口镇的成因:由材料中的“成化年间,汉水改道,这里成为天然的避风良港。各处商民在此建房造屋,商船也来此停泊,市场开始出现”可以得出,由于汉水改道,汉口处于交通中心的位置,所以就有了商业发展;再结合筑垒设防,以保护集镇商人和手工业者的财富和人身安全,形成集镇。集镇形成的影响:商业发展到清朝中期已经规模扩大、分工细密,并出现了专业街肆和名店名铺。作为交通和商业中心,再加上汉口在全国的经济地位迅速上升,可以推断出它必然会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并辐射到更广的地区。教师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做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清朝《武昌汉口鸟瞰图》合。总结如下:原因:汉水改道成为交通枢纽,商业发展,筑垒设防。影响:促进当地商业发展,形成专业化分工,经济地位提升,密切城乡交流和南北经济交流。设计意图以教材中的“历史纵横”和图片材料为依托,把汉口镇作为集镇发展的个案,由学生根据提供的图文材料来分析集镇形成的原因和影响,进一步突出课标要求,也在问题设置上给学生以史料实证的意识,做到论从史出。过渡:我们了解了集镇的成因和影响,历史上还有哪些重要的集镇呢?它们都有着怎样的由来呢?下面请大家畅所欲言,分享你所知道的集镇。(课件展示图文材料)你说我听列举你所知道的重要集镇及其由来。过渡:从村落到集镇,人们的聚居形态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当几个大型的集镇不断发展,就有可能以此为中心形成更大的聚居形态-城市,比如,武汉就是由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逐步发展而来的。3.城市的产生我说你画知识迁移:根据地图迅速说出或者画出早期城市产生的地域。(课件展示图片)教师依据图片,分析世界上的城市首先产生于哪里。学生(按要求说和画)世界上的城市首先产生于大河流域,即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这与村落产生的地方是一致的。拓展延伸城市与村落比较有明显的不同。村落居民的生活依赖自然界,通常从事种植、养殖或采伐业;而城市的生活则主要依赖人类的加工和服务,通常从事工商业活动。村落聚居规模较小,并且是内向的;城市则聚居规模相对较大,并且是外向和开放的。村落一般都不经过规划,是自然生长发展的,通常就是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社区;而城市则一般是有规划的,是人为促成其发展的,随着城市的发展,通常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形成若干个基层的社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说和画的过程,进一步明确早期城市产生的地域与早期村落的一致之处,早期城市的产生也与大河文明相关,是时空观念的体现之一。(课件展示材料)材料: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摘编自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过渡:那么,城市有哪些地方体现出进入文明时代呢?下面,我们以两组案例来看看中西方的城市布局和功能有何异同,也随之思考早期城市兴起的条件。(课件展示图文材料)案例探究1:探究古代中西方城市的布局与功能的异同,并思考早期城市兴起的条件。材料:匠人营国(都城),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九辆马车宽度)。左祖(宗庙)右社(社稷,土神、谷神),面朝(群臣朝拜场地)后市(市场),市朝一夫(边长百步的正方形)。-《周礼·考工记》①学法指导《周礼》对城市布局的规定,即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建筑,体现设计者的审美观念和价值体系。都城营建者的建造手法,体现礼制,突出王城、宫城、王权、尊卑。“匠人营国”中蕴含一种明确的周王都城规划思想或制度,规定城市等级分为国(周王都城)、诸侯都城、都(卿大夫封邑)三级,依等级各自有相应规划标准。案例探究2:探究古代中西方城市的布局与功能的异同,并分析城市产生的条件。(课件展示材料)教师我们给大家提供了两个案例对比。请你们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来探究,分组讨论,找出其异同,并据此推断早期城市兴起的条件。学生分组讨论并形成共识,选出小组发言人,说出自己小组的结论,其他小组同学给以补充。教师对各组的答案及时给予评价,并作出如下总结:相同点:都有城墙,有军事防御功能;都是政治中心;都有手工业和商业职能。不同点(案例1):古代中国西周的城市整齐对称,有中轴线,王权政治在城市中居于核心地位,政治功能更突出。古代雅典巧用地形,沿边分布,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工商业和生活的功能更突出。(希腊的城市往往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以城堡、市场和卫城为中心,它们作为城市的管理中心,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地势上也处于城市的高地;另一个是以广场和市场为中心,它位于城市边缘或者处于低地,作为城邦公民集会的场所。城市的最主要活动的中心,城市全部实在的精华,便是卫城。这里我们以雅典卫城为例,它是以广场为中心的模式,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在这些城市中,广场是市民集聚的空间,围绕着广场建设有一系列的公共建筑,成为城市生活的核心,同时,在城市空间组织中,神庙、市政厅、露天剧院和市场是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空间组织的关键性节点)不同点(案例2):古代中国长安城整齐对称,有中轴线,皇权政治在城市中居于核心地位,政治功能更突出。古代罗马没有整体规划,比较随意。工商业和生活、娱乐的功能更突出。(这里给同学们拓展一个小知识,即罗马人在开挖沟渠、铺设下水道网、建造桥梁和公路方面是很出色的。如他们在四通八达的公路上,铺设了用于排水的路牙子和沟槽,引导路面的水流到石头砌成的露天排水沟里,稍微倾斜的路基就能把路面上的水排到沟渠里去;罗马帝国普通居民能够充分使用露天沟渠里流动的饮用水并且利用地下渠道把他们的生活污水带走,做到了城市供水和排污有机联系,高明吗?古罗马人供水和排水的有机结合为城市动态水环境的建立奠定了最早的榜样,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罗马的新兴建筑材料-混凝土、砖和灰泥-使罗马人为大型建筑物如浴室、圆形剧场、运动场和凯旋门等修建宏伟的拱顶结构成为可能)城市兴起的条件:社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得剩余产品成为稳定的物质来源;原始的行政或者国家机构的形成;工商业、军事、祭祀或者宗教活动等方面的专职化的需求。①学法指导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历史学习中的比较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横向比较,通常是指对同一时代不同国家间同类性质的事件、现象或人物进行比较。二是纵向比较,通常是指对同一国家或地区先后出现的同类事件、现象或者人物等的比较。设计意图教师提供两组供探究的材料,学生分组任意选择一个探究内容进行思考讨论,之后进行班内交流。由于选择的主要是图片材料,需要各组学生仔细分析图片中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整理,这一过程其实是对学生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锻炼。对不同探究内容的分析,使得不同小组相互学习,达到更大的课程容量,也能使学生得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结论。过渡:城市的兴起已经使人类文明的特征得以展现,所以恩格斯会有上述论断。那么,城市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请大家思考作答。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城市产生,人口大量聚居在一个地方,从事多种多样的职业。人口、手工业生产、商品交换以及财富的集中,促进工商业发展。古代城市一般都有城墙,增强了安全防御。城市庇护了各种各样的非农业专业人士(包括文化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