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2023届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微限时训练: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5/13/wKhkGWb29-mAPY5sAAG2ZA77WAA187.jpg)
![高中生物:2023届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微限时训练: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5/13/wKhkGWb29-mAPY5sAAG2ZA77WAA1872.jpg)
![高中生物:2023届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微限时训练: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5/13/wKhkGWb29-mAPY5sAAG2ZA77WAA1873.jpg)
![高中生物:2023届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微限时训练: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5/13/wKhkGWb29-mAPY5sAAG2ZA77WAA1874.jpg)
![高中生物:2023届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微限时训练: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5/13/wKhkGWb29-mAPY5sAAG2ZA77WAA18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微专题限时训练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一、选择题
1、枪乌贼的神经元是研究神经兴奋的理想材料。研究表明,当改变神
经元轴突外钠离子浓度的时候,静息电位并不受影响,但动作电位的
幅度会随着钠离子浓度的降低而降低。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静息电位主要与神经元内的钾离子外流相关
B.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钠离子内流减少,导致动作电位值下降
C.若细胞外钾离子浓度突然降低,则会导致静息电位值下降
D.要测定枪乌贼神经元的正常电位,应放在钠离子、钾离子浓度与内
环境相同的环境中进行
2、在小心G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刺激,测得
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动作电位
E
)
Z
碑
筋
।।一
。,2,3h&时间
A.力时的刺激强度过小,无法引起神经纤维上Na+通道打开
B.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测得的静息电位可能位于一65〜-55mV
C.以方3时的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
D.友后,细胞恢复静息状态不需要消耗ATP
3、临床常用的一种局部麻醉药,通过抑制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
传导而发挥镇痛功能。据此判断该麻醉药合理的作用方式是()
A.改变了局部电流的方向
B.改变了动作电位传导的方向
C.抑制神经轴突膜上K+通道,使K+不能外流
D.抑制神经轴突膜上Na+通道,使Na+不能内流
4、如图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丁区是Na+内流所致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可能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可能是从左到右,也可能是从右到左
5、如图所示灵敏电位计的电极均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相应神
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均正常,在a处给予适宜电刺激。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灵敏电位计
al____j--b
A.a处给予适宜电刺激后,灵敏电位计的读数表示动作电位的峰值
B.a处给予适宜电刺激后,灵敏电位计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
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C.若“?”有突触且a是传入神经元,则灵敏电位计的指针一定偏转2
次
D.若灵敏电位计的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则“?”处一定没有突触
6、为了研究河豚毒素对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过程的影响,选用某动
物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
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
实验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
处理
组号元测得动作电位(mV)经元动作电位(mV)
未加河豚
I7575
毒素(对照)
II5min后6565
浸润在河
III10min后5025
豚毒素中
IV15min后40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第I组神经元兴奋产生的动作电位主要由Na+内流引起,且膜外
比膜内电位高75mV
B.实验中刺激突触前神经元0.5ms后才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
原因之一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信号转换需要时间
c.从n、in、iv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可能是作用
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引起
D.由实验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传递起抑制作用,可用于开发麻
醉药、镇痛剂等药物
7、GABA(y—氨基丁酸)作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可引起细胞膜电
位的变化,从而抑制神经元兴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没有离子进出细胞膜
B.GABA的释放与高尔基体有关,不消耗能量
C.突触前膜释放GABA后,经血液循环定向运输至受体细胞
D.GABA作用于受体后,氯离子通道打开,导致氯离子进入神经细胞
内
8、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
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毒品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
兴奋剂,下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外负内正一外正
内负
B.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碍了多巴胺的回收,延长了其对
大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C.吸食可卡因容易上瘾的原因是可卡因不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
触后膜持续兴奋
D.缓解可卡因毒瘾,可考虑使用水解可卡因的酶、多巴胺受体拮抗
剂和激动剂
9、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10、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1一通道开放,
如图为两个神经元之间局部结构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内信息交流的功能
C.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造成K+内流
D.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绝对
值变大
11、人体内的钾离子、钠离子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A.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会影响动作电位的大小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钾离子有关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钠离子大量内流
D.产生动作电位时,钠离子从神经细胞外运入细胞内的过程属主动运
输
12、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M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
录其膜内Na+含量变化如图中曲线I所示、膜电位变化如图中曲线H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时■间(ms)
A.实验过程中培养液M中只有Na+的浓度会发生变化
B.图中a点后,细胞膜内Na+的含量开始高于膜外
C.曲线n的峰值大小与培养液M中Na+的浓度有关
D.图中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13、ACh(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
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
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
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表
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Ch浓度③处感受到信号所用的时④处感受到信号所用的时间
(mmol•L-1)间(ms)(ms)
0.15.005.56
0.25.005.48
0.35.005.31
0.45.005.24
A.图中⑤、⑥与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
影响
14、丫一氨基丁酸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某
种局部麻醉药(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若与辣椒素同时
注射会出现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图1神经突触图2某种局麻药的作用机理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
产生兴奋
B.Y—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1一内流,抑制突触
后膜产生兴奋
C.局麻药和Y—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
性神经递质
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
正电位
15、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神经细胞的结构,可以接受高级中枢传来的
冲动而兴奋,释放激素,下图为通过突触进行信息传递的三个细胞,
甲、乙为神经细胞,均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丙为合成、分泌TRH的
神经内分泌细胞。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刺激部位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内
正外负
B.在c、d处可以测到膜电位的变化,而在a、b处不能测到
C.乙细胞神经递质和丙细胞TRH的释放均为胞吐
D.乙细胞受刺激兴奋时,细胞内K+浓度大于细胞外
16、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突触小泡
A.未受刺激时,图甲中灵敏电位计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神经冲动在图乙中
不能由a—b传递
D.若在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灵敏电位计会发生方向相同的两
次偏转
二、非选择题
17、人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多巴胺使此处的神经
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
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如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
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对毒品或
药物的依赖。
抑制性神经元
(1)神经元释放多巴胺后,多巴胺可与神经元A上的结合,
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⑵在释放多巴胺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
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
巴胺,从而(填“延长”或“缩短”)“愉悦感”的
时间。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
造成毒品依赖。只有长期坚持强制戒毒,使,毒瘾
才能真正戒除。
(3)如图所示,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
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Y—氨基丁酸,Y—氨
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填“外”或“内”)
流,从而使多巴胺的释放量________。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
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
抑制功能减弱,使得,造成药物依赖。
18、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进行
如下图所示的实验。G表示灵敏电位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A、B
分别表示神经纤维膜的外侧与内侧,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
的区域。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G
d.
R||}神经纤维膜
⑴静息状态时的电位,A侧为—,B侧为—(填“正”或"负”)0
这时膜外浓度高于膜内,膜内浓度高于膜外。
⑵图中灵敏电位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
才能测到静息电位?O
⑶如果将a、b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
激(如图所示),灵敏电位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_(填“相同”或
“相反”)的偏转。
(4)如图是神经纤维上某点静息时的电位,在图中画出它受刺激以后
的电位变化。
八膜电位/mV
60
30■
0,刺激
-30、,
-60:-------
0123时间/ms
19、一般来说,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
下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据图分析,细胞X兴奋部位的膜内为(填“正”或“负”)电
位,当神经冲动沿着轴突传导至轴突末梢时,轴突末梢对钙离子的通
透性增大,(填结构)向结构①靠近,并由①处释放神经递质。
大多数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但以胞吐作用释放到[②]中,该
种方式可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神经递质,有利于。
⑵若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形成递质-受体
复合物,改变了突触后膜对氯离子等阴离子的通透性,则会使突触后
膜(填“兴奋”或“抑制”)。
20、离子的跨膜运输是神经兴奋传导与传递的基础。兴奋在突触处传
递的过程中,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内外离子的移动如图所示。请回答
下列问题:
⑴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引起突触前膜对Na+通透性的变化趋
势为0在此过程中Na+的跨膜运输方式是o
⑵图中①至④表示兴奋引发的突触传递过程。图中过程②表示
(3)为研究细胞外Na+浓度对膜电位变化的影响,适度增大细胞外液
中Na+浓度,当神经冲动再次传来时,膜电位变化幅度增大,原因是
(4)在突触部位细胞内的Ca?+主要来自细胞外。某实验小组为证明细
胞内Ca?+浓度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量,提出可供实验的两套备选方
案。
方案一:施加Ca2+通道阻断剂,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检测神
经递质的释放量。再在该实验体系中适度增大细胞外液中的Ca?+浓
度,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方案二:适度增大细胞外液中的Ca?+浓度,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
元,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另取一组实验材料施加Ca2+通道阻断剂,
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比较上述两个方案的优劣,并陈述理由
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静息状态时,由于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
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A项正确;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与神经细胞
外钠离子内流有关(方式是易化扩散,动力是膜内外钠离子的浓度差),
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降低,钠离子内流减少,
导致动作电位值下降,B项正确;静息电位主要是由神经细胞内钾离子
外流造成的(方式是易化扩散,动力是膜内外钾离子的浓度差),若细
胞外钾离子浓度突然降低,膜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增大,外流的钾离子
增加,会导致静息电位值增大,C项错误;要测定枪乌贼神经元的正常
电位,应放在钠离子、钾离子浓度与内环境相同的环境中进行,以维持
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D项正确。
2、C
解析:右时刻的刺激可以引起Na+通道打开,但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其属于一种阈下的低强度刺激,A错误;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对K+
通透性较大,K+外流产生静息电位,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会增加K
+外流,使测得的静息电位数值变小,绝对值变大,即绝对值可能会
大于65mV,B错误;乙〜15时间段,细胞K+通道打开,C运出细胞
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ATP,但备后钠钾泵吸钾排钠,该过程需要消
耗ATP,D错误。
3、D
解析:由题意可知,局部麻醉药通过抑制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
导而发挥镇痛功能,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内流有关,故可推测该麻
醉药的作用方式是抑制Na+内流,即抑制神经轴突膜上的Na+通道。
4、A
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
负。图示中乙区电位为内正外负.则乙区为兴奋部位,甲区、丙区和
丁区都有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因此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可能是从
左到右,也可能是从右到左,B、D正确;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
流的方向可能是从乙到丁,也可能是从丁到乙,C正确;丁区膜电位
表现为内负外正,是K+外流所致,A错误。
5、B
解析:测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时,灵敏电位计的两个指针应分别放在
膜外和膜内,A项错误;a处给予适宜电刺激后,灵敏电位计指针偏转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B项正确;若“?”有突触
且a是传入神经元,当a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灵敏电位计的指
针偏转1次,C项错误;若灵敏电位计的指针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则
“?”处也可能有突触,D项错误。
6、A
解析:第I组神经元兴奋产生的动作电位主要由Na+内流引起,兴奋
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膜外比膜内电位低75mV,A错误;兴
奋在神经元之间靠神经递质传递,会发生电信号变成化学信号,再变
成电信号的转换,其信号转换需要时间,因此实验中刺激突触前神经
元0.5ms后才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B正确;由于河豚毒素
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H、III、IV组推断,
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可能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
量减少引起,C正确;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可用
于开发麻醉药、镇痛剂等药物,D正确。
7、D
解析: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钾离子外流;GABA的释放与高尔基
体有关,同时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突触前膜释放GABA后,会经过
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扩散到突触后膜,不需要血液运输。
8、B
解析:多巴胺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可引发突触后膜的兴奋,故与受
体结合可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外正内负一外负
内正,A错误;从图中看出多巴胺发挥作用后,通过突触前膜的多巴
胺转运体重新回到突触前神经元,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其与多巴胺转
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
增多,从而延长了其对大脑的刺激,产生快感,B正确;吸毒者的突
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多巴胺分子中,使突触
后神经元对多巴胺的敏感度降低,吸毒者只有通过不断加大可卡因的
摄入量,才能维持正常的神经兴奋性,即吸毒成瘾;作用于突触后膜
的是多巴胺不是可卡因,C错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能使多巴胺受体
的活性减弱,进而导致毒瘾更大,不能缓解毒瘾,D错误。
9、C
解析: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项错误;
牵拉骨骼肌时,反射弧上有兴奋的传递,则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D项正确。
10、D
解析: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的Cl一通道开放,使C1一内
流,不能使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错误;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进
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主要对
K+具有通透性,造成C外流,C错误;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
结合导致C广通道的开放,C「内流,使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绝对值
变大,D正确。
11、D
解析: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因此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会影响
动作电位的形成,A项正确;神经元细胞膜内钾离子的外流是产生和维
持静息电位的基础,B项正确;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
钠离子大量内流,钠离子从神经细胞外运入细胞内的过程属易化扩
散,C项正确,D项错误。
12、C
解析:实验过程中培养液吊中除了Na+的浓度会发生变化,K+的浓度
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图中a点后,Na+开始内流,而不是细胞膜
内Na+的含量开始高于膜外,B错误;曲线H的峰值形成的原因是Na
+内流,其大小与培养液M中Na+的浓度有关,C正确;图中c点时,
动作电位到达峰值,此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D错误。
13、B
解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而⑤
是线粒体,A项错误;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对兴奋在神经纤维
上的传导无明显影响,但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促进作用,C、
D项错误。
14、C
解析:据图2分析,局麻药进入细胞内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
使Na+通道关闭,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正确。
据图1分析,Y—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内流,
巩固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
奋,B正确。局麻药和Y—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样,都是抑制兴奋
的产生,但作用机理不一样,C错误。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对Na+通
透性增加,膜外Na+内流,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
变为正电位,D正确。
15、B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
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故b处可以测到膜电位变化,a处不能检测到电
位变化,B错误;由于钠钾泵的作用,细胞内的K+浓度是始终高于细
胞外的,D正确。
16、C
解析:未受刺激时,膜外都是正电位,灵敏电位计测得的两点膜外的电
位差为0,若测静息电位,需将灵敏电位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放到膜内外
两侧,A项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B项错误;
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b
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a,所以神经冲动不能由a-b传递,C项正确;若
在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灵敏电位计会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
是先向左偏转,后向右偏转,D项错误。
17、解析:(1)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多巴胺
释放后,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元A)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2)释放多巴胺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
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胺(冰毒)结合,阻碍多巴胺
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加,从而延长“愉悦感”的时间。
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造成毒
品依赖。只有长期坚持强制戒毒,使神经递质受体数量恢复到正常水
平,毒瘾才能真正戒除。(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
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Y—氨基
丁酸,Y—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内流,从而使
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受到抑制,多巴胺的释放量减少。抑制性神经元
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
的兴奋性减弱,抑制功能减弱,使得多巴胺释放增加,“奖赏”效应
增强。
答案:(1)(特异性)受体
(2)增加延长减弱神经递质受体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3)内减少多巴胺释放量增加,“奖赏”效应增强
18、答案:(1)正负钠离子钾离子
(2)把灵敏电位计的一个电极插入膜内
(3)相反
(4)如下图
解析:(1)静息状态时,电位是“外正内负”,神经细胞膜内钾离子浓
度高于膜外,而膜内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2)若要测静息电位,两电
极应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学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角色
- 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研究
- 电务段触电伤害应急预案
- 校园欺凌现象与法律应对措施
- DB3715T 72-2025杨柳飞絮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 中外工程技术许可合同范例
- OEM技术合作合同(微机领域)
- 个人临时借款合同范本
- 中外合资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合同
- 临海市农产品供需双方种植收购合同
- 2024年05月浙江金华成泰农商银行员工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带看协议书范本(2篇)
- 股权投资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北京广播电视台招聘(14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复工复产安全培训
- 中学生宿舍日常与管理
- 【历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社区中心及卫生院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分析报告模板
-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2022知识培训
- 第02讲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教师版)-2025版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考点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