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的品质”,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
号"遇难记》《黄继光》四篇课文,文章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古诗三
首》中的诗,或表现诗人高洁的品质,或歌颂将士的奋勇精神。《文言文二则》中的故事,体现了人物
勤奋、有毅力的品质。《“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后,哈尔威船长沉着冷
静地指挥船员开展救援工作,最终自己命丧大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黄继光》主要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
了敌人的枪口,最终英勇献身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黄继光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仁/“孚曷庇口”漂雁、>从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
从人物的语言、动广佑工底节遇隹记》受哈尔威船长的高尚品质。
作等描写中感受人1...........................................................
物的品质《黄继光》"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感悟黄继光的英雄气概
内容课时教学目标
古诗三首31.认识2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正确读写10个词
文言文二则2语。
“诺曼底号”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
2
遇难记送辛渐》。
3.借助注释,抓关键词语,理解《文言文二则》中每句话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黄继光1
5.感受船长哈尔威、黄继光在危急关头,从容面对死亡、舍己为人的崇
高精神与英雄形象。
口语交际11.选择或创设一个情境,分小组讨论“面对不同的情况,如何介绍自
己”,明确介绍的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习作2
2.学习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1.回顾本单元课文,与同学交流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语文园地2
2.在7个描写人物的词语中,认识9个生字。
3.了解6个跟古人读书有关的成语,知道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4.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5.积累名言。
21古诗三首
院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读懂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A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2.积累古诗。
A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6个生字,重点指导多音字“单”的读音,注意不要读错“芙”的声调,指
导“雁、壶”的书写,如“壶”字不要多笔少画。
2.阅读理解
以读促悟,悟中想象,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品自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阅读、合理想象、补
白情境、充分朗读等方式,感悟诗人表达的意境,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深意及诗人高尚纯洁的精神品格。
3.表达运用
学习作者借物抒怀、借景抒情的方法。
A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A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芙蓉楼送辛渐》
A课时目标
1.认识“芙、蓉、洛”3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芙蓉楼送辛渐》,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体会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感受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
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的决心。
A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导入,渐入诗境
1.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古诗三首》。
(2)师引导:我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记得最熟的是哪首古诗?可以背诵给大家听听吗?
(3)生交流,师适时点评。
(4)师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是唐诗,是古典文学中的璀璨明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这些诗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情怀,带给了我们
怎样的感受。
2.生自由朗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标注自己的疑问。
【设计意图】新课标将兴趣的培养贯穿始终,古诗的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视。因此,教学
时,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让学生不畏惧,乐纳新。同时,通过老师的简要点评,向学生传达古诗句
之所以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因为其中有情有理、有韵有味的理念,同时也紧扣本课教学重难点“体会诗
意,领会诗情”。这些都在“润物细无声”中流淌。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芙蓉楼送辛渐》。
(2)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难读的诗句多读几
遍。
(3)师指名开火车读诗句,相机纠正字音;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边读边
互相指正;师指三名生读,引导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师指名读带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
(3)师指名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
(4)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5)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这四个字要记住,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6)师指名交流,相机讲解。
①讲解示例:“壶”,上下结构,由“士、一、业”组成。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十”或
“土”。
②播放“壶”字的演变视频。
③看完视频后,师引导:“壶”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提示:上面的“士”要写正确)
④师指导书写“壶”,引导学生观察“壶”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设计意图】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视频演示“壶”字的演变,生动直观地让学
生记住“壶”上面是土字头,从而做到正确识记、正确书写。
板块三品读诗文,入情入境
1.诗题入手,了解背景。
(1)课件出示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2)关注诗题中的事件一一“送"。
①师引导: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的“送”字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还有哪些疑问呢?在提出疑
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
②生交流。
③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
《送友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④师引导:读了这些诗题,你发现了什么?
⑤生自由读诗题。
⑥示例:这些诗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写的是朋友将要远行,诗人在为朋友送行。
⑦师引导: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吗?(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别董大》《赠汪伦》《山中送别》
(3)引导关注诗题中的人物、地点一一辛渐、芙蓉楼。
①师引导生再读诗题,尝试用完整的句子说说诗题的意思。
②示例:作者是在芙蓉楼这个地方送别友人辛渐的。
③简介芙蓉楼、辛渐及写作背景。
(4)关注诗人王昌龄。
①师引导:这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诗人王昌龄为什么会写出这么伟大的传世之作呢?
②课件出示王昌龄资料。
③生默看课件出示资料,快速地从中提取主要信息。
2.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课件出示古诗,生自由朗读。
(2)师引导:王昌龄的这首送别诗表达出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与依依不舍之情吗?它与其他送别诗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体会情感。
①师引导:静下心来看看注释,仔细读读,我们可以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②生交流。
示例1:我从第1、2句诗中体会到诗人凄凉、伤感、孤独的心情。
示例2:我从第3、4句诗中体会到作者高尚、坚定的品格。
(4)学习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
①生自由朗读这句诗,师引导:对于这句诗,你读出了怎样的感觉?诗中哪个词向你传达出这种情
感?(相机出示课件)
②师:什么样的雨能称为“寒雨”呢?诗人为什么要提到“夜”?
示例: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尤其是在下雨的夜晚,渲染了作者与友人惜别的黯淡气氛。
③(课件出示图片)师引导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秋雨蒙蒙,绵绵不绝,夜色渐浓。王昌龄和辛渐来到江边,抬眼望去,江面雨雾弥漫,凄清
静谧。
④师小结: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
头。
⑤师指名朗读诗句,引导读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诗句“平明送客楚山孤”。
①师指名读诗句,引导:你又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
示例:从“平明”,即天刚刚亮,可以看出诗人和朋友很早就出门了,也许他们彻夜未眠。“孤”
字直接写出了作者的心情。(板书:楚山孤)
②师指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
③师引导生继续看图: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示例:诗人和朋友来到江边,依依惜别。远处的山,好像也见证着这惜别的情景。
④师相机引导:在作者的眼里,孤独的不仅仅是楚山,孤独的还有诗人的内心。(板书:孤独)
⑤师指导: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6)学习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
①师引导:王昌龄会和朋友说些什么呢?
②师指名读第3、4句诗。
③师引导朗读:诗人特意从江宁送朋友到吴地润州,然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诗人站在江
边,只觉一夜秋雨,寒意连连,江中远山,孤傲耸峙,离愁别绪,溢满心头。诗人想到朋友马上就会到
洛阳,会见到自己洛阳的亲友,诗人就想让朋友告诉亲友……
④生齐读第3、4句诗。
⑤师引导想象:好友辛渐就要回去,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
亲友?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
⑥生交流。
⑦师引导朗读:王昌龄想让友人告诉亲友什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
句嘱托的话一一
⑧生齐读:“一片冰心在玉壶”。(课件出示:一片冰心在玉壶)
⑨师生合作朗读。
(师)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一一(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当结发的妻子问起时,王昌龄还会深情地说一一(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当年迈的双亲问起时,王昌龄依旧坚定地说一一(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引导理解:冰、玉有什么特点?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呐喊,是想表明什么?
示例:尽管两次被贬,可诗人仍然坚定自己的信念,仍然不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品质。
(板书:顽强纯洁清廉正直)
3.总结全诗,领悟写法。
(1)(课件出示全诗)师引导: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走进王昌龄,齐读整首诗。
(2)有感情地朗读。送别诗,送别的是朋友,表达的是真情,表白的是自己,这也是送别诗的魅
力。越读越能看出诗中的别样的意境,越读越能感受到诗人的情谊深远。(生再自由读)
(3)生自由读后师指名读。
(4)师小结:秋雨绵绵,江水悠悠,寒意阵阵,两个夜行的人,他们是即将分别的朋友。天还未
明,早起的两人依依惜别,远处的楚山见证着一切。这寒雨,这孤山,是分别的离愁,更是诗人的心声
呀一一无论多少凄风冷雨,诗人内心都坚如磐石,纵然孤身一人,也冰清玉洁。果真是寓情于景,情景
交融,别具匠心啊。
4.默写古诗。
5.拓展练习。收集送别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栗始终做到:诵读
是原则,理解是基础,感悟是目标。从读诗题知作者到读诗句知诗意,再到读诗境知诗情,从整体感
知,创设情境,体会诗意,渲染意境,从而体会诗情画意,感受古诗魅力。
A板书设计
/寒雨山孤一►孤寂、..
\夫容楼送羊渐।士一、工)表明nn心志
、——\冰心玉壶——►商洁7
第2课时
《塞下曲》
院课时目标
1.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
3.读懂《塞下曲》,读出画面,读懂诗意。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景,感受诗人对将
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
A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复习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谁来背一背?(师指名背诵)
(2)你觉得这首送别诗与你熟悉的其他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生交流)
(3)师引导: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时,我们了解到王昌龄是边塞诗人。其实,唐诗按照内容进
行分类,有:送别诗、田园诗、思乡诗、边塞诗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边塞诗。(板书:边塞诗)
(4)初步了解边塞诗。
①课件出示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交流)
2.板题读题。
(1)课件出示诗题。
(2)师指名读诗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由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潜移默化中
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牵引联想。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古诗,读的时候注意字的读音,反复多读几遍,读正确,读熟。
(3)师检查生读书情况,适时引导读;小组竞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互相指正;师指
名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字。
①师指名读词语,强调:“单”是多音字,单于的“单”读“chdn”。
②师指名读文中“单于”的注释,全班齐读词语。
(2)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雁”字的书写。
①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要记住这个字,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②生交流。
课件出示:
国,雁,一种候鸟。区下(“人”字形)+R(鸟),表示以“人”字队形飞行的鸟群。
造字本义:名词,一种习惯以“人”字形迁徙的大型候鸟。
③师:关于“雁”字的资料,对你识记这个字有什么帮助?
④示例:我记住了大雁是以“人”字形队伍飞行的鸟群,所以写的时候记住有两个“单人旁”。
⑤区分“雁”和“燕”。师引导:怎样区分“雁”和“燕”。
⑥课件出示“燕”字的演变过程。
课件出示:
甲骨文篆文隶书楷书
小夏嘉燕
燕,甲骨文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的候鸟。造字本义: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的候鸟。
⑦师引导:对照“燕”字和“雁”字的资料,想想怎样区分这两个字。
⑧师指导书写“雁”:观察“雁”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描红、书写。
【设计意图】初读诗文,引导学生自己读、听同学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避免了初读只停留在
形式的弊端。教学要求会认、会写字时,将学生特别容易写错的同音字引入,用课件资料呈现,让学生
知道写字要结合字的起源和意思。
板块三品读诗文,入情入境
1.初读了解大意、了解作者。
(1)课件出示诗题:《塞下曲》。
(2)师指名读诗题,适时引导:你从诗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疑问呢?在提出自己的疑
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你还有其他疑问吗?
(3)师适时讲解:“塞”是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
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4)课件出示资料,了解作者。
①师引导:了解作者,对我们学习古诗、读懂古诗也有很大的帮助。
②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有关军队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
③师指名读,思考:这则资料中哪个信息给你印象最深?
④生自由交流。
⑤师简介: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有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2.品读,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
(3)理解诗意。
①师引导:静下心来看看课文注释,仔细读读,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②示例: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宿雁惊飞。将军发现单于潜逃,要率领轻骑去追
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飘然而至,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③师引导: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这首诗?
④示例: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
⑤师引导:谁能用两个字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可以借用诗句中的重点字。
⑥示例:前两句写单于要逃跑,我借用诗中的“逃”,后两句写将军要去追逐单于,我就借用诗句
中的“逐”。(相机板书:逃、逐)
3.细读诗句,体会诗情。
(1)解读“逃”。
①课件出示第1、2句诗。
②师指名回答:单于是在什么时候逃跑的?(预设:夜晚)(板书:夜)
③师顺势引导: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预设:夜黑风高,夜深人静)
④师:你能想象单于逃跑时的情景吗?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逃跑时的单于吗?
⑤示例:狼狈不堪、惊恐万状。(相机板书:狼狈不堪、惊恐万状)
⑥师指名读,读出单于的惊恐、狼狈。
⑦生齐读。
(2)解读“逐”。
①课件出示第3、4句诗。
②师指名读,引导:将军是如何追捕单于的?(预设:率领轻骑追赶)
③师引导:这一句没有直接写将军是怎样追赶的,具体写了什么呢?
④示例:写了将军正要去追赶时,一场雪飘然而至。
⑤师指名再读,相机引导:你最关注诗中的哪个字?(相机板书:满)
⑥示例:“满”字,“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突如其来的大雪,天气严寒。
⑦师小结:“满”字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塞外环境恶劣,正是这个“满”字,突显了将士们不畏严
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相机板书:环境恶劣、英勇无畏)
⑧师指名读,指导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
4.课堂总结。
(1)朗读全诗。
(2)师总结:本诗情景交融,单于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
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有力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
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
5.拓展延伸。
(1)师引导续写古诗:诗读到这里事情却还没有讲完,作者跟我们卖了个关子:将士们最后究竟追
到了单于没有?发挥你的想象来写一写。
(2)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五首《塞
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请同学们自己找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塞下曲》这首诗情景交融。教学时从景入手,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品读“逃”,
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想象他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逐”入手,感受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
气概。最后发挥想象续写追敌场面,既弥补了内容的不足,也加深了对诗情的理解。
A板书设计
敌人潜逃一►环境恶劣\
)报效祖国的理想抱负
率军追击一►英勇无畏Z
第3课时
《墨梅》
A课时目标
1.认识“砚、乾、坤”3个生字,会写“砚、乾、坤”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背诵古诗。
3.读懂《墨梅》的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A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知诗美
1.激趣导课,认识梅花。
(1)欣赏梅花图片。师:这些梅花给你怎样的感受?(课件出示各种梅花图案)
(2)示例:梅园中的各色梅花,或红艳似火,或粉红似霞,或洁白似雪。
(3)师引导回忆赞美梅花的诗句。(相机出示课件)
2.解读《墨梅》,初探特点。
(1)(课件出示墨梅图)师引导:这幅图中的梅花,与我们刚才看的图片有什么不一样?
(2)(生交流)师小结:是的,相传古人因看到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就想到了用浓浓淡淡的水墨
来回梅花。这就是---墨梅。
(3)师引导:看了墨梅图,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
3.关注诗人,知其品性。
(1)认识诗人。
①课件出示王冕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交流)
(2)导入诗文。
①师引入:王冕爱梅,这一天他家洗砚池边的梅树开花了,那淡雅的色彩、宜人的清香让王冕沉醉
了,于是他挥墨画下了这么一幅墨梅图。为了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他还在画上题了一首诗。
②课件出示图文。
(3)课件出示诗文,生自由读一读。
4.初读《墨梅》,读出节奏。
(1)生自由朗读,注意多读几遍,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师检查朗读:指名读,相机正音:砚、乾、坤。
(3)师:诗的第一句里还有一个生字。\[板书:砚(yGn)\]我们知道文房四宝指的是一一笔、
墨、纸、砚。
(4)师指名读诗中“洗砚池”的注释,引导:你读出了王冕怎样的品质?(预设:勤奋、自励)
(5)师:诗的第4句有一个词一一乾坤。(板书:乾坤)(师指名读,引导读)看注释,“乾坤”
是什么意思?
(6)师指名读:请一位同学来准确、流利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7)师小结:这位同学读得字正腔圆。老师听出你在“我家”后面停顿了,在“洗砚”后面停顿
了,你读出了古诗的节奏。通常七言诗都是按照这样“二二三”的方式停顿的,这样就能把古诗的节奏
读出来了。
(8)师:看老师的手势,一起来把这首诗有节奏地读一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从图片入手,让学生有了兴趣;走进作者,了解作者
生平,让学生知道理解古诗时要关注作者。初读古诗,教学生按照节奏读,引导学生明白文体特点。同
时,在初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借助文中注释,能更快地理解诗句。
板块二品读,知诗意
1.自读,了解基本意思。
(1)师指导:你能理解哪些字句的意思?哪些地方你还读不懂?做上记号。(生自由朗读)
(2)师引导交流。
2.引导质疑。
(1)师引导:你觉得自己读懂了这首诗吗?
(2)生质疑。
【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的课堂理念。这样做,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自学、合作交流中
理解诗的大意,同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从而理解诗的内涵。
板块三再读,知诗味
1.知淡味。
(1)(课件出示墨梅图)师引导:王冕笔下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师引导用诗中的词语概括:如果用诗中的词语概括,那就是一一淡墨痕。
(3)师指导朗读:画纸上若有若无的淡淡的墨的痕迹,这就是诗中所云的“朵朵花开淡墨痕”。
(4)师指名读,读出淡雅的味道来。(生齐读)
(5)师引导:树上的梅花怒放枝头,可王冕笔下的梅花与众不同。它没有水仙的灵气,没有玫瑰的
艳丽,没有牡丹的华贵,只有独属于自己的孤傲、冷清。王冕为何会对淡雅的梅花如此钟爱呢?大家还
记得刚才对王冕的介绍吗?他是个怎样的人?
(6)示例: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他的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
(7)(课件出示资料,生默读)师引导:读了资料,你觉得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课件出示:
•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拒绝了。
・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他,王冕选择了退隐山林。
(8)师指名交流。(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淡泊名利
(9)师小结:王冕的淡泊名利,多像他笔下那淡淡墨痕的朵朵梅花啊!
(10)生齐读:朵朵花开淡墨痕。
2.知清味。
(1)师引导:王冕为什么会把名利看得那么淡呢?或者说王冕看重的又是什么呢?用诗句回答。
(2)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课件出示诗句。
(4)师引导:自由读这两句诗,静静地想一想,并结合王冕的品性,说说你对这两句诗中的哪些词
语又有了新的认识。
(5)生交流。
示例1:“好颜色”不仅指墨梅的素雅清丽,也指作者的淡泊清明。
示例2:“清气”不仅指梅花的淡淡幽香,也指作者的清白正气。
(6)师小结:恬淡开着的梅花,那是王冕自己心声的写照呀!
3.知诗味。
(1)课件出示墨梅图和诗。
(2)引读第1、2句诗。
①师引读:洗砚池头,梅花绽放;画纸之上,淡墨铺陈。(生齐读: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
墨痕)
②师引导:这是王冕心中透着淡淡墨香的孤傲的梅花呀!(生再读: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
墨痕)
(3)合作朗读第3、4句诗。
①师引导:王冕呀,你拒绝了达官贵人,拒绝了朋友,甚至拒绝了赏识你的皇帝,这样便再没有人
欣赏你的才华了,你害怕吗?
②师指名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师引导:是的,做自己最重要,做清白正气的自己最重要!
(4)配乐诵读。
①师引导:如今,六百多年过去了,朗朗乾坤留下了王冕的一身正气!
②播放音乐:《梅花三弄》古琴曲。师范读,指名读。
(5)师引导背诵诗句。
4.知手法。
(1)师引导:王冕借梅花的淡雅清香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抒发自己的情怀,这种手法叫什么?(板
书:托物言志)
(2)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3)生齐读。
(4)拓展延伸。
①师引导: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和王冕一样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②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杳来。——王安石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杳浮动月黄昏。——林逋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
・不要人夺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
③拓展延伸。师要求生课后收集并背诵赞美梅花的古诗词。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对于中段古诗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
会情感。”可见诵读是古诗学习的重要任务。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出节奏;品读,读出诗意,悟
出诗情。识字、解意、悟情都在诵读中进行,在诵读中巩固,在诵读中体会。
A板书设计
淡淡墨梅苦练书画\
借花喻人表达情操
清香宜人尚-尚,2情操)J
A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A教学反思
古诗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古诗,老师要指导学生走进古诗,体会
诗中蕴含的情感、意蕴。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讲解背景,补充资料,再现意境,补白续写,激情引
读,反复诵读这些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
创造力,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都有促进作用。当然,古诗,因其语言凝练、语
音动听、内涵丰富、意蕴悠远等特点,类文链接也使它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人要表达的情怀
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只有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其中,才能使诗情画意
尽在学生脑海中,才会让古诗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形象之美流淌在学生心里。
22文言文二则
A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后注释读懂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和己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领悟
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A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A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后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会写的9个字。强调“勤、卒”的读音,指导“囊、
恭、勤、焉、卒”的字形。其中“囊”字的笔画数较多,要智慧识记;“恭、勤”注意不要多笔少画;
“焉、卒”书写时要规范、美观,注意间架结构。
2.阅读理解
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品读感悟,合作探究,
反复朗读,共同学习等策略。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引导学生读通文言文,在读中领悟道理。
A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A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囊萤夜读》
A课时目标
1.认识“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A教学过程
板块一整体把握知内容
1.引入课题。
(1)出示课题:《文言文二则》。
(2)师引导:文言文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有着浩
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大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传承民族文化的瑰宝,就要学
好文言文。
2.熟读故事题目。
(1)出示两则文言故事的题目《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
(2)师指名读题目,相机正音;生齐读故事题目。
3.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课件出示现代文小故事。
(2)感知题目意思。
①师引导:这两个故事的题目也是两个成语,请快速浏览课件出示的小故事,“囊萤夜读”和“铁
杵磨针”分别对应哪个故事?说说你判断的依据。
②生交流。
(3)学写“萤”字。
①课件出示“萤”字。
②观察字形:草丛中的小虫子。
③观察结构:上中下结构。
④观察写法:观察“萤”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看书写示范,书空练习。
⑤独立书写:练习书写两个“萤”字,看看哪一个写得更美观,取长补短,再书写两个巩固。
(4)师引导:读题目,对照意思,想想两个故事有没有共同点。
(5)师引导: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谁?(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车胤李白
(6)师指导读“胤”,注意读“in”,不能读成“ing”。(师指名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文言文还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众”内容,尽管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接触到了文言小
短文,但还是有必要在课前强调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其次,整体了解课文,也有利于学生对整篇课文
有清晰的认识。把文言文与成语相融合,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板块二步步推进知文美
1.从题目入手了解意思。
(1)(课件出示题目)师指名读题目《囊萤夜读》。
(2)生借助注释理解题意。
①出示课文第一条注释。
②师指名读课文第一条注释,引导:同学们从中理解了哪些内容?
③生把题目中的四个字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④师指名交流。(示例:口袋里装满萤火虫,夜晚借助萤火虫的亮光来读书)
2.初读古文感知美。
(1)课件出示文章断句,生练习朗读。
课件出示: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师指名读,相机正音。
(3)师引导:这一段话中,你觉得哪句话最难读?
(4)朗读第1句。
①课件出示句子,师指名读;师范读;生齐读。
②识记“恭、勤”。
a.组词:这句话中出现了2个生字,我们要记住它们,写好它们。分别给这2个字组词:恭敬、勤
劳等。
b.理解字义:课件出示课文第二条注释。结合注释,“恭”还可以组成什么词?(预设:谦恭)
c.勤不倦:倦,在这里指疲倦,困乏。“勤”组成什么词放在文中更合适?(勤奋、勤学)
d.
习)注意“勤”字在田字格的占位。师范写,生跟写,提醒不要少笔画。
e.写字练习:两个字各写一个,和同桌互改,取长补短,再写两个。
③理解“博学多通”。
a.课件出示“博学多通”。
b.师:谁能说说“博学多通”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的?
示例:结合文中第三条注释,知道“通”的意思。“多通”就是知道的东西很多,和“博学”的意
思是一样的,都是说知识渊博。
④理解人物。
师引导:再读这一句,看出车胤是个怎样的人?
示例:谦逊有礼、勤奋好学、博学多才的人。
(5)朗读“家贫不常得油”。
①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家贫/不常得油
②师指名读,相机正音;生齐读。
③理解句义。
师引导:你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了吗?或者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比如:“贫”的意思是什么?
“油”为什么是灯油?
④示例:“家贫”就是家里贫困。这则文言文写的是车胤读书的故事,古时候没有电灯,晚上点油
灯照明,所以这里的“油”指的是点灯的油。
⑤师小结:读古文就应该联系上下文,联系我们已学的知识,重点字词我们还可以借助它的现代意
思去猜猜它在文中的意思。
⑥师引导理解人物:这一句写出了车胤的什么状况?(预设:家境贫寒)
(6)指导朗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①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②师指名读,相机正音;生齐读。
③师引导理解句义:这句话是具体写“囊萤夜读”,你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了吗?或者你有哪个地
方不懂?建议大家一字一句地试着说一说。
④示例:夏天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上数十只萤火虫,用来照明,继续读书。
⑤师引导总结习得方法:你是怎么读懂意思的?
⑥示例:主要是借助注释读懂“练囊”的,它是指白色薄绢做的口袋;盛、继,这些字和我们现在
的意思一样。
⑦师引导理解人物:这一句写了车胤在夜晚是怎样读书的?
⑧示例: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上数十只萤火虫,用来照明,继续读书。
⑨指导朗读。
a.师指名读;生齐读。
b.师范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C.师引导:这件事印证了文中哪个词语?(预设:勤不倦)
(7)熟练朗读:生自由练读全文,同桌互读;师指名检查朗读;生齐读。
3.补白文本品味美。
(1)感知文本美。
①图文结合。
a.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及句子。
b.师引导:文中哪个句子描写了这幅插图?
c.生交流。
②引导想象画面。
a.师引导:车胤怎么想出“囊萤夜读”这个好办法的?想一想:车胤在晚上读书没有油灯的时候是
怎样想的,看到萤火虫又会怎么想?怎么做?
b.师提示:主人夏夜乘凉,看到萤火虫打着灯笼、闪着亮光,想到可以用它来照明。为了防止萤火
虫乱飞,于是想到放入口袋里。又想到白色的口袋散光最好,还想到放几十只更亮了。还有“做袋……
捉萤火虫……盛袋……照书……”
③同桌交流;师指名交流。
④师小结:短短的十几个字,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
(2)感知人物美。
①课件出示全文。
课件出示: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②引导讨论:你心中的车胤是个怎样的人?
③示例:勤奋刻苦、孜孜不倦、才华横溢、学富五车、谦逊有礼、迎难而上、富有创意……
④师引导:本文主要是围绕哪一点写的?或主要为凸显人物的哪个特点写的?为什么?
⑤生讨论后,师板书“勤奋刻苦”。
⑥师小结:因为“家贫”,所以“囊萤夜读”,因为“囊萤夜读”,所以“博学多通”。
⑦课件出示:“家贫、博学多通、囊萤夜读”。
⑧生自由练习朗读。
4.延伸拓展。
(1)课后查阅车胤的相关资料。
(2)《三字经》中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找出其中勤奋好学的故事,给大家讲讲这些故事。
【设计意图】文言文语言精练简洁,一字传神,寥寥几字便能将意思传达清楚。教学中,从题目入
手,到初读课文,再到品读课文、理解内容,走实每一步。教学中,紧紧抓住“读”,给学生创设不同
的情景,逐步解决音难读、句难通、义难懂、文难用的问题,让学生学有所获。
A板书设计
第2课时
《铁杵成针》
A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卒”,会写“逢、卒”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节奏,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理解部分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A教学过程
板块一温故知新
1.温故知新。
(1)师引导生回顾李白的诗: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你最喜欢哪一首?谁能背给大家听
一听?
(2)导入新课。
①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
②出示课题:《铁杵成针》。
(3)指导朗读课题。
①师指导读课题,指名读,读后评议。
②师教读课题:铁杵/成针。这样读,有了节奏,有了味道。
(出示图片,认识铁杵)师引导:图中箭头指的物品就是铁杵,要把它磨成一根针,真是不容易
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2.初读文本。
(1)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课件出示: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
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互纠互辅。
3.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词语学习,重点正音。
a.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b.师领读,指导读连贯,读出节奏;生齐读,读整齐,读响亮。
(2)看部首,猜字义。
师引导:看“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指的就是老奶奶
或老婆婆。
(3)书写“卒”字。
①生观察:“卒”字的“十”在田字格里的占位。
②师书写示范,生边看边书空。
(4)师指名朗读全文,重点纠正断句。
(5)生齐读。
【设计意图】课前安排学生背诵李白的诗,可以增加积累,并且能很快进入新课的学习。另外,熟
读课文,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节奏准确,对课文内容就有了一定的了
解。
板块二细读感悟
1.了解内容。
(1)对照文章听故事。
①课件出示句子。
②师述:有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
(板书:地点磨针溪、象耳山)
③课件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④师引导:磨针溪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板书:
人物李太白)
⑤师引导: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世间、世上;“传”就是传说。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
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语。
⑥师述:读着读着,还没有读完,他就放弃不读了,收拾收拾东西离开象耳山。(课件出示句子)
⑦出示课件,引导理解。
课件出示: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a.师引导:在经过这条小溪的时候,(板书:过)他碰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棒。(板书:逢老
媪)李白感到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为什么磨铁杵呀?”老婆婆说:“我想做一根针。”(板
书:问日)
b.理解“过是溪”。
师引导:“过是溪”的“过",谁能组词?(示例:路过、经过、跃过)
师继续引导:李白经过哪条小溪?
生交流后师小结:就是第一句的“磨针溪”,这里用“是溪”代替了,简洁明了。
c.理解“问之”。
师引导:谁问?问什么?
生回答后师小结:原来一个“之”字就是一句话呀!文言文多么简洁明了!
⑧理解“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a.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b.师引导:谁能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c.生交流。
示例:李白听了,被老奶奶的意志感动了,于是他重新回到山中,继续学习,直到完成学业。(板
书:感其意,还卒业)
d.师小结:老师对照原文,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我们感觉到,古时一个字就是现在一个词语,有
时甚至是一句话,所以文言文语言很简洁、凝练。
(2)概括内容。
①师引导:听了故事,你也来根据板书,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讲得更
生动。
②生自由讲故事,全班交流。
2.品词析句。
(1)调整顺序,感受句式。
①课件出示下面三句话。生自由读,想一想:它们的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②示例:意思相同,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
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是白话文,语言不简洁了。
③读一读课文中的语句。
a.课件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b.师指名读,相机正音;生齐读。
④组词释义,感受句式。(课件出示:未成,弃去)
a.师指名读,引导:分别用“成、弃”组词,你们发现了什么?
示例:“成”,完成;“弃”,放弃。它们是一对反义词。
b.师指名读;生齐读。
(2)“之""曰"对话,感受句式。
①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问之,日:“欲作针。”
②师指名读,相机引导:“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
③示例:
李太白问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想把它磨成针。”
④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日"字的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⑤示例: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
思。
⑥师小结:原来六个字写出了一段对话呀!
⑦师引导朗读:既然是一段对话,你认为应该怎么读?(生自由练习对话)
(3)想象补白,感受句式。
①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②师引导: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李太白、太白)
③辩一辩:为什么不用同一个称呼?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预设: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④生读上面带有人称的语句。
⑤师引导: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李白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呀!发挥想象,设想李白想到了什么?
⑥生交流后师小结:文中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内心感受,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行动。(感其
意,还卒业)
⑦齐读句子。
3.趣味诵读。
(1)读一读。课件出示全文。
(2)打着节拍,开心诵读。
(3)娓娓道来,讲讲故事。
①师引导:"磨针溪呀,在象耳山下。世传呐,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就这样,
娓娓道来,谁来接着讲?
②生试讲。
(4)抑扬顿挫,说评书。
师引领,一句一句说评书。
(5)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师:一篇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
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
4.拓展延伸。
(1)师引导: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哪个谚语?(生抢答)
(2)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师指名朗读;生齐声诵读。
【设计意图】从故事入手,特别是对照原文说故事,能让学生把握内容,感知文言文特点,降低了
学文言文的难度。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爱上古文,还能让学生会学古文,培养了学生的
语感。一句一句理解文言文,在此基础上多形式地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更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A板书设计
A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A教学反思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而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地
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教学中把指导学生朗读、熟读成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范
读引领、教读断句、自读巩固、互读评议这些不同形式的朗读,突破难点。
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弄懂
每句话的意思,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每个句子读通顺。教学中,类文链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
系上下文、结合学过的知识理解句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环节,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打下了基
础。
文言文语句极其凝练,运用单字扩词、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照、补白文本等方法理解文章,能事半功
倍。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院教学目标
1.认识“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字,正确读写“行驶、凌晨”等10个词
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的方法。
3.感受船长在海难危急关头仍然忠于职守、从容不迫、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A教学重难点
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描写中感受船长伟大的品质。
A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械”的声母要读成“X”,不要读成了“j”;“窿”是第二声“16ng”,在“窟窿”这个词中要
读成轻声“long”。“窿、遣、卑”三个字容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音乐节场地借用与现场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4软件版权授权与维护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餐饮行业合伙人加盟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版物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合同
- 2024幼儿园幼儿艺术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劳务合同3篇
- 2024年股权质押融资借款具体合同版
- 2025年度数据中心机房租赁及智能化升级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经销商销售权益合同一
- 2024版承包茶馆经营合同
- 2024年贵族小学教师聘请协议3篇
- GC2级压力管道安装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编写提纲
- ABB断路器参数调试讲义
- 管廊维护与运营绩效考核评分表
-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小箱梁大作业计算书
- 阳宅形法及峦头
- 燃烧机论文定型机加热论文:天然气直燃热风技术在定型机中的应用
- 尾矿库施工组织设计
- 投标文件封标用封面、密封条11
- 300MW火电厂水汽氢电导率超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 国际文凭组织IBO简介
- 星巴克营销策划方案(共2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