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讲解_第1页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讲解_第2页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讲解_第3页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讲解_第4页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的抗争史、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怎样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制度(师夷长技)维新派(君主立宪)革命派(民主共和)器物忆——前路漫漫其修远

思考:①影片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什么现状?②陈独秀先生演讲的观点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文化”,在汉语系统里,本义就是“以文教化”身穿明朝服装的袁世凯到天坛公开祭天“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做夜思,“恢复孔教,立国之根本。”-1914年《大总统祭圣告令》尊“孔”—复“古”复辟帝制1、袁世凯2、陈独秀等人——新文化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根据下列思维导图进行思考:思考:为何《新青年》和北京大学能够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思考:1、根据人物衣帽特征,你认出哪些人物?2、不同人物的形象中可以看出蔡元培怎样的办学方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本,归纳P57-58页新文化运动内容:材料一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北京《中华新报》(民国初年)材料二“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陈独秀问题:材料一唐氏女子死于谁之手?材料二陈独秀提倡的新道德是什么?旧道德:指儒家传统道德,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新道德:指独立自主,个性解放的西方资产阶级新道德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民主科学DemocracyScience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民主制度与民主思想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2、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新文学的典范《狂人日记》白话文的先驱《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的推手《文学革命论》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感悟、追问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影响序号被崇拜者票数1孔子1572孟子613孙中山17…

……

表1: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儒家传统思想民主共和序号

被崇拜者票数1孙中山4732陈独秀1733蔡元培153…

……

14孔子1表2:1924年北京大学“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民主科学儒家传统思想1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思——百无一用是书生?

新文化运动影响罗家伦:1917年进入北京大学文科,成为蔡元培的学生。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支持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中,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感悟、追问新文化运动

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新文化运动影响

感悟、追问新文化运动

4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Bolshevism的胜利-------------------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李大钊

前期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感悟、追问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局限性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对东西方文化全盘肯定或否定。“把我们旧的书籍都扔到茅房里”。“打倒孔家店”。——吴虞

取消汉语,用英语或法语代替。

——钱玄同、刘半农

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陈独秀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鲁迅

梁济的悲剧

1918年在北京投水自尽。遗书:“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我之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著名哲学家梁漱溟之父舍生取义

新文化运动不是要否弃“旧道德旧文化”,……而“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这是一桩大错,我就是首先认错的人”。——陈独秀,1920年。小组讨论:

新文化运动能够印证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吗?

梁济又为何要跳河自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