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上全册教案反思
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目标而言,学生
不难达到,但总体上感觉太匆忙。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
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掌控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本课亮点在于:1、让学生参与本课的目标制订。2、体现两个转变,1厘米
长度答案的多样化,从0刻度线开始或从任意刻度线开始量。3、用教材而不是
教教材。不足之处在于:目标提出后没及时将学生的问题归类。
第三课时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长度单位米,并教学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课始,运用让学
生用厘米尺量黑板感受到太麻烦和太累,从而产生学习用大长度单位量长度较大
的物体的兴趣。接着出示米尺,让学生直观感受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然后采用
小组合作用米尺测量物体等活动,通过比较,建立1米的表象,在学生头脑中留
下1米到底有多长的深刻印象。再让学生比比看看,探索出1米=100厘米,最
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明确测量长度的方法。
第四课时
教学反思:
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实际,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应从学生熟
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通过拉一拉、比一比、量一量体会线段的
特征,形成表象。但本节课还是存在很多缺陷,表现在语言表述不严密、教学设
计形式不多、分层次教学显得不够等。
第五课时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是语言表达欠简洁,其次是教学设计不够丰富,
容量不够大,再者没想到画线段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即先画两个端点,再连线。
但发现本课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
第六课时
课后反思
本节课要小朋友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平时不太注意
生活中的事物,再加上刚刚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因此这样的题目是一个很大的
薄弱环节。有的小朋友甚至会直接拿尺子去测量图中所给出的实物图,真是让人
谛笑皆非。这就要求老师时时提醒小朋友到生活中找一找,男女老少些东西可以
让我们来估测,不至于错得太离谱。
第七课时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计算课,我一改过去说明法则,反复训练的教法,让学生大胆猜想、
自主探究。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
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摆小棒,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孩子们八
仙过海一一各显神通,积极主动,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第八课时
课后反思
教学的问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
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次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本节课应注重让学生动手
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从而明白算理。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
计算,在老师的点拨下完成学习任务。
第九课时
课后反思
归纳与总结是一个内容学完后的必要工序,应该认真对待。
第10课时
课后反思
这一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要有足够的耐性,要把机会留给每
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提高、创造的机会,让他们都能体会到成功
的快乐,学习数学的快乐。
第十一课时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其重点和难点就
是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作十。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取了操
作小棒的手段和小组合作交流来理解其意义。活动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比较、
分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心服口服地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第十二课时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之后的练习课,这个内容也
是本册的一个重、难点。所以,我针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而设计
本课。首先创设了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情境,如小医生门诊、快乐加油站、
夺红旗等活动。其次,提高批阅效率。让学生同位互批,获得巩固知识和
机会,又享受成功的快乐。
第十三课时
课后反思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是低年级简单应用题教学中的难点,是在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较大数是由和较小
数相同的部分,和比较小数多的部分合起来的。要求较大的数就把两个部分加起
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指导学生观察、操作、讨
论、说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
第十四课时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的心情进入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
膀讨论和交流问题,让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将学习的主动权始终掌握
在学生手中,让孩子们的思维不断闪现火花。
第十五课时
课后反思
本课连加连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比较简单,一般都会列对竖式正确
计算,不过因为加法可以三个数相叠进行计算,也会出现连减的三个数相叠的
竖式,从计算的正确率来说,还是让人担忧。因此在计算课巩固练习时还是应
该加大力度。
第十六课时
课后反思
本课是从学生熟悉的坐公交车的生活情境来引入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
用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运用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这样学
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式的含义及计算顺序。
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个别学生做题速度太慢,与计算快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
第十七课时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在一年级学过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的基础
上进行的100以内的综合练习。关键是将重点放在竖式计算的方法上。在具体教
学中,先结合情境图按顺序分步列出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看
怎样写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整堂课给学生以观察、分析、思维的空间,
效果不错。但还是有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进位和退位及审题不清的问题,需要
老师及时指导。
第十八课时
课后反思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要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
去学;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就
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教学结
构、组织动态化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
封闭性教学时空,实现教学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
法,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第十九课时
课后反思
教与学生规律不如教与学生探究规律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
学生体验和学习生活中各种丰富感受,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充分挖掘他们自己
的创造能力是上乘的教学方法。本节课虽让学生多多练习,但主要是以他们自己
探索为主。老师只是适时引导,设计方法。第一,由情境引入,让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解决问题;第二,自己动手,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
生思考算法。不足之处是应该多加入些游戏让学生会更加感兴趣。
第二十课时
课后反思
角的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种飞
跃。因此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要从生活中抽象出角。同时使学生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并且发展教学思维。
第二十一课时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的o教学从寻找周围物体表
面的角入手揭示直角,在学生心中形成感性认识。交流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
初步认识直角;第二,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第三,学画
直角。
第二十二课时
课后反思
“锐角和钝角”是在学习了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的,其目的是通过观
察、比较使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及与直角的区别的。有鉴于此,我从几个方面进
行了课堂组织: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二、创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三、利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十三课时
课后反思
因为每个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一样,对于说得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多鼓
励、引导,让他们练习反复去说。也可以用激励性语言评价:“相信你,你能行。”
“你提高我为你高兴。”“你回答不上来,不要气馁,再来一次。”总之,学生听
到这些语言,上课的情绪会被调动,发言也会踊跃。
第二十四课时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开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目标是要
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初步感知突袭地的含义。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
棒游戏,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
的连加算式。
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比如学生看主题图的环节如何设计更加完美,板书如
何设计更科学、更节约时间等,都有待改进。教无定法,在教学之前将知识装在
心里,将学生装在心里,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才能够以一当十,事半
功倍。
第二十五课时
课后反思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熟记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
内容相对比较少。这节课我认为可以多安排几张看图列算式的情境图,一方面巩
固深化加法与乘法的联系,另一方面可突出本课的重点,让学生知道积就是相同
加数的和。
要注意的是:一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积就是相同加数的和。
二要区分乘数与加数、积与和。
第二十六课时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密地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从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开始然
后引入数福娃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怎么数,试着说出算式然后讨论,接着引导
学生观察规律,怎么样记得快等方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回顾本节教学主要有两点,1、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加以
引导,然后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到了更好
的发展。2、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表现欲,一旦获得成功,将会更有信心,
他们也才能更加有动力。
第二十七课时
课后反思
本节课采用“生活一探究一应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时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将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中,引导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学习、
掌握、应用知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1、创造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2、
联系生活探究,发展学生能力。3、运用所学解决生活问题。
本节课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指导,以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活动为主线,
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平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只要做
生活的小主人,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问题。
第二十八课时
板书设计
略
课后反思
本节课给了学生一个宽广的自主发展、自由发散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小组
合作中去总结口诀、理解口诀,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在环节设计上跨度较大,在学生操作基础
上,能让学生大胆猜想,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编出口诀,使学生能够主动地
发现、探索、体验,不仅有助于口诀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和迁移类推
的能力。
第二十九课时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创
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
谐地发展。
第三十课时
教学反思
学生自己发现,总结,运用乘法口诀,可使他们学得好、记得牢,并特别具
有成就感。
第三十一课时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6的乘法口诀,我在教学中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通
过对口令、小袋鼠跳远、小组游戏等活动进行练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三十二课时
教学反思
低年级学生分析能力弱,对于学过的一些简单加法应用题和一些简单的乘法
应用题,往往模糊不清,甚至颠倒运算。如何避免以上现象,我经过深入思索,
把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对题目进行一一分析,并正我列式
计算。计算后,再全面地看一看这些题目中什么情况下用加法计算;什么情况下
用乘法计算。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了:题目中如果有“和”“比谁多”字
样的都用加法计算;题目中如果有“倍”“积”“乘数”字样的都是用乘法计算。
做了以上题目并分析之后,学生对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计算与什么情况下用加法计
算明白了许多。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含糊不清的问题,教师要
善于帮助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较总结,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
到的效果。
第三十三课时
课后反思
整理复习过程中,应该合理调整师生角色,确立学生主体活动的核心位置,
教师的活动是围绕学生发展来进行的。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
力,使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实现同学间的优势合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十四课时
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
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体与视图间的联系。
第三十五课时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出发,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感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通过亲自观察立体图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立体
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不同,并且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学生头
脑中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轮廓,这样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
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
第三十六课时
课后反思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而生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
养和发展。这节课在内容安排上体现了这样几个目标:1、正对面的平面观察,
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2、同一物体几个不同角度观察;3、多个角度不同方
位的立体观察。
第三十七课时
第三十八课时
课后反思
要活跃课堂气氛,创设合适的情境是关键。学习“7的乘法口诀”,画几张
七星瓢虫图大大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下来,虽然也调整了几次课堂纪律,
但比起以前的课,还觉得轻松了许多。
第三十九课时
课后反思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出发,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研究数学,
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十课时
1X8=8一八得八
课后反思
本课根据乘法口诀生成规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思考,进一步体会
乘法的含义。通过引导找表中的规律,找记忆口诀的规律,让学生交流想法,并
设计师生对口令、师生游戏、生生游戏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从多层面上记忆,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但,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例如在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将
学生所发现的条件简单板书,避免其他学生在分析时,记不清数据和题意。
第四十一课时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增添乐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让他们做一做游戏,再
动一动脑筋,学生是愿意的,这样总能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主动状态。
第四十二课时
课后反思
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我
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化
为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长期的、习惯了的旧的教学方式,才会树
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绿色课堂理念,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探究活动,发挥学
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发展。
第四十三课时
课后反思
本节课充分让学生难过摆、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旧知识的内在
联系,在此基础上理解数量关系。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了新知识的主动
建构。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应该是由学生自己摸会
的。
第四十四课时
课后反思
为了将枯燥的记忆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开展一个记忆比赛也是可行的方案,
其次教学生探索9的口诀中得数与9的某种内在联系,也是帮助学生记忆的良好
手段。
第四十五课时
课后反思
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能以1-8的乘法口诀作为基础,很快地编出9的乘
法口诀。口诀编出后我没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发现探索9的乘法口诀
中的规律,从而加深印象,记住口诀,这就是我最满意的地方。
第四十六课时
课后反思
教乘法口诀,应把重心放在口诀的意义的理解上,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发现
规律、探索记忆方法和归纳演练上。老师的具体做法应是:
一、变教师直接讲授为点拨引导学生。
二、变学生被动接受为相互探索交流。
三、变机械记忆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第四十七课时
课后反思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尝试书写乘法竖式,知道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自主计算。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体验成功快乐,养成认真书写的
好习惯。
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自己编题,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
与热情。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好地掌握,只有少数学生掌握不够
好,经后要让学生多做多练,并加强个别辅导。
四十八课时
课后反思
反思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和积极验证”四个
阶段。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和其它环节
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
错,界限不甚分明。
第四十九课时
课后反思
记忆口诀对低年级同学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
学中应该多变换教学手法进行教学,如增添游戏、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活
跃课堂气氛。其次寻找规律增强记忆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第五十课时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
的能力。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然后师生一起总结其中规律。通过找“数
字车厢的秘密”、顺向“开数字列车”、逆向“开数字列车”、找“美丽的表格规
律”等富有情趣的活动,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鲜活。
第五十一课时
课后反思
量一量、比一比这一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
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实际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
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大致知道物体的长度的需求,激发学生认识天然尺子的欲
望。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五十二课时
课后反思
时间的认识是本学期的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学生没有直接的经验作基础,
因此事先布置学生预习是很有必要的。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无意思地做了许多傻事,剪去了学生的拼搏和磨砺,
也窒息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现在意识到应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经历、去
感知。让学生在时间知识的江河里去游泳,不要担心他们被淹着。
第五十三课时
课后反思
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是模糊的,只有让学生多与生活中
的事物接触,亲自体验,细心观察,勇于探索,才能真正建立时间概念,区分时
间与时刻。
这节课的最大感受是:“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
第五十四课时
课后反思
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在一学期的教学计划中约占总课
时的一半左右。同时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训练活动,是学生巩固
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认识时间的教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还是应该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
篮本,通过教师的细心引导,让学生在操作、比较、分析研究中掌握时间知识。
第五十五课时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运用了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
沟通。比如“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两位数”,不是学生一眼就能
看出的,一下子就想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思考。因此我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后选择最佳方案汇报。这就给学生留出了自己动脑思考
的空间,再通过小组交流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实现了信息在群体中多向交流。
同时我也考虑:在本节课中,很多同学表现非常出色,对这部分学生该怎
么处理?在孩子起点高时是否可以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对事物进行整
合分类?对于有的同学能用简单符号代替实物的又是否可以要求他们进一步深
化理解?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没有深入研究的。
第五十六课时
板书设计
组合
排列:1221相同:不重复、不遗漏,有序的思考方法
组合:1+2=32+1=3不同:排列要考虑顺序
组合不要考虑顺序
课后反思
在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中探讨数学。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的角色要发生
根本性转变,即由传教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
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变不平等的“家长式”师生关系为“学友式”的民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真是棒极了”“你们乐意吗”“选择你喜欢的摆法”等教学语言
都体现了教师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老师和学生在
民主平等的交流中探讨数学,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第五十七课时
课后反思
本课中安排了两道小题,着重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复习
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教学
中应注意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即可,教师不必总结出条文来让学
生背,而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
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于具体计算,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口算,只要学生计算正
确就可以了。
第五十八课时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彩、现实、有
挑战性的数学世界,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合作
交流,甚至出题''考"老师,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成功感。
在课堂上,教师始终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欣赏的手势
和眼神,都能让学生体验到老师的鼓励和关爱。
第五十九课时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彩、现实、有
挑战性的数学世界,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合作
交流,甚至出题“考”老师,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成功感。
在课堂上,教师始终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欣赏的手势
和眼神,都能让学生体验到老师的鼓励和关爱。
第六十课时
通过金银盾的故事讲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引入从不
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使学生从生活中体验观察物体的感受。通过正确辨认每个物
体从上面、下面、侧面看到的各种形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对实物和视
图关系的认识。
第六十一课时
课后反思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堂好课,
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运用,进一步
认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乘法
口诀部分的5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是学习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通过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特
别在编制5的乘法口诀过程中,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
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再联系乘法的
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口诀;编写乘法口诀的教学,属于
学习法则的课型,学生运用学习法则的思维模式,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的保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二年
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所以我想到摆小棒,通过摆自己喜欢
的图形,让学生理解1个5、2个5……,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本课我遵循
了直观性、知识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扶一一半扶半放一一放的教
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
起点。我创设了让学生摆自己喜欢的图形的情景,学生根据自己摆的图形说出乘
法算式,来引出课题《5的乘法口诀》。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
知创下良好的开端。在探索5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摆小棒,通过摆图形,让学
生理解1个5、2个5……,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首先,第一个层次是5X11
义5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第二个层次是编5X22X5的乘法口诀,采
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师指导学生编口诀。第三个层次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两
人一组学生自己编口诀。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
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
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
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
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在
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长度单位厘米,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
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且在实际测量与交
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测一测、量一量、估一估等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感知一
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及如何对一些较短的物体进行测量。
这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
第一,桌字有多长?用你的方法来量一量,学生的兴趣很高,有用数学书、
铅笔、手的一扎长、直尺来测量,在比较用那中方法更好,得出直尺测量。
第二,设计了观察直尺,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
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
基础。
第三,认识1厘米,安排活动:1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
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一一初步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2用食指和大拇指
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3在
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第二次让学生找一找身边、
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宽、牙齿的宽、
纽扣的宽等等,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然后讲测量物体长
度的方法,“把物品一端对准0刻度,”这种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多数
学生都能明白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利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
体长度。但也有个别学生在量物体长度时总忘记对准“0”刻度。在今后应该多
给学生提供测量的机会,以便熟练掌握测量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同时也
要对少数落后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于这节课中涉及的估算内容学生们完成得
不好,大部分学生是直接用尺子量来完成的。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
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
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交流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反思
这个星期一直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与此前最大的区别在于现
在学习的内容需要退位,属于逆向思维,因此在学习的层次和难度上就有了一个
高度。
在进行教学时,侧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从课堂中捕捉信息,体会方法。和前面的不同,加法对于小棒的操作最
重要的一点在于知道够十个就可以捆成一捆,而减法中,个位不够减就需要学生
思考整捆的小棒如何操作;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已经有意识的要
拆一捆小棒,在这个地方就要问学生为什么想到要拆一捆小棒?一捆就是什么,
是多少个一?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再进行操作。接下来小结的时候就可以提炼这
个方法了。
二、及时引导,为笔算作好铺垫。以前学的进位加去都是强调满十向十位进
一,属于顺向思维,而现在是退位减法,属于逆向思维,难度比较大。所以我们
在学生操作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在个位思考,“个位不够减的时候,怎么办?能不
能借一些过来?借一个十实际上就是多少个一?可以怎样去表示?”让学生上台
演示说说操作的方法。突破“个位不够减,退一作十再减”的难点。也为后面的
笔算作好铺垫。
三、突出算理,重视方法。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这儿
就主要强调十位上被借走一个十后,十位上相减时应该如何计算,这个也是一个
难点,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多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示,针对错的进行反复
强调,从而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四、计算题教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注意,这个环节如果注意不好的
话,前面的一切努力都有可能是白费。就是要特别注意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
惯。良好的计算习惯包括:
1、要提醒学生做计算题时,首先要看楚题目,摆竖式的时候不把题目给抄
错。
2、要规范、合理的摆竖式。要告诉学生摆竖式的时候要写一个数字然后空
出一个数的位置,再写下一个数字。这样的竖式学生在计算时,不会因为数字挤
在一起,而出错。
3、要提醒学生摆完竖式后,要记得把答案写在横式上.。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对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角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却不会用规范的数学
语言来指、描述角,所以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这样设定:“结合生活情景及实
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领悟角
的一些特征,感受角的生活原型;会用尺子画角,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
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把“角的大小的决定因素一与两条边叉口
张开的程度关,张得越开角越大,反之越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作为本课的难点
来进行突破。作为低段数学教研组的第一堂教研课,多少感觉有些压力。上完课
之后,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
下几点:
1、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后来学生的画角
和相应的练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了。原订讨论角
的大小时为第一个高潮,练习之后通过巧妙剪角游戏再出现第二次学生情绪的高
潮,很可惜,没有达成。
2、对学生备的不够。比如:一开始我在板书完''角"字问学生,你对“角”
的理解是什么?结果学生回答:“角,是人民币的单位,象1角钱、2角钱。”这
一情况就出乎我的预料,我只预设到孩子们会说:角在我的眼里是尖尖的,比如
黑板的角、桌子的角等等。所以,提醒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
言,我想,如果这样问:在你的眼里,角是什么样子的?这样问应该会更好些。
另外,在做活动角过程中,我抛给学生的问题是:“你发现了什么?"我的
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两边叉开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学生就是不能明确
我的意思,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说不到点上。后来我引导说:从大小上
看,它们和什么有关?学生们这才能够说出来。这也难怪,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
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很多时候我太着急。而且,对教学语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
《加减法的估算》的教学反思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
法的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
材为学生提供了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的这一生活情景,意
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
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他简洁、迅速地解决某
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是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释估算的过
程。
1、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由学生喜欢的卡通动物蓝猫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能积极参与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找数最
接近的整十数,和猜价格的过程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估算的感性认识。
2、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估计价钱再尝试简单的
估算过程,体会什么是估算,同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3、用审视和探究的眼光审视教材,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
我舍弃原有的例题,把例题改为贴进学生生活。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
同时在例题教学时,紧紧联系精确计算,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更好地找到两
者的区别和联系。直观的感受到估算和精确计算的联系。
4、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在探究100元钱买三种玩具够不够这
一环节,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法,有的是用连加的方法估算的,也有的是用连减的
方法,也有的用加减混合的方法进行估算,我都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励。当出现了
5种方法后,在让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方法,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5、练习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中玩,也在玩中学。即巩固本节课所学
习的加减法的估算,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要积极开动脑筋。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不如以往《两步计算式题》的教学,“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不
是由教师提出和说了算。而是学生从图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列出的算式而进行
尝试计算,最后在实际情景(主题图)中得以验证算法,从而得出:“先算乘法,
再算加(减)法”。我认为,这才是本节课算用结合的真谛。基于对教材的理解,
我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算与用的结合。
1、利用主题图,以用引算。
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一一乘加、乘减式题,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一,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
——以用引算。从乘加、乘减式题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
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设计中,我充分注
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体现其结合。
2、图式结合,以用明算理。
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的验证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二,也是本节课算用的
第三次有机结合一一以用明算理。我以为,这一结合方法是新教材的特色。当乘
加、乘减式题出现之后,无论从顺序上还是直观上学生都觉得应该先算乘法,这
一算法正确吗?尽管“先乘除、后加减”是人为规定的,但规定并非想当然,得
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在提倡探究、交流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背景下,这就需
要让学生进行验证。设计中,我注重学生通过图式结合、心里默算来探究算理这
一环节,此举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算
理。
3、以用促算,深化算法。让计算与生活相伴,起到学为所用,是本节课
设计中的第四次算用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我为寻求算用结合的最佳结合点而尽
力。主要是创设了让学生帮王大爷计算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和同学们去参观一共
去了多少人,用不同的方法数花的朵数。以及没有进行完的开放题,其意不在于
简单的“用”,而在于巩固算法,进一步明白算理,学以致用。
不足之处.: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我把大量时间放在了让学生说为什么会这
样想的叙述上,由于孩子的年龄太小,总体感觉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好,
特别是在说为什么的时候,需要一大窜语言文字来描述,一些同学的诉说,断断
续续,不太清楚,所以我得重复他们说的话,这样耽误了时间,没进行完。在我
预设时也过低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原本认为只有3-4种解决的方法,却出现了8、
9种方法,很令我惊奇,我不得不承认他们真的太棒了,如果我的教学设想在课前
再多一点,这样会更好得把握时间,不至于使后面的开放题进行不完。课堂上任
何事情都会发生,一切皆有可能。我庆幸我还年轻,而且赶在了好时候,周围有
很多优秀的教师,学校也为我们创造了很好的展示舞台。不足的方面太多了,自
我的素质还要进一步提高,还要不断学习,多读书,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尽可能
多的吸收营养。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信息窗口2的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
有。
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
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
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以3+3+3+3+3+3=18为例,
6个3,10个3,20个3呢?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学生讨论,板书出有代表性的
想法。比较算式,刚才用合并加数的方法,把算式变短了,谁能用一句话表示?
刚才我们用这种办法把算式变短了,你们知道数学家是怎么想的?板书:6X3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可能问“义”叫什么?6从哪里来?3呢?乘号是加号斜
过来的,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由这样的加法得来的,因此,
科学家就把加号斜着得来的。怎么读呢?师领读6乘3,生齐读。然后问:用乘法
表示这样的加法简单吗?
上完这节课我才发现并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样好。课后我想,如果不用书上的
情境图,能不能让学生直接来一个摆小棒比赛呢?如摆三角形比赛,摆小树比赛,
摆正方形比赛,摆小房子比赛……摆之前要明确要求,在规定时间里,比一比谁
摆得图形又快又多!接着再来一个计算比赛: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自己摆的
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学生会说出很多个相同的
数相加的情况,如3+3+3+3+3+3+3;4+4+4+4+4;5+5+5;6+6+6+6...教师可以
再追问一次,如果100个4相加呢?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
这时学生会“啊”的一声或者愁眉苦脸,这时教师还不讲乘法,问学生你为什么
会“啊”?你怎么不算了呢?这时学生会说这样太麻烦,教师这时趁热打铁引入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我觉得这样做,学生会更加清楚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乘法,乘法是怎么得来的,效果会更好。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
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学生可以借助以前学习的口算方法来解决计算问
题。本节课重点是学习笔算加法,难点是算法多样化。
本节课只需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竖式,教材主题图情境如下:
小学二年级四个班去参观博物馆,人数分别是36、30、35、34人,如果一辆大
客车限坐70人,哪两个班学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情境,由此
情境学生将面对进位和不进位的两位数加法。当我按教材主题图意提出“哪两个
班学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很积极,学生首先就想到了
二⑴班和二(2)班合乘一辆车、二⑴班和二(4)班合乘一辆车、二(2)班
和二(3)班合乘一辆车、二(2)班和二(4)班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
班合乘一辆车,随之出现了进位加。这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
对于36+34的计算,有的学生已报出答案。对此,我表扬了他,同时避重就轻地
引导学生先关注不进位加,把进位加留作以后再研究。课后一想,这样是不是限
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怎样处理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理工大学《材料工程测试技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光伏组件销售合同范本
- 果园分包合同书模板
- 合同编第十九条法条解读
- 2024上海市电视广播广告发布合同(示范文本版)
- 2024化妆品品牌加盟合同
- 2024建筑委托合同协议
- 沈阳理工大学《Java程序设计基础》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2024表演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开店双方入股合同协议范文
-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
- LTC流程介绍完整版
- 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一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1课-花儿寄深情-▏人教新课标
- 植物的象征意义
-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5章 西周文化(1、2节)
-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 去远航 -冀教版
- 装配图画法及要求课件
- 翻译实习教学大纲
- 心力衰竭-英文版课件
- 邀请回国探亲邀请函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