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教程-第四章-消毒与灭菌_第1页
病原生物学-教程-第四章-消毒与灭菌_第2页
病原生物学-教程-第四章-消毒与灭菌_第3页
病原生物学-教程-第四章-消毒与灭菌_第4页
病原生物学-教程-第四章-消毒与灭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消毒与灭菌病原生物学学习目标掌握:消毒、灭菌、抑菌、防腐和无菌的概念,掌握干热、湿热、干烤、高压蒸汽灭菌法,杀灭芽孢所需要的温度和时间,紫外线杀菌机制。熟悉:湿热灭菌法的作用机制;冷冻真空干燥法的意义。熟悉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作用及影响因素。第一节

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1.灭菌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包括杀灭细菌芽胞、病毒和霉菌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凡需要进入人体内部,包括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于人体腔的引流管等,都要求绝对无菌。在实验室里,培养基和相关的试剂、器材也需要灭菌。第一节

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2.消毒

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一般消毒剂在常用的浓度下,只对细菌的繁殖体有效,对细菌芽胞无效。第一节

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3.抑菌

抑制人体内部或外部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常用的抑菌剂为各种抗生素,可在体内抑制细菌的繁殖,或在体外用于抑菌试验以检测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第一节

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4.防腐

在体外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用以防腐的药品称为防腐剂。防腐时细菌一般不死亡。常用的有醇类、碘伏、氯已定等,某些化学药品在高浓度时为消毒剂,低浓度时常为防腐剂。第一节

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5.无菌

不存在任何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例如进行外科手术时,需要防止细菌进入创口。微生物学实验中要注意防止污染和感染。无菌并不只是指没有活的细菌,还包括没有活的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第一节

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6.清洁

指能减少微生物附着在无机物体表面的数量的方法,达到人类可以接受的水平,以满足公众健康需要。7.净化

指能显著减少或破坏一定空间中微生物数量和生物活性的方法。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用于消毒灭菌的物理学方法主要有热力、紫外线、电离辐射、滤过除菌等。此外,超声波、干燥、冷冻也能杀菌抑菌。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及其应用高温对细菌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因此最常用于消毒和灭菌。多数无芽胞细菌经55℃~60℃作用30~60分钟后死亡。湿热80℃经5~10分钟可杀死所有细菌繁殖体和真菌。但细菌芽孢对高温有很强的抵抗力,如炭疽芽孢杆菌的芽孢,可耐受5~10分钟煮沸,肉毒梭菌的芽孢则需要煮沸3~5小时才死亡。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常用的热力灭菌法有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两类。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果比干热好。是因为:①湿热比干热穿透力强,可使被灭菌的物体内受热均匀;②湿热中细菌易吸收水分使蛋白质凝固变性;③湿热的蒸汽接触被灭物品时由气态变为液态可放出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1、干热灭菌法

干热的灭菌作用是通过脱水、干燥和大分子变性。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经1小时可被杀死。芽孢则需要更高温度才死亡。(1)焚烧法(2)烧灼法(3)干烤法(4)红外线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1)焚烧法: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焚烧,是一种彻底的灭菌法,仅适用于病理性废弃物或动物尸体等。(2)烧灼法: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接种环、试管口、瓶口等。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3)干烤法:利用干烤箱灭菌,通常加热至160℃~170℃经2小时,可杀死芽胞,达到灭菌目的。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陶瓷等。有的物品只能用干热灭菌,如滑石粉。(4)红外线:是一种0.77~1000

m波长的电磁波,尤以1~10

m波长的热效应最强。红外线的灭菌作用与干热相似,杀菌所需温度和时间亦同于干烤。此法多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2、湿热灭菌法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1)巴氏消毒法(2)煮沸法(3)高压蒸汽灭菌法(4)流通蒸汽消毒法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1)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不影响被消毒物品的营养成分及香味的消毒方法。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加热至61.1℃~62.8℃30分钟;另一种是71.7℃经15~30秒,主要用于杀死酒类、牛奶及乳制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此法由巴斯德创建,目前广泛采用后一种方法。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2)煮沸法:水温100℃经5分钟可杀死一般细菌的繁殖体。细菌芽胞需煮沸1~2小时以上才被杀灭,主要用于消毒食具,污染的器械、刀、剪等。水中加入2%碳酸氢钠,既可提高沸点达105℃,促进细菌芽孢的杀灭,又可防止金属器皿生锈。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3)高压蒸汽灭菌法:是最有效、最常用的首选灭菌法。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通常在103.4kPa(l.05kg/cm2)的蒸汽压力下,容器内温度可达121.3℃,维持15~30分钟,可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胞。耐高温,耐高压,不怕湿的物品,均可用此法灭菌,如手术器械、敷料,手术衣帽、生理盐水、普通培养基等。但上述温度尚不足以灭活朊粒。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4)流通蒸汽消毒法:利用蒸笼或阿诺蒸锅进行消毒。水蒸气温度不超过100℃,经15~30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如果把流通蒸汽消毒过的物品放置37℃孵箱过夜,使残存的芽孢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经流通蒸汽蒸一次,如此重复3次,可达到灭菌的效果,称为间歇蒸汽灭菌法常用于不耐高温的含糖、牛奶等的培养基的灭菌。若有些物质不耐100℃,则可将温度降低至75~80℃,每次加热时间延长至30~60分钟,次数增加至3次以上,也可达到灭菌目的。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二)辐射杀菌法1、日光与紫外线:日晒是有效地杀菌方法,日光的杀菌作用主要靠紫外线。紫外线波长240~300nm,其中以265~266nm波长的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这与DNA的吸收光谱范围一致。紫外线穿透力极弱,不能透过普通玻璃、纸片、尘埃、水蒸气等,故只能用于物体表面及空气的消毒,常用于手术室、传染病房、无菌室及超净工作台的消毒。杀菌波长的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眼睛有损伤作用,使用时应注意防护。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2、电离辐射:主要包括β射线和

射线等,电离射线具有较高的能量,在剂量足够时,对各种细菌均有致死作用。其机制在于干扰DNA合成、破坏细胞膜、引起酶系统紊乱及水分子经辐射后产生游离基和新分子,如过氧化氢等。电离辐射常用于大量一次性医用不耐热的塑料制品的消毒,也可用于饮料食品、药品和生物制品的消毒,而不会破坏其营养成分。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3、微波:微波是波长1~1000mm的电磁波,可穿透玻璃、塑料薄膜与陶瓷等物质,但不能穿透金属表面。常用于非金属器械、药杯、食品、检验室用品等的消毒。微波主要靠热效应发挥作用,这种热效应必须在有一定含水量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出来,在干燥条件下,即使再延长消毒时间也不能达到有效灭菌。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三)滤过除菌法滤过除菌法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真菌除去,以达到无菌的目的。但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液体除菌所用的器具称滤菌器,滤菌器含有微细小孔,只允许液体通过,而大于孔径的细菌、真菌等颗粒不能通过。目前常用的有薄膜滤菌器,由硝酸纤维素膜制成,根据孔径大小分为多种规格,用于除菌的滤膜孔径在0.45

m以下。此外还有玻璃滤菌器、石棉滤菌器等,其除菌的效能与滤菌器滤孔的大小,滤器电荷等因素有关,适用于血清、抗毒素、抗生素、药液等不耐高温的物质除菌。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空气除菌采用生物洁净技术,通过初、中、高三级高效分子空气过滤器,除掉空气中0.5~5

m的尘埃微粒,并采用合理的气流方式来达到空气洁净的目的。现代医院的手术室,烧伤病房以及无菌制剂室,已逐步采用高效滤菌器以除去空气中直径大于0.3

m的微粒,从而保持室内的无菌环境。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四)干燥和低温抑菌法1、干燥:有些细菌的繁殖体在空气干燥时易死亡。例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霍乱弧菌等。但有些细菌的抗干燥能力较强,如结核分枝杆菌在干痰中数月不死。细菌芽孢的抵抗力更强,如炭疽芽孢杆菌的芽孢耐干燥20余年。干燥法常用于保存食品,浓盐或糖渍食品可使细菌体内水分溢出,造成生理性干燥,使细菌的生命活动停止,从而防止食物变质。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2、低温:低温状态下细菌新陈代谢减慢,当温度回升至适宜范围又可恢复繁殖,故低温是保存菌种的好方法。目前最好的保存菌种方法是冷冻真空干燥法,它在低温状态下真空抽尽水分,可保存微生物数年至数十年。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二、化学消毒灭菌法(一)消毒剂化学消毒灭菌法是使用化学消毒剂。(二)防腐剂某些低浓度的消毒剂可用做防腐剂。(三)化学疗剂用于治疗由微生物等所引起疾病的化学药物称为化学疗剂。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一)消毒剂消毒剂种类很多,许多化学药物能影响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生理活动,从而发挥防腐、消毒甚至灭菌作用。其杀菌机制有三点:①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如高浓度的重金属盐,高浓度的酚类、醛、醇、酸碱类等;②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重要代谢环节,如氧化剂及低浓度的重金属盐类;③损伤细菌的细胞壁或细胞膜,影响细菌的化学组成、物理结构和生理活动,如低浓度的酚类,表面活性剂,脂溶剂等。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化学消毒剂对细菌和人体细胞都有毒性作用,只能外用或用于环境的消毒。化学消毒剂的应用要适度、适量而且消毒时间不能过长。要注意消毒剂对人类的毒副作用、对环境的污染作用和对物体的腐蚀作用,应用消毒剂要既达到消毒的目的,又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损害。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消毒灭菌的效果受环境、微生物种类、消毒剂本身和使用的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微生物对不同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高低排序大致如下:真菌、细菌繁殖体、有包膜病毒、无包膜病毒、分枝杆菌、细菌芽胞。同一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效果不同。例如一般消毒剂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要比对其他细菌繁殖体的作用差;70%乙醇可杀死一般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细菌的芽胞。必须根据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此外,微生物的数量越大,所需消毒的时间就越长。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二)防腐剂在生物制品中,如疫苗、类毒素等常加入防腐剂,以防止杂菌生长。常用防腐剂有0.01%硫柳汞,0.5%石碳酸和0.1%~0.2%甲醛等。(三)化学疗剂其特点是能选择性地干扰病原体新陈代谢的某些环节,导致病原体死亡,一般对人体的毒性很小或无毒性,可内服或注射,常用的化学疗剂有磺胺类药、呋喃类药、异烟肼等。第三节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一、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二、细菌的种类、数量与状态三、环境因素的影响第三节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一、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各种消毒剂的理化性质不同,对微生物的作用大小也有差异。一般消毒剂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也愈强,醇类例外,70%乙醇或50%~80%异丙醇的消毒效果最好,过高浓度的醇类使菌体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影响了醇类继续向内部渗入,降低了杀菌效果。第三节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二、细菌的种类、数量与状态不同的细菌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细菌的芽孢比繁殖体抵抗力强;有荚膜的细菌抵抗力强;幼龄菌比老龄菌对消毒剂敏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