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_第1页
+初中语文+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_第2页
+初中语文+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_第3页
+初中语文+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_第4页
+初中语文+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背景《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王安石新法持有不同意见,以诗文谤讪新政的罪名被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元丰三年(1080)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元丰六年(1083)作者在被贬到黄州的第四年,写下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记文体给加点字注音解()衣藻荇()遂()至未寝()jiě

xìng

suì

qǐn文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xù)年号(1078—1085)门高兴的样子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于是,就考虑,想到共同,一起院子里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大概是形容水的澄澈均为水生植物交错纵横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语气词,相当于“罢了”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古今异义(1)相与步于中庭古义:共同,一起今义:相处(2)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耳朵古今异义盖竹柏影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解衣欲睡省略句:省略主语“余”,即“(余)解衣欲睡”相与步于中庭倒装句:状语后置,即“相与于中庭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即“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句式“神”在层次奇妙【两分法(内容)】叙事件、抒感慨【三分法(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四分法(结构)】

起(起笔)、承(发展)、

转(转换角度)、合(总结升华)文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叙事)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议论、抒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乃竹柏影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比喻之妙,把满庭的月色比作“空明的积水”,突出月光的澄澈、透明,抒发心中的宁静、喜悦。文学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虚词之妙,一个“盖”字,写出了月夜的空明澄澈、如梦似幻,更写出了苏轼的如梦初醒、忘情醉月的情态。“神”在月景空明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起在庭院中散步。读出“闲人”的闲适自由

22岁,苏轼说:“至君尧舜,此事何难”,话慷慨;38岁,苏轼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豪情;40岁,苏轼时任太守,抗洪救家,力挽狂澜,践壮心。43岁,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险被杀头。出狱以后,苏轼被贬黄州,降职为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读出“闲人”的落寞苦闷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在黄州,他无薪俸,生活困难,便开辟荒地,每日躬耕;他种黄植桑,养家糊口;他亲近自然,娱情山水;他笔耕不辍,佳作迭出。离开黄州后,苏东坡一路被贬,一直被贬至海南。历典八州,行程万里,却能够随遇而安,一路走来一路歌……

“人”字有两脚,一脚踏着社会,一脚踏着自然。在社会中有事业和理想,在自然中有清风明月、高山流水。人的生命只有包含了社会和自然,才真正地丰富、自由、美丽,才铸就了人最完整的生命舞台。

读出“闲人”的豁达乐观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句“闲人”,更是道出了他闲庭漫步的

、携友赏月的

、沉醉美景的

、笑傲挫折的

。自在惬意自豪豁达“神”在生命境界的广阔享受生命本身的快乐——怀揣一颗闲心,带上一份闲情,在自然万物中发现美、欣赏美、体会美。叙事:月色入户→欣然(欢欣)——念(微憾)——寻(急切)——亦(兴奋)——相与步(平和从容)

写景: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影——藻、荇交横

抒情:无月?无竹柏?但少闲人

美在篇幅的精短(全文仅84字)美在思路的清晰(起承转合)美在层次的明朗(叙赏月缘由——绘庭下月景——抒微妙心情)美在月色的描写美在情感的波澜美在“闲人”的意味“美”无处不在文化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常见的考查形式▶※答题技法※两文表达的共同主题是什么?两文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两个语段都在谈××问题(同时描写××景物),它们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主旨情感比较法。人物性格评价法。内容异同比较法。写作手法比较法。探究对比角度《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明丽清新幽静朦胧写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沉醉山水的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