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与病虫害防治预案TOC\o"1-2"\h\u25891第一章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概述 253581.1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现状 393191.2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 332477第二章农业种植技术分类与选择 3257372.1主要农业种植技术分类 4259282.2种植技术的选择原则 4232872.3高效种植技术的推广 410905第三章种植前准备工作 582813.1土壤处理与改良 5279263.1.1土壤消毒 5105173.1.2土壤改良 5189113.2种子处理与准备 5304273.2.1种子筛选 5227323.2.2种子消毒 5295623.2.3种子浸泡与催芽 6123823.3生产资料准备 6101373.3.1农药与肥料 6312673.3.2农业机械与工具 6215143.3.3水源与灌溉设施 690113.3.4防护设施 627339第四章栽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6209234.1栽植技术要点 633134.2栽培管理措施 7203974.3管理过程中的技术调整 77443第五章病虫害防治概述 7235575.1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7127855.2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88019第六章病害识别与防治 8213546.1常见病害识别 895686.1.1病害分类 8317386.1.2真菌性病害识别 833686.1.3细菌性病害识别 9274826.1.4病毒性病害识别 9270106.1.5生理性病害识别 9314846.2病害防治方法 9246216.2.1农业防治 9275036.2.2化学防治 9169226.2.3生物防治 1066496.3防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0284566.3.1准确识别病害 10184086.3.2选择合适的防治时期 10104196.3.3合理使用农药 10105906.3.4加强监测与预警 1020900第七章虫害识别与防治 10244977.1常见虫害识别 10204447.1.1螟虫 10254917.1.2蚜虫 1087617.1.3红蜘蛛 10178147.1.4地下害虫 1060227.2虫害防治方法 1181457.2.1物理防治 11138377.2.2化学防治 11106737.2.3生物防治 1183657.3虫害防治策略 11100367.3.1综合防治 11280597.3.2预防为主 11305007.3.3科学用药 1117467第八章生物防治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1245938.1生物防治技术的种类 126918.2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方法 12312468.3生物防治技术的优缺点 1228969第九章病虫害防治预案制定与实施 13172899.1预案制定原则 13306589.1.1科学性原则 1386319.1.2预防为主原则 13137999.1.3系统性原则 13208309.1.4动态调整原则 1331569.2预案实施步骤 13130709.2.1病虫害监测 13309749.2.2预警预报 13302149.2.3防治措施制定 13232559.2.4防治实施 14325989.2.5防治效果评估 1494609.3预案调整与优化 1458869.3.1数据收集与分析 149309.3.2预案调整 14294689.3.3预案优化 1419311第十章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与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发展 141468910.1农业种植技术发展趋势 14235810.2病虫害防治技术发展方向 14446010.3推广与防治的协同发展策略 15第一章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概述1.1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现状我国农业种植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市场驱动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农业种植技术得到了全面提升。在种植模式上,我国农业种植技术逐渐由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这一转变不仅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在种植品种上,我国农业种植技术不断优化,选育出了一批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特性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种植业的转型升级。在栽培管理上,我国农业种植技术也取得了明显进步。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水肥一体化等栽培管理措施,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1.2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几个方面意义:(1)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通过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4)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5)保护生态环境。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6)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第二章农业种植技术分类与选择2.1主要农业种植技术分类农业种植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保护环境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措施。根据不同的种植目的和生态环境,农业种植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1)传统种植技术:主要包括轮作、间作、混作等。这些技术主要依靠自然条件,通过合理配置作物种类和种植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2)保护地种植技术:包括日光温室、大棚、中棚等设施农业技术。这类技术通过改善生长环境,使作物在非生长季节也能正常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3)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微喷等。这些技术通过合理分配水资源,降低灌溉成本,提高水利用效率。(4)抗逆种植技术:主要包括抗盐碱、抗干旱、抗病虫害等。这些技术通过改良作物品种和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作物在恶劣环境下的生长能力。(5)生态种植技术:主要包括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这些技术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2.2种植技术的选择原则在选择农业种植技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性原则: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技术。(2)高效性原则:选择能够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的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可持续性原则: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平衡的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4)安全性原则:选择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技术,保证农产品安全。2.3高效种植技术的推广高效种植技术的推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以下为高效种植技术推广的几个方面:(1)政策引导: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高效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2)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高效种植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3)试验示范:在农业生产中开展高效种植技术的试验示范,让农民亲眼看到技术的效果。(4)技术指导: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5)信息传播: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高效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通过以上措施,推动高效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三章种植前准备工作3.1土壤处理与改良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良好的土壤环境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以下处理与改良:3.1.1土壤消毒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消毒。常用的土壤消毒方法有化学消毒、物理消毒和生物消毒。化学消毒可选用氯化苦、福尔马林等药剂;物理消毒包括高温消毒、太阳晒土等;生物消毒则利用生物菌剂改善土壤环境。3.1.2土壤改良针对土壤质地、肥力、酸碱度等问题,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如: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调整土壤酸碱度:通过施用石灰、石膏等物质,调整土壤pH值;改良土壤质地:对于黏重土壤,可掺入沙土或有机质,降低土壤紧密度;淋溶土壤:对于盐碱地,可通过灌溉、排水等方法,降低土壤盐分。3.2种子处理与准备种子处理与准备是保证作物生长健康、提高产量的关键环节。3.2.1种子筛选在播种前,应进行种子筛选,去除病残、破损、杂质等不合格种子,保证种子质量。3.2.2种子消毒为了预防病虫害,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种子消毒方法有浸种、拌种、熏蒸等。可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3.2.3种子浸泡与催芽针对不同作物,采取相应的种子浸泡与催芽措施,以促进种子发芽和生长。如:玉米:浸泡1224小时,然后进行催芽;水稻:浸泡2448小时,催芽至白芽露尖;蔬菜:浸泡46小时,催芽至露白。3.3生产资料准备为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种植前应做好以下生产资料准备:3.3.1农药与肥料根据作物需求,准备适量的农药和肥料。农药包括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等;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3.3.2农业机械与工具检查维修农业机械,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准备必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如锄头、铲子、喷雾器等。3.3.3水源与灌溉设施检查水源,保证灌溉用水充足。同时对灌溉设施进行检查、维修,保证灌溉顺利进行。3.3.4防护设施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准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如遮阳网、防虫网、防鸟网等。第四章栽植技术与栽培管理4.1栽植技术要点栽植技术是农业种植成功的基础,以下为栽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1)选地与整地:选择适宜的地块,依据作物生长习性和土壤条件,进行科学的土地整理。整地应达到土壤细碎、松软、平整,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2)种子(苗)准备:选择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种子或幼苗,进行消毒处理,保证种苗健康。(3)栽植时间:根据作物生长周期、气候条件及土壤状况,选择最适宜的栽植时间,以保证作物生长的顺利进行。(4)栽植方法:采用人工或机械栽植,要求栽植深度、行距、株距合理,保证作物生长空间充足。4.2栽培管理措施栽培管理是保证作物生长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管理措施:(1)施肥管理: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状况,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2)水分管理:根据作物需水规律、气候条件及土壤水分状况,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保持土壤湿润。(3)除草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生长空间。(4)病虫害防治:采取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5)修剪管理:根据作物生长特点,进行适时的修剪,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4.3管理过程中的技术调整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技术进行调整,以下为常见的技术调整措施:(1)肥料调整: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和土壤肥力,适时调整施肥方案,保证作物营养均衡。(2)水分调整: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水分和作物需水规律,适时调整灌溉策略,保证作物水分供需平衡。(3)病虫害防治调整:针对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调整防治措施,保证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4)修剪调整:根据作物生长情况,适时调整修剪策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第五章病虫害防治概述5.1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病虫害防治作为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产值具有重要意义。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降低农作物损失,提高产量。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病虫害导致的农作物损失高达20%以上。病虫害防治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满足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病虫害防治还能减轻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5.2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病虫害防治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动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同时综合运用农业、生物、化学等多种防治手段,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治体系。(2)安全、环保、高效。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要保证防治方法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提高防治效果。(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和不同病虫害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实行分类指导,提高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4)科技创新,持续发展。加强病虫害防治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水平。同时注重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5)主导,部门协同。充分发挥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病虫害防治工作。(6)全社会参与,共同防治。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能力,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第六章病害识别与防治6.1常见病害识别6.1.1病害分类根据病原体的不同,病害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等。以下分别对这几类病害进行简要识别。6.1.2真菌性病害识别真菌性病害通常表现为叶片、茎秆或果实上出现斑点、霉层、粉层、锈层等症状。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黑斑病等。识别要点如下:霜霉病:叶片上出现黄绿色或淡褐色病斑,叶背有霜状霉层。白粉病:叶片、茎秆或果实表面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萎。黑斑病: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有时病斑出现白色霉层。6.1.3细菌性病害识别细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茎秆或果实出现水浸状病斑、腐烂、溃疡等症状。常见的细菌性病害有软腐病、细菌性角斑病等。识别要点如下:软腐病:植物组织出现软化、腐烂,有恶臭味。细菌性角斑病: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水浸状病斑,边缘呈波浪状。6.1.4病毒性病害识别病毒性病害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皱缩、果实变形等症状。常见的病毒性病害有番茄mosaic病毒病、黄瓜mosaic病毒病等。识别要点如下:番茄mosaic病毒病:叶片出现绿色斑点,植株矮化,果实变形。黄瓜mosaic病毒病: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植株生长缓慢,果实变形。6.1.5生理性病害识别生理性病害是由于环境因素或栽培管理不当导致的植物生长异常。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有缺素症、日灼病等。识别要点如下:缺素症:植物生长不良,叶片出现黄化、斑点等症状。日灼病:叶片或果实表面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导致组织坏死。6.2病害防治方法6.2.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改善栽培环境、加强栽培管理等。具体措施如下: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抗病品种。合理轮作:避免与同类作物连作,减少病原体积累。改善栽培环境:保持土壤湿度、通风透光,降低病原体生长繁殖条件。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浇水,提高植株抗病力。6.2.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主要使用农药对病害进行防治。具体措施如下:早期预防: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使用农药进行预防。治疗性防治:当病害已经发生时,使用农药进行治疗。药剂选择:根据病害类型和病原体选择合适的农药。6.2.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因子对病害进行防治。具体措施如下:利用天敌:利用病原体的天敌昆虫、病原菌等对病害进行控制。应用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6.3防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6.3.1准确识别病害在防治过程中,首先要准确识别病害类型,以便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6.3.2选择合适的防治时期根据病害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防治时期,降低防治成本。6.3.3合理使用农药在化学防治过程中,要合理使用农药,避免产生抗药性。6.3.4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对病害的监测与预警,及时发觉病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第七章虫害识别与防治7.1常见虫害识别7.1.1螟虫螟虫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害虫之一,主要危害粮食作物、蔬菜和果树等。其成虫体长约1015mm,翅膀展开宽约2030mm,体色多为灰褐色或黄褐色。螟虫的幼虫体型较小,体色为绿色或黄绿色,头部呈黑色。7.1.2蚜虫蚜虫体型微小,体长一般不超过2mm,体色为绿色、黄色或黑色。其危害作物主要是吸取植物汁液,导致叶片卷曲、生长不良。7.1.3红蜘蛛红蜘蛛体型较小,体长约0.5mm,体色为红色或橙红色。红蜘蛛主要危害果树、蔬菜和花卉等,吸取植物汁液,使叶片出现斑点、失绿等症状。7.1.4地下害虫地下害虫主要包括蛴螬、地老虎等,它们在土壤中活动,危害作物根系,导致植株生长不良。7.2虫害防治方法7.2.1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包括人工捕杀、诱杀、隔离等方法。人工捕杀适用于害虫数量较少的情况,诱杀则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等特性,设置诱虫光源或化学诱剂。隔离则是通过设置防护网、覆盖地膜等措施,阻止害虫侵入。7.2.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对害虫进行防治。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根据害虫种类、发生规律和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施药方法。同时要注意农药的用量和施药次数,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7.2.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对害虫进行控制和防治。主要包括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昆虫激素等方法。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可持续等优点,但防治效果较慢。7.3虫害防治策略7.3.1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治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害虫发生规律、作物生长特点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和搭配防治方法。7.3.2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通过加强农业管理,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抗虫能力,减少害虫发生。具体措施包括:合理轮作、调整作物布局、清除田间杂草、加强水肥管理等。7.3.3科学用药科学用药是保证化学防治效果的关键。在用药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根据害虫种类和发生规律,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和施药方法;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控制用药量;避免连续使用同一类农药,以防产生抗药性。第八章生物防治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8.1生物防治技术的种类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根据防治对象和作用机理的不同,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天敌昆虫利用:通过引入或增强天敌昆虫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等。(2)病原微生物利用:利用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例如,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鳞翅目害虫,利用真菌防治植物病原真菌等。(3)植物源生物农药:从植物中提取具有防治病虫害作用的活性成分,开发成生物农药。例如,鱼藤酮、除虫菊素等。(4)昆虫激素利用:通过干扰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例如,利用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等。8.2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方法(1)天敌昆虫的引入与释放:根据害虫种类和生态环境,选择合适的天敌昆虫,通过人工繁殖和释放,增加天敌昆虫的数量,实现对害虫的自然控制。(2)病原微生物的施用:将病原微生物制成生物农药,通过喷雾、灌根等方法施用到农作物上,使病原微生物在害虫体内繁殖,导致害虫死亡。(3)植物源生物农药的施用:按照农药使用规范,将植物源生物农药稀释后,通过喷雾、灌根等方法施用到农作物上。(4)昆虫激素的应用: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昆虫激素,通过喷雾、点滴等方法施用到农作物上,干扰害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8.3生物防治技术的优缺点生物防治技术的优点:(1)对环境友好:生物防治技术不产生化学残留,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2)可持续性:生物防治技术可以长期稳定地发挥防治作用,不易产生抗药性。(3)防治效果显著:部分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与其他防治方法相结合,提高防治效果。生物防治技术的缺点:(1)应用范围有限:生物防治技术对某些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较差,不能替代化学农药。(2)技术要求较高: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3)防治速度较慢:生物防治技术的作用速度较化学农药慢,对突发性病虫害的应急防治效果较差。第九章病虫害防治预案制定与实施9.1预案制定原则9.1.1科学性原则病虫害防治预案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充分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保证防治措施的合理性、有效性。9.1.2预防为主原则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减轻病虫害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9.1.3系统性原则病虫害防治预案应考虑整个农业生产系统,包括作物、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实现全面、系统的防治。9.1.4动态调整原则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效果及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防治预案,提高防治效果。9.2预案实施步骤9.2.1病虫害监测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对农田、农作物进行定期、全面的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9.2.2预警预报根据监测数据,结合气象、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病虫害预警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神州谣》教学课件: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
- 教育创新:2024年三角形分类教案新编
- 小学生食品安全班会课件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带答案)
- 《葡萄沟》说课稿
- 2024年电流测量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
- 计算机三级网络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
- 中考满分作文:善润了华年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三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
- GB 26512-2021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
- Tio2材料的性质及应用-课件
- 教育科研专题讲座课件
- 建筑工程常用英语词汇
- 热工基础第一章
- 2022版小学英语新课标详细解读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PPT模板
- 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专项方案
- 《安全记心上》优秀(共29张)课件
- 重庆市普通中小学课程计划
-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水浒传》武松形象探析教学设计
-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 课件(共16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