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说(2022秋·上海徐汇·高一上海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师说(节选)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材料二劝学(节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1)则耻师焉,惑矣(
)
(2)用心躁也(
)2.请赏析《师说》选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劝学》和《师说》都采用了对比论证法来证明观点,试以上述选文为例,比较两篇文章在使用对比论证时有何不同?【答案】1.
糊涂
浮躁,不专心
2.“其皆出于此乎”,用推测语气作判断,既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委婉含蓄,又不绝对化,体现了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
3.①使用论据不同:《劝学》结合比喻作为论据来进行对比,而《师说》则结合生活事例作为论据来进行对比。②对比思路不同。《劝学》分别从积累、坚持、专一三方面进行对比,而《师说》则是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地对比。【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惑:糊涂。句意:却以从事学习为耻,真是糊涂啊。(2)躁:浮躁,不专一。句意:这是因为浮躁不专一的缘故啊。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其皆出于此乎”一句中,用文言虚词“其”表示推测,表明自己对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的分析。而前文韩愈所分析的原因“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中,“古之圣人”与韩愈生活的时代已经相去甚远,他不可能看到古圣人的现身说法,而只能是出于自己的推测和归纳;“今之众人”虽处同一时代,却数量庞大,韩愈也不可能一一交流探讨。所以“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主要是根据韩愈自己的心理推测得出。若用强烈肯定的判断语气,则难免会落人口实。因此这里用委婉含蓄而又不绝对化的推测,反而更能体现韩愈说理的科学严谨态度。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作手法的能力。首先,在论据使用上:《劝学》选文中,“积士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善成德”,正面论述了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都是不断积累得来的。而后“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句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就不能“至”“成”,从而说明学习中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则又用马行路和雕刻木头这两组比喻进行正反对比:“骐骥”与“驽马”进行对比,说明自身条件的好坏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关键;“朽木”与“金石”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最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也是用螃蟹和蚯蚓来比喻学习。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而《师说》中的三组论据:“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爱其子”与“于其身”的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对比,这三者或是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或是社会中的一些特殊群体或普通人,都是我们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因此,《师说》的对比主要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同人来进行的。其次,在对比思路上:《劝学》选段中,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是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得出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从反面阐述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阐述学习要积累。“骐骥”“驽马”对比,得出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阐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阐述做到积累还要专一。而《师说》在选段中运用的三组论据对比: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爱其子”与“于其身”的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对比。第一组从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这一角度进行论述,把“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进行对比,得出“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第二组从具体的个体这一角度进行论述,把“爱其子”与“于其身”进行对比,得出“小学而大遗”的结论;第三组从“士大夫”这一特殊的群体入手,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进行对比,深刻揭示了“士大夫”以从师为耻的精神本质。三组对比,从一般到特殊,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思维缜密,强有力地论述了必须从师学习的“学习之道”。(2022春·上海浦东新·高三上海南汇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争臣①论【唐】韩愈①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________?”②愈应之曰: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旷官之刺兴,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阳子将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注】①争臣,也叫谏官,唐代谏官有左右拾遗、左右补阙、左右谏议大夫。阳城与作者同朝为官。4.可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虚词是(
)A.欤
B.耶
C.哉
D.乎5.在世人看来,阳城是个_________的人。在作者看来,阳城是个_________的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6.分析第②段中作者援引孔子行为和言论的作用。7.下面的说法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A.如果为钱而做官又怕进谏得罪人,那就应该去守关或打更。B.身为言官不言政,可见阳城是不顾百姓疾苦、朝政得失之人。C.本文点名批评阳城,能明显看出韩愈“文以载道”的主张。D.该说话却不说和不尽心进谏却不离开,没有一种可以容忍。8.在《师说》和本选段中,韩愈都表现出了敢于力排众议的一面。试联系两文分别说明。9、对于当时的社会风气,韩愈与柳宗元关注的现象、表达的态度有相通之处,但他们表现社会现象的方法和流露的情感又不尽相同。请结合节选文字,简要说明。……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柳宗元《答书中立论师道书》)【答案】4.C
5.有道之士(有古人之风);尸位素餐(敷衍塞责)
6.孔子即使身居卑位且贫困也从不旷其职。意在让阳城自我对照,反省并改正尸位素餐的过错。
7.B
8.《师说》中,别人都不愿、不肯、不理解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作者却不畏人讥,主动“好为人师”。本选段中,众人都赞扬阳城是有道之士,作者却认为阳城怠忽职守、不负责任,并撰文点名批评。9.韩愈(《师说》)主要通过三组对比,分析阐明“耻学于师”的原因,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习气;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揭示“不事师”的缘由。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说明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生动形象。通过申述不敢为师的理由,以驳斥时人对韩愈的诋毁,对韩愈“抗颜为师”进行声援。【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________?”,意思是,他岂是因富贵而偏移心志的人啊?此句虽有问号,但并非疑问、反问语气,而是以反问句的形式来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ABD一般表疑问或反问语气,只有C表强烈的感叹语气。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世人的评价在第一段,“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可以概括出“有道之士”;作者的评价在第二段,根据“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旷官之刺兴,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而未尝一言及于政”
处在国家臣子的位子,却将不理国事作为高尚的心志,那么冒进的祸患就会产生,对为官不作为的现象的讽刺就会很多。这样的样板可不能作为标准,而且其过错的遗害终久难以消除的。而他却未曾有一句涉及朝政的话。阳城,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身为谏官却不问政事得失,韩愈评价他旷职(旷官),也就是“尸位素餐”。6.本题考查学生对引用作用的分析能力。本文援引孔子行为和言论,“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孔子曾经做粮仓主管,曾经做六畜主管,都不敢耽误他的职守,必定说:‘统计停当了才算完啊’,必定说:‘牛羊生长好了才行啊’。像阳先生的俸禄,不是卑下和贫穷,这是非常明显的,却如此作为,他这样可以吗?”,孔子即使身居卑位且贫困也从不旷其职,指出为官者应当认真对待自己的官职,忠于职守,不能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意在让阳城自我对照,反省并改正尸位素餐的过错。7.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能力。B.“不顾百姓疾苦、朝政得失之人”错,根据后文“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可知是否定阳城是“有道之士”。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及分析评价人物形象的能力。《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别人都不愿、不肯、不理解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作者却不畏人讥,主动“好为人师”,强调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并圣人之例说明,“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最后还鼓励“李氏子蟠”“作《师说》以贻之”。表现了韩愈敢于力排众议的一面。在本文段中,世人认为阳城“可以为有道之士”,众人都赞扬阳城是有道之士。而作者却有不同看法,“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作者却认为阳城怠忽职守,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身为谏官却不问政事得失的不良表现,撰文对阳城的为人和行事进行直截了当的批评,指出为官者应当认真对待自己的官职,忠于职守,不能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表现了韩愈敢于力排众议的一面。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观点及探究艺术手法的能力。(1)先看韩愈是如何批判“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的。《师说》节选的这部分用了三组对比来批判这种风气,第一组对比是把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得出“耻学于师”的结果是“圣益圣,愚益愚”;第二组对比是把对待儿子和对待自己的做法进行对比,得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的结论;第三组是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进行对比,得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的结论。这样就分析阐明了“耻学于师”的原因,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习气。(2)而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部分开篇追述“不事师”的缘由:“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接着连举两例,陈述不敢、也不愿为师的理由。其一是韩愈为师之例,二是狂犬吠日之例,前者为主,后者为辅,二例共同说明一个问题:流俗不问是非,见怪即吠,倘若独为众所不为之事,必然招致厄运。可见此文是通过申述不敢为师的理由,以驳斥时人对韩愈的诋毁,对韩愈“抗颜为师”进行声援。参考译文:①有人向我询问谏议大夫阳城:“(他)可以算是有道之士吗?他学问渊博见识广博,不用求教于人。按古人的道理行事,居住在晋地的偏远之处。晋地的百姓受到他德行的熏陶因此有几千人善良。有大臣听说了便举荐他,天子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人们都认为很光彩,阳子并没有喜色。待在这个位置上五年了,看他的德行如同还是在野一样。他岂是因富贵而偏移心志的人啊?”②我回应说:处在国家臣子的位子,却将不理国事作为高尚的心志,那么对为官不作为的现象的讽刺就会很多,这样的样板可不能作为标准,而且其过错的遗害终久难以消除的。如今阳先生在职不算不久了;了解天下的得失不可能不熟悉了,天子待他不可谓不是厚爱有加了,而他却未曾有一句涉及朝政的话。看待朝政的得失,就好像越国的人看待秦国人的胖瘦(轻飘飘在他的心里没有一点喜忧的感受)。问他的官职,就说是谏议大夫;问他的俸禄,就说:‘下大夫级别的薪俸’;问他的职责,就说:‘我不知道啊’。有道之士,原本是这样的吗?而且我还听说:‘有官职的人,不称其职就离开;有进言责任的人,进言而无作用就离开。’今天的阳先生认为他自己进言了吗?该进言而不言语,与不用他的进言而不离开,没有一样是值得肯定的。阳先生是为了俸禄而出仕吧?古人有话说:‘为官不是因为贫穷,而有的时候又是因为贫穷’,说的就是为了俸禄的官员。这种官员应当辞去尊贵的官职而呆在卑下的地位,离开富有处身贫穷,像那些守关打更的人一样就行了。孔子曾经做粮仓主管,曾经做六畜主管,都不敢耽误他的职守,必定说:‘统计停当了才算完啊’,必定说:‘牛羊生长好了才行啊’。像阳先生的俸禄,不是卑下和贫穷,这是非常明显的,却如此作为,他这样可以吗?”(2021秋·高一复旦附中校考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与李翱[1]书韩愈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愈再拜。【注】[1]与李翱áo书:本文写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时李翱在长安,韩愈在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节度推官。李翱,中唐著名的古文家、哲学家。从韩愈学古文,实则处师友之间。10.解释文中的加点字。(1)挈之而行(
)(2)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
)11.用“/”将文中画线句进行断句(共一处)。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13.《师说》中韩愈对待李蟠的态度也从侧面反映出韩愈的人才观。结合《师说》《与李翱书》概括作者关于人才问题的态度。14.结合文中内容,联系以下材料谈谈柏拉图、孔子及韩愈各自对理想的态度。《理想国》:只有当你能为你们未来的统治者找到一种比统治国家更善的生活时,你才可能有一个管理得好的国家。《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答案】10.
挈:带、领。
韦带:古代平民或未仕者所系的无饰的皮带。
11.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
12.靠近它就能够理解,但是实际去做就很难了。
13.作者认为应该赏识并重用人才。
14.韩愈的理想:保持操守,入世为官。柏拉图的理想:国家应该由掌握智慧和善的人来统治。孔子的理想:安贫乐道。【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挈之而行:挈:带、领。句意:带着他们一起去。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韦带”,古代平民或未仕者所系的无饰的皮带。句意:光是谈论道义的普通读书人就有多少吗?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是:您偏偏就能使我的品德保持清洁不被玷污,并生活在快乐中吗?“洁清不洿”与“处其所可乐”是兼语句的并列谓语,“而”是连词,表并列,“而”前断开。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及,靠近、接近;知,理解、了解;履,践行。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文“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意思是,京师被人看重的,上有贤明的天子,下有贤明的大臣,谈论道义的普通读书就有很多。“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意思是,了解我的人本来就少,了解我并赏识我却不嫉妒我的人更少。由此可知,作者从自己的经历和遭际中表现出作为人才应得到厚待并合理使用。《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通过对待李蟠的肯定与褒扬的态度,从侧面反映出作者认为应该扶持并爱惜人才。1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本文“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意思是,保持着我的信仰操守,让我辅佐公卿,在大臣之间奔走,提供建议。由此看出韩愈的理想是能够保持操守,入世为官。《理想国》“只有当你能为你们未来的统治者找到一种比统治国家更善的生活时,你才可能有一个管理得好的国家。因为,只有在这种国家才能由真正的富人来统治。当然他们不是富有黄金,而是富有幸福所必需的那种善和智慧的生活。”柏拉图认为,只有由真正掌握智慧和善的人来统治,才能实现城邦的最佳管理。《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君子是坚决不予接受的。由此可知,孔子提倡“安贫乐道”。参考译文:信使到了(我处),您不嫌弃我给我写信,高兴和惭愧同时涌上来,心里都容不下了啊!您的话都很对。我虽然善于辩解,怎么能够逃避责任呢?这都是你赏识我,关心我,我不考虑现在人们对待我的态度,只凭你对我的情义,就使我寄希望于入世(为官)。我家里本来很贫穷,又遭遇了劫难,衣服也得不到,生活用品也没有,家里仅三十口人,带着他们把他们安置在哪儿呢?舍弃他们进入京城,不可以,带着他们一起去,也不行,您将如何替我谋划呢?这是一件事,您认为我进入京城,有什么好处吗?我有儿子,其中还有不认识我的,现在的人能了解我吗?保持着我的信仰操守,让我辅佐公卿,在大臣之间奔走,提供建议,能有跟我看法一致的吗?我在京城八九年,没有挣钱的地方,每天求人来生活,当时没有注意到,今天想起来,就像痛刚好了的人回想当初疼痛的时候,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如今年龄又长了,再让我去老地方干这些事,也很让我为难。京师被人看重的,不是上有贤明的天子,下有贤明的大臣,光是谈论道义的普通读书人就有多少吗?我在其中匆匆忙忙,能够使社会上层下层的人知道我吗?了解我的人本来就少,了解我并赏识我却不嫉妒我的人更少。我本身没有什么资质,外部也没有什么靠山,究竟能做什么呢?唉!您责怪我的话很对,很关爱我,如今天下的人,有像您这样的吗?从尧舜以来,读书人有怀才不遇的吗?没有吗?您偏偏就能使我的品德保持清洁不被玷污,并生活在快乐中吗?并不是我不愿意做你说的那些事,是因为我的力量不够,形势不方便。我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有人(指韩愈现在投靠的人)是我的知己吗?其实他是跟在别人后面做事,盲目的追求潮流,饿了就吃饭,饱了就游戏。我之所以留在这里没有离开,是因为他诚心诚意的关爱我。但是关心我的少,不了解我的地方更多,我难道在这个地方很高兴吗?也是有所担心才暂时安定在这里。唉!您是很关心我,您责备我的话确实很对,但是恐怕您有时候没空责备我却为我悲伤,没空为我悲哀却自责、自悲。靠近它就能够理解,但是实际去做就很难了。孔子称赞颜回说:“吃一碗干饭、喝一瓢白水,别人忍受不了这种贫苦生活的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心中的快乐。”人,如果能依靠圣贤的人,并能有一碗饭吃一瓢水喝足以活下去,他不感到忧愁却很快乐,岂不是很容易!如果我没有依靠,没有饭吃,没有水喝,没有挣钱的地方,就会饿死,这也不难呀?您听了我的话也感到悲伤。啊,你也要小心谨慎这些道理!我们分别得太久,如果还能回到您的身边侍奉您,我会非常高兴,所以专门派人骑马到这里,等候您的回信,并通过这些自我开导。韩愈再拜(书信用语,表谦虚)。(2010·上海闵行·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①今之作文者,如人相见,作揖曲躬之际,阔别致谢,寒温都尽。及其执茶对坐,别无可说,不过再理前词,往往重复。又如俗人唱曲,以一句为数句,以一字为数字,不死不活,希图延场;及其当唱之处,则又草草读过而已。噫!此所谓“时套”也。今之作揖不如是,则人必怪之;唱曲不如是,则无人击节赏音。作文之趋于时尚,亦如是矣。其病在于无师友传授,而少浸润之于义理,徒逞其私臆,求作新奇,不知反落套矣。②钱生伯庸,其家师于岳水部之初。其至金陵,以之初书谒见于予。予观其人,不为时俗所染,岂非欲随地求师而汲汲于义理者①,予愧浅率,不足以答伯庸。伯庸归,试以其文质之尔师之初②。之初之作人,无时套者也,其论文亦如之。[注]①汲汲:急于得到的意思。义理:文章的思想内容。②尔:其。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其家师于岳水部之初(
)
(2)以之初书谒见于予(
)16.文中认为,造成作文弊病的原因是
。(不要用原文)17.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所说的“时套”在之中的具体表现。18.试比较本文中“钱生伯庸”与《师说》中“李氏子蟠”两人在求学背景与学习表现上的异同。【答案】15.
拜师学习
信
16.没有师友的相互传授,文章写作不讲究内容章法.只是为了表达自己个人的想法,追求形式的新奇。
17.虚张声势,前后重复,别无新词
18.钱伯庸和李蟠两人求学的背景都是人们不愿拜师学习,表现不同的是,李蟠六艺经传广泛地学习,而钱伯庸学习文章的写作讲究内容思想。【解析】15.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本题“其家师于岳水部之初”意思是“他在家时,师从水部官员岳之初”,“师”解释为“拜师学习,师从”;“以之初书谒见于予”意思是“拿着岳之初的推荐信来拜见我”,“书”解释为“信”。16.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本题要求概括“文中认为,造成作文弊病的原因”,强调不要用原文。结合原文“其病在于无师友传授,而少浸润之于义理,徒逞其私臆,求作新奇,不知反落套矣”,可以概括出文中认为造成作文弊病的原因是没有师友传授,在道义理学上缺少熏陶,只是卖弄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政行业家居清洁培训总结
- 2025-2030全球合成油田缓蚀剂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车辆液压制动管路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流体摄像三脚架云台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浓缩杏汁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帐篷地钉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有隔板高效空气过滤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个人护理用辛酰甘氨酸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单摆铣头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山东省临沂一中高三9月月考语文(文科)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年突发紧急事故(急救护理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左心耳封堵术护理
-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 合唱课程课件教学课件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大湾区40校高二上学期联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旅拍店两人合作协议书范文
- 2024-2030年电炒锅项目融资商业计划书
- 技术成熟度评价标准
- 卫生院中医、康复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 《公有云服务架构与运维》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详细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