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热斑效应监测与预防_第1页
光伏组件热斑效应监测与预防_第2页
光伏组件热斑效应监测与预防_第3页
光伏组件热斑效应监测与预防_第4页
光伏组件热斑效应监测与预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23光伏组件热斑效应监测与预防第一部分光伏组件热斑效应定义及其机理 2第二部分热斑效应对光伏组件性能的影响 3第三部分热斑效应监测技术及方法 6第四部分热斑效应预防措施及策略 8第五部分组件布局优化与热斑效应关联 10第六部分光伏系统维护与热斑效应控制 12第七部分热斑效应预防的经济效益分析 15第八部分新型材料及技术在热斑效应预防中的应用 18

第一部分光伏组件热斑效应定义及其机理关键词关键要点【光伏组件热斑效应定义】

1.光伏组件热斑效应是指光伏组件中局部区域温度过高,导致该区域光伏电池性能下降,严重时甚至损坏。

2.热斑效应的发生通常是由阴影遮挡、串联回路中部分电池故障等原因造成的。

3.热斑效应会降低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甚至造成安全隐患。

【热斑效应产生的机理】

光伏组件热斑效应

定义

光伏组件热斑效应是指由于局部过热导致光伏组件特定区域的功率输出下降的现象。当光伏组件的局部温度升高时,该区域的载流子复合速率增加,导致光生电流和功率输出下降。

机理

光伏组件热斑效应的发生主要归因于以下机制:

*局部阴影:当光伏组件的一部分被遮挡时,被遮挡区域的光伏电池无法产生电流。在这种情况下,流过非遮挡区域的光电流会集中在被遮挡区域附近,导致局部过热。

*串并联失配:当光伏组件中单个光伏电池的输出电流或电压不同时,流过这些电池的光电流会不均匀分布。电流较大的电池会产生更多的热量,从而导致热斑效应。

*组件缺陷:光伏组件中的缺陷,例如焊点不良或电池开路,会导致局部电阻增加,从而产生热量。

*环境因素:高温、高湿度和风速低的环境会导致光伏组件的散热能力下降,从而增加热斑效应的风险。

热斑效应的影响

热斑效应会对光伏组件的性能和寿命产生以下负面影响:

*功率输出下降:热斑区域功率输出下降,导致整个光伏组件的总功率输出降低。

*加速降解:热斑效应会加速光伏电池的降解,缩短组件的寿命。

*火灾隐患:严重的热斑效应会导致组件过热,引发火灾。

热斑效应的预防

为了预防光伏组件热斑效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优化组件设计:选择低串并联失配的电池,并使用低电阻的焊点连接。

*减少阴影:避免光伏组件受到树木、建筑物或其他物体的影响。如果无法避免阴影,可以使用优化器或微型逆变器来减轻阴影的影响。

*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光伏组件是否有缺陷,并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环境対策:选择散热性能良好的环境,并确保组件有足够的通风。第二部分热斑效应对光伏组件性能的影响关键词关键要点【热斑效应引起的组件功率损耗】

1.热斑效应会造成组件内部电流不均匀,导致组件整体功率输出下降。

2.组件中产生热斑的区域会因过高的温度而导致电池性能下降,从而削弱组件的输出能力。

3.热斑效应的严重程度与热斑区域的温度升高程度以及持续时间有关,严重的热斑效应会导致电池永久性损坏,进而降低组件的整体功率输出。

【热斑效应引起的电池性能劣化】

热斑效应对光伏组件性能的影响

简介

光伏组件热斑效应是一种局部过热的现象,发生在部分电池单元或模块表面温度明显高于其余部分时。这种效应会对组件的性能和寿命产生负面影响。

热斑效应对性能的影响

*降低输出功率:热斑区域的电池单元效率降低,导致组件整体功率输出降低。

*加速衰减:热斑区域的电池单元温度升高,加速了材料降解和性能衰减。

*电压不匹配:热斑区域和非热斑区域之间的电压不匹配,导致组件内部串并联回路不平衡,进一步加剧热斑效应。

*局部烧毁:如果热斑效应严重,可能导致局部烧毁,甚至永久性组件损坏。

数据支持

研究表明,热斑效应对光伏组件性能的影响非常显著:

*组件热斑温度每升高10℃,组件功率输出就会下降5-10%。

*在典型的工作条件下,热斑效应可导致组件功率输出下降10-25%。

*热斑效应会加速电池单元的降解,将组件的使用寿命缩短15-30%。

案例研究

一项在光伏电站进行的案例研究显示,热斑效应导致组件功率输出损失高达15%。受影响的组件位于电站最热的一排,由于电线连接不良而出现了热斑效应。

热斑效应对寿命的影响

热斑效应对光伏组件的寿命也有重大影响:

*缩短寿命:热斑效应加速了组件材料的降解,缩短了组件的预期使用寿命。

*早期故障:严重的热斑效应会导致组件早期故障,甚至在保修期内出现问题。

*维修成本:热斑效应引起的故障需要昂贵的维修,增加了组件的维护成本。

数据支持

研究表明,热斑效应会显着缩短光伏组件的寿命:

*热斑温度每升高10℃,组件寿命就会缩短5-10%。

*严重的热斑效应可将组件寿命缩短50%以上。

案例研究

一项对热斑效应影响的研究显示,在进行了10年的热斑加速测试后,受影响的组件寿命减少了40%。

结论

热斑效应是一种对光伏组件性能和寿命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现象。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监测和预防热斑效应至关重要,以确保组件的可靠性和投资回报率。第三部分热斑效应监测技术及方法关键词关键要点【热斑效应监测方法】:

1.电致发光(EL)成像:利用红外相机采集组件表面发光图像,高发光区域对应热斑部位,可直观反映热斑分布情况。

2.热成像:采用热成像仪对组件表面进行温度扫描,热斑区域表现为高温区,优点是检测速度快,但无法准确定位热斑部位。

3.电流-电压(I-V)曲线测量:通过测量组件在不同irradiance和温度下的I-V曲线,分析曲线中异常拐点或失配,判断是否存在热斑问题。

【热斑预防技术】:

热斑效应监测技术及方法

热斑效应监测是保障光伏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常用的监测技术及方法包括:

一、红外热成像法

红外热成像法利用红外相机检测光伏组件表面温度分布,从而识别因热斑效应引起的异常升温区域。此方法优点是直观、快速,可用于大范围巡检,但成本较高,受环境因素(如光照、气流)影响较大。

二、光致发光法

光致发光法利用紫外灯照射光伏组件,引发组件内部缺陷或热斑区域的光致发光现象。通过测量光致发光强度,可以识别热斑效应的严重程度。此方法灵敏度高,不受环境因素影响,但需要专业设备和人员进行检测。

三、电气参数监测法

电气参数监测法通过采集光伏组件的I-V曲线、P-V曲线等电气参数,分析组件输出功率、填充因子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当组件出现热斑效应时,其输出功率会下降,填充因子也会降低。此方法成本低,易于实现,但灵敏度相对较低。

四、传感器监测法

传感器监测法在光伏组件内部或外部安装温敏电阻、热电偶等传感器,实时监测组件温度变化。当传感器检测到异常升温时,即可触发报警。此方法精度高,但成本较高,且安装维护较复杂。

五、大数据分析法

大数据分析法利用光伏电站的运行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算法,建立故障预测模型。当模型检测到组件输出异常、运行温度升高等特征时,即可预警热斑效应的发生。此方法对数据质量有一定要求,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

六、现场巡检法

现场巡检法通过定期人工巡查光伏电站,目视检查组件表面是否有焦灼、变形等异常现象。同时,使用接触式温度计测量组件局部温度,判断是否存在热斑效应。此方法成本低,但受巡检人员经验和天气条件影响较大。

七、无人机巡检法

无人机巡检法利用无人机搭载热成像相机或其他传感器,对光伏电站进行空中巡检。此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覆盖大面积区域,不受地形和天气条件限制,但成本较高。

八、多传感器融合法

多传感器融合法将多种监测技术结合使用,取长补短,提高热斑效应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例如,将紅外熱成像法与電氣參數監測法結合,可以既快速準確識別熱斑區域,又分析其對光伏组件性能的影響。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光伏电站的规模、环境条件和经济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热斑效应监测技术和方法。通过定期巡检和监测,及时发现和устранить热斑隐患,保障光伏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第四部分热斑效应预防措施及策略热斑效应预防措施及策略

热斑效应是一种局部过热的现象,当太阳能组件某一区域的温度高于其他区域时发生。这种温度差异会导致功率输出下降、组件故障,甚至火灾。为了预防热斑效应,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组件选择:

*选择具有低串联电阻的组件。串联电阻高的组件在局部遮挡时更容易产生热斑。

*考虑使用具有内置旁路二极管的组件。旁路二极管可以在局部遮挡时提供旁路路径,防止电流集中于受影响的电池片。

2.安装设计:

*避免局部遮挡:确保组件免受树木、烟囱和其他障碍物遮挡。

*优化组件布局:采用适当的间距和倾角,最大程度地减少遮挡和反射。

*使用适当的安装系统:选择能够牢固固定组件,同时允许空气流通的安装系统。避免使用容易吸热的金属夹具。

3.电气设计:

*使用较小的串并联组合:将组件串并联成较小的组,以便在局部遮挡时降低电流。

*使用优化器:组件优化器可以调节单个电池片的电压和电流,防止局部过热。

*监控系统性能:定期监测组件的电气特性(例如电流、电压、功率),以识别潜在的热斑问题。

4.热管理:

*增加通风:在阵列周围留出充足的通风空间,以允许空气流通并带走热量。

*使用散热片:在组件背面粘贴或安装散热片,以增加散热面积。

*考虑液体冷却:对于大型阵列,可以使用液体冷却系统来有效地散热。

5.预防性维护:

*定期检查组件:目视检查组件是否有热点迹象,例如变色、烧焦气味。

*使用热像仪:利用热像仪检测组件表面的温度分布,识别热点区域。

*及时更换受损组件:发现受热斑影响的组件应尽快更换,以防止进一步损坏和火灾风险。

6.其他策略:

*使用防反射涂层:防反射涂层可以减少组件对阳光的吸收,有助于降低整体温度。

*研究新型技术:不断探索和开发新的技术,例如热电冷却和自修复涂层,以提高组件的耐热性。

*提高安装人员的意识:对安装人员进行有关热斑效应及其预防措施的教育。

数据:

*局部遮挡时,组件温度可上升50°C或更高。

*串联电阻每增加1Ω,热斑温度可上升2°C。

*使用优化器可将热斑温度降低高达15°C。

*液体冷却系统可将阵列温度降低高达20°C。第五部分组件布局优化与热斑效应关联组件布局优化与热斑效应关联

热斑效应是光伏组件局部过热的一种现象,会导致组件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引发火灾。组件布局优化是预防热斑效应的关键措施,通过合理安排组件之间的间距和遮挡关系,可以有效降低组件局部温度,防止热斑的出现。

组件间距优化

组件间距是指相邻组件之间的水平和垂直距离。合理的组件间距可以保证组件之间有足够的通风空间,降低组件表面温度。

*水平间距:水平间距过小会导致组件之间空气流通不畅,局部温度升高。研究表明,组件水平间距应不小于组件宽度的1.2倍,以保证足够的空气流通。

*垂直间距:垂直间距过小会导致组件相互遮挡,影响组件接受阳光照射的面积,从而导致局部温度升高。组件垂直间距应不小于组件高度的0.5倍,以避免组件之间的相互遮挡。

组件遮挡优化

组件遮挡是指组件被其他物体(如屋顶结构、烟囱、树木等)遮挡的部分。组件遮挡会导致被遮挡区域温度升高,形成热斑。

*遮挡面积:组件遮挡面积过大会导致组件发电量下降,严重时还会引发热斑效应。一般情况下,组件遮挡面积不应超过组件面积的20%。

*遮挡位置:组件遮挡的位置对热斑效应的影响也较大。位于组件中央的遮挡物对组件发电量和温度影响更大,因此应尽量避免组件中央部位的遮挡。

*遮挡物体类型:不同类型的遮挡物体对组件发电量和温度的影响不同。例如,半透明物体(如玻璃)的遮挡影响较小,而完全不透光的物体(如混凝土)的遮挡影响较大。

其他优化措施

除了组件间距和遮挡优化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措施可以帮助降低组件局部温度,预防热斑效应。

*选择低串联电阻的组件:串联电阻高的组件更容易产生热斑效应,因此应选择串联电阻较低的组件。

*采用并联连接:并联连接可以降低组件串中的电流,从而降低组件局部温度。

*使用遮光二极管:遮光二极管可以防止被遮挡组件的反向电流,从而降低被遮挡组件的温度。

*加强组件背面通风:加强组件背面通风可以有效降低组件表面温度,防止热斑效应。

试验验证

大量试验研究验证了组件布局优化对热斑效应的抑制作用。例如,一项研究表明,将组件间距从0.7倍组件宽度增加到1.2倍组件宽度,组件表面温度降低了5℃,热斑效应明显减弱。

结论

组件布局优化是预防光伏组件热斑效应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合理安排组件间距和遮挡关系,可以有效降低组件局部温度,防止热斑的出现。在光伏系统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组件布局的优化,以确保光伏组件安全可靠运行,延长使用寿命。第六部分光伏系统维护与热斑效应控制关键词关键要点【热斑预防措施】:

1.使用高可靠性的光伏组件,提升组件耐受热斑的能力。

2.优化组件布局和安装方式,确保组件间通风散热良好。

3.定期检查系统,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热斑隐患,如组件遮挡、接线松动等。

【系统维护与热斑预防】:

光伏系统维护与热斑效应控制

前言

光伏热斑效应是一种局部过热现象,会导致光伏组件局部性能下降甚至损坏。为了保证光伏系统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需要对光伏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采取必要的热斑效应控制措施。

光伏系统维护

定期巡检和测试

*定期检查光伏组件和系统组件是否有破损、松动或腐蚀等问题。

*对光伏组件进行电气参数测试,如I-V曲线测试,以检测组件是否存在性能下降或热斑效应。

*测量组件表面温度,以识别存在热斑效应的组件。

清洁和维护

*定期清洁光伏组件表面的灰尘、污垢和积雪,以减少组件的热阻抗和提高发电效率。

*清理组件周围的杂草和障碍物,防止组件遮挡和通风不良。

热斑效应控制措施

选择合适的组件

*选择具有低串联电阻的组件,以降低热阻抗和减小电流不均匀性。

*采用半片组件或多主栅组件,以减小单个单元的尺寸和降低局部过热风险。

并联连接

*将光伏组件并联连接,以平衡组件间的电流分布和降低热斑效应风险。

*每个并联回路中组件数量应根据组件尺寸和系统设计进行限制。

使用旁路二极管

*在每个光伏组件并联回路中安装旁路二极管,以在组件遮挡或失效时提供旁路路径,防止组件过热。

*旁路二极管的额定电流应高于组件的最大电流,并且耐压应满足系统要求。

使用优化器

*在每个光伏组件上安装优化器,以优化组件间的电流分布和减小热斑效应风险。

*优化器通过动态调整组件的输出电压,降低组件的串联电阻和电流不均匀性。

安装设计和布局

*采用适当的安装倾角和方位角,避免组件遮挡和通风不良。

*根据组件尺寸和系统设计,合理安排组件之间的间距,保证组件间有足够的通风空间。

热斑效应监测

红外热成像

*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对光伏组件表面进行扫描,可直观地识别组件局部过热区域。

*通过分析红外热图像,可以确定热斑效应的严重程度和位置。

电气参数监测

*通过监控光伏组件的电气参数(如电流、电压和温度),可以检测热斑效应的初期征兆。

*当某个组件的电流或温度明显高于其他组件时,可能存在热斑效应风险。

传感器监测

*在光伏组件或系统中安装温度传感器,以实时监测组件的局部温度。

*当某个区域的温度超过预设阈值时,传感器会触发警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结论

通过定期维护和采取适当的热斑效应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光伏组件的热斑效应风险,保证光伏系统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光伏系统维护人员需熟练掌握热斑效应的监测和控制技术,并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光伏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第七部分热斑效应预防的经济效益分析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热斑效应的经济损失

1.热斑效应会导致光伏组件功率输出下降,从而降低发电量和收入。

2.严重的热斑效应可能会导致组件损坏,需要更换,造成额外的维修成本。

3.热斑效应还可能引发火灾,造成财产损失和安全隐患,导致保险费率上升。

主题名称:热斑效应预防措施的经济效益

热斑效应预防的经济效益分析

前言

光伏组件的热斑效应可导致功率输出下降、组件失效甚至火灾隐患。预防热斑效应对于确保光伏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至关重要。本节对热斑效应预防的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以证明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本经济效益分析基于以下假设:

*光伏系统规模:1MWp

*光伏组件单价:1.5美元/瓦

*光伏组件寿命:25年

*平均年发电量:1300千瓦时/千瓦峰

*电价:0.12美元/千瓦时

*热斑效应预防措施成本:50,000美元

*热斑效应导致的功率损失:10%

*热斑效应导致的组件失效比例:5%

经济效益计算

一、功率损失预防效益

热斑效应导致的功率损失为:

功率损失=1MWp×0.10=100千瓦

功率损失导致的经济损失为:

经济损失=100千瓦×1300千瓦时/千瓦峰×25年×0.12美元/千瓦时=390,000美元

二、组件失效预防效益

热斑效应导致的组件失效比例为:

组件失效比例=5%

组件失效数量=1MWp×5%=50块

组件失效导致的经济损失为:

经济损失=50块×1.5美元/瓦×25年×0.12美元/千瓦时=45,000美元

三、热斑效应预防措施成本

热斑效应预防措施成本为:

预防措施成本=50,000美元

四、净经济效益

热斑效应预防的净经济效益为:

净经济效益=功率损失预防效益+组件失效预防效益-预防措施成本

=390,000美元+45,000美元-50,000美元

=385,000美元

结论

以上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实施热斑效应预防措施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防止热斑效应引起的功率损失和组件失效,可以节省高达385,000美元的成本。这充分证明了热斑效应预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为光伏系统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由来投资于预防措施。第八部分新型材料及技术在热斑效应预防中的应用关键词关键要点宽带隙半导体材料

*

1.具有更高的带隙能量,减少载流子复合,提高光伏组件的耐热性。

2.例如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具有优异的导热性,有利于热量的散逸。

3.提升了组件的输出功率和使用寿命,降低了热斑效应风险。

热电转换材料

*

1.能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利用热斑产生的热量,为组件主动制冷。

2.例如碲化铋(Bi2Te3)和硒化铅(PbSe),具有较高的热电系数。

3.减缓热斑的形成和发展,提高组件的可靠性。

相变材料

*

1.在特定温度下发生相变,吸收或释放大量潜热,用作热斑的热缓冲层。

2.例如石蜡和硬脂酸,具有良好的相变特性和热容。

3.调节热斑温度,防止温度过快升高,减少热损耗。

纳米技术

*

1.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增强光伏材料的导热性、透光率和耐候性。

2.例如氧化铝纳米线和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导热能力和机械强度。

3.改善热斑的散热条件,减轻热应力,提高组件的稳定性。

生物仿生技术

*

1.借鉴自然界中植物或动物的热调节机制,设计光伏组件的散热结构。

2.例如仿效荷叶的疏水性,增强组件表面的散热效率。

3.优化散热路径,促进热量的自然对流和辐射。

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

*

1.利用传感技术和数据分析,实时监测组件的温度分布,分析热点风险。

2.例如红外热像仪和温度传感器,能够及时发现和准确定位热斑。

3.提供早期预警,指导组件运维人员采取措施,防止热斑效应恶化。新型材料及技术在热斑效应预防中的应用

1.掺杂宽带隙半导体

在硅基光伏组件中添加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如氮化镓(GaN)或碳化硅(SiC),可以增加半导体的禁带宽度。当宽带隙材料与硅基材料形成异质结时,可以在局部区域形成内电场。该内电场有助于抑制载流子的流动,从而降低热斑效应的风险。

2.选择性发射器

选择性发射器(SE)技术通过在电池片的某些区域形成低阻抗路径,来降低电池片内部的串联电阻。这有助于提高电池片的电流收集能力,减少局部发热并降低热斑效应的可能性。

3.背面钝化技术

背面钝化技术通过在光伏组件的背面施加钝化层,来抑制从背面到正面的载流子复合。这有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同时减少背面发热,从而降低热斑效应的风险。

4.双面电池技术

双面电池技术允许光伏组件从正面和背面同时吸收太阳光。这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功率输出,同时也降低了背面发热。当光伏组件工作在低辐照度条件下时,双面电池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热斑效应的发生。

5.透光背板技术

透光背板技术使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作为光伏组件的背面保护层。这允许更多的太阳光穿透光伏组件,提高其功率输出。同时,透光背板有助于散热,降低背面发热,从而降低热斑效应的风险。

6.先进连接技术

先进连接技术,如多主栅、嵌入式栅线和导电银浆,可以降低光伏组件的串联和并联电阻。这有助于提高电流收集能力,减少发热并降低热斑效应的可能性。

7.微裂纹激光修复技术

微裂纹激光修复技术使用激光器对光伏组件中的微裂纹进行修复。裂纹的存在会增加电阻并导致局部发热,从而增加热斑效应的风险。微裂纹激光修复技术可以有效消除裂纹,降低电阻并降低热斑效应的可能性。

8.温度传感技术

温度传感技术通过在光伏组件中安装温度传感器,来监测其工作温度。当光伏组件的温度超过预设阈值时,温度传感器会触发报警或采取适当措施,如降低组件功率输出或进行主动冷却。这有助于防止热斑效应的发生。

9.智能运维技术

智能运维技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光伏组件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通过分析组件的运行数据,智能运维技术可以识别潜在的热斑效应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这有助于延长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并降低运营成本。

10.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提供了各种用于热斑效应预防的创新解决方案。例如,利用纳米材料开发的涂层可以提高光伏组件的反射率或发射率,从而降低其温度。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导电浆料,提高光伏组件的电流收集能力并降低发热。关键词关键要点热斑效应预防措施及策略

主题名称:组件选型

*关键要点:

*选择具有低串联电阻的组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积累。

*优先使用高功率组件,以降低串联电阻和功率不匹配的风险。

*考虑使用具有热斑效应缓解机制的组件,如旁路二极管或热点传感元件。

主题名称:均衡系统设计

*关键要点:

*确保组件串联连接形成均匀的电流分布,避免单个组件承载过大电流。

*采用阴影容忍技术,如优化组件布局、使用阴影传感器或模块级功率电子设备。

*定期维护系统,清除灰尘、污垢和其他可能导致光照不均的因素。

主题名称:模块级功率电子

*关键要点:

*使用微型逆变器或功率优化器,提供组件级的监控和电源转换。

*这些设备可检测热斑并通过快速关断或调节功率输出来缓解影响。

*实时监控组件性能,及时识别和解决任何潜在问题。

主题名称:热像检测

*关键要点:

*定期使用红外热像仪扫描光伏系统,检测热斑及其位置。

*初始热像检测可确定热斑热点,而后续监测有助于追踪热斑的演变。

*根据热像结果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例如清洁、更换组件或调整系统设计。

主题名称:材料创新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