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17篇)推文网>教学资料>教学反思>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2024-08-2213:55:05|梦荧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关于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仅供参考。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篇1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所以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值得商榷。
4.“你真棒”。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2.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我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篇2《可贵的沉默》是小学三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第17课的一篇课文,教学本课,我觉得作者的一堂课很值得反思。以学生的生日为话题来引入正题让学生知道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这天并且要为父母表达爱,用不同的方式向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学习这篇课文,教育学生懂得关爱、体贴父母,做一个孝顺孩子。教学本课时,我先问学生:”沉默“是什么意思?很多学生不知道意思,我就进行解释,接着紧扣题目提问: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这一问题一时让学生难以回答,在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后,他们会这样理解:因为自己不知道父母的生日那是不应该的,这说明自己都不爱父母,所以学生保持沉默在反省、在认错、在自责。听了老师的建议后,学生终于明白了在感受到父母的爱的同时应该也要爱父母。所以说这一沉默非常可贵。学生理解了课文,也明白了课题的含义,也就是真正学懂了课文内容。
教学中,我在问学生:当你们的父母生日时,你用什么方式向父母祝贺生日呢?有的学生回答:唱一首生日歌给他们听,有的学生回答:画一幅最漂亮的画画送给他们,有的学生回答:给爸爸妈妈一个吻,有的学生回答: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礼物送给他们,有的学生回答:为爸爸妈妈准备一顿丰盛的生日晚餐……这一问题一说出来,学生们还想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此时的课堂十分热闹,学生都争着向父母表达爱意——祝贺生日。虽然我们现在还小,礼物小,但爸爸妈妈也觉得你们的生日礼物贵重,因为礼物代表了自己的最诚意的祝福,自己会表达爱了。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只有珍惜今天的读书机会,勤奋学习,将来才能报答父母。教学本课后,我在想有时学生不回答问题保持沉默那也是一种思索方式,因此老师在学生不回答问题时别再生气骂学生,而像文中的老师那样有技巧提问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答,从中教育学生的做人道理。工作中,我们有时保持沉默也好,静心工作,用心工作,默默工作,全部精力投入工作,这样的沉默也是一种享受。生活中,有时沉默是一种宽容,一种理解。我喜欢沉默,因为沉默使我成熟,也使我变得文静、温柔。教学《可贵的沉默》一课,让我懂得沉默是金,珍贵无比。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篇3《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级学生大多喜欢读。根据本文的特点,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已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掌握规律,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架设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我从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质疑问难、拓展活动,每个环节都尽可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借助多媒体画面、运用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教学中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字。如,在“字词教学”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等等。正因为关注了每个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朗读永远是课堂不变的主旋律。教学活动中,我将读贯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边读边看图,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合作读,师生共同读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篇4这次的教研课是在一次试教过后,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后,我重新思考,对教案、小黑板出示的内容再思考。这次的教研课,我较之自信足些,较之流程顺些,较之教态自然些,较之……但是,这堂课还有诸多不美之处。
从导入说起,就显露出我的不少缺点,比如我的板书书写较快,不适合中段学生认知,识记字形;出示的课题的时间,顺序还需考量,有位老师给我出了建议:边问边板书:矛、盾,听后,甚是同意,这就学生的学习还有我的教学帮助更大;整个导入太过匆忙,不够深入。
在词语教学时,出示的词语较多,或者可以分分类再出示,还有这里花得时间太长,在有些字形方面可以提醒下,以上都是我必须好好思考的。让学生说主要内容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有难度,不是很能讲下来,需要给学生再多些时间,或者再让几个中下学生来说。
说到感悟课文上,我的提问还需要整合,太过琐碎,小问题过多,重点问题很难凸显,这也是我在设计时较困惑的地方,也有老师指出我的问题之处。也很感谢老师们给我提的建议,让我茅塞顿开,有了新的想法。
我的课堂,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比如朗读过少;没有给予学生充分阅读、思考时间;板书还要斟酌;等等。
怎样才能让我的课堂再美些?这是我今后一定、必须要思量的,同时我也很感谢这次的教研课,还有给我提建议的校长、老师们,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篇5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
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
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篇6新课程理念下,常常提及“兴趣”,把激发孩子的“兴趣”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条件。事实确实如此。课程改革两年来,我也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地摸索着、尝试着。
我常常会捧着教材思索着,“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加喜欢学这篇课文?”“怎样的处理才能使孩子学得更快乐、更轻松?”“怎样才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懂得道理?”《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讲述了俄罗斯乡下的兄弟俩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乐成长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他们无意中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从而真正喜爱上了蒲公英这种平凡的植物。文章表现了兄弟俩对这片草地朴实的爱,以及这片草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了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文章情节生动真实,情感真挚、语言平实,贴近学生生活,是一篇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好材料。
低段的孩子生性好动,很难在课堂四十分里做到始终如一地专心听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故意在课堂上创设一个玩的时机,给孩子玩的机会,也不失为一项好的举措。当然,我们教师要把握好分寸,要让孩子玩得其所,玩得有价值。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篇7《吹泡泡》是S版第五册第一单元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冰心奶奶回忆自己小时候玩吹泡泡的游戏,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
在教学时,我安排吹泡泡这个活动同学们很喜欢,我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肥皂块、杯子、吸管等工具。上课时安排15分钟时间让同学们玩吹泡泡的游戏,当他们看到泡泡从管子里吹出来时特别的兴奋,他们觉得这真是太神气了,体验到自己吹泡泡的乐趣。
还有一个环节里发生了一点的小插曲,我在让孩子去抓泡泡时,由于泡泡吹出来的不是很多,同学们就挤在一起你推我,我推你的很危险,于是我就让孩子们想办法,让泡泡不要飘到地上让它飞到天空中去,这样泡泡会很高兴的。这么一说,有的同学就赶快跑回教室取书当扇子扇泡泡,可是一不小心用力过猛就把泡泡给扇破了,于是我就停下来问,谁有更好的办法,同学们就想到了用嘴去吹的办法,然后我们就开始用嘴吹,结果泡泡真的飞上天去了,同学们看得可开心了。然后我让他们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体会泡泡的美丽神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这么多漂亮的泡泡,它们是怎么飘的?会飘到哪里去?干什么呢?说一说你还有什么更美的想法?再回到教室让同学们练习说一说怎样玩吹泡泡的游戏。先说怎样制作肥皂水。用上放、加上、和弄等词,说出制作的简单经过。接着说怎样吹。先是用一根吸管沾上肥皂水,接着慢慢地吹、再轻轻地提等词具体说出吹的过程。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尝试把吹泡泡的整个过程写下来。
整节课下来学生在学习当中得到了乐趣,体会到生活当中处处有学问,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在观察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同时,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给这篇课文赋予了更多的灵与肉。在组织教学中,偶尔出现个别同学玩闹现象,我及时引导观察,学习气氛浓烈,整体效果较好。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篇8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教师不仅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个性化阅读。
实际上,精读课文是略读课文的基础,而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补充,它们都是学生在获取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方面有着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略读应该与精读一样重要。大教育学家叶圣陶也曾就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作用做过精辟的论述,他说:“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其实,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略读的作用就显得更为突出,他能即迅速而又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所以,就应用程度而言,略读就显得比精读更为广泛。所以我们便不难知道编者安排略读课文教学的最大目的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更多更好地读书方法。
可是我们的老师是怎么做的?要么觉得内容超好而像精读课文那样细嚼慢咽,条分缕析,要么就是让孩子粗糙一读,匆匆一过,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难如人意。殊不知从三年级起每册的略读课文都占到八分之一,到了四年级往上,自然数量就更多,如果按照上述几种方法进行教学的话,我们就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孩子的综合能力怎么得以提高?到何时才能完成九年阅读400万字的阅读量,现在想想这种现状的确令人堪忧。
至于略读课文怎么教?怎样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效果的最大化?我有了一些不成熟的阅读策略不妨拿出来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也算是我在《找骆驼》一文的所谓亮点吧,还望各位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首先,以疑激趣,从“找”入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少儿心中的名探柯南就是深受孩子喜爱的人物,我以柯南为契机,说:“柯南是侦探,那你们想不想当侦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当一回侦探去帮一位丢失了骆驼的商人找骆驼。”
这样的导语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一个个情绪高涨,急不可待地想往下学习。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到底怎样去实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紧抓课前提示,明确教学目标。
文章前边的导读提示,往往是文章的根本,它里边涵盖课文主旨和课文内容的框架,我们只有紧抓这个大纲,让学生有章可循,而不是大海捞针,这样将会让学生知道朗读课前的导读提示对学习课文的重要性。当然,再紧紧地抓住这问题进行组织教学,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不想突破都难。
这样做的还有一点是对培养三年级孩子学会质疑问难,使众多问题明朗化,重点化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注全体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一直是我追求的,但十个指头有长短,你很难要求每个孩子都做到。该怎样平衡协调这个问题呢?我是这么做的:我结合阅读提示设计了三个问题,相当于三关,过一关及格,过两关良好,过三关优秀。这样一来,他们小小的心充满斗志,充满被认可,每个孩子都给自己设定了在这堂课上的远大目标,你光看一下他们的笑脸,他们那闪烁着挑战的眸子便知道他们学习的热情被我所激发。
第三,合作交流,个性表达,智慧碰撞。
把孩子领入学习之路,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可到底该怎样有效地组织学生上略读课,尤其对三年级这帮刚接触略读课文的孩子来说,我还真拿捏不住,生怕掌控不了课堂而犯老毛病——和孩子抢着讲。但这次我就给自己说:放手让孩子们去读吧,你只要把自己做好,组织好他们就行。让我高兴的是: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交流这一环节中是那么投入,神情是那么专注读得很投入,很充分,一双双明亮的眼神清澈可见,过了几分钟,你可以看到有读懂的喜悦,兴奋。有没有读懂困惑,还有没有读完的急迫。不出十分钟,一个一个小组的合作成果展示出来,每组孩子甚至每个孩子都渴望上台表现,一展风采。
谁能说那一张薄薄的纸片上没有学生甚至是那些学困生辛勤的汗水。
在讲商人和老人对话这一部分时,本来计划是他们说出商人的焦急,高兴,愤怒等情绪后再男女分角色朗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最多再来一组单兵操练。实际上欣赏的很多名课也都是千篇一律。讲到此,我原以为大功告成,谁知我的学生读书的情绪高涨,表演欲望强烈。我还真不想扫了他们的兴。就想,我的课堂我做主。何不就此让他们再多操练几回看看会不会有更高的突破。即抛开课本内化自己的语言,比较准确把握人物的感情呢?。
视频中的几组朗读表演是一浪高过一浪,你光从这几个小朋友的脸上就可以看见他们对文字体会的深刻。这不能不说是我这课随机生成试验中的最亮点。
第四,设计得法,水到渠成。
时间在一分一分的流逝,这节课在这一高潮过后本应趋于平淡,我也本该顺理成章的总结,以我的本意设计是学了这篇文章,你们懂得了遇到事情该怎样做?预设的答案是遇到问题多思考,多观察,多动脑,到这个程度即可。可是我看到还有孩子在高扬小手,就问问,谁知又是一语惊人:遇到问题不能慌,不能急,我们应该多观察,多动脑子。朋友们,听听,这又比前边的预设高了一个层次。我就趁势打铁,谁能总结一下咱们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这时我已有自信,我深信我的学生能说出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实际上,对于这一课或者别的课,我们在座的同仁,只要你在课堂上引导得法,在课堂中多挖掘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朗读,充分交流讨论,放手让孩子去说,那么训练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感性机会的这个磨刀一定不会耽误他们阅览群书这个砍柴的功夫,我们的孩子一定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久而久之,你一定会有更加欣喜的发现,我的这帮毛孩子咋这么聪明,咋这么会说。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篇9《三袋麦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课文情节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
对于三年级孩子,他们刚刚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学习,怎样把握好这个年段教学特点,帮助孩子们顺利过度,是我抽到这篇课文备课时不断思考着的一个问题。于是我的教学定位有两个依托:一是学生的认知特点;二是文本的语言特点。整个课堂教学我努力突出一个“趣”字——童话语言浓浓之趣,教学情境创设之趣,学生参与学习乐此不疲之趣。
回顾刚才的课堂,我很欣慰很激动,孩子们在和我相处的40分钟里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心始终是快乐的,学习状态是高涨的积极的,这正是我所希望带给孩子的享受,也是这篇童话故事应该留给学生的享受。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再从“趣”这点出发来检验我今天课堂,还是有一些值得我和大家分享的地方:
首先是读。故事内容虽然简单,但文中长句子多,拗口的地方也多,要读好却不是那么简单。课文九个自然段,三个小动物的故事,分前后两年,交错讲述,怎么办呢?我想,读,惟有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懂课文语言,读活人物形象,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理,才能为进入第二课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并能创造性地表演故事搭好桥,铺好路。
1、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落实一个“实”字。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互读,互帮互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突出一个“趣”字。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朗朗的读书声体现了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和扎扎实实的学习过程。
(1)、读词语,情趣盎然
(2)读课文。中年级教学应该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篇10《掌声》讲述的是一个残疾的小女孩英子,由于不愿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上学时总是最早来,最后走,尽量不让自己的残疾表现在大家面前,内心充满了自卑感。新来的老师不了解情况,请她到讲台上讲故事,她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终于大胆地上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获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从那以后,她变得开朗了。几年后,她写信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那次掌声,给了她信心,给了她生活的勇气。她很感谢大家。文章选材很有感染力,如何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入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是这节课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我上课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在字里行间的研读揣摩中,来感受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人,并通过情感评价和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抓住两次写掌声响起的句子进行重点分析解读,从第一次掌声响起向前铺开,一起探究英子的自卑的表现和原因;从第二次掌声响起向后延伸,揣摩英子在掌声前后心情、性格等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了,掌声对学生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却带给英子心灵以极大的震撼,掌声的响起,时机不同,效果却是更进了一步,以至于改变了英子的一生。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不能歧视任何人。
抓住两次掌声同,进行重点研读揣摩是本节语文课的一大特征。我先让学生进行修改化的阅读,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转换”的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反复读书,教师示范读等多种方式,通过情境的呈现与评价,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转变后开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味,在拓展延伸发展环节中,让学生替英子把信写完整,或给英子回一封信,使情感目标得到了升华,成功地完成了教学重难点。这节课,学生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
当然在教学中,我虽然细细研读了文本和课标,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了多种预见,但是,对个别问题还不能很好地解决,朗读的形式也多样化,却不能把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到更高层次。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篇11这一课因为景美,所以作者所用的词汇也相当丰富与华丽,这就带来了生字多的弊端,课前我布置了学生预习并查找相关资料,但忽视了学生才刚刚进入三年级,“预习”对他们来说要求不具体,他们还不清楚怎么才算是预习了。布置了课前朗读,更忽视了学生之间的朗读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第一课时学完,文章也没读流利,有些句子读不通。反思这些问题,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的。
一是课前预习时,预习的要求不明确,有些学生认真的,自学了生字词,读了很多遍课文,读流畅了。而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却连文中的字词都没读准。
比如第三小节中的几个景点,“孤山”、“白堤”、“苏堤”、“小瀛洲”、“阮公墩”等词,很多同学都要读错。发生这种问题的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第一课时设计中的漏洞,是一个不应该忽视的错误,就是漏掉了最重要的一点,关注学生的课文朗读。因为词语多,难理解,教学设计时只想着要把一些难的词语融入课文,让学生在理清文章思路的过程中,在文章中学词语。想着如何把这些词语串起来,反而引起了反效果。因为没有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认真地读课文,没有整体把握文章,所以词语学得也那么生涩和别扭。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了,课上安排适当的时间给学生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容麻痹大意而忽视的,有了这个教训,以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这个朗读的环节我会特别注意,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篇12今天这节课教学了古诗《元日》,遵循古诗教学的步骤: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引导学生从我国传统节日入手,体会春节的热闹喜庆场面,透过古诗悟诗情,了解诗人的远大理想:除旧布新、富国强民。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理解诗意的方法,抓关键字词理解,然后理解句子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是本课教学的最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是:教师范读的少,学生诵读的少;时间安排欠缺,课堂节奏感不强,在规定的四十分钟内没有完成预设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不到位;总觉得不放心孩子,老是在牵着学生走,让学生真正读懂“老古诗”还做得不够好。因此,我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质疑,教学的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我们不能满足于给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教学生会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篇13《母爱的力量》本文主要是写一个因车祸一直昏迷不醒的女孩在护士母亲般的关爱下奇迹般生还的故事,赞扬了母爱的力量,同时也赞美了小护士的奉献精神。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我扫视了几眼,就去批作业了。很快铃声响起,我整理了一下情绪来到了教室,开始了常规的教学任务。首先,我还是让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读全文后,我指名让学生们读了一下课文,像预料中的那样几乎所有同学都可以读通、读顺、读流利。我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以此来检查学生们是不是都会读了,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听的能力与合作能力。学生们又很快读完了,大家坐好了。
我又问了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们也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了出来,虽然并不精炼,但也可以。我略加引导学生就有理有据地说出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同时,也就完成了文前的小问题,这样这篇略读课文也就结束了。为了能突出主题,我又设计了一个小问题:“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当你醒来后会对护士说些什么?在我原本的预设中,应该是小女孩流着泪感觉这个护士,等好了后会拥抱护士。学生们和我的想法也不约而同。就在我准备进行下一个练习环节时,突然看见冰冰同学把手高高举起来,我示意他说。他站起来,他大声地说:“老师,如果我是那个小女孩,我会问那个护士结没结婚?”同学们听到后都大声地笑了,我也愣了一下,但我很快又问他:“你的想法是?”冰冰并没有因为其他同学的笑而改变自己的想法,他继续认真地说:“如果这个护士没有结婚,我会求她和爸爸结婚,这样这个小女孩就可以有妈妈了。”如果说开始我是惊诧,而现在我是感动。是啊,这个不幸的小女孩是多么渴望有一个可以真心疼爱自己的妈妈啊。而冰冰同学不仅学懂了文字,更捕捉到了人物内心的渴望,我为他的善良和博爱而感动。可以说我是眼中含着泪对同学们说了:“这虽然只是冰冰的一个美好的愿望,但通过这个愿望,我们可以感受到冰冰同学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
在我们幸福地享受着母爱的时候,他能体会到没有母爱的小孩子的内心的渴望,并希望这些没有母爱的孩子得到母爱,你真是一个爱心小使者。”同学们,还有谁有这样的想法?有许多同学举起了手,我建议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写一篇《母爱的力量》续篇。可惜的是,后来由于工作的忙碌,我把这件事忘记了。今天想起来,真是感觉到遗憾。我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心如止水,可却不想,学生的话却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也许这就是动态课堂的精彩,这就是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的妙处,只要我们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他们会用自己感性或理性的思维去填满这些空白。
我原本认为枯燥而麻木的教学瞬间有了生命和活力!这一刻,我深深喜欢上了我的职业,虽然简单枯燥,但却时时被孩子们天真而美好的情感所感染;这一刻,我深深地爱上我了的学生,我的课堂,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人生奇异美丽!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篇14《秋天的雨》是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学习本课重点放在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读来感受和想象秋天的美。
一、注重朗读的指导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写景散文,指导学生美美地读课文是教学本文的重点。在这节课中,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特别是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通过简短的小诗与课文内容的比较学习后,指导学生逐句朗读,然后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背景,让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想象画面,潜移默化中体会了课文写具体形象的好处。
二、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第二自然段有这样两个重点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在引导学生欣赏优美句子的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并让学生在读中观察比较这两个句子的共同点,然后再入情朗读,体会句子的韵味美。为了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这个句式,在学完第三句后,出现这样一个句式训练:“它把金黄色给了田野,像(),(摇)啊(摇)啊,(摇)来了。”让学生活学活用。在学生充分朗读、体会的基础上,然后再给出水果和植物的的图片,让学生看图仿说。由扶到放,给学生一把拐杖,降低了说的难度,学生愿说,乐说。
三、注重关键词的学习
在让学生感受秋天色彩美时,我这样说:“孩子们,看看,秋雨过后,银杏的黄、果子的红、田野的金黄、菊花的紫红、淡黄、雪白……大自然有这么多的颜色,老师数也数不完,难怪说秋天的雨有一盒__的颜料,便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在音乐中想象秋天的美。
不足:学生读书的时候,在朗读的指导上体现的不够,指导朗读太少,学生朗读缺乏感情,没有把喜爱之情读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寻找方法,多请教他人,争取上好每一堂课。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篇15这次口语交际,是本组综合性学习的继续。学生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已经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并搜集和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准备向大家展示。
学生在介绍自己的收获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考虑好打算介绍哪方面的内容,在交流之前尽量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在介绍时,可以建议学生辅以实物或图片资料的展示,以增加表达的效果。
因为介绍内容多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所以,可以采用推荐代表介绍,也可以请小组成员就某一方面的内容分别对全班同学介绍,如有不全面之处,其他同学给予补充。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在相互介绍、交流的过程中,鼓励互相补充,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最后,还可以留出时间,互相评价各小组开展活动的情况。可以从活动开展得好不好,成果展示得充分不充分等方面进行评价。
习作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这也是对综合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方式。
完成这次习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工作,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学生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也可以和“展示台”结合起来,按照习作的内容,把优秀习作放到相应的栏目里,编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手抄报。我的发现
教材中列举了九个成语,其共同特点是每个成语里都有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远近”“黑白”“轻重”“多少”“异同”“左右”“里外”,都用加点的方式表示出来。这几个成语的规律很明显,学生比较容易从字面上发现它们的共同规律,并在发现的同时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有趣,产生深入了解汉语成语的愿望。
在学生发现了这些规律之后,可以建议学生用抄写、读背等方式积累下来。如果有条件,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这方面的成语,课上让学生再试着说一些类似的成语。如,“大同小异、因小失大、小题大做、左右为难、左膀右臂、前因后果、前仰后合”。
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
这次读读背背的内容是要求学生读背十二生肖。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生肖文化,学生对此可能或多或少有一定了解。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按照顺序读熟并背诵下来,可用小组合作学习或竞赛的方式交流学习成果,并结合欣赏生肖邮票,了解更多的生肖文化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属相或了解的生肖故事以及自己搜集的近年发行的新版生肖邮票。
读读认认
要求学生运用已经获得的识字能力,借助基本字,认识更多的形声字。这次要求认的9个生字,都是和基本字的音节相同,只是音调不同,所以识记起来不会太困难。教学中可以提供一些含有这些汉字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阅读,在语言环境中巩固字形和字义。
展示台
教材提供了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几个方面:展示春联,展示和家人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风筝,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手抄报。这仅是几个侧面,带有举例的性质。在本班学生展示活动成果时,每个小组可以根据本组的活动情况,提出打算展示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可以事先了解各组的情况,并提出具体的建议。这部分的教学也可以和口语交际的教学结合起来,把展示学习成果和口语表达融为一体,可用两课时完成。
参考资料
地支与十二生肖:中国古代使用的是地支计时法。古人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代号,以方便熟记。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是-一对应的。如,子时(午夜23时至1时),是一天的最后时刻,也是新一天的开始,在十二生肖中与鼠对应;丑时(凌晨1时至3时),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与牛对应;寅时(凌晨3时至5时),是天方大白之时,正是老虎开始活动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与老虎对应;卯时(清晨5时至7时),在十二生肖中与免对应;辰时(清晨7时至9时),太阳光热增强,据说是群龙行西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与龙对应。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也是如此一一对应。
中国的生肖邮票:1980年,我国发行了申猴邮票,这是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第一枚。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用泼墨手法,寥寥数笔,就勾画出猴头的特征、神韵,再经过邮票雕刻家的精雕细刻,质感极强。1981年发行的酉鸡邮票,图案采用画家张汀创作的原画,以白色衬底,一只英姿勃勃的花公鸡正在昂首啼鸣。1982年发行的戌狗邮票,由曾参加过开国大典布置工作的周令钊教授设计,画面是一个露出鹅黄色兽形纹和系铃挡的装饰小狗形象。1983年发行的亥猪邮票,画面上是一只讨人喜欢的小花猪,是著名美术家韩美林创作的。1984年发行的子鼠邮票,由上海漫画家詹同设计,充满了西洋味道。画面上的小老鼠正两脚立地给大家拜年呢。
经历了一个12年的循环,我国从1992年开始发行第二轮生肖邮票。这一次采用了与第一轮不同的形式,虽然采用的仍是雕刻版邮票,但是从每套一枚变成了每套两枚。一枚是传统民间工艺,或刺绣或剪纸或泥玩具;一枚是中国书法艺术,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四种书法形式。
(教材中“读读背背”中提供的画面都是第一轮生肖邮票)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篇16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感悟美景,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设计精美的深秋图片,营造出浓郁的深秋氛围,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接着设计了问题:自由观图,用学过的表达秋天的四字词语来形容秋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交流总结时,导入对描写秋景古诗的了解,进而导入课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对古诗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伙伴。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引导学生互相评议,教师鼓励性总结,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篇17《花钟》一文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仅用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管理方案(6篇)
- 初中语文课件惠子相梁
- 《工程造价合集》课件
- 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洞察分析
- 医师调动申请书范文(6篇)
- 医学视角下的学生运动损伤预防与恢复
-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创新应用案例
- 以创意为动力的视觉报告编排
- 办公效率提升的汇报制作技巧
- 以家为基点的残疾人士社交技能培训方法研究
- 新闻媒体编辑与发布规范流程
- 03S702钢筋混凝土化粪池-标准图集
- 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活动·探究 任务一 体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20 狼(教学设计)
- 特朗普第二任总统任期的国际经济影响-2024-10-宏观大势
-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电子教案备课
-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2024年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 幼儿园班本课程培训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新高考Ⅰ)含答案
-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反思
- 质量管理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