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T3262-2024备案号:J17382-2024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结构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rmnolithicprecast2024-01-12发布2024-03-31实施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前言;;5主编单位: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天水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建设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大学天水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甘肃建投科技研发有限公司甘肃省集成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黄锐马云飞王军房彬住虎叶世茂郑世均张小方张吴强乔帅斌马哲陈兵李柏生童宁常璐马钊汪君锐刘佳斌崔涛刘畅马岷成罗崇德马云龙王跃军张敬书张薇李鸿玮李晨丁芳军杨尚德主要审查人:常自昌杨忠平樊锦仁刘建军师杰赵金年卢彬 2术语和符号 …2 ………2 …43基本规定 ………64材料 7 ………………74.2钢筋、钢材和连接材料 74.3防水密封、保温材料………………11结构设计………………—般规定………5.2作用及作用组合 5.3结构分析 5.4预制构件设计………………6叠合框架设计……………一般规定 ………20 …206.3连接设计 7叠合剪力墙设计 7.1一般规定 327.2构件设计 7.3连接设计 367457457 132precastcomponent 133Installationandconnection5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ListofQuotedstandards57Attached:clauseExplanation713总则1.0.1为规范和促进甘肃省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的应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甘肃省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8度地区的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生产、施工及质量验收。1.0.3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生产、施工及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甘肃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1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monolithicprecastcompositeconcretestructure全部或部分抗侧力构件采用叠合剪力墙、叠合柱,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叠合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叠合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现浇框架-叠合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叠合框架-叠合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叠合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和装配整体式叠合框架-现浇核心筒结构。2.1.2叠合剪力墙compositeconcreteshearwall两侧预制墙板通过钢筋网笼连接而成具有中间空腔的墙板构件,经现场安装固定后,后浇筑混凝土填充中间空腔形成整体,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叠合构件,简称叠合剪力墙。2.1.3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compositeconcreteshearwallwithsandwichinsulation带夹心保温的叠合剪力墙,即预制外叶墙板、保温层通过拉结件与钢筋网笼和预制内叶墙板连接,预制内叶墙板与中间空腔后浇混凝土整体受力,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叠合构件。2.1.4反打保温叠合剪力墙compositeconcreteshearwallwithreverse-strikethermalinsulation采用反打一次成型工艺将保温层与混凝土叠合剪力墙在工厂复合的墙体系统。22.1.5叠合柱compositecolumn以成型钢筋网笼为骨架,预制成型带空腔的混凝土柱构件,经现场安装固定后,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叠合构件。2.1.6叠合梁compositebeam由成型钢筋网笼与混凝土一体制作而成,在现场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的叠合构件,包括矩形叠合梁、凹口叠合梁及U形叠合梁。2.1.7装配整体式叠合框架结构monolithicprecastcompositeconcreteframestructure全部或部分框架梁、柱采用叠合梁、柱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简称叠合框架结构。2.1.8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monolithicprecastcompositeconcreteshearwallstructure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叠合剪力墙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简称叠合剪力墙结构。2.1.9装配整体式现浇框架-叠合剪力墙结构monolithicpre-castcompositeconcreteshearwallstructulrewithcast-in-situframe采用现浇框架与叠合剪力墙组成的、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简称现浇框架-叠合剪力墙结构。2.1.1o装配整体式叠合框架-叠合剪力墙结构monolithicpre-castcompositeframe-shearwallstructulre采用叠合框架与叠合剪力墙组成的、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简称叠合框架-叠合剪力墙结构。2.1.11装配整体式叠合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monolithicpre-castcompositeframestructurewithcast-in-situshearwalls采用叠合框架与现浇剪力墙组成的、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简称叠合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32.1.12装配整体式叠合框架-现浇核心筒结构monolithicprecastcompositeframestructurewithcast-in-situcorewalls由现浇核心筒与外围的叠合框架组成的筒体结构,简称叠合框架-现浇核心筒结构。2.1.13钢筋焊接网笼weldedsteelcage采用专用设备,按规定尺寸、形状经预先加工焊接或绑扎方式整体成型的钢筋笼。2.2符号f,混凝土轴向抗压强度设计值;2.2.2作用和作用效应N轴向力设计值;2.2.3几何参数A。叠合剪力墙水平接缝处竖向连接钢筋和边缘构件中的竖向钢筋总面积(不包括两侧翼墙);Aa垂直穿过叠合柱竖向连接结合面所有钢筋的面积;b-矩形截面宽度,T形、I形截面的腹板宽度;l:抗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H,单片墙高度;t,内叶板厚度;t2后浇部分厚度;4t3外叶板厚度;t4外叶板厚度;Δ水平接缝高度;C保护层厚度。2.2.4计算系数及其他VRE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53基本规定3.0.1采用叠合结构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以及甘肃省地方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62/T3055的有关规定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3.0.2叠合结构设计应加强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协调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全过程,统筹考虑材料性能、加工工艺、运输限制、吊装能力等要求。3.0.3叠合结构设计按照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的要求,以少规格、多组合为原则,实现建筑和部品部件的系列化和多样化。3.0.4叠合结构建筑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全专业、全过程的信息化设计与管理。4材料4.1混凝土4.1.1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混凝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476的有关规定。4.1.2叠合剪力墙、叠合柱叠合梁叠合楼板预制部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叠合构件中,预制构件混凝土与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宜致叠合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60。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4.1.3叠合剪力墙、叠合柱的空腔浇筑宜采用普通混凝土,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空腔厚度的1/4和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且不宜大于20mm,并宜通过现场的工艺试验确定混凝土工作性能要求及施工方法。当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的有关规定。4.2钢筋、钢材和连接材料4.2.1钢筋的选用及其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8《混凝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的有关规定。叠合柱、叠合梁纵向受力钢筋应选用强度等级为400Mpa及以上的热轧带肋钢筋,叠合剪力墙纵向钢筋宜选用强度等级为400Mpa及以上的热轧带肋钢筋。74.2.2钢筋焊接网及钢筋连接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有关规定。4.2.3成型钢筋笼宜由钢筋焊接网整体弯折成型,也可由梯子形钢筋网片与竖向钢筋绑扎成型,其构造应符合本标准及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成型钢筋制品》GB/T29733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焊接网纵、横向钢筋可作为梁、柱箍筋或叠合墙水平及竖向钢筋。2梯子型钢筋网片可作为梁、柱箍筋,其纵向钢筋可作为叠合墙水平钢筋,横向短筋可作为拉筋。3成型钢筋笼的钢筋排布宜符合模数化要求。4成型钢筋笼应具有一定刚度,并应在预制构件内可靠锚固。4.2.4梯子形钢筋网片的焊接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采用弯折闪光对焊时,焊点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位置且焊点强度不应小于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2用于叠合梁箍筋的焊接网片,上下端采用钢筋垂直焊接连接时,焊点强度不应小于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图4.2.4a);3用于叠合柱箍筋的焊接网片,外围采用钢筋垂直焊接连接时,焊点强度不应小于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图4.2.4b);4兼做墙体约束边缘构件箍筋的焊接网片,边缘构件范围内采用钢筋垂直焊接连接,焊点强度不应小于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图4.2.4C)。5兼做墙体构造边缘构件的焊接网片,靠近墙肢端部角点处钢筋的垂直焊接连接,焊点强度不应小于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图4.2.4a)。84.2.6预制构件连接用预埋件、钢材、螺栓以及焊接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以及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有关规定。预埋件、连接件等外露金属件应按照不同环境类别进行封闭或防腐、防锈、防火处理,并应符合耐久性要求。4.2.7钢筋锚固板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的有关规定。钢筋机械接头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有关规定。4.2.8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中的保温连接件宜采用不锈钢拉结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类和二类环境中不锈钢拉结件宜采用S316XX或S304XX系列的奥氏体不锈钢,其余环境中不锈钢拉结件宜采用S316XX系列的奥氏体不锈钢,不锈钢拉结件应有可靠的阻断热桥措施;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4237的有关规定。4.2.9反打保温叠合剪力墙中的保温连接件宜采用圆盘锚栓,应具有可靠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主要性能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外墙保温用锚栓》JG/T366中对于外墙外保温锚固件的有关要求,尚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中薄抹灰外保温系统的有关规定。4.3防水密封、保温材料4.3.1外墙板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密封胶宜选用低模量弹性密封胶,位移能力不宜低于20级,密封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胶》JC/T881的有关规定,硅酮、聚氨酯、聚硫建筑密封胶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GB/T14683、《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T482、《聚硫建筑密封胶》JC/T483的有关规定;2密封胶应与混凝土、填充材料、背衬材料墙面装饰材料等具有相容性,密封胶尚应具有防水、防火、耐候防霉变及附着能力等性能;3密封胶的背衬材料宜选用聚乙烯塑料棒或发泡氯丁橡胶,聚乙烯塑料棒直径应为缝宽的3倍5倍;当采用发泡闭孔聚乙烯棒时,其密度不宜大于37kgm34.3.2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中的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不宜大于0.04W/(m·K),体积比吸水率不宜大于0.3%,燃烧性能不宜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中B,级要求。4.3.3反打保温叠合剪力墙中的保温材料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中对于保温材料部分的相关规定,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4.3.4气密条宜采用三元乙丙橡胶,也可采用氯丁橡胶或硅橡胶;橡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用橡胶》GB/T5574的有关规定。125.2作用及作用组合5.2.1叠合结构的作用及作用组合应根据《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混凝结构技术规程》JGJ3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666、《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等现行国家标准确定。5.2.2预制构件在翻转、运输、吊运、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施工验算,应将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作为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构件运输、吊运时,动力系数宜取.5;构件翻转及安装过程中就位、临时固定时,动力系数可取1.2。5.2.3预制构件进行脱模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应取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与脱模吸附力之和,且不宜小于构件自重标准值的1.5倍。动力系数与脱模吸附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动力系数不宜小于1.2;2脱模吸附力应根据构件和模具的实际状况取用,且不宜5.2.4在叠合构件空腔中浇筑混凝土时,应按《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等现行国家标准验算在混凝土浇筑阶段预制部分的承载力、变形、施工稳定性以及裂缝验算。后浇混凝土对预制部分的作用标准值应乘以1.2的动力系数。5.2.5进行叠合楼板后浇混凝施工阶段验算时,叠合楼板的施工活荷载取值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定,且不宜小于1.5KN/m2。53结构分析5.3.1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叠合结构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叠合构件应分别进行施工阶段、使用阶5.4预制构件设计5.4.1叠合结构应对预制构件及其连接进行深化设计。5.4.2预制构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持久设计状况,应对预制构件进行承载力变形裂缝控制验算;2对地震设计状况,应对预制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3对制作、运输和堆放、安装、施工等短暂设计状况,预制构件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有关规定;5.4.3预制构件的连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构件连接部位的混凝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2预制构件的连接位置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3预制构件的连接应传力可靠、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且构造4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应考虑温度作用和混凝土收缩徐变等不利影响宜适当增加配筋。5.44钢筋焊接网笼应具有一定刚度并应在预制构件内可靠锚固545预制构件的保护层厚度应取钢筋网片外边缘至构件表面最小距离(图5.4.5),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和《混凝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5.4.6用于固定连接件的预埋件与预埋吊件、临时支撑用预埋件不宜兼用;当兼用时应同时满足各种设计工况要求。预制构件中预埋件的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混凝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结构设计标准》GB18CCC(a)钢筋焊接网叠合构件(b)弯折成型焊接钢筋网叠合构件保护层示意保护层示意图5.4.5叠合构件保护层厚度示意c保护层厚度50017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5.4.7预制构件上外露的未经防火、防腐处理的金属预埋件凹入构件表面的深度不宜小于10mm。5.4.8机电设备预埋管线和线盒、预留孔洞、生产预埋件、安装预埋件等应与构件中的钢筋统筹配置;当预埋件或预留孔洞尺寸大于300mm时,针对其对结构构件的削弱,应采取增设补强钢筋等加强措施。1叠合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00mm,梁预制部分高度不应小于200mm;框架梁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150mm,次梁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120mm;预制部分与后浇部分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6mm;2凹口叠合梁的凹口深度不宜小于50mm凹边厚度不宜小于60mm;3U形叠合梁的预制部分厚度不应小于50mm。6.2.2叠合梁的箍筋可采用整体封闭箍组合封闭箍、焊接箍筋网片三种形式,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叠合框架梁的梁端箍筋加密区宜采用整体封闭箍筋;2采用整体封闭箍、组合封闭箍时,箍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CB/T51231的有关规定;采用焊接箍筋网片时,箍筋肢距宜以10mm为模数,箍筋间距宜以50mm为模数(图6.2.2)。222232-2厂3(a)梁钢筋网笼截面图(b)梁钢筋网笼剖面图图6.2.2叠合梁成型钢筋笼示意1箍筋网片;2两侧面构造纵筋;3下部受力钢筋6.2.3叠合柱的截面设计和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图6.2.3):1叠合柱宜采用矩形截面,截面边长不宜小于500mm且不宜小于同方向梁宽1.5倍;预制部分厚度不宜小于80mm,不应小21于50mm;2叠合柱内部空腔宜采用圆形截面,也可采用矩形截面柱内壁及端部均应设置粗糙面,内壁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4端部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6mmCCCCC22CCC22CCCC≥80≥500C2CCCCC≥80≥500(a)叠合柱平面图(b)叠合柱立面图图6.2.3叠合柱示意1预制部分;2后浇部分6.2.4叠合柱整体成型钢筋笼(图6.2.4)可由焊接箍筋网片或弯折成型箍筋网片和柱纵筋组成,箍筋肢距宜以10mm为模数,箍筋网片间距宜以50mm为模数。226.3.3搭接连接的叠合柱底水平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持久、短暂设计状况当叠合柱受压时:(6.3.3-1)当叠合柱受拉时:2地震设计状况当叠合柱受压时:当叠合柱受拉时:式中:vcj叠合柱水平接缝处剪力设计值;Asd垂直穿过叠合柱竖向连接结合面所有钢筋的面积;f:混凝土轴向抗压强度设计值;fy垂直穿过结合面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与接缝处剪力设计值相对应的垂直于水平接缝的轴向力设计值,取绝对值进行计算;V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5。6.3.4叠合柱与基础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叠合柱与基础连接采用锚入式连接时(图6.3.4a),柱纵筋可采用直线锚固或机械锚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的有关规定;2叠合柱与基础连接采用现浇段机械接头连接时(图2622钢筋直径及根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中7.2.3条规定;3连接钢筋在基础内或下层现浇混凝土内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E。3图6.3.5叠合柱底铰接连接构造示意-叠合柱;2基础插筋;3现浇基础6.3.6采用叠合梁、叠合柱的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应采用后浇段连接,梁纵向受力钢筋应伸入后浇节点区锚固或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框架中间层中节点节点两侧的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宜分别锚固在后浇节点区内图3-1a);也可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的方式直接连接图3b);梁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应贯穿后浇节点区;2对框架中间层端节点,当柱截面尺寸不满足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线锚固要求时,宜采用锚固板锚固(图6.3.6-1b),也可采用90。弯折锚固;283对框架顶层中节点,梁纵向受力钢筋的构造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柱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直线锚固;当梁截面不满足直线锚固要求时,宜采用锚固板锚固(图6.3.63);23434(a)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b)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连接图6.3.6-3叠合框架顶层中间节点构造示意1后浇区;2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3叠合梁;4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连接4对框架顶层端节点,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应锚固在后浇节点区内,且宜采用锚固板等机械锚固措施,梁、柱其他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宜伸出屋面并将柱纵向受力钢筋锚固在伸出段内(图6.3.64a),柱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锚固板锚固,此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6labE,且应伸至柱顶。伸出段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d为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大直径),伸出段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d(d为柱纵向受力钢筋较小直径)且不应大于100mm;梁纵向受力钢筋应锚固在后浇节点区内,且宜采用锚固板锚固,此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6labE,且应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2)柱外侧纵向受力钢筋也可与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节点区搭接(图6.3.64b),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7labE,其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柱内侧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锚固板锚固。307叠合剪力墙设计7.1一般规定7.1.1叠合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应沿两个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两个方向的侧向刚度不宜相差过大不应采用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2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3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避免造成墙肢宽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应采用上下洞口不对齐的错洞墙,全高均不宜采用洞口局部重叠的叠合错洞墙;4剪力墙的墙段长度不宜大于8m,各墙段高度与长度之比不宜小于3;5高层建筑叠合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墙体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当建筑结构的高宽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时,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也可采用叠合剪力墙。6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不宜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布置的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7错层连体结构所在楼层,竖向体型收进楼层等受力复杂部位,全截面受拉剪力墙等宜采用现浇剪力墙。327.1.2楼面梁不宜与叠合剪力墙平面外单侧刚接,当楼面梁与叠合剪力墙在平面外单侧刚接连接时,应至少采取以下措施之来减小梁端部弯矩对叠合剪力墙的不利影响:1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墙厚不宜小于梁的截面宽度;2当不能设置与梁轴线方向相连的剪力墙时,宜在叠合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扶壁柱,扶壁柱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扶壁柱按计算确定截面及配筋;3当不能设置扶壁柱时,应在叠合墙、梁相交处设置暗柱;暗柱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墙厚,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加2倍墙厚;暗柱按计算确定配筋。7.1.3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双肢剪力墙中,当任一7.1.4高层叠合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设计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纵横墙交接处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域宜现浇,其他边缘构件可采用叠合边缘构件或组合边缘构件。7.2构件设计7.2.1叠合剪力墙及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承重部分的墙肢厚度不宜小于200mm,内外叶预制墙板厚度不宜小于50mm,中部空腔后浇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100mm(图7.2.1)。预制墙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的相关规定。7.2.2叠合剪力墙宜采用大尺寸矩形板。带门窗洞口的叠合剪力墙洞口至板边距离不宜小于250mm,不应小于200mm,洞口不宜跨板边布置。337.3.3除下列情况外,墙体承重部分厚度不大于200mm的标准设防类建筑叠合剪力墙的水平接缝处竖分布连接钢筋可采用单排钢筋连接,且在计算分析时不应考虑剪力墙平面外刚度及承载力:1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剪力墙;2轴压比大于0.3的抗震等级为二、三、四级的剪力墙;3一字形墙、一端有翼墙连接但剪力墙非边缘构件区长度大于4m的剪力墙以及两端有翼墙连接但剪力墙非边缘构件长度大于8m的剪力墙。7.3.4当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单排连接时,计算分析不应考虑剪力墙平面外刚度及承载力单排钢筋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连接钢筋应位于内、外侧被连接钢筋的中间位置;2连接钢筋宜均匀布置间距a,不宜大于300mm;3单片叠合剪力墙水平接缝处连接钢筋总受拉承载力不应小于上、下层被连接钢筋总受拉承载力较大值的1.1倍;4下层剪力墙连接筋至下层预制墙顶及上层剪力墙连接钢筋至上层预制墙底算起的埋置长度均不应小于(1.2l:+b,/2),b,为墙体厚度,其中l:应按连接钢筋直径计算;5钢筋连接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拉筋,同一连接接头内的拉筋配筋面积不应小于连接钢筋面积;拉筋沿竖向的间距不应大于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且不宜大于150mm(图7.3.4)。连接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要求。7.3.5叠合剪力墙与相邻边缘构件之间应通过水平连接钢筋连接,水平连接钢筋的间距宜与预制墙板中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相同,且不宜大于2水平连接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中的水平分布钢筋的直径,水平连接钢筋在叠合剪力墙后浇混凝内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2laE,在现浇边缘构件全现398多层叠合剪力墙结构设计8.1一般规定8.1.1本章适用于标准设防类的多层叠合剪力墙结构设计。本章未作规定的,应符合本标准第7章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8.1.2多层叠合剪力墙结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8.1.2的规定。表8.1.2多层叠合剪力墙结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建筑类型设防烈度6度7度8度住宅建筑2824其他民用建筑24248.1.3多层叠合剪力墙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墙板布置均匀对称,沿平面宜对齐,沿竖向上下连续,应沿两个方向布置剪力墙。2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方案。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7度度时,采用叠合楼盖的多层叠合剪力墙结构承重墙间距分别不宜大于11m、15m、15m4房屋层高不宜大于4.5m。8.1.4多层叠合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应符合表8.1.4的规定。45表8.1.4标准设防类建筑叠合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结构类型设防烈度6度7度8度多层叠合剪力墙结构高度(m)≤28≤24>24且≤28≤24抗震等级四四8.1.5多层叠合剪力墙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85的规定。表8.1.5房屋最大高宽比设防烈度6度7度8度最大高宽比3.02.58.1.6多层叠合剪力墙结构宜采用叠合楼盖,叠合楼盖应符合本标准及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的有关规定。82结构分析8.2.1在风荷载或多遇地震作用下,多层叠合剪力墙结构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不宜大于1/1500,不应大于1/1200。8.2.2当多层叠合剪力墙结构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大于1/1500时,应进行设防烈度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验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墙板水平接缝承载力应符合本标准8.4.3条的规定2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角不应大于1/120。8.2.3符合本章规定的多层叠合剪力墙结构,结构整体分析可采用下列假定:461在非地震作用以及多遇地震作用下进行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可假定结构构件与节点处于弹性状态,按无竖向接缝建立结构整体计算模型。2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分别采用无竖向接缝和沿竖向接缝将承重墙划分为独立计算单元两种方法建立结构整体计算模型,并取内力包络结果。3在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时可采用沿竖向接缝将承重墙划分为独立的计算单元建立结构整体计算模型。4计算分析时不应考虑叠合墙板面外刚度及承载力。8.2.4符合本章规定的多层叠合剪力墙结构,进行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内力分析时,可采用静力分析方法,假定构件及节点处于弹性状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对叠合墙板及连梁刚度进行折减,刚度折减系数可分别取0.85及042荷载分项系数宜取1.0。3混凝土及钢材宜取材料强度标准值。8.3叠合墙板设计8.3.1叠合墙板截面厚度不宜小于180mm,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承重部分厚度不宜小于150mm。叠合墙板两侧预制部分厚度均不宜小于50mm。8.3.2叠合墙板内应配置成型钢筋笼,成型钢筋笼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由焊接钢筋网片弯折或绑扎成型时,焊接钢筋网片内的纵向或横向钢筋应分别满足墙体水平或竖向钢筋的要求。2当由梯子型焊接钢筋网片及竖向钢筋绑扎成型时,梯子型焊接钢筋网纵向钢筋应满足墙体水平钢筋要求,横向短筋应满足47墙体拉结筋要求。3焊接钢筋网弯折方式及焊点强度应符合本标准第42节中构造边缘构件焊接钢筋网的有关规定。8.3.3叠合墙板内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应双排配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及竖向分布筋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11的相关要求;2双排分布钢筋间应配置拉筋,拉筋间距和大小应满足短暂设计状况下预制空腔墙及拉结筋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8.3.4叠合墙板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不应大于0.3。8.3.5叠合墙板的洞口两侧及预制构件端部应设置构造柱(图8.3.5),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构造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叠合墙板的厚度且不宜小于200mm2构造柱的截面宽度应与叠合墙板厚度相同。3构造柱内应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和构造箍筋,纵向钢筋配筋量除应满足受弯承载力要求外,尚应符合表8.3.5的规定。构造柱箍筋可采用封闭箍筋、拉筋或钢筋焊接网。4上下层间构造柱间连接应符合本标准第8.4.1条的规定。表8.3.5构造柱配筋要求抗震烈度首层其他部位纵筋最小量箍筋(mm)纵筋最小量箍筋(mm)最小直径最大间距最小直径最大间距三级1504业10200四级4业102004825048小小应符合本标579地下叠合结构设计9.1一般规定9.1.1本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室及地下部分的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设计,地下叠合结构的应用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单体结构、附建式地下室结构可采用叠合结构。2多层建筑主楼相关范围内的地下室可采用叠合结构。9.1.2地下叠合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设计规范》GB50038及现行行业标准《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地下防水技术规程》T/CECS832的有关规定。9.1.3地下叠合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层建筑地下部分的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有关规定。2当采用可靠处理措施时地下叠合外墙防水、抗渗及密闭设计中,墙厚可取叠合墙预制部分与现浇部分厚度之和。3地下结构的叠合剪力墙应符合本标准第7章的有关规定。9.1.4地下叠合结构可采用现浇楼盖或叠合楼盖。当采用叠合楼盖时,除应符合本标准5.3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层顶板及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楼板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80mm,不应小于160mmo地下其他楼层后浇58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80mmo2人防地下室宜采用现浇混凝土楼盖。当采用叠合楼盖时,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应采用空腔预制板。3预制底板宜采用后浇带式整体接缝,接缝宽度不宜小于200mm,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应在后浇带内可靠连接。4当采用密拼式接缝时,宜采用通过在预制底板顶面配置间接搭接钢筋或通长钢筋等措施,能可靠连续传递内力的接缝形式。5当采用后浇带式整体接缝时结构楼板防水、抗渗及防护厚度可计入预制底板厚度。9.2构件设计9.2.1地下叠合结构宜采用成型钢筋笼或成型钢筋网片,成型钢筋笼构造应符合本标准第4.2节的有关规定。9.2.2地下叠合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外墙的预制和现浇部分均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当受腐蚀性介质作用时应进行防腐蚀设计。9.2.3地下叠合墙受力钢筋配筋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墙体拉结筋间距不宜大于4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满足短暂设计状况下预制墙板及拉结筋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9.2.4地下叠合墙应结合地下室平面布置、构件加工、现场施工等因素,综合确定适宜的预制墙板尺寸和墙板拼缝位置,并宜采用大尺寸墙板构件。9.2.5地下叠合墙承受平面外荷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按以上下层结构板为支座、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单向受弯构件进行设计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按实际受力条件计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592叠合墙总厚度bw不应小于250mm,不宜小于300mm。单侧预制墙板厚度bwi不宜小于60mm,后浇筑混凝土空腔厚度bw2不宜小于130mm(图9.2.5)。2图9.2.5地下叠合墙平面示意图1预制部分;2-空腔部分9.2.6地下叠合墙承受较大平面外荷载时,预制空腔墙构件内壁宜设置键槽,也可设置格构式钢筋当设置键槽时,键槽深度t不宜小于20mm,宽度不宜小于深度的3倍且不宜大于深度的10倍,键槽间距宜等于键槽宽度,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大于30。。键槽应垂直于地下室叠合外墙主受力方向通长设置(图9.2.6)tt2图9.2.6地下叠合墙键槽示意图预制墙板内壁;2键槽9.2.7地下叠合内墙总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不宜小于250mm,单侧预制墙板厚度不宜小于50mm。9.2.8地下叠合柱构造应符合本标准第6章的有关规定,且宜采用内部为圆形空腔的预制空腔柱构件。9.3连接设计9.3.1同一楼层地下叠合墙间宜采用分离式接缝,也可采用现浇带式接缝或组合式接缝,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分离式接缝(图9.3.1a)时,接缝宽度宜为20mm;2采用现浇带式接缝(图9.3.1b)时,接缝宽度不应小于200mm,不宜小于叠合墙厚度。3采用组合式接缝(图9.3.1C)时,接缝后混凝土宽度不应小于200mm,并不宜小于叠合墙厚度,接缝后浇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200mmo4接缝处构造措施符合本标准及现行行业标准《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地下防水技术规程》T/CECS832的规定时,防水设计墙厚可取叠合墙预制部分与现浇部分厚度之和。5接缝位置应根据地下梁、柱布置等条件确定,且现浇带式接缝或组合式接缝宜与现浇柱结合设置。9.3.2当地下叠合墙板进行垂直于接缝方向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或裂缝验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截面有效高度应取受拉钢筋中心线至受压混凝土表面的距离,接缝处受拉钢筋保护层厚度C应按下式计算:C=tw+a(9.3.2)式中tw地下叠合墙单侧预制墙板厚度(mm)。a连接钢筋与预制空腔墙内壁间净距(mm)。分离式接缝应取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现浇带式接缝宜取0~5mmo2墙板连接钢筋伸入墙板构件空腔内长度应满足受拉钢筋9.3.7地下叠合外墙与基础间接缝宜设置在基础顶面,可采用基础底板宜预留竖向受拉钢筋(图9.3.7a)或预制墙板临土侧竖向钢筋弯折进入基础(图9.3.7b),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缝应进行受弯承载力计算及裂缝宽度验算,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2当采用基础底板预留竖向受拉钢筋做法时,墙体支座处受弯承载力计算及裂缝验算时,受拉钢筋计算面积不应包含叠合墙预制部分钢筋面积。基础预留受拉钢筋直径、间距及伸入预制墙板空腔内长度L应根据计算确定,支座处截面有效高度应按本标准9.3.2条确定。3支座处受压钢筋伸入预制墙板空腔内长度不应小于la,直径不应小于对应位置墙板内竖向钢筋直径,间距不应大于墙板内竖向钢筋间距。4受压侧墙板底部接缝高度i不应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300mmo受拉侧墙板底部接缝高度A2不宜小于20mm,且应满足防水做法要求。tbwtwl245243(a)基础底板预留受拉钢筋3bw3 23 2-4-45-5-(b)临土侧竖向钢筋弯折进入基础图37地下叠合外墙与基础连接示意1预制部分;2后浇部分;3预留受拉钢筋;4受压钢筋;5基础;6外伸钢筋9.3.8地下室叠合内墙与基础间接缝宜设置在基础顶面,接缝高度不应小于50mm,墙体接缝处应设置竖向连接钢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竖向连接钢筋直径不应小于叠合剪力墙内竖向钢筋直径,间距不应大于叠合剪力墙内竖向钢筋间距。2竖向连接钢筋应在基础混凝土内可靠锚固锚固长度及钢筋锚固区构造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3竖向连接钢筋伸入预制墙内长度不应小于la。4接缝处基础上表面应设置凹凸深度不小于6mm的粗糙面。9.3.9地下叠合外墙上下层间接缝应设置在楼面标高处(图9.3.9),上下层间宜采用相同的截面厚度,也可采用不同的截面厚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墙体接缝应进行受弯承载力计算及裂缝宽度验算,支座处截面有效高度应按本标准9.3.2条确定。2支座处受拉钢筋直径、间距及伸入预制墙板空腔内长度L应根据计算确定。3支座处受压钢筋伸入预制墙板空腔内长度不应小于I,,直径不应小于上下层墙板内竖向钢筋直径较大值,间距不应大于上下层墙板内竖向钢筋直径较小值。4受压侧墙板底部接缝高度Δ不应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防水做法要求。9.3.10地下叠合内墙上下层间接缝应设置在楼面标高处,接缝高度不应小于5墙体接缝处应设置竖向连接钢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接钢筋直径不应小于上下层墙板内竖向钢筋直径较大值,连接钢筋间距不应大于上下层墙板内竖向钢筋直径较小值。6710预制构件数字化设计10.1一般规定10.1.1预制构件信息模型宜在建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安装、竣工验收与交付等各阶段建立统一协同工作平台,宜采用统一编码和规则、共享模型数据。预制构件建筑信息模型的存储和维护宜符合各专业和不同软件间的数据交互要求,且宜保证模型数据能有效传递和交换。10.1.2预制构件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应能输送给生产设备,为自动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撑。10.2设计要求10.2.1预制构件建模宜采用参数化建模软件,建模软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具有预制构件三维设计功能;2应具有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功能;3应具有模型的碰撞检查功能;4应具有构件图纸输出功能;5应保持建筑信息模塑与构件设计图纸一致;6模型数据内容和格式宜符合数据互用要求;7应支持预制构件信息模型数据与生产设备的数据传递。10.2.2预制构件图纸应主要包含模板图、配筋图、预埋件图、保温板的排板图、拉结件布置图、大样图等,每个构件图纸均应包含几何信息,物料加工信息,生产工作的技术要求信息和构件使用的项目等信息。10.2.3预制构件信息模型数据应满足生产设备识别要求数据应包含下列内容:1预制构件整体模型数据;2各预制构件的生产数据;3各预制构件的图纸文件;4预制构件的几何信息、位置信息材料信息等10.2.4预制构件图纸中应对用以维持构件在生产、运输、施工阶段完整性的钢筋或埋件进行明确标识并说明其在预制构件中的锚固要求。7011构件制作与运输生产单位宜建立质量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且宜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11.1.2预制构件生产前应编制生产方案,生产方案宜包括生产计划及生产工艺、模具方案及计划、技术质量控制措施、成品存放、运输和保护方案等,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有关规定。11.1.3叠合结构预制构件生产应建立首件验收制度。11.1.4对于检验结果中存在不合格项目的构件,应在其显著位置做出不合格品标识,标识的内容宜包括问题原因、整改措施或处理方式。11.1.5原材料的进厂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有关规定。预制构件的资料应与产品生产同步形成、收集和整理,归档资料包括的内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有关规定。11.1.7预制构件交付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1出厂合格证;2预制构件原材复试报告以及力学实验报告(抗压报告);3合同要求的其他质量证明文件。11.1.8预制构件用钢筋的原材、加工、连接与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和《混凝土结构工71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11.2设备与模具11.2.1预制空腔墙构件、预制楼板构件生产宜采用移动式机组流水生产线的方式,预制空腔墙构件生产线宜配备可适应生产不同规格预制空腔墙构件的自动翻转设备。11.2.2预制空腔柱构件生产宜采用一体化成型的方式,并宜配备可适应不同规格尺寸的预制空腔柱构件的体化成型设备。11.2.3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固性,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有关规定。11.2.4预制空腔墙构件生产宜采用标准化定型侧模,侧模宜包含磁性固定装置;预制空腔柱构件生产宜采用与预制空腔柱截面相符且长度可调的专用模具。11.2.5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板类、墙板类构件模具尺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1.2.5的规定。表11.2.5板类、墙板类构件模具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次检验项目、内容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长度≤6m1-2激光测距仪或用尺测量平行构件高度方向,取其中偏差绝对值较大处>6m且≤12m2,-4>12m3,-52宽度墙板-2激光测距仪或用尺测量两端或3其他板类2,-44厚度墙板-2激光测距仪或用尺测量两端或5其他板类2,-4底模板表面平整度清水面22m靠尺和金属塞尺测量7普通面372续表11.2.7项次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3中心线位置激光测距仪或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取其中较大值14与构件表面偏差0-5用钢直尺和塞尺检查15吊环中心线位置3激光测距仪或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取其中较大值外露长度0-5用钢直尺和塞尺检查17预制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构件的保温连接件尺寸±5激光测距仪或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尺寸,取其中较大值11.2.8预制构件中预埋门窗框时,应在模具上设置限位装置进行固定,并应逐件检验;门窗框安装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有关规定。11.3钢筋加工与预埋件11.3.1钢筋焊接网应采用工厂自动化机械焊接方法进行制作。11.3.2钢筋半成品、钢筋网、成型钢筋笼和钢筋桁架应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钢筋网和成型钢筋笼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11.3.2的规定,钢筋桁架的尺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有关规定。75续表11.3.2项次检验项目及内容允许偏差检验方法成型钢筋笼主筋排距±5用尺量两端和中间三处,取最大值20箍筋间距±10用尺量两端和中间三处,取最大值21钢筋弯起点位置±10用尺量两端和中间三处,取最大值22端头不齐预制空腔柱构件-3用尺量两端和中间三处,取最大值23其他构件5用尺量两端和中间三处,取最大值24保护层厚度±5用尺量两端和中间三处,取最大值25±3用尺量两端和中间三处,取最大值26后置钢筋笼外轮廓尺寸0-5用尺量两端和中间三处,取最大值11.3.3预埋件的材质、规格、数量、位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加工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11.4成型、养护及脱模11.4.1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隐蔽工程检查项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23的有关规定。.4.2混凝土工作性能指标应根据预制构件产品特点和生产工艺确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有关规定。11.4.3混凝应采用预拌混凝土,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402的有关规定。7711.4.4混凝土应进行抗压强度检验,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有关规定。11.4.5混凝土浇筑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有关规定,预制空腔墙构件的A面与B面翻转合模前,B面的混凝土浇筑时间及间歇时间不宜超过20mino11.4.6预制空腔墙构件的第二面混凝振捣宜采用低频摇晃机械振动方式成型。11.4.7预制空腔墙构件叠合面的粗糙面可通过调整混凝土配比且采用振捣工艺实现,也可在混凝初凝前进行拉毛处理。11.4.8预制空腔柱构件粗糙面应满足设计要求,构件两个端面的粗糙面宜采用模具成型11.4.9预制构件养护宜采用蒸汽养护,养护期应严格控制温度及升温降温速率,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CB/T51231的有关规定。11.4.10预制构件脱模起吊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根据计算确定,且不宜小于15Mpa。11.5预制构件检验11.51预制构件生产时应制定措施避免出现外观质量缺陷;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缺陷分类和外观质量检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有关规定。11.5.2叠合墙板类构件外形尺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1.5.2的规定其余构件外形尺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有关规定,预制构件有粗糙面时与预制构件粗糙面相关的尺寸允许偏差可适当放大至1.5倍。785252续表11.5.2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预埋螺栓等预埋件预埋锚板中心位置5尺量,取偏差绝对值较大值预埋锚板与混凝土面平面高差0-5预埋螺栓中心位置2预埋螺栓外露长度±5预埋套筒、螺母中心位置偏差预埋套筒、螺母与混凝土面平面高差-5线盒、电盒、吊环中心位置偏差构件表面偏差预留插筋中心线位置偏差3尺量,取偏差绝对值较大值外露长度±5键槽中心线位置偏移尺量,取偏差绝对值较大值±5注:L为构件长度(mm)。1.5.3叠合梁构件预制空腔柱构件外形尺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1.5.3的规定预制构件有粗糙面时,与预制构件粗糙面相关的尺寸允许偏差可适当放大至1.5倍。80续表11.5.3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8预埋螺栓等预埋件预埋螺栓中心位置2尺量,取偏差绝对值较大值预埋螺栓外露长度±5预埋套筒、螺母中心位置偏差2预埋套筒、螺母与混凝土面平面高差0-5插筋预制空腔柱每根插筋的中心距±3钢尺测量每根插筋的中心距,取较大值外露长度0-3钢尺测量每根插筋的外露长度,取较大值键槽中心线位置偏移5尺量,取偏差绝对值较大值±5注:L为构件长度(mm)。11.5.4预制构件的预埋件、插筋、预留孔的规格、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和量测。11.5.5预制构件的结合面、粗糙面或键槽成型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和量测。11.5.6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构件的拉结连接件的类别、数量、使用位置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按同工程、同一工艺的预制构件分批抽样检验。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单、质量证明文件及隐蔽工程检查82记录。11.5.7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构件的保温材料类别、厚度位置及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按批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量测,检查保温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11.5.8反打保温叠合剪力墙构件应针对整体构件进行拉伸粘结强度检验,且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的有关规定。11.5.9预制构件的门框、窗框预埋安装尺寸偏差应符合表11.5.9的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见表15表11.5.9门框、窗框安装位置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门窗框位置水平方向±2钢尺测量竖直方向±2钢尺测量门窗框对角线±2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取其中较大值门窗框水平度±2钢尺和金属塞尺测量5.10对于本标准第23条中标示的钢筋,应在构件起吊前进行专项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和量测。.6堆放与运输11.6.1预制构件吊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83技术标准》GB/T51231的有关规定,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构件吊运应确保其各受力部位与设计要求相同。11.6.2预制空腔墙构件的门洞应安装临时加固支撑且固定牢靠。11.6.3预制构件堆放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空腔柱构件叠放层数不宜超过2层且每个预制空腔柱构件的垫木不得少于2组,垫木位置应在条垂直线上;2预制空腔墙构件应采用专用存放架立放,其倾斜角度应保持大于85o,底部应设置柔性支垫支垫间距不超过2m,相邻预制构件间应用柔性垫层分隔开11.6.4预制构件成品保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有关规定。11.6.5预制构件运输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构件及反打保温叠合剪力墙构件运输应采用自装卸式的预制构件专用运输车;2预制空腔墙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应采用专用存放架立放,构件的倾斜角度应保持大于85",并与存放架固定牢靠;3预制空腔柱构件运输应根据需要设置水平支架,牢靠固定在运输车上。8412施工12.1一般规定12.1.1叠合结构安装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2编制依据;3施工人员、机械机具、材料的准4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储存,包括起重吊装作业专项施工方案;5施工顺序、施工工艺要求;6施工进度计划;7施工质量要求和保障措施;8施工验收;安全文明与绿色施工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2.1.2叠合结构施工现场应根据工期要求、作业面大小、工作量、机械设备、主要工种等因素,组织均衡有效的安装施工流水作业。12.1.3施工单位应根据叠合结构的安装与连接方式对施工现场构件吊装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作业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安装工作12.1.4叠合结构施工应采用工具式、标准化、稳定可靠便于施工操作的工器具。8512.1.5施工单位在叠合结构施工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构件进行样板试安装,样板安装验收合格后再全面施工。12.1.6预制构件在运输、堆放及施工全过程中,应采取防止预制构件及其附件、预埋件等损伤或污染的保护措施。12.2施工准备12.2.1叠合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构件安装作业人员及班组长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各类型构件吊装顺序、工艺流程、施工要点及安全注意事项。12.2.2叠合结构施工应根据预制构件的形状、尺寸及重量等参数配置专用吊装工具,吊装工具在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施工验算。12.2.3叠合结构安装施工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核查已施工完成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和本标准的有关规定;2核对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及预制构件、相关配件、材3测量放线,并设置墙底垫片高度标识;4墙、柱安装前应对基层进行凿毛处理;5复核构件安装位置连接钢筋和预留插筋的规格、型号、定位及高度,如有偏差,及时处理。预留插筋沿墙板空腔宽度的方向位置误差应控制在负误差范围内;6根据施工方案,复核预留预埋、临时支撑点位及节点连接构造等;7检查吊装设备吊具,确保处于性能良好、操作安全状态;8核实现场环境、天气、道路、供电等状态,应满足吊装施工要求。8612.3安装与连接12.3.1预制构件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构件吊装前应确定吊装顺序,并应严格按照吊装顺序进行吊装施工;2应按照构件深化设计时确定的预制构件吊点进行起吊安装,吊装过程中应保证预制构件各吊点受力合理构件不变形;3应采取保证起重设备的主钩位置吊具构件重心在竖直方向上重合的措施;吊索与构件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2,不应小于45o;对尺寸较大或形状复杂的预制构件当不能满足此条件时,宜采用有分配梁或分配桁架的吊具;4预制构件起吊前应检查吊具是否安装到位,并拧紧固定;5应采用慢起、稳升、缓放的操作方式,吊运过程中应保持构件平稳,避免大幅度摆动、升降、偏斜、扭转,严禁构件长时间在空中悬停;6应安排专人统一指挥,作业人员应处于安全位置。12.3.2叠合剪力墙下部设置可调整接缝厚度和底部标高的垫片,墙板长度<4m时,应放置2组垫片,墙板长度≥4m时,宜增加垫片的受力面积和组数。垫片布置点宜设置在斜支撑正下方。12.3.3叠合剪力墙安装就位后应及时采取临时固定措施。叠合剪力墙与吊具的分离应在初步校准定位及临时固定措施安装完成后进行。12.3.4叠合剪力墙采用临时支撑进行固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片叠合剪力墙的临时支撑应长度可调,且不宜少于2道;2叠合剪力墙上部斜支撑距离楼面高度不宜小于构件高87度的2/3,不应小于构件高度的1/2,下部支撑距离楼面高度宜为构件高度的1/5;3叠合剪力墙安装就位后,宜通过临时支撑对构件的位置和垂直度进行微调。12.3.5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钢筋宜预先放置在墙体空腔内再进行边缘构件后浇混凝土部位的钢筋安装,最后将水平连接钢筋拉出,与边缘构件部位钢筋绑扎牢固,水平连接钢筋伸入预制墙板空腔的锚固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12.3.6叠合剪力墙下部及上部缝隙宜采用工具式模板进行封堵。12.3.7叠合剪力墙门、窗洞部位安装的临时加固支撑,在构件安装期间不应拆除,宜与本层预制空腔墙斜支撑一并拆除。12.3.8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钢筋的大小、规格、数量及锚固长度等应满足本标准相关设计要求,施工时应采取可靠的定位措施。12.3.9叠合剪力墙斜支撑和限位装置的拆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的有关规定。12.3.10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及反打保温叠合剪力墙安装施工除应符合以上规定外,其水平缝和竖向缝断冷热桥措施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掺混肥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推辊制动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手机涂料行业需求分析及发展潜力研究报告版
- 2024-2030年中国微粒板中纤板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彩色苗木行业发展状况投资规模分析报告
- 面条包装机课程设计
- 2024至2030年中国异形电吉他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并联机器人行业生产现状分析及是十三五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常压热水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工程爆破行业前景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芥末酱行业报告
- 玉米种子销售计划书
- 刑事受害人授权委托书范本
- 《电动叉车培训教材》课件
- 第3.2课《简单相信傻傻坚持》(课件)-【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课件(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 家纺面料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专业知识的敏捷和迭代
- 学校食堂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 总监理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
- 马铃薯购销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