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教程(活页版)》 课件 模块六 工艺工匠_第1页
《吴文化教程(活页版)》 课件 模块六 工艺工匠_第2页
《吴文化教程(活页版)》 课件 模块六 工艺工匠_第3页
《吴文化教程(活页版)》 课件 模块六 工艺工匠_第4页
《吴文化教程(活页版)》 课件 模块六 工艺工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六工艺工匠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吴地工艺的历史沿革;2、了解吴地各精华工艺品的起源发展和艺术特点;3、了解吴地各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及传承价值。(二)能力目标1、提高自身人文素质修养及鉴赏能力;2、搜集、展示、分析、研究文化信息。(三)思政目标1、理解吴地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并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2、理解吴地工艺制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开放借鉴、包容并蓄的交融精神。项目一吴地工艺概述一、吴地工艺的历史沿革1、雏形时期早在距今数千年的远古时代,吴地原始手工艺即崭露头角,并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发展时期汉代至隋唐之前,吴地工艺开始大放异彩。在苏州葑门外天宝墩、觅渡桥两处汉墓中出土了汉代漆器,造型美观,形制多样,堪称工艺品中的典范。3、成熟时期隋唐至宋元时期,吴地手工艺技艺逐渐成熟,玉雕、织锦、印染、陶瓷、泥塑、漆器等,出现了全面繁荣。

4、鼎盛时期吴地在明清时期,风土滋润,已成为富甲一方的天堂胜地,经济文化蓬勃发展,民间手工艺也空前发达,同时因受到文人阶层的推崇和影响,逐步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格,引领着手工艺的时代潮流。5、变革时期二、吴地工艺的特点1、历史悠久

与中国的物质文化发展同步,吴地的工艺也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2、门类繁多在中国工艺美术24个大类中,吴地工艺占22个,品种超过3500个。明清时期,朝廷在苏州设置织造府,生产各种手工艺贡品,促使当地民间艺人更多地开辟门类,增设品种,创新花式。3、工艺精湛

吴地地处太湖流域,气候温和,水网纵横,土丘溪流间物产丰富,富庶繁荣,居民生活安逸、心思细腻,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吴地人以休闲平和的心态进行着如艺术般的创作,从而形成了吴地民间手工艺精致典雅的艺术风格。项目二吴地工艺之精华一

苏绣1、起源与发展

苏绣起源于苏州吴县(现为苏州吴中区),与湘绣、粤绣、蜀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苏绣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自古便以精致素雅闻名于世。苏绣的产地苏州,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盛产蚕桑,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绚丽多姿的锦缎,五彩缤纷的绣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苏绣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等地。2、艺术特点(1)苏绣题材多样、用途广泛。(2)苏绣的针法多样、绣工精细。(3)苏绣技艺讲求创新。3、制作工艺

苏绣工艺的制作流程包括选稿、上绷架、配线、绣制、装裱等五道工序。4、传承价值

2500年源远流长的吴文化,孕育了苏绣这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东方的艺术明珠”,具有极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及艺术收藏价值。

丝绸

中国是世界丝绸的发源地,而吴地则是中国丝绸的发源地之一。

丝绸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世界了解中国,就是源于对中国丝绸的认识。几千年前,沿着古丝绸之路走向欧洲的中国丝绸,带去了一件件华丽精美的服饰,更带去了我们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正是从那时起,丝绸成为东方文明的象征及传播者。

1、起源与发展

丝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苏州园区唯亭镇草鞋山出土了六千年前的纺织品实物残片;湖州钱山漾出土了四千多年前的丝织品实物;吴江梅堰又出土了四千年前的大批纺轮和骨针,以及带有丝绞纹和蚕纹的陶,这都说明了吴地古代先辈很早就掌握了养蚕纺丝的技术。村妇纺织2、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所著的《中国》(1887年出版)一书中,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非、欧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它横贯亚洲,直达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古代交通要道,因运送中国的丝绸而得名。丝绸是中国的发明,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欧、亚、非三大洲人民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3、苏州织造

苏州自古就作为全国丝绸生产中心之一,为满足皇室对丝织品的需求,从元朝开始,朝廷设织造局,也称织造署。苏州织造署与江宁、杭州织造署并称“江南三织造”。清代的苏州织造署建于苏州带城桥下塘今苏州第十中学校址,后改名织造府。康熙、乾隆每次南巡江南,在苏州均宿于织造府行宫。据记载,苏州织造局占地约六十亩,行宫在织造局西部,有正寝宫、后寝宫、御膳房、御茶房、古戏台以及佛堂等。苏州织造府旧址(现为苏州第十中学)4、现代丝绸业的发展

2020年以来,苏州蚕桑产业加快了与高等院校深入合作的步伐,开启了政-产-学-研合作的新篇章。苏州丝绸行业协会与苏州市职业大学共同成立了“苏州丝绸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震泽镇政府、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和苏州市职业大学共同签约开启了政产学研合作之路,将在产业科技创新、蚕桑文化传承和科研成果转移等方面开展交流协作。三

缂丝

1、发展脉络

缂丝在工艺与技法方面源于缂毛,二者的原材料不同。缂毛用毛纱,缂丝用桑蚕丝,缂丝继承和发展了缂毛的技法,并与之相互融合。缂毛织物远在彩陶土器时期(公元前2500年左右)就已存在,到商代其制作已很精良。缂丝最早出现在唐朝,20世纪70年代初在吐鲁番的平民墓出土了一件俑,其腰间系着一条宽2.2cm的缂丝带,一同出土的还有唐代文书。这是中国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件缂丝实物。朱克柔《莲塘乳鸭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2、制作工艺

缂丝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它的织造工具是一种简便的平纹木机、几十个装有各色纬线的竹形小梭子和一把竹制的拨子。缂织时,先在织机上安装好经线,经线下衬画稿,织工透过经丝,用毛笔将画样的彩色图案描绘在经丝面上,然后再分别用长约十厘米、装有各种丝线的舟形小梭依花纹图案分块缂织。同一种色彩的纬线不必穿过整个幅面,只需根据纹样的轮廓或画面色彩的变化,不断换梭。3、市场价值

缂丝是中国丝绸工艺品中的精华,在明清两代为帝王御用。与其它的丝绸工艺品相比,缂丝具备了艺术和工艺的双重价值,并且它的强度远远高于任何的丝绸类工艺品,被称为“千年不坏的艺术织品”。四

玉雕

扬州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其玉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代,是中国玉雕的重要产地之一。在《书经·禹贡篇》中有“雍州贡琳琅”、“扬州贡瑶琨”的记述。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与发展,扬州玉雕形成了"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特点,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闻名于世。2006年5月20日,扬州玉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玉镂雕山水人物香薰(清)

现藏于苏州博物馆

乾隆年间,扬州琢玉进入全盛时期,宫廷中重达千斤、万斤的大玉山,多半为扬州工匠琢制,其中最富盛名的莫过于重逾万斤被称为“玉器之王”的《大禹治水图》玉山。它由扬州工匠耗时六年多精心雕琢而成,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该作品的完成,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和国之瑰宝。《大禹治水图》玉山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五

桃花坞木版年画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画的内容大多为喜庆吉祥、门神、灶王等,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传统民间年画多由木板制作,过年时张贴用以营造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又借以驱邪纳祥,祈福消灾。

中国的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已有18个年画项目被列入,其中最富盛名的六大年画是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河南开封朱仙镇年画、河北武强年画、四川绵竹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独具江南水乡艺术特色,是吴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其绘制精美、色彩雅致,层次清晰,享有“东方古艺之花”的美誉。2006年5月20日,桃花坞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六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惠山泥人由惠山黑泥捏制而成,这种泥土质地细腻富于韧性,干而不裂,弯而不断,可塑性极强,成品泥人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情趣盎然。其精湛的工艺技巧和完美的艺术造型,凝聚了古代吴地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在惠山泥人中,人们最熟悉和喜爱的,就是惠山大阿福。相传古时惠山出现怪兽,经常伤害人畜,践踏庄稼。有个叫“沙孩儿”的小孩,勇斗怪兽,为民除害。当地人们用惠山的泥土塑造了勇敢的“沙孩儿”形象,以作纪念。经过历代艺人的再三创作,这个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艺术形象,便在人们心中活了下来。七、吴地其他工艺吴地是江南鱼米之乡,山水清秀,风物清嘉,源远流长的吴地文化造就了吴地工艺百花齐放,除了以上介绍的六种工艺以外,举世闻名的还有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9月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南京云锦,其因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织造精细、锦纹绚丽、格调高雅,被誉为“锦中之冠”,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中国丝绸文化的璀璨结晶。另外,宜兴紫砂、常州梳篦、苏州制扇、苏州明式家具、苏州宋锦、苏州剧装戏具、扬州漆器等都是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吴地精华,她们像一颗颗镶嵌在江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闪耀着千年的光芒,泽润着这片神奇的土地。项目三吴地工匠精神一、吴地传统工匠精神的特点

持之以恒、坚守专注的执着精神是吴地工匠精神的根本。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吴地工匠精神的核心。开放借鉴、包容并蓄的交融精神是吴地工匠精神的灵魂。二、吴文化对吴地传统工匠精神的影响三、以工匠精神融入城市创新发展合作与探究一、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展区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4个陈列展厅。请同学们分组前往参观,感受吴文化的独特魅力,并选取一件你们最感兴趣的藏品,详细了解她的“前世今生”,以及该藏品所属工艺的传承现状,制作PPT,小组互相交流。二、苏州丝绸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丝绸专业博物馆,设有历史馆、现代馆、桑梓苑和丝织机械陈列室等六大展区,其中历史馆包括古代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