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纲要·上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东周春秋战国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薨,因鲁史《春秋》记录了这一阶段的历史而得名。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各国征战不休,故被人称之为战国。把“战国”作为时代名称,开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本课时空春秋战国时期

阶段特征总体特征政治经济阶级文化民族关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一前221年)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大分裂、大动荡、大争鸣、大变革、大发展时期①“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视;②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的兴起;①铁犁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②小农经济产生,私商和私营手工业兴起,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③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出现;①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②

宗法分封制逐步瓦解,各国通过变法逐步确立封建制度,③贵族政治逐步走向官僚政治,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①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②百家争鸣。促进了民族交融、华夏认同观念,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社会大动荡政治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思想大解放民族大融合1内容导航顶层设计看高考必备知识固基础情境创设寻突破聚焦高考再升华234顶层设计看高考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9【Ⅱ】秦国加强中央集权【Ⅲ】儒家思想的制度渊源天津·青铜制造业

海南·孔子思想

北京·春秋战国的手工业2020【Ⅰ】24·分封制【Ⅲ】24·商业的发展(货币)山东·百家争鸣

江苏·墨子思想

浙江·孔子与墨子的思想2021【甲】24·孔子思想浙江1月·百家争鸣;山东·百家争鸣;天津·百家争鸣

河北·孔子思想;江苏·重农抑商;重庆·分封制瓦解浙江6月·法家思想

2022【甲】24·老子思想【乙】45·商鞅变法浙江1月·“五经”;浙江6月·文学屈原;湖南·百家争鸣

广东·铁器的使用;山东·法家思想;浙江6月·百家争鸣与土地制度2023【甲】24·孔子思想【乙】24·经济发展新课标卷25·荀子、韩非、李斯思想重庆·社会阶层变动;河北·政治变动、史料实证;海南·经济发展;浙江6月·百家争鸣;湖南·政治变动;浙江1月·孔子、老子、韩非主张(材料分析题)【考情考向】

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的学说。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一.变动的时代:经济、政治、华夏认同二.变革的现实:富国强兵、改革变法三.不变的情怀:百家争鸣、文化自信目录必备知识固基础(一)经济之变农业的革新推动社会分工,促进工商业繁荣农业由集体耕作转向家庭式劳作使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地主阶级崛起,奴隶主贵族没落1、原因:工具革新:铁农具使用动力变革:牛耕的推广灌溉保障:水利灌溉工程2、影响: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一.变动的时代:经济、政治、华夏认同形成原因:①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提高

②各国变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农民有生产资料,积极性高

④政府重视,注意减轻农民负担主要特点评价: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推动农业发展,推动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封建社会形成和前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弱,易破产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社会发展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脆弱性:负担沉重,抗天灾能力差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少有交换保守性: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习惯,及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

小农经济:指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选2第1课课件《拓展延伸》选2第4课课件手工业的发展冶铸、漆工艺、煮盐、酿酒业发展手工业分工更细密,经营方式多样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秦铜车马中国古代手工业三大经营方式选2第4课课件(一)经济之变一.变动的时代:经济、政治、华夏认同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史记·苏秦列传》商业的发展

【补充:选必1、选必2】(1)货币种类丰富:各诸侯国有铸币权。(2)交通发达:都城为交通枢纽。(3)中心城市繁荣:各国都城都设市,出现商业区。(4)突破:①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私营手工业和独立个体手工业者出现。

②工商业主阶层兴起,商人地位提高。

2006年,北京广安门内大街出土窖藏战国货币两罐,内含包括赵国直刀、燕国明刀、三晋及燕的方足布等战国货币三万余枚,大概有70余种。发现有所谓新品种,如丰子、丰邑、武平类方足布等。——黄锡全《近十余年先秦货币的重要发现与研究》材料表示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种类丰富;商业繁荣,交易量较大;区域间经济往来频繁。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吕不韦者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范蠡吕不韦易错: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逐渐阻碍社会发展,表现在强化小农经济抑制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春秋时期西周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扩张势力,谋求霸主地位公元前1046年疆土缩小,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权力下移:诸侯势力强大,王室衰微,权力下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礼崩乐坏;诸侯纷争,争霸兼并。(二)政治之变一.变动的时代:经济、政治、华夏认同▶起止时间: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起始标志:

平王东迁▶时代特点:

争霸▶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1)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二)政治之变一.变动的时代:经济、政治、华夏认同(2)战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起止时间: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起始标志: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时代特点:

兼并▶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注意:春秋五霸是先后关系

战国七雄是并存关系(二)政治之变一.变动的时代:经济、政治、华夏认同变春秋战国大变革(社会转型)【时空观念】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其变化趋势?①统一趋势加强:诸侯国数量大量减少,凸显兼并战争激烈。②内外修建长城:兼并战争更加频繁,周边部族压力倍增。③秦国崛起:统一巴蜀,迁都咸阳。④政治力量重组:三家分晋,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⑤民族关系出现明显变化:一方面少数民族内迁融入华夏族,华夏认同观念加强;另一方面与少数民族匈奴族关系紧张,长城大量出现。趋势:由分裂走向统一;分封制进一步瓦解;匈奴成为北方边境主要威胁;华夏认同观念增强;华夏分布更为广泛。1.形成:①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②战国时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2.影响:华夏族吸收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华夏认同观念逐步加强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中原(自称华夏)

春秋时代中华民族已经开始形成。——顾德融《春秋史》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华夏文明的先进性:生产力先进(农耕文明);文化优越(礼乐);制度优势(分封、宗法制)(三)华夏认同一.变动的时代:经济、政治、华夏认同百家争鸣铁犁、牛耕使用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奴隶主贵族没落,封建地主阶级崛起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经济基础生产力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决

定生产关系①经济:铁犁牛耕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②阶级:奴隶主贵族衰落,封建地主阶级崛起。④思想:私学兴起,士阶层壮大,游说诸侯;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决

定上层建筑夺

权背景③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各国为富国强兵,纷纷展开改革。燕昭王乐毅改革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齐威王邹忌改革楚悼王吴起变法韩昭侯申不害改革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各国变法,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强化中央集权成为改革的主题和高潮。——萧平汉《战国变法运动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目的:富国强兵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变革结果:推动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二.变革的现实:富国强兵、改革变法【自主完成】根据课本第11页,你能归纳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及作用吗?类别措施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农业发展,国力增强(确立土地私有制)政权巩固,效率提高军

强厉行法治,民知所从

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推行县制,主要官员君主直接任免

建立户籍制度(什伍),连坐制度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燔诗书而明法令”(轻教化严刑峻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二.变革的现实:富国强兵、改革变法商鞅,约前390—前338商鞅变法的评价积极影响:①.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②.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消极影响:①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②商鞅变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的推行,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③商鞅变法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二.变革的现实:富国强兵、改革变法经济铁犁牛耕推广,土地私有制确立政治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礼贤下士社会

各国纷争,提供了自由

宽松的环境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思想文化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变革私学兴起,造就大批人才百家争鸣的背景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二.不变的情怀:百家争鸣、文化自信【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思想主张教育成就(1)唯物史观:“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追求天人合一。(2)朴素的辩证法:事物存在着矛盾,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3)政治: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1)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2)恢复西周礼乐制度。(3)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创立私学,有教无类、整理六经二.不变的情怀:百家争鸣、文化自信孔子的人文主义精神“仁”:对中国人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形成了中国人谦恭的性格,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宽松社会环境。“礼”:道德规范,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发展个性,提高社会成员素质。二.不变的情怀:百家争鸣、文化自信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儒家孟子(战国)荀子(战国)道家庄子(战国)法家韩非(战国)墨家墨子(战国)阴阳家邹衍(战国)“百家争鸣”人性善;“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制天命而用之”崇尚逍遥自在法治、中央集权(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二.不变的情怀:百家争鸣、文化自信内涵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提倡爱国,家国情怀

主张和而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特点: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知识拓展】二.不变的情怀:百家争鸣、文化自信【拓展延伸】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比较所追求的目标都是治国平天下之道;意图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孔子重塑的是遵循周礼的旧的奴隶制社会。在治国理念上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人性观上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孟子主张“人无有不善”,而荀子、韩非子主张“人之性恶”。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改造自然;而老子和庄子则主张顺应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生态度社会关系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墨家提倡“非命”,即不从命;阴阳家主张“天命观”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诸子百家的现实意义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道家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的法制、改革思想对当今的法制国家有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变法的理论武器。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知识拓展】

诸子的思想不是凭空想象得来,而是导源于西周的官学,建构在一定文化基础之上的……战国后期,政治格局渐趋明朗,统一势在必行。此时诸子学说整体表现出一种务实倾向,力求可以切实地在当时的政治中运作……诸子之学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准则各异,方法不同罢了。他们的思想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就在于他们具有共同的政治责任感,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他们直面现实的苦难,积极逆挽世运,以图天下大治。

—桓占伟《百家争鸣中的共鸣—以战国诸子“义”思想为中心的考察》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思维深一度,与名家对话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人尚操守,重然诺,抗强权,守气节,表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高尚的人格情操和道德风范。他们大都有一种超越物外的理想追求;不注重物质财富的“寡欲”;不贪图名誉利禄的“戒满”;天下相爱互利的“兼相爱,交相利”;远离束缚的“曳尾于途中”;坚定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及重义轻利、扶危济困、廉洁守法、克己奉公、洁身自爱、严格自律等美德,都对后世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智慧中所蕴藏的精神操守和气节风骨,融化成了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世世代代人们崇奉的道德准则。

——南薰书房《春秋战国时期大放异彩的“士”阶层》思维深一度,与名家对话情境创设寻突破

史料阅读

周制,野人只助耕公田不为兵。然而这种制度到了春秋时期就开始松动了。那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各国统治者为争霸权、求生存、略财富而纷纷扩军。……那么他们如去服兵役公田也就没人治理了。……为应付战争的需要,变革兵制必先变革田制。【探究思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并思考其影响?原因:周王势衰,礼崩乐坏;井田崩溃,私田出现;变法图强,富国强兵影响:①井田制逐渐崩溃,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②奴隶主阶级没落,新兴地主阶层的崛起;

③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史料阅读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商君列传》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中国变法流血,就从我开始吧。——谭嗣同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探究思考】结合所学,“百家争鸣”局面的意义国内:

对当时: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

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为当时中国社会变革、转型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

对后世:奠定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精神文明的基础,构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的内涵,对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国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价值: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史料阅读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探究思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背景:

中国: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聚焦高考再升华1.(2024.1·浙江高考·3)1896年,法国某考察团进入四川,留下了记载:“在彭山县进入了令人赞叹的成都平原——它遍地庄稼,人口稠密……繁荣富庶,令人难以置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地人充分领悟、广泛使用的灌溉体系。”这一“灌溉体系”得益于()A.都江堰的修建B.芍陂的兴建C.郑国渠的兴修D.灵渠的开凿【答案】A【解析】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故选A项;芍陂是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排除B项;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秦国在关中地区兴建的一项大型灌溉工程,排除C项;灵渠开凿于秦朝,位于广西,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排除D项。2.(2023·全国高考乙卷·24)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B.井田制度的繁荣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D.商业活动的衰退【答案】C【解析】百亩的耕地可以养活数口人的家庭,这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故选C项;休养生息政策一般是在大动乱、大变革之后所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并繁衍生育人口的措施,孟子所处的时代诸侯兼并战争盛行,排除A项;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导致井田制度瓦解,排除B项;战国时期,区域性的商业贸易繁荣,甚至出现大的贸易都市,排除D项。3.(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5)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其主张吸收了法、道家思想,在治国方面,主张礼法并用、隆礼重法,他与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在治国方略的共同主张应体现在法家理念上,“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属于法家思想主张,故选A项B:仁政是孟子的主张;C:是孔子“德治”的治国主张;D: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4.(2023·全国高考甲卷·24)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C.维护等级秩序D.强调文化差异【答案】C【解析】可知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不承认违背礼教秩序的行为,极力维护西周礼乐制下的等级秩序,故选C项;材料中楚国国君已经自称为王,而孔子坚持称其为“楚子”,“实录”表述错误,排除A项;孔子写本书就能提升周王的地位了?排除B项;楚国位居南方,楚王以王自居,意欲称霸中原,体现出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排除D项。5.(2023·海南高考·1)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D.地形地势的利用【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个体劳动取代了集体劳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繁荣,促进了社会人口的增长,也助推了当时社会矛盾规模的扩大,故选B项;军事理论只能影响作战的方式,对战争的规模的影响有限,排除A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的演进也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基础上,排除C项;地形地势属于客观自然条件,短时期内很难发生明显变化,对当时人口规模和社会冲突的影响有限,排除D项。6.(2023·重庆高考·1)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弟子中不乏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则进一步主张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以先行劳苦服役为入学条件。故《墨子》载:“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儒家倡导人人平等B.劳动教育开始普及C.墨家重视生产技艺D.平民阶层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两者的教育主张都使社会下层群体有机会接受教育,反映出这一时期平民阶层的发展,故选D项;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但也主张“贵贱有序”,“人人平等”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劳动教育”和材料中的孔子主张无关,且“开始普及”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你选C,你把儒家搁哪去了?故排除C项7.(2023.6·浙江高考·2)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下列项中,反映孔子民本思想的是()A.无为而治B.“相生相胜”C.反对苛政D.“兼爱”“非攻”【答案】C【解析】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反对苛政”是孔子民本思想的反映,故选C项;老子在政治上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排除A项;战国时期,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排除B项;墨家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8.(2023·湖南高考·2)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为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据此可推知()A.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B.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C.六国严格遵行宗法制D.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答案】A【解析】与关东六国国君任相不同,数代秦王所用秦相为关东六国人,而非宗族、秦人,这与秦国变法较六国彻底相关,可知秦国君主权力加强,血缘政治体制崩溃,官僚政治制度基本确立,故选A项;“用人政策不断改变”偷换了概念,秦国任相来自不同国家,正是秦王励精图治,坚定执行广纳贤才这一用人政策的表现,排除B项;关东六国有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等,只是没有商鞅变法彻底而已,也对各国的宗法制造成冲击,排除C项;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法家在各国都较受欢迎,排除D项。9.(2023·河北高考·2)春秋时期诸侯所铸青铜器的铭文中有“徐王”“越王”等称谓,而《左传》等文献却称上述诸侯为“子”。由此可知()A.该时期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

B.出土文物信息较为可信C.当时各国君主专制逐步确立

D.史料会体现一定主观性【答案】D【解析】春秋时期的青铜铭文的记载说明分封制的延续,《左传》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对春秋时期诸侯的称谓变为不再体现与周王的隶属关系,因此,对春秋时期的政治状况的记载,铭文与后世史官不完全一致,说明史料会体现一定的主观性,故选D项;春秋时期是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解体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出土文物作为一手史料可信度很高,但出土文物中的图文信息也是人为的,也具有主观性,出土文物信息较为可信的说法不严谨,排除B项;春秋虽然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但仍然是在分封制体制之下,当时各国君主专制逐步确立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10.(2022·河北高考·1)“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西周时期的天子和诸侯继承上,较为严格的执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为太子,所以太子一词“文献中绝少见到”,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嫡庶之争、庶子受封的情况增加,天子、诸侯的继承人出现变化频繁的情况,使得太子一词“频繁出现”,故选D项A:频繁出现太子=太子换的勤=嫡长子经常非正常更替≠尊卑有序B:权力继承是宗法制的事,和分封制无关;C:和A同理,不讲了11.(2022·重庆高考·1)有学者指出,“德”的观念至少在西周已经产生,它既是一种个人的品德,又与天命有关。春秋时期,“德”的神秘意味开始减弱,更强调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献记载:“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推崇文献中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A.墨家B.兵家C.儒家D.法家【答案】C【解析】材料中围绕“德”的观念的转变,春秋时期的“德”强调品德、理性,问的是推崇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结合所学知识易得,儒家思想中强调“德”,故选C项。墨家推崇“兼爱”“非攻”等,排除A项;兵家主要为军事思想,排除B项;法家崇尚以法治国,中央集权,排除D项。12.(2022.1·浙江高考·2)孔子整理编订的古代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除《乐》毁于秦火,其他五部经典传承至今,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下列关于五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推崇儒学,设五经博士B.《诗》奠定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础C.五经等儒学经典后来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D.吐蕃松赞干布派贵族子弟到内地学习《诗》《书》【答案】B【解析】《诗》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而《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先河,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13.(2022·全国高考甲卷·24)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A.孔子

B.老子

C.韩非

D.墨子【答案】B【解析】可知劳动人民自食其力,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自得其乐的生活无须外力的干涉和帝王的指导,这符合老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故选B项;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与材料中生活状态不符,排除A项;韩非子主张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强化对民众的管理和控制,与材料“帝何德于我哉”不符,排除C项;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与材料描述的生活状态不符,排除D项。14.(2022·江苏高考·1)据学者考证,春秋末年,陈国司徒辕颇向封疆内所有的田地征取赋纳。辕颇遭到拥有一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逐,逃亡到郑国。这一考证可以说明()A.官僚政治的腐朽B.贵族与农民阶级矛盾尖锐C.土地制度的变动D.诸侯权威遭到卿大夫挑战【答案】C【解析】春秋末年辕颇受到土地所有者的驱逐,说明当时已经出现土地私有制,土地制度发生了变化,故选C项;秦朝确立官僚政治,时间不符,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与地主阶级矛盾尖锐,排除B项;辕颇遭到拥有一定数量田地的国人(国人在当时指代居住在首都中的人,类似于城市居民)驱逐,而不是遭到“卿大夫”挑战,排除D项15.(2022·湖南高考·1)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儒、墨、道、法等学派的出现本身是私学兴起和发展的表现,其传播更是冲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贵族政治是与“学在官府”局面相统一的,“学在官府”的局面被冲击,就等于冲击了贵族政治,故选C项A:百家争鸣=思想不统一≠政治统一;B:错在“维系”;D:错在“导致”16.(2021·重庆高考·1)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多为一个政治单位,与国对称,即孟子所谓“千乘之国”“百乘之家”;战国至秦汉时期,“家”成为一个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即史书中所谓“编户”“齐民”。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瓦解B.法家思想的发展C.宗法制的建立D.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A【解析】西周分封制下与国对称的士大夫之家拥有对领地的政治、军事、司法等各种权力,是一个政治单位,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分封制遭到破坏,打破了士大夫的宗族组织,家国同构开始解体,使小家庭变成了普遍的社会基本单位,家成为基本的生产、生活单位,故选A项;法家思想强调严刑峻法,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西周已经实行宗法制,排除C项;战国和秦朝儒家思想受到打击,排除D项。17.(2021·全国高考甲卷·24)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答案】A【解析】二人生活在春秋时期,其主张都是对周礼的反思,看到了周礼对于维护统治的作用,故选A项;迎合封建贵族政治需求的是法家的中央集权理论,排除B项;二人的主张是面对社会动荡和诸侯争霸现实的积极回应,而并不是说要维护夏商周的制度,排除C项;老子和孔子的主张都有对周礼不同程度的认可,而当时的统治者恰恰是僭越礼乐制度的,所以其主张都没能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排除D项。18.(2021·全国高考乙卷·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答案】D【解析】分封制下,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农具,推动生产力大大提高,所以诸侯国的采邑能够经营得很好,故选D项;土地国有制是在战国时期在一些诸侯国被废除的(如商鞅变法),而且题干仅提到了采邑数量的增多,没有提及所有制的改变,排除A项;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开始逐步瓦解,而不是不断强化,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诸侯国大夫的采邑越来越多,实力逐渐增强,将会危及诸侯国君权力,所以诸侯国君权力巩固是不符合史实的,排除C项。19.(2021·江苏高考·1)有学者认为,《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是供学习为吏者使用的识字课本。其末尾附录的两条魏律(颁布于公元前252年)规定:商贾和经营客店者“勿令为户”,不分给他们田地、房屋;派其从军,杀牛犒赏全军时,不给他们肉吃。由此可见()A.魏律成为秦吏准绳B.强制耕战成效显著C.秦国实行以吏为师D.抑商思想影响渐广【答案】D【解析】魏律中也有打击和抑制商人的法律条文,说明商鞅变法时期的抑商思想影响到其他诸侯国,故选D项;秦简收录了两条魏律,不能说明魏律是秦吏的准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抑商的措施,并未提及对农民的具体要求,排除B项;以吏为师强调百姓都要向法官、法吏学习法律,加强普法教育,材料并未提及,排除C项。20.(2021.1·浙江高考·2)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A.“齐物”;“逍遥”B.“天行有常”;“仁政”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D.“制天命而用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答案】D【解析】荀子在天人关系上,提出人道有为,即“制天命而用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学说,这一“民贵君轻”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故选D项21.(2021·海南高考·1)《论语·子罕》有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反映了孔子()A.具有尊卑等级的观念B.拥有博爱节俭的美德C.秉持不偏不倚的态度D.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答案】C【解析】】题干“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意思为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即坚持中庸的态度,故选C项;“尊卑等级”不合题意,题干涉及的是孔子的修身标准,排除A项;“博爱”不合史实,孔子主张仁爱——有等级差别的爱,排除B项;“清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