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程目标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核心素养1.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东欧各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成就,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教训,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2.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事实,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培育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3.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知识导航1.苏联的发展(1)成就: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2)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2.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赫鲁晓夫改革时间1953—1964年内容①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②农业:加大农业投入,农产品收购制③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评价进步性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局限性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了严重的后遗症(2)勃列日涅夫改革时间1964—1982年内容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重点发展军事工业评价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3)戈尔巴乔夫改革时间1985—1991年内容①经济: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但改革成效甚微②政治: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结果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兴起,最终造成苏联的分裂3.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剧变(1)建设:二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改革①南斯拉夫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②其他国家:曾取得显著成效,但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3)剧变:1989—1992年,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4.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1)原因: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目标:坚定地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3)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知识拓展1.“苏联模式”在实践中的教训(1)从长远看,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作用,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3)牺牲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4)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思想文化体制的僵化,产生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2.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认识(1)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还不够成熟,缺乏经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敌视、遏制甚至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2)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改革来逐步完善自己。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决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3)社会主义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仅说明苏联模式的受挫,但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达标检测1.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对集体农庄只下达-项指标,即各种农产品采购量,其他指标都由集体农庄自行决定;实行统一的国家收购制,并固定收购任务(一定五年不变),对于超计划(或超过前五年平均交售水平)交售给予50%的加价奖励。这些措施A.开始改变集体所有制经济形式 B.推动了苏联市场化经济改革C.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经济规律 D.缩小了苏联与美国的经济差距2.1972年5月美苏条约规定:双方陆基洲际导弹冻结在1972年7月1日水平上,苏联1618枚,美国1054枚。苏联数量优势得益于()A.斯大林的工业化建设B.赫鲁晓夫“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加速发展战略”3.如图为《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统计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扩大玉米种植解决了粮食短缺 B.赫鲁晓夫重视农作物结构调整C.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 D.苏联农业落后的面貌得到转变10.从1952年到1964年期间,苏联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一措施()A.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 B.系统地纠正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C.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4.下图为苏联某个时期“玉米全速前进”的宣传画。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此画出自赫鲁晓夫时代 B.未能遵循实事求是原则C.为苏联实现工业化奠基 D.片面追求玉米种植速度5.有学者在评价苏联某一领导人时说,“他在经济战线的最大失误是丧失了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