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案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案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案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案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案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中的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材以历史时间为线索,系统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从科举制的衰落、戊戌变法中的尝试、清末民初的文官考试,到民国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下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这一过程反映出的社会变迁与发展。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各个时期官员选拔的标志性特点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制度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通过探究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的变化,学生能运用历史思维分析不同时期选官制度的特点及其背后的社会动因;通过分析各类史料,实证科举制至公务员制度演变中的关键事件与人物,提高史料实证能力;同时,感悟历史变迁中我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增强对家国制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理解政治制度创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三、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层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简单的因果分析和评价。然而,对于官员选拔与管理这一具体议题,学生的理解可能还较为肤浅,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认识。

在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个人观点。但在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不足,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在史料研究中的深度和广度。

行为习惯上,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可能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较少主动挖掘历史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这种习惯可能会限制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案例,为学生系统讲述官员选拔与管理的历史演变。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科举制、公务员制度等关键议题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

-案例分析法:提供具体历史事件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深入理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实际运作。

2.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视频等展示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更多拓展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拓宽知识视野。

-教学软件:使用互动式教学软件,设计模拟考试、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加课堂互动性和实践性。五、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在线学习平台,发布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的历史资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科举制与公务员制度的比较”,设计问题,如“科举制在选拔官员中的优势与局限是什么?”、“公务员制度是如何解决科举制的问题的?”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统计数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通过微信群提供预习指导。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要求阅读资料,了解官员选拔制度的基本知识。

-思考预习问题:对预习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的理解与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笔记、问题等通过平台提交,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资源的快速共享和预习进度的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官员选拔与管理的历史变迁,识别课程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课堂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戊戌变法中官员选拔改革的故事,引出课程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科举制、清末民初文官考试、民国公务员制度等知识点。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新中国成立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点”,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不同时期的官员选拔场景。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深入探讨。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关注老师讲解,主动思考制度变迁背后的社会原因。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选拔制度的实际操作。

-提问与讨论: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疑问,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实践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制度变革的理解。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演变,掌握课程重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加深知识记忆。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相关习题和思考题,巩固学习成果。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书籍、纪录片等,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个性化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课外资源,拓宽知识面,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反思总结: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知识的掌握,形成长期记忆。

-通过拓展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历史思维。

-通过反思总结,培养学生自我评估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六、知识点梳理1.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变革需求迫切。

-科举制度在选拔官员中的局限性,如八股文、门第影响等。

-西方先进制度传入,促使中国开始反思和改革官员选拔制度。

2.科举制的衰落与改革尝试

-科举制的起源、发展与历史作用。

-戊戌变法中对科举制的改革尝试,如废除八股文、增设经济特科等。

-科举制的最终废除及其影响。

3.清末民初的文官考试

-清末“新政”中的官员选拔改革,如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民初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如考试院、铨叙局等。

-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现代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4.民国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公务员制度,如分类考试、职务等级等。

-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及其在民国时期的演变。

-公务员制度对提高政府效率、遏制腐败的作用。

5.新中国成立后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人事制度的建立,如民主评议、选拔任用等。

-改革开放以来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如职务与职级并行、竞争性选拔等。

-当前干部人事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贡献。

6.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演变趋势

-从世袭、门第到考试、能力的转变。

-从封闭、单一到开放、多元的选拔方式。

-从人治到法治,逐步实现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7.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现实意义

-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促进国家现代化进程。

-遏制腐败现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激发人才潜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七、典型例题讲解例题1:

分析科举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及其影响。

答案:

科举制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表现为:

1.考试规模扩大,参加科举的人数增多。

2.科举制度逐渐僵化,八股文成为主要考试内容,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3.科举制度对明清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如加强中央集权、选拔官员重视文化素质等。

例题2:

简述戊戌变法中官员选拔制度的改革措施及其意义。

答案:

戊戌变法中官员选拔制度的改革措施包括:

1.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

2.增设经济特科,选拔实用性人才。

3.意义:改革尝试有利于打破科举制度的僵化,为近代官员选拔制度的发展奠定基础。

例题3:

阐述清末民初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现代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答案:

清末民初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

1.设立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2.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3.考试内容重视实际应用,选拔具备实际能力的人才。

对现代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1.促进选拔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

2.注重实际能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3.为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例题4:

论述民国时期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及其作用。

答案:

民国时期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表现为:

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建立公务员制度,实行分类考试、职务等级等制度。

2.民国时期公务员制度在选拔、任用、考核等方面不断完善。

作用:

1.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国家现代化进程。

2.遏制腐败现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3.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例题5:

探讨新中国成立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

1.实行民主评议,选拔任用干部。

2.改革开放以来,职务与职级并行,竞争性选拔等制度。

3.重视人才培养,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现实意义:

1.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为国家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2.激发人才潜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3.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八、教学反思与总结在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我深刻反思了在教学方法、策略和管理方面的得失。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也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然而,我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管理和学生引导方面还有待改进。例如,在组织课堂讨论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话题的设置不够吸引人,或者讨论时间安排不当。此外,在课堂纪律管理方面,我也需要更加严格,以避免个别学生分散注意力。

在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时,我观察到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有所收获。学生们能够较好地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的历史变迁,掌握了科举制、公务员制度等关键知识。在技能方面,学生们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了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们对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了更深的认识,增强了家国情怀。

然而,我也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首先,我发现部分学生在预习环节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这可能影响了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对预习进度的监控,并设计更具启发性的预习问题。其次,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缺乏主动性,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话题的设置不够吸引人,或者讨论时间安排不当。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调整讨论话题,并合理安排讨论时间。最后,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纪律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这可能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如设立明确的课堂规则和奖惩机制。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首先,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对预习进度的监控,并设计更具启发性的预习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其次,我将在下一节课中调整讨论话题,并合理安排讨论时间,以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最后,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如设立明确的课堂规则和奖惩机制,以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他们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积极的互动。特别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们对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并展示了良好的合作能力。他们通过讨论和交流,深入探讨了科举制、公务员制度等关键议题,并提出了有见地的观点和分析。这有助于他们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随堂测试:在随堂测试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较好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他们能够回答出关于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变迁的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这表明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课程的重点知识点,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作业完成情况:在课后作业环节,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并按时提交。他们对作业中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并能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论述。这有助于他们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在教师评价与反馈环节,我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和随堂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了综合评价。我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也对一些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我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体来说,学生们在本节课中的表现是积极和努力的,他们对课程内容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讨论不够深入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我也将积极倾听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板书设计①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