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李达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课后练习检测卷_第1页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李达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课后练习检测卷_第2页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李达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课后练习检测卷_第3页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李达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课后练习检测卷_第4页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李达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课后练习检测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李达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课后练习检测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3分)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勇夺金牌,让国旗在国歌声中一次次升起。我国国歌演奏时间约为()A.500秒 B.5秒 C.50秒 D.5分钟2.(3分)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奔驰的骏马的运动 B.划过夜空的流星运动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植物开花结果3.(3分)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B.只有地面上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D.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相同4.(3分)关于物理量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选择测量工具时,量程越大越好 B.读数时视线未与刻度尺垂直,这是错误,可以避免 C.测量中虽然有误差,但只要认真规范地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测量值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估读的位数越多越精确5.(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根据音色不同确定是谁 B.“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音调低 C.“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引亢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6.(3分)如图所示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第三次出舱活动的图片。航天员们在太空协同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宇航服不能传递声音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7.(3分)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声速变小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变大 D.声音在钢铁中传播速度比水中快8.(3分)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A.2s B.26s C.126s D.206s9.(3分)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A.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B.乙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C.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D.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等于乙车运动的时间10.(3分)某本书共有100个页码,用刻度尺测得其总厚度为4.0mm,那么每张纸的平均厚度是()A.0.04mm B.40μm C.80μm D.0.002mm11.(3分)某一桥头立着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由此可知()A.该大桥车辆限速40m/s B.这座大桥的长度为1200m C.汽车通过该桥最少需要18min D.某汽车不超速在该桥上行驶3min,则通过的最大路程为200m12.(3分)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和拨动钢尺的力度,将锅尺发出的不同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显示的两种不同波形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对各种情况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波形图的音调比乙低 B.甲波形图的响度比乙大 C.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时,对应的是甲波形图 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较长时,对应的是甲波形图13.(3分)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看见甲在匀速上升,甲看见丙在匀速下降,则它们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有以下说法:①甲上升;②乙下降,但比甲快;③乙下降,但比甲慢;④丙下降,但比甲快;⑤丙上升,但比甲慢;⑥甲在匀速下降。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14.(3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15.(3分)一辆汽车正对山崖匀速直线行驶,汽车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当汽车行驶至离山崖660m处时刚好听到山崖对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取340m/s,则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及汽车行驶的速度()A.2.1s15m/s B.4s15m/s C.2s10m/s D.4s10m/s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0分)16.(6分)物理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某个物体的宽度,某小组4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8.30cm,18.31cm,18.55cm,18.31cm,测量错误的数据是cm,则这个物体的宽度应该是cm,多次测量的目的是。17.(4分)已知两物体A、B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2,经过的路程之比是4:3,则它们的时间之比是。另一物体C在某次运动过程中,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已知v1:v2=2:3,则v1:v=。18.(6分)某学校在防震安全疏散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里的声音是扬声器振动发声,通过传入耳朵;某震源每分钟震动300次,频率是Hz,属于(超/次)声波,人们无法听到。19.(4分)某兵工厂生产了一批新式步枪,为测试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士兵手持步枪在空旷的靶场瞄准510m外的靶子射击,枪筒旁边的声波探测器先后探测到两次较强声波,并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如图);已知:第一次是枪响的声波,第二次是子弹击中靶的声波,示波器上每一大格时间相差1s。则:(1)子弹从发射到命中靶子的时间是s。(2)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是m/s。(空气中声速以340m/s计算)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20.(10分)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点,图中AB段的距离sAB=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3)vBCvAC(填“>”、“<”或“=”)。21.(10分)如图,这是某同学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实验一】如图1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盟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实验二】如图2所示,有4支材料和厚度均相同的玻璃量筒,其中a、b、c等高,a、粗细相同,c、d粗细相同。各量筒内装的水如图2所示。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做出了如下猜想:猜想A:音调可能与空气柱的长短有关;猜想B:音调可能与量筒的粗细有关;猜却C:音调可能与水柱的长度有关。(1)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2)若探究发声的音调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应选量筒。(填字母代号);(3)若选择的是量筒b、c,则是为了探究的猜想(填字母代号);(4)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气,使它们发声,所发出的声音音调(“c高”、“d高”或“一样高”。)(5)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a和b使它们发声,所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四.计算题(共2小题,第22题9分,其23题6分,共15分)22.(9分)小雨家到学校有一条5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1m/s的速度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5m/s的速度跑回家。求:(1)小雨在前一半路程中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秒?(2)后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多少?(3)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23.(6分)一次小明同学看见闪电后又过4s听到了雷声,小明观察了温度计,室温为15℃,小明查到了“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如图。(空气中光速3×105km/s)则:(1)打雷处离他们大约多少m?(2)小明利用回声测声速,测得某一障碍物离他173m,经过1s听到了回声,请你利用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求出当时的气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3分)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勇夺金牌,让国旗在国歌声中一次次升起。我国国歌演奏时间约为()A.500秒 B.5秒 C.50秒 D.5分钟【分析】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时间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50s左右,故C符合实际。故选:C。【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2.(3分)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奔驰的骏马的运动 B.划过夜空的流星运动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植物开花结果【分析】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而机械运动就是宇宙间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之一,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解答】解:“奔驰的骏马”、“划过夜空的流星”、“地球绕太阳公转”存在物体位置之间的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植物开花结果”是生物生长,不属于机械运动,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重点对机械运动的概念进行考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3.(3分)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B.只有地面上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D.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相同【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解答】解:AB、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故AB错误;C、参照物不能选择研究的物体本身,因为物体本身相对于自己始终是静止的,没有研究价值,故C正确;D、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参照物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但要注意,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机械运动是相对“另一个物体“的运动,选研究对象本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只可能处在唯一的静止状态。4.(3分)关于物理量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选择测量工具时,量程越大越好 B.读数时视线未与刻度尺垂直,这是错误,可以避免 C.测量中虽然有误差,但只要认真规范地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测量值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估读的位数越多越精确【分析】(1)在测量中,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2)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而误差是由测量工具、测量人、测量环境引起的;(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4)测量值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解答】解:A、在选择测量工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而不是量程越大越好,故A错误;B、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读数时视线未与刻度尺垂直,这是错误,可以避免,故B正确;C、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能避免的,故C错误;D、测量值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不是估读位数越多越精确,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理学中如何进行正确的测量,以及测量工具的选择、误差的理解等,属基础题。5.(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根据音色不同确定是谁 B.“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音调低 C.“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引亢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分析】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A、不同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不同确定是谁的,故A正确;B、“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小,即指的是声音的响度低,故B错误;C、“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D、“引亢高歌”指大声唱歌,其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声音特性的理解与辨别,属基础题,难度不大。6.(3分)如图所示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第三次出舱活动的图片。航天员们在太空协同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宇航服不能传递声音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答】解: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航天员们在太空协同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属于基础知识。7.(3分)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声速变小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变大 D.声音在钢铁中传播速度比水中快【分析】(1)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声速不变。(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空气的温度有关;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大。(4)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的大。【解答】解:A、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声速不变,故A错误;B、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B错误;C、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变小,故C错误;D、声音在钢铁中传播速度比水中快,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8.(3分)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A.2s B.26s C.126s D.206s【分析】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2”和“2.5”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2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6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6s,即停表的读数为2min6s=126s。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停表的读数方法,注意把内、外盘的示数相加即所测得的时间。9.(3分)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A.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B.乙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C.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D.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等于乙车运动的时间【分析】(1)分析甲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甲车的运动状态,利用速度公式v=求出甲车的速度;(2)分析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乙车的运动状态;(3)根据甲、乙两车在20s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v=比较平均速度;(4)分析前300m内甲车和乙车运动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说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通过400m所用的时间为20s,所以甲车的速度:v===20m/s,故A正确;B、由图可知,乙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乙车在做变速运动,故B正确;C、甲在20s内通过的路程s甲=400m,乙在20s内通过的路程s乙=450m,即甲、乙两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则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故C错误;D、由图可知,甲车到达300m处所用的时间为15s,乙车到达300m处所用的时间也等于15s,所以甲、乙两车前300m内所用时间相等,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速度公式的运用,注意路程和时间的一一对应,能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本题的关键。10.(3分)某本书共有100个页码,用刻度尺测得其总厚度为4.0mm,那么每张纸的平均厚度是()A.0.04mm B.40μm C.80μm D.0.002mm【分析】已知书本页数,可以得到张数;已知书本纸张总厚度和张数,两者之比为一张纸的厚度。【解答】解:书本纸张的张数为n=张=50张,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0.08mm=80μm,故C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一张纸是两页,不要把张数当成是页数;当被测物理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时,常用到累积法,如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测细铜丝的直径等。11.(3分)某一桥头立着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由此可知()A.该大桥车辆限速40m/s B.这座大桥的长度为1200m C.汽车通过该桥最少需要18min D.某汽车不超速在该桥上行驶3min,则通过的最大路程为200m【分析】由图可知该大桥车辆限速和大桥的长度,根据v=求出汽车通过该桥最少需要的时间和汽车不超速在该桥上行驶3min通过的最大路程。【解答】解:A.由图可知,该大桥车辆限速为v=40km/h=40×m/s≈11.1m/s,故A错误;B.这座大桥的长度s=12km=12000m,故B错误;C.由v=可得,汽车通过该桥最少需要的时间t===0.3h=18min,故C正确;D.某汽车不超速在该桥上行驶3min,通过的最大路程s′=vt′=40km/h×h=2km=2000m,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从图片中读懂标志的含义是关键。12.(3分)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和拨动钢尺的力度,将锅尺发出的不同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显示的两种不同波形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对各种情况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波形图的音调比乙低 B.甲波形图的响度比乙大 C.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时,对应的是甲波形图 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较长时,对应的是甲波形图【分析】(1)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解答】解:A、由波形图可知,甲和乙比较,相同时间内甲振动的次数多,所以甲波形图的振动频率高,音调高,故A错误;B、甲和乙比较,甲的振幅大于乙的振幅,说明甲声音的响度比乙大,故B正确;C、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变小,则由图可知,对应的是乙波形图,故C错误;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较长时,钢尺的振动变慢,即振动频率变小,则由图可知,对应的是乙波形图,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看懂波形图是解题的关键。13.(3分)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看见甲在匀速上升,甲看见丙在匀速下降,则它们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有以下说法:①甲上升;②乙下降,但比甲快;③乙下降,但比甲慢;④丙下降,但比甲快;⑤丙上升,但比甲慢;⑥甲在匀速下降。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1)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故①错误、⑥正确;(2)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且v乙>v甲,故②正确、③错误;(3)甲看到丙匀速下降,说明丙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且v丙>v甲,故④正确、⑤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14.(3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分析】(1)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由图象可以看出两物体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根据图象读出0~20s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解答】解:A、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此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此选项错误;B、甲物体在15~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此选项错误;C、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此选项正确;D、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不是在20s末相遇,0~20s内通过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物体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15.(3分)一辆汽车正对山崖匀速直线行驶,汽车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当汽车行驶至离山崖660m处时刚好听到山崖对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取340m/s,则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及汽车行驶的速度()A.2.1s15m/s B.4s15m/s C.2s10m/s D.4s10m/s【分析】(1)声音传播的路程等于鸣笛时汽车距山崖距离加上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2)由公式v=变形可求出声音传播的时间,声音传播的时间(即车行驶的时间);(3)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汽车行驶(700m﹣660m)所用时间相同,最后根据公式v=求出汽车行驶速度。【解答】解:(1)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音=s1+s2=700m+660m=1360m,(2)由v=可得,声音传播的时间(即车行驶的时间):t车=t声音===4s,(3)汽车行驶的距离:s车=s1﹣s2=700m﹣660m=40m,汽车行驶速度:v车===10m/s。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及回声测距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汽车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0分)16.(6分)物理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某个物体的宽度,某小组4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8.30cm,18.31cm,18.55cm,18.31cm,测量错误的数据是18.55cm,则这个物体的宽度应该是18.31cm,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分析】根据4次测量结果排除错误数据,再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最终结果保留的小数位数要与测量结果相同,即最终结果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18.55cm与其他测量结果相差太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舍去;这个物体的宽度,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答案为:18.55;18.31;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点评】本题考查长度测量中误差减小方法的应用,注意平均值的小数位数的确定要与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致,难度不大。17.(4分)已知两物体A、B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2,经过的路程之比是4:3,则它们的时间之比是8:9。另一物体C在某次运动过程中,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已知v1:v2=2:3,则v1:v=5:6。【分析】已知两物体的速度关系与路程关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表示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然后表示出总时间,最后表示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已知v1:v2=2:3,进一步计算v1:v的值。【解答】解:由题知,vA:vB=3:2,sA:sB=4:3,由速度公式可得,A、B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t1==,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t2==,物体全程用的时间t=t1+t2=+=,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v===;已知v1:v2=2:3,则v2=,所以=====。故答案为:8:9;5:6。【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第二空有一定难度。18.(6分)某学校在防震安全疏散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里的声音是扬声器振动发声,通过空气传入耳朵;某震源每分钟震动300次,频率是5Hz,属于次(超/次)声波,人们无法听到。【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声。(2)振动频率是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人耳听不见。【解答】解:当时听到广播里的声音是扬声器振动发声,通过空气传入耳朵;某震源每分钟振动300次,则每秒振动5次,频率是5Hz,低于人耳的最低听觉范围20Hz,人们无法听到。故答案为:空气;5;次。【点评】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次声波的特性。19.(4分)某兵工厂生产了一批新式步枪,为测试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士兵手持步枪在空旷的靶场瞄准510m外的靶子射击,枪筒旁边的声波探测器先后探测到两次较强声波,并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如图);已知:第一次是枪响的声波,第二次是子弹击中靶的声波,示波器上每一大格时间相差1s。则:(1)子弹从发射到命中靶子的时间是0.6s。(2)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是850m/s。(空气中声速以340m/s计算)【分析】(1)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等于子弹的飞行时间加上中靶声的传播时间,求出中靶声的传播时间,可求子弹的飞行时间;(2)利用速度公式求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声音传播的时间:t===1.5s,两次声波之间的时间间隔:t=2.1s,子弹飞行的时间:t2=2.1s﹣1.5s=0.6s;(2)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v2===850m/s。故答案为:0.6;850。【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分析题意得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等于子弹的飞行时间加上中靶声的传播时间”是本题的关键。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20.(10分)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点,图中AB段的距离sAB=40.0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0cm/s;(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3)vBC>vAC(填“>”、“<”或“=”)。【分析】(1)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下滑速度越大,运动时间越短,时间不容易记录,所以选择坡度小的斜面。根据图像读出AB段的距离,运用公式v=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2)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3)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解答】解:(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要使物体运动速度慢一些,所以斜面坡度要小。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tAB=1.6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0cm/s;(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偏小;(3)实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BC段的速度大于AC段的速度,即vBC>vAC。故答案为:(1)小;40.0;25.0;(2)小;(3)>。【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求出平均速度。21.(10分)如图,这是某同学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实验一】如图1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盟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实验二】如图2所示,有4支材料和厚度均相同的玻璃量筒,其中a、b、c等高,a、粗细相同,c、d粗细相同。各量筒内装的水如图2所示。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做出了如下猜想:猜想A:音调可能与空气柱的长短有关;猜想B:音调可能与量筒的粗细有关;猜却C:音调可能与水柱的长度有关。(1)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若探究发声的音调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应选量筒ab。(填字母代号);(3)若选择的是量筒b、c,则是为了探究的猜想B(填字母代号);(4)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气,使它们发声,所发出的声音音调一样高(“c高”、“d高”或“一样高”。)(5)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a和b使它们发声,b所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分析】实验一: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波具有能量;实验二:(1)解答该题需要对每一次实验的对比量筒认真观察,从中找出相同的量和不同的量,当一个物理量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若探究”发声的音调与气柱长度的关系”应选粗细相同,空气柱长度不同的量筒;(2)量筒b,c等高,粗细不同;(3)发声的音调高低与空气柱的长度、粗细有关;量筒c,d中空气柱的长度、粗细都相同;(4)盛水越多,量筒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解答】解:实验一:如图1,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实验二:当探究“发声的音调高低与气柱长度的关系”时,要控制量筒的粗细相同,气柱长短不同,观察图中可知a、b符合条件;一个量与多个量有关,要控制其它量不变,研究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因此所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1)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若探究发声的音调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应选量筒ab;(3)对比b、c可以发现:气柱长短相同,但量筒的粗细不同,所以这两个探究的是“气柱发声频率跟横截面积的关系”,且气柱越细,发声的音调越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