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_第1页
福建省龙岩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_第2页
福建省龙岩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_第3页
福建省龙岩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_第4页
福建省龙岩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龙岩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一、单选题(28分)1.(2分)关于一名中学生,下列相关的数据合理的是()A.脚掌长度约为40cm B.步行速度约为5m/s C.体重约为500N D.1min心跳20次2.(2分)“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列哪一个作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A.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 B.“神舟十号”飞船 C.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 D.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3.(2分)一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五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晕结果为2.11cm,2.12cm,2.02cm,2.14cm,2.14cm,你认为更接近真实值的是()A.2.11cm B.2.12cm C.2.13cm D.2.14cm4.(2分)相传“舜作萧,其形参差”,如图,将竹管制成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吹出声音的()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振幅5.(2分)如图所示,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它在湖水中的像是()A.实像,像逐渐变大 B.虚像,像逐渐变大 C.虚像,像大小不变 D.实像,像大小不变6.(2分)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日食现象 B.水中倒影 C.水球成像 D.雨后彩虹7.(2分)有一点燃的蜡烛,大小如图(a)所示,将它放在距离凸透镜18cm处,移动光屏的位置得到图(b)所示的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9cm B.14cm C.6cm D.36cm8.(2分)一位演员在舞台上,她的上身服装是白色的,下身裙装是红色的,当舞台灯光师打开绿色追光灯照射她时,你看到舞台上这位演员的服装颜色是()A.上装是白色,裙装是红色 B.上装、裙装都是绿色 C.上装是绿色,裙装是黑色 D.上装、裙装都是黑色9.(2分)某同学使用一台调节好的天平测物体质量,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现天平的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偏左的位置,此时应该()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将游码向左移 D.将游码向右移10.(2分)甲、乙两个金属块的密度之比是3:5,质量之比是1:4,那么甲与乙的体积之比是()A.5:12 B.12:5 C.3:20 D.20:311.(2分)现在全市各校都在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关于同学们在足球比赛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 B.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受到了运动员的脚对它有力的作用 C.用头顶足球攻门时,头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守门员一下子抱住射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2.(2分)一段路程长为s,一辆汽车通过前s时速度为v1,通过后s时速度为v2,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v1+v2) B.(v1+v2) C. D.13.(2分)一只质量为60kg的医用氧气瓶,刚启用时瓶内氧气密度为ρ,使用半小时,氧气瓶的质量变为35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求氧气瓶的质量应为()A.20kg B.10kg C.30kg D.40kg14.(2分)如图甲所示相同的两物块A、B叠放在水平面上,在2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f1,若将A、B物块按图乙所示紧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f1=0N,F2=20N B.f1=20N,F2=20N C.f1=0N,F2=40N D.f1=20N,F2=40N二、填空题(14分)15.(2分)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16.(2分)小垒在表演吉他时,用右手拨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同时左手手指不断地改变在琴弦上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17.(2分)如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当物距u=30cm时,成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18.(2分)建筑物内部遭遇火灾,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这是因为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空气由于温度升高,体积,密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聚集在房间的上方。19.(2分)用一块橡皮泥分别捏了一只老虎和一只小老鼠,它们的质量分别为40g和10g,那么它们的质量比为,密度比为。20.(2分)如图甲、乙所示,小悟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弹簧上,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如图丙、丁所示,小悟用扳手拧螺帽,图丁比图丙更容易,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21.(2分)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则量杯的质量为g,液体密度为kg/m3。三、作图题(4分)22.(2分)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L的焦点,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射向凸透镜且过焦点的光线,在凸透镜的右侧有一平面镜MN和主光轴OO′成45°,请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完整光路图。23.(2分)如图所示,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四、简答题(4分)24.(4分)在北方寒冷的冬天,人们采用“灌水法”来胀破大石块。方法是白天在想破裂的岩石上凿个洞,灌满水,然后将洞口密封,把岩石放在野外,晚上,室外气温急剧下降,水结成了冰,岩石破裂。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答:。五、实验题(28分)25.(5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方格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2)BC段的长度是dm,小车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3)如图所示,下列坐标图象中能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4)实验完成后,有同学猜想物体从斜面上下滑的快慢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该猜想是正确的。请你指出该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26.(7分)物理兴趣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清晰成像现象。若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2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L,L2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保持蜡烛、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标尺上的cm处,再次得到清晰的像。(3)某次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蜡烛火焰清晰的像,小华同学用物理课本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同学们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像是(填“完整”或“不完整”)的。(4)小华同学将课本移开,借来老师的眼镜将其中一片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眼镜的镜片是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填“近视”或“远视”)。27.(7分)小军为了测量某合金块的密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操作:(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指针位置如图1甲。要使横梁平衡,应向调节平衡螺母;(2)把合金块放在天平左盘中,再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横梁恢复平衡。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乙,则合金块的质量是g;(3)如图1丙,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再用细线系住合金块并将其轻轻放入量筒中,则合金块的体积是cm3;(4)合金块的密度是kg/m3;(5)老师再给小军一个如图2所示的溢水杯,要求小军测量小石块的密度(量筒不能使用)。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A.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1;B.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C.溢水杯装满水,将石块轻轻浸没在水中,并用烧杯接住溢出的水;D.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石块的密度表达式是:ρ=;[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和水的密度(ρ水)表示]①如果步骤C中的溢水杯的水没有装满,则密度的测量结果将偏;②小军测算石块的体积时,使用了下列物理方法中的(选填序号)。A.控制变量法B.等效替代法28.(9分)如图1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使其在长木板上做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甲实验中,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N。(3)比较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比较甲、乙实验,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这个实验过程中的研究方法与下列(填字母)事例中的研究方法相同。A.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B.通过树枝晃动的幅度判断风力的大小C.研究凸透镜成像性质与物距关系时,保持凸透镜的焦距不变(4)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小宁通过甲、丁实验得出结论,你认为他采用的方法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5)小宁在同一木板表面上进行多次实验,用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了如图2所示f﹣F压关系图像。请依据图像判断当F压=7N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N。六、计算题(22分)29.(8分)小亮一家到武夷山度假,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甲所示标志,求:(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如图的标志牌到武夷山需要的时间;(2)以如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0.5h通过的路程。30.(4分)有一长方形薄铝板的质量为13.5kg,其厚度为1mm,从密度表上查得铝的密度为2.7×103kg/m3.求这块铝板的面积。31.(10分)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100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400g,用此瓶装金属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800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900g。(ρ水=1g/m3)求:(1)玻璃瓶的容积;(2)金属颗粒的质量;(3)金属颗粒的密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28分)1.(2分)关于一名中学生,下列相关的数据合理的是()A.脚掌长度约为40cm B.步行速度约为5m/s C.体重约为500N D.1min心跳20次【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脚掌长度约为20cm左右;故A错误;B、步行速度约为1.1m/s左右;故B错误;C、中学生的质量一般在100斤即50kg左右,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得重力G=mg=50kg×10N/kg=500N;故一名中学生所受的重力约为500N符合实际;C正确;D、中学生脉搏在80次左右,即1min心跳80次;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2.(2分)“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列哪一个作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A.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 B.“神舟十号”飞船 C.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 D.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必须是相对静止,才容易对接,所以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天宫一号”相对于“神舟十号”飞船是静止的;但他们相对于发射塔架、远洋观测船、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的位置是发生变化的,所以相对于它们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在选定参照物时,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存在位移的变化,那么被研究物体就是运动的,反之则静止;要充分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2分)一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五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晕结果为2.11cm,2.12cm,2.02cm,2.14cm,2.14cm,你认为更接近真实值的是()A.2.11cm B.2.12cm C.2.13cm D.2.14cm【分析】对于给出的数据,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解答】解:2.02cm明显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是错误数据,因此应该把这个数据去掉,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其余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L=≈2.13cm。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为了减小误差,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4.(2分)相传“舜作萧,其形参差”,如图,将竹管制成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吹出声音的()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振幅【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将竹管制成参差不齐,竹管内的空气柱长度不同,吹奏时竹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快慢就会不同,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5.(2分)如图所示,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它在湖水中的像是()A.实像,像逐渐变大 B.虚像,像逐渐变大 C.虚像,像大小不变 D.实像,像大小不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解答】解: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水面上出现的小鸟的倒影就是小鸟在水面上成的虚像,在小鸟向下俯冲靠近水面的过程中,小鸟与水面的距离变小,但小鸟在水中所成的像始终不改变,与小鸟大小相等。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解答,学生容易被“鸟向下俯冲”迷惑,误认为像变大。6.(2分)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日食现象 B.水中倒影 C.水球成像 D.雨后彩虹【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日食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水球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雨后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7.(2分)有一点燃的蜡烛,大小如图(a)所示,将它放在距离凸透镜18cm处,移动光屏的位置得到图(b)所示的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9cm B.14cm C.6cm D.36cm【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题中给出的物距数值建立不等式,解出焦距满足的条件,然后得出答案。【解答】解:由图可知,烛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因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f<18cm<2f,解得:9cm<f<18cm,选项中只有B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搞清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并能做到灵活应用。8.(2分)一位演员在舞台上,她的上身服装是白色的,下身裙装是红色的,当舞台灯光师打开绿色追光灯照射她时,你看到舞台上这位演员的服装颜色是()A.上装是白色,裙装是红色 B.上装、裙装都是绿色 C.上装是绿色,裙装是黑色 D.上装、裙装都是黑色【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解答】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反射所有色光显白色,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显黑色;当舞台灯光为绿色时,上身的白色服装就只能反射绿色,观众看演员上身服装就为绿色;红色裙装只能反射红色,照射来的绿光被它吸收,没有光从裙装上反射出来,即没有光进入观众的眼睛,观众则感觉裙装为黑色。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形成,根据物体反射的色光和吸收的色光知识,得到从物体上反射出的光来判断物体在观众眼中的颜色。9.(2分)某同学使用一台调节好的天平测物体质量,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现天平的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偏左的位置,此时应该()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将游码向左移 D.将游码向右移【分析】对天平不平衡时的处理,在调节过程中要依靠调平衡螺母,在称量过程中则要靠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解答】解: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左,说明右侧的砝码质量过小,因此可选择在右盘中增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称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结合各选项可知,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称量过程中天平的平衡要依靠砝码和游码来控制,根据左物右码的原则,依据指针的指向进行增减的移动。10.(2分)甲、乙两个金属块的密度之比是3:5,质量之比是1:4,那么甲与乙的体积之比是()A.5:12 B.12:5 C.3:20 D.20:3【分析】已知甲、乙两金属的密度之比和质量之比,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求出它们的体积关系。【解答】解:已知=,=,根据ρ=可得:==×=×==5:12。故选:A。【点评】比值的计算是物理中常见的题型,解题时的方法是,明确需求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相应的关系式,然后条理清楚地进行运算。11.(2分)现在全市各校都在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关于同学们在足球比赛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 B.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受到了运动员的脚对它有力的作用 C.用头顶足球攻门时,头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守门员一下子抱住射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解:A、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正确;B、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此时足球不再受到运动员的作用力,故B错误;C、用头顶足球时,头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正确;D、守门员一下子抱住射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涉及增大摩擦的方法、惯性现象、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等,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总体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12.(2分)一段路程长为s,一辆汽车通过前s时速度为v1,通过后s时速度为v2,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v1+v2) B.(v1+v2) C. D.【分析】根据公式v=分别求出各段路程的时间,再求出总时间,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到平均速度。【解答】解:∵v=,∴通过前的时间t1=,通过后的时间:t2=;全程的总时间:t=t1+t2=+=,全程的平均速度:v===。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注意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13.(2分)一只质量为60kg的医用氧气瓶,刚启用时瓶内氧气密度为ρ,使用半小时,氧气瓶的质量变为35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求氧气瓶的质量应为()A.20kg B.10kg C.30kg D.40kg【分析】题目提供的质量都是氧气和氧气瓶质量的总和,要设氧气瓶质量为m0,容积为V,根据前两个条件列方程求出氧气瓶质量m0。【解答】解:设氧气瓶质量为m0,容积为V,则由密度计算公式ρ=得:①=ρ②联立①②,解得m0=10kg。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知道氧气瓶内的氧气在使用前后体积不变是关键。14.(2分)如图甲所示相同的两物块A、B叠放在水平面上,在2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f1,若将A、B物块按图乙所示紧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f1=0N,F2=20N B.f1=20N,F2=20N C.f1=0N,F2=40N D.f1=20N,F2=40N【分析】此题应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出摩擦力,并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接触面积无关。【解答】解:在甲图中,物体A、B在20N的水平推力F1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AB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物体B不受摩擦力,即摩擦力f1为0N;以AB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AB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与拉力平衡,则摩擦力大小等于推力的大小,为20N;在乙图中,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触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因此推力与此时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推力的大小也为20N,即f2=20N。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不变,摩擦力的大小也不变,但是注意摩擦力不能直接测量,都是根据平衡力的知识间接得出。二、填空题(14分)15.(2分)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1.65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6N。【分析】(1)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由图甲可知,物体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体的长度;(2)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先明确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指针位置读数。【解答】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从零刻度线开始量起,物体的长度是1.65cm;(2)每一个大格是1N,每一个小格是0.2N,即分度值为0.2N,一定要从数值小的往数值大的顺序读,力的大小为1.6N。故答案为:1.65;1.6。【点评】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零刻度,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16.(2分)小垒在表演吉他时,用右手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同时左手手指不断地改变在琴弦上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弹奏吉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解答】解: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琴弦发出声音是来自于琴弦的振动;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弹奏吉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以及特征,只要对声音的产生和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有深刻的认识,并对吉他琴弦有深入的了解,将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便能找到答案。17.(2分)如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物距u=30cm时,成缩小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u=v=2f,在图象上找到u=v对应点,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凸透镜的焦距。(2)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若u<f,则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0cm,则f=10cm;已知f=10cm,当物距u=3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10;缩小。【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像的特点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解决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象确定凸透镜的焦距。然后问题可解。18.(2分)建筑物内部遭遇火灾,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这是因为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空气由于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聚集在房间的上方。【分析】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变化,体积会变化,它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解答】解:建筑物内起火后,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空气由于温度升高,室内空气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有毒气体漂浮在房间的上方。故答案为:变大;变小。【点评】此题通过建筑物内部起火人如何正确逃生考查了物质的体积、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19.(2分)用一块橡皮泥分别捏了一只老虎和一只小老鼠,它们的质量分别为40g和10g,那么它们的质量比为4:1,密度比为1:1。【分析】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即:密度相同),据此分析回答。【解答】解:由题知:m虎=40g,m鼠=10g;所以:m虎:m鼠=40g:10g=4:1;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密度之比为1:1;故答案为:4:1;1:1。【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和密度的计算,注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20.(2分)如图甲、乙所示,小悟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弹簧上,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如图丙、丁所示,小悟用扳手拧螺帽,图丁比图丙更容易,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分析】掌握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根据图象中的情况分析作用效果是由于三要素中的哪个量的不同而造成的。【解答】解:由图知:甲、乙两图,甲向下压弹簧,而乙向上拉弹簧,所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丙、丁两图,力的作用点不同,而造成了丁图比丙图更容易拧螺丝,所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答案为:方向;作用点。【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三要素及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是一道基础性题目。21.(2分)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则量杯的质量为20g,液体密度为1×103kg/m3。【分析】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列方程组求出液体密度和量杯质量。【解答】解: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由ρ=可得:ρ×20cm3+m杯=40g,﹣﹣﹣﹣﹣﹣﹣﹣﹣①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由ρ=可得:ρ×80cm3+m杯=100g,﹣﹣﹣﹣﹣﹣﹣﹣②②﹣①得液体的密度:ρ=1g/cm3=1×103kg/m3;将ρ=1g/cm3代入①得:1g/cm3×20cm3+m杯=40gm杯=20g。故答案为:20;1×103。【点评】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新颖,既考查了密度的相关计算,同时更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关注,这也是我们应该锻炼的实验能力。三、作图题(4分)22.(2分)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L的焦点,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射向凸透镜且过焦点的光线,在凸透镜的右侧有一平面镜MN和主光轴OO′成45°,请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完整光路图。【分析】①平面镜和凸透镜的关系是:平面镜和主光轴相交45°角放置,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②对于凸透镜: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③对于平面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平面镜成45度角;根据以上内容和图示完成光路图。【解答】解: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折射光线与平面镜成45度角射到平面镜上,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点评】①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3.(2分)如图所示,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分析】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这种表示方法叫力的示意图。重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几何中心,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解答】解:过物体的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G表示。如图所示:【点评】画重力的示意图关键是要明确它的三要素,这里注意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四、简答题(4分)24.(4分)在北方寒冷的冬天,人们采用“灌水法”来胀破大石块。方法是白天在想破裂的岩石上凿个洞,灌满水,然后将洞口密封,把岩石放在野外,晚上,室外气温急剧下降,水结成了冰,岩石破裂。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答: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水结成冰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把岩石胀破。【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所以当质量不变时,水结冰体积会增大。【解答】解:由公式V=可知,质量一定时,密度小的体积大,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水结成冰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把岩石胀破。故答案为: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水结成冰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把岩石胀破。【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明确:水结冰前后,质量不变,密度改变导致体积改变。五、实验题(28分)25.(5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方格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选填“大”或“小”)。(2)BC段的长度是5.00dm,小车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0.125m/s;(3)如图所示,下列坐标图象中能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D(4)实验完成后,有同学猜想物体从斜面上下滑的快慢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该猜想是正确的。请你指出该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改变高度时,没有控制长度一定(或路程不同,不能只通过时间比较运动快慢)【分析】(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2)根据图象读出BC段的距离以及BC段所用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出BC段的平均速度;(3)逐一分析每个选项,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4)研究物体从斜面上下滑的快慢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有关,要控制控制斜面的长度一定,据此分析。【解答】解:(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2)由图示可知:sBC=6.10dm﹣1.10dm=5.00dm=0.5m;tBC=4s,BC段的平均速度:vBC===0.125m/s;(3)A中,通过的距离不变;B中,时间不变,通过的距离变化;C中,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C错误,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后做加速运动,速度变大,图D中,相同时间通过的距离变大,如下所示;只有D正确;(4)研究物体从斜面上下滑的快慢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有关,要控制控制斜面的长度一定,故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改变高度时,没有控制长度一定(或路程不同,不能只通过时间比较运动快慢)。故答案为:(1)小;(2)5.00;0.125;(3)D;(4)改变高度时,没有控制长度一定(或路程不同,不能只通过时间比较运动快慢)。【点评】本题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考查实验原理、注意事项、误差分析及小车运动的特点和控制变量法的运用。26.(7分)物理兴趣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清晰成像现象。若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2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右(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L,L大于2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保持蜡烛、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标尺上的65.0cm处,再次得到清晰的像。(3)某次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蜡烛火焰清晰的像,小华同学用物理课本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同学们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像是完整(填“完整”或“不完整”)的。(4)小华同学将课本移开,借来老师的眼镜将其中一片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远视(填“近视”或“远视”)。【分析】(1)根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判断;(2)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3)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太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由图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40.0cm﹣30.0cm=10.0cm。(2)由图乙知,像距大于物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将蜡烛向右移动2cm的距离时,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变大,所以要将光屏向右移动,光屏移动的距离要大于蜡烛移动的距离,这样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15.0cm,像距为30.0cm;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当物距为30.0cm,像距为15.0cm时光屏上仍然能成清晰的像,所以蜡烛、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标尺上的65.0cm处,再次得到清晰的像。(3)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小华同学用物理课本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仍然是完整的,但亮度会变暗。(4)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此时的像距减小,表明该眼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即该眼镜为凸透镜;远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使用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故答案为:(1)10.0;(2)右;大于;65.0;(3)完整;(4)凸;远视。【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善于总结规律。27.(7分)小军为了测量某合金块的密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操作:(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指针位置如图1甲。要使横梁平衡,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2)把合金块放在天平左盘中,再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横梁恢复平衡。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乙,则合金块的质量是92g;(3)如图1丙,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再用细线系住合金块并将其轻轻放入量筒中,则合金块的体积是20cm3;(4)合金块的密度是4.6×103kg/m3;(5)老师再给小军一个如图2所示的溢水杯,要求小军测量小石块的密度(量筒不能使用)。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A.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1;B.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C.溢水杯装满水,将石块轻轻浸没在水中,并用烧杯接住溢出的水;D.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石块的密度表达式是:ρ=•ρ水;[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和水的密度(ρ水)表示]①如果步骤C中的溢水杯的水没有装满,则密度的测量结果将偏大;②小军测算石块的体积时,使用了下列物理方法中的B(选填序号)。A.控制变量法B.等效替代法【分析】(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2)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横梁平衡。合金块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3)合金块的体积等于合金块浸没水前后水面对应刻度值的差;(4)知道合金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合金块的密度;(5)现在没有量筒,要使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浸没溢水杯时,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质量即可;①若溢水杯中没有装满水,测量的溢出的水的体积偏小,石块的体积偏小,据此判断;②据题意可知,此题是通过计算水的体积而得出石块的体积,即用到了等量替代法,即将石块的体积转换为水的体积。【解答】解:(1)指针向左偏,说明左端偏重,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2)合金块的质量为m=50g+20g+20g+2g=92g;(3)根据图丙,合金块的体积为V=40mL﹣20mL=20mL=20cm3;(4)合金块的密度是:ρ===4.6g/cm3=4.6×103kg/m3;(5)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烧杯和溢出的水的质量m3,已知烧杯的质量为m2,则溢出水的质量为m3﹣m2,所以石块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即V1=,石块的密度:ρ===•ρ水;①若溢水杯中没有装满水,测量的溢出的水的体积偏小,石块的体积偏小,根据ρ=知,密度偏大;②实验中将石块的体积转换为水的体积,即等量替代法,故选B。故答案为:(1)右;(2)92;(3)20;(4)4.6×103;(5)•ρ水;①大;②B。【点评】本题考查了天平的使用、误差分析、合理安排实验步骤,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能力,应注意总结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28.(9分)如图1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使其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甲实验中,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1.2N。(3)比较实验乙、丙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比较甲、乙实验,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这个实验过程中的研究方法与下列C(填字母)事例中的研究方法相同。A.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B.通过树枝晃动的幅度判断风力的大小C.研究凸透镜成像性质与物距关系时,保持凸透镜的焦距不变(4)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小宁通过甲、丁实验得出结论,你认为他采用的方法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没有控制压力不变。(5)小宁在同一木板表面上进行多次实验,用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了如图2所示f﹣F压关系图像。请依据图像判断当F压=7N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2.8N。【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2)根据测力计分度值读数;(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由控制变量法,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据此分析;(4)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据此分析;(5)根据图像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式,进而算出当F压=7N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解答】解:(1)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A,使其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在水平方向上A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由二力平衡的原理可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拉力大小相等;(2)由图甲可知,测力计分度值为0.2N,弹簧拉力的大小为1.2N,故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1.2N;(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要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故选择乙、丙两次实验;比较甲、乙实验可知,两个实验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而压力的大小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且压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