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3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叫“街坊”。像《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里的孙少安、田润叶、王满银、金俊武等。村里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它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有时,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样的。像《红楼梦》中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甚至像苏秦潦倒归来,“要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如鲁四老爷)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普遍都颇有想法。(改编于费孝通《乡土中国》)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南辕北辙相邻树倒猢狲散伸缩B.格格不入比邻墙倒众人推变化C.南辕北辙相邻墙倒众人推变化D.格格不入比邻树倒猢狲散伸缩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颇有想法。B.正因为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普遍都颇有想法。C.正因为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颇有想法。D.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很多中国人所以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普遍都颇有想法。〖答案〗1.D2.C〖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的能力。第一处,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根据语境“团体格局”与“传统的结构”没有行动与目的之间的关系,而是强调彼此不协调、不相容,应用“格格不入”。第二处,比邻:位置接近。相邻:毗连。选段选自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属于文化专著,“比邻”比“相邻”更具文化味,因此选“比邻”。第三处,树倒猢狲散:比喻为首的人垮下来,随从的人无所依附也就随之而散。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倒霉的时候,备受欺负。根据语境,这里只是强调为首之人失势而其他人离开、散去,应选“树倒猢狲散”。第四处,伸缩:伸展与收缩。引申指行动﹑动作。变化:事物被另外的事物取代。差序格局的变化特点适合用“伸缩”。【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子语病有二:一是语序不当,分句主语不一致,“正因为”放到第一个主语“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之前;二是成分赘余,“普遍”与“都”同为表范围的副词,语意重复,删掉一个。只有C项修改正确。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C.“三五之夜”,指的是农历每月十五;“先妣”,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父亲;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古代男子成年自立的标志。D.亨利克·易卜生,丹麦戏剧家,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代表作有《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错误,《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C.“‘束发’古代男子成年自立的标志”错误,“束发”指十五岁,非古代男子成年自立的标志,20岁才是成年。D.“丹麦戏剧家”错误,易卜生是挪威戏剧家。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材料二:前期的唐朝拥有一个有理想、有作为且秉持开放理念治理国家的统治集团。这个统治集团就是以李渊为核心的领导层。陈寅恪先生归纳为“关陇集团”。它最初是由西魏的掌权者宇文泰所创立。宇文泰为扭转与东魏抗衡中的弱势地位。他聚合关中陇右的各路豪强和朝中汉人等,团结在他周围,形成力量以壮大自身。此后北周兼并北齐、隋唐统一,其凝聚力量都与这个集团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它的特点就在于融合了众多的胡汉势力,集中原传统、草原游牧文化诸多要素于一身。其拥有的强烈兼纳和开放精神,也是促使它在那纵横捭阖的博弈中能够展现开拓进取、引领潮流的基本动因。唐朝兴盛局面的出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胡汉结合的成果。中国历史上的王朝,若从人群组合为中心的结构上考察,大体可分作汉系和胡汉结合的两种类型,有的学者将其归结为“外侯内法的专制君主制国家”和“内亚边疆帝国模式”。唐朝之强盛,最终的促成要素是人而非物,即人群构成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如果说唐朝有什么区别于秦、汉、宋、明这些中原汉系主体王朝的地方,那就在于它人群多样的“异质性”组合的形态,而今日的话语表述就是多民族多族群,尤其是来自诸如粟特人等那些域外群体的参与和合入。首先,外族人于唐廷为官者的高比率。据史料记载,贞观四年(630)唐朝征服东突厥之后,为了妥善对待他们,朝廷将其民众安置在长城沿线地区,设置羁縻州,满足其生活需求;上层贵族则落居长安,任命官职,“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伴”。其次,粟特等西域胡人在唐朝社会生活中的表现。西域胡人朝向东方求得发展,是那个时代一个颇为耀眼的行为。他们中不乏使节、学者、宗教信徒,更多的则是从事商贸的各类人等。另据文献记载,唐后期德宗在位期间,宰相李泌出于朝廷负担过重的考虑,曾下令检括那些定居在长安城免于赋税的胡人户口,查得4000余人,唐廷下令让他们选择:要么入籍成为唐朝百姓承担相应税赋,要么返回西域老家。结果没有一个返回的。他们早已娶妻生子,置办产业,与长安社会融结一体了,倘若离开长安返回原籍后,无异于抛家弃子。最后,胡人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沟通中西商贸和文化交流的渠道,丝绸之路在唐朝表现得十分突出。然而仔细分析,承担其重要角色的,更多的是粟特商人。出土文献中记载的“商胡”“兴胡”,主要指的就是他们。史实证明,当王朝强盛繁荣之时,往往伴随着开放的内外交流和中西互动;反之,当大门紧锁、自我封闭之时,也多与萎缩衰落相伴生。前后300年的唐朝历程,我们看到的恰是这种盛世及衰相的前后嬗替。(摘编自人民论坛网《唐朝的兴盛与域外人士的参与》,有改动)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盛唐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的时代,性情更为平易开朗、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诗歌风格与《国风》比较接近。B.盛唐时期,人民力量高涨,喜欢歌颂正面力量、追求光明理想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C.促成盛唐强盛的最终要素是人,多民族多族群的“人”的组合形态是唐区别于秦、汉、宋、明这些中原汉系主体王朝的地方。D.丝绸之路是唐朝沟通中西商贸和文化交流的渠道,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在丝绸之路贸易中承担重要角色的是粟特商人。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等句子夸张地表现了愁之多、愁之长,因而是盛唐气象的突出体现。B.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都说愁之多、愁之长,在艺术造诣上却有着云泥之别。C.盛唐之时,检括定居长安城免于赋税的胡人人口达4000余人,足见当时胡人朝东谋求发展是一个颇为耀眼的行为。D.盛唐局面的出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胡汉融合的成果,融合过程中所形成的统治集团具有强烈的兼纳和开放精神。6.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A.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C.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D.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答案〗4.B5.D6.D〖解析〗【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喜欢歌颂正面力量、追求光明理想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错误。材料一原文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且对于盛唐气象,原文说的是“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反映的是时代的整体偏好,而并非绝对的“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因而是盛唐气象的突出体现”强加因果。材料一原文说的是“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文中不是因果关系。B.“在艺术造诣上却有着云泥之别”曲解文意。材料一原文说的是“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强调的是形象区别,而非艺术造诣。C.“足见当时胡人朝东谋求发展是一个颇为耀眼的行为”以偏概全。材料二原文说的是“宰相李泌出于朝廷负担过重的考虑,曾下令检括那些定居在长安城免于赋税的胡人户口,查得4000余人”,因此可知,“检括定居长安城免于赋税的胡人人口达4000余人”只是朝廷减轻赋税增加财政收入的一种行为,不能得出“当时胡人朝东谋求发展是一个颇为耀眼的行为”。原文中“西域胡人朝向东方求得发展,是那个时代一个颇为耀眼的行为”。【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D.出自李商隐的《锦瑟》,主题隐晦难解,李商隐是晚唐诗人,没有盛唐诗歌朝气蓬勃的特点。三、文言文阅读(7-10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瑜至,谓权曰:“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将军禽操,宜在今日。”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因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扶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赤壁之战,操之必败,瑜之必胜,非一端也。舍骑而舟,既弃长而争短矣。操之兵众,众则骄,瑜之兵寡,寡则奋,此其一也。操乘破哀绍之势以下荆、吴,操之破绍,非战而胜也,固守以老绍之师而乘其敝也,以此施之于吴则左矣;吴凭江而守,矢石不及,举全吴以馈一军,而粮运于虑之地,愈守则兵愈增、粮愈足,而人气愈壮,欲老吴而先自老,又其一也。北来之军二十万,刘表新降之众几半之而恃之以为水军之用新附之志不坚而怀土思散以各归其故地者近而易;表之众又素未有远征之志者也,故黄盖之火一爇而人皆骇散,荆土思归之士先之矣,此又其一。积此数败,而瑜之明足以见之;即微火攻,持之数月,而操亦为官渡之绍矣。(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兼仗父兄之烈烈:功业B.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徒:只是C.固守以老绍之师而乘其敝也老:使…疲乏D.以此施之于吴则左矣左:偏激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将军以神武雄才臣以供养无主B.请为将军筹之余既为此志C.吴凭江而守风飘飘而吹衣D.荆土思归之士先之矣先妣抚之甚厚9.下选项中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刘表新降之/众几半之而恃之/以为水军之用/新附之志不坚/而怀土思散以各归/其故地者近而易B.刘表新降之/众几半之/而恃之以为水军/之用新附之志/不坚而怀土思散/以各归其故地者/近而易C.刘表新降之众几半之/而恃之以为水军之用/新附之志不坚/而怀土思散以各归其故地者/近而易D.刘表新降之众几半之/而恃之以为水军/之用新附之志/不坚而怀土思散/以各归其故地者近而易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瑜认为曹操来攻打东吴是自寻死路,孙权不应该投降曹操,而应该替汉王朝除去这个乱臣贼子。B.孙权非常认同周瑜对当前局势的分析,并借机向众人表明了自己与曹操势不两立的坚决态度。C.孙权觉得手下的将领和官吏很多人都和他的想法不一致,只有周瑜和子敬是上天派来赞同他的意见的。D.王夫之认为曹操想趁着打败袁绍的形势攻下荆、吴,但如果他用对付袁绍的办法对付东吴则是错误的。1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2)即微火攻,持之数月,而操亦为官渡之绍矣。12.周瑜和王夫之认为曹操必败的原因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答案〗7.D8.C9.C10.C11.(1)现在按实际情况查核,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2)就算没有火攻,僵持几个月,那么曹操也就成了官渡之战中的袁绍了。12.①曹军不善舟战,东吴占据江险。②曹军久战疲敝,东吴军队精良。③曹军人员复杂,军心不稳。〖解析〗【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还继有父兄的功业。B.句意: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我罢了。C.句意:是坚守来使袁绍的军队困乏从而趁其困乏而取胜的。D.左:错。句意:用这种战术来对付吴国就错了呀。【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介词,凭借;介词,因为。句意:将军凭借神武雄才的英明。/我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B.介词,替;动词,写。句意:请允许我替将军谋划这件事。/我既然写了这篇记。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句意:吴国军队凭借长江天险防守。/风轻轻吹着衣衫。D.动词,跑,逃跑;代词,她。句意:荆州想回到故土的人先逃跑了。/先母对她很好。【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刘表刚刚投降的士兵几乎占到一半,而依仗他们把他们当做水军来用,刚刚依附的人意志不坚定,而且怀念本土一心想要分散而各自回到故土的人,因离故土很近,很容易逃回。“新降之众”中的“之”是结构助词,故“新降”是“众”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新附之志”是下句主语,后面不能断开,排除D。【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只有周瑜和子敬是上天派来赞同他的意见的”的说法错误。原文“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的意思是:只有您和子敬与我一致,这是苍天让你二人辅助我啊!即“赞”是辅助、辅佐的意思,而不是“赞同”。【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实”,按实际情况;“校”,查核;“中国”,中原。(2)“微”,没有;“持”,僵持;“为”,成,成为。【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从周瑜的言谈来看:“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意思是曹操的军队放弃鞍马,依仗船只,与东吴争高下。现在又天气严寒,战马没有草料。驱赶着中原的士兵很远地跋涉在江南的多水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疾病。也就是周瑜认为:曹操放弃车马,选择了不擅长的水战。再如“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早已疲惫;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七八万罢了。周瑜从曹操和孙权的战斗力来看,曹操方面疲惫不堪,而孙权这边兵精粮足。“尚怀狐疑”等句说明,这些新降的士兵人心不齐、意志不坚定,没有形成统一的战斗团队。从王夫之的论述看:“舍骑而舟,既弃长而争短矣。操之兵众,众则骄,瑜之兵寡,寡则奋,此其一也”,也就是曹操舍弃了自己擅长的车马而选择了自己的弱项,而且士兵自恃数量大,有骄兵必败的迹象。从“吴凭江而守,矢石不及,举全吴以馈一军,而粮运于虑之地,愈守则兵愈增、粮愈足,而人气愈壮”一句看出孙吴方本土作战,而且粮草充足、士气旺盛,反衬曹操劳师袭远,供给跟不上,不能久战。从“新附之志不坚而怀土思散以各归其故地者近而易”就是说曹操方刚俘获的刘表兵卒,人心不一,个个思归,不想作战。将两者综合比较就发现:①曹军不善舟战,东吴占据江险。②曹军久战疲敝,东吴军队精良。③曹军人员复杂,军心不稳。参考译文:材料一:周瑜回来,对孙权说:“将军凭着非常的武功和英雄的才具,还继有父兄的功业,占据着江东,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丰裕,英雄们都原意为国效力,正应当横行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之人;况且曹操是自来送死,怎么可以迎顺他呢?请允许(我)为将军谋划这件事。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的军队放弃鞍马,依仗船只,与东吴争高下。驱赶着中原的士兵很远地跋涉在江南的多水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疾病。将军捉拿曹操,应当正在今天。”孙权说:“老贼想废除汉朝自立为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我罢了;现在那几个雄杰已被消灭,只有我还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你说应当迎战,很合我的心意。”于是拔刀砍断面前放奏章的桌子,说:“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当迎顺曹操的,就和这秦案一样!”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众人只见曹操信上说水军、步兵八十万而个个害怕,不再考虑它的真假,便发出投降的议论,是很没道理的。现在按实际情况查核,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早已疲惫,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七八万罢了,而且都三心二意。我只要有精兵五万,已经足够制服它,希望将军不要忧虑!”孙权抚摸着周瑜的背说:“子布、元表等人只顾妻子儿女,夹杂着个人的打算,很让我失望;只有您和子敬与我一致,这是苍天让你二人辅助我啊!”材料二:赤壁之战,曹操一定失败,周瑜一定获胜,不只有一个原因。(曹操)舍弃骑兵选择舟战,已是放弃优势而凭短处争胜了。曹操的士兵多,兵多就会骄傲,周瑜的士兵少,兵少就会奋发,这是一个原因。曹操想趁着打败袁绍的形势来攻下荆州、吴地,曹操打败袁绍,并不是打战获胜的,是坚守来使袁绍的军队困乏从而趁其困乏而取胜的,用这种战术来对付吴国就错了呀;吴国凭借长江坚守,箭和垒石攻打不到,用整个吴国的力量来供给一支军队,粮草从没有隐患的地方运送来,越坚守那么兵力越强盛、粮食越充足,而人气越旺盛,想要使吴国困乏反而使自己先困乏,这又是一个原因。北方的军队二十万,刘表刚刚投降的士兵几乎占到一半,而依仗他们把他们当做水军来用,刚刚依附的人意志不坚定,而且怀念本土一心想要分散而各自回到故土的人,因离故土很近,很容易逃回;刘表的士兵又向来没有远征的志向,因此黄盖的火一引燃而人们都惊骇溃散,荆州想回到故土的人先逃跑了,这又是一个原因。综合这几个失败的原因,足以看出周瑜的英明;就算没有火攻,僵持几个月,那么曹操也就成了官渡之战中的袁绍了。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2.本试卷共11小题,共70分。四、古诗词积累与鉴赏(12分)13.课内古诗文积累。(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屈原《离骚》)(2)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3)《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神话传说,写蜀道开辟艰难的句子:______,______。(4)李密的《陈情表》以“孝”著称,文中用乌鸦反哺比喻孝道的句子:______,______。〖答案〗(1)虽九死其犹未悔(2)三顾频烦天下计(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竞渡诗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①,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备注〗①譀:吼叫,叫喊。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馆驿楼前观看了一场龙舟赛,从比赛开始到龙舟夺标,心情随之越来越振奋。B.龙舟竞渡,场面十分壮观热烈,鼙鼓响声震天,装饰威武的龙舟劈波斩浪,奋勇争先。C.赛事高潮,一舟当先突出重围,在波浪中跃动前行,其气势之猛吓退了飞翔的鸟儿。D.诗人运用渲染、衬托、借代、比喻、夸张多种手法进行描写,笔触灵动,画面鲜活。15.本诗题目又作“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刺史成应元”《历代状元诗联鉴赏》一书中评价其尾联“别有含义”。结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本诗尾联含义的理解。〖答案〗14.C15.①尾联意思是之前说它是龙还不相信,结果真的夺了锦标归来。②一方面赞许夺标龙舟的实力不凡。③另一方面暗含诗人科举夺魁归来的兴奋、自豪。〖解析〗【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其气势之猛吓退了飞翔的鸟儿”错,“鸟退飞”是写龙舟的速度比鸟飞还快,以龙舟为参照物,鸟儿如同倒退飞翔。【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尾联意思是之前说那些向前冲的船像龙一样还不相信,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果然夺得锦标归”中“锦标”是指竞渡(赛龙舟)的取胜标志,所以“果然”写出了作者观看龙舟竞渡的盛况,表达对勇夺锦标者的赞赏,赞许夺标龙舟的实力不凡。“向道是龙刚不信”既指多条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的船被质疑,也指自己的才能不能取信于世人。而“果然夺得锦标归”是指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而这首诗写于作者及第后,所以作者由龙舟竞渡联想到自己的才能曾经被人怀疑,而现在自己高中状元,所以表达了高中状元后的欣喜、兴奋、自豪。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陈情与感动罗伟章①我读的第一篇古文,是《陈情表》。②那时候,我还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我二哥念初中,好读书,在乡上买了本《古文观止》。寒假里,大雪盈野,土地被雪盖了,农活也被雪盖了,二哥便拿着书,钻进院坝边新修的空房里,不喊吃饭就不出来,出来时必冻得躬肩缩背,脸色青紫。如此十余天后,书变重了——满本都是红色的批注。腊月三十那天,父亲和兄弟姐妹上邻院看灯去了,我和二哥都不爱热闹,兄弟俩坐在火塘边,他把书取来,挑一篇念给我听。念的是《陈情表》。我听不懂内容,但闻到了旧香。语言的美,是美到嗅觉里的。念了,二哥又背诵,很是自得。当他逐句讲解,自得的心淡了。那是一个没下雪却打着黑霜的冬日。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这句话给予我的宽慰,至今想来,还心生颤栗。我五岁多,母亲就去世了。家里的天,是母亲顶着的,父亲也要听母亲的,母亲去世,天就塌了。在对未来的惊恐中,我常躲到屋后的林子里,窥视村里小孩跟在各自的母亲身后,从田间地头走过,一声一声地叫“妈”。为啥他们都有妈,唯独我没有?我的妈是一个土堆,冰冷而臃肿,摸上去是粗糙的颗粒。再摸,还是。找不到〖答案〗,疑惑就凝结为痛楚。我认为自己是世上最悲苦的人。然而,李密,《陈情表》的作者,半岁就死了父亲,到四岁,母亲改嫁。死别和生离,小小年纪,他就尝透了。那是我第一次受到关于痛苦的教育。④痛苦不是你一个人的。⑤当痛苦降临,无力除去,便逃脱,不能逃脱,便忍受——岂止忍受,还要担荷。如此,胸襟就撑出别样天地。后读杜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门,那窗,是打开的,打开后就看到万千气象:众生之苦里,蕴含着无限生机。杜诗让我更深地理解了《陈情表》对我的意义。⑥在我心里,李密始终是个孩子。到他写《陈情表》时,已44岁,可依然是个孩子。这感觉真没有错。李密以孝闻名,《陈情表》以孝动人,“孝”字在甲骨文里就有,是汉字的母字,“老”之下一“子”,“子”紧贴“老”,代表晚辈对老人的扶持。李密对祖母,侍奉汤药,“未曾废离”,是一辈子的孩子。⑦李密是哪里人,我并不关心。人情相类,普天同理。但如果突然撞到他的家乡去了呢?那便是故人重逢。认识作家,无须相见,读了他的作品,就算认识了。作品是作家的内在星空,读过,就不仅认识,还是熟识。我和李密认识的年头,该和他写《陈情表》时的岁数差不多吧?这是货真价实的老友了。因此,来到川西彭山,得知他是彭山保胜乡人,欢喜心如风拂柳。也不是激动,只是心里一亮。是烛光的那种亮,外面的世界退去,只照见两人和两人的秘密。⑧彭山县属眉山市,眉山有苏东坡,这奠定了一种美,也奠定了一种温度和好整以暇①的气质。东坡的厉害,在于个性强却又通达人情,活得诗性,且能用细节之绚烂抵抗人生之大灾。比较起来,李密就过得太苦了。身苦,心也苦。不过,一国一族,总有些人是要受苦的,他们在贫苦、辛苦和苦厄中,参悟生命,自觉承担,缔造出源头性的文化因子。自汉武帝始,孝由家庭伦理延伸至社会和政治伦理,到李密写《陈情表》时的晋武帝,更是强力推行这种伦理,以孝命名的村社山水,由此遍布国中。当孝成为准则,就成了孝道。孝道是个延展概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一家,到两家,到三家,到千万家,如此升华为价值观和对共同体的认同。在这方面,李密是作了很大贡献的。⑨仲秋时节,雨气蒙蒙,而眼前身后,光影婆娑,整个彭山,如起伏的园林,低处大河奔流,高处竹木葱翠。李密故居在保胜乡龙安村,倾斜的坡地上,村道、房子错落有致,干净整洁,左面崖壁,刻满字画,都与李密有关。我并不十分在意这些,只悉心察看当地百姓的脸,都安宁祥和。从他们脸上,我看到两个字:充实。人只有在对他人的同情、理解和关照中,才能内心丰盈,从而迈过自我隔绝和自我枯萎的“现代化陷阱”。由此扩展,家庭伦理便成为家国伦理、万物伦理,人也因此走出小我,成为大写的人。⑩彭山是个孕育传说的地方,远近闻名的彭祖,活了将近800岁,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突破局限的表达。传说还是一种想象力,是深具可能性的预言,比如张献忠沉银地,多年来也是传说,但考古将传说变成了历史——曾经的事实:沉银处就在彭山江口镇河段,而今已发掘出5万多件文物。一个生长传说的地方,定有传奇的精神在,这传奇的精神,既是勇猛精进,也是笃定持守。在我看来,李密是彭山最大的传奇。他用真实书写了传奇。在李密的时代,孝已可归为传统文化,他以对传统的尊重和身体力行,以一篇《陈情表》,既感动了晋武帝,也感动了苏东坡,还感动了后世的我以及亿万国人。从文学角度,陈情与感动,是文学的根,《陈情表》根深而叶茂,因此成为千古名篇。(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备注〗①好整以暇:意思是形容既严整,又从容。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开篇回忆“我”听哥哥念《陈情表》的往事,用“闻到了旧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陈情表》的语言带给“我”强烈的美的感受。B.苏东坡与李密,虽都命途多舛,但一个豁达洒脱,活得诗性;一个困厄悲苦,以孝动人。必须有苦难,才能使人参悟生命,自觉承担,缔造出源头性的文化因子。C.文章第⑨段对李密家乡彭山的描写,运用了比喻、对偶、排比的修辞,句式整齐,语言简洁,画面清新质朴。D.最后一节中引入了彭祖的传说,又引入了张献忠沉银的传说,一虚一实,有力地印证了“彭山是个孕育传说的地方”这个观点,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E.文章以我对《陈情表》的认识和感受为线索,写个人心路历程的转变,传达出同情、理解和关照他人从而实现自我重生、丰盈的主旨。17.请赏析文章第⑩段中画横线句子。18.综观全文,说说《陈情表》对“我”有哪些意义?〖答案〗16.BC17.使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晋武帝到亿万国人,从个人到众人,用排比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陈情表》感人无数的力量;又用“文学的根”比喻“陈情与感动”,用“根深叶茂”比喻《陈情表》对后世深远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李密的崇敬之情,对《陈情表》的高度赞誉。最后一句话既有点题作用,又深化了主题。18.①《陈情表》是我儿时读的第一篇古文;让我闻到了旧香,感受到语言的美;②曾经给予幼年丧母的我以宽慰,至今仍心生颤栗;③它让我第一次受到关于痛苦的教育——痛苦不是一个人的,当痛苦降临,无法逃脱,便只能忍受和承担,如此胸襟就撑出别样天地;④在我中年时意外在李密故乡与“故人重逢”,由彭山的风土人情、传奇精神我感知并感悟到了《陈情表》对社会伦理、政治伦理以及传统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解析〗【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必须有苦难,才能使人参悟生命”说法绝对,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表达是“一国一族,总有些人是要受苦的,他们在贫苦、辛苦和苦厄中,参悟生命,自觉承担,缔造出源头性的文化因子”。C.“排比”错,第⑨段有比喻“如起伏的园林”,有对偶“低处大河奔流,高处竹木葱翠”,没有排比。【1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既感动了晋武帝,也感动了苏东坡,还感动了后世的我以及亿万国人”运用排比,从晋武帝到亿万国人,从个人到众人,铺陈被《陈情表》感动的人物,形象地写出了《陈情表》感人无数的力量;“从文学角度,陈情与感动,是文学的根”运用比喻,以“根”比喻文学中的“陈情与感动”,强调了“陈情与感动”在文学上的重要性;“《陈情表》根深而叶茂,因此成为千古名篇”,“根深叶茂”指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长久屹立,地位稳固,且长得枝繁叶茂,说明对后世影响巨大,此句用“根深叶茂”比喻《陈情表》对后世深远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李密的崇敬之情,对《陈情表》的高度赞誉。最后一句话既有点题作用,又深化了主题。【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文章开头写“我”与《陈情表》的结识,“我和二哥都不爱热闹,兄弟俩坐在火塘边,他把书取来,挑一篇念给我听。念的是《陈情表》。我听不懂内容,但闻到了旧香。语言的美,是美到嗅觉里的”,《陈情表》是我儿时读的第一篇古文;让我闻到了旧香,感受到语言的美;《陈情表》给了“我”情感的慰藉,“我”幼年丧母,“‘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这句话给予我的宽慰,至今想来,还心生颤栗”,《陈情表》曾经给予幼年丧母的我以宽慰,至今仍心生颤栗;《陈情表》让“我”对于痛苦有了独特的认识,“那是我第一次受到关于痛苦的教育”“痛苦不是你一个人的”“当痛苦降临,无力除去,便逃脱,不能逃脱,便忍受——岂止忍受,还要担荷。如此,胸襟就撑出别样天地”;后来到了李密的故乡彭山,发现李密及《陈情表》对当地风土人情以及对社会伦理、政治伦理以及传统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自汉武帝始,孝由家庭伦理延伸至社会和政治伦理,到李密写《陈情表》时的晋武帝,更是强力推行这种伦理”“在李密的时代,孝已可归为传统文化,他以对传统的尊重和身体力行,以一篇《陈情表》,既感动了晋武帝,也感动了苏东坡,还感动了后世的我以及亿万国人”“从文学角度,陈情与感动,是文学的根,《陈情表》根深而叶茂,因此成为千古名篇”,在我中年时意外在李密故乡与“故人重逢”,由彭山的风土人情、传奇精神我感知并感悟到了《陈情表》对社会伦理、政治伦理以及传统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六、名著阅读(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节选)凤姐打发平儿来回复不能来,为发放年例正忙。湘云见了平儿,那里肯放。平儿也是个好顽的,素日跟着凤姐儿不能常空,见如此有趣,乐得顽笑,因而褪去手上的镯子,三个人围着火儿,平儿便要先烧三块吃。那边宝钗黛玉平素看惯了,不以为异,宝琴等及李婶深为罕事。探春与李纨等已议定了题韵。探春笑道:“你闻闻,香气这里都闻见了,我也吃去。”说着也找了他们来。李纨也随来,说:“客已齐了,你们还没吃够?”湘云一面吃,一面说道:“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说着,只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那里笑。湘云笑道:“傻子,过来尝尝。”宝琴笑说:“怪脏的!”宝钗道:“你尝尝去,却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果然好吃,便也吃起来。一时凤姐儿打发小丫头来叫平儿。平儿说:“史大姑娘拉着我呢,你先去罢!”小丫头听说去了。一时只见凤姐也披了斗篷走来,笑道:“吃这样好东西,也不告诉我。”说着也凑着一处吃起来。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湘云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假清高,最可厌。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宝钗笑道:“你回来若作的不好了,那肉给你掏出来。就把这雪压芦苇摁上些,以完此劫。”19.请简要解释选文中划线词语“此劫”的含义。20.请简要分析选文中史湘云的性格特点。〖答案〗19.“此劫”指湘云等人在清静的芦雪庵大吃大嚼的行为,是宝钗化用黛玉之言对湘云的玩笑之语。20.①湘云热情。从选文中湘云招呼平儿、宝琴的态度以及原著中亲自给袭人等人送戒指的行为可见其热情。②湘云豪爽。从选文中她大吃鹿肉的行为以及原著中与黛玉、宝琴争抢联诗之举可见其豪爽。③湘云直率。从选文中她对黛玉、宝钗说的话以及原著中直接说出戏子“像林妹妹的模样”之语,可见其直率。〖解析〗【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含义的能力。原文中,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黛玉口中的“芦雪庵遭劫”指的就是湘云等人在清静的芦雪庵大吃大嚼的行为。后来宝钗说让湘云好好作诗,不然要把吃的肉掏出来“以完此劫”是化用黛玉之言对湘云的玩笑之语。【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名著阅读人物形象的能力。“湘云见了平儿,那里肯放”“湘云……只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那里笑。湘云笑道:‘傻子,过来尝尝’”,可见,湘云待人热情,积极招呼客人们来品尝鹿肉;原著中,她本来家境并不太好,但仍旧为自幼亲近的袭人等送戒指,足可见她待人一片赤诚热情。“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假清高,最可厌。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可见,她为人豪爽,说“是真名士自风流”,大吃鹿肉而不顾及仪态,原著中还有她醉卧芍药阴、争抢联诗等举止,足见她性格豪爽。湘云说话也很直率,如“你们都假清高,最可厌”,直接表达爱憎,显得率真可爱;原著中有看戏时王熙凤看出小戏子扮上像林黛玉,但不说,宝钗看出来,也不说,唯独湘云一口道破“像林妹妹的模样”,可见她性情向来直率,快人快语。七、写作(3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之智慧。可以说,“善言”在劝谏、冰释前嫌甚至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中屡建奇功。鲁迅曾说过:“青年人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不难看出,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鲁迅先生鼓励青年“敢言”。同学们,我们将来也会走进社会,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你认为“善言”“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权衡与思考。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3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叫“街坊”。像《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里的孙少安、田润叶、王满银、金俊武等。村里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它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有时,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样的。像《红楼梦》中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甚至像苏秦潦倒归来,“要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如鲁四老爷)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普遍都颇有想法。(改编于费孝通《乡土中国》)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南辕北辙相邻树倒猢狲散伸缩B.格格不入比邻墙倒众人推变化C.南辕北辙相邻墙倒众人推变化D.格格不入比邻树倒猢狲散伸缩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颇有想法。B.正因为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普遍都颇有想法。C.正因为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颇有想法。D.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很多中国人所以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普遍都颇有想法。〖答案〗1.D2.C〖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的能力。第一处,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根据语境“团体格局”与“传统的结构”没有行动与目的之间的关系,而是强调彼此不协调、不相容,应用“格格不入”。第二处,比邻:位置接近。相邻:毗连。选段选自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属于文化专著,“比邻”比“相邻”更具文化味,因此选“比邻”。第三处,树倒猢狲散:比喻为首的人垮下来,随从的人无所依附也就随之而散。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倒霉的时候,备受欺负。根据语境,这里只是强调为首之人失势而其他人离开、散去,应选“树倒猢狲散”。第四处,伸缩:伸展与收缩。引申指行动﹑动作。变化:事物被另外的事物取代。差序格局的变化特点适合用“伸缩”。【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子语病有二:一是语序不当,分句主语不一致,“正因为”放到第一个主语“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之前;二是成分赘余,“普遍”与“都”同为表范围的副词,语意重复,删掉一个。只有C项修改正确。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C.“三五之夜”,指的是农历每月十五;“先妣”,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父亲;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古代男子成年自立的标志。D.亨利克·易卜生,丹麦戏剧家,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代表作有《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错误,《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C.“‘束发’古代男子成年自立的标志”错误,“束发”指十五岁,非古代男子成年自立的标志,20岁才是成年。D.“丹麦戏剧家”错误,易卜生是挪威戏剧家。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材料二:前期的唐朝拥有一个有理想、有作为且秉持开放理念治理国家的统治集团。这个统治集团就是以李渊为核心的领导层。陈寅恪先生归纳为“关陇集团”。它最初是由西魏的掌权者宇文泰所创立。宇文泰为扭转与东魏抗衡中的弱势地位。他聚合关中陇右的各路豪强和朝中汉人等,团结在他周围,形成力量以壮大自身。此后北周兼并北齐、隋唐统一,其凝聚力量都与这个集团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它的特点就在于融合了众多的胡汉势力,集中原传统、草原游牧文化诸多要素于一身。其拥有的强烈兼纳和开放精神,也是促使它在那纵横捭阖的博弈中能够展现开拓进取、引领潮流的基本动因。唐朝兴盛局面的出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胡汉结合的成果。中国历史上的王朝,若从人群组合为中心的结构上考察,大体可分作汉系和胡汉结合的两种类型,有的学者将其归结为“外侯内法的专制君主制国家”和“内亚边疆帝国模式”。唐朝之强盛,最终的促成要素是人而非物,即人群构成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如果说唐朝有什么区别于秦、汉、宋、明这些中原汉系主体王朝的地方,那就在于它人群多样的“异质性”组合的形态,而今日的话语表述就是多民族多族群,尤其是来自诸如粟特人等那些域外群体的参与和合入。首先,外族人于唐廷为官者的高比率。据史料记载,贞观四年(630)唐朝征服东突厥之后,为了妥善对待他们,朝廷将其民众安置在长城沿线地区,设置羁縻州,满足其生活需求;上层贵族则落居长安,任命官职,“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伴”。其次,粟特等西域胡人在唐朝社会生活中的表现。西域胡人朝向东方求得发展,是那个时代一个颇为耀眼的行为。他们中不乏使节、学者、宗教信徒,更多的则是从事商贸的各类人等。另据文献记载,唐后期德宗在位期间,宰相李泌出于朝廷负担过重的考虑,曾下令检括那些定居在长安城免于赋税的胡人户口,查得4000余人,唐廷下令让他们选择:要么入籍成为唐朝百姓承担相应税赋,要么返回西域老家。结果没有一个返回的。他们早已娶妻生子,置办产业,与长安社会融结一体了,倘若离开长安返回原籍后,无异于抛家弃子。最后,胡人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沟通中西商贸和文化交流的渠道,丝绸之路在唐朝表现得十分突出。然而仔细分析,承担其重要角色的,更多的是粟特商人。出土文献中记载的“商胡”“兴胡”,主要指的就是他们。史实证明,当王朝强盛繁荣之时,往往伴随着开放的内外交流和中西互动;反之,当大门紧锁、自我封闭之时,也多与萎缩衰落相伴生。前后300年的唐朝历程,我们看到的恰是这种盛世及衰相的前后嬗替。(摘编自人民论坛网《唐朝的兴盛与域外人士的参与》,有改动)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盛唐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的时代,性情更为平易开朗、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诗歌风格与《国风》比较接近。B.盛唐时期,人民力量高涨,喜欢歌颂正面力量、追求光明理想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C.促成盛唐强盛的最终要素是人,多民族多族群的“人”的组合形态是唐区别于秦、汉、宋、明这些中原汉系主体王朝的地方。D.丝绸之路是唐朝沟通中西商贸和文化交流的渠道,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在丝绸之路贸易中承担重要角色的是粟特商人。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等句子夸张地表现了愁之多、愁之长,因而是盛唐气象的突出体现。B.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都说愁之多、愁之长,在艺术造诣上却有着云泥之别。C.盛唐之时,检括定居长安城免于赋税的胡人人口达4000余人,足见当时胡人朝东谋求发展是一个颇为耀眼的行为。D.盛唐局面的出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胡汉融合的成果,融合过程中所形成的统治集团具有强烈的兼纳和开放精神。6.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A.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C.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D.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答案〗4.B5.D6.D〖解析〗【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喜欢歌颂正面力量、追求光明理想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错误。材料一原文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且对于盛唐气象,原文说的是“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反映的是时代的整体偏好,而并非绝对的“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因而是盛唐气象的突出体现”强加因果。材料一原文说的是“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文中不是因果关系。B.“在艺术造诣上却有着云泥之别”曲解文意。材料一原文说的是“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强调的是形象区别,而非艺术造诣。C.“足见当时胡人朝东谋求发展是一个颇为耀眼的行为”以偏概全。材料二原文说的是“宰相李泌出于朝廷负担过重的考虑,曾下令检括那些定居在长安城免于赋税的胡人户口,查得4000余人”,因此可知,“检括定居长安城免于赋税的胡人人口达4000余人”只是朝廷减轻赋税增加财政收入的一种行为,不能得出“当时胡人朝东谋求发展是一个颇为耀眼的行为”。原文中“西域胡人朝向东方求得发展,是那个时代一个颇为耀眼的行为”。【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D.出自李商隐的《锦瑟》,主题隐晦难解,李商隐是晚唐诗人,没有盛唐诗歌朝气蓬勃的特点。三、文言文阅读(7-10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瑜至,谓权曰:“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将军禽操,宜在今日。”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因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扶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赤壁之战,操之必败,瑜之必胜,非一端也。舍骑而舟,既弃长而争短矣。操之兵众,众则骄,瑜之兵寡,寡则奋,此其一也。操乘破哀绍之势以下荆、吴,操之破绍,非战而胜也,固守以老绍之师而乘其敝也,以此施之于吴则左矣;吴凭江而守,矢石不及,举全吴以馈一军,而粮运于虑之地,愈守则兵愈增、粮愈足,而人气愈壮,欲老吴而先自老,又其一也。北来之军二十万,刘表新降之众几半之而恃之以为水军之用新附之志不坚而怀土思散以各归其故地者近而易;表之众又素未有远征之志者也,故黄盖之火一爇而人皆骇散,荆土思归之士先之矣,此又其一。积此数败,而瑜之明足以见之;即微火攻,持之数月,而操亦为官渡之绍矣。(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兼仗父兄之烈烈:功业B.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徒:只是C.固守以老绍之师而乘其敝也老:使…疲乏D.以此施之于吴则左矣左:偏激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将军以神武雄才臣以供养无主B.请为将军筹之余既为此志C.吴凭江而守风飘飘而吹衣D.荆土思归之士先之矣先妣抚之甚厚9.下选项中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刘表新降之/众几半之而恃之/以为水军之用/新附之志不坚/而怀土思散以各归/其故地者近而易B.刘表新降之/众几半之/而恃之以为水军/之用新附之志/不坚而怀土思散/以各归其故地者/近而易C.刘表新降之众几半之/而恃之以为水军之用/新附之志不坚/而怀土思散以各归其故地者/近而易D.刘表新降之众几半之/而恃之以为水军/之用新附之志/不坚而怀土思散/以各归其故地者近而易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瑜认为曹操来攻打东吴是自寻死路,孙权不应该投降曹操,而应该替汉王朝除去这个乱臣贼子。B.孙权非常认同周瑜对当前局势的分析,并借机向众人表明了自己与曹操势不两立的坚决态度。C.孙权觉得手下的将领和官吏很多人都和他的想法不一致,只有周瑜和子敬是上天派来赞同他的意见的。D.王夫之认为曹操想趁着打败袁绍的形势攻下荆、吴,但如果他用对付袁绍的办法对付东吴则是错误的。1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2)即微火攻,持之数月,而操亦为官渡之绍矣。12.周瑜和王夫之认为曹操必败的原因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答案〗7.D8.C9.C10.C11.(1)现在按实际情况查核,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2)就算没有火攻,僵持几个月,那么曹操也就成了官渡之战中的袁绍了。12.①曹军不善舟战,东吴占据江险。②曹军久战疲敝,东吴军队精良。③曹军人员复杂,军心不稳。〖解析〗【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还继有父兄的功业。B.句意: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我罢了。C.句意:是坚守来使袁绍的军队困乏从而趁其困乏而取胜的。D.左:错。句意:用这种战术来对付吴国就错了呀。【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介词,凭借;介词,因为。句意:将军凭借神武雄才的英明。/我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B.介词,替;动词,写。句意:请允许我替将军谋划这件事。/我既然写了这篇记。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句意:吴国军队凭借长江天险防守。/风轻轻吹着衣衫。D.动词,跑,逃跑;代词,她。句意:荆州想回到故土的人先逃跑了。/先母对她很好。【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刘表刚刚投降的士兵几乎占到一半,而依仗他们把他们当做水军来用,刚刚依附的人意志不坚定,而且怀念本土一心想要分散而各自回到故土的人,因离故土很近,很容易逃回。“新降之众”中的“之”是结构助词,故“新降”是“众”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新附之志”是下句主语,后面不能断开,排除D。【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只有周瑜和子敬是上天派来赞同他的意见的”的说法错误。原文“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的意思是:只有您和子敬与我一致,这是苍天让你二人辅助我啊!即“赞”是辅助、辅佐的意思,而不是“赞同”。【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实”,按实际情况;“校”,查核;“中国”,中原。(2)“微”,没有;“持”,僵持;“为”,成,成为。【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从周瑜的言谈来看:“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意思是曹操的军队放弃鞍马,依仗船只,与东吴争高下。现在又天气严寒,战马没有草料。驱赶着中原的士兵很远地跋涉在江南的多水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疾病。也就是周瑜认为:曹操放弃车马,选择了不擅长的水战。再如“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早已疲惫;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七八万罢了。周瑜从曹操和孙权的战斗力来看,曹操方面疲惫不堪,而孙权这边兵精粮足。“尚怀狐疑”等句说明,这些新降的士兵人心不齐、意志不坚定,没有形成统一的战斗团队。从王夫之的论述看:“舍骑而舟,既弃长而争短矣。操之兵众,众则骄,瑜之兵寡,寡则奋,此其一也”,也就是曹操舍弃了自己擅长的车马而选择了自己的弱项,而且士兵自恃数量大,有骄兵必败的迹象。从“吴凭江而守,矢石不及,举全吴以馈一军,而粮运于虑之地,愈守则兵愈增、粮愈足,而人气愈壮”一句看出孙吴方本土作战,而且粮草充足、士气旺盛,反衬曹操劳师袭远,供给跟不上,不能久战。从“新附之志不坚而怀土思散以各归其故地者近而易”就是说曹操方刚俘获的刘表兵卒,人心不一,个个思归,不想作战。将两者综合比较就发现:①曹军不善舟战,东吴占据江险。②曹军久战疲敝,东吴军队精良。③曹军人员复杂,军心不稳。参考译文:材料一:周瑜回来,对孙权说:“将军凭着非常的武功和英雄的才具,还继有父兄的功业,占据着江东,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丰裕,英雄们都原意为国效力,正应当横行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之人;况且曹操是自来送死,怎么可以迎顺他呢?请允许(我)为将军谋划这件事。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的军队放弃鞍马,依仗船只,与东吴争高下。驱赶着中原的士兵很远地跋涉在江南的多水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疾病。将军捉拿曹操,应当正在今天。”孙权说:“老贼想废除汉朝自立为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我罢了;现在那几个雄杰已被消灭,只有我还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你说应当迎战,很合我的心意。”于是拔刀砍断面前放奏章的桌子,说:“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当迎顺曹操的,就和这秦案一样!”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众人只见曹操信上说水军、步兵八十万而个个害怕,不再考虑它的真假,便发出投降的议论,是很没道理的。现在按实际情况查核,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早已疲惫,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七八万罢了,而且都三心二意。我只要有精兵五万,已经足够制服它,希望将军不要忧虑!”孙权抚摸着周瑜的背说:“子布、元表等人只顾妻子儿女,夹杂着个人的打算,很让我失望;只有您和子敬与我一致,这是苍天让你二人辅助我啊!”材料二:赤壁之战,曹操一定失败,周瑜一定获胜,不只有一个原因。(曹操)舍弃骑兵选择舟战,已是放弃优势而凭短处争胜了。曹操的士兵多,兵多就会骄傲,周瑜的士兵少,兵少就会奋发,这是一个原因。曹操想趁着打败袁绍的形势来攻下荆州、吴地,曹操打败袁绍,并不是打战获胜的,是坚守来使袁绍的军队困乏从而趁其困乏而取胜的,用这种战术来对付吴国就错了呀;吴国凭借长江坚守,箭和垒石攻打不到,用整个吴国的力量来供给一支军队,粮草从没有隐患的地方运送来,越坚守那么兵力越强盛、粮食越充足,而人气越旺盛,想要使吴国困乏反而使自己先困乏,这又是一个原因。北方的军队二十万,刘表刚刚投降的士兵几乎占到一半,而依仗他们把他们当做水军来用,刚刚依附的人意志不坚定,而且怀念本土一心想要分散而各自回到故土的人,因离故土很近,很容易逃回;刘表的士兵又向来没有远征的志向,因此黄盖的火一引燃而人们都惊骇溃散,荆州想回到故土的人先逃跑了,这又是一个原因。综合这几个失败的原因,足以看出周瑜的英明;就算没有火攻,僵持几个月,那么曹操也就成了官渡之战中的袁绍了。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2.本试卷共11小题,共70分。四、古诗词积累与鉴赏(12分)13.课内古诗文积累。(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屈原《离骚》)(2)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3)《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神话传说,写蜀道开辟艰难的句子:______,______。(4)李密的《陈情表》以“孝”著称,文中用乌鸦反哺比喻孝道的句子:______,______。〖答案〗(1)虽九死其犹未悔(2)三顾频烦天下计(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竞渡诗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①,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备注〗①譀:吼叫,叫喊。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馆驿楼前观看了一场龙舟赛,从比赛开始到龙舟夺标,心情随之越来越振奋。B.龙舟竞渡,场面十分壮观热烈,鼙鼓响声震天,装饰威武的龙舟劈波斩浪,奋勇争先。C.赛事高潮,一舟当先突出重围,在波浪中跃动前行,其气势之猛吓退了飞翔的鸟儿。D.诗人运用渲染、衬托、借代、比喻、夸张多种手法进行描写,笔触灵动,画面鲜活。15.本诗题目又作“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刺史成应元”《历代状元诗联鉴赏》一书中评价其尾联“别有含义”。结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本诗尾联含义的理解。〖答案〗14.C15.①尾联意思是之前说它是龙还不相信,结果真的夺了锦标归来。②一方面赞许夺标龙舟的实力不凡。③另一方面暗含诗人科举夺魁归来的兴奋、自豪。〖解析〗【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其气势之猛吓退了飞翔的鸟儿”错,“鸟退飞”是写龙舟的速度比鸟飞还快,以龙舟为参照物,鸟儿如同倒退飞翔。【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尾联意思是之前说那些向前冲的船像龙一样还不相信,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果然夺得锦标归”中“锦标”是指竞渡(赛龙舟)的取胜标志,所以“果然”写出了作者观看龙舟竞渡的盛况,表达对勇夺锦标者的赞赏,赞许夺标龙舟的实力不凡。“向道是龙刚不信”既指多条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的船被质疑,也指自己的才能不能取信于世人。而“果然夺得锦标归”是指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而这首诗写于作者及第后,所以作者由龙舟竞渡联想到自己的才能曾经被人怀疑,而现在自己高中状元,所以表达了高中状元后的欣喜、兴奋、自豪。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陈情与感动罗伟章①我读的第一篇古文,是《陈情表》。②那时候,我还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我二哥念初中,好读书,在乡上买了本《古文观止》。寒假里,大雪盈野,土地被雪盖了,农活也被雪盖了,二哥便拿着书,钻进院坝边新修的空房里,不喊吃饭就不出来,出来时必冻得躬肩缩背,脸色青紫。如此十余天后,书变重了——满本都是红色的批注。腊月三十那天,父亲和兄弟姐妹上邻院看灯去了,我和二哥都不爱热闹,兄弟俩坐在火塘边,他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乡给排水工程建设事故预防技术服务报告模板
- 《电气控制及PLC》详细笔记
- 保健按摩师(高级)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文书模板-个人所得税退税的租房合同
- 中考物理专项复习:浮力(原卷版)
- 2024年梯度飞片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 技能评定与评价技术规范
- Python程序设计实践- 习题及答案 ch09 实验5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 2024冶金等工业企业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目录
- 期中模拟检测(1-4单元)(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餐饮服务课件 学习任务3 西餐宴会服务
- 初级会计实务题库(613道)
- 初中七年级主题班会: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课件)
- GB 5920-2024汽车和挂车光信号装置及系统
-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全册教案
- 《2023级学生手册》奖、惩资助、文明部分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国开2024年秋《机械制图》形考作业1-4答案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文本版(附答案)
- 客房部计划卫生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