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河南省商丘市青桐鸣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北宋的文人园林走出了另一派风格,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小园小山,便可达到老庄思想中逍遥游于物外的境界,成就了中国独特的园林美学。比如,司马光的独乐园,“园卑小,不可与他园班。其曰读书堂者,数十椽屋。浇花亭者,益小。弄水、种竹轩者,尤小”。然而这样的小园却颇为世人欣慕,以此为题的诗文也风行于世。所谓构园必题名,司马光的园子名为“独乐”,体现了他的价值取向。苏州的沧浪亭亦然。今天我们去参观沧浪亭,依然觉得这里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亭台水榭相得益彰,假山古木妙趣横生。不过我们最在意的也许还是它背后的故事:北宋庆历四年新政失败后,苏舜钦在汴京遭贬谪,翌年流寓吴中,见孙氏废园,以四万钱买入,在北面筑亭名曰“沧浪亭”,取屈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后以亭名为园名。宋代文人对于中国园林的影响是深远的。造园如作诗文,“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这是画理,亦是造园之理。诗情画意的园林在宋代真正得到了发展,建筑学家曹汛在《中国造园艺术》一书中指出,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三批人将诗情画意写入亭园:第一批是山水田园派诗人、散文家,他们以诗文描绘自然之美,也以此主导园林建造;第二批是画士,他们崇尚具象之美,对园林进行精细的布局和摆设;最后一批人是职业造园匠师,在园林艺术形成后,将之作为一种专门的学问深耕细作。(摘编自闻白《宋代文人园林的神韵:会心山水不在远》)材料二:中国古代文人作文与造园息息相通。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山水、建筑、花木和人文“景境”共同组成的,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人文景境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而文字又是人文景境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文字及其蕴含的语言文化,在古典园林中有外显和内化的功能。外显者,纯粹从视觉欣赏和信息传达上具有意义。而内化,则是园林借助文字,沟通人与物、人与境,使园林与文字的两种“意象”产生互相〖提示〗、共鸣的作用,引导观者达到某种意境。内外两个方面的功能往往不可分割,正因其共生,故文字艺术在古典园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看,文字在园林中有着以下功能。中国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汉字品题是园林中显性的艺术样式。名称是园林的灵魂,园林本身、山水、建筑、景点都有命名品题,一石一木也可能有其名,处处体现园主的立意。以园名来看,可知造园的旨趣,如“拙政园”的“拙”是儒家价值观,王献臣表示自己不愿意巧言令色混迹官场;北京的北海、中海、南海这三海象征着海上仙洲。古代上至帝王,下至文人,游园吟赏总是风雅活动的核心。诗文酒会,留下无数名篇佳作,如《兰亭集序》人人尽知。有人将唱和吟咏的诗文墨迹刻于石上,以传后人观览。同时,优秀的诗文扩大了园林的影响,吸引人们一睹风采。文字艺术品既属于造园工艺的装修门类,又属于文化功能的艺术品。文字在园林中不以简单的纸墨形式出现,更多地与其他工艺相结合,以立体化和视觉效果强烈的形式出现,一般制成匾额、楹联、屏板、砖雕、书条石等,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是一种艺术品,是一种园林建筑构件,也是园景的一部分。匾额的样式蕴含着礼仪制度,如故宫御花园的匾额都是“华带牌”,是皇家园林身份的象征,明显区别于士大夫园林。楹联匾额又往往与景点、建筑相配合,真草篆隶各有不同,又出自名家之手,园林俨然是一座书法展示馆。中国古代美学,首重意境,同一种意境可以用不同形式来表现。“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陈从周《说园》)诗歌的意境生发了绘画,绘画又生发了园林,从根本上说,园林就是诗境的实景呈现。园林艺术,是以实景为基本要素的空间艺术,景不足待文,文不尽待景,虚实相生,互补衬托,方能营造出情景交融的理想境界。园林楹联匾额的措辞,随景点、建筑的不同而配置,厅堂上多儒家礼制色彩,体现着鲜明的实用功能;在书斋、藏书之处,往往以隐逸为基调,强调修身养性;在山水之间,就更为活泼,吟赏风月、离世出俗。这些名句典故中的意境有浓淡远近明暗之别,透露出造园者的意趣。游赏者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方能于山水文字之间领略无限的美妙。(摘编自潘佳《文心园象:古典园林与文字艺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画士对园林发展有重要影响,他们对园林进行布局,使其有具象之美。B.在园林中,文字与其他工艺结合,成为园林建筑构件,起到装饰效果。C.园林以山水等实景为基本要素,这种实景也是诗境的根本之所在。D.中国园林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要想领略其美妙之处,游赏者需有文化底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北宋的园林崇尚小园小山,认为这样可达到老庄思想中逍遥游于物外的境界,这成就了中国园林独特的美学。B.诗情画意的中国园林的发展离不开三种人;第一种是隐逸文人,第二种是画士,第三种是职业造园匠师。C.文字借助古典园林,沟通人与物、人与境,让观者进入到某种意境,从而体悟到园林所蕴含的一种精神境界。D.名称是园林的灵魂,园林本身、山水、建筑、景点都可以命名品题,以体现园主的立意,如“沧浪亭”“拙政园”。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关于文字对园林作用的一项是()A.明代费瀛《大书长语》:“堂不设匾,犹人无面目然,故题署匾榜曰颜其堂云。”B.陈从周《说园》:“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C.宋代司马光《独乐园记》:“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轩辕,至于太室,命之日见山台。”D.宋代欧阳修《丰乐亭记》:“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张表格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园林建造年代名字由来Ⅰ苏州留园明代万历年间本名“东园”,更名“寒碧山庄”,后为书画家刘恕所得,改称“留园”Ⅱ苏州寒山寺南朝萧梁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时名僧寒山在此主持,故改名A.园林Ⅰ名字含义丰富,体现了命名者立意的巧妙。B.园林Ⅰ中多植松竹,寒色渐染、碧色莹人,体现了文人园林独特的美学特点。C.园林Ⅱ因《枫桥夜泊》闻名遐迩,人们更在意诗歌背后的故事。D.园林Ⅱ中名人诗文、碑文残片等增添了它的吸引力。5.材料一说“造园如作诗文”,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文人和园林的关系。〖答案〗1.C2.D3.B4.C5.①文人以诗文主导园林建造,使园林成为以实景呈现的诗境。②文人通过为园林命名来体现自己的旨趣和价值观念。③文人的故事及诗文丰富了园林的底蕴,打大了它的影响。〖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这种实景也是诗境的根本之所在”错误。由原文“诗歌的意境生发了绘画,绘画又生发了园林,从根本上说,园林就是诗境的实景呈现”可知,诗境是实景的根本,选项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北宋的园林……”错误,扩大范围。由原文“北宋的文人园林走出了另一派风格,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小园小山,便可达到老庄思想中逍遥游于物外的境界,成就了中国独特的园林美学”可知,原文为“北宋的文人园林”。B.“第一种是隐逸文人”错误。由原文“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三批人将诗情画意写入亭园:第一批是山水田园派诗人、散文家,他们以诗文描绘自然之美,也以此主导园林建造;第二批是画士,……最后一批人是职业造园匠师,……”可知,原文是“山水田园派诗人、散文家”,二者不能等同。C.“文字借助古典园林”错误。由原文“而内化,则是园林借助文字,沟通人与物、人与境,使园林与文字的两种‘意象’产生互相〖提示〗、共鸣的作用,引导观者达到某种意境”可知,原文是“园林借助文字,沟通人与物、人与境”。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介绍的是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而且使园林具有画意,并没有体现文字对园林的作用。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图表的能力。C.“人们更在意诗歌背后的故事”说法绝对,人们在意诗歌背后的故事只是一种猜测。故选C。【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由材料一“诗情画意的园林在宋代真正得到了发展”“第一批是山水田园派诗人、散文家,他们以诗文描绘自然之美,也以此主导园林建造”和材料二“中国古代文人作文与造园息息相通。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山水、建筑、花木和人文‘景境’共同组成的,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人文景境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而文字又是人文景境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诗歌的意境生发了绘画,绘画又生发了园林,从根本上说,园林就是诗境的实景呈现”可知,文人以诗文描绘自然之美,然后把这种意境通过园林体现,使园林成为以实景呈现的诗境。由材料一“所谓构园必题名,司马光的园子名为‘独乐’,体现了他的价值取向”和材料二“以园名来看,可知造园的旨趣,如‘拙政园’的‘拙’是儒家价值观,王献臣表示自己不愿意巧言令色混迹官场”可知,园林名称体现的是造园者的志趣和价值取向。由材料一“今天我们去参观沧浪亭,依然觉得这里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亭台水榭相得益彰,假山古木妙趣横生。不过我们最在意的也许还是它背后的故事”和材料二“古代上至帝王,下至文人,游园吟赏总是风雅活动的核心。诗文酒会,留下无数名篇佳作,如《兰亭集序》人人尽知。有人将唱和吟咏的诗文墨迹刻于石上,以传后人观览。同时,优秀的诗文扩大了园林的影响,吸引人们一睹风采”可知,文人故事及诗文使园林的底蕴更加深厚,扩大了它的影响。(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东方母亲(节选)——乳娘和她们抚养的革命后代们铁流赵方新一夜寒风吹过,①满山黄叶纷飞如蝶,沟头地垴上干草摇头摆尾,村边的杨树柳树上僵死的蝉抱着枯枝随风摇摆,突然嘎巴一声枝子断了,落在地上,它被摔了个粉身碎骨。一位通信员顶着大风跑进育儿所,把一封信交给张福之,她打开一看,立刻变了神色,大喊着召集全体人员开会。张福之站在台阶上,挥挥手里的信,说:“同志们,刚才区党委发来紧急通知,鬼子组织了大规模‘扫荡’,搞‘三光政策’,让我们赶紧做好疏散准备。情况紧急,保育员同志们,你们的任务最严峻,那就是带着自己的乳儿隐蔽起来,必须找最安全的地方,确保我们的革命后代万无一失!”空气里骤然绷满紧张不安的气氛,似乎擦根火柴就能发生爆炸。育儿所里大人忙着打包裹,孩子被放在炕上任其笑闹哭爬。宫元花跟李玉华分在一组,她背起包袱,抱起寿勇,跑到院子里,吆喝李玉华快走。跑出院门,来到南北街上,街上惶恐不安的村民都往一个方向——北山跑。宫元花和李玉华交替抱着寿勇跑。背后响起零星的枪声。“跑鬼子”的人流跑一段路分流一部分,等她们翻过两道山梁,穿过两条夼后,这条刚出村时一二百人的人流只剩下了十多人。她们驻足观望,四周全是峭拔的山峰,原来她们已经钻进了大山的肚子里。暮色浓了,星星亮了,不远处的山峰只剩轮廓了。忽然李玉华惊愕地叫起来:“寿勇娘你看——”宫元花隐隐看到她指着田家庄的方向,送目望去,也吓了一跳,那边的天空被火光烤得通红。宫元花咒骂道:“这些挨千刀的豺狼!这些人间的混蛋!这些缺爹没娘的畜生啊!呜呜呜——”不远处也有人在哭,是那几个一起躲在这里的老乡。②夜的步伐特别慢,就像被黏稠的液体粘住了,一秒被拉长成了两秒三秒五秒十秒。宫元花从包被里取出一条小褥子,把寿勇裹了个严严实实,她找到一棵粗壮的松树坐下去,倚着它准备打个盹儿。李玉华没有坐下,她说:“你娘俩先睡,我放会儿哨。”“嗯,小心没有过火的!俺先睡一会儿,你困了叫醒俺。”突然宫元花急急地说:“小嫚儿的脚丫冻得冰凉,啊,身上也凉瘆瘆的,再这样下去,准得闹病!”说着她嗦嗦地解开棉裤腰,把寿勇轻轻放进棉裤里,稍微抿一抿,再捂上那条褥子,跟李玉华面对面手插手地抱在一起,好似给寿勇做了一个简易的小屋,这座世上最简陋的小屋,却用了最奢华的材料——朴实纯正的爱。到了后半夜,乌云从正北方爬上来,越来越密,越来越厚,迷迷糊糊间细碎的雪花落进衣领里,宫元花俯身听听寿勇均匀的鼻息,睡得还挺香。李玉华也醒了。“寿勇娘,你把寿勇给我抱一会儿吧。”“天明再说吧,一折腾再冻着孩子。”“寿勇娘,我问你个事,你来育儿所图个啥?”“俺啊?俺男人是党的人,他参军打鬼子去了,按说俺该在家待着好生照料老老小小,谁也不会说俺是落后分子,可组织上找可靠的人当乳娘,找实心实意对革命后代好的人,俺一听这不就是找俺这样的人吗?俺把孩子照顾得妥妥的,让孩子爹妈放心打鬼子,早点把鬼子赶回老家去,俺孩她爹不也就早点回来了吗?”“嗯嗯。我来育儿所是因为家里包办婚姻,非得让我嫁给一个又老又丑的地主,他的年纪都比我爹大,我爹娘心里灌了迷魂汤,看着火坑还把我往里推,我一赌气,就跑出来了,你们不管我死活,我也没法管你们了。我先是参加了妇救会,再到了育儿所。”忽然南边传来阵阵枪声,鬼子正在向这个方面开进,必须转移了。一行人冒着风雪朝西北方向奔跑,前面一片没有路的山坡挡住了去路,没别的办法,爬上去再说。往南眺望,一队日军正向刚才的山谷推进。下山的时候,依然没有路,大伙摸索着往下走到一条山谷。同行乡亲中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一直贴着宫元花走,不时低头瞧瞧寿勇,逗逗她,③寿勇发出清脆的笑声,这笑声落在大家耳膜上像雪花一样洁白温润。宫元花把寿勇交给李玉华,她想到处转转,看看能否找到吃的。回到山谷,宫元花把找到的核桃分给大家。那个小姑娘已经跟李玉华混熟了,坐在她身边听她讲八路军打鬼子的故事。宫元花跟李玉华商量,鬼子“扫荡”一般都是过蝗虫的样子,不会久居一处,是不是挨过今天,明天就能返回田家庄。李玉华说我先回去看看,要是安全了,我就爬到今天早晨翻过的山顶上放堆烟,你们看到烟再往回返。第二天中午,有人望见南山顶上升起一股青烟,大家雀跃着往回走,宫元花爬到半山腰就碰到了来接应的李玉华,她告诉大家鬼子的“扫荡”过去了,不少村民都陆续回了村子。宫元花问她育儿所的情况,她的脸色沉下来,“张敬之同志牺牲了。”宫元花惊得站住了,“怎么回事啊?”李玉华说:“张福之所长说张敬之同志被鬼子拉进了‘网’!里,突围时为了掩护其他同志撤退,在战斗中遇难了。”宫元花默默地流下泪,她念叨着:“这笔血债一定得让小鬼子还!”④她咬着嘴唇克制着自己的情绪,继续往上爬,眼前浮出张敬之新婚后刚来育儿所时腼腆的笑容,脑海里飘着她哄孩子入睡时美妙的歌声……她终于没有忍住趴在一棵树上呜呜地哭起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遥望田家庄方向通红的火光,宫元花的咒骂、同行老乡的哭泣,是对日本鬼子残暴行径的控诉,也是对自己家园罹难的伤怀。B.李玉华头天晚上让宫元花娘儿俩先睡,第二天又提出自己先回村子探听情况,表现了她舍己为人、勇挑重担的战斗精神。C.宫元花和李玉华关于各自来到育儿所缘由的对话,反映出她们保家卫国的高尚革命动机和渴望在革命中解放自我、成长进步的愿望。D.张敬之为掩护其他同志而遇难,英勇的事迹既反映了当时抗日形势的严峻,又显示出东方母亲的崇高与伟大,丰富升华了文章主题。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如蝶的黄叶、摇摆的干草营造出一种自在闲适的氛围,与下文僵死的蝉、断落的枝子烘托出的萧瑟荒凉形成鲜明对比。B.句子②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寒夜之漫长,与上文人们慌乱“跑鬼子”的情节相映衬,使文章有一种张弛变化之美。C.句子③中寿勇清脆的笑声让人感到纯洁温润这一细节,为文章增添了些许温情,使紧张不安的躲避行动多了一丝安慰。D.句子④中宫元花的一系列动作、心理、肖像等描写,表现了她对革命同志音容笑貌的深切怀念,感情真挚动人,增强了艺术感染力。8.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9.富强中学话剧社依据本文创编排演了一场话剧,宣传组同学设计话剧展演宣传海报时,把雪夜中宫元花将寿勇放进棉裤,与李玉华抱在一起为寿勇遮蔽风雪作为海报的主体画面。请结合文本内容解释这样设计的意图。〖答案〗6.C7.C8.明暗线:①小说中明线为宫元花一行人“跑鬼子”、返回村庄的过程。②暗线为鬼子扫荡、烧杀、离开的过程。好处:①明暗线交织呼应,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紧凑。②明线表现了宫元花等保育员对革命后代发自内心的关爱,暗线表现了侵略者的残暴,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使主题丰富深刻。9.①风雪夜中,两名女子面对面抱在一起为婴儿保暖的画面具有视觉冲击力,能够吸引观众兴趣。②宫元花与李玉华塞夜中为寿勇遮蔽风雪的感人细节,能够凸显保育员竭力抚育革命后代、忠于革命工作的精神品质,也能呼应标题“东方母亲”,展现她们身上闪耀着的母爱光辉,帮助观众快速理解人物。③宫元花与李玉华怀抱革命后代躲在山中忍受风雪,体现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有助于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深化本剧主题。〖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反映出她们保家卫国的高尚革命动机和渴望在革命中解放自我、成长进步的愿望”错误。由原文“我来育儿所是因为家里包办婚姻……再到了育儿所"可知,李玉华的革命动机是反对包办婚姻,只涉及个人解放。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与鉴赏语句的能力。A.“营造出一种自在闲适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错误。文中如蝶的黄叶、摇摆的干草、僵死的蝉、断落的枝子共同营造出冬夜寒风过后萧瑟荒凉的景象。B.“比喻”错误。“步伐”是将夜给拟人化,赋予夜以人动作,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D.“肖像等描写”错误。动作描写“咬着嘴唇”,心理描写“脑海里飘着”,没有宫元花的肖像描写。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在鉴赏活动中,对作品的表现手法做出自己的评论的能力。线索:①小说开头写鬼子来扫荡,育儿所的人分组跑鬼子,“宫元花跟李玉华分在一组”,她们和十几个老乡先是躲在一个山谷里,后来又往北面山坡上跑,再后来李玉华先回去看看,没有问题就点烟,“第二天中午,有人望见南山顶上升起一股青烟,大家雀跃着往回走”,可知明线是宫元花一行人“跑鬼子”返回村庄的过程。②由原文“鬼子组织了大规模‘扫荡’”“背后响起零星的枪声”“那边的天空被火光烤得通红”“往南眺望,一队日军正向刚才的山谷推进”“她告诉大家鬼子的‘扫荡’过去了可知,暗线是鬼子扫荡、烧杀、离开的过程。好处:①从人物形象上看,明线“宫元花一行人”保护革命者后代不被日本侵略者杀害,正面表现了保育员对革命后代的关心和爱护,暗线日本侵略者扫荡村庄,侧面表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②从情节上看,一明一暗,双线交织,相互补充,避免了平铺直叙,能够使得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紧凑。③从主题上看,将保育员对革命后代的关爱与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对比,丰富深化主旨。【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首先要关注社会生活情境。设计宣传海报的主要目的是快速吸引更多观众。把寒夜中宫元花将寿勇放进棉裤,与李玉华抱在一起为寿勇遮蔽风雪作为海报的主体画面,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能够快速吸引观众兴趣。其次要关注学科认知情境。本题探究的语文学科本体内容为小说,以图片媒介为载体,展现小说主要人物的主要事迹,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主要精神品质。宫元花与李玉华塞夜中为寿勇遮蔽风雪的感人细节,能够凸显保育员竭力抚育革命后代、忠于革命工作的精神品质,也能与标题“东方母亲”相呼应,从而展现她们身上闪耀着的母爱光辉,帮助观众快速理解人物。最后要关注主题关注情感体验。联系特定背景,图片展示的人物举止又给观众以强烈的感情冲击,激发观众深入思考作品主题。本该在育儿所里受到照顾的孩子,却要宫元花与李玉华怀抱革命后代躲在山中忍受风雪,这都是日本侵略者中国造成的,是日本侵略者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有助于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深化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时太宗召(珪)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他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节选自《新唐书·王珪传》,有删改)材料二:武德中,(王珪)为隐太子中允,甚为建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嶲州。太宗即位,召拜谏议大夫。每推诚尽节,多所献纳。珪尝上封事切谏,太宗谓曰:“卿所论皆中朕之失,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者,只为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故也。今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之不安乎?”顾待益厚。贞观二年,进拜侍中。时房玄龄、魏征、李靖、温彦博、戴胄与珪同知国政,太宗谓珪曰:“自玄龄等,咸宜品藻。”对曰:“孜孜奉国,臣不如玄龄。每以谏诤为心,臣不如魏征。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太宗深然其言,群公亦各以为尽己所怀,谓之确论。(节选自《贞观政要·论任贤》,有删减)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至于A激浊B扬清C嫉恶D好善E臣于数子F亦有G一日H之长。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恶,文中指厌恶,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的“恶”意思不同。B.让,文中指责怪,与孔子所言“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意思相同。C.性命,文中指生命,与《出师表》中“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性命”意思相同。D.礼,文中指礼待、礼遇,与《鸿门宴》中“大礼不辞小让”的“礼”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君明知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明知是错的事情却仍在做,最终灭亡;王珪以此规劝太宗不要知道是错误的行为却仍然去做。B.王珪因为李建成的事情被牵连,被流放到嶲州,太宗将其召回并授官为谏议大夫,对他厚待有加,他也竭忠尽智,不断指出皇帝的过失。C.作为谏议大夫,王珪对皇帝常加规劝,进谏善言,对和自己一起管理国家政事的同僚也有着透彻的评价,能准确指出他们各自的长处。D.太宗善于纳谏,他既能领会臣下的委婉劝说,也能接受直言极谏;他认为国君不能闻己过失,或不能及时改正过失,国家将不能够永享太平。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2)太宗深然其言,群公亦各以为尽己所怀,谓之确论。14.王珪在进谏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0.CEF11.B12.C13.(1)太宗十分愤怒地说:“你们都是我的亲信,竟然附顺下人欺瞒我,替人游说吗?”(2)唐太宗认为他说得非常正确,各位大臣也认为王珪的言论说尽了他们内心的想法,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言论。14.①态度诚恳;②进谏方式灵活,或委婉劝谏,或直言极谏;③竭尽忠心,尽职尽责。〖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可是在抨击过错,弘扬正气,嫉恶扬善方面,我与各位大臣比较,也是有独到之处的。“至于”领起下面的句子,故其后不能断开;“激浊扬清”和“嫉恶好善”句式对称,且都作谓语,故应在CE处断开;“亦有”作谓语,“一日之长”作宾语,省略了主语,句子完整,故应在F处断开。故应在CEF处断开。【11题详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恶”,厌恶;/怎么。句意:因为他喜欢好的(人或事)而厌恶坏的(人或事)。/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能够理解您的用意呢?B.错误。“让”,责怪;/谦让。句意:孝孙多次被太帝责怪。/治理国家要按照礼的规范,他说话却不谦让。C.正确。句意:陛下您怜惜我的性命。/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D.正确。“礼”,礼待、礼遇;/谦让。句意:王珪担任隐太子中允,深受太子李建成礼待。/讲大礼节不用顾及小的谦让。故选B。【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C.“作为谏议大夫……对和自己一起管理国家政事的同僚也有着透彻的评价,能准确指出他们各自的长处”错,由“贞观二年,进拜侍中。时房玄龄、魏征、李靖、温彦博、胄与珪同知国政”可知,王珪透彻地评价和自己一起管理国家政事的同僚时,他担任的是侍中的官职,而非谏议大夫。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腹心”,亲信;“乃”,竟然;“罔”,欺瞒;“卿皆我腹心”,判断句。(2)“然”,认为……正确;“以为”,认为;“确”,准确,确切。【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可知,王珪以郭君灭亡的故事来劝谏皇帝,使皇帝醒悟;再根据“‘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分析,对于皇帝让祖孝孙教女乐之事直言进谏,而且绝不谢罪。由这两件事可知,王珪在进谏时方式灵活,或者委婉劝谏,或者直言极谏;由“太宗即位,召拜谏议大夫。每推诚尽节”可知,王珪进谏竭尽忠心,尽职尽责;根据“孜孜奉国,臣不如玄龄。每以谏诤为心,臣不如魏征。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分析,由他对同僚和对自己透彻的评价,可以看出他进谏真诚恳切。参考译文:材料一:当时太宗任命王珪为谏议大夫。太宗曾经说:“君臣同心同德,那么国家就会安定。”王珪以诚待人,进谏善言,并常常用心规劝,太宗更加信任他。一天,王珪进见,看见有一美人侍奉在皇帝身边。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不行道义,杀了她的丈夫而纳她为妾,怎么会不灭亡呢?”王珪离开座位回答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皇帝说:“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还问我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王珪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老百姓说:‘郭君为什么灭亡?’老百姓回答说:‘因为他喜欢好的(人或事)而厌恶坏的(人或事)。’齐桓公说:‘如像你们说的这样,他就是一个明君了,可为什么会到了灭亡的地步呀?’老百姓说:‘郭君知道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知道是错的事情却不停止做,所以灭亡。’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谓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做啊。”太宗感叹十分欣赏他说的话。太宗派太常少卿祖孝孙救授宫中的乐人乐律,这些乐人的技能没有长进,孝孙多次被太帝责怪。王珪与温彦博共同进言说:“祖孝孙是燕谨之士,陛下让他来教女乐,又责备他,国人岂不认为皇上太轻视士人了吗?太宗十分愤怒地说:“你们都是我的亲信,竟然附顺下人欺瞒我,替人游说吗?”彦博惧怕,谢罪,但王珪不谢罪,他说:“我本来侍奉前皇太子,罪当受死,陛下您怜惜我的性命,任用我,让我担任重要的职务,并要求我忠诚效力。现在陛下因私心而怀疑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辜负陛下。”皇帝默不作声,感到惭愧,于是就不再追究了。材料二:武德年间,王珪担任隐太子中允,深受太子李建成礼待。后来因为李建成暗中谋划的事情被牵连,被流放到嶲州。太宗登上皇位,王珪被召回并授官为谏议大夫。王珪常常竭尽忠心,尽职尽责,他所进献的言论多被采纳。王珪曾经向太宗密言极谏,太宗对他说:“你所谈论的事情都切中了我的过失,自古以来没有君王不想要自己的国家永享安定太平的,期望如此却不能够实现的君王,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听闻自己的过失,或听闻自己的过失但是不能够改正。现在我有过失之处,你能够直言极谏,我又能知错就改,哪里需要担忧国家不安定呢?”于是更加关心厚待他。贞观二年,王珪被提拔为侍中。当时房玄龄、魏征、李靖、温彦博、戴胄与王珪一起管理国家政事,太宗对王珪说:“从房玄龄开始,逐个品评一下。”王珪回答说:“为国勤勉不懈,我比不上房玄龄。以纠正偏颇为任,犯颜直谏,我比不上魏征。能带兵亦能治国我比不上李靖。上传下达,忠诚公正,我比不上温度博。各种事务必定全部处理,我比不上戴 胄。可是在抨击过错,弘扬正气,嫉恶扬善方面,我与各位大臣比较,也是有独到之处的。”唐太宗认为他说得非常正确,各位大臣也认为王珪的言论说尽了他们内心的想法,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言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备注〗①杜甫作此诗时,唐代宗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他联想到这与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②玉垒:山名,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③《梁甫吟》:古乐府篇名,《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注重锤炼语言,如首句的“伤”,点染出悲怆气氛,且造成强烈悬念。B.“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登临”则领起下面的各种观感。C.颔联写登高临远,视通八方,上句向时间开拓视野,下句就空间驰骋遐思。D.全诗融自然、国家、个人为一体,语壮境阔,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16.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乐是衬哀情。首联登楼观赏,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的漂泊与伤感。②借景抒情。颔联描绘壮美的山河景观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③直抒胸臆。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时局动荡,战乱频繁,诗人感时伤乱,忧心国家。④用典抒情。尾联运用典故,借后主刘禅宠信宦官最终亡国的历史表达对当今朝廷昏庸无道、任用奸佞的无奈感伤。〖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上句向时间开拓视野,下句就空间驰骋遐思”错误。诗句“锦江春色来天地”应是向空间开拓视野,“玉垒浮云变古今”是就时间驰骋遐思”。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的能力。①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诗人此时客居他乡,登上高楼看见满眼的春花,这美景恰恰反衬出诗人远离家乡的漂泊愁苦。②领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写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③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上句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针对外敌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④尾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运用典故,借蜀汉刘禅宠信宦官,最终亡国的事例,暗喻当今统治者之昏庸,《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诗人聊吟以自遣,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的感伤。(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表现感情,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情怀。(2)在《赤壁赋》中,客人以赤壁历史古迹回答苏子的问题。他先借曹操的《短歌行》问道:“____________?”又因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___________?”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3)在学校组织的诗词比赛飞花令环节,主持人要求以人名(包括字、号等)为令,小瑞作为你班代表,不假思索地说出了“________,_________”二句。〖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家的各村镇里,都有各自的高跷表演队。从正月初一一大早开始,就可披挂上街,正式演出,说到踩街,虽然和“逛街”仅一字之差,实际上是A的。踩街就是腿上绑着高跷木桩行进在街道上,边走边表演。村与村之间大多路途不远,只有区区几里地的间距,地界相连,血缘相亲,尤其是节日里互相串门,关系B。①高跷走村踩街,锣鼓阵阵,唢呐声声,高跷点地,花脸嬉闹……②这样的节庆活动村民争着参与,但表演队伍有人数限制,村镇里负责组织演出的是德高望重的老把头,他挑选演员的眼光犀利而独到。村民们都C,但大多数都入不了老把头的法眼,说破了天也不成——村镇与村镇之间演出效果的比拼,那是代表着老少脸面的,一年就这一遭,一点也马虎不得。③踩高跷这活儿,一般人见了会头晕打战,真正要玩好,没个胆量是不行的。④表演人员用绑在腿上的五六尺长的木棍行走,既要不恐高,还得走得稳当直溜,关键时候还得翻身跳跃,表演出真功夫。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都”与文中加点的“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都是昨天这场雨,害得我们误了一天工。B.你待我比亲姐姐都好。C.饭都凉了,快吃吧。D.《人民日报》是人民的日报,应让全国人民都能看到。20.“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句俗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答案〗18.A截然不同/迥然不同/大相径庭B亲密无间C跃跃欲试/摩拳擦掌19.D20.C〖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空,根据前文“说到踩街,虽然和‘逛街’仅一字之差”及“实际上是”可知,此处应该形成转折关系,强调两者差别之大,故可填“截然不同”“迥然不同”“大相径庭”等成语。“截然不同”:指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一点儿也不相同。“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很远,大不相同。B空,根据前文“地界相连,血缘相亲,尤其是节日里互相串门”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故可填“亲密无间”。“亲密无间”: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C空,根据前文“村民争着参与”和后文“但大多数都人不了老把头的法眼”这个转折关系,强调村民们热情劲儿足,都想试试参与参与,故可填“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等成语。“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摩拳擦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同词异境的能力。文中的“都”表示总括,说明全部的村镇里都有各自的高跷表演队。A.“都”跟“是”字合用,说明误了一天工的理由。B.表示“甚至”,说明你甚至超过姐姐对我的好。C.表示“已经”,说明饭已经凉了。D.表示总括,说明是全部的人民看到。故选D。【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意思是,对同一种事物,懂行的会了解研究,掌握事物的规律,发现它的精彩与内涵;不懂行的,只会凑凑热闹,见见稀奇古怪。①表现踩高跷的热闹,是“外行”的角度:②是表演队伍的组织,和俗语内容无关:③是说明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般人”踩高跷会头晕打战;④是“表演人员”表演真功夫。③④紧联是就踩高跷这活儿的具体内容来说,分析踩高跷的做法,这是“内行”的角度。所以与③处“踩高跷这活儿,一般人见了会头晕打战,真正要玩好,没个胆是是不行的”衔接紧密。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故乡众多的鸟中,给我印象最深、最令我喜爱的还是喜鹊。我自小生活在乡下,喜鹊多见,就如乡邻一样熟悉了,熟悉了便心生欢喜。这种鸟一身乌黑发亮的羽毛,肩部腹部是洁净的白羽,一双集灵气、喜气、仙气于一体的眼睛,镶嵌于黑白相间的头部。叫起来欢快清脆,不像麻雀,叽叽喳喳,吵得人心烦。记忆里,喜鹊在春天和冬天最常见,①。这也许是夏天草木茂盛,喜鹊的行踪不易被发现的原因吧。我以为好多鸟儿的巢都不及喜鹊的巢。比如斑鸠巢,多筑在大树主干一两丈高的斜枝处,不但潦草,②。我就不止一次看见,村童爬上树去掏斑鸠窝,惊得斑鸠绕着树乱飞。而喜鹊就无此之虞,它们的果多在大树的顶端,村童爬不上去;就是爬上去了,也因树梢枝干太细,孩子们怕折断树枝,跌落在地,而不敢贸然爬上顶端去掏喜鹊窝。到了秋天,喜鹊不用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吃饱。吃饱了的喜鹊就在田野上,或者大树上鸣叫、嬉戏。只有到了冬天,③,加之天气太冷,它们才显得呆滞一些。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2个字。22.简述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45个字。〖答案〗21.①夏天见到的似乎不太多/夏天似乎见得少②而且危险/也极不安全/而且极不安全③因为缺少食物/因为食物较少22.我喜欢喜鹊,是因为我像熟悉乡邻一样熟悉喜鹊,而且喜鹊长得好看,叫起来也好听。〖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前文是“喜鹊在春天和冬天最常见”,后文“这也许是夏天草木茂盛,喜鹊的行踪不易被发现的原因吧”是解释喜鹊夏天少见的原因,因此需要突出“夏天”和“见得少”,可填“夏天见到的似乎不太多”“夏天似乎见得少”。第②处,语境是介绍斑鸠巢,前文是“不但草”应该和后文形成递进关系;由后文“村童爬上树去掏斑鸠窝惊得斑鸠绕着树乱飞”可知,斑鸠窝不够安全。因此可填“而且危险”“也极不安全”或“而且极不安全”。第③处,语境谈的是喜鹊的状态,秋天,“喜鹊不用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吃饱”,冬天“它们才显得呆滞一些”原因跟食物有关,所以此处应该填“因为缺少食物”或“因为食物较少”。【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用规定的句式概括语意的能力。第一段第一句是总领句,说的是“给我印象最深、最令我喜爱的还是喜鹊”。后面三个句子都是具体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喜鹊,第二句“喜鹊多见,就如乡邻一样熟悉了,熟悉了便心生欢喜”说的是自己熟悉喜鹊,因此心生欢喜;第三句写的是喜鹊的外表好看;第四句“叫起来欢快清脆”,从叫声写自己对喜鹊的喜爱。由此用因果关系的句子简述语段的主要内容为:我喜欢喜鹊,是因为我像熟悉乡邻一样熟悉喜鹊,而且喜鹊长得好看,叫起来也好听。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提到了老家的高跷表演队。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的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高跷踩街,“踩”出浓浓年味。龙年春晚,一曲《上春山》火爆全网。其歌词“字字有典故,句句好春光”,其曲调融合了传统民乐与现代流行元素。歌词富有诗意,旋律青春活泼。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本题有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语言文字运用I,写的是老家的高跷表演队。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直到现在,高跷依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高跷踩街,踩出浓浓年味”。第二则材料谈的是近期火出圈的《上春山》,这首歌曲的特点是歌词化用了大量的诗词,“字字有典故,句句好春光”,尽显文学之美,让传统诗词焕然一新,让人们认识到,中华诗词经千年风雨,依然春和景明,生生不息。它的曲调由传统民乐与现代流行元素融合而成,这种创新精神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更富活力。综合两则材料不难发现,优秀的传统文化会流传发展。因此材料意在启示我们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由此树立起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以虔敬之心守护其精神内核,也要以创新之力激活其时代生命。唯有如此,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更好地浸润时代人心,为人们提供精神的滋养。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弘扬传统文化,助力民族复兴。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再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赋予传统文化时代内涵。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二、创新表达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在创新表达形式上下功夫,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河南省商丘市青桐鸣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北宋的文人园林走出了另一派风格,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小园小山,便可达到老庄思想中逍遥游于物外的境界,成就了中国独特的园林美学。比如,司马光的独乐园,“园卑小,不可与他园班。其曰读书堂者,数十椽屋。浇花亭者,益小。弄水、种竹轩者,尤小”。然而这样的小园却颇为世人欣慕,以此为题的诗文也风行于世。所谓构园必题名,司马光的园子名为“独乐”,体现了他的价值取向。苏州的沧浪亭亦然。今天我们去参观沧浪亭,依然觉得这里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亭台水榭相得益彰,假山古木妙趣横生。不过我们最在意的也许还是它背后的故事:北宋庆历四年新政失败后,苏舜钦在汴京遭贬谪,翌年流寓吴中,见孙氏废园,以四万钱买入,在北面筑亭名曰“沧浪亭”,取屈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后以亭名为园名。宋代文人对于中国园林的影响是深远的。造园如作诗文,“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这是画理,亦是造园之理。诗情画意的园林在宋代真正得到了发展,建筑学家曹汛在《中国造园艺术》一书中指出,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三批人将诗情画意写入亭园:第一批是山水田园派诗人、散文家,他们以诗文描绘自然之美,也以此主导园林建造;第二批是画士,他们崇尚具象之美,对园林进行精细的布局和摆设;最后一批人是职业造园匠师,在园林艺术形成后,将之作为一种专门的学问深耕细作。(摘编自闻白《宋代文人园林的神韵:会心山水不在远》)材料二:中国古代文人作文与造园息息相通。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山水、建筑、花木和人文“景境”共同组成的,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人文景境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而文字又是人文景境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文字及其蕴含的语言文化,在古典园林中有外显和内化的功能。外显者,纯粹从视觉欣赏和信息传达上具有意义。而内化,则是园林借助文字,沟通人与物、人与境,使园林与文字的两种“意象”产生互相〖提示〗、共鸣的作用,引导观者达到某种意境。内外两个方面的功能往往不可分割,正因其共生,故文字艺术在古典园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看,文字在园林中有着以下功能。中国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汉字品题是园林中显性的艺术样式。名称是园林的灵魂,园林本身、山水、建筑、景点都有命名品题,一石一木也可能有其名,处处体现园主的立意。以园名来看,可知造园的旨趣,如“拙政园”的“拙”是儒家价值观,王献臣表示自己不愿意巧言令色混迹官场;北京的北海、中海、南海这三海象征着海上仙洲。古代上至帝王,下至文人,游园吟赏总是风雅活动的核心。诗文酒会,留下无数名篇佳作,如《兰亭集序》人人尽知。有人将唱和吟咏的诗文墨迹刻于石上,以传后人观览。同时,优秀的诗文扩大了园林的影响,吸引人们一睹风采。文字艺术品既属于造园工艺的装修门类,又属于文化功能的艺术品。文字在园林中不以简单的纸墨形式出现,更多地与其他工艺相结合,以立体化和视觉效果强烈的形式出现,一般制成匾额、楹联、屏板、砖雕、书条石等,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是一种艺术品,是一种园林建筑构件,也是园景的一部分。匾额的样式蕴含着礼仪制度,如故宫御花园的匾额都是“华带牌”,是皇家园林身份的象征,明显区别于士大夫园林。楹联匾额又往往与景点、建筑相配合,真草篆隶各有不同,又出自名家之手,园林俨然是一座书法展示馆。中国古代美学,首重意境,同一种意境可以用不同形式来表现。“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陈从周《说园》)诗歌的意境生发了绘画,绘画又生发了园林,从根本上说,园林就是诗境的实景呈现。园林艺术,是以实景为基本要素的空间艺术,景不足待文,文不尽待景,虚实相生,互补衬托,方能营造出情景交融的理想境界。园林楹联匾额的措辞,随景点、建筑的不同而配置,厅堂上多儒家礼制色彩,体现着鲜明的实用功能;在书斋、藏书之处,往往以隐逸为基调,强调修身养性;在山水之间,就更为活泼,吟赏风月、离世出俗。这些名句典故中的意境有浓淡远近明暗之别,透露出造园者的意趣。游赏者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方能于山水文字之间领略无限的美妙。(摘编自潘佳《文心园象:古典园林与文字艺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画士对园林发展有重要影响,他们对园林进行布局,使其有具象之美。B.在园林中,文字与其他工艺结合,成为园林建筑构件,起到装饰效果。C.园林以山水等实景为基本要素,这种实景也是诗境的根本之所在。D.中国园林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要想领略其美妙之处,游赏者需有文化底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北宋的园林崇尚小园小山,认为这样可达到老庄思想中逍遥游于物外的境界,这成就了中国园林独特的美学。B.诗情画意的中国园林的发展离不开三种人;第一种是隐逸文人,第二种是画士,第三种是职业造园匠师。C.文字借助古典园林,沟通人与物、人与境,让观者进入到某种意境,从而体悟到园林所蕴含的一种精神境界。D.名称是园林的灵魂,园林本身、山水、建筑、景点都可以命名品题,以体现园主的立意,如“沧浪亭”“拙政园”。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关于文字对园林作用的一项是()A.明代费瀛《大书长语》:“堂不设匾,犹人无面目然,故题署匾榜曰颜其堂云。”B.陈从周《说园》:“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C.宋代司马光《独乐园记》:“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轩辕,至于太室,命之日见山台。”D.宋代欧阳修《丰乐亭记》:“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张表格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园林建造年代名字由来Ⅰ苏州留园明代万历年间本名“东园”,更名“寒碧山庄”,后为书画家刘恕所得,改称“留园”Ⅱ苏州寒山寺南朝萧梁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时名僧寒山在此主持,故改名A.园林Ⅰ名字含义丰富,体现了命名者立意的巧妙。B.园林Ⅰ中多植松竹,寒色渐染、碧色莹人,体现了文人园林独特的美学特点。C.园林Ⅱ因《枫桥夜泊》闻名遐迩,人们更在意诗歌背后的故事。D.园林Ⅱ中名人诗文、碑文残片等增添了它的吸引力。5.材料一说“造园如作诗文”,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文人和园林的关系。〖答案〗1.C2.D3.B4.C5.①文人以诗文主导园林建造,使园林成为以实景呈现的诗境。②文人通过为园林命名来体现自己的旨趣和价值观念。③文人的故事及诗文丰富了园林的底蕴,打大了它的影响。〖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这种实景也是诗境的根本之所在”错误。由原文“诗歌的意境生发了绘画,绘画又生发了园林,从根本上说,园林就是诗境的实景呈现”可知,诗境是实景的根本,选项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北宋的园林……”错误,扩大范围。由原文“北宋的文人园林走出了另一派风格,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小园小山,便可达到老庄思想中逍遥游于物外的境界,成就了中国独特的园林美学”可知,原文为“北宋的文人园林”。B.“第一种是隐逸文人”错误。由原文“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三批人将诗情画意写入亭园:第一批是山水田园派诗人、散文家,他们以诗文描绘自然之美,也以此主导园林建造;第二批是画士,……最后一批人是职业造园匠师,……”可知,原文是“山水田园派诗人、散文家”,二者不能等同。C.“文字借助古典园林”错误。由原文“而内化,则是园林借助文字,沟通人与物、人与境,使园林与文字的两种‘意象’产生互相〖提示〗、共鸣的作用,引导观者达到某种意境”可知,原文是“园林借助文字,沟通人与物、人与境”。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介绍的是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而且使园林具有画意,并没有体现文字对园林的作用。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图表的能力。C.“人们更在意诗歌背后的故事”说法绝对,人们在意诗歌背后的故事只是一种猜测。故选C。【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由材料一“诗情画意的园林在宋代真正得到了发展”“第一批是山水田园派诗人、散文家,他们以诗文描绘自然之美,也以此主导园林建造”和材料二“中国古代文人作文与造园息息相通。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山水、建筑、花木和人文‘景境’共同组成的,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人文景境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而文字又是人文景境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诗歌的意境生发了绘画,绘画又生发了园林,从根本上说,园林就是诗境的实景呈现”可知,文人以诗文描绘自然之美,然后把这种意境通过园林体现,使园林成为以实景呈现的诗境。由材料一“所谓构园必题名,司马光的园子名为‘独乐’,体现了他的价值取向”和材料二“以园名来看,可知造园的旨趣,如‘拙政园’的‘拙’是儒家价值观,王献臣表示自己不愿意巧言令色混迹官场”可知,园林名称体现的是造园者的志趣和价值取向。由材料一“今天我们去参观沧浪亭,依然觉得这里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亭台水榭相得益彰,假山古木妙趣横生。不过我们最在意的也许还是它背后的故事”和材料二“古代上至帝王,下至文人,游园吟赏总是风雅活动的核心。诗文酒会,留下无数名篇佳作,如《兰亭集序》人人尽知。有人将唱和吟咏的诗文墨迹刻于石上,以传后人观览。同时,优秀的诗文扩大了园林的影响,吸引人们一睹风采”可知,文人故事及诗文使园林的底蕴更加深厚,扩大了它的影响。(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东方母亲(节选)——乳娘和她们抚养的革命后代们铁流赵方新一夜寒风吹过,①满山黄叶纷飞如蝶,沟头地垴上干草摇头摆尾,村边的杨树柳树上僵死的蝉抱着枯枝随风摇摆,突然嘎巴一声枝子断了,落在地上,它被摔了个粉身碎骨。一位通信员顶着大风跑进育儿所,把一封信交给张福之,她打开一看,立刻变了神色,大喊着召集全体人员开会。张福之站在台阶上,挥挥手里的信,说:“同志们,刚才区党委发来紧急通知,鬼子组织了大规模‘扫荡’,搞‘三光政策’,让我们赶紧做好疏散准备。情况紧急,保育员同志们,你们的任务最严峻,那就是带着自己的乳儿隐蔽起来,必须找最安全的地方,确保我们的革命后代万无一失!”空气里骤然绷满紧张不安的气氛,似乎擦根火柴就能发生爆炸。育儿所里大人忙着打包裹,孩子被放在炕上任其笑闹哭爬。宫元花跟李玉华分在一组,她背起包袱,抱起寿勇,跑到院子里,吆喝李玉华快走。跑出院门,来到南北街上,街上惶恐不安的村民都往一个方向——北山跑。宫元花和李玉华交替抱着寿勇跑。背后响起零星的枪声。“跑鬼子”的人流跑一段路分流一部分,等她们翻过两道山梁,穿过两条夼后,这条刚出村时一二百人的人流只剩下了十多人。她们驻足观望,四周全是峭拔的山峰,原来她们已经钻进了大山的肚子里。暮色浓了,星星亮了,不远处的山峰只剩轮廓了。忽然李玉华惊愕地叫起来:“寿勇娘你看——”宫元花隐隐看到她指着田家庄的方向,送目望去,也吓了一跳,那边的天空被火光烤得通红。宫元花咒骂道:“这些挨千刀的豺狼!这些人间的混蛋!这些缺爹没娘的畜生啊!呜呜呜——”不远处也有人在哭,是那几个一起躲在这里的老乡。②夜的步伐特别慢,就像被黏稠的液体粘住了,一秒被拉长成了两秒三秒五秒十秒。宫元花从包被里取出一条小褥子,把寿勇裹了个严严实实,她找到一棵粗壮的松树坐下去,倚着它准备打个盹儿。李玉华没有坐下,她说:“你娘俩先睡,我放会儿哨。”“嗯,小心没有过火的!俺先睡一会儿,你困了叫醒俺。”突然宫元花急急地说:“小嫚儿的脚丫冻得冰凉,啊,身上也凉瘆瘆的,再这样下去,准得闹病!”说着她嗦嗦地解开棉裤腰,把寿勇轻轻放进棉裤里,稍微抿一抿,再捂上那条褥子,跟李玉华面对面手插手地抱在一起,好似给寿勇做了一个简易的小屋,这座世上最简陋的小屋,却用了最奢华的材料——朴实纯正的爱。到了后半夜,乌云从正北方爬上来,越来越密,越来越厚,迷迷糊糊间细碎的雪花落进衣领里,宫元花俯身听听寿勇均匀的鼻息,睡得还挺香。李玉华也醒了。“寿勇娘,你把寿勇给我抱一会儿吧。”“天明再说吧,一折腾再冻着孩子。”“寿勇娘,我问你个事,你来育儿所图个啥?”“俺啊?俺男人是党的人,他参军打鬼子去了,按说俺该在家待着好生照料老老小小,谁也不会说俺是落后分子,可组织上找可靠的人当乳娘,找实心实意对革命后代好的人,俺一听这不就是找俺这样的人吗?俺把孩子照顾得妥妥的,让孩子爹妈放心打鬼子,早点把鬼子赶回老家去,俺孩她爹不也就早点回来了吗?”“嗯嗯。我来育儿所是因为家里包办婚姻,非得让我嫁给一个又老又丑的地主,他的年纪都比我爹大,我爹娘心里灌了迷魂汤,看着火坑还把我往里推,我一赌气,就跑出来了,你们不管我死活,我也没法管你们了。我先是参加了妇救会,再到了育儿所。”忽然南边传来阵阵枪声,鬼子正在向这个方面开进,必须转移了。一行人冒着风雪朝西北方向奔跑,前面一片没有路的山坡挡住了去路,没别的办法,爬上去再说。往南眺望,一队日军正向刚才的山谷推进。下山的时候,依然没有路,大伙摸索着往下走到一条山谷。同行乡亲中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一直贴着宫元花走,不时低头瞧瞧寿勇,逗逗她,③寿勇发出清脆的笑声,这笑声落在大家耳膜上像雪花一样洁白温润。宫元花把寿勇交给李玉华,她想到处转转,看看能否找到吃的。回到山谷,宫元花把找到的核桃分给大家。那个小姑娘已经跟李玉华混熟了,坐在她身边听她讲八路军打鬼子的故事。宫元花跟李玉华商量,鬼子“扫荡”一般都是过蝗虫的样子,不会久居一处,是不是挨过今天,明天就能返回田家庄。李玉华说我先回去看看,要是安全了,我就爬到今天早晨翻过的山顶上放堆烟,你们看到烟再往回返。第二天中午,有人望见南山顶上升起一股青烟,大家雀跃着往回走,宫元花爬到半山腰就碰到了来接应的李玉华,她告诉大家鬼子的“扫荡”过去了,不少村民都陆续回了村子。宫元花问她育儿所的情况,她的脸色沉下来,“张敬之同志牺牲了。”宫元花惊得站住了,“怎么回事啊?”李玉华说:“张福之所长说张敬之同志被鬼子拉进了‘网’!里,突围时为了掩护其他同志撤退,在战斗中遇难了。”宫元花默默地流下泪,她念叨着:“这笔血债一定得让小鬼子还!”④她咬着嘴唇克制着自己的情绪,继续往上爬,眼前浮出张敬之新婚后刚来育儿所时腼腆的笑容,脑海里飘着她哄孩子入睡时美妙的歌声……她终于没有忍住趴在一棵树上呜呜地哭起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遥望田家庄方向通红的火光,宫元花的咒骂、同行老乡的哭泣,是对日本鬼子残暴行径的控诉,也是对自己家园罹难的伤怀。B.李玉华头天晚上让宫元花娘儿俩先睡,第二天又提出自己先回村子探听情况,表现了她舍己为人、勇挑重担的战斗精神。C.宫元花和李玉华关于各自来到育儿所缘由的对话,反映出她们保家卫国的高尚革命动机和渴望在革命中解放自我、成长进步的愿望。D.张敬之为掩护其他同志而遇难,英勇的事迹既反映了当时抗日形势的严峻,又显示出东方母亲的崇高与伟大,丰富升华了文章主题。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如蝶的黄叶、摇摆的干草营造出一种自在闲适的氛围,与下文僵死的蝉、断落的枝子烘托出的萧瑟荒凉形成鲜明对比。B.句子②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寒夜之漫长,与上文人们慌乱“跑鬼子”的情节相映衬,使文章有一种张弛变化之美。C.句子③中寿勇清脆的笑声让人感到纯洁温润这一细节,为文章增添了些许温情,使紧张不安的躲避行动多了一丝安慰。D.句子④中宫元花的一系列动作、心理、肖像等描写,表现了她对革命同志音容笑貌的深切怀念,感情真挚动人,增强了艺术感染力。8.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9.富强中学话剧社依据本文创编排演了一场话剧,宣传组同学设计话剧展演宣传海报时,把雪夜中宫元花将寿勇放进棉裤,与李玉华抱在一起为寿勇遮蔽风雪作为海报的主体画面。请结合文本内容解释这样设计的意图。〖答案〗6.C7.C8.明暗线:①小说中明线为宫元花一行人“跑鬼子”、返回村庄的过程。②暗线为鬼子扫荡、烧杀、离开的过程。好处:①明暗线交织呼应,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紧凑。②明线表现了宫元花等保育员对革命后代发自内心的关爱,暗线表现了侵略者的残暴,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使主题丰富深刻。9.①风雪夜中,两名女子面对面抱在一起为婴儿保暖的画面具有视觉冲击力,能够吸引观众兴趣。②宫元花与李玉华塞夜中为寿勇遮蔽风雪的感人细节,能够凸显保育员竭力抚育革命后代、忠于革命工作的精神品质,也能呼应标题“东方母亲”,展现她们身上闪耀着的母爱光辉,帮助观众快速理解人物。③宫元花与李玉华怀抱革命后代躲在山中忍受风雪,体现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有助于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深化本剧主题。〖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反映出她们保家卫国的高尚革命动机和渴望在革命中解放自我、成长进步的愿望”错误。由原文“我来育儿所是因为家里包办婚姻……再到了育儿所"可知,李玉华的革命动机是反对包办婚姻,只涉及个人解放。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与鉴赏语句的能力。A.“营造出一种自在闲适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错误。文中如蝶的黄叶、摇摆的干草、僵死的蝉、断落的枝子共同营造出冬夜寒风过后萧瑟荒凉的景象。B.“比喻”错误。“步伐”是将夜给拟人化,赋予夜以人动作,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D.“肖像等描写”错误。动作描写“咬着嘴唇”,心理描写“脑海里飘着”,没有宫元花的肖像描写。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在鉴赏活动中,对作品的表现手法做出自己的评论的能力。线索:①小说开头写鬼子来扫荡,育儿所的人分组跑鬼子,“宫元花跟李玉华分在一组”,她们和十几个老乡先是躲在一个山谷里,后来又往北面山坡上跑,再后来李玉华先回去看看,没有问题就点烟,“第二天中午,有人望见南山顶上升起一股青烟,大家雀跃着往回走”,可知明线是宫元花一行人“跑鬼子”返回村庄的过程。②由原文“鬼子组织了大规模‘扫荡’”“背后响起零星的枪声”“那边的天空被火光烤得通红”“往南眺望,一队日军正向刚才的山谷推进”“她告诉大家鬼子的‘扫荡’过去了可知,暗线是鬼子扫荡、烧杀、离开的过程。好处:①从人物形象上看,明线“宫元花一行人”保护革命者后代不被日本侵略者杀害,正面表现了保育员对革命后代的关心和爱护,暗线日本侵略者扫荡村庄,侧面表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②从情节上看,一明一暗,双线交织,相互补充,避免了平铺直叙,能够使得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紧凑。③从主题上看,将保育员对革命后代的关爱与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对比,丰富深化主旨。【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首先要关注社会生活情境。设计宣传海报的主要目的是快速吸引更多观众。把寒夜中宫元花将寿勇放进棉裤,与李玉华抱在一起为寿勇遮蔽风雪作为海报的主体画面,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能够快速吸引观众兴趣。其次要关注学科认知情境。本题探究的语文学科本体内容为小说,以图片媒介为载体,展现小说主要人物的主要事迹,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主要精神品质。宫元花与李玉华塞夜中为寿勇遮蔽风雪的感人细节,能够凸显保育员竭力抚育革命后代、忠于革命工作的精神品质,也能与标题“东方母亲”相呼应,从而展现她们身上闪耀着的母爱光辉,帮助观众快速理解人物。最后要关注主题关注情感体验。联系特定背景,图片展示的人物举止又给观众以强烈的感情冲击,激发观众深入思考作品主题。本该在育儿所里受到照顾的孩子,却要宫元花与李玉华怀抱革命后代躲在山中忍受风雪,这都是日本侵略者中国造成的,是日本侵略者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有助于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深化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时太宗召(珪)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他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节选自《新唐书·王珪传》,有删改)材料二:武德中,(王珪)为隐太子中允,甚为建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嶲州。太宗即位,召拜谏议大夫。每推诚尽节,多所献纳。珪尝上封事切谏,太宗谓曰:“卿所论皆中朕之失,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者,只为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故也。今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之不安乎?”顾待益厚。贞观二年,进拜侍中。时房玄龄、魏征、李靖、温彦博、戴胄与珪同知国政,太宗谓珪曰:“自玄龄等,咸宜品藻。”对曰:“孜孜奉国,臣不如玄龄。每以谏诤为心,臣不如魏征。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太宗深然其言,群公亦各以为尽己所怀,谓之确论。(节选自《贞观政要·论任贤》,有删减)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至于A激浊B扬清C嫉恶D好善E臣于数子F亦有G一日H之长。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恶,文中指厌恶,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的“恶”意思不同。B.让,文中指责怪,与孔子所言“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意思相同。C.性命,文中指生命,与《出师表》中“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性命”意思相同。D.礼,文中指礼待、礼遇,与《鸿门宴》中“大礼不辞小让”的“礼”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君明知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明知是错的事情却仍在做,最终灭亡;王珪以此规劝太宗不要知道是错误的行为却仍然去做。B.王珪因为李建成的事情被牵连,被流放到嶲州,太宗将其召回并授官为谏议大夫,对他厚待有加,他也竭忠尽智,不断指出皇帝的过失。C.作为谏议大夫,王珪对皇帝常加规劝,进谏善言,对和自己一起管理国家政事的同僚也有着透彻的评价,能准确指出他们各自的长处。D.太宗善于纳谏,他既能领会臣下的委婉劝说,也能接受直言极谏;他认为国君不能闻己过失,或不能及时改正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师配班工作总结
- 来料检验员工作总结
- 收款委托书(3篇)
- 福建省莆田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读书活动阅读心得体会
-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开学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福建省泉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课后作业(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茶文化与茶艺鉴赏 教案全套 杨环焕 项目1-6 寻茶源 中国茶文化- 品茶韵 常见茶叶的冲泡与鉴赏
- 护理工作年终总结汇报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质量测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汽车修理工劳动合同三篇
- 2024至2030年中国羽毛球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版(2024版)上册
- 新时代智慧物流行业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方案
- 2024年公司市场化选聘经理层考核管理办法
- 太阳能光伏电站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考核试卷
- 防炫(AG工艺)玻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备案拿地
- 2024年【汽车驾驶员(技师)】证模拟考试及答案
- 临床医学:肿瘤标志物
- 瑜伽脊柱扭转课程设计
- 风电项目风机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