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吸附再生废水处理中试操作规程_第1页
活性炭吸附再生废水处理中试操作规程_第2页
活性炭吸附再生废水处理中试操作规程_第3页
活性炭吸附再生废水处理中试操作规程_第4页
活性炭吸附再生废水处理中试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活性炭吸附再生废水处理中试装置

操作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初版日期:2020年4月

目录

一、天然气安全技术说明书........................................................1

二、废水的主要成分.............................................................6

三、开车前准备..................................................................6

四、系统开车运行操作规程.......................................................8

五、工艺指标....................................................................18

六、异常情况处理................................................................20

七、主要设备一览表............................................................20

八、消耗指标....................................................................21

九、人员配备及职责.............................................................22

十、职业卫生防护措施...........................................................22

十一、工艺流程图(见附图).....................................................23

一、天然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产品概述

化学品中文名:天然气;甲烷;沼气;

化学品英文名:Methane;Marshgas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J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甲烷

浓度:甲烷97%

CASNo.:74-82-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空气中甲烷浓度过高,能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

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

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气体可致冻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

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

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1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

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溟、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

氟化氧及其他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切断起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

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

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

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及注意事项

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

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及注意事项人员戴

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

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

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

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

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去直至气体散尽。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

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

剂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

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及注意事项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用大型保温气柜在常压和相应的低温(-160〜164℃)

条件下储存。钢瓶装本品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

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

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

工具。储区应具备有泄漏应急处理及注意事项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2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

杭土平编可燃溶剂所显色法:容量分析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第

20版(美)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过滤

式防毒面具(半面具)。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

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性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气体。

Ph值:无意义

熔点(℃):-182.6

沸点(℃):161.4

相对密度(水=1):0.42(16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6

饱和蒸气压(Kpa):53.32(-168.8℃)

燃烧热(KJ/mol):890.8

临界温度(℃):-82.25

临界压力(MPa):4.59

辛醇/水分配系数:1.09

闪点(℃):-218

引燃温度(℃):537

3

爆炸下限[%(V/V)]:5

爆炸上限[%(V/V)]:15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醛。

主要用途: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怏、甲醛等的制造。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卤素。

聚合危害:不聚合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87%浓度使小鼠室息,90%时致呼吸停止。只在极高浓度时为单纯性室

息剂。

LC50:小鼠吸入LC50(mg/m3):50pph/2h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鱼类和水体要给予特别注意。

还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把倒空的容器

归还厂商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1007

UN编号:1971

包装标志:易燃气体

包装方法:钢制气瓶。

4

运输注意事项: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带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

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

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

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

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

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

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

通过);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7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危险化学品名录。

5

二、废水的主要成分

序号物质成分/指标含量

1对硝基苯胺0.42%

2邻硝基苯胺0.18%

3邻氟基对硝基苯胺0.18%

4氯化铁11.1%

5游离氨0.52%

6水87.6%

7COD6680mg/l

8氨氮33539mg/l

9色度40万倍

10PH9.12

三、开车前准备

1、清理现场,无关物品清理干净,装置区用警戒线隔离,悬挂无关人员禁止入

内标识牌;配备消防35Kg灭火器2台。

2、设备设施检查

1)检查各设备安装是否完成,备用;

2)煤气管道试压查漏;

3)自动阀门,液位计,流量表,压力表,温度计,联锁等仪控设施试验合格;

6

3、活性炭装填

打开吸附塔顶部人孔,向内倒入活性炭,注意倾倒要缓慢,填实,加入约6.53

装至溢流口上部,用丝网压实,固定丝网。

4、天然气管道试压,置换

天然气管道充氮气试压O.IMPa,用肥皂水检查焊口,法兰等,是否泄漏。充

氮气置换管道,检测氧含量<0.5%,打开燃气总阀,备用。

5、系统水联动

6.1向进液槽、输炭水槽、急冷塔水槽中加入新鲜水液位50%,向锅炉软水槽中

加入脱盐水,液位50%。

6.2吸附塔进料泵、成品水泵启动试验:打开进液泵向吸附塔内进水,检查泵运

转情况,打开XV1001,调整手阀控制吸附塔进水量,观察吸附塔进水出水情况

是否均匀,有无跑冒滴漏。待成品槽内液位大于800nlm时,打开成品水泵,检

查泵运转情况,有无跑冒滴漏,调整出口阀控制流量。待调整合格后,停进液泵,

停成品水泵,关闭进液阀。

6.3输炭水系统试验:

641启动输炭水泵,打开吸附塔上反冲洗阀,检查运行情况,有无跑冒滴漏;

试验结束后,关闭反冲洗阀。

6.4.2打开吸附塔底部输炭水阀,打开吹送槽顶部放空自动阀XV1004,打开输

炭槽进料手阀及自动阀XV1002,进少量料即可关闭进料阀,检查有无跑冒滴漏。

6.3.3关闭吹送槽顶部放空自动阀XV1004,打开空压阀XV1003,待吹送槽压

力大于0.06Mpa,打开吹送槽排液阀进行正常排液,现场设有视镜,可对吹脱过

程进行监控;待压力大于0.12Mpa,关闭压缩空气阀,压力小于O.IMpa,开启

压缩空气阀,如此反复,将吹送槽压力始终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待吹送槽压力出

现明显下降,表明吹送槽废液吹脱完毕,关闭压缩空气阀。

7

6.4再生炉运转设备试验

打开中轴电机,打开中轴风机,助燃风机变频控制20HZ。

打开吹送槽进水阀开始正常送炭。打开去睡螺旋输送机。中控可以通过压力

表反馈的压力判断送炭是否正常,现场送炭管线设有视镜,可观察活性炭流动情

况,以判断送炭是否正常。不必长时间向再生炉内送碳,打通系统即可。

检查设备运行正常后关闭。

再生炉底出料试水:启动成品泵,打开文丘里喷射泵入口阀,向吸附塔内进

水,检查进水正常无跑冒滴漏即可停止进水。

6.5余热锅炉水位联锁试验,打开余热锅炉进水阀,启动一台进水泵,调试液位

与水泵联锁,无问题后再试备用泵联锁。

6.6急冷塔动设备试验:

向水箱内注满水,启动喷淋水泵,启动引风机,检查正常运转后停喷淋水泵,

停引风机。

四、系统开车运行操作规程

本系统流程总共包含4个部分:吸附、吹送、再生、尾气,下面做详细介绍。

4.1吸附部分

4.1.1工艺流程

整个吸附部分包含吸附塔、进液槽、成品槽以及配套的泵及仪表。厂区废液

进入进液槽后经进液泵加压输送至吸附塔底,废液经吸附塔吸附后流入成品槽,

经成品水泵输送至后续工艺单元。

4.1.2吸附设备

进出液缓存槽均设有液位计,对液位进行实时监控,液位计设置高低报警,

当液位低于或高于报警值时,系统提示报警。吸附塔进水管道设有调节阀、流量

计、压力表,对进液进行实时监控与调节。吸附塔底部设有4台布水器,呈环形

8

均匀分布,以保证废液均匀稳定地进入吸附塔,每台布水器设有单独气动阀及手

阀,可根据要求进行切换。吸附塔上部设有2个出水口,呈环形均匀分布,每个

出水口设有钛筛管,用于隔离活性炭。出水口总管设有视镜,可以较为直观得反

馈出水水量与色度,出水口上方设有反冲洗装置,可对筛管进行冲洗。出水口上

部设有溢流口,防止出液不畅废液满溢。吸附塔顶部设有炭位计,对碳层高度进

行监测。

4.1.3操作流程

1)进液前检查一脱进液槽液位1000-1500mm;

2)检查进液管路手阀,开启进液泵前后手阀,确认进水主管道DN40手阀为开

状态,布水器进液手阀为开启状态。

3)打开进液调节阀,给定开度10%(开度给定以小开度为宜);

4)开启进液泵,立即打开其中一个进液阀,观察进液压力及进液流量的压力及

流量,进液压力0.15MPa;

5)待流量压力稳定后开启下一个进液阀,加大调节阀XV1001开度(每次开度

变化不宜超过5%);

6)逐渐调整到工艺所需流量(起始流量控制在<2m3/h,根据出水水质逐渐增大

进水量),(整个过程调节的依据主要根据压力表与流量计的反馈,增加调节阀

开度会使流量增加,进液压力增大;打开进液阀会使流量增加,进液压力减小;

通过调节阀开度与进液阀开启数量来控制进液压力与流量,使进液压力始终保持

在0.1-0.15MPa,流量稳定缓慢上升);

7)出液口反冲:吸附塔废液自下而上进入吸附塔后,在上升过程中与活性炭充

分接触,活性炭将废液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脱除,净化后的废液从吸附塔上部出

水口流出。在吸附过程中,废液会夹带活性炭中的粉末一起流至出水口,随着粉

末的堆积会堵塞出水筛管,导致出水不畅,严重时废液会满溢至溢流口。通过视

9

镜可以检查出水是否正常,出现出水不畅的情况,需对筛管进行反冲洗。关闭冲

洗侧出水手阀,打开反冲阀进行反冲洗,反冲完毕后关闭输炭水泵及反冲洗阀门,

打开出水阀。

8)当成品水不合格或其它机械故障,吸附塔需要停止进液时,首先逐步减小调

节阀XV1001开度,待流量、压力稳定后,关闭一个进液阀,到最终只打开一个

进液阀时,关闭进液泵,迅速关闭剩余进液阀,最终将调节阀归零(整个过程与

进液时同理,通过调节阀与进液阀来保证进液压力在合理范围内)。

4.1.4应急处理及注意事项

1)正常进液时为保证吸附效果,吸附塔流量不宜超过10m3/h。低负荷运行时,

进液阀若无必要无需全部开启,根据实际压力进行适当调节,宜选择开启对角进

液阀。

2)由于进液泵与进液阀设有连锁,在进液前需先开启进液泵,为防止管道憋压,

需立即开启进液阀XV1001;

3)开启进液泵后,若出现无流量、无压力的情况,需立即停止进液,关闭吸附

塔进液阀。现场检查手阀是否开启,进液泵是否异常。检查泵后问题依旧无法解

决,排查是否出现气缚,管道是否堵塞;

4)开启进液泵后,若出现小流量或无流量、压力过高的情况,则考虑对应进液

阀出现堵塞,需立即打开第二个进液阀,关闭第一个进液阀,观察压力及流量是

否正常,逐步检查其余进液阀,并记录对应堵塞阀门。在不影响进液的情况下,

可暂时不做处理,待排炭时再做处理,若影响正常进液,可采取以下方法:关闭

其余进液阀,通过开关该路进液阀对其进行反冲洗将堵塞管道反冲通畅,若问题

依旧无法解决,则考虑活性炭已回流至管道内,则需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将该段

管路进行拆卸清理;

5)开启进液泵后,若出现无流量但压力正常,则考虑流量计出现问题,需进行

10

校正;

6)为防止活性炭倒流的情况发生,在开始进液停止进液时进液泵与进液阀的开启

与关闭需操作熟练迅速;

7)吸附塔进液口堵塞在正常进液时较难处理,待排炭时由于底部活性炭流动,此

时进行冲洗操作可以有效解决堵塞情况。

8)脱色液不合格时排液至母液池。

4.2排炭及吹送部分

4.2.1工艺流程

随着吸附水量的增加,活性炭吸附的有机物亦随之增加,吸附塔底部活性炭

优先失去吸附能力,此时需要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进行热再生处理。通过吸附塔

底部排炭口排送至吹送槽,由于饱和活性炭带有系统废液,为保证后续工艺稳定,

需将废液进行吹脱,并对活性炭进行清洗。通过吹送槽将废液吹脱,送入进液槽。

对饱和活性炭加入输炭水槽水进行清洗,清洗后的废液同样排至进液槽,将清洗

后的饱和活性炭输送至再生炉上方进料去水螺旋机内。最终经去水螺旋机沥水后

送入再生炉进行活化再生,活化后的再生活性炭通过急冷槽冷却后经文丘里水力

输送至吸附塔内。

4.2.2操作流程

1)吸附塔排炭

(1)打开吹送槽排空阀;

(2)打开排炭反冲阀,开启输炭水槽水泵对吸附塔底饱和炭进行冲洗

(3〜5s)操作使其松动保证排炭顺畅;

(3)反冲完毕后关闭排炭反冲阀,打开排炭进吹送槽阀,开始正常排炭。

排炭过程中现场可通过吸附塔底部视镜观察活性炭流动情况以判断排炭是否顺

畅。排炭量可以通过吹送槽上料位计监控,亦可通过排炭时间进行定量,可根据

11

实际工况进行调节;

2)吹送槽吹脱

(1)打开压缩空气阀;

(2)待吹送槽压力大于0.06Mpa,打开吹送槽排液阀进行正常排液,现场

设有视镜,可对吹脱过程进行监控;

(3)待压力大于0.12Mpa,关闭压缩空气阀,压力小于O.IMpa,开启压缩

空气阀,如此反复,将吹送槽压力始终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4)待吹送槽压力出现明显下降,表明吹送槽废液吹脱完毕,关闭压缩空

气阀;

(5)待压力小于0.06Mpa时,关闭吹送槽排液阀,打开排空阀;

3)吹送槽洗炭

(1)在清洗之前,确认吹送槽内为活性炭物料,且已经完成吹脱;

(2)打开排空阀、吹送槽进水阀,打开输炭水槽水泵对吹送槽注水;

(3)待液位达到上限值,关闭吹送槽进水阀、排空阀,静止10〜15min;

(4)浸泡结束后开始吹脱,吹脱操作与吹送槽吹脱相同,即为一次洗炭操

作,整个洗炭宜为3次,具体次数可根据工艺情况进行增减。

4)吹送槽送炭

(1)吹脱完毕后,需将饱和活性炭送入再生炉上方去水螺旋机。确认吹送

槽排空阀与压力高限连锁打开,打开排空阀,打开溢流水泵通过吹送槽进水阀门

往吹送槽内加水;

(2)待压力出现变化,排空阀关闭。

(3)打开吹送槽进水阀开始正常送炭。中控可以通过压力表反馈的压力判

断送炭是否正常,现场送炭管线设有视镜,可观察活性炭流动情况,以判断送炭

是否正常。根据压力反馈结合现场视镜反馈情况判断活性炭是否输送完毕;

(4)确认送炭完毕后关闭吹送槽进水阀、排炭输送水阀、吹送槽出炭阀。

12

(5)送炭结束后需将吹送槽内输送水进行吹脱,打开吹送槽出炭阀,打开

压缩空气阀,通过压缩空气将水压入去水螺旋机,吹脱过程压力不宜过高(小于

0.14Mpa)为宜,与吹送操作类似,通过开关压缩空气来控制压力在合理范围之

内;

(6)待压力出现明显下降,则表明吹脱结束,关闭压缩空气阀、吹送槽出

炭阀,打开排空阀,将剩余压力释放后关闭排空阀。

5)急冷槽、文丘里输送

经再生炉活化后的活性炭通过急冷槽降温,最终由文丘里水力输送至吸附

塔。急冷槽设有补水管路和溢流管路,正常情况下补水管路长期开启补水,维持

急冷槽内液位稳定或少量溢流,防止出现缺水状况。急冷槽排炭:打开急冷槽底

部输送水进水阀门,成品水经泵加压通过文丘里后,流速加快,形成负压区,将

急冷槽内的再生新炭吸附管道内,同输送水一道送入吸附塔。

4.2.3应急处理及注意事项

1)在送炭过程中输炭水槽切勿停止或用作他用。

2)在送炭过程中,出现水泵出口压力过高,需立即停止送炭,首先确认吸附塔的

炭位是否正常,炭位过高会造成活性炭堆积导致管道堵塞,待炭位恢复正常再进

行送炭操作。若吸附塔炭位正常,考虑送炭管线出现堵塞,需要对管道进行清理。

4.3、再生部分

4.3.1工艺流程

饱和活性炭通过去水螺旋机输送至再生炉后,活性炭经耙齿自上而下经干

燥、炭化、活化三个阶段使饱和活性炭孔隙内有机物去除。再生机理:在干燥阶

段再生活性炭中的水分以蒸汽形态脱离活性炭,干燥阶段主要发生在多段炉的上

部的1〜3层,干燥温度为110℃~300℃。干燥完成后,再生活性炭被提高到400℃

~600℃,进入焙烧阶段,这时颗粒活性炭中吸附的部分有机物开始挥发,焙烧阶

13

段主要发生在多段炉的中部。焙烧完成后,再生活性炭温度提高到850℃~950℃,

这时在多段炉中注入再生蒸汽,再生蒸汽与活性炭中吸附的残留炭发生气化反

应,完成活性炭再生过程。再生后的活性炭经急冷槽冷却,通过文丘里喷射泵送

入吸附塔。

4.3.2再生设备

再生部分主要设备包括再生炉本体、分汽包、中轴电机、助燃风机、轴冷风

机以及配套的阀门仪表。再生炉为立式多段炉,自上而下依次为一、二…….六层,

共计六层。现场设有燃烧器控制柜,对燃烧器进行点火复位控制,信号接入PLC

实现远程控制。炉内中心设有转轴,轴上装有耙臂,炉层分内、外耙层,逆时针

旋转使活性炭自上而下进入急冷槽,运行过程中可通过调节中轴转速来改变活性

炭的停留时间。再生炉4〜6层设置有燃烧器,每层各1台,燃烧器接入PLC进

行远程控制。再生炉顶部尾气出口设有手动式排烟帽以应对突发情况。再生炉炉

底设有水封,确保炉内还原气氛,底部落料管设有夹套(给水均来自输炭水槽)。

再生炉每层均设有温度计,对各层温度进行实时监控,炉底设有压力表,对炉内

压力进行监控。分汽包出口设有流量计以及压力表,对蒸汽流量及压力进行监控,

上部设有安全阀,底部设置排污阀及疏水阀,保证安全有效运行。分汽包可向

4〜6层分别供应蒸汽,其中6层可向底部和侧面分别供气,通过现场手阀进行流

量控制。

4.3.3再生炉操作

1)启炉

(1)启炉前需确认天然气已接入,管道压力稳定正常,公用部分正常,各

设备就位,尾气系统就位(尾气系统后续做详细介绍);

(2)开启引风机保证炉内为负压;

(3)开启助燃风机,对再生炉内气体进行置换,分析炉膛气体成分,可燃

14

气体W0.2%,即为置换合格,可以点火操作;

(4)置换结束后开启中轴电机,将频率缓慢升至25Hz(运行中根据工艺情

况可进行调整,运行过程中控制中轴风出口温度在250℃以下为宜);

(5)缓慢增加助燃风机频率,使风机出口压力大于8.5Kpa;

(6)开启天然气电磁阀(天然气电磁阀设有连锁,分别为助燃风机风压、

天然气高压、天然气低压、天然气检漏,其中一个出现异常,电磁阀自动切断);

(7)开启6层燃烧器,初次点火由于燃烧器管路内无天然气,容易点火失

败,需多次尝试对管道空气进行置换。升温初期宜通过小火升温,监测T1001,

升温速率W25℃/h,待温度升至150℃,保温8小时以上,保温结束继续缓慢升

温,待温度升至250℃,保温8小时以上,待温度升至350℃,保温8小时以上

开启4、5层燃烧器。通过调节燃烧器数量以及开度控制升温速率W25℃/h,使

炉层温度升至850-950℃;

(8)在升温过程中,需同步调节引风机频率,使炉底负压维持在-50〜Opa。

2)进料

(1)缓慢打开分汽包进汽总阀,对管道进行暖管,注意导淋排水,待炉内

温度稳定后,小开度打开6层蒸汽阀门,待稳定后加大开度,将蒸汽调整到所需

量(炉内温度维持850-950C,根据温度调整蒸汽量),加注蒸汽后,炉层温度

会有明显变化,通过调节燃烧器开度稳定炉层温度,待炉温稳定后,往第6层加

注少量蒸汽,每次加注蒸汽量不宜过多,且加注之后需将工况调整稳定再进行加

注。在未进料前,蒸汽量少量为宜,从下往上依次通入少量蒸汽(分汽包加注蒸

汽时,可先约定一个压力值,通过调节进汽总阀与6层出口蒸汽阀开度,将蒸汽

量调整至该压力下所需要的量,待流量稳定后打开下一层蒸汽阀门,此时分汽包

压力下降,缓慢加大进汽总阀,将流量调节至所需要的量,调节该层出汽阀,将

压力稳定在约定数值,最后微调进汽总阀与该层出汽阀,使流量及压力稳定,余

15

下几层蒸汽以此类推);

(2)蒸汽加注完成之后,打开去水螺旋机,打开废炭进料槽下料程序,在

进料初期,下料量不宜过大,通过调节去水螺旋机频率及中轴电机频率控制下炭

量,初期以去水螺旋机和中轴电机频率控制在25Hz,稳定后逐渐增加频率。

(3)活性炭在进料过程中会对炉温产生影响,需配合燃烧器开度稳定工况。

观察再生炉下料温度,该温度上涨后及表明再生活性炭已出料,待出料稳定后,

逐渐加大进料量与蒸汽量,观察成品水色度合格,将工况调整至最大(5m3/h)

出水量。

(4)工艺调整过程中,调节引风机频率,是炉底压力维持在-50〜Opa。

3)停炉

(1)关闭去水螺旋机

(2)自上而下开始逐步降低燃烧器开度,使炉层温度缓慢下降;

(3)自上而下逐个关闭燃烧器,逐步降低炉层温度,在降温过程中根据降

温速率逐渐减少炉层蒸汽,配合燃烧器使炉层稳定降温;

(4)炉层燃烧器全部熄灭后,逐渐降低助燃风机频率控制降温速率,在未

降温完全前,保持助燃风机运行,避免热烟气进入燃烧器冷凝导致燃烧器故障;

(5)降温过程中调节引风机频率,维持炉内负压;

(6)当再生炉温度低于100℃时,停止水封水循环,关闭中轴冷却风机和

中轴驱动电机,中轴停止运行。但中轴停止运行后两个小时内,仍必须随时观察

炉温变化情况,防止突发状况;

(7)待温度降至室温后,长时间停炉需关闭天然气管道进口手动阀门,关

闭所有动设备,切断控制柜电源。

4.3.4应急处理及注意事项

1)再生炉底部设有水封以维持炉内还原性气氛,在运行过程中炉层会有少量活性

16

炭落入水封中,需定期排污,防止水封积炭堵塞;

2)为避免急冷槽送炭不及时,引发再生炉出料堵塞,中控人员需定期查看急冷槽

炭位情况。若故障未及时发现,再生炉下料温度上涨,下料堵塞,需立即停止废

炭进料程序,关闭去水螺旋机,降低中轴频率。待炉温下降后再将急冷槽及炉内

堆积活性炭清除,防止大量高温活性炭进入急冷槽接触冷却水后产生大量水蒸气

产生安全隐患;

3)遇轴冷却风机故障,中轴冷却出风温度过高,及时关闭燃烧器,维修中轴冷却

风机,必要时紧急停炉。

4.4尾气部分

4.4.1工艺说明

再生炉各阶段产生的废气首先进入二次炉进行高温焚烧,焚烧后的高温烟气

进入余热锅炉回收部分热能,之后经急冷塔降温,通过急冷塔喷淋降温后排放。

4.4.2设备及操作说明

1)二次炉

再生炉烟气经炉顶排出后进入二次炉。二次炉安装有一台燃烧器,将烟气中

的挥发份和热解气完全转化为无害的C02及H20并破坏二嗯英等有害的物质。

二次炉排出的高温烟气的热能则利用余热锅炉进行回收。

2)余热锅炉

(9)升温前往余热锅炉加注软水至125mm液位,投入锅炉补水泵连锁以及

软水槽补水连锁。点火前启动引风机,助燃风机置换炉膛,分析炉膛气体成分,

可燃气体W0.2%,即为置换合格,维持炉膛负压-50〜OPa,可以点火操作。

锅炉产生的蒸汽通过分汽包通入一次炉进行再生活化,富裕部分排空。

3)急冷塔

向喷淋水槽中加入30%浓度碱液。

17

二次炉产生的高温烟气经余热锅炉换热后温度降至500℃左右,通过急冷塔

将烟气洗涤降温至70〜90℃左右以保证安全稳定。急冷塔通过循环喷淋水对烟气

进行降温洗涤。

4.4.3应急处理及注意事项

1)余热锅炉操作应经常检查液位计,压力表和安全阀是否正常,以保证锅炉安

全正常运行。由于软水补水及锅炉上水均为连锁控制,PLC操作人员需定期记录

补水情况,避免发生缺水造成安全事故;

2)一旦余热锅炉出现断水应立即停余热锅炉燃烧器和再生炉燃烧器,停去水螺

旋机;检查余热锅炉断水原因并处理,待T1007温度降至100℃以下向炉内补水

至125mm,重新启炉操作。

2)急冷塔在运行过程中保证换水频次,避免风管结盐影响系统。

五、工艺指标

序号位号指标名称正常值报警值指标偏离原因指标偏离措施

成品水泵输送水量同吸调整成品水泵工作

1L1001成品槽液位800-1500mm低位值300mm/高位值1800mm

附塔出液不匹配时长

低位值3900nmi/高位值控制排炭量级补炭

2LlOOla吸附塔炭位4500-5000mm排炭量同补炭量不平衡

5300mm量

调整进液流量或者

3L1002进液槽液位800-1500mm低位值300mm/高位值1800mm进液槽进液出液不平衡

进吸附塔流量

4L1003输炭槽液位800-1500mm低位值300mm/高位值1800mm输炭槽进液出液不平衡调整输炭槽补水量

锅炉软水槽

5L1004800-900mm低位值300mm/高位值1000mm软水槽进液出液不平衡调整软水槽补水量

液位

吸附塔进液水量同进液

吸附塔进液根据进液流量及时

6PG10010.15-0.2MPa低位0.IMPa管道开启数量及开度不

压力调整

匹配

压缩空气排水压力0.IMpa,,及时开闭进气阀门

7P1001吹送槽压力0.llMPa压缩空气进气压力大

高位0.12MPa控制压力

再生炉炉底活性炭再生量变化/系调整系统风机运行

8P1002负40〜负30Pa负50〜OPa

压力统烟道阻力变化频率

TlOOPlO调低燃烧器运行功

9焙烧层温度850℃"950℃高位1000℃燃烧器开度太大

03率

18

调低燃烧器运行功

10T1004第四层温度400℃"600℃/燃烧器开度太大

调低燃烧器运行功

11T1005干燥层温度110℃"300℃/燃烧器开度太大

中轴出风温再生炉运行状态发生变调整中轴风机运行

12T1010<250℃250℃

度化频率

吸附塔进液吸附塔进液调节阀开度调节吸附塔进液调

13FIC10012~83/h10m3/h

流量过大节阀开度

余热锅炉液低于75mni启动给水泵,高于联锁启动备用泵维

14LS1006125mm+50mm给水泵损坏

位175mm停给水泵修泵

活性炭饱和/吸附塔进加大再生料量/减

15成品水色度<100倍

水量大少吸附塔进水量

19

六、异常情况处理

6.1紧急停车

当出现异常泄漏,再生炉飞温,余热锅炉断水,吸附塔排炭口堵塞,吹送槽

排炭口堵塞,再生炉卸料堵塞,或其它设备故障时需要紧急停车处理。

再生炉,二次炉燃烧器熄火,停去水螺旋机,中轴电机、中轴风机、助燃风

机、引风机继续运转至再生炉床层温度<100℃。

关闭进料泵、成品水泵、输炭水泵、喷淋水泵,关闭各泵出口阀,关闭再生

炉蒸汽进口阀。

6.2停电

关闭煤气手阀,关闭进液泵出口阀,关闭吸附塔出炭阀XV1002,关闭其余各

泵出口阀。手动盘动中轴电机叶轮每10分钟转动半圈,直至床层温度<100℃。

待来电后,依次启动再生炉中轴风机,中轴电机,引风机,助燃风机,置换再生

炉和二次炉。

6.3余热锅炉断水

按紧急停车处理,检查锅炉软水泵、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表等,排查原因,

问题处理后按开车步骤开车。

6.4再生炉层温度高

关小燃烧器或开大蒸汽量,控制床层温度在指标内。

七、主要设备一览表

主要工艺设备

控制方

序号设备名称数量规格单台功率总功率材质

1吸附塔1016OO*H=977OmmFRP/钢裙座

2进液槽102OOO*H=275OmmFRP

IHF40-25-125

3进液泵11.51.5工频钢衬四氟

6.3m320m

20

4成品出液槽102OOO*H=275OmmFRP

50KFP-25BP

5出液泵144工频钢衬胶

16m325m

6吹送槽101OOO*H=2800mm钢衬四氟

7输炭槽102OOO*H=2750mmFRP

50KFP-38BP

8输炭泵16.56.5工频钢衬胶

20m338m

9去水螺旋机1DN25033变频316L

10再生炉1021OO*H=594Omm*6层2.22.2变频Q235+优质耐火材料

11中轴风机19-26-4A6.56.5变频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